周公堂村
周公堂村 周公堂村基本概况 周公堂村特色经济 周公堂村基础设施
下辖6个村民 小组,全村总户数202户,其中五保户2户,特困户14户,军烈 属2人。全村有党员36人,平均年龄54岁,其中特困党员6人。撤区设村以来,共发展新党员17人,在党员联系村务工作责任制中,联系农户的党员有25名,占党员总数70%,被联系户有75户。村民以种植水稻、茄子、梅菜、青椒为主,人均年纯收入350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为3 万元。这里的梅菜小有名气,新鲜的梅菜经凉晒、精选、飘盐等多道工序制成,香气扑鼻,腌制好的梅菜外观黄中带青,有少量盐分淅出,手感柔软,有浓郁的梅菜沉香味道,清脆爽口。近年来周公堂村的经济发展较快,村民种植反季节茄子已成横沥镇一个品牌,农民收入提高较快,60%的农户都建起了“茄子楼”村风民风也有了较大的好转。为了提高村民的收入,村在挂钩单位“菜工办”的大力指导下,有部分村民还种植了青椒经济作物,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周公堂村...
详情下辖6个村民 小组,全村总户数202户,其中五保户2户,特困户14户,军烈 属2人。
全村有党员36人,平均年龄54岁,其中特困党员6人。撤区设村以来,共发展新党员17人,在党员联系村务工作责任制中,联系农户的党员有25名,占党员总数70%,被联系户有75户。村民以种植水稻、茄子、梅菜、青椒为主,人均年纯收入350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为3 万元。这里的梅菜小有名气,新鲜的梅菜经凉晒、精选、飘盐等多道工序制成,香气扑鼻,腌制好的梅菜外观黄中带青,有少量盐分淅出,手感柔软,有浓郁的梅菜沉香味道,清脆爽口。近年来周公堂村的经济发展较快,村民种植反季节茄子已成横沥镇一个品牌,农民收入提高较快,60%的农户都建起了“茄子楼”村风民风也有了较大的好转。为了提高村民的收入,村在挂钩单位“菜工办”的大力指导下,有部分村民还种植了青椒经济作物,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
周公堂村紫红茄小有名气,种植历史有20多年,村民摸索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种植模式。目前全村90%的农户已种上了改良后的新品种———惠宝紫红茄。该村成立惠宝茄子专业合作社,是惠城区成立的第一间专业合作社,是由横沥供销社与6位农民发起,并通过工商部门注册成立的。合作社以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为社员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和农产品销售、加工、运输、贮藏、技术的一条龙服务。惠城区菜工办筹资近10万元,为该区横沥镇周公堂村的惠蔬茄子科技专业合作社建起了5栋,每栋面积5亩的茄子育苗大棚,每年可育苗300万株,节省育苗成本15万元以上,为该村300户社员的1000亩茄子种植基地办了一件实事。该村实行“水稻—茄子—梅菜”耕作模式,年增收5150元/亩,比专业种菜农户年纯收入(平均6500元)增加1550元;而且实施水稻与蔬菜轮作模式的管理简便,实际操作性强。
为做好村实现村道硬底化工程,改善村民的“行路难”问题,该村积极寻找有关单位和本村外出人士的支持及村民自筹的方式筹集资金,共筹资55万元,用于村2公里的硬底化工程。目前,工程已完成,并投入使用。周公堂村积极搞好农田水利设施,紧扣实际,找准突破口,以农民群众反映最突出、意见最大、最想解决的问题为切入点,做到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由于2006遭受到洪水的冲击,周公堂村3陂头和沟渠300米受损严重,急需修筑和清理。村民为了2007年春耕生产作准备,组织350多人对陂头的沙石和沟渠进行了清理,全村农民上下一心,共投入5000多元清理水渠6000米,投入4万多元修筑陂头3座,洪坑水库也进在施工中,估计8月份可以投入使用,此项民心工程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围绕新农村建设主题,采取规划先行,典型带动的方式,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自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以来,建医疗卫生站1个;农村参合率达98%,有效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
周边
横沥镇周公堂村捋役退崦褡军人服务站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
周边便利店
财旺商店(刚察县水务局东南)
地址:横沥镇石头坳加油站旁边横沥地磅
周边村庄
周公堂村
地址:惠州市惠城区六四零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