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镇

公平镇 海丰县公平镇 公平镇建置沿革 公平镇行政区划 公平镇地理环境 公平镇自然资源 公平镇人口民族 公平镇交通 公平镇经济概况 公平镇社会事业 公平镇人文历史 公平镇历史人物


公平镇位于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东北部,地处 海丰、 陆丰、 紫金、 惠东、 五华五县的 交界地带,是 海丰县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亦是邻县山区的 中心集镇。公平镇的区域面积154.14平方千米(2017年),下辖7个社区和23个行政村。2011年,公平镇总人口85240人(2017年)。公平镇通行 福佬话和 客家话。公平镇是广东省中心镇的服装业强镇,是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服装产品研发、生产、出口、检测基地,是男裤、女裤生产和加工基地, 是汕尾市以服装业为主的工业中心、物流中心,是海丰县东北部及邻县周边乡镇的商贸中心。公平镇位于海丰县东北部,东邻平东镇,南与城东镇、海城镇接壤,西与海城镇莲花山森林公园相连,北邻惠东县高潭镇、海丰县黄羌镇和公平水库。公平在唐元和年间(806~820年)已形成圩市,因货物交易日旺且合理,故誉公平,俗称公...

详情

公平镇地名网_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公平镇资料简介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公平镇介绍

公平镇位于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东北部,地处 海丰、 陆丰、 紫金、 惠东、 五华五县的 交界地带,是 海丰县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亦是邻县山区的 中心集镇。

公平镇的区域面积154.14平方千米(2017年),下辖7个社区和23个行政村。2011年,公平镇总人口85240人(2017年)。公平镇通行 福佬话和 客家话。

公平镇是广东省中心镇的服装业强镇,是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服装产品研发、生产、出口、检测基地,是男裤、女裤生产和加工基地, 是汕尾市以服装业为主的工业中心、物流中心,是海丰县东北部及邻县周边乡镇的商贸中心。

公平镇位于海丰县东北部,东邻平东镇,南与城东镇、海城镇接壤,西与海城镇莲花山森林公园相连,北邻惠东县高潭镇、海丰县黄羌镇和公平水库。公平在唐元和年间(806~820年)已形成圩市,因货物交易日旺且合理,故誉公平,俗称公平圩。

公平自建圩以来一直隶属于汕尾市 海丰县。明代 嘉靖时期, 海丰县划分为七个都,清代晚期分为四大都,公平属石塘都,都府设在 公平圩。都设 总爷、 地保等官吏。民国期间,公平属海丰县的二区,区下设 乡,乡下设 保,保下设 甲。

民国元年(1912年),公平属海丰县9个区的公平区。

民国十六年(1927年),公平先后3次建立苏维埃政权时,国民党政权停止。

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全县7个区的二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 国民党在公平圩成立镇公所,所址设在黄厝祖祠监堂。全面推行保甲制,公平圩内设18个保。

1949年7月,公平解放,隶属于海丰县二区。区公所设在公平圩成昌楼。

1956年,二区改为公平区。

1957年撤区建乡,改公平区为公平乡。

1958年底改公平乡为人民公社,设社长1名,副社长若干名。

1975年成立公平公社革委会辖下公平镇革命委员会。

1984年1月改公平公社为公平区。同年10月,公平区划分为公平区和公平镇两个行政机构。

1985年3月,公平区和公平镇合并为公平镇,镇府设在新兴路。

1987年4月,召开公平镇人民代表大会,成立镇人民政府。

从宋代 熙宁 元年(1086年)至清代, 公平属海丰县石塘都。下辖后山约、南门约、荣阳约、清阳约、九龙约、石牌约、旧圩约、里仁约、西坑约、罗约、平岗约、高沙约和公平圩。(圩内公平为东、西、南、北社和新盛塘社5个社)。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以后,属全县35个乡镇的公平镇。

1949年7月,公平圩内设镇,划分东、西、南、北和新盛塘5个社头。

1950年建政、设区,下辖公平镇、联平镇、寮南乡、平北乡、平东乡、石金乡、平西乡、平南乡计2镇6乡。

1952年,原辖的“2镇7乡”改为18乡:公平乡、东岭乡、东坑乡、黄羌乡、松林乡、虎祷约、平岗约、高沙约和公平圩。(圩内分为东、西、南乡、西坑乡、青围乡、平岗乡、平东乡、高北乡、石门乡、石金乡、寮南乡、七联乡、蟑山乡、胜岗乡、平龙乡)。

1953年,划出西坑乡为独立的西坑林场,并把下辖的16个乡合并为6个乡1个镇:石门乡、高北乡、胜岗乡、松林乡、平东乡、黄羌乡和公平镇。

1957年撤区建乡,改 公平区为公平、平东、黄羌3个乡。公平乡下辖公平镇和青围、胜山、平岗、高山4个小乡(原乡改名为小乡)。

1958年.改公平乡为公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下属小乡改名为大队,公平圩内分设3个农业大队和1个居民大队。

1963年平东公社并入公平公社。

1974年6月平东公社又从公平公社划出。公平公社辖胜山、西山、新联、平一、平二、平三、后山、白山、高北、赤坭、十三坑、红星和圩内3个农业大队以及1个居民大队,共16个大队。

1984年3月,撤社建区,公平公社改名为公平区。下辖十三坑、联山、高北、平岗、平新、青围、胜山、后山八个乡和公平圩内3个农业管区。

1984年10月,划公平区为公平区和公平镇两个行政机构,公平镇辖3个农业管区。公平区管辖农村8个乡。

1985年12月,农村的8个乡,改为十三坑、西山、白山、高北、赤坭、平一、平二、平三、平新、青围、新塘、 龙岗、笏雅、后山共14个农村管区。

2012年,公平镇下辖7个社区,分别是:长安社区、长兴社区、日兴社区、南园社区、新城社区、新兴社区、西坑社区。另外下辖23个行政村,分别是:公一村、公二村、公三村、后山村、龙岗村、笏雅村、新塘村、平新村、平一村、平二村、平三村、白山村、西山村、十三坑村、赤坭村、高北村、青围村、五联村、庵前村、下洞村、联和村、高联村、示仔村。

公平隶属于广东省海丰县,位于海丰县东北部。海丰、陆丰、惠东、紫金交界山区的中心点,面积154.14平方千米(2017年)。介于东经115°23’与北纬23°03’的交叉点。

公平镇在北回归线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较多,阳光充足,四季如春,昼夜温差不大。据历年的气象资料分析记载,平地均温度为22.3℃,最高年均温度22.7℃,最低年均温度21.4℃,全年最高气温出现的7月份,日平均为27.99℃。 1月份为最低气温期,日平均14.02℃,日极端最高气温37.4℃,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全年无霜358天,冬季无雪。

公平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多山岭,东部多台地丘陵。圩内海拔:东侧公平水库坝为25.5米,西侧岭顶仔26.3米,北面炮楼岭28米,最低为关爷宫4.2米,平均海拔为6.8米。全镇面积中,山岭占10.2%、丘陵占38.8%、台地占30.5%、平原占20.5%。

公平镇周围有7个电力型水库,总库容26727万立方米。公平水库是广东省较大型的水库之一,库容16330万立方米,每年为县电网输送540万度电。

公平镇的围仔山储藏一定数量的铁钛矿,赤坭、高沙一带的陶土、瓷土储藏量也相当丰富,1957年矿产达350万吨以上。

公平镇北部5公里处的白石坳山岭,有储量达数百万吨的硅石。

建国前夕,公平圩有人口8500人,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公平圩的人口为9748人。

1989年下半年至1990年上半年出生了1098人,出生率为25.48‰,死亡209人,死亡率为4.920/000镇区面积90.81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为472.88人。

圩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33.72%o全镇1990年比1982年人口普查的36077人增加了6865人。增长了19.03%,平均每年递增2.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增加了75.56人。

1990年普查为43645人。其中有壮族23人、苗族2人、黎族3人、傣族1人、瑶族2人、汉族42911人。

2016年底,公平镇户籍人口70267人,包括外来人口,全镇总人口约11万人。

85240人(2017年)。

公平镇主体民族为 汉族。

公平镇距离广州300公里,距离深圳207公里,距离县城8公里,融入县城10分钟车程的生活圈,区域内成温邛高速、芙蓉大道、温郫大道、生态大道等道路纵横交错,省道242线穿城而过,省道335线在此起点,交通便捷。

服装产业是海丰公平镇的支柱产业,20世纪80年代中期,公平镇改革开放后,兴起了个体服装加工的热潮。服装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壮大,使公平这个过去单一山区农业经济弱镇一跃成为海丰县的民营经济强镇,形成了以服装为主导,资源、技术、信息相对较强的产业优势,产生了“ 簇群经济”效应,成为服装生产专业镇。

公平镇农业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为主,蔬菜水果为副。粮食作物以稻谷、芳茨为主,还种些杂粮。栽种的杂粮有小麦、大麦、养麦、高梁、玉米、粟类等。公平镇从1980年开始,提倡商品生产,2010年开展多种经营,大米已代替了芳茨为主粮,芳茨只作为饲料粮。水果、蔬菜的种植。

大型服装公司 (2张) 1990年,公平已建立有羊毛厂、塑料厂、纸箱厂、家具厂、陶瓷厂、农械厂、爆竹厂、锯木厂、服装厂、粮食加工厂、油脂站等。从2000年开始时,服装加工业发展相当快,使公平成为省的服装镇之一。

2010年,公平镇服装生产企业168家,还有与服装相配套的辅料、拉链、制线、包装、塑料、绣花、洗水等企业22家,日生产服装能力达18万件(套),服装及其配套企业固定资产达9.6亿多元,服装生产从业人员3万多人。服装产品主要是男、女 西装、西裤、休闲系列,以广州为营销中心,销往全国各大城市,还通过边贸销往俄罗斯、东南亚、中东、 南非等国家和地区。服装工业的发展拉动了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镇内商饮服务个体私营企业达800多家,从业人员2500多人。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公平镇工业经济发展曾一度下行压力加大,不少企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2016年,公平镇继续坚持“育小、扶中、抓大”的发展方向,指导和帮助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走规模化发展道路。2016年,公平镇再推动上规模工业2家,全镇规模工业达到24家。

公平墟位于惠州府城通往潮州府城的官道上, 黄江、丽江流经墟市,官设铺舍(驿站),民建码头(内河),水陆两通,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人们来往的必经之地,而逐渐形成一个山海货物、农副产品集散的地方,吸引了粤东、闽南各府县的商贾前来交易、开店经商。

1949年秋,公平镇解放后,学校搬往关爷官上课。盐街留下初小3个班,隶属于关爷宫中心校,1985年,划为独立校,起名为公平第三小学,学生380多人,设6个班,教职员工有10人,中心校学生不断增加,1978年有8个班350余人,到1987年增加到14个班700多人,而1990年学生又增加到1980人,设27个班。拥有54位教职员工。学校的教学设备、教学条件得到改善,1987年起建了两幢1600平方米、19间教室的教学楼。学校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42平方米,有一个3000平方米的操场。1949-1989年,这40年来,中心校为社会和高一级学校培养了近1万名高小毕业生。

1952年,公平镇开始建立卫生所。由县卫生科派来了6名医务工作人员。 1957年,公平乡政府,把个体医务工作者组织起来,成立了2个中医诊所,1个西医诊所,是年冬,中、西医诊所合并为公平联合诊所,后又更名为公平地段卫生院。1958年,联合诊所和卫生所合并为公平医院,卫生院从茶街迁址现新兴路。新址占地面积8400平方米,以后逐扩建。1984年,更名为公平中心卫生院。2010年,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其中有病房13问,病床34张,手术室2问,建筑面积达400余平方米,设有内科、外科、妇幼科、化验防病、制药等科室,配备有心电图、超声波、X光镜等检验器械。

公平镇人爱好音乐,也酷爱潮音。

公平“八音”始于清光绪初年,是公平詹家兄弟兴起来的。由于当时的“八音”演奏者(人称“八音脚”)者是詹氏兄弟,故公平“八音”亦称“詹氏八音班”。物换星移,“八音”一直是众人所喜爱的民氏古曲演奏形式,在海丰地区广为流传。 传统的公平“八音”以八种古老的民族乐器置称,以洞箫和横箫为一音(俗称凤凰箫),云锣、钹仔、矮企、三弦、琵琶、月琴和提胡为主体组合演奏。由钹仔指挥,凤凰箫领奏,节奏感很强。古曲有《福建道》(福建头)、《麻桃仁》(毛道人)、《浪淘沙》(两头沙)、《倒卷珠帘》、《柳青娘反》、《午马》等。 公平“八音”不是锣鼓乐,也没有笛套,纯粹是弦诗古乐。它不受潮州音乐的影响,演奏时,乐曲的结束句往往加奏与其同一调式(俗称“串仔尾”)的短小乐曲,如:《双清》、《五点梅》、《十板尾》、《五段仔》、《万年欢》等,成了公平“八音”特有的风格。 公平“八音”是一种行乐,传统的演奏活动,多是在更深月明时候,结班奏乐穿街过巷,有时也在街边河畔漫步演奏,成群的爱好者“跟班”聆听,热热闹闹。八种乐器演奏协调,曲调清丽明亮,音律悦耳动听,引人入胜,故公平“八音”有“遏云乐”之美誉。

1943年饥荒,汕尾潮剧老同乐班丑角到馆清唱,或配以乐器和曲。

1944年,因请不到戏班,“行云社”学习了一台“京城会”剧目。当晚在新盛塘表演,这是潮剧在公平开演的第一台戏,受到了观众的好评。由此许多人商议筹办“公平潮剧班”,并出钱派员往潮汕一带购买道具、布景、乐器,

1945年,戏成到各地演出,由于唱腔圆润,动作利落,表演逼真,饮誉海陆二县,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中的潮剧新起之秀,直到2003年公平镇青年成立了东红、红星、新苗等学习组,配合党委中心,排演节目进行宣传。

1950年春,由新青团海丰二区工委会整编为公平镇宣传队。在“土改”、合作化高潮中,先后演出了《仇与恨》、《愁龙苦凤》、《智取生辰纲》等古装剧和时代剧三十多出。

2010年,公平镇在经济调整时,公平区常委为满足人民文娱生活需要,把原有演员组成公平业余剧团,继而排演了《司马海回朝》、《头、二、三出州》等,十多个大型传统古装剧,在公平剧院公演。

古墟

公平镇位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东北部,是古墟埠,有着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有“千年商贸古镇”之称,唐朝元和年间(806~819),始成集市,南宋初年,公平旧墟日趋热闹,物阜民厚,物价便宜,交易公平,固以“公平”为名。根据明代《海丰县嘉靖志、城池》记载,公平墟是明代海丰县(即今 汕尾市范围)六个古墟之一。

由于公平墟圩水患不断,加上税赋过重,经营商户多搬至新墟贸易,于清朝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公平新圩正式开市,海丰县衙署名“日兴市”,定每月每旬逢一、四、七为圩日,用于代替旧圩。

民俗

公平镇盛行吃成茶,对登门来作客的妇女,大多煮咸茶招待,把此举视作一种接待热情,往来友好,感情融洽的象征。有的人家以煮“饭茶”、“菜茶”作为午餐,以调节生活。还有许多吃成茶的传统习俗,如正月初七吃“七样菜茶”,正月十三办“开灯茶”。男方向女方定婚要泡“定头茶”,女方则要请吃“定婚茶”。病人出院,答谢慰问的人,要泡“过运茶”。人死后几天亲属往坟地“辞山“后”,要泡吃“辞山”茶。

方言

公平镇通行闽南语和客家话,公平居民的先祖可能是从福建最迟移居海丰的。 客家话主要分布于镇北部山区,亦有 客家语方言点分布如毛陂、白水湖、下军田、西坑等处,围囝村讲军话。

钟敬文

钟敬文原名钟潭宗,1903年生于公平。早年就读于陆安师范,1934年至1936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学习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先后在中山大学、浙江大学、香港达德学院等处任教。现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中国当代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的奠基人,是“五四”以来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

刘亚梅

刘亚梅,又名刘远拔(1861年一1936年),广东著名拳师,南拳三大名师之一。出生于本镇杂货街一贫困农户。以木匠、脚夫、种地、教拳、卖药为生,以“不可误人,不可骗人”为宗旨,武德、药德备受推崇,蜚声海内外。

周边培训机构

海南省农林科技学校(北校区) 地址:汕尾市海丰县陆河路新东江酒店西北侧约140米
汕尾市海丰县陆河路新东江酒店西北侧约140米

周边景区,

公平水库 地址: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

周边小学

公平镇中心小学 地址:汕尾市海丰县公平镇中学前三街十八号
汕尾市海丰县公平镇中学前三街十八号

周边乡镇

公平镇 地址: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

西坑乡 地址: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

周边村庄

后山村 地址: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乐山乡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