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隆镇

老隆镇 老隆 老隆镇历史沿革 老隆镇地理环境 老隆镇行政区划 老隆镇交通 老隆镇经济概况 老隆镇产业转移 老隆镇精神文明 老隆镇主要节日 老隆镇风景名胜 老隆镇名优特产 老隆镇历史功绩


老隆镇地处广东省 河源市 龙川县境南部,坐落在 东江上游,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全镇总面积107.56平方千米(2017年),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三面环山,西临东江。现辖1个村委会,8个 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19708人(2017年),是 龙川较发达乡镇之一。老隆自古是 商贾之地。1949年6月1日设为县政府所在地。相传老隆寨顶为秦时 赵佗固守 龙川的要塞。原称老龙,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改称 老隆。解放后设老隆区;1958年设老隆公社;1983年改设老隆镇。老隆镇地处 龙川县境南部,坐落在 东江上游, 老隆镇政府 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老隆镇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三面环山,西临东江。现辖老隆村1个村委会,市东、市南、 市北、眠牛形、 水坑、 居民新村、华新、乌石下8个 社区居委会...

详情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镇介绍

老隆镇地处广东省 河源市 龙川县境南部,坐落在 东江上游,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全镇总面积107.56平方千米(2017年),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三面环山,西临东江。

现辖1个村委会,8个 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19708人(2017年),是 龙川较发达乡镇之一。

老隆自古是 商贾之地。1949年6月1日设为县政府所在地。相传老隆寨顶为秦时 赵佗固守 龙川的要塞。原称老龙,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改称 老隆。解放后设老隆区;1958年设老隆公社;1983年改设老隆镇。

老隆镇地处 龙川县境南部,坐落在 东江上游, 老隆镇政府 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

老隆镇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三面环山,西临东江。

现辖老隆村1个村委会,市东、市南、 市北、眠牛形、 水坑、 居民新村、华新、乌石下8个 社区居委会,219708人(2017年),是龙川较发达城镇之一。 老隆 (3张)

老隆镇水陆交通方便, 205国道从境内贯穿而过,河梅高速公路穿城而过,京九铁路和 广梅汕铁路在城郊交汇,并设有华南地区最大的编组站;水路,沿东江可上抵和平,下可达 河源、惠州、东莞、广州。是粤东北乃至 中南地区的交通枢扭和物资交流的集散地与中转站,素有东江上游交通枢纽之称。

老隆镇坚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民增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社会稳定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地处县城的区位、人缘优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经过老隆镇人民的苦干实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成绩,实现了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2004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6.1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33亿元;农业总产值751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2.7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480万元;镇级财政收入461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5586元。

工业

老隆镇积极实施“工业立镇”战略,始终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来抓,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工业经济大发展。①充分发挥县城镇的独特优势,积极实施“借外发展”战略,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重中之重来抓。2004年 实际利用外资达191.6万美元。②针对县城个体工业企业比较发达现状,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营造有利于个体工业发展的环境,鼓励个体工业企业增产扩资,引导个体工业企业做大做强。③大力发展镇办企业。老隆镇自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创办了老隆镇刺绣厂、汽修厂、塑料厂、包装厂、石料厂、建筑公司、化工厂等20多间镇办厂场企业。这些镇办企业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大胆探索,奋力拼搏,不断开拓市场,为老隆镇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04年,老隆镇镇办企业实现总产值7320万元。

农业

老隆镇作为县城镇,随着县城的发展,大多数土地用于县城建设的需要,可利用 耕地资源越来越少。但老隆镇坚持以“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总任务统缆农业农村工作大局,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充分发挥地处县城的优势,努力调减水稻种植面积,发展蔬菜种植业、养殖业,走具有城郊特色的商品农业之路,不断加快农民脱贫奔康步伐。

第三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老隆镇根据地处县城的地缘优势,坚持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镇级经济增长支柱来抓。按照“引导、扶持、保护、监督”的原则,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扶持政策,促进第三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至2004年老隆镇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总产值的比例上升到44.5%以上。

2010年该县实现GDP50.4亿元,比增5.4%;完成工业总产值96.3亿元,比增13%;实现 工业增加值21.8亿元,比增4.5%; 实际利用外资13526万美元,比增1.8%;出口总额3962万美元,比增30%;完成财政 一般预算收入1.81亿元,比增5.4%。“八抓八保”全力促发展。

梅河高速登云出口、 205国道边,深圳南山( 龙川)产业转移园的巨幅广告牌旁,一栋栋现代化建筑傲然挺立在这里,颇为引人注目。

从荒山野岭到工业新城, 大坪山的变迁正是 龙川县发展工业的一个缩影。该县大力推进园区建设,通过盘活、整合废旧厂房和老工业基地,规划建设了面积共3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落户企业共33家,初步形成了电子、制鞋、织造、制药为主导产业的工业架构。

龙川县结合本县实际,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舍得花本钱造环境,围绕“三路两江”(即京九铁路、 梅河高速公路、205国道及东江、韩江)进行布局安排,按“规划一块、建设一块、成效一块”的模式,建设“两园四小区”。已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宝龙、宝塘工业园,枫深、航辉、新城、梅村工业小区。

2008年11月,深圳南山(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顺利夺得“省级产业转移园”金字招牌。 龙川县把该工业园区建设定为发展工业的“主战场”,致力打造承接 珠三角产业转移最佳平台。

深圳南山(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位优越: 205国道穿越其中, 梅河高速公路在该地段设有登云出入口,离县城老隆约为10公里,距京九线华南地区最大的编组站不足20公里,交通便利。园区规划总控制面积28平方公里,其中首期开发面积4平方公里。园区规划主导产业是电子、通讯及其相关产业。园区首期开发建设项目预计投资5.17亿元人民币,投资分5年完成。

园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总体思路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开发一块、配套一块、成效一块”的原则进行开发建设,立足两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力争把该工业园打造成 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广东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该县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投入1.9亿元,完成了首期4平方公里的土地平整工作,园区道路、管网、供水、变电站、污水处理厂等工程建设扎实推进。落户该园区的企业6家,其中投产1家,在建3家,筹建2家。

为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龙川县还充分利用京九铁路编组站的优势,在编组站以北地区规划控制建设20平方公里的幸福工业新城,并与深圳市宝安区签订了联合创建宝安( 龙川)产业转移园的合作协议,努力将该园打造成物流、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的工业新城。

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老隆镇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提高公民文明素质为根本,以建立文明 法治环境为目标,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了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

文化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老隆镇从“科教兴镇”战略高度,大力抓好文化、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一是加大对镇属学校“硬件”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减轻学生负担,使学校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实现了“优美校园,优化管理,优良校风,优质教学,优秀人才”的目标,至2004年镇属学校在校生达6300多人。二是加快了文化设施建设步伐,投巨 资兴建了 松林公园、龙形山公园、水坑生态景区等文化休闲活动场所,丰富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三是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如开展妇女健身活动、青年足球运动。

思想道德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坚持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增强贯彻执行 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牢固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群众性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居民的文明素质为目标,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1999年和2000年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村镇”光荣称号,连续多年被市、县评为“文明镇”。

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不断加大计划生育工作重心下移的工作力度,夯实基础,落实责任,完善制度,强化管理,逐步摸索出一条符合老隆镇实际的计生工作新路子。2004年全镇人口出生率12.4‰,人口自然增长率7.4‰, 计划生育率为90%,计划外多孩率为0,全面完成了市县下达的计划生育目标任务。

☆春节:有拜年,游乐活动等,是最隆重的节日。☆ 立春:即交春。

☆ 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元宵节 吃元宵, 玩灯, 赏灯,猜灯谜。

☆二月二:开正节。

☆清明:客家扫墓习俗多从春分开始,清明达到高潮。

☆端午:客家普遍称为五月节。节日主要内容是吃 粽子, 雄黄酒, 龙舟赛。

☆七月节:也即 鬼节。

☆ 中秋:民间通称 八月节。吃 月饼,赏月等风俗大体各地相同。

☆ 重阳节:客家人叫“九月节”。

☆ 冬至:客家人有“冬大过年”之说。

境内开发有设施完善的水坑生态旅游风景区、羊山荫公园、龙山公园、江边公园、纪念碑等一批景点,尚有古城堡、福建会馆等一批史迹待开发利用。

老隆牛筋糕

“老隆牛筋糕”是广 东省 龙川县饼食糖果厂商标注册的拳头产品。采用优质糯米、白糖、 麦芽糖、陈皮糖、花生油等原料,沿袭传统工艺和革新技术研制而成。

糕质韧软,色泽透亮,富有弹性,传统风味突出,香甜适口,为 龙川名贵旅游产品。产品驰名中外,远销东南亚一带,授有“东江特产”之美誉,曾多次荣获广东省优质产品称号。

“老隆牛筋糕”是民间传统食品文化遗物,已有300多年历史。于1940年前后,龙川县周边的梅州、 兴宁、 五华等食客,以及其他外地宾客与国外华侨、港澳同胞视 牛筋糕为名贵礼品,在老隆购买“老隆陈顺兴牛筋糕”带往东南亚或乡梓敬赠亲朋好友。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为了保持产品传统特色和声誉,确保消费市场的需求,从原始的操作过程发展为半机械化操作过程,现拥有厂房2680平方米,炒米机1台,碾粉机5台,搅拌机3台,蒸柜4只,0.5吨锅炉一套,冷却设备1组,包装机1套,投资100多万元。年产量35吨,年产值90万元。

抗日战争老隆营救文化精英

据《河源日报》报道,说到 龙川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斗争史时,龙川县研究党史工作多年的 黄义说,龙川抗日救亡运动中影响较大的就是安全转移文化精英脱险。龙川作为当时安全转移文化精英的重要中转站,成功地护送了一批文化精英脱险,这一行动在文化界影响较大。1941年1月“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顽固派对文化界知名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的迫害进一步加剧。许多著名作家、教授、学者、戏剧家、音乐家、美术家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等,在内地不能立足,先后从昆明、重庆、上海等地辗转来到香港。1941年12月8日,日本侵略军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 珍珠港, 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12日九龙沦陷,25日香港沦陷。香港沦陷后,日军、汉奸、特务异常猖獗,到处搜查抗日进步文化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他们的安全处于危险之中,时刻受到日军威胁。早在1941年12月9日,中共南方中央局和 周恩来急电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东江抗日游击队,要求必须坚决执行中共中央指示,不惜任何代价,不怕牺牲,积极营救滞留在港九地区的各界知名人士和国际友人。12月下旬,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连贯、 廖承志和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副书记 张文彬、粤南省委书记 梁广、广东 军政委员会书记 尹林平,立即部署营救工作,决定乘日军立足未稳,情况还不甚熟悉以及大批难民逃离香港之机,以最快速度帮助滞港文化精英迅速转移到后方安全地带。当时,具体部署是:先设法与文化、民主人士取得联系,撤退转移工作分水陆两路同时进行。除少数人取道五邑、广州的西线撤离外,大部分秘密护送到港九游击基地,再转移到惠(阳)东(莞)宝(安)根据地,最后护送到大后方。同时明确从九龙到惠州的护送工作由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 东江纵队前身)负责;从惠州到老隆由前东特委负责;从 老隆到韶关由后东特委负责;到韶关后,则由 粤北省委和 乔冠华具体安排他们转移到桂林或武汉或苏北抗日根据地。老隆成为营救与护送文化精英脱险的重要转运站。

掩护文化精英脱险

从香港到惠州的护送工作主要由 廖承志和连贯负责领导。廖承志派人到惠州开办商行“源吉行”,这是掩护文化精英脱险的主要联络接待点。1941年 除夕,第一批文化人士 茅盾夫妇、 廖沫沙、 韩幽桐等抵惠州。他们打扮成从香港逃难的“阔佬”。此后,陆续有大批人员到来,廖承志等人便将他们从惠州经 东江水路护送到老隆。文化人士到达老隆后,由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连贯具体领导部署转移工作。 黄义介绍说,当时转移文化人士主要有两条线路:一条线是老隆-兴梅- 大埔-闽西南;另一条线是老隆- 曲江(韶关)-衡阳-桂林(后往重庆)。两线均由连贯(驻老隆)负总责。因此,老隆成为至关重要的联络接送转运站。在后东特委直接领导下, 龙川党组织竭尽全力积极协助做好转移工作。当时抵达老隆的文化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有的经兴梅、大埔转闽西南,有的因其身份过于暴露而暂时留下隐藏,后再转送,但多数人是从老隆经韶关送到桂林的。老隆至韶关这一线,主要是利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中间势力”,通过建立商行发展 社会关系,秘密组织掩护,完成接送任务。黄义说,很可惜,当时龙川发挥重要作用的两家商行旧址已经不存在了。当时转移文化精英的具体运作,就是通过商行在老隆设立办事处,以接待其香港股东逃难家属的公开名义,把文化人和爱国民主人士接到预设的旅店和招待所里。当时发挥重要作用的两家商行是:老隆 福建会馆旁边的“义孚行”和河唇街的“侨兴行”。他们既是办事处又是转移联络点。特别是“侨兴行”,在广东、广西、湖南等省都有办事处或商号,且自身有汽车往返于桂林、韶关、老隆、梅州之间,为疏散护送文化精英和爱国民主人士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另外,龙川党组织还利用国民党 顽军、税警人员的贪婪,经常施点小惠于他们,使“侨兴行”汽车沿途过关穿卡少有盘查,能在其眼皮底下顺利溜过去。

密送文化精英转移

文化界著名人士 邹韬奋、 茅盾等人撤到 东江游击区时,为了安全,暂时先被安排在惠、东、宝地区隐蔽了一段时间,直到1942年4月间才抵达老隆。与邹韬奋及其家人同船到达的还有 张铁生等。当时, 老隆地处东江抗日大后方,为粤东水陆交通枢纽,商业繁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老隆镇内军警密布,关卡林立,特务常出没于茶楼、旅馆,并以所谓“防止特务混入内地”为名,设立“港九难侨登记处”,一方面审查港九回来的人员,另一方面增添、加强水陆关卡的检查。邹韬奋离开香港时打扮成商人模样,抵达老隆后,国民党当局派特务四处搜捕他,“并扬言‘一经发现,就地惩办’”。为此,负责转移工作的连贯告诉邹韬奋,眼下不能贸然去桂林,因为国民党已在沿途各关卡挂有他的相片,要抓他,劝他暂时在广东隐蔽,而其家属子女等可设法转移到桂林郊区。征得 邹韬奋同意后,连贯决定派人送他到梅州南部一偏僻山乡江头村,在“侨兴行”经理 陈炳传家隐蔽下来。邹韬奋在陈炳传家化名 李尚清(难侨证的名字),是以一家商行股东的关系及因病在 曲江经不起日本飞机轰炸而来乡间休养的名义出现的。为安全起见,邹韬奋在 老隆启程时,由连贯的女儿连结和负责这一地区的交通联络员郑展(中共地下党员),俩人以表兄妹相称护送“港商李尚清”到 梅州市梅县区山村避难。1942年9月上旬,乔冠华从曲江发电报说:国民党当局已获悉邹韬奋在梅县山村,并派特务到兴梅一带搜查,因此必须将邹韬奋立即撤离到韶关,再转送 安全地带。9月25日,邹韬奋由胡一声、郑展护送,乘货车到达老隆,再经 龙川党组织缜密筹划,秘密护送到韶关。之后,转送苏北抗日根据地。 茅盾夫妇及张铁生等一批文化人士到惠州时,由于人数太多,为安全起见专门包租了一条船,从船长到水手都是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他们抵达老隆时,后东特委指示龙川党组织务必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这批文化人士在老隆稍作休息后,党组织设法护送他们先后乘“侨兴行”的汽车抵达韶关。之后,还有著名爱国民主人士 何香凝、 柳亚子等,以及柳亚子女儿 柳无垢、 廖承志妻儿等,他们离港时混杂在难民中,乘船到海丰。柳亚子当时是国民党 匪特“就地格杀”对象之一,他装扮成一个大客商而未被特务认出来。柳亚子父女及廖承志妻儿等由党组织几经周折,从海丰经 兴宁、 五华才到达老隆“侨兴行”。后经连贯周密部署和 龙川党组织协助,把柳亚子父女俩护送到兴宁山村一中共地下党员家中暂住。隐藏一段时间后,再回到老隆,转送到桂林。龙川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党的 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后东特委直接领导下和连贯的具体指导下,积极做好著名文化人士和知名爱国民主人士经老隆往韶关的转移工作,使抵老隆的文化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安全抵达安全地带。至1942年冬,据不完全统计,经老隆护送至韶关的有300多人。这次秘密掩护民族文化精英脱险的大行动,赢得了各阶层人士的高度赞扬,密切了党与知识分子、文化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的关系,对促进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周边居民委员会

森北社区居委会 地址:河源市龙川县老隆大道共和大厦
河源市龙川县老隆大道共和大厦

周边汽车站

龙川县老隆客运站 地址: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隆江一路交通大厦附近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隆江一路交通大厦附近

周边乡镇

老隆镇 地址:河源市龙川县
河源市龙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