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场镇
铁场镇 铁场镇地理环境 铁场镇人口数据 铁场镇社会事业 铁场镇客家渊源 铁场镇风景名胜
铁场镇位于广东省 河源市龙川县中部,毗邻梅州市的 兴宁、 五华县 ,铁场镇辖区内有著名的 霍山风景区。全镇总面积196.67平方千米(2017年),其中山地38.461万亩,耕地3.5357万亩。广梅汕铁路横贯全镇9个行政村,并设有三级火车站,228省道经圩镇连接兴宁、五华境内的 205国道,村村通公路。 韩江河、洋田河两条河流流经铁场镇。铁场镇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中部,毗邻梅州市的兴宁、五华县, 铁场镇政府 全镇总面积196.67平方千米(2017年)。辖30个 行政村,448个经济合作社,19个企事业单位,3个 居委会,总人口37244人(2017年)。特困户1578户8943人,常年外出人口22157人。全镇共有40间中小学校(其中中学4所,完全中学1所—— 铁场中学),共有教职工789人,学生总人数...
详情铁场镇位于广东省 河源市龙川县中部,毗邻梅州市的 兴宁、 五华县 ,铁场镇辖区内有著名的 霍山风景区。
全镇总面积196.67平方千米(2017年),其中山地38.461万亩,耕地3.5357万亩。
广梅汕铁路横贯全镇9个行政村,并设有三级火车站,228省道经圩镇连接兴宁、五华境内的 205国道,村村通公路。 韩江河、洋田河两条河流流经铁场镇。
铁场镇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中部,毗邻梅州市的兴宁、五华县, 铁场镇政府 全镇总面积196.67平方千米(2017年)。
辖30个 行政村,448个经济合作社,19个企事业单位,3个 居委会,总人口37244人(2017年)。特困户1578户8943人,常年外出人口22157人。
全镇共有40间中小学校(其中中学4所,完全中学1所—— 铁场中学),共有教职工789人,学生总人数12700人(小学8600人,中学4100人)。
街道居民(含农村人口)9000人。 圩镇规划面积1.75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05平方公里。共有门店850间,(建筑总面积24.9万平方米),其中96年兴建的有480幢12.6万平方米。
所谓 客家人,是指原籍为 河南地区的中原汉族,在 东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更在后来的几次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是中华汉民族的一个支系。客家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讲 客家话,客家语系是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历史上,客家人有五次大南迁,时延1500年的记载。
第一次的大迁徙是在公元317—879年间,东晋怀帝妥朝时,由于西北方 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形成对汉民族影响深远的“五胡乱华”之局,中原地区的不少官员和平民,也纷纷随着渡过黄河南下。为了避免和原户籍者发生混淆,便把这些新来的户籍称为“客”。这是“客”字第一次在中华民旅上出现。
第二次大迁徙是在公元880——1126年间。唐朝末年,黄巢举兵起义及“ 五代十国”,天下大乱,客家先民又从皖赣某地居所,现迁往江南南部、福建西北及广东北边。
第三次大迁徙是在公元1127——1644年间, 金元相继入侵,宋高宗南渡,地这过程中,许多客家人幸均卷入保卫宋室、抵抗元兵的勤王战争。宋亡后,他们只好退往更偏远的广东东、北部。
第四次大迁徙在公元1645——1843年间,这次迁徙却是 康熙皇帝为了争取南方的民心,赐给每个男子8两银子、妇女儿童4两银子,鼓励客家人迁入 四川、 广西及 台湾。一向以客家人为荣的朱德同志的祖辈就是在这一次迁徙时,从韶关移居四川的。第五次大迁徙是在1866年以后,发生于 太平天国起义末期。由于太平天国的首领洪秀全是客家人太平天国失败后,许多客家人在清政府的压力下,纷纷向理智偏远的南方,甚至向东南亚等海外地区迁徙。
全世界有 客家人约4500万人。其中国内4000万人,国外有500万人左右。在海外的客家人分布很广,较集中的是东南亚一带,新加坡的 李光耀、和国际知名作家 韩素音均是客家人。国内有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共有17个省、185个市县,其中客家人占95%以上的纯客县50个,客家人最为集中的地方是赣南、闽南和粤东北部。广东的客家人有2000多万,占全省总人数近30%,其中纯客县15个。
河源作为东江流域的纯客家地区,最早的客家先民来历可追逆到秦朝。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后,为进一步开发岭南,派屠睢、任嚣、赵佗带50万兵卒驻守,还下令将数十万名“罪人”发配到岭南。赵佗先为龙川县令,后为南越王。 龙川的赵、韦、官、任四姓居民就是第一批进入龙川与当地土著族人杂居的 中原人。但是,作为客家人大规模迁徙到河源地区的时间,却要推到客家人第三次大迁徙这一时期,即公元1127——1644年间。河源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承传着客家民系优秀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广东 梅州的山歌文化独树一帜。河源的东江客家菜则比较有特色。
铁场镇 (5张)
客家人的习俗大致上包括全国性的传统岁序节俗,地方性崇拜、礼节等。
(一)、主要节日:
☆ 春节:有拜年,游乐活动等,是最隆重的节日。
☆ 立春:即交春。
☆ 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元宵节吃元宵,玩灯,赏灯,猜灯谜。
☆二月二:开正节。
☆ 清明:客家扫墓习俗多从春分开始,清明达到高潮。
☆ 端午:客家普遍称为五月节。节日主要内容是吃粽子,雄黄酒,龙舟赛。
☆七月节:也即 鬼节。☆ 中秋:民间通称八月节。吃月饼,赏月等风俗大体各地相同。
☆ 重阳节:客家人叫“九月节”。
☆ 冬至:客家人有“冬大过年”之说。
客家人的婚姻礼俗受古时风尚影响较重,主要仍以传宗接代为目的但余文与张丽是自由恋爱的。客家人男婚女嫁讲究“明媒正娶”,客家社会正式的婚姻关系是一种“嫁娶婚”,招赘之风并不盛行。
过程仪式大部分仍沿旧习:如 相亲、送定、报日子、送 聘金、盘 嫁妆、接亲、拜堂闹洞房等。
客家民间娱乐内容非常丰富,节日的主要有秧歌、龙舟竞渡、踩船灯,舞龙灯, 舞狮,高脚师,迎花灯,踩马灯, 打花鼓,乐器会,演戏,放烟火,平时的有唱山歌,唱小曲,弹琴,弹筝,拉 二胡,吹 笛子,下象棋,下六子棋,打纸牌,掷状元签,打麻将,养花,钓鱼等。
位于县内中部的 霍山风景区,是广东七大名山之一,是省级 森林公园,是国家 AAA级旅游区,以险峻的丹崖赤壁和奇岩秀石而早已闻名遐迩。相传,远古时代,这儿没有大山,后因当年的女娲补天时,将剩下的一点沙浆,撒落人间,刚好落到霍山,故使霍山呈现出悬崖高耸,绝壁万丈,横空屹立,怪石嶙峋、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的奇特山峰。
霍山昔日不叫霍山。后来,楚汉相争,天下大乱,著名学者霍龙的祖先自吴迁越,世居龙川,隐居霍山。汉高祖在位时,曾令请霍龙出山任职,但霍龙无心于官场,乃曰:“龙川者,龙之生地也。龙若离川,莫若赐死”,婉言谢绝,隐居霍山,著书立说,传播文化,开导乡人,后功成仙去,名传于世,时人感其恩泽,将此山命名为霍山。霍山名胜颇多,有险峻峰峦三百七十二,著名者有四十八峰,二十七岩,八大洞府,十一泉池。真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峰峰有异态,处处呈奇观。故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高僧道士,纷至沓来。晋葛洪在此修炼,唐玄宗为僧时曾到此游,宋蓝乔在此成仙。
每值雾时,则见云烟在下,峰露石尖,隐见天表。若置身此地,但见云在下,峰在上,脚下云烟往返,忽上忽下,云缠雾绕,急聚急散,气象万千,恍若登临仙山琼阁,真可谓是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立于峰巅远眺,天高地阔,茫无涯际,万山隐隐,千山攒翠,云低雾霭,岭似象驰。 龙川、 五华、 紫金、东源、 连平、 和平、 博罗七县界地,了然在目,东韩两江犹似青丝罗带,飘舞在群山之间,田畴村野,恰似世外桃源,多美的人间仙境啊!无怪乎当年苏东坡漫游至此,诗兴大发地吟道:“霍山佳气绕葱笼,势压循州第一峰;石径面尘随雨扫,洞门无锁会借云封;船头昔日仙曾渡,瓮里当年酒更浓;捷步登临开眼界,江南秀色映瞳瞳”。
霍山是中国南疆的 翡翠,是中国大地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其既有华山之险,又有黄山之秀。如今,进入山中,树绿花红,泉清林翠,峰回路转,亭阁其布、移步换景,真是人在山上走,如同画中行
◇酒瓮石:亦名“酒瓮凌云”,孤峰拔地,形似酒瓮倒置,直刺蓝天,草木葱茏其上,若云蒸蔚。
◇一线天:亦名“一线曙光”,人在涧底,仰首张望,昭昭一线,长可半里,故曰“一线天”。
◇太乙岩:乃霍山最大的天然石室,深约二十米,广约三十七米,高五米,清幽可人。洞中原有一井,深邃无底,传说与汕头的大海相通,时闻海啸。岩内昔为青华观,岩前建灵山寺,唐宣宗为僧时,曾到此。
◇船头石:亦名船头观日,乃 霍山之巅。丹崖如削,峰近九霄,势若船头。船头观日,人生一大乐事,夏秋之夜,常有人宿于山上,以待日出。当年苏东坡漫游至此,诗兴大发,吟道:“霍山佳气绕葱茏,势压循州第一峰;石径面尘随雨扫,洞门无锁借云封;船头昔日仙曾渡,瓮里当年酒更浓;捷步登临开眼界,江南秀色映瞳瞳”。
◇七井仙泉:势如七星,各大如盆,瓮深数尺,其泉清澈,不汲不盈,最为奇异。游人至此,洗脸可葆青春,饮之益寿延年。
◇横岩:亦名“横岩晓雾”,半壁开焉,悬崖之上,峭石危崖势雄剑阁,云雾缭绕,因雾霏霏。
◇砻盂石:亦名“砻盂接佛”上有佛迹十数处。侧有澄泉,其泉既清且甘。下有岩洞,非常清幽。峰似砻盂,传说昔时此砻有米出,乃供酒瓮石 酿酒之用也。
◇玉麟洞:亦名“玉麟玩月”也叫别有洞天。形如麒麟,耿耿双眸,遥望船峰。
周边乡镇
铁场镇
地址: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