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母
龙母 龙母概况 龙母传说 龙母文献记载 龙母文化内涵体现 龙母龙母庙 龙母龙母诞 龙母龙母洞 龙母国产动画片
龙母镇,龙母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中部,交通便捷,省道隆江线、和洋线、珠铁线纵横贯穿全镇,是连接上下半县、贯通中部乡镇的交通枢纽。请参考 龙母文化故事传说比较分析。龙母镇,龙母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中部,韩江上游,距县城28公里,是一个革命老区镇。全镇总面积149.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93万亩;辖17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5.32万人。龙母交通便捷,省道隆江线、和洋线、珠铁线纵横贯穿全镇,是连接上下半县、贯通中部乡镇的交通枢纽。主要以农业为主,盛产稻谷、玉米、黄豆、木薯、绿竹等。水力资源蕴藏量达6万千瓦,其中尚待开发2.5万千瓦。有矿泉水喷泉多处,流量大,水质可与法国维希矿泉水相媲美。矿产资源品种繁多,其中稀土蕴藏量达54万吨,金属矿主要有铁、锰、铜、锌等,非金属矿主要有石灰石、莹石等。镇内主要企业有10余家针织厂、大庙矿泉水厂、...
详情龙母镇,龙母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中部,交通便捷,省道隆江线、和洋线、珠铁线纵横贯穿全镇,是连接上下半县、贯通中部乡镇的交通枢纽。
请参考 龙母文化故事传说比较分析。
龙母镇,龙母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中部,韩江上游,距县城28公里,是一个革命老区镇。全镇总面积149.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93万亩;辖17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5.32万人。
龙母交通便捷,省道隆江线、和洋线、珠铁线纵横贯穿全镇,是连接上下半县、贯通中部乡镇的交通枢纽。主要以农业为主,盛产稻谷、玉米、黄豆、木薯、绿竹等。水力资源蕴藏量达6万千瓦,其中尚待开发2.5万千瓦。有矿泉水喷泉多处,流量大,水质可与法国维希矿泉水相媲美。矿产资源品种繁多,其中稀土蕴藏量达54万吨,金属矿主要有铁、锰、铜、锌等,非金属矿主要有石灰石、莹石等。镇内主要企业有10余家针织厂、大庙矿泉水厂、3个综合养殖场,以及洋田、赤塘、小庙3座水力电站。主要民间传统曲艺有马灯舞。主要特产有高山茶油、腐竹、柿子、柑桔、 脐橙、 鱼生等。
相传, 龙母原是一个砍柴姑娘,跟妈妈住在绿桃村耪田种庄稼。一年,腾越坎子凹的黑龙占据了洱海的出水口,把大理变成一片汪洋。老百姓无法安生,纷纷逃往外地。母女俩无人帮助,无法逃走,只好到 苍山的 兰峰以割草砍柴为生。一天,女儿口渴,见树上结了一个又绿又大的桃子。她摘下桃往嘴里放,桃子滑到肚里,从此怀了孕,生下一个儿子。女儿怕别人笑语,把儿子丢进深山。山上的大蛇每天给小孩喂食,不仅没饿死,还长得天真活泼。龙母很疼他,把他抱回家抚养,长大后跟龙母上山砍柴、割草。母子俩有一次割草回家,在 龙潭边歇脚,得知龙王生病,孩子被请进龙宫,用仙草治好了龙王的病,在宫时,孩子出于好奇,穿上了龙王的共袍,变成了 黄龙,然后打败了黑龙,解除水患,大理重又变成了肥沃的田野。绿桃村的百姓为他建了 龙王庙,尊小黄龙为 本主,称小黄龙的妈妈为龙母。
“ 龙母文化 ”作为一段传说,在广东、广西至越南北部一带都有流传,传说龙母是一位奇女子,其父系广西藤县人氏,姓温,名天瑞;母亲系广东德庆县悦城人氏,姓梁。她一生下来,头发就有一尺长,身体奇伟,脸慈祥。从小喜欢读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特别值得珍贵的是,她有一颗晶莹的善良的心,当她长成亭亭玉立少女的时候,就和自己的姐姐、妹妹以及邻居的四位姑娘结成“金兰七姐妹”,立下誓言:要利泽天下,为老百姓做点好事。龙母有预知人间祸福的本领,精通各种医述,经常救死扶伤,义务为乡里百姓服务。当时,各种病疾、水灾、旱灾威胁着 西江流域仓吾(苍梧郡)、 西瓯各族人民,一逢这些天灾人祸出现,苍梧古郡、西江流域就会疮痍满目,饿殍遍野。聪明、勤劳的龙母,率领“百越”群众战天斗地,战胜天灾人害,让当地的黎民百姓得以安居、生息、繁衍,因而深受人们的拥戴,被推为 苍梧族的领袖。
使温女成为龙母是拾卵豢龙一件的事。一天温氏到江边去洗衣服,洗着,洗着,突然见到旁边水中熠熠发光,觉得生奇,便慢慢地走过去,只见水中沉着一颗象“斗”那么大的巨蛋,使她感到生奇,于是把它抱起来带回家里,当作宝贝一样珍藏起来。经过了七个月又二十七天,那只石蛋忽然裂开,从中窜出五条如蛇状能活动的蜥蜴,个个非常喜欢玩水,温氏象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似的细心喂养。到长大它们却是五条活灵活现的小龙。五小条感于温女的养育之恩,衔鱼孝敬温女,不断帮助温女与水灾、旱灾、虫灾和官灾斗,造福黎民百姓。于是,温女被西江流域的百姓们尊称为“龙母”,成为造福百姓,保平安的“神女”。后来西江流域的百姓们及为生计到东南沿海和东南亚某生的群众,世代仍念念不忘龙母的恩泽,建 龙母庙,年年都祭祀龙母,企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传说有超人的领悟能力,好常在人多的地方呆呆地望着星空,好像和什么神灵对话似的。有的人瞧她这个样子,在出远门时,就上门来找她,请她预测一下,可有什么社员祸福?她看看来人的面相、手相,就轻声地说了起来,某月某日,你会遇见些什么,如果你如此这般,就不会有妨碍,否则就会有祸患。或者你将在某个地方,碰上这样一个人,这个人会指点你做什么什么样的生意,你听了他的话,就可以赚钱。来人往往是似信非疑地走了,但当他们真的外出回来以后,却又异口同声地说,温女氏的预言都一一就验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远远近近的人们,都把她看成了“神女”。
传说在广西上林县塘红乡 石门村
流传着著名的“特掘”故事,流传全县内外;“特掘”是石南海水塘的蛇仙,认石门庄一寡妇为母,寡妇死后无人送葬,蛇仙用一狂风送到石门庄南一山洞安葬,此洞深幽,有一石酷似挖木形状。
从前有一位老妇,无子无女。有天她都到门前不远处的水塘里(当地人称“石南海”)挑水,把水桶提起来后她发现里面竟然跑进来了一条昏睡的小蛇,于是她就把这条小蛇倒掉了。她重新舀了几次,每次这条小蛇都跑到水桶里去。妇女看到此等情景,于是就把这条小蛇带回了家。殊不知,这蛇来历不一般,它本是天上的神龙,由于出来游玩缺失了法力而掉落在水塘里。神龙在老妇的照顾下法力日益恢复,但却不肯离去,每到洪水来临,神龙就会潜入水潭之中,张开鳞片,捕获鱼虾无数。平常,寡妇切菜喂猪,有一些菜叶会掉落在地上,神龙就会用尾巴把菜叶扫回簸箕里,有一次,寡妇不小心把神龙的尾巴砍断了,寡妇好不伤心。从此,大家给神龙娶了个壮族的名字,叫做“特掘”。“特掘”翻译成汉语意思就是没有了尾巴的雄性的蛇。寡妇年老得病去世,死后无人送葬。特掘在老人家身边生活时间久了,慢慢有了人性,早就把老妇女当成了母亲。
特掘一直趴在棺材边,不吃不喝。三天后,当人们准备把棺材抬去安葬时,突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此时,“特掘”化作飞龙腾空而起,尾随棺材沿着山脊破空而去,山上草石树木纷纷让路,终于,“特掘”把他母亲安葬在一个叫“敢仙”的石洞里,并且用河里的泥浆封住棺木,至今,泥浆仍在,里面河蚌、螺丝、鱼虾残壳还保存完好。当地的村民目睹这一幕,纷纷望着“敢仙”的地方叩拜,“龙母”和神龙“特掘”的故事广为流传至今。特掘的母亲是农历三月初三去世的,每年三月初三前后特掘都会回来扫墓。回来当天必定天昏地暗、风雨大作、电闪雷鸣
石门村,每逢清明时节都会刮起一阵春风,伴随着细雨,人们就会喜悦的说:“‘特掘’回来扫墓了!”,春风化雨,预示着一年的风调雨顺和神龙母子对一方的庇佑和福泽。
广东《 德庆州志·卷五》有:“龙母神生于周秦之世,载《 南汉春秋》志乘庙原碑,斑斑可考。”的记述。德庆县 悦城龙母庙的《孝通祖庙旧志》写得更加具体:“ 敕封护国通天惠济显德龙母娘娘,温氏, 晋康郡程溪人也。其先广西藤县人,父天瑞,宦游 南海,娶悦城程溪梁氏,遂家焉。生三女,龙母,其仲也,生于 楚怀王辛末之五月初八。”
广西梧州的地方志《 藤县志·卷六》,则对龙母的出生之地、生活之地和墓地作了更精确的考证:“按龙母赢秦祖龙(即 秦始皇)时之神也。温姓或曰蒲姓(“温”即龙母原居于“温水”,古人随其祖居地而作姓“温”也。)……今考粤东肇庆府旧志及悦城孝通祖庙旧志,咸以为藤县人,则无论毓于何都,其为藤之神固可考核而无疑者,然其墓独在悦城,何也?父天瑞娶悦城梁氏,生三女,龙母其仲也……随其母至悦城,心喜其地,欲以为安厝所。因熟记之,及归于溪也,得石卵,剖之出五物,如守宫状,喜水,母豢渐长,放之江遂去,越数年,鳞甲辉煌,复来见母,母知龙子之远迎也。别其父母曰:儿当乘龙至悦城,遂跨龙,薄暮抵 江口。……”龙母仙逝后,“立庙祀,极显应,故至今香火独 盛云。”可见在 珠江流域的西江上下游千百年来,民间始于秦朝有关龙母的传说是有 史可据的。
文化是一种社会里精神财富的积累,它通过书籍、艺术品、民间传说、建筑物等在时间上传之后世,或在空间上向一定地域传播。产生于珠江流域西江上下游以及远播我国东南沿海、东南亚一带的龙母崇拜,其产生的大量诗词、楹联、传说、戏曲,由龙母崇拜产生的一些独特古建筑古坛、民风民俗,由龙母崇拜促进和发展的文物旅游,就构成了一种龙母文化。这同全中国的黄帝、 炎帝情结,以及女娲补天、 神农尝百草、夸父逐日和孔子文化,东南沿海的 妈祖崇拜等同样道理。只不过是崇拜的地域大与小而已。正如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 杨应彬写的七绝诗所揭示那样:“ 龙母出龙国,江声载誉声。原无迷信意,本为济苍生。”这完全道出了龙母崇拜和龙母文化跟封建迷信的本质区别。
1、龙母文化是龙的图腾文化在南国的典型体现。
“ 图腾崇拜”是社会初级阶段的一种最早的宗教信仰。我国黄帝、炎帝所出的汉族图腾崇拜物是“龙”。“龙”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民族的族微。古代南方中国人也有崇拜“龙”的习惯,他们在农历正月舞龙,二月有祭龙节,要杀猪祭龙,祈求人畜平安、粮食丰收,五月初赛龙就是证明。温氏因豢养龙而成为龙母,又因受“龙”的图腾影响而受崇拜,那就容易理解了。在南方,“龙母”是珠江的图腾。
龙母文化中的“龙的图腾”色彩是十分浓烈的。传说中的龙母豢龙,龙衔鱼孝敬龙母;龙母不愿接受秦始皇的礼迎,龙就引船四次南返;龙母 仙游后, 五龙化作儒生来操办丧事,“常为大波至墓侧,萦浪转沙以为坟”;五蛇守庙侧直至以后历代皇帝因征战将领的风送转运,胜利奏凯,地主郡县的阴阳协调,雨泽丰收,平民百姓的出入安,旅途顺畅都归功于龙母和五龙的赐福,而不断地给龙母以敕封,无一不显示“龙的图腾”的意义。“龙的图腾”既是我们民族的一份精神遗产,又是我们民族的一份精神财富,我们海内外的华人自诩的“龙的传人”。 “龙”的精神,即团结整合、利泽天下、奋发进取、天人和谐的精神,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国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办。龙母文化正是龙的图腾文化在南国的典型体现,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信仰自由,发挥这种文化的作用,将能吸引更多的海内外华人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巨大向心力和凝聚力。
2、龙母文化是“龙的传人”对母爱主题的真情抒写。
龙母是古代百越民族中的一位著名人物。在南国的“龙的传人”的眼中,龙母就是他们的一位伟大而又仁慈的母亲。
在传说中,龙母是伟大的,她勤劳、聪敏,不仅有“利泽天下”的理想,而且有“利泽天下”的本领,善织能耕,心灵手巧,既有 扁鹊的医术,又有预测风雨,先知祸福的超人功能,更感人的是,她还确有“利泽天下”的实绩,战国和秦时的西江流域还属蛮荒之地,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相当险恶,龙母率领 南越、西瓯、 骆越的群众开荒山、治旱涝、导江河、抗洪水,战胜许多自然灾害,使苍生得以安居、生自、繁衍、发展,且因有豢养五龙,雨泽万方,秦始皇礼迎未果的神话故事,而备受爱戴和拥护。
在传说中,龙母又是仁慈、 博爱的,这位阿婆、阿嬷在“无意望报”的“豢龙和养物放生”中显示她的“爱”,竟泽及到生物,龙子复来后“蟠旋游戏。亲驯如初”的情景,又真切地表现了久别母子的无限情深。更为高尚的是她的“母爱”是有原则的,她“喜白鹿,常豢之乘以出入。”“但农人恶其害稼,母便断一足,放之南山麓。”然而又对它牵肠挂肚,常 渡江去探它。正是这种仁慈、博爱的母亲情怀,又扩而成为“利泽天下”的愿望和行动。这种“母爱”,对当时和后代的普通人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亲切的,人们才越把龙母看成了自己的祖宗、母亲,而四时礼拜,特别是当他们在憧憬追求一种理想目标或者在生命的游戏中遇到挫折,越不可能成为胜利者的时候,他们就越会像祖宗、母亲倾诉一样,向龙母祈祷,从而获得内心的慰藉。千百年来,许多人来参拜龙母,正是怀着这种寻根拜祖的感情而来的,原来并无迷信色彩。
3、龙母文化是西江水域“保护神”的赞歌。
古代生产力落后,西江流域自然环境非常恶劣,社会不文明,官害严重,人们害怕水旱害,恶浪 惊涛,渴望风调雨顺,农渔丰收,安居乐业。于是,龙母豢龙的传说传开以后,人们寄托龙母,把龙母当作水域的“保护神”,祈祷龙母“降妖”,保我水域安宁就是自然的了。
探讨龙母文化对研究神话的起源和作用,对认识我国古代,特别是战国、秦汉时期百越民族的生活和思想,对宏扬中华民族“龙”的精神,对保护、宣传和利用文物,对开发文物旅游资源,都有积极意义重要。
位于梧州城北 桂江东岸, 桂林路北端,始建于北宋初年,明万历、清康熙、雍正年间曾重修,是一座广西少有保存至今的,具有宋代建筑风格的文物古迹,有很高的历史、旅游价值。
龙母庙依山面水,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由 牌坊、前殿、中殿、后宫、行宫、龟池、商场等组成。正殿雄伟庄严、雕梁画栋,前座正殿中供奉着龙母像,善男信女们多到此殿朝拜,以祈龙母赐福庇佑,故正殿前庭,一年四季香火不断。右侧殿供奉傅大将军像,左侧殿供奉龙太子。正殿后的中座,悬挂着龙母进京巨幅浮雕。后宫陈列着龙母床和龙太子床,主殿右侧为龙母行宫,为接待室。
二楼供奉着关帝神像,左侧有一池清水,内有一头万年长寿石龟,大龟背上驮着一大型石刻"总府题名碑"。游客到此拿钱币"投石龟求好运"。 龟池后山壁上有一大型浮雕"五龙喷水壁"。
悦城龙母祖庙始建于 秦汉时代,现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龙的传人”寻根问祖的圣地,以优美的风水环境和独有的“龙母文化”而名播海内外,是广东省内香火最旺、鞭炮最多、最富神奇色彩的庙宇。
龙母祖庙位于德庆县悦城镇 五龙山下, 悦城河与 西江交汇处,秦汉期间兴建。历代相传悦城龙母乐善好施,能 消灾解难,一千多年来香火不断,尤其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一到初八的龙母诞期,来朝拜的人更是人山人海,数 以万计,香港来的人也不在少数,成为一大奇观。
龙母曾得到历代皇帝的册封,现在庙中还完整地保存着明代开国皇帝的 洪武诏书碑。一千多年来龙母祖庙重修了13次。在公元1905年(清光绪31年)曾集中两广的能工巧匠,耗费巨资,花了七年的时间重建了这座龙母祖庙。 1985年,社会公众和港澳同胞集资300多万元,又进行了全面的整修。
龙母祖庙是一座砖木石结构的建筑群,也是一座凝聚了历代建筑和造型艺术的殿堂。龙母祖庙建筑群具有良好的防洪、防火、防虫、防雷性能,虽经百年风雨雷电,至今瓦不漏,墙不裂,柱不弯,地不陷,令专家惊叹不已,称为南方低水地区古建筑的典范。特别是它完整的地下排洪渠道设计非常巧妙,溢流通畅快捷。每逢洪 水侵浸,庙宇内外清洁如故,绝无淤泥。庙内梁、柱、桁、檐,几乎全是木雕、砖雕、石雕、灰雕、陶雕,精妙 绝伦的艺术品目不暇接,令人叹为观止。它与 广州陈家祠、 佛山祖庙合称为南方古建筑“三瑰宝”。
它具有“神”、“绝”、“巧”、“灵”四大特点,整个建筑群与周围的山水和谐相契,浑然一体。龙母祖庙石雕、砖雕、木雕、陶雕等,建筑雕刻艺术巧夺天工,广泛运用深雕和透雕工艺,使得祖庙建筑活灵活现和具有立体感;庙内木雕、陶雕题材广,造工精、数量多、保存好,堪称小型雕刻艺术馆。龙母祖庙无论从建筑技艺、文化底蕴都堪称“古坛仅存”。同时它在建筑艺术上别具一格的防雷、防水、防虫技术也堪称一绝。
岑溪市现有龙母庙两座:一座是大竹村龙母庙,位于岑溪市 糯垌镇大竹村龙母盎的父老河与糯垌河交汇处,建于何年不详,遗址已毁,1990年重建恢复原貌。另一座在 三堡镇糯垌河与义昌江交汇点的三堡街上,建于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年),还有道光年间的和光绪年间的石刻碑文和古鼎。这两座龙母庙都是民间自发筹款建设的,规模不算大,占地面积约有五六百平方米,供奉主要有龙母,也有关公及道教等,宗教文化繁杂。一年四季香火不断,每年也有龙母诞活动,占地规模 比德庆和梧州小。
在 岑溪的 政区地图上,至今还非常明确地标记有“凤庙冲”的地名。当地有很多人把“凤庙冲”也称作“凤墓冲”。“庙”、“墓”不分,“凤墓冲”就是“凤庙冲”。村中的老人传说,这是因为凤娇17岁那一年突然失踪,乡亲们四处寻找,都找不见凤娇的踪影。乡亲们在“豢龙潭”边拾到风娇的花鞋一只,在三堡河湾捞到凤娇的花鞋一只。大家误以为龙母娘娘肯定是溺水而死了,于是为凤娇葬鞋立墓、立庙纪念。数年之后,凤娇突然归来,全村人吓了一跳,以为是风娇变鬼回来了。一问才知道是凤娇“乘龙”去广东悦城探梁三公了,全村人皆大欢喜。由此可以分析,该村“凤庙冲”的“凤庙”与“凤墓”,应该是当地历史上最早的龙母娘娘的“墓”和“庙”。据考察论证,糯垌镇父老河在糯垌镇与糯垌河交汇,在交汇点就建有龙母庙。此外,在糯垌河与义昌江交汇点即三堡街也建有龙母庙,在义昌江与藤县的绣江交汇点也建有龙母庙。
清代编撰的《武缘县图经》卷三记载:“龙母庙,县境多有之。”经初步考察,环大明山有龙母庙约20多座,均供奉龙母。重要的庙宇有:
武鸣县 马头镇全曾村庙口屯的 大明山“佬仆”庙(即 龙母庙)。“佬仆”庙是环大明山地区历史上最大、最古老的壮族龙母庙,也是广西有文物遗存的最古老的龙母庙之一。所供奉的龙母神,壮语叫“佬仆”,即“骆越祖母王”。神像在民国十七年(1928年)被毁,庙宇建筑在1950年被拆,遗址上只剩下4个唐代的石柱础和散落遍地的唐砖和唐瓦。 武鸣县 罗波镇“庙佬仆”,也称“ 罗波庙”。罗波庙壮语叫“佬仆”即汉语的“龙母”,也是环大 明山地区最著名的壮族龙母庙。该庙位于风光奇异的 罗波潭边,现存的主建筑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现在的神像是1999年群众自发捐资重塑的。供奉的神祇有“佬仆”(龙母)、 岑瑛、神农、观音、关公、 岳飞、土地等。
武鸣县 两江镇英俊村“娅仆”庙,汉语称“感应庙”,所供奉的主神汉名叫明山感应大王,壮语叫“娅仆”。这是两江镇规模较大的龙母庙,在1949年前祭祀日有上万人参加祭祀活动。原庙址在大明山铜矿峡谷里,后在河口处建起如今的感应庙。
此外,武鸣县两江镇 龙母村龙母庙、合耸村坡耸屯的达公庙、云川村拉敢屯的达仆庙、培群村硕板屯的娅仆庙, 城厢镇 大同村娅垌神庙、 夏黄村起凤山娅仆(龙母)庙, 陆斡镇韦 杨村明山庙, 马山县 古零镇里民村内感屯大明山灵感大庙,上林县 塘红乡 石门村敢仙洞的天地庙、明亮乡亭亮旧圩的娅仆庙、 西燕镇渌户屯的高仆庙、 大丰镇灵威村的特掘庙、 巷贤镇周富村特掘庙、 六联村樊村屯的大庙、 三里镇的罗波庙, 宾阳县思陇乡的胜龙庙等,虽然不冠于龙母,但它用壮语名称命名,意思均为龙母庙,这是与西江流域龙母庙明显区别之处。
“龙母诞”祭典由来已久,场面隆重。西江流域人民凡遇大小事情都习惯到龙母庙祭拜。广东德庆悦城,广西梧州、藤县的龙母庙,在龙母信众中最负盛名。解放前,在西江航行的船只、轮渡,遇 龙母诞期,船只如航至龙母庙三里之内,不分日夜,必鸣笛或打锣,烧香点烛,遥向庙前致拜,航行到庙前河面,即停船上岸入庙参拜,献香奉烛。龙母诞习俗活动延续两千年,至今常盛不衰,其悠久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形式,使它成为广东省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代表作,祭典大体分为公祭和民祭活动。
公祭龙母场面宏大,仪式隆重。一般以政协牵头组织,召集当地的社团组织、企事业单位,通常将龙母诞祭祀活动与招商引资洽谈会、团拜会、恳亲会等结合起来搞。祭典主要包括:恭读祝文、龙母升座揭像、三牲祭龙母、鲜花贡品敬献龙母、五龙祭母、天地人共祭、龙母呈祥、万人敬拜上圣香等仪式。公祭后一般是民众自发组织的民祭龙母的活动。
民祭龙母一般是以社团堂口组织牵头,善信自发参与的祭祀。从龙母诞期的第一天(初一日)开始,民祭龙母的祭祀活动变得活跃起来,不论白天和黑夜,总能看见熙熙攘攘的人群,手里拿着各种祭品,在龙母祖庙肃穆的山门广场上,虔诚祭拜,至初八达到高潮。
民祭龙母的祭典,也遵循着一定的程序。进庙前,一般先洗龙泉圣水,象征着洗去世尘,去除污秽,才能献祭圣洁的龙母;然后是引香火。香烛是祭祀的必备物品,在香坛里把香点燃,再以香火将蜡烛点燃;呈供品,供品五花八门,因人而异,原意是满足神明的饮食需要,一般有:“三牲”、食品、茶点、酒水,民间的看法是“非献酒,神难满意”;之后是跪叩、祈祷。正对龙母祖庙的山门,双手举香于额前,许愿或还愿,然后行三跪九叩之首礼;燃金银纸,即神灵的银纸,有路路通、龙船、金山,甚至有彩票,覆以红纸做的龙袍,放入“聚宝炉”内焚烧,最后是放炮竹,表示欢迎神明鉴纳,整个祭祀仪式结束。但也有特殊的情况,增加或减少上述程序也常见,甚至可以请庙内的导游小姐或庙祝公指导祭祀最保险。
马盂山西峰海拔1738.4米,为 平泉境内最高峰,四周群山拱奉,犹如众星捧月。峰顶有一天然石洞,深约10米,高约3米,阔约2.2米。洞顶岩缝数注山泉滴漏,四时不绝。泉水下滴,珠珠落玉。游人置身洞中,仿佛进入 水帘洞内。洞中光线暗淡,幽静潮湿,更增添了她的神秘色彩。这就是闻名遐迩,人们口耳相传的“龙母洞”。
传说波海龙王之女,与 李姓青年相爱,并怀身孕。老龙王发觉此事,十分恼怒,遂将 龙女逐出龙宫,贬入人间。龙女便与李姓青年沿 辽河而上,直至源头马盂山顶,于密林之中寻得一个幽静山洞。二人便居住在此,砍柴、耕种,过着普通农家的生活。后来龙女生下“怪胎”,人面蛇身,遍体覆麟。其父见状,以为不祥,挥刀准备将“怪胎”砍死。一刀砍在尾巴上,“怪物”化龙,升腾而去。有人说,飞向 长白山 五大连池,后修炼成仙。也有的说,飞向黑龙江,作了江龙王。
这就是人们互相传诵的“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在 海南岛、珠江流域也有“掘尾龙老李”传说,龙母姓温,广西武鸣河古称“温水”,故可推断出她是生长于骆越壮侗民族地域。译音“李”字,在壮语中就是“蛇”的意思)。每年的八月份前后,龙母洞西北方向黑云长起,电闪雷鸣,黑云南行马盂山,定大雨或冰雹,人们便说是“秃尾巴老李”探母来了。
龙母洞一年四季香火不断,特别是五月节那天,善男信女长途跋涉,登上马盂山龙母洞,或祈求或还愿,求神拜仙,络绎不绝。如今,龙母洞已建成木制朱门,洞口上方书写着“龙母洞”三个漆黑大字,两旁一副对联:“古洞云中龙母府,咔嚓山内显神灵。”洞内供奉龙母神像一尊,供游人参观、瞻仰、供奉,祈求平安。
广西藤县龙母庙有两处,一在藤县 象棋镇道家村,古代窦家司署前,另在 藤县藤城镇胜西村,古藤州水东街考通坊。龙母庙始建于何时已难稽。据嘉庆《藤县志》载,清乾隆前已有。龙母庙对社会的影响极深,她涉及的范围达两广及东南亚。除藤县龙母庙之外,梧州有 龙母太庙,广东 德庆的悦城镇建有颇具规模的宫殿式的龙母庙。庙内金碧辉煌,石柱雕龙,堆花塑鸟,色彩绚丽多彩。无论陆上或水上人家,港澳同胞,海外华人,都会来到龙母庙前顶香礼拜。不少父母还把婴儿契与龙母为干儿。
嘉庆《藤县志》载:龙母生于藤县,相传,藤县有一人叫温天瑞者,娶广东德庆悦城梁氏为妻。梁氏生三女,其第二女少年时每若眺望空中必有应答,言人福祸无不奇中,随其母回广东德庆悦城,非常喜欢悦城之地,欲以在此安居,但无至亲之人而回藤县。至藤,在溪边拾一巨蛋剖后得五物,形似守宫状,此物喜水,龙母把它豢养,大后放于江中,数年后麟甲辉煌复来见母,母知其为龙子,而于远远相迎。后此女告知其父母当乘龙去悦城,遂跨龙去薄雾抵江口登岸,五龙以风雷相护,一夕拥地成坟,人以为异,因而立庙祀之,极为显应云云。这就是龙母庙之由来。
自此之后,各地三江水口建龙母庙随之兴起,到龙母庙朝拜之香客络绎不绝。每至龙母“升仙”之日子,润诞农历八月十四至十六,八月十五为正日诞辰,据说是龙母降生的日子,以老历五月初八为正日,以初一至初十这十天,都不得属贺诞期间。各地善男信女人山人海地到龙母庙参拜。解放前,在西江航行的船只,渡轮,在龙母诞期,其船航行至龙母庙的地址,不分日夜,必在龙母庙之三里地水面前鸣笛或打锣,烧香点烛,遥向庙宇致敬,至航行抵面前河面,即停泊下来,让客上岸入庙参拜,本船也派出专人一同前往献香奉烛。
解放前,广东 德庆悦城龙母庙每到龙母诞期,必来藤县请龙母家乡梁族的妇女四人到龙母庙为龙母更衣,这四位妇女到庙后,必先向龙母像焚香膜拜,“称姑道姨”。接着,便于工作以柚,柏,桂等木叶前水沐浴三天,到龙母更衣时辰,便穿上新鲜的封建时代妇女礼服来到正殿,摒去一切杂人,紧闭门户,焚香点烛,三跪九叩,然后御下龙母的旧袍,以“寝宫”里的精瓷面盆,盛取桂叶汤,以白丝巾轻轻地匀抹龙母像各个部位,才把新袍换上。退而再点起香烛叩拜如前,作为祝诞,并由她们宣布更衣仪式完成,然后鸣炮致贺。缘首向她们揖拜,并用红纸包上巨款作为谢礼。诞期过后,这四位妇女才返回藤县老家。
报备机构:肇庆软件国际化中心有限公司
许可证号:(粤)字第914号
联合制作机构: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文广新局 肇庆市日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受方士鼓惑,当朝皇帝痴迷长生,方士与土豪勾结一气,愚弄百姓。南方悦城的小村落里,有位少女名叫龙姬,聪慧善良,水性过人,常常在村里助人行善。为保护百姓,龙姬用计赶跑了装神弄鬼的方士,感化了村中恶绅梁仁杰,更使执迷长生的皇帝领悟到长生并不能使天下归心,唯有还民以“生”才是正途。皇帝赐匾封庙,拜封龙姬为“悦城龙母”。
周边经济型
如意旅馆(怡和丽园小区东北)
地址:河源市龙川县解放路龙母中学西南侧约180米
周边幼儿园
黄墟中心幼儿园
地址:河源市龙川县G236龙川县龙母镇中心小学南侧约110米
周边乡镇
龙母镇
地址: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