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街镇

隆街镇 隆街镇乡镇概述 隆街镇自然资源 隆街镇招商引资 隆街镇农村经济 隆街镇工业企业 隆街镇基础设施 隆街镇乡镇企业 隆街镇财税金融 隆街镇教育事业 隆街镇文体广电 隆街镇卫生保健 隆街镇人民生活 隆街镇计划生育 隆街镇精神文明


隆街镇位于广东省 河源市 连平县南部,东邻田源镇,南依新丰县马头镇,西连韶关市翁源县,北距县城25公里,地处连平河下游,总面积240.64平方千米(2017年),境内属丘陵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力资源、林业资源丰富,是连平县三大中心镇之一。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隆街镇 33216人(2017年),耕地面积23675亩。管辖百叟、沐河、龙埔、岑告、 隆东、隆兴、隆河、镇南、立新、 古石、贵岭、东坑、东埔、三坑、 梅洞、沙圳、沙心、长沙、双头、径头等20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社区居委会,城镇规划面积为6平方公里。2005-2006年,隆街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2006年社会总产值1.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0486万元,财政收入559万元,人均纯收入3100元,比上年分别增长8.8%、30.3%、8%。随着基础设施和市政建设的日趋完善,隆街镇农业经济极为活跃...

详情

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隆街镇所有镇中心区

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隆街镇介绍

隆街镇位于广东省 河源市 连平县南部,东邻田源镇,南依新丰县马头镇,西连韶关市翁源县,北距县城25公里,地处连平河下游,总面积240.64平方千米(2017年),境内属丘陵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力资源、林业资源丰富,是连平县三大中心镇之一。

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隆街镇 33216人(2017年),耕地面积23675亩。管辖百叟、沐河、龙埔、岑告、 隆东、隆兴、隆河、镇南、立新、 古石、贵岭、东坑、东埔、三坑、 梅洞、沙圳、沙心、长沙、双头、径头等20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社区居委会,城镇规划面积为6平方公里。

2005-2006年,隆街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2006年社会总产值1.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0486万元,财政收入559万元,人均纯收入3100元,比上年分别增长8.8%、30.3%、8%。随着基础设施和市政建设的日趋完善,隆街镇农业经济极为活跃,逐步成为了农副产品的集散地。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 铁矿、 钨矿、 石墨矿、 瓷土等多种矿产资源,具有

品质优、储量大、价值高等优势; 旅游资源丰富,有蓝天绿野、有青山碧水、有自然景观、有乡土风情、有客家民俗、有观光农业;水力、土地、森林资源大有开发潜力,至2006年,已建成的水力发电站总装机容量约4500KW,河角坪万亩农业基地仍在开发。水力、土地、森林等资源仍处于未开发状态。

2005 -2006年,引进投资1800多万元,建设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的华隆综合市场。引进投资2000万元,在河角兴办有机肥料厂。引进中国石化公司投资500万元建设储油量120吨的加油站。引进外资,投资开发几万亩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引进投资1500万元,建设沙心四方角水力发电站。

全镇以 生态农业、绿色农副产品为支柱。2005—2006年,镇府先后投入大量的资金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保证了粮食生产,同时健全农技推广指导网络,大力宣传科技兴农、推广杂优水稻等优良品种种植和推广塑料软盘抛秧技术。农民粮食产量逐年提高,2006年种植粮食面积38964亩,粮食产量12969吨。大力发展“三高”农业,鼓励农户大力种植反季节蔬菜、三华李、柑桔、梅、玉米等。为配套连平县生态县建设,结合当地的基础条件围绕生态县建设的具体目标,主要建设了林业生态工程和农业生态工程。农业方面除种植水稻外,有种植无公害蔬菜为主的生态菜篮子工程,以河角坪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辐射带动,还有反季节蔬菜:荷兰豆、番茄、辣椒、大白菜等品种,全镇蔬菜种植面积17286亩。有毛竹基地,农民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大力发展毛竹种植,全镇种植毛竹6940亩。有以改良养殖品种为主的生态养殖工程,主要有顺景山庄、百叟养殖场的杂交瘦肉型猪、山地三黄鸡、水产品等。有种植优质水果为主的生态水果工程,全镇种植水果面积7532亩。

隆街镇加强了对企业的领导,转换经营机制,全面实行承包经营,原来的镇办企业古石电站、农修厂等多家企业都实行了承包经营。2006年企业有九连山精米有限公司、河角坪无公害蔬菜基地、河角坪有机肥料厂、竹签厂、加油站、古石砖厂、梅洞砖厂、沐河砖厂、电子厂、针织厂、20多个水力发电站等。

2005年经有关部门批准,隆街镇规划墟镇范围由原来的2.5平方公里扩到6平方公里。2005年对隆雷公路进行了改线改造,将隆雷公路出口改为立新通往 东埔村,在2006年底,完成了征地和立新大桥的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在中心坝建成了华隆综合市场,为进一步加强镇容镇貌和环境卫生的管理,在2006年12月20日进行了市场搬迁,按统一规划,归行入市。华隆市场的交付使用,大大地改观了镇容镇貌 。至2006年,全镇村道硬底化达95%以上,各村农户基本用上了自来水。2005年镇府积极筹资100多万元,改造了镇府一幢四层占地面积近3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2006年筹资300多万元改造了街镇老街的街道,安装了街灯,使隆街镇的城镇化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个体私营经济是隆街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2006全镇有个体户

650多户, 私营企业15家,从业人员1900多人。主要行业有电器、五金、家私、饮食、服务、维修、交通运输、建筑、化工、加工、种植养殖业等。2006年,全镇个体私营企业工商税收123万元,占全镇工商税收总额70%。

开源节流,积极培植税源,加强财政管理、规范财政征管,严格把好收支关,确保收支平衡,隆街镇财政收入逐年上升,2006年财政收入达559万元。隆街国税和地税规范了各项征管制度,加强与开展了税源调查和税收等专项执法检查,严查偷税、漏税违法行为。2006年国税收入221万元,地税收入33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分别21%、26%,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镇内设有多家金融机构,分别是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所等,各金融机构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为民服务,至2006年底隆街信用社存款余额8883万元。

隆街镇的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教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坚持在教育实践中,打基础、抓改革、促发展,保证了全镇中小学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办学效益的不断提高。全镇有中学3所、小学16所、幼儿园3所。2005-2006年,上级累计投资上千万元用于“改造薄弱学校”当中,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小学全面实现校舍楼房化,并增至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中学教学设备齐全,有高标准的实验楼、语音室、电脑教学室、音乐室、图书阅览室。2006年全镇中小学教师344人,中小学生6214人。中小学教师专任和学历达标率分别为88%、98%,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基本保证。尊师重教,在提高教师政治、业务素质的同时,注重教师待遇,不断改善教师工作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生活,镇、村设有文化站及文化室。2005-2006年,镇文化站定期为村送戏送影下乡,给人民群众送去了精神粮食。在每年的元旦、春节期间均举行全镇性的篮球、乒乓球、书画、象棋、摄影等比赛。广场文化生活活跃,经常性地与兄弟镇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斗牛、醒狮在民间流传。2005年有线电视实现省网开通,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镇20个行政村。

加大镇容镇貌建设力度,街道社区居委会设立环卫所,2006年环卫工人增至6人,配备运输车辆,街道实行环境卫生责任区,落实到人,全面改善街道环境卫生。2006年,隆街镇中心卫生院有医护人员80人,病床47张。设置科室10个,并添置X光机、心电图、B超、分析仪、激光治疗仪等设备,扎实开展防疫、妇幼保健工作。2006年全镇有医疗卫生站、诊所30间,基层医疗网络基本完善,乡村医疗卫生站实现上级每年拨付每年1万元的补助金,为群众的卫生健康安全与服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2006年全镇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有27449人,占全镇农村人口的75%,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0%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和“民心工程”的深入实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向小康水平接近。2006年农村人均收入31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0元。城乡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农村农房改造至2006年达到75%,人均居住面积达20平米以上。农民家庭普遍拥有电视、电话、摩托车、洗衣机、等家电设备,普及率达70%以上,通过“五改”民心工程,大部分农民用上自来水,使用了洁净能源 沼气,农民生活实现脱贫致富。

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镇干部实行包村工作责任制,奖罚分明。2006年,为确保任务的完成,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年初制订出台的“一票否决”制度,实行镇、村两级干部层层包干的办法,并实行奖罚规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健全镇、村计生服务室配套设施,改善了办公条件。同时,注重镇、村二级计生队伍的建设,提高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水平。据统计,2006年隆街镇查环查孕率为95%,计划生育率93.13%,出生率10.87‰,自然增长率6.2‰,综合节育率为90.83%。

镇委政府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并将抓好三个文明建设列入党委政府工作议事日程。一是认真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和“八荣八耻”的教育活动。二是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全面提高党员素质。三是坚持以“党委领导,依靠群众,预防为主,管理从严,及时严打,保障安全”的治安管理方针为指导,实行镇、村治安联防、群防群策,防治结合。通过纪律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等,积极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告别愚昧,崇尚科学,告别陋习,走向文明,提高了镇的整体文明程度。

2006年全镇有430人享受低保,每月足额发放五保户200人的补助金。2005年-2006年共帮助100多户因灾“全倒户”重建家园,为全面落实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组织劳动力资源参加市企业招聘会、县直企业招聘会,组织劳动力资源参加市直培训推荐就业,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收入。殡葬改革深入开展,2006年全镇遗体火化率达100%。

周边乡镇

隆街镇 地址: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