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石水镇

横石水镇 英德市横石水镇 横石水镇历史沿革 横石水镇地理环境 横石水镇经济 横石水镇旅游 横石水镇特产 横石水镇历史人物


横石水镇位于 英德市东部,与翁源县 翁城镇交界。镇内交通四通八达,京港澳高速公路贯穿南北,省道S252线横贯东西,距市区63公里。全镇面积118.47平方千米(2017年),辖1个社区和6个村委会,总人口31375人(2017年)。横石水镇历经革命精神的滋养、 客家文化的润泽,素有“文化之乡”、“农业生态镇”等美誉。今横石水之地建制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因与翁源县一河相隔,群众往返以船横渡;又因河里多石,故名;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设象属黄塘都大镇图;宣统三年(1911年)设辅治乡;民国21年(1932年)设溪板乡;建国后,全县设英东、英西、英中3个区,乡仍沿用旧制,溪板乡属英东区管辖;1958年7月划入翁源县翁城人民公社;1960年1月翁源县成立横石水人民公社...

详情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横石水镇所有特殊区域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横石水镇介绍

横石水镇位于 英德市东部,与翁源县 翁城镇交界。镇内交通四通八达,京港澳高速公路贯穿南北,省道S252线横贯东西,距市区63公里。全镇面积118.47平方千米(2017年),辖1个社区和6个村委会,总人口31375人(2017年)。

横石水镇历经革命精神的滋养、 客家文化的润泽,素有“文化之乡”、“农业生态镇”等美誉。

今横石水之地建制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因与翁源县一河相隔,群众往返以船横渡;又因河里多石,故名;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设象属黄塘都大镇图;

宣统三年(1911年)设辅治乡;

民国21年(1932年)设溪板乡;

建国后,全县设英东、英西、英中3个区,乡仍沿用旧制,溪板乡属英东区管辖;

1958年7月划入翁源县翁城人民公社;

1960年1月翁源县成立横石水人民公社;

1962年9月划回英德县管辖;

1983年撤社设横石水区;

1987年4月撤区设横石水镇。

位于英德市东北部,距市区60公里。东与翁源县 横石水镇 翁城镇交界,南与桥头镇、东华镇黄陂相邻,西与东华镇大镇相连,北与翁源县铁龙林场接壤。交通便利,京珠高速公路纵贯镇境,省道252线横穿镇境,镇区距国道106线仅2公里,镇内公路四通八达。

地貌东西差异较大,西部是山区,东部以阶地、河谷小平原、低丘陵为主。地势自西而东向南倾斜。年均气温21℃,年均降水量1900毫米。水力、矿产、林业资源丰富。滃江流经镇区边缘,上空、中空、下空3条溪水从西北向南流经境内,灌溉2万多亩农田,全镇有中小型水电站6个;矿产有硫铁、锡、金、铀、钨、煤、石灰石等;山林面积12.04万亩,森林覆盖率85%。

2011年,全镇农业总产值20200万元,对比上年增长10.14 %;工业总产值7381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71万元;完成工商税收645万元,增长20.5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79元,增加724元,增长13.03%。经济持续发展,全镇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荣获英德市年度考核一等奖。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全镇粮食面积1.8万亩,总产量6172吨。果蔗种植面积1.6万亩,由于受土地资源限制,不少青年农民东去翁源、新丰、河源,北上曲江、南下佛岗,以及英德的东华镇和望埠镇租地种植果蔗基地2万余亩,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认真做好种粮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工作,全镇共发放各类种粮补贴(含水稻、玉米、花生)共计235.1万元。在温氏集团、天农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户养殖积极性不断高涨,“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带动了近100户农户脱贫致富。农民合作社不断兴起,横石水明辉种养合作社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思路,与珠三角的大型超市形成“农超对接”经营模式,带领社员农户走上致富道路。

横石水镇的地理环境和气温适合种植各种蔬菜,每年种有万余亩蔬菜。邻近乡镇的菜农也到横石水镇出售自己的农副产品,日成交易量达100吨以上。每天吸引了众多来自省内外的菜商前来购买。

横石水镇党委政府为解决菜贩在公路两旁占道无序经营现象,引资近千万元在本镇建设英东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占地40亩,是英德最大的乡镇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市场选址在横石水社区和双门前栋头的荒山处,占地40亩,由私人企业与当地村民共同筹建。建成后将是英德最大的乡镇农夫产品市场。市场设计有80个档口,并分5条商业直街和4条横街。与此同时,还将着手把墟镇延伸到联雄管理区的大山唇村,将道路从2车道扩建为4车道,以改善交通状况。

全年共完成招商引资额达2.5亿。引进广州市番禺区民营老板投资2000万元在新星村社墩下建设板材加工厂项目;引进翁源县华庭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投资1.5亿建设新建陂星河湾花园房地产项目,建设工期四年,建成后将增加墟镇居民3000多人。

围楼之村

该镇江古山村素有“围楼之村”美誉,有着将近10座的古围楼,其建筑雄浑朴实、精致高雅,体现出了浓厚的客家民俗风情。在这些围楼中,又以双桂楼、九牧楼、九龙楼、丛桂楼、新生楼保存比较完整,这些建于清代的建筑堪称江古山村围楼的代表。

2013年8月,省政协文化和文史委文史专员孟浩、陈忠烈一行11人,在省政协文史专职副主任梁川的带领下,来到英德市横石水镇考察,重点了解该市的历史文化建筑和古村落,并纷纷为古建筑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支招,为当地文物保护提供有益启发。

考察组先后参观了九龙楼、双桂楼、九牧楼等比较有代表性的客家四点金围楼。省政协文化和文史委文史专员、省政府参事王则楚对眼前的古建筑发出了不少感慨:像这种具有独特的方形结构的围拢式古建筑碉楼,兼具生活和保卫功能,较安全、又比较合用的,体现了这里的先民的农耕文明和生活智慧水平相当的高超,这些建筑物很体现我们岭南的特色,在岭南地区之外、或者说在粤北地区基本没有这种方形围拢建筑,要让这种独特建筑特色的古建筑保护起来,让它利用起来,想办法把当时的民风民俗保留下来。

中共英东县工作委员会旧址

1944年8月,中共英东县工作委员会(含翁源县翁城以西地区)成立,林名勋任书记。工委机关设在江古山村林家祠堂上厅右厢房。该祠堂是明代三进式建筑,坐西向东,青砖筑砌。1995年1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江古山思源亭

位于江古山村。由横石水镇党委、人民政府和江古山村委会修建,2006年1月建成。思源亭内矗立着一座“革命历史纪念碑”,碑座的正面刻有江古山村革命斗争简史。

华屋拱桥

位于联雄村华屋村民小组背后,南北走向,长22.5米、宽3.3米、高6米,拱跨度11米,弧形迫拱结构,造工精细,保存良好,可通行人。桥面有一用小砾石砌成的八卦图案。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建。1995年1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盛产反季节荷兰豆、甜豆、苦瓜、辣椒等,主要销往湖南、广州、深圳和港澳等地,英东地区最大的蔬菜种植和流通集散地。

果蔗,清甜、汁多、节疏。

江古山沙梨,皮薄、肉嫩、无渣、爽口、香甜。

林耀东(1861—1926),字藻生,号蓉初,塔岗村老围村民小组人,广雅书院毕业。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考取韶州府拔贡第一名;光绪三十一年官派至日本考察学务;光绪三十二年任韶州府中学堂(今北江中学前身)监督(校长);光绪三十三年督办韶州6县中学;光绪三十四年回乡任英德县官立小学堂监督。宣统三年(1911年)参加续修《英德县志》。民国初期任教于溪板乡(今横石水镇)龙屋学校。遗著有诗文集9部,存诗1500余首。

林名勋(1921—1982),江古山林屋村民小组人。1938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长于述作,善于辞令,有“华南才子”之称。1939年春任溪板乡党支部书记。1940年夏任黎溪乡军民合作站副站长。1944年8月任中共英东县工作委员会(含翁源县翁城以西地区)书记。1945年10月随黄松坚、谢永宽等人调中共广州市委工作。1947年4月任中共滃江地区工作委员会常委、粤赣先遣支队政治部主任兼干训团团长。1949年4月任滃江地区支前委员会副主任。1949年10月9日,英德县城解放,受命接管县城,任英德县委书记兼英德县长、军管会主任。1950年10月至1958年2月,历任北江地委委员、秘书长,粤北区党委秘书长、常委、第二书记,韶关地委第一书记。1958年5月,应邀列席中共中央八届五中全会,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汇报乐昌县歧乐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做法。毛主席赞扬说:广东出了消灭“四害”的歧乐村,歧乐村能做到的事,为什么全国做不到呢?同年,在“左”倾路线影响下,被错划为地方主义分子,撤销地委第一书记职务,下放清远县竽头岗村劳动。1963年平反后历任曲仁矿务局领导、华南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兼革委会副主任,广东省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副秘书长。1982年8月,因操劳过度,在工作中晕倒溘逝。

周边派出所

横石水派出所 地址: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南门街横石水派出所(亿华日用百货附近)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南门街横石水派出所(亿华日用百货附近)

周边中学

横石水中学 地址:清远市英德市横石水镇252省道
清远市英德市横石水镇252省道

周边政府机关

英德市横石水镇人民政府 地址: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翁城镇中大街5号
营业时间:08:30-12:00;14:30-17:30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翁城镇中大街5号

英德市横石水镇委 地址: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南门街横石水镇政府横石水镇委
营业时间:08:30-12:00,14:30-17:30

横石水镇新星村村委会 地址: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S252

周边乡镇

横石水镇 地址: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