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塘村

竹塘村 竹塘村人口概况 竹塘村建制 竹塘村经济概况 竹塘村党团建设 竹塘村教育文化 竹塘村族谱 竹塘村新貌 竹塘村客家碉楼 竹塘村客家古村落


竹塘村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西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2045,30”,东经114008,10”,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四季常青。村辖范围面积约5.5平方公里。村辖区域较广,村庄聚落相对比较集中,分别居住在石马河两岸。东与黄洞村接壤;西与竹尾田村接壤;南靠凤岗镇人民政府,与凤岗居民委员会接壤;北依龙眼山,与清溪镇三中村接壤。竹塘村的地质基岩由抵抗风化力强的坚硬花岗岩组成,属于台地地区。竹塘村虽然地域较广,自然村(村民小组)相对比较集中,但人口密度不大。建国初,竹塘村的总户数为290多户,总人口为1100多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曾出现外逃;七、八十年代较多村民申请出港、出国;同时村的计划生育工作抓落实,因此,据1992年人口普查统计,竹塘村总户数为340户,1183人。改革开发以后,大量的外来人员和民工涌入竹塘村,按公安部门统计,现在...

详情

竹塘村地名网_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竹塘村资料简介
  竹塘村是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41900117206,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41900。竹塘村与凤岗社区、雁田村、官井头村、油甘埔村、凤德岭村、塘沥村、黄洞村、竹尾田村、三联村、五联村、天堂围村相邻。 还有19个地名与竹塘村同名


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竹塘村介绍

竹塘村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西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2045,30”,东经114008,10”,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四季常青。村辖范围面积约5.5平方公里。村辖区域较广,村庄聚落相对比较集中,分别居住在石马河两岸。东与黄洞村接壤;西与竹尾田村接壤;南靠凤岗镇人民政府,与凤岗居民委员会接壤;北依龙眼山,与清溪镇三中村接壤。竹塘村的地质基岩由抵抗风化力强的坚硬花岗岩组成,属于台地地区。

竹塘村虽然地域较广,自然村(村民小组)相对比较集中,但人口密度不大。建国初,竹塘村的总户数为290多户,总人口为1100多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曾出现外逃;七、八十年代较多村民申请出港、出国;同时村的计划生育工作抓落实,因此,据1992年人口普查统计,竹塘村总户数为340户,1183人。改革开发以后,大量的外来人员和民工涌入竹塘村,按公安部门统计,现在外来暂住人口约有18000多人。竹塘村籍的华侨同胞分布在世界1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约有1100多人;港澳同胞约有700多人。

竹塘村的建制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变更。据有关史料记载,在清朝期间,竹塘村属东莞县第七都管辖;中华民国期间属东莞县第四区管辖(后改称为第三区)。建国初属三区,1954年属第八区,1958年属塘厦公社,1961年属凤岗公社;1983年撤社改区,1987年撤区改镇。竹塘村先后属凤岗区和凤岗镇管辖。

现在的竹塘村民委员会,下辖浸校塘村民小组、下围村民小组、上围村民小组、卧龙村民小组、红花园村民小组和两渡河村民小组。

建国前,竹塘村民主要依靠务农为生,其次是替人打工或外出做生意,但都很难求得温饱。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竹塘村的经济,主要是以农业为主的农业经济。在农业方面,以种水稻为主,其次还种有甘蔗、花生、木薯、番薯等农作物;同时亦种有蔬菜、荔枝、龙眼等,作为家庭经济的补充;此外,还有养猪和养鹅、鸡、鸭等,作为集体和家庭的经济又一来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竹塘村的经济迅速发展,农村落实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粮食增加,农副产品丰富,群众收入增加,集体经济涨大。从1980年开始,外商(包括港商、台商)陆续到竹塘村投资设厂。同时,受益于东深公路和凤清公路的扩建,进一步推动了竹塘村的经济发展。随着农村城市化转型,商铺与日俱增,红花园综合市场的建成,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许多村民都经营了公司,开设了酒店,建有厂房和楼房作为租赁业。至2003年,竹塘村的总资产已达到1.78亿元,利润达到2.3千万元,人均收入达到了8400元。

1953年,竹排乡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竹排乡党支部,当时有党员13人;1956年成立竹塘农业高级社后,相继建立竹塘农业高级社党支部;至2003年,竹塘村有党员57人。1953年,竹排乡成立共产主义青年团(初期称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当时有团员50多人;1956年成立竹塘农业高级社妇女会和民兵组织;2002年竹塘村成立了86个工会组织,共有工会会员1700多人。

建国前,竹塘村没有公办的学校,只有二所村办的小学,村民子弟的入学率很低。

建国后,国家重视发展教育事业,竹排乡从1952年开始兴办了竹排小学;1957年开始,凤岗地区创办了华侨中学,初期是由凤岗华侨在国家支持下举办的。1995年,竹塘村委会制定了《竹塘村民子弟享受入学、入学奖学金福利补充规定》,积极支持及奖励村民子弟入园、入学读书。

竹塘村民子弟入园入学就读非常方便,凤岗镇政府实行联合办学,各村委会都举办了幼儿园,村民子弟读小学和中学(包括职业中学)都有校车接送,上高中、上大学都不用跑出市外或省外。竹塘村委员会还制定了有关奖学的规定,对上学读书的村民子弟,发放一定数额的奖学金。东莞市于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先后实现普及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因此,竹塘村民子弟受教育的程度得到相应的提高。

竹塘村历来都很重视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曾先后组织文艺宣传队、山歌剧团、麒麟队,建立文化活动室和开展拔河、篮球等比赛活动。

竹塘村还保留有十四座客家碉楼和张氏、刘氏宗祠,以及村的门楼等文物古迹。

建国前,竹塘村的医疗卫生条件落后,村民的健康没有任何保障。建国后,党和政府重视发展医疗卫生事业,1965年,竹塘村办起了医疗卫生站,有了“赤脚医生”,方便了村民看病就医。此后,竹塘村又办起了合作医疗,而且又随着村的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村民的福利事业更加得到保障。

竹塘村的绝大多数村民,据有关的族谱记载,是从粤东地区迁徙而来的,因此,至今仍保留着粤东客家人的风俗习惯。同时又由于入居竹塘年长月久,受原当地居民的影响,所谓入乡随俗,因此,逐步形成了竹塘村民的独特民风。例如:过春节时,年初一“食斋”;清明节“拜山”,纪念祖先;端午节“裹粽” ,纪念屈原;中秋节食月饼,放“孔明灯”等等。

还有,在建国前,凡是新生男孩叫“新丁”,要到大祠堂“点灯”;结婚要到大祠堂拜祖宗,新婚后,七朝(七日)要回娘家等。此外,在春天开耕之时,天不下雨要“行乡”;办丧事做和尚要“打醮”;帮助贫穷的亲戚要做“屯米瓮”;煎完的中草药渣要倒在行人多的大路上等等。

如今,竹塘村已逐步从农村走向城市,“村改居”工作已于2003年开展。1999年被东莞市人民政府评为“文明村”,“三个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村容村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与清溪镇接壤的良井水塘湖畔,现在已建成凤岗镇目前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环境最优的高级住宅区,名曰翡翠山湖。快速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方便。“三来一补”和民营企业遍布全村各村民小组,带来了商机处处和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呈现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

目前,凤岗镇的玉泉电子信息工业城和“一河两岸”的规划发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以毗邻镇政府所在地的优势,将带动竹塘村各项事业跃上新的台阶。在党和国家的正确路线指引下,明天的竹塘村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明天的竹塘村更加灿烂辉煌。

在竹塘村的六个村民小组中,现在还保留下来的碉楼有14座,其中有的是空心的,即楼内的桁、棚板已拆除或遭白蚁蛀蚀毁坏;另外,有的楼内的铁门、铁窗因1958年大炼钢铁时期作为钢铁产量而被全部拆除,现在,保留较为完整的有10座。 竹塘村客家碉楼的建筑,具有历史背景和客观原因,同时,也反映出一个历史时期的进步和发展。 据竹塘村张姓和刘姓族谱记载,村民的先祖是从外地(粤东地区)迁徙到竹塘而定居的,由于历史的原因,立村后要发展生产,生育繁衍,壮大自己的势力,是其主要的任务,世世代代求得生存和发展。在封建的社会里,存在着封建矛盾,宗族纠纷和社会不稳定因素,故此,要建造碉楼保护自己,防止外来的侵袭。 在封建社会里,同一个自然村多数是同一个姓氏,长期以来,兄弟相称,守望相助。同村同族同姓氏村民,或者不同姓氏的村民,由于长期相处建立感情,为了维护村和族姓的利益,他们联合起来,同建碉楼,共同维护村人的安全和利益。同样,也有少数村民,由于较快富裕,他们为了其家庭财产和生命安全不受损失或损害,因此,也自建碉楼,成为显示财力,光宗耀祖的象征。到了十九世纪初,早期离乡别井到海外谋生的村民,在外赚到钱,纷纷回乡置家立业,同样也自建了碉楼。这些后期建的碉楼吸收了西洋式的建筑风格,特别是顶楼的装饰,显得西洋化。浸校塘村的仁芳楼最为典型。 碉楼的建筑占地面积多为5米X5米或者6米X6米之间,楼高最矮有三层,一般都有五层至六层,最高者有七层。每层楼高一般在3米左右,碉楼的墙基宽一般都有1米以上。楼的四周墙壁都是用“三合土”(石灰、黄泥、沙混合),用厚木板夹墙模,放进“三合土”夯实,而楼层之间是用杉桁做棚架,杉木板做棚板。 这种碉楼的最大特点,犹如坚不可摧的军事防御工事,每层楼内的四面墙都有采光的窗口,有对外射击的枪眼,顶层有的还有了望台,易守难攻。在封建时代,碉楼起到了保护家园的作用,同时亦也成为今天客家文化的一个新亮点。

竹塘村的六个自然村,立村初时,村屋的坐向,同一个村落都是基本相同的。如:浸校塘村、上围村、下围村、卧龙村都是坐东北向西南;红花园村坐西南向东北。每个村的住屋都是排成一行一行的,村里人叫“巷”,屋与屋之间的巷宽,约有4米距离,较窄的也有1.5米距离。据村中的长者说,村屋的兴建是客家人集体智慧和团结互助的体现。一排一条巷,一家挨一家兴建,一则可以统一规划,节省土地和人力物力资源;二则村人可以互相帮助,通力合作;三则可以和睦相处,团结如一家。每个村落的建筑象一个“非”字,道路纵横,出入方便。一般在前期(清朝时期)所建的住屋的占地面积比较狭小,长约9米,宽3米;后期(民国时期)所建的比较宽敞,而且一般都是三间房屋或两间房屋为一户人家居住。屋内的设置大概是这样:中间是大厅,两边是寝室和厨房。另外,客家人还有一个文化风俗是,草屋(放柴草的),厕所(包括堆放肥料的)、牛栏、猪舍等配套小屋,在离住屋有一定是距离而兴建,成为村民的生产、生活的配套设备。

每个村的村前都有一个较宽大的活动空间(俗称门坪),有村人共同用的水井,村前有鱼塘,村背有树林,村前的一片稻田与逶迤曲折的石马河映衬点缀,形成一个幽雅的自然景观。

周边行政单位

东莞市凤岗镇竹塘村侨联小组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抽水站路28号附近
广东省东莞市抽水站路28号附近

凤岗镇竹塘村综治中心 地址:凤岗镇竹塘村抽水站路26号
凤岗镇竹塘村抽水站路26号

周边政府机关

东莞市凤岗镇竹塘村村民委员会 地址:东莞市凤岗镇竹塘村抽水站路28号
营业时间:08:30-12:00;14:00-17:30
东莞市凤岗镇竹塘村抽水站路28号

周边政府机构

东莞市凤岗镇竹塘卧龙村民小组 地址:东莞市卧龙永龙路卧龙新村西北侧约130米
东莞市卧龙永龙路卧龙新村西北侧约130米

凤岗镇竹塘村团总支部 地址:东莞市竹塘抽水站路东莞市凤岗镇竹塘村村民委员会

周边园区

东莞市海永科技园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东深二路竹塘村
广东省东莞市东深二路竹塘村

周边诊所

东莞市凤岗镇竹塘社区卫生服务站 地址:东莞市凤岗镇竹塘村下围竹排路5号
东莞市凤岗镇竹塘村下围竹排路5号

周边乡镇

凤岗镇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广东省东莞市

周边社会团体

凤岗镇竹塘村计生协会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抽水站路附近

周边村庄

竹塘村 地址:东莞市
东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