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溪镇

意溪镇 意溪 意溪镇乡镇概况 意溪镇环境气候 意溪镇经济发展 意溪镇社会事业 意溪镇旅游 意溪镇行政区域 意溪镇宗教 意溪镇风俗习惯 意溪镇文化习俗


意溪镇为 潮州市 湘桥区所辖,是革命老镇,古称鳄渚。面积72平方千米,户籍人口79044人(2018年末),其中非农业人口3008人。辖1个社区、3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地:意东一路中段418号,距潮州市区5千米,距县城32千米。335省道安黄公路和231省道安澄公路过境,1991年由原潮安县划归湘桥区管辖。三面环山,西临 韩江,与潮州古城隔江相望。辖中津、上津、石牌、永安、小陂、书厝楼、埔东、头塘、橡埔、河北、四益、团三、西都、四宁、坪埔、下坪、古庵、莲上、后径、荆山、锡美、桂坑、东郊、东洋塭等24个村和长和、坝街、寨内等3个居委会。总面积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565亩,山地面积76131亩。2018年末人口45225人。境内雷厝山有畲族聚居点,人口76人。现有中学2所,小学13所,医院1所。1982年意溪公社改为意溪区公所,1989年实行区镇合并,将意溪区公...

详情

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意溪镇所有镇乡结合区

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意溪镇介绍

意溪镇为 潮州市 湘桥区所辖,是革命老镇,古称鳄渚。面积72平方千米,户籍人口79044人(2018年末),其中非农业人口3008人。辖1个社区、3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地:意东一路中段418号,距潮州市区5千米,距县城32千米。335省道安黄公路和231省道安澄公路过境,1991年由原潮安县划归湘桥区管辖。

三面环山,西临 韩江,与潮州古城隔江相望。辖中津、上津、石牌、永安、小陂、书厝楼、埔东、头塘、橡埔、河北、四益、团三、西都、四宁、坪埔、下坪、古庵、莲上、后径、荆山、锡美、桂坑、东郊、东洋塭等24个村和长和、坝街、寨内等3个居委会。总面积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565亩,山地面积76131亩。2018年末人口45225人。境内雷厝山有畲族聚居点,人口76人。现有中学2所,小学13所,医院1所。1982年意溪公社改为意溪区公所,1989年实行区镇合并,将意溪区公所并入意溪镇,撤销区公所,1991年意溪镇并入湘桥区。人文地理

意溪历史悠久,唐代以前是、泽、渚荒凉地带,鳄鱼肆虐故有"恶溪","鳄溪"。"鳄渚"诸称,据(读史方舆纪要)载:"恶溪一名鳄溪,亦称意溪,即韩江之别称。相传韩愈刺潮,鳄鱼为害,称鳄溪,韩愈驱鳄,鳄鱼南徙大诲,称意溪,村以溪为名。"

意溪清代属东厢都。 1945年称意溪乡,建国后属荣意区。后称第三区、意溪公社、意溪镇、意溪区。1987年撤区建制,区并镇,称意溪镇,下辖3个居民委员会。和24个村民委员会。

意溪镇内地理条件优越,明清时期水运发达,是广东、福建、讧西24县杉、竹、木集散地,对促进意溪镇集市的形成和贸易的兴起起着重要作用,历来是意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北部山区是我党地下革命活动的地区。锡美村为革命老苏区。1927年贺龙,叶挺曾带千军在桂坑村宿夜经过。二次革命时间橡埔等村曾有农民协会组织。1939东津沦陷,意溪为缓冲区,生灵荼炭。抗日战争时期,意溪成立中共意溪乡妇女支部,她们以开办识字班和组织姐妹会为名,开展抗日救国活动。唤醒群众,组织妇抗会、青抗会、响应"岭青通讯处"发起的一万封慰劳信和募捐献金运动;组织支前,成立战时救护队,在抗日烽火中做出一定的贡献。

意溪,位于广东省东部,与潮州古城隔江相望镇,距凤缄5公里。意溪三面环山,西面韩江。东北与饶平、文祠和归湖交界;东南与毗溪、桥东毗邻。全镇总面积72平方千米,其中耕地 16290亩,山地68142亩。人口4.2万,多为汉族。畲族(2019年统计)162人。雷厝山为畲族聚居点。意溪地处祖国东南沿海,南距汕头市区约50公里。属季风型亚热带气候。夏长冬短,年均气温21.4摄氏度。气候温和,冰雪罕见,霜冻期极短。阳光充足,年均日照时数 1998.82小时。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 1668.31毫米。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好地方。

西面意东大堤,防御韩江水息,确保人民安居生息。

全境地势,东北向西南倾斜。主要山脉东南和东西走向分别、延伸至中部。东北部草岚山主峰海拔888米,山高谷深,水力资源丰富。黄田山北侧有藏量丰富的飞天燕瓷土矿。其他山有纹理细密曲花岩岗蕴藏。东北部多山地丘陵,宜桂林果;西南部是河谷平源,中部河内湖地势低洼,皆是潮沙泥土和河沙泥土的冲积土。宜柱水稻等粮食作物,是本镇的主要耕作区。桂坑水、文祠水都是东南走向,贯穿全境,为本镇排灌主源。公路、村道纵横交错。屋舍俨然。放眼全景,果林浓郁,稻草茵茵,山水如画。

1949年9月23日意溪全境解放,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1953年完成土地改革,从此改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地所有制。在完成土地改革的基础上,于1958年首先在下津村组织互助组,以点带面掀起波澜壮阔的合作化运动,1956年全面实现合作化,完成农业的社会主又改造。1958年9月成立意溪人民公杜,实行一大、二公、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其时物质紧缺。需求紧张,经济受到严重破坏;1959年权力下放,实行三级管理三级核算,队为基础的管理体制,纠正了一调二平的“共产风”1962年改以生产队为基础的核算单位,扩大生产队在经营上、分配上的自主权,同时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对恢复众村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1979年以后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84丘墓本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镇企业也逐步实行各种不同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改革日趋深化,逐步完善。与此同时,涌现一批联合体和个体企业。百业兴旺,经济日益繁荣,繁荣,出现前所未有的经济活跃局面。

建国53年来,意溪人民所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意溪人民为了建设新意溪,开展规模宏大的治水、排涝、防旱和改土工程,改善排灌系统,先后兴建北溪控洪闸,六宙挡洪排涝闸,河内湖围堤,文祠、桂坑二水系归槽,河内电排闸和文祠水环山截洪渠等工程。此外还兴建一批蓄水山塘,引水陂闸和电灌站等。实现水田耕地规格化,形成能排、能灌、能引、能控的农田水利体系;改低洼单造田为双造田,使本镇农业获得新的突破,也为发展农业奠下良好基础。

建国后整修扩建省级安凤公路,新建意归公路和意桂镇道;新建石拱、石丁桥 27座,群众称便。

意东大堤明清时代辄遭决口,危害不止。建国后政府重视堤围防患工作,投资百万,建护堤丁码头目5个,加固土方32.8万立方米,石方4.5万立方米,全堤平均填高2米,堤面加宽至多米,堤脚16米,大大增强防御能力。建国后经历无数次汛期洪峰,大堤安然无恙。2001年,上级政府再次拨款扩建修筑意东大堤,堤围遇逢汛期时更坚不可击。

建国后电信事业迅猛发展,镇区已有邮政局、电信局等, 全镇移动电话机占总人口 35%;农村家家安装了有线电视、电话;现有潮州至意溪的中断线路25.71线对公里,电缆皮长4.88公里,明线1.3线对公里;镇内电缆总长7.24公里。1984年扩建桂坑水电站,装机容量960瓦,年发电量200万度,基本解决本镇工业与生活用电。村民、居民基本实现电灯照明。1980年投资36万元办起意溪自来水厂,拥有日产250吨的水塔。2000年,整个辖区安装水龙,照明与市区并网使用。

建国后群众文化水平大大提高。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群众对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要求日趋迫切,1980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和执行,教育事业得到社会上和海外侨胞、港胞的支持,教育事业逐年增长。现有市办初级中学1所,镇办联中4所,小学22所,幼儿园16所,业余中学1所。。基本形成一条从幼儿园到初级中学的教育网,适龄儿童小 学入学率达99.8%。

建国以后卫生医疗事业所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设备日趋齐全,医疗队伍技术提高。意溪卫生院内科能抢救治疗脑血管意外,心肌梗塞,急性中毒休克等病例。能熟练计划生育"四术"。1986年被全国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辖内现有卫生院、站立所。此外,还有大部分村办卫生站。2001年,镇政府为切实解决当地群众就医难问题,再次投入250万元新建意溪医院,现已建成启用。

文娱生活主面颇为活跃,重大节日和庆祝活动,灯谜组都会举办灯谜活动,创有《百合花》谜刊。更有老年人门球组、象棋组等组织。

建国以后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收入逐年增加;1999年以后理为明显,"老大难"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1999年村民人均收入308元;比1959年的人均收入55.16元(集体分配部分)培长又6倍。住房改善,村前村后新建住房比比皆是。1999年群众存款余额425万元。到2000年农村人平收藏2967元,比前年增加3%,家庭普遍有单车、缝纫车、录音机、电凤扇、洗衣机、电视机和摩托车,极少部分家庭有汽车。

意溪镇土地、矿产、水力、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文化底蕴相当浓厚,具有发展工业、农业、旅游业的近郊经济优势。意溪镇从实际出发,确定了以“农业稳镇,工业立镇,旅游旺镇”的经济发展战略,着力发展“三高”农业,水产、蔬菜、茶果和禽畜等“四大”种养基地稳步发展。2000年淡水养殖面积3077亩,蔬菜常年种植面积5570亩,茶果种植面积6598亩,家禽养殖年上市量37.5万只。积极创建工业小区,发展工业企业,已建成东园、胜利园工业小区和中津瓷土加工区。全镇有乡镇企业1588家,主要有建材、陶瓷、服装、食品等行业。境内水力资源丰富,建成小型水电站5座,装机容量2370KW,年发电量800多万度。2000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6.6亿元,农村人平收入3119元。

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教育、卫生、体育、文化事业及基础设施不断配套完善,镇文化站被评为省一级文化站,积极创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并顺利通过省文化厅的验收。意溪名胜古迹众多,庵寺星罗棋布,有隋唐建造的开山寺,有明代建造的 别峰古寺、 石庵,清代建造的 古竺庵、 孝禅寺和三山国王庙等,形成独特佛寺景观旅游文化。2004年1月5日,广东省文化厅派出的“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创建活动检查小组深入到意溪镇,检查验收“大锣鼓之乡”和“木雕之乡”的创建工作,最后一致通过验收,获得“ 广东省潮州大锣鼓之乡”和“ 广东省潮州木雕之乡”称号。

"潮东雄镇",蔡家围墙遗址,明代石猴,摩崖石刻.有"最上岩"、"寨拾留响"、"不昧因果"。有明建筑普同塔,海角山贝丘文化遗址。北部松林峰山于1956年9月15日有新石器发现。

蔡家围寨、别峰古寺、东山庵、孝禅寺、三山灵庙、三师公庙、玄帝庙、天后古庙、关帝庙、古庵、石庵、松林古寺、白塔寺、紫莲森林度假村、东方国际茶都、东方奥特莱斯、韩江金山大桥湿地公园、意东堤渡口公园意东堤渡口公园等,为潮州市的旅游胜地。

桥梁:金山大桥,即称北桥

橡埔青皮橄榄,以色泽光润美观、肉质甘脆、多计少渣而闻名遐迩,为春节、元宵送礼佳品。

意溪大朥饼,历史悠久,始于清 乾隆年间(1736~1795)。以制作精湛、配料考究、产品清凉可口,饮誉潮汕揭和南洋各地。每年中秋节前后,售销量可观。

木雕,主要用以建筑装饰、神器装饰、家具装饰、案头装饰等,往往经精雕细琢后贴上纯金箔,显得金碧辉煌,所以又叫 潮州金漆木雕,与东阳木雕、 黄杨木雕、龙眼木雕并誉于世。这项技艺主要流行于 潮州市湘桥区 意溪镇莲上村、西都村,自清代已负盛名。

宏伟临江酒店

邮编521051

区域:意溪位于韩江东岸,与潮州城隔江相望,距城楼公里。西临韩江,南与桥东办事处、磷溪比邻,东北与饶平交界,西北接归源和文祠。面积72平方公里。

沿革:意溪唐代以前是泽、温、诸地带,鳄鱼肆虐,故有"恶溪"、"鳄溪"、"鳄渚"之称。据《读史方舆纪要》载:"恶溪一名鳄溪,亦名意溪。即韩江之别称。相传韩愈刺潮,鳄鱼为害,称鳄溪,韩愈驱鳄,鳄鱼南徙大海,故称意溪。村以溪为名"。清代意溪属海阳县东厢都,清顺治年间蔡元建寨,故意溪镇内又有"蔡家围"之称。1930年属潮安县荣意区。1946年潮安县编为19个乡村个镇,意溪称意溪乡。1949年10月,属荣意区,意溪设荣意区署。1950年改称潮安县第三区,东津乡也从第四区划入。1952年第三区划分为三区、十四区、十五区,本镇仍称第三区,辖:埔塘(橡埔、埔东、头塘)、东洋温、意溪镇、永东(永安、石牌、东郊)、上津、中津、下津、古径 (古庵、后径、荆山)、宁埔(四宁、坪埔)、西莲(西都、莲上)、河北(河北、四益)等乡。是年;锡美、桂坑割归意溪辖属,称锡桂乡。1953年7月,意溪镇内及东洋温并入城关镇,置潮州市第六办事处。 1956年2月撤区建制,意溪设:河内乡、东津乡和意溪镇。1958年9月成立意溪人民公社,辖意溪、文祠。1961年文祠划出。1975年意溪公社和意溪镇并存。1979年下津划出。1983年 11月改称意溪区,辖上津、中津、东郊、永安、书厝楼、小陂、石牌、头塘、橡埔、团三、埔东、东洋温、潭北、四益、坪埔、下坪、四宁、西都、古庵、莲上、后径、荆山、锡美、桂坑等21个乡和意溪镇。1984年1月28日意溪区、镇并立,意溪镇辖镇内三个街道委员会和东洋温管理区。1987年2月撤区并镇,称意溪镇。辖24个村民委员会和3个居民委员会。

意溪基督教会创于四十年代,其时信徙到潮州万寿宫教堂聚会。后由黄世奕任执事在意溪堤顶其杉铺中聚会礼拜,约有信徒30左右人。后迁坝街协兴内聚会,由冯日新、杨佳兴、林淑卿任执事,主持会务。1949年信徙增加,信徙们同心捐资奉献,在皮房村陈厝后建成基督教堂,基时约有信徙200人,由黄阿奕提任执事。1952年停止聚会。到1982年恢复活动,信徙到潮州市基督教会市区堂聚会。

佛的传入与全国一样,由来已久,寺院遍布全区,影响最大的有别峰寺、古竺庵、石庵;已毁的有东山庵、莲涌庵、尺隐庵、古林庵、开山寺等。以前本区有寺院十多所,可见当时影响之大,解放后贯彻执行信仰自由政策,对佛教和文物加以保护,土改以后僧尼参加劳动生产,与人民获得同等的政治权利。文化革命期间,庵寺一度被破坏。1980年以后,别峰寺、石庵、古竺庵、孝禅庵皆有修葺,游览奉拜者甚众。

风俗习惯解放前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解放后人民政治觉悟提高,风俗习惯也起了很大变化。对祖宗的祭拜每年有八个大节,即:春节、元宵、清明、端阳、中元、中秋、重阳、冬至。每逢节日,人们都要备酒菜纸钱,做祭拜神明祖先,特别是春节最为隆重,几乎是家家做"鼠壳",除祭拜祖先外,三十夜要合家团聚吃年夜饭,叫做"围炉"。新春开始几天,人们互相拜年送大吉(柑),吃槟榔(橄榄),互祝新年如意、平安的礼节活动。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家家挂灯,并举行"荡千秋"、"掷弥勒佛"、舞狮、锣鼓队游行通宵达旦,是名副其实的闹元宵。膛有做"丁酒"的习俗,上一年生男孩的要做丁酒,请族人大吃一顿,贫苦人民因做不起丁酒而生阿弟卖阿兄的也屡见不鲜。解放后,此风已废。

清明和冬至是扫墓的节日,家家户户备办酒菜上山祭扫祖先坟墓。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人民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至今还有赛花舟和吃粽子的风俗。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间各乡有专门拜鬼神的"盂兰胜会"叫做"施孤"。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相传人民为了反抗元朝统治者的压迫,利用中秋节芋头拜月(芋头与胡头同音)相约同时起义,推翻元朝统治。清代人民痛恨清朝统治者,在拜月习惯中增加了柚的祭品,在柚蒂上加扎红线,表示又一次反封建厌迫的愿望。解放后,拜月的风俗还存在。九月九日为重阳节,秋高气爽,大放风筝、野外登高,效古人登高避灾之风俗。

意溪历来是人文菩革的地方,因而意溪文化,特别是民间传统文艺,形式繁多,十分活跃,而且水平较高。

意溪有个传统,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六日、正月十六晚,意溪镇内和周围农村的民间鼓乐队都自行组织起大型的游行活动。队伍中的彩标、花灯、鼓乐队、化妆节目排成长龙,上万群众,长夜欢闹。特别是正月十六晚的重元宵,更是盛况非常。当然;解放前以至解放初期,这些活动都带着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愈高,在当地政府的认真组织和领导下,摒弃了封建迷信色彩,保留健朗的内容和添新时代的新形式、新内容,使活动既丰富多彩又健康活泼,满足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要求。而且只保留元宵(正月十五晚)这一节日的活动,除了游行队伍中的舞狮、舞龙、鼓乐队、学生舞蹈、戏出化妆、彩灯、灯屏之外,还增设了几处太型烟花点,燃放绚丽多彩的烟花,文化站还组织电影放映、象棋比赛、灯谜开猜等活动,节日盛况空前,给当地群众和前来参观活动的海内外友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意溪群众文艺创作也不乏其人。较为有名的有镇内的业余潮剧作者张国柱、谱曲曾春岳和鼓乐师林坤河。张国柱先后编出潮剧《王玉霜告状》、《刺秀雪》、《斩庞煜》、《胭脂女》、《强项令》、《剪月容》等剧本,供当地业余潮剧团演出。《刺秀雪》剧本为潮安稻香潮剧团所采用。曾春岳是业余潮曲作者,为以上剧本作曲。林坤河是意溪业余乐师,经常在意溪以外教授潮州大锣鼓,东郊村林睦光(俗名阿猫)是潮州知名的琐呐吹奏手,其代表作是《双咬鹅》,五十年代曾到北京表演。橡埔村许香树(又名许陶)是一位民间塑像和墙画的艺术家。青年时期得到揭阳洪赛乾师傅的真心传授,后成为潮州一带的塑像和墙画的名家,1951年他塑造的毛主席和斯大林握手的全身塑像(高60厘米),参加当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潮安县总工会的工艺展览会。后又参加汕头地区工艺展览竞赛,荣获第一名。东郊村的蔡清庄,擅长墙画砌,代表作为寨内王爷宫的屋顶和门面的装饰。意溪镇寨内入蔡敬翔是广东现代的国画家,1985年在新加坡保宁公司出版了《蔡敬翔国画选》,蔡敬翔生于1907年,1930年毕业于上海文艺术大学,三十年代执教于潮汕各知名学府多年,曾应广东省艺专副教授之聘,1985年起为广东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

莲上村是木雕艺人张鉴轩的家乡,他的木雕工艺造诣精湛,潮汕远近闻名。他同徒弟陈舜羌合作的木雕"蟹篓",1957年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五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国际造型与实用艺术展览,荣获铜质奖章。徒弟陈舜羌曾是潮州市木雕美术大师。该乡从事木雕工艺有近百人,有青胜于蓝的趋势。1978年以来的木雕工艺又有不少创新,如腊石装饰、树头盆景配座,经常出口,为国家争创外汇。

意溪灯谜的创作也较为活跃。业余灯谜组经常出版《百合花》谜刊,同外地进行谜艺交流。他们创作的谜语也经常为市文艺馆和外地谜刊所采用。

周边中学

潮州市湘桥区意溪中学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意溪镇永安意东三路意溪中学
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意溪镇永安意东三路意溪中学

周边乡镇

意溪镇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
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

周边教育培训

意溪书院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意溪镇意东一路意溪中心小学意溪书院
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意溪镇意东一路意溪中心小学意溪书院

周边村庄

屋当门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金山大桥东南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