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东村
奕东村 奕东村简介 奕东村隶属关系演变 奕东村主要姓氏及源流 奕东村经济发展 奕东村人口 奕东村文化教育 奕东村社会事业 奕东村获国家、省级荣誉称号情况 奕东村文物古迹
奕东村在 广东省 潮州市潮安县城 庵埠东北16.1 千米, 官塘镇人民 政府驻地 东南5.5千米, 属官塘镇。奕东村在广东省 潮州市湘桥区官塘镇政府东南5公里处。人口2421人,明初创村,多姓 聚居,明中叶詹氏迁此,今詹氏为主姓,原名大东山,因村东面有带状 山丘,称大东山,村以山名,后因与毗 邻村名 相同,改称奕 东山,取奕大东山之意,后简称奕东。聚落沿东面 山丘自北而南呈带状 分布, 建筑为灰砖木结构 平房,有 耕地1046亩,山地360亩,以农为主,种植水稻、 甘薯、 花生;兼营林、 果,有 小学一所,老人活动室一间,村民饮用 自来水,用电灯照明,有镇道慧如路经过。清代,属海阳县秋溪郡;民国时期,属海阳县秋东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潮安县第四区。1955年,属潮安县铁铺区;1976年,属潮安县官塘公社;1987年,属潮安县官塘镇;20...
详情奕东村在 广东省 潮州市潮安县城 庵埠东北16.1 千米, 官塘镇人民 政府驻地 东南5.5千米, 属官塘镇。
奕东村在广东省 潮州市湘桥区官塘镇政府东南5公里处。人口2421人,明初创村,多姓 聚居,明中叶詹氏迁此,今詹氏为主姓,原名大东山,因村东面有带状 山丘,称大东山,村以山名,后因与毗 邻村名 相同,改称奕 东山,取奕大东山之意,后简称奕东。聚落沿东面 山丘自北而南呈带状 分布, 建筑为灰砖木结构 平房,有 耕地1046亩,山地360亩,以农为主,种植水稻、 甘薯、 花生;兼营林、 果,有 小学一所,老人活动室一间,村民饮用 自来水,用电灯照明,有镇道慧如路经过。
清代,属海阳县秋溪郡;民国时期,属海阳县秋东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潮安县第四区。
1955年,属潮安县铁铺区;1976年,属潮安县官塘公社;1987年,属潮安县官塘镇;2013年至今,属湘桥区官塘镇。
主要姓氏有詹、徐。
第一大姓为詹,明代中期从福建迁移至广东潮州市饶平县,至于何时从饶平迁移至此,已不可考。
第二大姓为徐,明代初由四川迁移至此。
截止2007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有路灯,有1154户通自来水,有190户饮用井水,有1344户通电,有119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193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89.74%和89.97%);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86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711户(分别占总数的57.84%和46.83%);该村委会到乡道路为柏油、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拥有汽车88辆, 拖拉机112辆, 摩托车85辆。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10户;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32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88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82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截止2008年,该村有农户1345户,乡村人口5164人,其中男性2562人,女性2602人,其中农业人口5164人,劳动力3576人,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343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苗族、彝族混居地,其中苗族233人。
2015年,该村有小学一所(存养小学),共6个年级,6个班级。教职工10人,在校生159人。另有幼儿园一所,教职工3人。
全村建有文化站10个、业余文娱宣传队 9 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住房情况:每户4间。卫生室1个,合作医疗参保率68%。有线电视130户,固定电话150部。
年度 | 单位名称 | 奖项名称 | 授予单位 | 授予时间 |
2008 | 奕东村 | 广东省卫生村 | 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 2008.12 |
2009 | 奕东村 | 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 广东省司法厅 广东省民政厅 | 2009.09 |
仪凤楼为一圆形古寨,始建于1748年(乾隆十三年),该寨方向坐西向东,面积为直径47米的圆,寨高约7米多,墙为夯筑。寨中建筑布局工整,共有二十四个二层楼套间,其中东向一间为大门,西向一间则为公厅。
每一套间又分为二户住房格局,每户均有厅、厨房、住房及楼阁等设施,门额上题“仪凤楼”三字,字体秀丽流畅,落款:“乾隆戊辰年桂月谷旦立(乾隆戊辰年即公元1748年)”。
直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仍有詹氏族人在寨中居住。
松祖楼是一座圆形古寨建筑,位于奕东村,清乾隆年间建筑,现已严重残破,门额荒塌,正门上“松祖楼”三字模糊可见。方向坐西向东,面积为直径35米的圆,寨中建房24套间,分上下二层。
至今仍有徐氏族人在寨中居住。
据传,松祖楼、仪凤楼分别为一对工匠师徒所主持修建。仪凤楼内部破败程度远超松祖楼,师徒水平的差距显而易见。
进士第位于奕东村,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方向座东向西,三进格局,有子孙巷、后包,匾额题“进士第”三字,并有款识:“赐进士状元及第翰林院修撰,侍讲学士,礼部待郎,年第韩笑为癸丑科第二甲进士,文林郎,四川峨嵋山主政徐上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岁次壬寅时,另子琳祀颜。”
《海阳县志·列传》:“徐上字平山……康熙癸丑年进士授峨嵋知县。”
2014年,由乡贤捐资重修。
鲤鱼石位于进士第内,因形似鲤鱼而得此名,村民也称其为发财石,是村中的风水石。该石头有一半埋于地底,村民在“鲤鱼”头部位置打井,让鱼头露出于井壁上,寓意“鲤鱼饮水”。笔者在参观翻修后的进士第后发现,鲤鱼石上盖了一间房间,石头有部分埋在墙体中,不像是风水石应该得到的待遇。据村中老人所说,自他小时候就一直是这样。推测可能在某一时期由于住房紧张而不得已在上面加盖房间。鲤鱼石埋在地底的部分一直以来不断向地面上升,大有“鱼跃龙门”的趋势。或许在修建进士第之初,鲤鱼石上面搭了一个龙门也说不定。
始建于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分别于1934年、2016年翻修。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灰木结构、高脊、通花窗为主要特色。
东山(奕东)徐氏族人有一清代康熙年间进士,名徐上立,字平山。据传徐氏所居后山西麓,先时有一条重约千斤石块形式石墨,离石墨几步边,有一约2平方米的石窟,似石砚,不论天时久旱,砚里总积满池水。后来,一无知妇人因无水洗尿桶,见有满满一池水,格外欢喜,即把尿桶往池里洗。池水被污,砚水从此干涸。砚池边上有根丈八的小石线,当为石笔。有路过此地的地理先生断言乡里必出贤人。后出一进士,乡人为纪念进士,在石砚前建“进士第”(康熙年间建)。石墨砚因建存养学校需要,开采制作成了石柱。
松祖楼门口有三株古松树,据村中相关资料记载,这三株松树树龄最少已超过200年,相传在松祖楼修建时已存在。另外,村中有树龄超过300年的榕树13株.
周边
官塘镇奕东村退敦璜役迭军人服务站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奕湖桥本路
周边村庄
奕东村
地址:潮州市湘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