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洋镇
浮洋镇 浮洋 浮洋镇经济发展 浮洋镇区划沿革 浮洋镇基础建设 浮洋镇文明建设发展 浮洋镇社会事业 浮洋镇浮洋八景 浮洋镇浮洋镇姓氏
浮洋镇位于 潮州市南郊,潮汕 公路、 广梅汕铁路、护堤公路贯穿境内,交通方便。镇域面积38.84平方千米,全镇辖35个村委会和4个 居委会,现有人口100209人(2017年)。2018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4.86亿元,外贸出口9832万美元,工商税收收入675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63万元。浮洋镇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努力打造投资软、硬环境,吸引各地投资者,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鼓励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改进机关作风,完善政府机关人员监督岗、各办公室办事程序和服务承诺、服务窗口等配套建设,树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形象,完善工业区水、电、路的配套,投入资金3350万元,加快镇改水工程建设,2018年,全镇人口已用上自来水;政府投入资金5000万元,对环镇西路和干渠南路、护洋路进行维护;投入资金7500万元,对全镇电网进行改造,...
详情浮洋镇位于 潮州市南郊,潮汕 公路、 广梅汕铁路、护堤公路贯穿境内,交通方便。镇域面积38.84平方千米,全镇辖35个村委会和4个 居委会,现有人口100209人(2017年)。2018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4.86亿元,外贸出口9832万美元,工商税收收入675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63万元。
浮洋镇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努力打造投资软、硬环境,吸引各地投资者,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鼓励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改进机关作风,完善政府机关人员监督岗、各办公室办事程序和服务承诺、服务窗口等配套建设,树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形象,完善工业区水、电、路的配套,投入资金3350万元,加快镇改水工程建设,2018年,全镇人口已用上自来水;政府投入资金5000万元,对环镇西路和干渠南路、护洋路进行维护;投入资金7500万元,对全镇电网进行改造,架高压线路10公里。2018年,引进上规模企业29家,投资7000多万元,其中外资企业6家。浮洋镇积极实施科技兴镇和名牌战略,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如大源饲料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2亿万元,引进台湾坤葆实业技术,合作生产水产饲料,填充了粤东空白。
粮食稳产高产。2018年全镇粮食总产量62460.1吨。不断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大力扶持江川食品有限公司、金胜养猪场等龙头企业发展,推动全镇农村经济发展。浮洋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2018年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修建学校礼堂、幼儿园,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待遇。全镇有中学4所,小学30所,在校学生2.1万人左右,幼儿园41所,入园幼儿3000多人,还有镇中心卫生院、秀英医院、广播站、文化站、图书馆等医疗文化设施。全镇程控电话普及率达93%,共23484户。
浮洋镇地处韩江三角洲平原,大约是4000多年前的 新石器时代,已有先 浮洋镇 (3张) 民在这滨海地带生活着。在寂寞隐秘的远古时期,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创建家园,一个乡族就这样在岁月的风雨中诞生了。
1949年10月22日 潮安全境解放,建乡人民政权,并登云、登隆、隆津3乡为云隆区,设区署于陇头村,辖上云、中云、下云、上隆、下隆、隆津6个联村农会。
1950年3月,改云隆区为第六区,成立区人民政府,隶属不变。
1952年冬,建乡级政权,翌年3月改区人民政府为区公所,区置于集镇黄厝尾洪厝祠。 1953年5月设浮洋镇(乡级镇),划鹳巢、古楼、新大陇3乡9条自然村为第十区辖属。
1955年有5月成立 潮州市(省直辖市),六区改称浮洋区。
1956年2月,撤区并乡,同时撤浮洋镇。分浮洋、陇美、云步、塘东、银湖、龙湖六大乡。乡设人民委员会。
1956年12月至1957年2月,再并大乡。把浮洋、陇美并为浮洋乡,原吉林乡属的桥湖、西效、乌洋3村划入浮洋乡辖属。
1958年5月,并浮洋、龙湖及原属云步乡的塘东为浮洋乡。
1958年9月,撤乡成立浮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各乡、村以营、连、排的军事编制为生产单位。
1961年4月,划出上阁、下阁、三英、市头、市尾、塘东、东升、银湖、后郭、鹳一、鹳二、鹳三、鹳四等大队另建龙湖人民公社。
1961年至1962的,辖属生产大队多有分拆;1963年调整并合为19个大队。 1964年辖23个大队。原颜厝大队拆出大吴大队;新安大队拆出凤新大队;西凤大队拆出乌洋大队。
1972年辖25个大队。原潘厝大队拆分潘厝、刘厝、东陇3个大队;原高义大队拆出林泉大队。
1973年辖29个大队。原新安拆出下新安大队;原高义大队拆出东巷大队;原东边大队拆分东边、庵后、厦里美3个大队。
1977年辖33个大队。原三胜大队拆分三胜、胜联、韦骆3个大队;原桥湖大队拆出三村大队(后改名新丰);原洪巷大队拆出木井大队。
1978年原井里大队拆分井里、乐桥、桃东、深洋4个大队。公社共辖36个大队。 1983年3月, 潮安县并入潮州市,浮洋属之。
1983年11月,废人民公社建制,设浮洋区公所,辖浮洋镇和徐陇、陇美、仙庭、东边、洪巷、庵后、厦里美、东陇、斗文、井里、桃李陇、乐桥、深洋、花宫、潘吴、刘厝、大吴、颜厝、桥湖、新丰、西郊、乌洋、韦骆、三胜、胜联、木井、福洞、草庵、林泉、东巷、高义、潘刘、新安、下新安、凤仪等35个乡。镇、乡称人民政府。
1987年3月,撤区建镇,称浮洋镇人民政府。原区属各乡政府改为村民委员会;原浮洋镇人民政府改为中兴、永大、和平、胜利4个居民委员会。
浮洋镇交通便利,投资环境优越。 潮汕公路、护堤公路、 广汕铁路贯穿境内, 浮洋镇 (3张) 村镇道己基本实现水泥路面化。全镇程控电话普及率达95%,并设育移动电话基地站、BB机差转台。自96年以来,浮洋镇共投入资金9.06亿万元用于水利、交通、能源、通讯、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建设,先后建成镇党政办公楼、派出所办公楼、侨联大厦、教师村、浮洋中学、成人教育学校、镇中心医院,电讯、农村电网改造,工业小区配套、市场改造等项目,特别是从1991年以来,浮洋镇群策群力,全力投入到事关全镇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问题的改水工程建设,在各级领导的重视支待下,在全镇人民共同努力下,目前新水厂巳建成通水,大大地改善了浮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投资环境。水厂扩建方面:目前已新增清水池一个,储水量为2万吨,原计划投入资金950万元,实际投入资金809万元。
浮洋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2002年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修建学校礼堂、幼儿园,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待遇。全镇有中学4所,小学30所,在校学生2.1万人左右,幼儿园40所,入园幼儿3000多人,还有镇中心 卫生院、秀英医院、广播站、文化站、图书馆等医疗文化设施。全镇程控电话普及率达95%,共23484户。
明中叶,浮洋已经形成墟集,商贾贸易活跃,金融活动应运而生。钱庄、当铺 浮洋镇 (5张) 为货币交换的一种特殊式。侨批分发也是浮洋金融活动的重要项目。五十年代初成立 信用合作社,之后逐步建立健全的各种金融基层办事机构。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业银行先后在浮洋镇设立了营业所、办事处或储蓄所,其中多家银行开通了国际金融结算业务,金融事业蓬勃发展。
浮洋镇有中学4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31所,在校学生近21000人。幼儿园25所入园幼儿5500人。高义小学建设已全面完成,共投入资金1600万元,目前已交付使用,同时力争完成新建西郊小学,撤居民小学,创办六联小学实验分校,多渠道筹集资金,新建浮洋第二初级中学。还有镇中心卫生院、广播站、文化站、图书馆等文化设施。
浮洋镇围绕着“巩固基础,促进规范”的工作目标,认真制订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落实责任,切实推进面上计生工作的开展。重视计生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做好各村(居)委会“三栏二室一校一协会”的建设,规范管理,营造良好计生工作氛围。
浮洋镇扎实推动全镇殡改工作进程,调整思路,建立可持续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把移风易俗工作抓紧抓好,通过大力宣传殡改政策,营造殡葬改革浓烈氛围,彻底改变群众殡葬陋习,火化率达到百分之百,殡改配套建设也进一步得到完善。同时,社会保险覆盖面逐年扩大,参保率不断提高,1-9月份全镇已有275个单位18963人参保。
浮洋镇制订《浮洋镇道路规划建设方案》,按照着眼长远,照顾全面,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树立“筹地筑路,划地建路,以地兴路,以路带厂,以厂促路”的新理念,在全镇范围内规划形成以集镇为中心,以潮汕公路为轴线,东西两翼成内、外循环以及连接各村的道路网络。
浮洋八景 - 逝者金钟 | 浮洋八景 - 祠前垂柳 |
浮洋八景 - 广惠莲表 | 浮洋八景 - 荷池明月 |
浮洋八景 - 伯公翠榕 | 浮洋八景 - 竹篮鸟音 |
浮洋八景 - 麻雀凉亭 | 浮洋八景 - 新庵佛灯 |
浮洋集市有浮洋四大姓之说,其四大姓分别为陈、徐、洪、黄。相对应为徐陇、洪巷、庵后、厦里美。另外浮洋镇最大姓氏是方姓,其次是陈姓,最大村庄为仙庭村,其次是斗文村,陇美村,
仙庭村(俗称沙埕)是潮汕方氏三大流派之一.为潮汕方氏入潮最早的一支(创于1142年)也是潮州市最大的方姓聚居区.加上福洞.木井.陇头方.南门桥.镇内.在浮洋镇方姓人口多达12000多人.是浮洋镇最大姓氏之一.方氏在浮洋影响巨大.仙庭村是浮洋镇最大的村庄.耕地近3000亩.土地肥沃.加上寨内16池寨外100塘.境内溪流密集.自古以来都是潮州著名渔米之乡.在明末清初.因土地富铙方氏人才辈岀有金沙埕(仙庭)银凤塘之誉.福洞村华侨众多.有九座庵文物古迹等..仙庭村方潮盛铜锣制作工艺驰名海内外.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仙庭村三年一次二月初四风雨圣者民俗文化节,盛况空前,影响巨大,是浮洋镇最大型的游神赛会,行程十公里,每次到仙庭村的游客都超过十万人次,2018年民俗游行有舞龙,标旗,大锣鼓,仪仗队,英歌舞,猛虎狮,布马舞,跳火墩等,村里还有六台潮剧,八台文艺晚会,一台潮剧票友等演出,为期三天,热闹非凡,还有六公里的灯龙,灯光景点,烟花表演等。
徐陇村,属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浮洋镇。距镇政府西0.5公里,东连集镇,西望仙庭,南接东 陇,北与田墩,陇美为邻,潮汕公路贯穿村南村北,浮洋车站座落于村东。面积1.3平方公里,位居四大姓之首!主村徐陇聚落呈长方形块状,南北走向约0.5公里,在潮汕公路以东的徐陇属浮洋镇市集,这里有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潮汕公路西的徐陇有徐陇新市场及主村。浮洋车站,城市信用社,农科所,浮洋移动,浮洋联通,浮洋广播电视和法庭座落于徐陇村。新宅区多向潮汕路东侧发展,与集镇相连。新宅区多向潮仙公路东侧发展,与集镇相连。 宋末立村,明中叶,徐氏始祖古陇由福建仙游县乌分门楼石榴花丛脚迁此,为纪念始祖故名徐陇。初还有扬、毛、柯、石诸姓,后尽外迁。村民除务农外,以锯角梳、打锡箔,经商为主,也有搞搬运的。
建国后,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耕地面积939亩,属粘质土,主种水稻。1953年实现全年亩产跨《纲要》,1961年实现一造跨《纲要》。“文化大革命”时期,该村成为“大批判”典型,日夜狠批所谓“资本主义”造成粮食连年减产。有一生产队人月平均口粮8斤稻谷。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水稻单产跃居全镇前列。村办企业主要有调味,锡薄,粮食加工等。个体企业出现好势头,发展了服装、珠衣、锡薄、角梳、打石、木工、杉木、建材、煤炭。
清末,该村已有“大书斋”、“临池寄庐”、“洋朵下书斋”、“柿园书斋”4个 私垫。民国十年(1921)井私塾于大宗祠称“东海小学”,学生近80名。抗战胜利后由徐彰国带头捐款侣办“登云国民第十九保校”,学生160余名,免费入学。1952年改称“徐陇小学”。
徐陇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已故名人有,明进土洪梦栋,清康熙进士徐上明、清雍正癸卯科武举徐之杰,戏剧艺人徐乌辫、解放战争时期烈士徐家诚,开国将军徐向前,省文史馆研究员大律师徐彰国,广州起义总参谋长徐光英,国民党上将徐焕国。当代名人有:中共湖北省委顾问徐扬、中山大学校长徐远通、对越自卫还击战一等功臣徐家钦,还有徐义忠,徐庆元等在地方党玫机关任职,广东省大哥大集团董事长徐保甲。有2千多名村民旅居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及港澳地区。
洪巷村由洪巷、陇头李、陇尾方、宫里黄4个自然村组成。属潮州市浮洋镇。位于浮洋镇政府北侧,与浮洋集镇相连。东界木井,东南与福洞为邻,西接潮汕公路,北望乌洋。面积1.24平方公里。聚落呈块状。 浮洋四大姓之一!
主村洪巷,始祖玉田系宋末潮州“推官”天宠公之孙,任潮州“屯军务”职。初定居于凤塘镇洪巷邢乡,后迁创于此。因洪姓,为不忘祖共工氏,以共己二字相叠为“巷”而故名。初创村时,村中已有陶、张、蔡、辜、卢、宋、黄、王、李、谢、杨、曾、魏、丘等十六姓。后因相继外迁,现存洪、李二姓。 洪巷村紧连浮洋集镇,人多地少农闲多从商。村办工业有碾米厂、砖瓦厂、抽纱厂。“三中全会”后,发展了碾米、塑料、机织羊毛、角梳、木器等个体企业1984年华侨协助办绣衣服装厂,从业125人。
辖属凤彩洪村,位于徐陇村南0.5公里,距镇政府西偏南0.5公里,明代中叶始祖洪元宇从潮阳县岐北乡迁此。固与凤彩陈,吴三自然村构状似凤,故名凤彩。村民姓洪,故称凤彩洪。收购旧铜锡自清沿袭至今。
洪巷村清代已有私塾4所,民国期间并为学堂称“明道小学”,学生150余人,现称洪巷小学。名人有洪逊、洪高煌、李振忠等。名产芋瓠瓜,明末清初始植。瓜肉可充佳肴,留种瓜子晒干可当药用, 有消风散气,健脾益胃功能。每年初春植苗,农历三月可收获上市,广销各地。芋瓠瓜是该村独有名产,种苗从不外流,故名广闻。建国后种苗始外传,团培植技术缺乏改良,虽型大体重而质量远逊。“广惠荷花”是“浮洋八景”之一。清代巡检司衙曾设于村南广惠桥头。 陇头李村,距镇政府北0.5公里,洪巷村西,潮汕公路东侧。明代福建蒲田迁此创乡。1939年为日军宪兵部驻地,村民全部被逐离乡,田园抛荒。抗战胜利后,村民回乡重建家园,原建筑物多受破坏,至建国后方得恢复村貌。 陇头方村,位镇政府北,浮洋新埠寨门外,与李厝相连,洪巷西侧。始祖于明代由福建蒲团迁此。宫后黄村,距镇政府北0.5公里,洪巷东北侧。东邻木井,北望顾畔。始祖于万历(1573~1620)年间由福建蒲田迁居 庵后村。二世复迁此定居。因姓黄村前有老爷宫故名。
庵后村属广东省潮州市浮洋镇。距镇政府东南0.4公里,位于集镇东侧,东邻福洞。南接东边,北与洪巷交界,面积0.32平方公里。聚落呈块状,与集镇相连。村民农余多从事工商业。居黄、林两姓,林为主姓。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创乡。先民来自福建蒲田石狮巷。定居后于村西合建灵雀宫。此后有江东独东洲村民林继普也迁居于此,并倡导建庙,遂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建“玄天大帝庙”一座,俗称大庵。“大庵”闻名远近而村故称“庵后”。
庵后村人多地少,1952年毗邻集镇的130余户农户共700余人划入浮洋集镇。现有耕地295亩,属沙壤土,主种水稻、蔬菜。是浮洋蔬菜主产地之一。
该村与东边、厦里美等合办六联小学。1978年曾参加潮州市春节游行庆祝活动。1956年曾办文化室、图书馆和清唱班。
华侨近千人,旅居新加坡、泰国、柬埔寨、越南、美国等地。旅居柬埔寨侨胞黄贞勤,黄贞勉,昔年曾赠建萃英学堂,抗日战争时期三度汇款救济家乡贫苦居民。1962年以来,侨胞多次捐资兴办家乡福利事业。
名胜有“大庵佛灯”、“荷池明月”。
已故知名书法家林仰孚出生于该村。
厦美村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浮洋镇,俗称厦底尾,由厦里美、凤彩陈二自然村组成。属潮州市浮洋镇,主村厦里美距镇政府南0.5公里,位潮汕公路东侧,东接东边陈村,西南与东陇为邻,北与集镇相连,排涝南溪穿境而过,面积0.71平方公里,聚落呈块状。农闲多从事工商业。
主村先民于明初由福建蒲田迁东边村。明朝中叶,陈云东、陈云山兄弟于本村建鸭寮1间,后养鸭致富,遂就地创乡建祠。尔后有陈、林、何、黄、吴、李、许等姓迁此同居,现只存陈、林、何3姓。因创乡时地处倔洼地而得名,后雅化为厦里美。
村南境内有安揭引韩干渠,西有排涝南溪,排灌自由,旱涝保收。耕地914亩,主种水稻、蔬菜、甘茨,蔬菜生产四季皆盛,是浮洋镇蔬菜主产地之一。建国前有雕刻拜神纸花,铝线日用制品家庭传统工艺。铝线工艺有饭匙、窗栅、池栅、花篮、吊篮、捕鼠笼等产品,远销广东各地。近年铝线制品被淘汰。
村有联办六联小学。大革命时期烈士陈卧云出生于该村。
辖村风彩陈,俗称黄蔡陈,位镇致府西南,与浮洋市场相连。清代先民由潮阳后巷及凤塘镇吉林村迁此。原居陈、蔡、吕三姓,现居陈姓,因与洪厝,吴厝三村成凤状故称
周边乡镇
浮洋镇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