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都镇
地都镇 地都 地都镇简介 地都镇行政区划 地都镇区域概况 地都镇名胜古迹 地都镇历史人物 地都镇文化环境 地都镇发展情况 地都镇投资环境 地都镇交通运输 地都镇荣誉
地都镇位于揭阳市 空港经济区东部,隶属于广东省 揭阳市 榕城区,由 揭阳空港经济区管辖,东接汕头市 金平区,北连潮州市 潮安区,南临 汕头市 潮阳区,总面积87平方千米,是广东省 石材与 石材机械专业镇,也是揭阳市文化底蕴深厚的乡镇之一,同时也是广东省首批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和揭阳市农业“一镇一品”重点示范单位、揭阳市最具投资热点的乡镇之一。地都镇位于 揭阳、 潮州、汕头三市交界,地处揭阳 空港经济区(非建制区),隶属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古称地美都。明清时期属地美都,民国时期属第二区,建国后设地都区,后更改为公社和区,1987年设镇建制。地都镇北倚桑浦山,南临榕江,全镇总面积87平方千米,人口104890人(2017年),是广东省石材与石材机械专业镇,也是榕城区文化底蕴深厚的乡镇之一。全镇财税收入从2006年的1304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2.2亿元,五年翻...
详情地都镇位于揭阳市 空港经济区东部,隶属于广东省 揭阳市 榕城区,由 揭阳空港经济区管辖,东接汕头市 金平区,北连潮州市 潮安区,南临 汕头市 潮阳区,总面积87平方千米,是广东省 石材与 石材机械专业镇,也是揭阳市文化底蕴深厚的乡镇之一,同时也是广东省首批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和揭阳市农业“一镇一品”重点示范单位、揭阳市最具投资热点的乡镇之一。
地都镇位于 揭阳、 潮州、汕头三市交界,地处揭阳 空港经济区(非建制区),隶属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古称地美都。明清时期属地美都,民国时期属第二区,建国后设地都区,后更改为公社和区,1987年设镇建制。地都镇北倚桑浦山,南临榕江,
全镇总面积87平方千米,人口104890人(2017年),是广东省石材与石材机械专业镇,也是榕城区文化底蕴深厚的乡镇之一。全镇财税收入从2006年的1304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2.2亿元,五年翻四番。201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地都镇划归揭阳市 榕城区(空港经济区)管辖。
2012年12月24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广东省调整揭阳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批准对揭阳市部分行政区划实施调整,揭东撤县设区。地都镇划规榕城区(揭阳空港经济区)。
国务院批复揭东撤县设区,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同意撤销揭东县,设立揭阳市揭东区,将揭阳市榕城区的磐东街道划归揭东区管理,以原揭东县(不含地都镇、炮台镇、登岗镇)和榕城区磐东街道的行政区域为揭东区的行政区域,揭东区人民政府驻曲溪街道金溪大道南侧1号;二是将原揭东县的地都镇、炮台镇、登岗镇划归榕城区管理。
下辖村(居):地都社区和华美、军民、乌美、枫美、光裕、仙埔、南陇、钱前、钱后、大瑶、溪明、石港、土尾、大莲、双港、青屿、蛟龙、埔尾、下成、塔岗、红岗、石头、凤鸣等村。
华美村 | 军民村 | 乌美村 | 枫美村 | 光裕村 | 仙埔村 | 南陇村 | 钱前村 | 钱后村 | 大瑶村 |
溪明村 | 石港村 | 土尾村 | 大莲村 | 双港村 | 青屿村 | 蛟龙村 | 埔尾村 | 下成村 | 塔岗村 |
红岗村 | 石头村 | 凤鸣村 |
地都镇地理、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地处揭阳空港经济区,距离 榕城区政府25公 地都镇旧照 (76张) 里,距离 广梅汕铁路揭阳火车站23公里,距离 揭阳潮汕国际机场18公里,距离厦深铁路 潮汕站25公里,距离 汕头市政府20公里,206国道横贯全境达12.4公里,榕江出海口20公里长的黄金水道(航道深9.2米,现有码头6 座)横贯镇区,具有海陆空交通便利的优势,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素有粤东“ 金三角”之称。境内有高清技术产业园、旅游休闲娱乐区、大型工业园区、空港休闲服务区、物流园区和农贸商务区。地都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以 “ 二点二线 ”为格局的金都工业园入园企业250家,年创值6.5亿元。全镇总面积87平方千米,辖23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人口104890人(2017年)。11万伏输变电站、日产5万吨水的地都水厂可满足全镇工业用电、用水和民用需求。
地都镇委、镇政府坚持以 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继续实施“借力发展,龙头带动,科技兴镇,可持续发展”战略,带领全镇人民再创辉煌。 地都镇遵循“携手发展,互补共赢”原则,奉行“承诺重兑现,服务无极限”的宗旨,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实行一个窗口办事,推崇“阳光执政”,以党政班子的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赢得入园客户的信赖。
地都镇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集办公、文化、休闲于一体的镇办公楼、金都俱乐部、金都宾馆、金都住宅小区、金都文化公园构成文明中心镇新的格局。
高端制造组团:依托现有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基础和榕江内河港口优势,加强国际合作,引入现代科技与先进管理技术,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统筹榕江岸线开发与保护,推动企业专用码头资源共享;推动地都镇滨江风光带的建设,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健康疗养等服务功能,为产业发展提供生活配套和生产服务。
桑浦山核心文化圈:依托风门古径等自然人文资源,规划建设奇石奇洞公园、婚纱摄影基地、养生疗养基地,发展高端旅游休闲,打造桑浦山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依托潮汕最大石堀寺院韫玉岩、吉祥寺等宗教资源,打造桑浦山宗教文化体验区;依托“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旧址、“八一南昌起义军总指挥部”等,规划建设红色文化体验馆,建设桑浦山红色旅游区。
潮汕水乡文化风情圈:加强长美及京冈等潮汕水乡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拓展水乡文化体验活动、水乡农家乐等项目,发展潮汕水乡特色旅游;依托文化中心等大型文化设施,建设侨乡民俗文化展示馆,打造凤美侨乡文化展示区。
地都镇位于连接揭阳和汕头的206国道上,背靠桑浦山,前接榕江,中有空旷的平原,是块农渔业和水果业发达的风水宝地,与汕头市潮阳区一水相隔,与潮州市隔着桑浦山,以前很多祖辈早晚翻过桑浦山那边做生意,主要卖海鲜产品。以前的地都镇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桑浦山草木葱郁,榕江水清澈可饮。但是,自从政府计划把地都镇建设成工业强镇以后,地都镇的自然环境逐渐恶化,桑浦山的石材被随意开采,工厂的废水废气被排放到空气和水里,这种代价实在太大了。
桑浦山鸟类活动区
在地都镇南陇水库、金狮湖一带,栖息着一种形体宛如小家鸭的“水葫芦”(学名小鹏鹧)。夏天,周身的羽毛 桑浦山鸟类保护区 (2张) 大体呈黑褐色,到了冬季,痢变成灰褐色,胸、胁的毛色,也由夏季的灰褐色变为淡黄棕色。作为变色鸟,自然属于异鸟的范围之内。
在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 中山大学生物系的学者帮助下,利用他们在粤东所作的鸟类调查成果,并经实地调查,方始有个大概的了解。广东的鸟类,约有500多种,而在桑浦山区发现的,几乎占了一半。这200多种鸟中,有的对保护自然环境有作用,有的不但羽色绚丽,而且体态玲珑,鸣声婉啭动听,为秀美的山河增添无限色彩,因之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广州的白云山上有专门蓄鸟供人玩赏的“鸣春谷”,而鸣春谷中的鸟类,大抵是“移植”来的,倘如把桑浦的“异鸟”集中起来,几乎用不着任何移植,就可以构成一个丰姿多彩的“小鸟天堂”了。金狮山高林密,是桑浦的主要鸟类活动区。
白鹭则是夏天常见到的鸟类,通常在山脚水田上飞翔、觅食。“西塞山前白鹭飞”,那春的气息,在桑浦也可领略。冬天可常见斑嘴鸭,这是一种旅鸟。它们光临水库及山坑,这是一群捕鱼能手,常在水面悠然游荡,倏忽潜入水中,捕得小鱼小虾,即向竹林间扬长而去。老鹰也是冬天的来客,这些家伙结群营巢于山谷岩穴之内,兴之所至,就下山在低空盘旋,即捕蛇掠鼠,有时也殃及农家的小鸡小鸭,功过说不清。
在金狮,还有一种体形宛如老鹰,头顶灰色,下体白色的褐耳鹰,它们喜欢栖息在松林里,常在丘陵上空飞翔,视觉敏锐,一旦在空中发现林间和地面的小蛇小鸟,立即以射箭般的速度扑去,之后用利爪抓住猎物再度起飞,回到僻静的地方才一快朵颐。这种鸟类,已被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鹧鸪是本地区的常见鸟类。古籍称鹧鸪“常自呼其名,向日而飞,畏霜露,早晚稀出,有时夜飞则以树叶覆其背上。”
金狮片区,集中了碧湖瑶池、风门古径、金狮临津、关公醉酒、通天蜡烛、乌龙白龙、西坑水吼、龟蛇相会等八景,是桑浦山的核心景区。
蜈蚣头遗址 ——在揭阳地都镇 南陇村东,面积约1万平方米,系新石器时代遗址。1983年10月出土大批梯形纹软陶片和夔纹硬陶片,部分完整陶器、少量石箭镞、磨光石、穿孔残戈、石环和陶纺轮。而在东面山坡海拔10公里处发掘有唐代土坑墓。
翁梅斋明代古墓 —— 明代兵部尚书翁万达的祖墓翁梅斋墓是潮汕地区唯一皇封墓葬,至今已存世462年,1988年被列为揭阳文保单位。这个罕见的明代古墓葬,风貌已经几乎无存,墓茔周围被采石场侵占,附属文物被埋在了石场淤泥之下或被毁。
桑浦山 —— 潮汕第一名山,屹立在揭阳、潮州、汕头三市交界处,北回归线从这里经过,山内有著名的南陇水库。海拔484米,绵亘27公里(一说方圆30平方公里,还有另一说为80平方公里)。地势扼要,风门径(四大古径之一)古时为潮州通往潮阳必经之路,206国道从山下经过, 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又选址于其南麓天鹅山,使这座古老名山焕发出年轻风采。桑浦山因“昔时同南滨海,北麓遍植桑树”,故名。桑浦山坐落在韩江三角洲西南部,榕江流域的东北部。经同位素测定,桑浦山距今8900万年形成,构造线主要呈西北东南走向,延伸至韩江和榕江平原之间。长16.8公里,宽10公里,主峰大尖山海拔484米,方园大约30平方公里。中间隔着东山湖至华美的平地谷地,分为东北和西南两个山体。东北山体叫小桑浦山(内桑浦);西南山体叫大桑浦山(外桑浦),是韩江平原与榕江平原的分水岭。桑浦山以北东走向断裂为主,北西向断裂与北东向断裂相互交切,生成各种花岗岩洞和温泉。桑浦山一带有滨海的海蚀地貌,尤其是梅林湖附近有多处不同高度的海蚀地貌。桑浦山为花岗构成,山貌多岩石裸露,遍布花岗岩,巨石垒叠悬覆,构成了奇石怪洞多的特点,石料资源却很丰富。桑浦山为揭阳市榕城区、潮州市潮安区、汕头市金平区的界山。
桑浦山南面有乌美狮头山腰的吉祥寺、“郑氏祖祠”西侧的“科第世家”坊,巨石上的“临风”石刻;有邹堂山梅岩 地都街道旧照 (80张) 的郑旻的读书处“阁笔石”,乌美“三叠金”石后的“卧游洞”,左近郑科伟所刻的“止观岩”;有供祀“风雨圣者”孙道者的“圣爷宫”,有石刻匾额“赫镇东里”;南陇的蒙亨桥及摩崖石刻;南陇蜈蚣山北岭顶的“院山极界”石刻,石刻南面是古竺佛寺、在南陇水库副坝下方的水望左近水望潭桥、南陇“猪肝石”左近的“永乐陂石刻”;铁场地界有规模和气势为潮汕现在古墓之最的很是闻名的“翁梅斋墓”和几处岩洞寺院(石刻);“翁梅斋墓”有牌楼5座,其中“御葬”坊三重三开,为三门四柱的巨型牌坊,前楷书“御葬”,后篆刻“瀛洲旷典”;“玄城”坊在墓丘前面三十米处,前书“玄城”,后写“梅丘”,还有梅丘坊石刻。在铁场长埔岭有筑于清光绪年间的“西来寺古道”和由山下通山腰的“西来寺”、“西来岩”(三隶书字镌刻于岩口上方的巨石上);铁场山的长埔岭有“长宁岩”又名“避倭洞”;位于铁场山东南山麓的“韫玉岩”,有“韫玉岩”石刻,岩洞左侧朝西石壁有巨幅的浮雕佛教本生故事造像,另外“韫玉岩”左近的楷书“日涉园”、“舒啸”等石刻。在桑浦山将军峰东侧山腰乱石间有“陈万言岩”,楷书“陈万言岩”;在石龟峰南坡“冲天蜡烛”处有黄大慰墓石刻;位于下成村北的桑浦山脚的水磨公坑石刻;位于桑浦山炮台地界的石龟峰与大尖峰之间山峡的风门古径。由石阶构成的古道,古时为潮州府通往潮阳县的必经要道,闽粤大道必经的隘口。《揭阳县志》称其为桑浦山“门户”、“锁钮”。仍保留着石阶小道,其周围已经成为一个不错的旅游风景区。这里山风凉爽宜人,岭顶平坦,有古树、古井、古庙,新建的喷水石龙柱和碑廊。旁有将军峰,如剑插天,群山倒影,宛如一幅美妙绝的山水画。这里有很多民间传说。有一座独特的古庙,庙小而名气大。古庙左侧有一棵数百年的古榕树,茂密如盖,相传为民间常传的“蚤母仙”所值,明大哲学家薛中离常在此树下徘徊、思考,完成哲学命题。等等。
溪山第一石匾 —— 位于地都邹堂。石匾长1.38米,宽0.44米,四周起线构成匾框,中间榜书“溪山第一”,四个大字,气势雄浑,笔力遒劲,落款“晦翁”。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号晦翁,云游邹堂留下的墨宝!在南宋的时候,一代理学大家朱熹,曾游学至潮汕,路经邹堂,当登临浏览这壮丽山川时。心潮起伏,不禁感叹:“真乃溪山第一!”当地士绅欣喜若狂,遂请朱熹题写“溪山第一”。并请来名师,雕刻成石匾,留住了永恒。他们志存高远,旨在激励后代热爱邹堂,建设邹堂。遥想当年,他们的祖先是多么珍惜和爱护“溪山第一”。“溪山第一”成了邹堂永远的骄傲。
虎崆洞景区 —— 当地历史有名的山贼洞,位于桑浦山南麓之腰,洞内结构错综复杂,四通八达,传说此洞近可过岭.远能通海(古代时是面临大海)。当地有句名言:“龙硿通虎硿,好去海边食大蚶”。这里历史上曾是抗元义军活动地盘和山贼的山寨门。据说洞中有十八洞天,是打日本时期,农民百姓踏建起来与日本军队打仗的。 洞里终年不见天日,伸手不见五指,有点象李古洞。衣服要穿耐磨的,有的洞口很小,人要象蛇一样肚皮贴着地面钻进去。第一个洞和第二个洞之间有一个水洞按当今社会的眼观来说,虽山势不高不险,但有句俗话:强龙敌不过地头蛇,是那时代的情形。
北标窥日 —— 地球北回归线标志塔位于地都镇鸡笼山南麓,是标志地理学上北回归线经过地方的建筑物。由浮雕地球仪、“北”字承重架和观赏台三部分组成,塔高13.6米,底坛直径30米,每年夏至日中午十二点,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时,能透过标志塔地球仪的中轴线管,在观赏台中心石板上投下日影,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韫玉寺 —— 位于揭阳市地都镇大瑶村铁场
吉祥寺 —— 位于地都镇乌美村206国道汕揭公路旁。是“汕潮揭”鼎立汇聚之桑浦山南麓,面临榕、韩、练三江交汇之侧畔,可谓外三江之要冲,便四市之交通。相传创建于北宋(960—1127),1988年春起重建,现初具规模。住持释明兴(耀志)胸怀大志,规划宏图,把它变成一座宏伟壮观的大丛林 。据乡老所述,这千年古刹原在小坑西北山麓,坐东北向西南,一进二厅二伙巷,毁于清代。1988年春开始移今址重建。现寺坐北向南,面向公路,依山而建。占地50万平方米,已建筑面积3千平方米。外山门宏大,是由林添喜先生、郑会女士合捐所建。其高10余米,宽10多米。进门,平地开阔,筑有300多平方米莲花池,内竖瓷制观音站像和莲花。
青屿汛 —— 在地都镇青屿村,是揭阳目前存留最大型古代军事设施,建于清顺治年间,为清代一处重要的海防哨所。遗址所在地狮山,前临榕江,孤峰突起,山势陡峭,状如卧狮,与南岸潮阳石井象山并峙,人称“狮象把海口”,山上风景宜人,有古楹联、狮喉井、狮球石、镇关古榕等。海鲜特产青屿蟹即产于此处。1990年青屿汛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牌坊 —— 位于地都镇乌美村的白门内,有一座石牌坊历经400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保存完好。据郑氏族谱记载,该石牌坊是明穆宗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邹堂郑氏之十一世祖郑出任贵州左布政使,告假回乡修建祖祠时所建。该石牌坊于1994年8月30日被列为首批文物保护点。
邹堂乡 山园 —— 位于乌美村。为明代贵州左布政使郑旻所营造,它倚桑浦山而筑,随地形的变化灵活紧凑而建,创造出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园内建筑有集美楼(即大书斋)、戏台、莲池、假山等,厅、堂、轩、阁、亭、榭的建筑颇具艺术特色,面积达30亩地,其建筑规模为揭阳乃至潮汕地区之最大(可惜“海禁”时罹劫,只存莲池、“卧游洞”和“积翠岩”)。
华美遗址 —— 位于华美村与军民村之间的沙丘。发掘出陶器和铜器。
柚甘山土坑墓 —— 位于南陇村柚甘山,发掘有商周时期墓葬。
牛胳石 —— 在军民乡之牛山有广东第二大巨大花岗岩石,地面体积达1783万立方米。
榕江特大桥 —— 位于地都镇和汕头市潮阳区关埠镇榕江河段,是 厦深铁路重难点控制工程之一,设计长度7373.921米。这座采用钢桁梁柔性拱施工的特大桥,其跨度在同类型桥梁中位居世界第一位,于2013年12月28日开通运行。
枫美村沙池尾古民居群 —— 揭阳市地都镇邹堂乡,座北朝南,依山而建,背靠桑浦山,面临榕江。这是一个 邹堂古村落 (20张) 古朴的村庄,明清时代的传统民居府第保存较完好,古宅巷道井然有序,散发着古典的美;这又是一个受人景仰的村庄,崇文向学,人才辈出,有明代名宦郑旻和清代乡贤郑文海。
斯乡名出自唐朝诗人李峤其诗“汉室鸿儒盛,邹堂大义明。”邹是古儒学家孟子的生身之地,鲁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生身之地,而潮汕素有“海滨邹鲁”之美誉。邹堂乡名涵意正是:子孙后代深明大义地传承邹鲁之风、发扬邹鲁之风。已故教育家启功先生赠给邹堂学校的对联“人世芬芳桃李遍;海滨邹鲁俊贤多”镌刻于学校内石碑处,这无疑是邹堂乡的一个真实写照。
邹堂乡创于南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如今邹堂乡包含乌美、枫美、南陇、钱后、仙埔等自然村,皆为郑氏后裔。乌美、枫美二村系邹堂之创乡发祥地,村庄后面的山峰故称邹堂山,其山峦蜿蜒,宛若一条长龙起伏飞舞,所以这一地带又合称“邹堂龙”。 人才辈出,族系庞大,这也是邹堂府第众多的原因。在邹堂的西端枫美,有全乡最集中的古院落,多处明清建筑留存在这里。著名的有沙池尾的“纯笃公祠”及郑文海读书处——“德邻居书斋”、郑文海故居——“栏杆厅”古居民建筑群结构尚完好,列为揭阳市文物保护单位。郑文海是清康雍年间邹堂乡沙池尾的一位秀才,字明若,乡人称之为秀才公。郑文海于1737年倡开溪筑长堤,将几千亩咸田改造成良田,其功绩载入史册,颇见辉煌。
邹堂郑氏祖祠 —— 俗称“始祖祠”,位于邹堂东端乌美村,于明朝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建成,是邹堂郑氏之11世祖郑旻告假回乡修建祖祠时所建的。郑旻是明嘉靖丙辰年(1556年)进士,授官兵部主事,曾任贵州布政司、四川按察等职,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有口皆碑。祖祠二进厅、双火巷,几经焚毁再建重修,如今依然屹立在邹堂山下,大门外立麒麟照壁,古风依旧。“科第世家”石牌坊坐落在祠外,为二层式石基的三门四柱全石结构,全坊高约5米,阔约7米;四柱均为圆形石柱,柱子下部1.5米处,内外侧均为戎葫芦型护石,柱顶各有一只闭口石狮。狮子高0.55米,身长0.36米,二石柱中间悬挂方形牌匾,中间横书“科第世家”四个楷书,笔画匀称,字体稳重沉实。匾额两侧各有一幅美观精致的鳌鱼图;边柱于中柱间立有一只貅兽。此乃郑旻的五世孙郑其崇中举之后归故里修祠所立,这石牌坊见证了邹堂郑氏一族的荣耀与辉煌,自郑旻首中进士之后,五世之中就有四代科甲,确实不得不令人称赞。郑氏祖祠和“科第世家”石牌坊浑然自成一体,独树一格,更是邹堂乡的文化象征,激励着邹堂人崇文向学,孜孜不倦求知。据说邹堂乡曾产生了1名进士、5名举人、40名贡生,乡间多处可见到“明经第”的古宅。
龙波书屋 —— 位于 揭阳地都枫美村下沟顶,古书斋叫“龙波书屋”,是清朝年间庠生郑应标所建。这一座书屋有点像府第,又有点像书斋,颇为奇特。
地都片区发展指引
●发展规模
地都片区主要包括桑浦山以南,榕江以东地区,面积45.2平方公里,规划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33.7平方公里。
●布局重点
地都南组团: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园和相应的配套生活区。
塔岗组团:发展文化休闲、教育科研、高端居住等功能。
桑浦山片区发展指引
●发展规模
桑浦山片区主要包括桑浦山自然保护区及其山脚的区域,面积约为67.6平方公里。
●布局重点
地都一侧引进跳石、滑草等游乐项目,炮台一侧引进马会等高端休闲项目,潮州一侧引进攀岩等休闲健身项目。
重点打造桑浦山慢行系统,与机场片区和地都片区的滨水慢行道对接,打造山水一体的慢行系统。
地都咸菜、冬菜、贡菜、橄榄菜
闻名遐迩的地都咸菜,素以金黄晶莹,酸甜酥脆,香醇爽口,风味独特而令人馋涎欲滴,饮誉海内外市场,广受海内外潮人的青睐。
地都蟹
地都青蟹,盛产于 榕江下游江海交汇水域,蟹肉鲜美,有“青屿蟹甜过蜜”之美誉。
钱岗蚝
南陇柑
邹堂梨
地都镇的邹堂梨,历史上称“邹堂”,“邹堂”一带其独特土质,盛产着一种闻名海内外的佳果——“邹堂梨”。“邹 地都镇旧照4 (21张) 堂梨”因其个大、肉脆、汁多而闻名。成果,是一种美味可口的水果;晒干,是一种健脾、清热、降温、降压的极品,人们称之为“邹堂梨脯”,又称“土羚羊”。
邹堂梨脯
邹堂盛产青皮梨,是岭南佳果之一。邹堂青皮梨皮薄肉厚,清脆香醇,心细汁多,鲜甜可口,饱含多种营养成分,如糖份、维生素等,不但可果吃、药用,还可制作梨脯,加工罐头。 用青皮梨切片制作的梨脯冲水饮用,可治风湿、热毒、咽喉肿痛、劳夜肺燥等疾患,特别是高温炎热的东南亚一带,疗效更加显著,侨胞们称之为“唐山土羚羊”。
郑晋藩(1896-1989)—— 黄埔军校教官。字福田,又名寒滋,号南村野人。1896年出生于揭阳地美都邹堂南陇村(今 揭阳市地都镇 南陇村)。上世纪20年代初,就读于 燕京大学,毕业后随蔡廷楷将军赴穗被聘为黄埔军校文化教官,后调任 广州田赋处处长,1930年随蔡廷楷将军赴 福建组阁福建省政府,越明年赴 汕头任教育局局长。1950年带幼子寓居 台湾,在嘉义大学执教至退休。1989年辞世,享年93岁。
郑广昌(1918-1942) —— 一代名伶。出生于揭阳地都 下成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享年仅24岁。
翁万达(1498—1552) —— 明代军事家、岭南第一名臣。字仁夫,号东涯,明· 揭阳江都举练村人(今属汕头市金平区鮀浦镇)。嘉靖年间,曾3度被明世宗委以兵部尚书。
翁凯(明朝宣德年间) —— 才子。地美都翁厝寮村人。于宣德七年上省应试,考中解元,有“神童”之称。在地美都至今流传着他的许多轶事。
郑旻(1523-1584) —— 才子。字世穆,号峚山,揭阳县地美都 邹堂(今属地都镇)人,生于明朝嘉靖二年(1523)。少时,就读于海阳儒家。聪明机智,多巧思,人皆奇之。明朝嘉靖二十五年(1546)举于乡,三十五年(1556)登进士,年34岁。初时在京任兵部主事,后累官至贵州左布政使。今后代分布于钱后村口铺、南陇村、乌美村乌门等地。
郑文海(清康雍间) —— 号纯笃,乡人称秀才公。地都镇枫美村沙池尾人。郑文海善综家政,利物济人,倾囊不吝。可以说,没有郑文海其人,祠堂不名其为“纯笃”,没有郑文海率众开溪,使上千顷不毛的滩涂地变为高产良田,实现“彼苍天其如人何”的命运大改变,供奉郑文海的祠堂就不可能那么庄严肃穆,那样让人身处其境而不能不油然起敬。
地都创新宣教形式机制 寓教于乐弘扬法治文化 地都镇风景图集 (31张)
作为揭阳市“广东省首批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之一,空港经济区地都镇委、镇政府按照创建省法治文化示范点的要求,以“弘扬法治文化,建设法治地都”为主题,依托深厚文化底蕴,融合地方传统特色,打造法治文化新载体,创新宣教形式和机制,全面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有力推动地都镇科学发展。
地都镇依托深厚文化底蕴,融合地方传统特色,打造法治文化新载体,创新宣教形式和机制,在全社会营造浓烈的学法、用法、守法氛围,助推该镇科学发展。
弘扬法治文化推动乡村发展
2011年4月16日至17日,广东省依法治省办常务副主任张宇航、专职副主任黄慧彪一行莅揭,专程考察地都镇农民文体中心及枫美村文化建设,并到土尾村观看了法治文化晚会。市委副书记杜安义,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陈石波、副主任陈岳平等陪同活动。
地都镇委、镇政府以创建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为总目标,以“弘扬法治文化,建设法治地都”为主题,依托深厚文化底蕴,融合地方传统特色,走出一条法治文化建设新路子,有效推动了全镇的科学发展。该镇打造了法治文化公园、法治宣教中心、法治咨询中心、学校法治宣教室、法治宣教栏、法治文化广播等六大载体,并开展了“ 月起金都”、“周末电影”、“与法同行”、培训咨询、全民普法、舆论监督等六大创新活动。同时,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保持了社会的大稳定,依法治镇工作得到了省调研组的充分肯定。
打造六大法治文化载体
在占地30亩的地都镇法治文化公园内,法治宣传灯箱、法治文化漫画长廊、户外大型显示屏等设施与公园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向大众传播法治文化理念,营造浓郁的法治文化氛围,让群众在晨练、休憩、娱乐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法律法规知识。
除建设法治文化公园外,地都镇还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条件,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相继打造法治宣教中心、法治咨询中心、学校法治宣教室、法治宣传栏和法治文化广播室等硬件设施,形成六大法治文化载体。
文化搭台法治唱戏
“月起金都”是地都镇富有特色的群众广场文化活动,由各乡村轮流主办,群众自导自演。该活动不仅是群众自娱自乐的重要舞台,同时也是宣传法治文化的重要阵地。地都镇坚持文化搭台、法治唱戏,利用“月起金都”这一平台,每月开展一场以法治宣传教育为内容的文化活动,把抽象的法律条文、法律观念、法律主张与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相结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广大群众在轻松愉快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法律知识的熏陶。
截至2013年5月10日,“月起金都”已成功举办了37场,观看人数近30万人次,涌现了《超生游击队》、《戒毒说唱》、《交通守则》等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法治教育节目,在全区甚至全市形成了一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群众文化品牌,其经验做法在全市得到全面推广。
地都镇还相继开展“周末电影”、与法同行、法律培训咨询、全民普法、舆论监督等融知识性、娱乐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活动,不断提升法治文化教育软环境,让法制宣传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百姓心田。
有效促进人文素质提升
通过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教化、传播功能,地都镇已形成浓烈的学法、用法、守法氛围,有效地促进人文素质的提升。在地都镇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特殊时期,没有发生违法办案、群体越级上访等事件,保持了社会大局的稳定。
2011年4月,省依法治省办负责人到地都镇调研指导法治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对该镇法治建设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在2012年召开的广东省法治文化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地都镇作为省首批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7个代表单位之一,在会上作经验介绍。此后,广州 增城、汕头 澄海、佛山等地有关单位纷纷组织前来参观,学习地都镇法治文化建设的经验和做法。
“月起金都”
创群众文化品牌,探幸福农民之路。粤东乡村文艺的一朵奇葩。 “月起金都”诞生记 (51张)
物质生活满足而精神生活贫乏,这是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温饱无忧而总是不开心、不快乐、不幸福,这又是广大农民的真实写照。如何用先进文化、健康的文娱生活去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创新群众文化品牌,让老百姓在直接参与、自娱自乐中过上开心幸福的生活,无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建设幸福广东之路的应有之义。
对此,地都镇以“月起金都”这一创新的文化载体,为广大农民搭建了一个永不落幕的乡村大舞台,成了盛开在乡村文艺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
村村来做东,月月有大戏
地都是个拥有十万村民的大镇,是广东省闻名的石材和石材机械专业镇,同时也是揭阳市新农村建设先行镇之一。
随着广大村民物质生活的日益富足,人们对长期以来只能守在家中看电视或偶尔看场电影、看场演出的单调贫乏的精神生活已十分厌倦,他们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并渴望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释放情感、体验快乐、得到熏陶和教化。
根据广大村民的诉求,地都镇领导经过认真研究形成了一个共识:要真正满足乡亲们的心愿,就必须在23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建起一支支不走的文艺演出队。于是,一个以政府搭台、村民唱戏,一月一场、村村做东的“月起金都。群众广场文化活动”应运而生。
2009年11月30日(农历十月十四),以地都之美称“金都”命名的“月起金都”群众广场文艺活动,在该镇区金都文体广场拉开了大幕。是日晚,皎洁的明月在桑浦山头升起。山脚的金都广场已是万众云集。以地方传统节目潮州大锣鼓开场的大型广场文艺演出顿时让桑浦山下成了村民欢乐的海洋。
在此后的4个月,“月起金都”又在广场连续举办了4个专场演出。尽管依旧是场场爆满,而且现场气氛热烈火爆,但镇委书记袁惠亮此时却提出:总是局限在镇区广场定点演出不免有点隔靴搔痒之嫌。于是从第6场开始,“月起金都”正式走进乡村,实现了与村民的零距离接触。于是,这一创新的文艺形式以其广泛的参与性、零距离的贴近性和稳定的持续性,更进一步激起了全体村民的参与热情。从2009年11月至今,通过政府搭台、村村做东,已连续演出了23场,观看人数达到20多万人次,各村参演人员达2720多人,制作现场录像光碟42000张。
村民们高兴地说,如今一人参演全家助阵,甚至连外村的亲戚朋友也赶来捧场;不只村中的男女老幼踊跃参与,就连外出户、出外打工者和外出读书的本村学子等都回村参演。各村为了展示实力,早早就在准备各自的节目,从排练、磨合直至彩排、正式演出,几乎夜夜能闻歌舞声。因此“月起金都”早已不止“月月有戏”,简直就是日日有戏了。
“月起金都”现场见闻
经过一年多每月一场在各村的滚动演出,“月起金都”已然成为乡村文艺百花园中的奇花一朵,连周边地市的取经者也接踵而至。不久前,来揭阳检查工作的广东省依法治省办常务副主任张宇航,也慕名在这个乡村大舞台上即兴献歌,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个全部由各村村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演出,何以能够热力四射?”
条条村道旁彩旗招展;凌空几个硕大的氢气球拖挂着“农历十四,月月有戏”和“月起金都。
皓月当空时,村头小广场已是人山人海,光村边的临时停车场就停放了100多辆来自十里八乡的小汽车。
19时30分,一串焰火从临时建起的大舞台上腾起,夜空瞬间被装点得五彩缤纷。一阵激越的鼓乐声响起,由 地都镇旧照3 (80张) 该村60多名少儿组成的锣鼓队,激情献上了《凤鸣朝阳》的开场戏。
此时,演出现场,数十支聚光灯,上百支彩色射灯编织出绚丽的华彩;大型专业音响,令台上的每一个音符、每一句台词都真切清晰地扩散开来;固定机位摄像、流动机位摄像,连大摇臂摄像枪也在现场上下翻飞。整台演出从舞台设计、灯光、音效、舞美、摄像到服装道具等给人的直感来看,都绝不亚于任何一场大型户外演出的阵势;从演出的内容看,也是传统的、现代的、乡土的、时尚的集于一身,可谓丰富多彩。而最为吸引人的还是台上的演员个个都是熟面孔,而且许多节目演出的都是村里人、村中事,因此且不论演出的水平有多高,单凭这一点就有足够的亲和力。一场演出下来,且不说各村派出到现场的“坐探”回村怎样为自己的演出出谋划策、悄悄较劲,单本村村民看完一场演出,乡场闲间,茶余饭后,人们都会聚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品头论足:那位老伯吹拉弹唱的功夫不减当年啦,那家的媳妇身段、造型怎么有魅力了,那位小弟的街舞跳得棒啦……再加上有线电视播放、互联网上点击,还有现场录像的光碟传播,一场演出往往热度数月不散,之所以有这样的热度,用村民自己的话说,那是因为这是文化的“农家菜”,村民自己的“演歌台”。在自己的舞台上,村民自我展现,自我创造,表现了自己、快乐了大家。“月起金都”岂有不热之理、不火之理!
全镇23个村1个居委,一月一场,要两年才能轮上做东一次,所以村民积极性非常高,因为谁也不甘落后,谁都想在这个大舞台上好好“露露脸”,颇有点“一人参演,全家光荣”的意味。
此情此景,真切地感受到,“月起金都”的确已深入人心,她已成了十万村民心中的“星光大道”。如今在地都镇上“月起金都”成了孩子们的梦想,看“月起金都”成了村民的期待。
“戏外戏”延展的“附加值”
“月起金都”村际循环演出23场,均由镇政府与专业公司合作统一为各村搭建舞台和安排音响、灯光等一揽子事宜,还由镇文化站为每场演出免费提供坐椅,并协调各村组织村民进行现场秩序维护,从而使得每场演出不仅花费不多,演出效果甚佳,而且始终做到了秩序井然。
在地都镇委领导处获取了“月起金都”迄今为止所有23场演出的现场录像光碟,仅从碟片中看演出现场的火爆程度,就深感震撼,始料不及。
然而“月起金都”的“戏外戏”同样精彩、同样令人始料不及。
自“月起金都”品牌创立之后,各村村民创作了一批诸如《月起金都颂和谐》(晚会主题歌)、潮州歌册《交通安全时刻记》、小品《赌祸》、相声《一张奖状》、舞蹈《我们是新时代的太阳》等一批优秀节目。不仅如此,通过村村做东的竞争机制,使得各村都先后建起了自己的文化活动室和文艺队,发掘和培养了一批多才多艺的“不走的演出队”。
各村在正式演出时,除了请来外村的代表,还借机邀请外出乡贤、企业家和上级领导前来参加活动。演出活动的全过程,不仅进一步融洽了村、镇的干群关系,联络乡谊、交流信息、慈善捐助、探讨发展乡村经济和公益事业的“戏外戏”,更是顺理成章地延伸出众多“附加值”。
通过“月起金都”的媒介作用,许多外出多年的乡贤和企业家对村里的经济发展和公益事业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关切,捐资助力的事例比比皆是。
“月起金都”由枫美村承办时,正值一周年,当晚演出现场出现了万人冒雨观演的壮观景象。此后,该村的企业家慷慨捐赠200多万元兴办村公益事业,另一文化健身广场也吸引了200万元的认捐。演出当晚,村里还把该村在外的70多名副科级以上干部悉数请回村里观看演出,此后这批干部对村里各项事业不断出谋献策,使得该村村容村貌的整治成为全镇搞得最彻底的“红旗村”。该村还有一户人家,解放初期就举家离村。“月起金都。走进枫美”演出后,村干部把演出的光碟寄给了现定居广州的这个“老枫美”,结果“老枫美”把光碟又寄给了在法国留学后又定居该国的儿子郑奋强。郑奋强看了光碟后思乡心切,不久前还借回国讲学之机,专程赶回阔别已久的枫美村探望家乡父老……
揭阳市委向省委办公厅信息调研处的信息专报中有一段文字:“通过‘月起金都’文化活动,村民走出小家庭融 驴友特刊 (34张) 入大家庭,家庭更加和睦、乡风更加文明,封建迷信、偷盗、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几乎绝迹。”“参加活动的农村多数已经成了无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案件和无安全事故的‘三无’村;村民民事调解率达到100%.”
“月起金都”,已成为该镇群众文明的助推器,社会和谐的润滑剂、经济发展的催化剂。自2009年“月起金都”品牌创立以来,对凝聚干群合力,增强对外交流和营造共谋发展的氛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0年,地都镇完成税收1.27亿元,跃居全县各镇之首。
民俗是人类各社会集团共同生活中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民俗是每个国家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潮汕民俗是中华民族风俗习惯的组成部分。包括岁时节日、婚姻生育、寿诞喜庆、交际礼仪、服装饮食等等。生活在这里的先民,创造了不少民俗文化。最有地方特色的当数“拜老爷”、“出花园”、“烧瓦窑”等等。“出花园”:七月初七前一天就已经开始作一些基础准备,做好发 和红桃 ,宰杀公鸡、鸭、鹅等牲畜,买来猪肉,准备一些乌豆、白酒、番薯丸等。到七月初七晨早,就将准备好的好花水(石榴花等花朵、叶子)为出花园者洗澡,据说用这些石榴花等植物的芬芳花香能将一身的孩子气洗净,过后就是变成有独立生活、独立思维、独立做事的大人了。洗好了澡,穿上一身新衣裳和一双红木屐(木屐如船形,象征可以独立行走独自出租,并意味着今后的人生将是一帆风顺),欢天喜地喜气洋洋地由父母领着,作人生最后一次拜谢自出生到如今庇佑自己逐步长大“公婆母”。酬谢“公婆母”的供品,有12碗甜番薯丸、12盅乌豆酒、1盘红桃 、一 发 和三牲等等。拜谢“公婆母”仪式完成后,恰好是吃早饭的时间,于是一家大小,连同请来了的同族亲人长辈一起开宴。出花园者则“破格”坐上“大位”,象征自己从此是大人了,逐步成为家里的栋梁。宴席间,出花园者要独吃一只全公鸡,别人不能吃的,先吃下公鸡的头——“咬鸡头”,这是潮汕“出花园”的一个习俗,意味着过后自己应该独立生活,应该如公鸡一样争早夺晚般勤奋,能够领头。
佛道文化区
地都镇内寺庙众多,较著名的有吉祥寺、居士林(钱岗庵)、韫玉寺、西来寺、邹堂古庙、邹堂仙爷宫、乌树妈祖宫等。
基督教文化区 - 揭阳空港经济区基督教地都堂原名南陇堂,坐落于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空港经济区地都
地都新气象 (9张) 镇206国道南陇段,创立于1880年,初始是锡场人王泽清到来传道,后有主任传道林德材先生。地都堂自创办就十分注重文化教育,在会友中推行教友识字运动,并创办学校一所,男女学生约30人。
1989年由旅居加拿大乡亲王淑贞姐妹等海外肢体奉献款项,购买地都医院后土地850平方米,并于1990年建成现今的地都堂,成为地都镇各乡村基督教徒崇拜场所。地都堂建成以来,各项圣工不断完善,崇拜及各项圣工的开展显得场地不够。1998年,王淑贞姐妹在海外募捐得款项,交本堂负责人郑喜江执事及堂委主任和堂委们在本堂西侧购得地皮1332平方米,为建造新堂创造了有利条件。
地都堂现有信徒400户左右,会友约1400人,其中洁名会友约607人,慕道友约900余人。根据当前实际情况,教会信徒人数日益增多,聚会礼拜显得比较拥挤。地都堂有三个诗班:第一诗班38人;第二诗班48人;第三诗班25人。而其中第二诗班竟连自己的诗班室都没有,只得与本堂礼拜日下午的神学培训班共处一室,活动场地相当缺乏。要开展的多项事工均受场地关系而无法进行,故在本堂西侧新扩买的地皮上建一所比较大的新教堂。
新设计的礼拜堂总建筑面积约2700平方米,总费用约需800万元人民币。
曾经风流的地都戏院
右图为1982年12月在地都戏院首演的《张春郎削发》剧照,吴玲儿、黄盛典、林舜卿、蔡明晖联袂演出。陈泽楷 文/图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重新恢复古装戏,潮汕各地的潮剧团体开始出现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局面,很多戏院大演古装戏,剧团在一个戏院一演就是十天八天,是经常的事。在众多的戏院中,揭阳市地都镇的戏院最受——广东潮剧院青睐。广东潮剧院一团、二团,在地都戏院安营扎寨,经常一住就是一月半月,不少剧目都在这里排练和首演,如风靡一时的《张春郎削发》,就是1982年12月8日在地都首演;1987年《张》剧要参加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艺术节,继续在这个戏院进行再加工和提升;1988年初广东潮剧院一团参加广东省艺术节的表演剧目《八宝与狄青》也是在地都戏院首演。那个时候,广东潮剧院一二团多次出访东南亚一带,几乎每次出发前都在地都戏院彩排,剧目之多就更是多不胜举。难怪地都镇一位文化干部回忆往事,无限感慨地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期间,他任地都镇宣传干事,广东潮剧院一团所排演的戏他都看了,而且是从演练看到彩排,对剧团的演艺人员也十分熟悉。当年的《张春郎削发》、《飞龙女》与《汉文皇后》他还从剧团得到剧本。他说:“那时一团的演艺水平的确很高”。
不仅排演和彩排如此,剧目的录像,也喜欢选在地都戏院进行,其中就包括中央电视台1983年录制的《柴房会》(吴楚珊版)、《井边会》(吴丽君版)、《飞龙女》、《王熙凤》、《金花女》等一批潮剧剧目。
潮汕戏院处处有,剧团为何独钟情于地都戏院?
原来该戏院条件环境比较好,有戏台可供排练和演出。累了,还有宿舍可休息和居住,有石桌可供演员用餐,石桌撤掉,便又形成一个小排练厅,这样大戏台总体排练,小排练厅还可再起“小灶”。当时的地都镇委书记也很喜欢戏,乐得无偿为剧团提供场地,不少剧目也可先睹为快,而且有时碰上上级领导或客人莅临,还可一同请来看戏。有这样的地利、人和,难怪广东潮剧院一团喜欢来地都“安营扎寨”,让地都戏院独享风流。
后来由于文艺日渐多元化,地都戏院潮剧演出日渐减少,那段辉煌的日子逐渐湮没在历史中。
“熄哀轻叹话今生,蓦然回首念前尘,空绝影。荣盛闪耀在一朝,落花残败问何时,定宿命”。这首诗或许便是曾经风流的地都戏院的最好注释。
地都镇是揭阳市空港经济区的农业大镇和工业重镇,也是揭阳市水稻高产区之一。地都镇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民稳定”这一目标,着力于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在巩固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三高”农业;不断推进“三高”农业基地化进程。全镇已有4000多亩蔬菜基地、5000多亩水果基地和9000多亩水产基地。三大基地创值高、效益好。2001年全镇农业总产值15867万元。2013年,揭阳市开展“一镇一品”创建活动,重点把地都镇南美白对虾养殖项目建设成全区农业“一镇一品”示范项目,将地都镇打造成区农业“一镇一品”示范镇。加快专业镇集群经济发展,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
一直以来,地都人民都有种植邹堂梨的传统。地都镇把种植“邹堂梨”作为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的举措之一,一方面积极推广青皮梨复壮技术,一方面不断扩大种植,现有“邹堂梨”种植面积达2750亩,“邹堂梨”作为地都的名优品牌,备受潮汕及海内外归侨的青睐。
地都镇充分发挥“金三角”的地理优势,积极实施借力发展战略,致力于发展工业经济。2001年,共引进项目5个,投资规模2600万元。以力豪家具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的工业区,已初具规模,发展前景看好。地都镇积极为投资者提供投资的软环境,认真落实投资优惠政策,兑现服务承诺。全镇乡镇企业门类齐全,主要包括石材工艺、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塑料制品、服装加工等。2001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87784万元。但是,工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像泰都钢铁厂还有台湾人开的食品加工厂等对地都镇的空气和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政府应该转变一下发展方向 。地都镇交通发达,离潮汕三市的市中心都很近,更事宜发展服务业。
地都雅娜博禧工业园 —— 位于地都镇下成村,为地都镇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于2011年年底建成试产。由广东雅娜集团投资。
地都镇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潜在优势,全力建设“二线”(沿国道线、榕江线)、“二点”(金都镇区、地都工业网区)、“二品牌”(建材、地都蟹),推进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税。工业稳步、持续发展。占地面积1000多亩的地都工业园区的建设正朝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内有企业30多家,2004年创产值近4千乙元;作为该镇主导产业的建材业,已具规模且市场前景广阔,全镇有石材企业100多家,其不断推陈出新“人造石”、“微晶石”等新品牌产品,产品绝大部分供出口。农业产业化已具雏形。全镇已形成四大农业生产基地:2.75万亩水稻基地、1万亩水产养殖基地、4000亩疏菜基地和3000多市水果基地。城镇化建设日上新发展水平。镇区的配套建设日臻完善;村容村貌面貌一新,完成了村村边国道和水泥化。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大。沿江的8个货远码头为11仓储业带来了低成本、高放益;粤东桑浦名山、著名的 吉祥寺、韫玉寺……为旅游业发展带来丰富的资源。 地都镇特色产业饮誉粤东,石材加工历史悠久。溶石、木、钢、玻璃、五金于一体的建材产业和 1000 亩的海水海养铸就了该镇建材、地都青屿蟹两大品牌。该镇致力于特色产业的发展,全镇现有石材企业近 200 家,新型建材人造石、微晶石和天然石加工制造设备先进,工艺精美,技术力量雄厚,生产的建材具有产品质量好、技术要求高、工艺精细等特点,备受国内外客户的青睐。全镇涌现了骏飞、虎山微晶石有限公司、揭阳锦亨石业有限公司、华晶玻璃有限公司、揭阳力豪家具有限公司、建信、光辉人造石有限公司、合升机械有限公司等 10 多家建材龙头企业。
地都镇委镇政府坚持一切有利于空港经济发展、有利于地都事业发展和地都人民得实惠的事就要做并且坚决做好的执政理念,围绕“做活山水文章,发展空港经济,建设幸福地都”工作思路,按照“退一进二优三”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临空新型工业、临港物流产业,以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带动、推进全局工作,全镇的综合实力和区域形象空前提升。
一、经济大发展
2009年超额完成税收6332万元(县下达的任务是6330万元),比06年增收5000多万元,增长翻两番;工农业产值30.6亿元;全镇拥有规模上工业企业41家,限上商业企业9家。全镇已形成了建材、食品、服装、重化、五金不锈钢五大支柱产业。2008年地都镇被省科技厅认定为“广东省石材和石材机械专业镇”。全镇拥有石材和石材机械工业企业130多家。以合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骏飞微晶石有限公司和建信人造石有限公司等30多家石材龙头企业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重化产业发展已呈规模。已有国鑫实业、泰都实业、广东雅娜等重化项目相继在地都落户建设。总投资规模60多亿元。招商引资形势喜人。2007年以来,新上工业项目37个,总投资规模100多亿元。
二、基础大夯实
镇区建设的配套功能已基本齐备,且形成了规模。各村完成了村道水泥化及村村通国道道路网络建设。辖区内拥有1座11万伏变电站及1座日产3万吨水的地都自来水厂;建有泰都码头、国鑫码头、润丰码头等8个5000吨级石油天然气专用码头和福美汽车轮渡码头,年吞吐超过40万吨。已形成四大农业生产基地:4.14万亩水稻基地(全年种植面积)、4000多亩蔬菜基地、3000多亩水果基地和10000亩海、淡水产基地,基地效益好,创值高。全镇拥有金都综合、军民、乌美、邹堂、钱岗等10个农贸市场和土尾电器市场,其中规模较大的是金都综合市场,占地面积近100亩。
三、社会大建设
截至2012年5月,全镇共投资1亿多元新建、扩建、改建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配合有关单位搞好汕梅高速地都段、厦深铁路地都段、206国道改造和两条50万伏高压线路的建设,完成了军码战备路、水厂二期工程、海堤第六期工程及南陇水库加固工程,抓了镇农民文体中心、计生服务所、市际治安岗亭、有线电视光纤联网、金都综合市场等民生工程以及新农村的建设,16个村共投资2600万元建设水泥化村道26.2公里。建设配套了计划生育服务所。新建了地都中学宿舍楼、光裕小学、溪明小学等一批校舍(6所)。各村新建环村道路共19.7公里,并加大力度整治村容村貌,新农村建设上新水平,人居环境日益改善。2009年该镇还被揭阳市人民政府授予“揭阳市质量兴镇先进集体”。
四、文化大焕彩
建成地都镇农民文体中心;并利用农民文体中心这个平台,成功举办了“地都镇庆祝建国60周年书画展”;建成“山水地都工业强镇”特色文化展厅;建成15个村级文化广场;枫美村被定为先进基层文化工作点;枫美村沙池尾被定为揭阳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制度化、经常性地举办“月起金都·地都镇群众广场文化活动”(每月一场,每场一村)、定时定点举办“周末电影”放映活动、启动农民大培训等文化活动。法治文化建设成为全省示范点。2009年高考一批上线率名列全县面上高中第一。2003年以来,共出过10名市县高考、中考状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状元之乡”。
地都镇投资置业环境优越。
一交通运输方便。206国道横贯全境达12.4公里,以金都为中心,西距榕城区政府25公里,东距汕头市区12公里,广梅汕铁路揭阳火车站23公里,水陆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粤东地区发祥的“金三角”。地都地处榕江下游黄金水道,以金都为中心,距华南重要港口汕头不到20公里。目前有润丰、路源等五个3000吨级石油天然气专用码头和福美汽车轮渡码头,年吞吐量超过40万吨。此外,省海事局汕头航标处已在该镇石头村境内开工投建的3000吨级的货运码头即将竣工。金都码头和利鸿基码头2个5000吨级货运集装箱码头已完成了钻探和图纸设计。
二通讯电力供水设施配套完善:全镇程控电话装机容量17000门,现已开通13500门。供电方面,地都11万伏输变电工程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全镇特别是工业用电的紧张问题。供水方面,地都镇自来水厂日产水量1万吨,可满足10万人和全镇工业用水需要。
三投资软环境日益改善。一是落实优惠措施。①用地: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可征用、租用或作价入股等方式自主选择。②用水:日产万吨的镇自来水厂可给企业提供充足、优质、低廉的工业和生活用水需要。企业年纳税额20万元以上的,镇只收取成本价。③用电:统一执行揭东县人民政府规定的各种用电优惠政策。④行政事业收费:坚决规范各项减轻企业负担的收费行为,在园区内实行一个窗口收费。对企业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镇级的有关规费减半征收;属高新技术产业的,镇级各项规费全部免收。二是强化社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镇将坚持不懈地抓好各项社会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公共行政服务水平,全力构建和谐地都,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置业环境。
作为地都镇一大传统特色产业,石材和石材机械产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产业集群。经省有关专家和省科技部门领导的实地调研和评估后,地都镇获得了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称号。
石材加工在地都镇有很长历史,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地都镇紧紧抓住石材和石材机械产业特色,通过引导企业搞技术创新,以及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使主导产业聚集并壮大起来,把资源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经过大力培育,地都石材和石材机械产业实现了较大发展,形成了一个产业集群。沿国道206线地都段,随处可见石材和石材机械企业,石材、玻璃、五金、家具、新型建材、塑胶、机械等产品应有尽有。全镇拥有石材和石材机械工业企业120多家,创产值8.52亿元。以骏飞微晶石、建信人造石、鹏升石材、合升石材机械制造和虎山石材机械制造等为龙头的石材和石材机械企业,技术含量大,营销市场广阔,整体效益高。省高新科技企业合升石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注重技术投入,产品技术参数可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媲美,被列入省火炬计划;鹏升石材厂走科技自主创新与企业相结合道路,开发一新型绿色环保装饰——“鹏升牌”微晶石装饰材料,被建设部列为“2006年中国100个绿色建材”项目;骏飞微晶石有限公司及地美微晶石有限公司等石材企业生产的各类石材远销欧美及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2010年1月,作为揭阳首个沿江规划建设的工业园区在地都投建,空港经济区地都街道滨海科技园是揭阳市首个在沿江规划建设的集重化、科技于一体的工业园区,位于揭阳地都镇青年场。科技园将是地都镇实现工业强镇的动力引擎和重要保证,又将是揭阳市实现工业新城崛起的“助推器”。广东国鑫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揭阳政府引进的民营股份制企业,该公司在滨海科技园征地2000亩,建设有不锈钢深加工、不锈钢板连铸连扎产品生产线,以及配套建设物流中心和5000吨级码头。该项目于2010年10月建成。
10路 进贤门 - 地都(大学路莲塘新辽)
12路 地都吉祥寺 - 渔湖中专
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地都镇
107路 揭阳汽车总站 - 地都 - 汕头汽车客运中心站
普宁流沙 - 地都 - 汕头澄海汽车总站
揭西棉湖 - 地都 - 汕头汽车总站
梅州 - 地都 - 汕头汽车总站
揭阳地都 - 广州、深圳、珠海、中山、湛江、韶关、河源、江门、东莞、惠州、汕尾、河源、佛山、清远、肇庆
厦门、北京、福州、上海、杭州、成都、海口、三亚、昆明、桂林、天津、南昌、景德镇、重庆、郑州、贵阳、苏州、沈阳、长春、太原、兰州、西安、济南、合肥、南宁、长沙、石家庄
揭阳潮汕国际机场
广梅汕铁路揭阳站、厦深铁路潮汕站、梅汕高铁揭阳北站、揭阳潮汕机场站
福美轮渡
2008年11月获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2012年12月被广东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和省普及法律常识领导小组授予“广东省首批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称号,地都镇还作为全省7个工作成效比较突出的单位之一。2013年评为揭阳市农业“一镇一品”重点示范镇。同时,地都镇文化品牌“月起金都”,得到CCTV(中央电视台1套、综合频道)、广东电视台、揭阳电视台、汕头电视台 等媒体特别播出。
周边中学
地都中学
地址:空港经济区金园2区1座4号
地都镇第二初级中学
地址: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地都镇二中
周边医疗
地都医院
地址: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地都医院(206国道北)
营业时间:07:30-17:00
周边乡镇
地都镇
地址: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
周边村庄
青屿村
地址: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
光裕村
地址: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
军民村
地址: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军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