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上村
坪上村 坪上村简介 坪上村历史
坪上村地处揭东县玉湖镇东北部山区,东与潮安县接壤,北与丰顺县毗邻。全村总人口近8000人,面积40多平方公里,耕地683.2亩,山地5.5万亩。村两委干部7人,党员107人。是远近闻名的绿茶专业村,出产的坪上炒茶驰名东南亚。地处大山怀抱的家乡坪上村,以山水吸引游客,以绿茶闻名遐迩。正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沉默寡言的坪上,一如既往地以仁山秀水的豁达胸怀,蕴育着一代代走出山村、自强不息的坪上人。坪上村地处 揭阳、潮州、梅州三市交界,语言属于典型的潮客过渡区,即传统所谓的“ 半山客”,在村里,潮州话、客家话以及普通话,在村里均畅行无阻,由于与外界通婚的缘故,婚姻嫁娶等风俗习惯则完全潮汕化,基本没有客家的痕迹。独特的地理位置,既是优势的同时,也是制约发展的一道无法逾越的劣势,人的心态和整个村的命运, 也随着时代变迁而起伏前行;...
详情坪上村地处揭东县玉湖镇东北部山区,东与潮安县接壤,北与丰顺县毗邻。全村总人口近8000人,面积40多平方公里,耕地683.2亩,山地5.5万亩。村两委干部7人,党员107人。是远近闻名的绿茶专业村,出产的坪上炒茶驰名东南亚。
地处大山怀抱的家乡坪上村,以山水吸引游客,以绿茶闻名遐迩。正所
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沉默寡言的坪上,一如既往地以仁山秀水的豁达胸怀,蕴育着一代代走出山村、自强不息的坪上人。
坪上村地处 揭阳、潮州、梅州三市交界,语言属于典型的潮客过渡区,即传统所谓的“ 半山客”,在村里,潮州话、客家话以及普通话,在村里均畅行无阻,由于与外界通婚的缘故,婚姻嫁娶等风俗习惯则完全潮汕化,基本没有客家的痕迹。
独特的地理位置,既是优势的同时,也是制约发展的一道无法逾越的劣势,人的心态和整个村的命运, 也随着时代变迁而起伏前行;根据族谱记载以及个人的搜集到的信息,村史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一、明朝中叶以前(族谱的追溯也是到明朝中叶)未定型期。此时坪上村的前身,名字叫做浑水溪,据族谱记载、本姓现存原始祠堂位置、长辈的口述,以及村里现有的某些地名(如李厝寮,谢厝场,林石坑)等推测,以前的坪上村是许多姓氏杂居的小自然村,属于彼此小有争斗,大体和平共处的局面,村容村貌和村民整体比较松散,更多的是一种原始的安逸小农心态。
二、明朝中叶~清朝末年的发展期。这段时间发生了对村历史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转折点,那就是村里的两个大姓——刘姓和林姓(村里现 在还有一姓,是民国时期搬到村里,只有几户人家的姓郑的小姓),当时的刘姓祖先兴策公,大概在明朝中叶,从玉湖镇姑山村迁往目 前坪上村的前身——浑水溪居住,繁衍到了第三代人的时候,刘姓祖先把女儿嫁给当时还在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居住的林姓先人,这场婚姻奠定了刘、林两姓世代舅、郎关系的基础,此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经营,刘林两家发展迅猛,到了刘姓第七代茂阁公的时候,终于引起了当时浑水溪另一大姓——谢姓的不满,(谢厝场在家乡的语言谐音就是qiao场,普通话第四音“翘”,潮州话的意思就是非常霸道的意思)从语言痕迹可以看出当时谢姓的强势,据说村里其他姓氏有红白丧事,都要请对方来赴宴,有一次刘姓操办喜事,没及时去请对方赴宴,终于爆发剧烈冲突,此时的刘、林两姓已具有人力、物力和财力优势,轻易地就把当时的谢姓赶走了,并且拥有了原来属于谢姓、在山区来讲极为珍贵的更多可耕作水田,由此确立了刘林两姓的绝对优势,村里居住其他的姓氏,估计也是在这种情形下,逐步主动或者被动搬走的。
三、清朝末年~新中国成立的鼎盛期。这个时期中国命运坎坷,也牵动着这个昔日平静的小山村,可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受到的制约相对少点,大山物产丰富,此时坪上村的温饱是很容易解决的,甚至有点富足,在当时相对于平原的人来讲,珍贵的林木和柴草资源,出产的菠萝,当时在村里就形成了外地人收购菠萝和柴草的小集镇,熙熙攘攘的人流,俨然成了一个集散地,带动了饮食等服务业的发展;另外,村民有悠久的种茶传统,坪上村出产的绿茶色清浓、味甘香, “坪上绿茶仔”享誉海内外,畅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一带,很多人家还藏有“亚细亚”字样的铁茶罐,就是历史明证;同时在这个时期,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吸引了共产党人到村里引发革命的火苗,村里不少年轻人就是在此时走上革命道路的,这也是90年代坪上村被评为广东省革命老区的原因。这个时期的最大特点,是吸引来自揭阳各地潮语地区很多妇女嫁到坪上;由于经济来往的增加,以及安全形势的需要,在村里也掀起了一股习武的风潮,坪上的拳种源自少林拳朱家教,以硬马硬势和刚劲威猛的“猛虎跳墙”拳法而远近闻名,村里的传奇拳师林三家,体重只有八十多斤,曾经以一条汗巾对付七八个持械拦路劫匪,一时四乡八里传为佳话;自信满满的坪上人,在玉湖(当时叫山湖墟)和新亨墟赶集都是主角,绝对是不能惹的主,因此以讹传讹,说坪上村男女老少都是会武功的。此时的坪上人,以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生活富足而闻名于揭阳各个乡里。
四、土地改革~改革开放前的人口增长期。这个阶段,坪上村跟中国的绝大多数乡村一样,经历了大大小小的经济困难和无数的政治运动,生活虽然清苦,可是大山还是给村民以无私的哺育,此时期的最大特点是人口暴涨,从千人左右的小山村,变成四千多人的大村,对原始森林无情的破坏,树木砍伐供大炼钢铁,人的伦理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村的屏障——树山失去了神秘色彩,砍伐无度,把老一辈留下来不能砍树山的树木做柴火的咒语式警告,也统统抛之脑后,溪水开始变得浑浊,村容村貌第一次发生历史性、巨大破坏性的变化。
五、改革开放~90年代前蛰伏期。改革开发以后,坪上村的命运也随着包产到户而改变,村里的各项事业得到蓬勃发展,村里的竞技体育发展喜人,学校表现最为突出,从坪上学校参加的体育赛事中,坪上村获得玉湖镇无数的奖项,当时坪上人精神风貌积极向上,自强精神也深深折服玉湖其他村的人,这个时期的特点,是“逃香港”,“去深圳”等成了时代的强音,于是有人欢喜有人愁,赚到钱和没赚到钱成了衡量一个人成败的重要标准。村里风气也悄悄发生变化。
六、90年代~2004年前的没落期。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个时候,中国大地,尤其是广东在飞速发展,平原的优势日趋明显,地处山区的坪上村,在砍伐一光和矿产破坏性开发以后,剩下的只是没有找到出路的贫瘠和无助,自发外出打工者众多,留在村里的村民收入,随着农产品价格而起伏,村民的心态和村里也发生很大变化,留守的老弱病残居多,即所谓的留守儿童问题突出,学校变得破旧不堪,此时的教育升学率逐年下降,坪上村开始给人保守、落后和野蛮的印象,甚至私下里有“山孤”的蔑称,村里出现赌博成风,为数不少游手好闲的青少年,村里的治安情势也严峻起来。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坪上村的对内、对外形象一落千丈,许多外地教师,其他外人,甚至本村人都不太愿意回去,这在本来就是后进的玉湖镇中,更变成了落后和保守的代名词。
七、2004年前后~现 在。随着中央政府对农村政策的倾斜和扶持,以及揭阳、揭东、玉湖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广东省革命老区坪上村,正迎来她另一个百年不遇的全新的历史机遇,拥有10万多亩山地、植被逐年恢复、明山秀水、山川瀑布、冰窟成群、万亩绿茶基地的建设,其他有优势的农副产品,正逐步变成优越的经济和旅游资源!
热切期待和祝愿家乡这只心气高贵、蛰伏已久的山凤凰,再次奋起腾飞,八千余坪上村的家乡父老生活安康富足
周边工厂
利勇茶厂
地址: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坪上村811乡道北侧
灌云诗余鞋厂
地址: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
周边村庄
坪上村
地址:揭阳市揭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