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桥镇
文桥镇 文桥镇基本情况 文桥镇历史沿革 文桥镇文桥镇邓家村 文桥镇自然资源 文桥镇人文特色 文桥镇历史景点
文桥镇,中国乡镇名称,已知的有广西壮族自治区 全州县文桥镇、湖南省岳阳市 云溪区文桥镇、江西省 湖口县文桥镇。文桥镇地处东经111°30′,北纬25°30′, 越城岭脚下,位于 全州县城北面,为广西最北端乡镇。东南与 庙头镇相邻;西与 大西江镇相依;北与湖南省 东安县相界。东西长39公里,南北宽20公里。距离 全州县城45公里,距湘桂铁路8公里。总面积为283.8平方千米。辖18个行政村,278自然村,30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7012人(2017) ,均为汉族。是 全州县四大强镇之一。文桥镇使用文桥土话、全州话、 普通话三种语言,人们以“土话”交流为主。镇政府驻地文桥村委 文家村,为全镇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文桥镇古称“升乡”。解放初属 全州 第九区,一九五二年改称文桥区,一九五八年初成立文桥公社;一九八四年改为 文桥乡;一九九四年设建制镇。因政府驻地...
详情文桥镇,中国乡镇名称,已知的有广西壮族自治区 全州县文桥镇、湖南省岳阳市 云溪区文桥镇、江西省 湖口县文桥镇。
文桥镇地处东经111°30′,北纬25°30′, 越城岭脚下,位于 全州县城北面,为广西最北端乡镇。东南与 庙头镇相邻;西与 大西江镇相依;北与湖南省 东安县相界。东西长39公里,南北宽20公里。距离 全州县城45公里,距湘桂铁路8公里。总面积为283.8平方千米。辖18个行政村,278自然村,30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7012人(2017) ,均为汉族。是 全州县四大强镇之一。文桥镇使用文桥土话、全州话、 普通话三种语言,人们以“土话”交流为主。镇政府驻地文桥村委 文家村,为全镇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文桥镇古称“升乡”。解放初属 全州 第九区,一九五二年改称文桥区,一九五八年初成立文桥公社;一九八四年改为 文桥乡;一九九四年设建制镇。因政府驻地 文家村,村中小河上筑有石拱桥,古称文家村,故称文桥。全文桥镇分:文桥、新塘、定美、百仁、紫岗、江头、圳头、谏禄、蛟潭、锦福、易福、邓家、杨福、洋田、长坪、栗水、白毛、仁溪十八个村委。其中谏禄村委为全区小康文明示范村。
邓家村委有一千年古井,曰大泉井。大泉井系邓氏始祖明钦公于宋庆历六年(1046年)在邓家村开埠立基时所建,距今已近千年。
村民老邓说,很多老人在去世前都要喝上一口大泉井的水才肯闭眼离开人世。村里还保留有汉高密侯祠堂等古遗迹,邓家村人均是汉高密邓禹后裔邓氏始祖明钦的后代。
文桥镇位处 亚热带地区,镇内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肥沃,农、林、牧、渔、业都比较发达。盛产稻谷素有“文桥谷仓”之称;盛产水果和各种经济作物,主要特产有:文桥醋血鸭、胆
肝、小锅 米酒、花生、 红薯粉丝、谏禄豆腐,均在全市、区闻名;地下矿产资料丰富,有煤、铁、 钨矿和大理石,建有一国营紫岗煤矿,煤储量和产量均居桂林市各乡镇之首;河流密布,溪间交错,有三江六溪流经全镇, 水力资源丰富。白毛河从大西江流入, 大河源源于大河源口,两江于 水口庙村汇合流入 湘江。
文桥镇民风淳朴、礼节厚重、民俗习惯浓厚。文桥镇境内节日历史悠久,有栗水的二月初一;百仁的二月初八;文桥的二月十一、四月初八;杨福的正月十三、 六月六;谏禄(干六)的八月十三等传统圩日。圩日里有舞龙耍狮、扎古事、打社夥等民间文化活动,圩日农副产品交易火爆,场面非常热闹。文桥镇人杰地灵,物富 民勤,社会稳定,人们安居乐业,享有“富贵落升乡”之美称。
文桥镇因桥而得名,该镇建桥之多。是罕见的,筑 桥之美,也是少有的。文桥镇境内风景优美,处处可见历经几朝几代风雨淋沥的风雨亭桥。有建于 宋代的古庙甑山奄、 石观音、邓家祠堂(大泉井)等。
文桥镇距 全州县城48公里,与湖南 东安县相邻,面积283.8平方千米,它地处 越城岭下,四面环山,呈小盆地状。 全州县志称文桥的地形为“三山六岭十二桥”。三山,即笔架山、杉木山、和谏山。六冷,指熊家岭、奉家岭、矮岭、西岭、桥头岭、巴蕉岭。而文桥的桥却何止十二座呢,每座山每座岭流下的小溪,溪流上都有桥,数十条乡村道路,路路都有桥。
文桥镇桥梁种类繁多,有风水桥、风雨桥、石拱桥、木板桥、石板桥、亭廊桥等,有上百座,美趣各异。而最具地方特色的应该是风雨桥,现全镇共有22座。
位于文桥镇宅地村南500米,当地村民募捐修建于清朝嘉庆五年(1804年)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村民曾集资进行维修,建国初期于1952年,村民又进行第二次维修。虽然经多次维修,基本保持原貌,结构朴实,富有地方特色。该桥为木石结构的风雨桥,河中有两个青石桥礅,全桥长22米,宽4米,桥石距河床高3.5米,桥亭为长廊式,高4米,由四排56根直径18厘米的杉木圆柱支撑桥廊,两侧分设栏杆,桥面用厚实木板平铺,桥亭顶盖青瓦。
位于文桥镇文桥村东北200米处,为当地村民募捐修建于清代,具体年数无考。有桥亭以便行人过往歇息,避风雨,桥身较长,造型朴实,1963年曾维修。该桥河中有三个石桥墩,大圆木铺架,桥梁道长27米,宽4米,桥面平铺厚实木板。长廊式桥亭,高4米,由四排72根圆木柱支撑。桥面距河床高3米,两侧筑有栏杆,顶盖青瓦,为歇山两坡顶。郑字桥旁现又建有一座水泥公路桥,供车辆通过。两桥并排,取名友谊桥,老百姓又称兄弟桥。
东峰桥:位于镇政府所在地的河流上,右旁一小山地,左连一片宽阔的良田。桥身下面是两孔石拱墩,桥面铺设平展的青石桥;上面是木瓦结构,圆木柱、方栏杆,长条凳、顶盖木椽青瓦,造型美观大方。
位于文桥镇锦福黄家东北200米。当地村民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募捐修建。四周均为稻田,既便于行人过往,又可供人歇息避风雨。桥亭子为长廊式,设计富于地方风格,装饰较讲究美观。该桥为木石结构的长廊式风雨桥,该中有青石桥墩,桥长16米,宽6米,桥亭高6米,桥面平铺青石。桥亭由四排44根圆杉木支撑,梁上装饰颇具匠心,装饰以精致的荷花和向日葵的雕刻图案。亭中设有烧香的供台神位。长廊 歇山式,中部一亭也是 歇山顶与亭廊构成重檐,背角飞翘别具一格,长廊两侧有栏杆,结构完美。
位于文桥镇干六珠玉村东南500米处路旁。为当地村民于宣统元年(1908年)募捐修建,供行人休息和避风雨。其特点是比一般路亭要长得多。九龙亭为长廊式瓦木结构,长18米,宽5米,高4米,由二排40根圆木支撑,两侧有木栏,上盖青瓦,硬山两坡顶,结构完好。
位于文桥镇杨福村旁。建于清朝,有青石雕刻的“大缘桥”三字相,在门头上。门两侧有对联一幅“停肩歇足便行人,避日乘凉留过客”。民国32年重修。
位于文桥镇谏六谏山村。明朝万历八年修建,至今有400余年历史。2003年百姓募捐维修,此桥有段动人的传说。古时,此村多灾多难,民不聊生。原来是前面有一座山,貌似狮子,张口呲牙怒视该村,于是村民请来高师名匠,建成一座雄伟的瓦桥高高耸立村前,圆形石跨正对狮子,桥下丈余远筑一石坝,造成水落差,翻起一股白浪,发出巨大轰隆声,镇住了狮子。从此,风水桥为该村消灾避难,人民安居乐业。
位于文桥镇谏六谏山村中,建于明朝。属亭廊桥,如公园中的长廊,风景区的凉亭。桥面青石平铺,桥顶铺椽盖瓦,两面栏杆围护,八方通风透气,青石板,木条凳可供百余人打座,春秋盛夏,是村民聚会议事最佳场所,也是小伙姑娘谈情说爱的佳处,儿童游玩的天堂。
初建于清代,是一简易的风雨桥。2003年当地百姓募捐,修建气势磅大的 廻龙桥。桥中宽6米,通车。两侧各宽4米,有围栏、木凳供人休息。该桥上盖琉璃瓦,八角重叠,气势非凡。是一座年轻的现代的风雨行车桥。
文桥的桥,多得没办法一一介绍。桥多的原因是有 万乡河、 宜湘河、文桥河、谏水等10多条河流纵横境内,造成居民村庄、田园阡陌分割,须用桥连接“山水之隔”。另一方面是此镇“地灵人杰”出了不少官员。 全州县志称:“长、万二乡出白米,思建二乡出刀枪,富贵落升乡。”民国以前,全州行政区划为恩德、建安、宜湘、长乐、万全、升平等6个乡。升乡就是现在所辖的文桥,庙头一带。这些官员为光宗耀祖,流芳百世,往往为家乡捐资修桥。尚存完好,有气派的风雨桥和石拱桥,多半是在外做官的捐修的。还有的是群众有募捐修桥“积阴功”的社会习俗。小孩呱呱堕地降临人世到蹒跚学步,其父母要择定吉日为小孩架一便桥或修一段路。更重要的是文桥的村民有护路养桥的意识。村村有护桥的村规民约,如桥的修缮期限,资金筹措,对破坏者的处罚办法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要想富,先修路。”2010年来,文桥镇充分发动群众,争取各方资金,修建了许多公路,现全镇17个村委,村村通汽车,其实,文桥镇本身就是一座桥。
周边诊所
全州县文桥镇中心卫生院
地址:桂林市全州县文桥镇文桥街
周边乡镇
文桥镇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
文市镇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灌阳县
周边村庄
文桥村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文桥镇政府(123县道南)
文桥镇综合场
地址:桂林市全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