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江乡

乐江乡 乐江乡自然资源 乐江乡交通 乐江乡行政区划 乐江乡民风民俗 乐江乡经济发展 乐江乡教育


乐江乡位于 龙胜各族自治县西北部,距县城37公里,建制于1987年,全乡辖13个 行政村,203今村民小组,4680户,总人口20189人(2017年),有苗、瑶、侗、壮、汉5个民族。乐江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少数民族贫困山区乡,总面积247.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0467亩。乐江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林地面积145800公顷,森林覆盖率68%,木材储藏量达288100立方米,是全县用材林基地和速生奉产林商品材基地之一。境内山峦重叠,山间起伏,自然景观优美,有“金银瀑布”,“将军岩峰岳”和绚丽壮观的“岐头山”,晨中暮鼓的佛教胜地“归仁洞古刹”等奇山丽水,境内有独具民族特色的侗族“鼓楼、凉亭”和古朴雄伟壮观的“风雨桥”,有走不完的石板路、石板坪,饮不完的山泉“石井水”;吃不够的侗家“酸味”;赏不尽的侗姑巧手针织品;听不腻的侗笛、芦笙等等,侗族每...

详情

广西壮族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乡所有特殊区域

广西壮族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乡介绍

乐江乡位于 龙胜各族自治县西北部,距县城37公里,建制于1987年,全乡辖13个 行政村,203今村民小组,4680户,总人口20189人(2017年),有苗、瑶、侗、壮、汉5个民族。乐江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少数民族贫困山区乡,总面积247.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0467亩。

乐江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林地面积145800公顷,森林覆盖率68%,木材储藏量达288100立方米,是全县用材林基地和速生奉产林商品材基地之一。境内山峦重叠,山间起伏,自然景观优美,有“金银瀑布”,“将军岩峰岳”和绚丽壮观的“岐头山”,晨中暮鼓的佛教胜地“归仁洞古刹”等奇山丽水,境内有独具民族特色的侗族“鼓楼、凉亭”和古朴雄伟壮观的“风雨桥”,有走不完的石板路、石板坪,饮不完的山泉“石井水”;吃不够的侗家“酸味”;赏不尽的侗姑巧手针织品;听不腻的侗笛、芦笙等等,侗族每年的阴历6月24日都举行气势磅礴,热闹非凡的“百家宴”活动。全乡矿产资源丰富,蕴藏量大,主要有玉石、煤、铜矿、锑、大理石等10多种矿藏。全乡有大小河流10条,可发电量达8万千瓦。

该乡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高压线,村村通广播电视。2012年底,瓢里镇到平等乡的“瓢平红色旅游公路”乐江段路面沥青已经铺设完毕,该路的建设,大大缩短了乐江到县城的时间。同时,乐江乡到西腰村的“乐西水泥路”的前期工作也准备完毕,西腰是乐江乡最远的行政村,与湖南的陇城镇交界。该路的建设,将加速西腰村的发展。

乐江乡现有十三个行政村,分别为:乐江、金坪、江口、凉坪、石京、石甲、光明、独境、地灵、大雄、宝赠、同乐、西腰。

石京村位于龙胜县西北部,东临伟江乡崇林村,南临石甲村,西临金坪村,北临凉坪村。距龙胜县城49公里,全村共13个自然屯,人口876人,以侗族为主,全村共有水田506亩,旱地614亩,主要种植杉木、油菜、柑橘,与石甲村共有一个林场。

乐江乡凉坪村委会所在地距乡政府17公里。全村辖5个自然屯14个村民小组,242户923人,全村劳动力499人,主要居住着苗、瑶、侗、汉等民族,其中以苗族居多。全村土地总面积2349公顷,耕地面积886亩,水田551亩,旱地335亩,有效灌溉面积248亩,林地1699公顷,经济作物137亩。村委会所在地修通了四级公路,班车正常运行。片区的自然屯通组公路已修通90%,村民的收入大部分是种植业收入,主要种植项目是针叶林和毛竹。全村地势陡峭,没有平地,森林植被保护比较好,全村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

大雄村位于龙胜各族自治县西北部,东部与湖南省通道县坪阳乡相邻,西北与湖南省通道县陇城镇接壤,距乡政府28公里,全村总户数156户,总人口724人,全村有耕地面积585亩,水田面积404亩。村民全是侗族,分居在4个自然屯,共7个村民小组。先后完成了农网改造、有线广播电视工程,修通通村公路,70%的房屋得到了改造,以种植油茶和生猪养殖为主导产业初步形成。

光明村东北面与龙江村(又作隆江村,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乡行政村)相邻;正北面与庖田村(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乡行政村)相邻;西北面与宝赠村(同乡行政村)相邻;东南面与石甲村(同乡行政村)、伟江乡相邻;正南面与江口村(同乡行政村)相邻;西南面与乐江村(乡府所在地);正东面与凉坪村(同乡行政村)相邻;正西面与独镜村、地灵村(同乡行政村)。该村是一个全村侗族人口为99%以上的行政村。下辖:光明一组、光明二组、光明三组、光明四组、光明五组、光明六组、光明七组、光明八组、小坝一组、小坝二组、小坝三组、将军岩组、对河组、双甲组、才莽组、梅地组、岩脚组、小满组等村屯小组。

西腰村与湖南 通道侗族自治县陇城镇平寨村等四乡七村接壤,属广西的行政边界线达25公里。全村17个村民小组,300多户, 该村是一个位于广西与湖南交界地带的侗族村寨,全村总人口约1500人,侗族居民占全村总人口的95%,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少数民族村寨。

这个小村过去一直都在广西与湖南之间徘徊,历史上一段时间属于广西,另一段时间又属于湖南,到达西腰目前最便捷的方法仍然是先到湖南再到广西。不过一条村村通工程的小路已经在重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西腰纳入广西交通网指日可待。

宝赠村,地处湘桂边境,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的乐江乡境内,距离县城约为65公里,与湖南省的通道侗族自治县接壤,方圆50公里,全为一色的侗民居住,是侗族村寨集中的中心区,有“八百里侗乡南大门”之称,是侗族文化精华荟萃的宝地。

同乐村,亦称铜锣村,位于龙胜县西北部,周围群山环抱,平均海拔600米以上,东与平等乡盘胖村相邻,南与乐江乡地宝村相连,西北与湖南通道县传素乡毗邻,距离乐江乡政府34公里,县城71公里,下辖9个村民小组,共136户,537人,有瑶、侗、汉、黎、苗5个民族,其中瑶族212人,占总人数的39.45%,有近200人在外打拼。同乐村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少数民族贫困山区村,耕地面积700多亩,山林面积8000多亩,竹林面积1800多亩。同乐村气候宜人,山川风光秀丽,风景优美,资源丰富。三条小河从村中潺潺穿过,昼夜不息。

同乐村是红色革命老区,1934年12月11日,中央军委二纵队(即红章纵队:由中央局机关苏维埃政府机关、军委后勤机关、工会青年团、卫生部等编成,司令员罗迈(李维汉)、政治委员邓发)从广西广南经盘胖、同乐进入湖南通道,播下了不灭的革命火种,留下了不朽的长征精神。同乐民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勤劳善良,保持了少数民族革命老区人民特有的生活习惯和优良传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在这里成为现实。

独境村,位于桂林市龙胜县乐江乡西北部,湘桂交界的群山中,东与地灵村、宝赠村接壤,西与光明村交界,北与包田村相邻,南与乐江村相连,是龙胜百里侗乡的普通村寨,全村人口约人。下辖大寨、堂帽、交州、上下吉康、滩脚、下飞冲等村民小组,侗族人口居多,也有壮、瑶、苗、汉等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独境辣,宝赠烟,地灵猪仔万万千”的江湖传说,改革开放后,独镜村民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种植椪柑、脐橙、银杏、水稻、板栗等农作物,养殖原生土猪、土鸡、高山清泉鱼、荷花鱼等,村内有 归仁洞、滩脚大峡谷、吉康梯田、镜明水电站等自然人文景观,也有浓郁的侗族民族文化风情鼓楼、风雨桥、吊脚楼等木质建筑,每年正月初三村里都会举办“回乡节”大摆百家宴,款待外嫁及在外工作的独境儿女。山水相容的风景,养育着淳朴的独境村民,热情好客笑迎八方宾朋。


  

乐江乡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这里的地灵百家宴、宝赠祭萨节、西腰芦笙队名扬区内外,已经逐渐形成乐江乡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地灵百家宴

· 第一次被“百家宴”那种浓浓的氛围感动,是在张艺谋导演的影片《千里走单骑》中。

由日本著名演员高仓健主演的那部电影,讲述一对日本父子和一对中国父子各自之间深深的隔阂,试图达成理解,最后并不成功的父子之间的故事。表现母子之情的电影很多,表现父爱的电影却十分鲜见。独辟蹊径的《千里走单骑》除却让人感动那深沉的父爱,剧中流溢着纯朴乡情的“百家宴”场景也让“邻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都市人内心深处充满向往。

因为《千里走单骑》的影响,拍摄“百家宴”的云南束河古镇,如今已成为旅游名镇。

没想到,身边也有类似《千里走单骑》那样的“百家宴”,并且比电影中更加原汁原味和富有民族特色,那就是龙胜地灵的侗族百家宴。

地灵是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乡的一个行政村,全村有三个村寨:大寨、江头、八甲,2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00多人。从龙胜县城开车去,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山路不好走,一直颠簸不停。路上,同行的县文化局副局长李庆崇说。

关于“地灵”的来历。据村民介绍,地灵村是由两大山梁环抱着东南、西北,并有数百条大小山梁和斜坡直到村寨边,四面山峦,起伏高低,形状各异,形成许多山冲山沟。唯有一小山梁,从北朝南伸入大塘盆地的中心。这座山梁就像一只“麒麟”卧伏于大塘冲沟里吃水状。地灵大寨就坐落在“麒麟”头部位置上,坐北朝南,仰望东南天边,所以取名为“基麟”(侗话叫的地名,“麒”为“基”,“基”侗话其意山梁,“麟”侗话叫“灵”,与汉音相同)。“麒麟”、“基麟”,后来久而久之,先辈就把这里叫做“地灵”。

据《龙胜县志》记载,地灵的侗族先民最早见于宋朝。

地灵村民编写的《龙胜地灵侗寨史记》也介绍,据雷崇提供的庖田民间世代流传下来的《四仔村稿》(“四仔村稿”意为有四个祖先在里面村庄落户发展。“稿”侗话为“内”。)其“款”(古代侗族社会组织为“款”。以相邻的村寨为“小款”,集若干“小款”为“中款”,集若干“中款”为“大款”。此系侗族以合款形式为纽带在一定地域内寨与寨组成的联盟。)歌词讲,“北宋天圣二年甲子”(公元1024年)地灵祖先侯通成、荣相人进地灵八甲。又据吴德安提供的地灵民间世代流传下来的《四仔村八》(意为有四个祖先在外面村子落户发展。“八”侗话为“外”)“款”歌词讲:地灵叫条村壬申癸酉(壬申癸酉是北宋天圣十年(公元1032年)和北宋明道元年(公元1033年)祖宗进地灵八甲,叫条村壬申癸酉)。地灵的后人分析,祖先可能分两次到地灵安家落户,第一次是公元1024年,第二次公元1032年。

地灵村70岁的村民粟显杨向记者介绍,侗族一直有举办“百家宴”的传统。据此推断,地灵举办的“百家宴”至少已有几百年历史。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化局副局长李庆崇也向记者介绍,侗族人民素有“先有鼓楼后有寨”的说法,古代建鼓楼时村民会自发拿来家中的饭菜一起吃,实际上已属于小范围的“百家宴”。

关于侗族的“百家宴”,还有一个美丽传说。相传古时候,一个侗寨遭到洪魔的袭击。眼看稻田被淹没,房屋被冲倒,人们就要被洪魔吞噬,忽从天上下来一位英雄,用他有力的臂膀斩断了洪魔的脊梁。为了表示对英雄的敬意,家家户户都想请英雄到家中吃饭,但英雄第二天一早就要离去,不可能一一到各家做客。怎么办呢?这时,一位漂亮的侗族姑娘想出了个好主意:每家做几道最好的菜,全寨人一起来款待英雄。由于这个宴席集百家之长,所以就叫“百家宴”。从此,侗族人每逢寨子里来了贵客或遇上喜事族人聚会时,都会设“百家宴”,这个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据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侗族通览》介绍,侗族来源古代百越的骆越支民族。虽然侗族人民素有举办“百家宴”的传统,但各地风俗并不完全相同。地灵的侗乡人民特别崇敬三国名将“关公”,敬仰关公为人的忠义,特别修建了规模宏大的三座佛桥(关圣桥)。其中,在清代修建的地灵大寨佛桥,长达15间,横跨在寨脚河上,桥中安放的“关公”神像灵位,村民早晚去烧香。每年农历5月13日和6月24日,地灵也会举行“百家宴”,纪念“关公”的磨刀日和生日。

据地灵的村民介绍,“文革”期间,地灵风雨桥上的“关公”像曾被打碎丢进河里,延续几百年的“百家宴”传统也因此中断。上世纪80年代,地灵村民又重新恢复昔日的“百家宴”传统。相比往年,还要举行接“关公”等塑像的安放仪式。由于活动比较丰富和隆重,许多城里人专门开车赶赴地灵参加“百家宴”。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客人远远超过预计人数,饭菜准备不足,当天的“百家宴”推迟一个多小时才开席。

从桂林市专程赶来参加地灵百家宴的罗小姐对记者说,其实来地灵吃什么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感觉这里的氛围。在城里,她和朋友已经很少有幸福的感觉,在地灵却被村民简单的幸福感染。“百家宴用以纪念关公的磨刀日和生日,深层次就是一种信仰,而拥有信仰的城里人已经越来越少。”罗小姐和朋友感慨参加地灵百家宴后的感受。

出身侗族的李庆崇还向记者透露,地灵的侗族“百家宴”已经成功申报桂林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本文图片均为周恩平、李庆崇、杨志军拍摄)

宝赠祭萨节

农历二月十五日,地处八百里侗乡南大门的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乡宝赠古侗寨的侗族同胞举办祭祀侗族圣母“萨岁”的文化活动,近3000名侗族同胞将欢聚一堂,同唱古老的侗歌,跳起流传已久的侗族歌舞蹈,以自己独特的文化方式庆贺这一隆重的民族节日。

据了解,侗族敬奉大祖母萨岁的神坛萨坛,是宝赠古侗寨又一个远古的文化符号,带着侗族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痕迹。大祖母萨岁是侗族生命的源头,是侗家信仰皈依之所在。宝赠的萨坛用木条团团围住,为的是不让人畜践踏。有萨坛在,大祖母对侗寨的护佑就永在,而村人虔诚地纪念大祖母,就是为了让萨岁开创的民族美德得以薪火相传。宝赠古侗寨是侗族文化精华荟萃的宝地, 是侗族原生态文化的大观园和博物馆,是弥足珍贵的侗乡的香格里拉,充满着童话般魅力。古来被称为“金盆地”的宝赠,是个统称,由八、九个寨子组成,但更多的时候是指上寨、普团和江坪三个寨子。三个原色原版的寨子咫尺相望,三足鼎立般组成这个侗味十足、古韵悠悠的侗乡小社区。“宝赠”是一个古老的地名,就像三个寨子的祖先包娃收雍、满松广央、银桥车松的名字一样古色古香。传说宝赠从明朝洪武年间建寨,从茅棚孤零的荒凉小屯,变成木楼鳞次栉比的热闹村落,把虎狼出没的荒滩野坪,造成平坦丰腴的田垌,其间该有多少动人心弦的故事……

宝赠村上寨把每年农历二月第一个卯日定为祭萨节,这是当地除春节以外最为隆重的节日,为“萨文化”集中展示的亮点。节日当天,尽管冷雨霏霏,但宝赠村近3000名侗族群众和部分游客依然激情不减,他们聚集到宝赠村上寨,一起欢度一年一度的“祭萨节”。其中,“生祭”是在黎明时分举行,由祭司、寨老和节日主要负责人等把生猪当作祭品,到“萨坛”祭祀“萨岁”,并请“萨岁”出坛的祭祀活动。“生祭”之后便是巡游。在祭司的带领下,由两位壮士抬着“萨岁”神像、多人挑着禾把和礼蓝等、24个“卫兵”和众人护卫,从“开门”(由祭司按五行、八卦来推算,沿途经过风雨桥、鼓楼、土地庙(分寨头土地、桥头土地、渡头土地)都要拜祭,而各寨则在风雨桥、鼓楼前、寨头设香案,迎接“萨”的到来,每到一处,祭司手拿拂尘洒向祭拜的人们,以示把幸福带给全体村民。而村民则将封包放到“萨”前的篮子里,以示对祖母神的尊重。中午时分,巡游队伍游行结束,重新回到“萨坛”,和众多的侗族群众一起,拿出猪头、猪蹄、猪尾(意为整头猪)、24碗粥等熟食当作祭品,聚在萨坛周围举行群众性隆重的祭祀活动,各人在萨堂前烧香、烧纸祭拜“萨岁”,这便是“熟祭”。歌舞表演活动是在“熟祭”之后的萨堂前的石坪上举行,石坪中间烧一堆火。表演队伍是由各个村寨组织的文艺表演队组成,主要活动有多耶舞、芦笙踩堂、打糍粑舞、讲款、板凳舞、捶布舞、琵琶歌等侗族传统歌舞节目。歌舞表演活动刚结束,寨上所有的人都到石坪中火堆中抢火子回家,以示薪火相传。然后,所有参与节日活动的侗族群众和游客又坐在长长的宴席上,爽快开心吃起了侗族的传统饮食——“百家饭”。当夜幕降临,喧嚣热闹的文艺晚会活动开始了。晚会节目种类繁多,晚会现场欢声笑语。龙胜侗族祭萨节全面展示了侗族的服饰文化、歌舞文化、饮食文化、礼俗文化。已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龙胜各族自治县民族局 龙政)

西腰芦笙队

侗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除了无伴奏多声部的侗族大歌外,还有美妙动听的芦笙乐器。

绿地作舞台,水车为背景,近百把芦笙吹奏起欢快的旋律,侗族兄弟手拉手跳起了团歌———这是日前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乡西腰村与湖南通道陇城平寨村芦笙共奏团结曲的场景。

西腰村与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陇城乡平寨村等四乡七村接壤,属广西的行政边界线达25公里。全村17个村民小组,300多户1400多人,是一个侗民族聚集地。多年来,该村一直注重加强与邻县乡村的民族团结,逢年过节他们都互相走访。村里的芦笙队、篮球队、文艺队经常与通道侗族自治县的乡村开展联谊活动,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在长期的相处中建立了深厚的民族感情。

当年,通道平阳遭火灾,西腰的群众给予大力支持,村老年协会、共青团、计生协会纷纷组织捐款捐物;1984年西腰遭受火灾,通道相邻乡村的群众也自发捐款捐物,帮助西腰群众重建家园。多年来,他们像兄弟一般结下深厚的情谊。

民族团结较好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2万元。家家户户看上了电视,全村拖拉机达到30多台,不少年轻人买起了摩托车,沼气建设、“坡改梯”搞得火热,年年都有青年到部队当兵服役,物质、文化生活均跃上了一个新的档次。

应西腰芦笙队的邀请,日前,平寨村的芦笙队来到西腰。顿时,整个侗村沸腾起来了,山寨像过节一样热闹。铁炮响起来了,芦笙吹起来了。在水车前,在田间的青草坪上,近百把芦笙齐声奏响。你队吹罢我队上场,一场盖过一场。

赛芦笙、跳团歌,浓浓的民族情,艳丽的侗族服饰,独具民族特色的文艺交流,不仅吸引了前来参加活动的县、乡各级领导,更吸引了前来采访、采风的电视台记者及摄影爱好者。一时间,镜头一齐聚焦芦笙共奏团结曲的场景,构成了另一道亮丽的风景。入夜,在寨中的古楼戏台上还举行了文艺联欢晚会。

乐江乡是农业大乡,以柑桔为“龙头”的水果生产总面积达 乐江乡 7000亩,年产量为750万公斤,其中柑桔产量700万公斤。乐江桠柑不仅在1995年的中国农产品会上得银质奖,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而且是群众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

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行素质教育, 乐江中学中考成绩连续五年名列全县乡镇中学前茅,文化事业取得新成绩,全乡25支业余文艺队活跃在农村的大舞台,每年参加县级文艺演出都获得好成绩,投资25万元建立了乡宣传文化站,村级图书室2个,投资10万元建成灯光球场2个,群众性的各种文体活动方兴未艾。

周边政府机关

中共宜阳县盐镇乡委员会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乡政府

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乡乐江村民委员会 地址: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

龙胜县乐江乡人大主席团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乡政府

周边乡镇

乐江镇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

伟江乡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

周边村庄

乐江村 地址: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

地灵村 地址: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

江口村 地址: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

石京村 地址: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