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赠村

宝赠村 宝赠村地理位置 宝赠村人文历史 宝赠村侗族风俗习惯


宝赠,为古侗寨之集大成者,它的建筑风格和民俗风情是八百里侗乡保存得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侗族村寨。这里的生态原始、民风古朴。它的民居、鼓楼、风雨桥(浮桥)、戏台、萨坛、石板桥、石板路、石栏杆、水井亭、风水树、禾廊、水车·.....都原汁原味的保留着它最为原始的面貌,它是我国侗乡里的一颗亮丽辉煌的明珠。宝赠村,地处湘桂边境,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的乐江乡境内,距离县城约为65公里,与湖南省的通道侗族自治县接壤,方圆50公里,全为一色的侗民居住,是侗族村寨集中的中心区,有“八百里侗乡南大门”之称,是侗族文化精华荟萃的宝地。长期以来,这里的侗民不断受到周边侗族文化的影响,以及加强对自身侗文化的保护,致使全村至今任然保存着有如云南丽江古城一样的风貌,甚至更为完整,所有居民均为统一的“干栏”式木楼建筑,全以覆盖青瓦,毗邻栉比一座接一座...

详情

宝赠村地名网_广西壮族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乡宝赠村资料简介
  宝赠村是广西壮族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乡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5032820621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50328。宝赠村与金坪村、乐江村、江口村、凉坪村、石京村、石甲村、光明村、独境村、地灵村、大雄村、同乐村、西腰村相邻。 还有1个地名与宝赠村同名


广西壮族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乡宝赠村介绍

宝赠,为古侗寨之集大成者,它的建筑风格和民俗风情是八百里侗乡保存得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侗族村寨。这里的生态原始、民风古朴。它的民居、鼓楼、风雨桥(浮桥)、戏台、萨坛、石板桥、石板路、石栏杆、水井亭、风水树、禾廊、水车·.....都原汁原味的保留着它最为原始的面貌,它是我国侗乡里的一颗亮丽辉煌的明珠。

宝赠村,地处湘桂边境,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的乐江乡境内,距离县城约为65公里,与湖南省的通道侗族自治县接壤,方圆50公里,全为一色的侗民居住,是侗族村寨集中的中心区,有“八百里侗乡南大门”之称,是侗族文化精华荟萃的宝地。

长期以来,这里的侗民不断受到周边侗族文化的影响,以及加强对自身侗文化的保护,致使全村至今任然保存着有如云南丽江古城一样的风貌,甚至更为完整,所有居民均为统一的“干栏”式木楼建筑,全以覆盖青瓦,毗邻栉比一座接一座,排列有序地分成若干个形块,又由这些形块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村寨。步入其内,实是感慨万千,犹如世外桃源般,小桥流水,青山掩映,丝丝清泉到人家。这里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巷道铺满整齐有序的青色石板路;一座座蔚为壮观高耸入云的鼓楼,载歌载舞;横跨溪流长廊式的风雨桥,其乐无穷的戏台,滋生了多少侗民纯情的欢乐。

古来被称为“金盆地”的宝赠由八九个寨子组成,但大多时候是指上寨、普团和江坪三个寨子。三个原色版的寨子 咫尺相望,成鼎足之势组成侗味十足、古韵悠悠的侗乡小社区。

“宝赠”是一个古老的地名,就像三个寨子的祖先包娃收雍、满松广央、银桥车送的名字一样古色古香。传说宝赠是明朝洪武年间建寨,从茅棚孤零的荒凉小村屯,变成木楼鳞次栉比的热闹村落;从虎狼出没的荒滩野坪,到成为平坦丰腴的田垌,其间该有多少引人遐想的故事……  至今保持着最为原始和古老的侗族原生态文化,每年都吸引上万名文化爱好者前往考察、参观。如果说龙胜是桂林的香格里拉那宝赠就是龙胜的香格里拉,有着许多的秘密和传说等待您的发现!

广西乐江乡宝赠村上寨把每年农历二月第一个卯日定为祭萨节,这是当地除春节以外最为隆重的节日,为“萨文化”集中展示的亮点。敬奉大祖母萨岁的神坛——萨坛,是宝赠侗寨又一个远古的,文化符号,带着侗族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痕迹。大祖母萨岁是侗族生命的源头,是侗家信仰皈依之所在。宝赠的萨坛用木条团团围住,为的是不让人畜践踏。有萨坛在,大祖母对侗寨的护佑就永在,而村人虔诚地纪念大祖母,就是为了让萨岁开创的民族美德得以薪火相传。侗族最敬仰女神萨岁(“萨岁”为侗语音,意为至高无上的大祖母,始祖母),予以虔诚的顶礼膜拜。祭萨节先举行祭把仪式,接前瞻进行歌舞表演,节目有歌颂萨岁恩德,祈求她护佑赐福的耶歌,有咏叹妇女身世的琵琶歌,有婉转缠绵的情歌,有摹拟十二道农活的春牛舞,有震天动地的芦笙舞……身着节日盛装的侗族妇女是“祭萨节”当天的主角,她们除了载歌载舞,还代表各家各户从祭萨坛中把火种取回家去,并当众比试纺织、织布、染布的手艺,祭萨节这天还举行隆重的百家盛宴 。

据说节日当天,宝赠村2000多名侗族群众和部分游客聚集到宝赠村上寨欢度一年一度的“祭萨节”。每年的“祭萨节”活动丰富多彩,祭祀程序依次为“生祭”、巡游、“公祭”、歌舞表演、“百家宴”、文艺晚会等六个活动环节。其中,“生祭”是在黎明时分举行,由祭司、寨老和节日主要负责人等把生猪当作祭品,到“萨坛”祭祀“萨岁”,并请“萨岁”出坛的祭祀活动。“生祭”之后便是巡游。在祭司的带领下,由两位壮士抬着“萨岁”神像(侗族祖奶奶)、多人挑着禾把和礼蓝等、24个“卫兵”和众人护卫,依次到周边各个侗族村落进行游行赐福活动。中午时分,巡游队伍游行结束,重新回到“萨坛”,和众多的侗族群众一起,拿出猪头等熟食当作祭品,聚在萨坛周围举行群众性隆重的祭祀活动,这便是“公祭”。歌舞表演活动是在“公祭”之后的石板坪上举行,表演队伍是由各个村寨组织的文艺表演队组成,主要活动有讲款、芦笙踩堂、为也舞、篝火舞、草鞋舞、锤布舞、多耶舞等侗族传统歌舞节目。歌舞表演活动结束之后,所有参与节日活动的侗族群众和游客吃起了侗族的传统饮食——“百家饭”。当夜幕降临,喧嚣热闹的文艺晚会活动开始了。晚会节目种类繁多,晚会现场欢声笑语。

大歌、传歌(耶、嘎)

侗族歌曲多分为两大类:“耶”和“嘎”。大歌——侗语称“嘎老”(Gal Laox),“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的意思。侗族大歌以“众低独高”,复调式多声部合唱为主要演唱方式。侗族大歌需要3人以上的歌班(队)才能演唱,参加演唱的人越多,效果越好。几乎每个侗寨都有歌队,有的侗寨多达10来个歌队。对歌、赛歌一般在“侗年节”、“吃新节”、“春节”等节日。更为有趣的是村与村,寨与寨举行对歌比赛活动。那时,男女青年们不断地用目光相互偷看对方,彼此含情脉脉,他们常常通过唱大歌的这种形式初识相恋,直至结下良缘。

于宝赠实践期间录有侗族村民所传唱的传歌以及大歌“嘎喀”——蝉之歌两首原创歌曲。详见于电子文档,文化之旅之侗族大歌。里面传歌的意义为传唱之后召集村民,商议事件之用。一般于鼓楼内唱起。但凡有人听见有传歌之声,必经传唤至此,共同传唱。而蝉之歌意为夏蝉的声音。因为侗族古时女子大多为世俗束缚于厅堂之类,缺乏自由,那时的女子每到夏天听见蝉声鸣叫,就越发渴望像蝉一样自由自在。于是女子就模仿夏蝉的叫声创造出这首“噶喀”——蝉之歌。

舞蹈:

侗族舞蹈多为多耶舞、 芦笙舞。

多耶舞是侗族萨玛节(列入2006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俗类,编号X--25) 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多耶舞动作简单,舞时手拉手围成两圈,男外女内,一人领唱,众人应和,顺圈转动,边歌边舞,肢体有节奏地摆动,无论老少都易掌握。现在已成为歌会、待客、节日的普通民俗活动。

在侗族统称的芦笙舞中,包括着多种内容和形式的舞蹈,其中有节日时的自娱性舞蹈、有青年男女之间进行交谊的舞蹈、还有为展现芦笙高手边演奏芦笙、边做舞蹈高难技巧的表演和竞赛性舞蹈。

侗田三宝(侗糯、黄豆、鲤鱼)

侗糯是侗族人民特别喜欢种植的一种水稻品种,也是侗家人作为接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上等佳肴,在侗乡里是家家必备、户户必有。侗糯是经过侗民们精心种植培养使生长出来的谷粒特别大,粘性也相当强,故而人们称之为侗糯。侗糯酿制的甜酒清爽甘甜,实为侗家清热驱寒之良液。

侗豆是侗民根据黄豆的生长条件而种植在田埂上的。秋天黄豆成熟将其与稻谷一道收回家中,待到次年开春放水养田时,又将田埂上的黄豆及杂草一道还田,使之增加肥力。

恫家田鱼又称为禾花鱼,是侗民为了改善生活而养殖的。由于深居山弄,交通不便,又缺乏经济来源,于是他们就以自己的智慧在水田里养殖鲤鱼,以至沿袭至今,在侗乡的水田里到处可以看见鱼翔浅底的情景。

侗酸三宝(酸鱼、酸肉、酸鸭)

龙胜的侗乡里,于菜食方面保存着一道味美爽口的佳肴,这就是侗酸三宝。分别为酸鱼、酸肉、酸鸭。这三宝在侗乡里的地位很高,侗民将它作为上等菜肴来招待客人,不论是举行各种活动设宴还是逢年过节。

侗布大多为黑色或蓝色布料。他们服装的制裁均出自妇女们自己的双手。上衣无领。衣襟、袖口、衣角处镶有花边,此花边有窄有宽、有长有短。扣为布扣或以布条作系,服装全身无花纹图案,全为素色。下身全为青一色的百褶裙,裙角亦同上衣镶有花边,多为自织的侗锦,也有在集市上买的工艺绣品。侗锦织的精致美观,侗族妇女穿此衣服则显得特别灵秀。

宝赠村内生长着两棵千年古木,实为参天大树,杉木。据说已经年逾千年,树心为空,依然生长茂盛。于是村民命其为“千古树”。为其祥瑞,侗民年年祭拜,以求得好风水并设为保护地带禁止他人干扰破坏。另还有一颗千年山楂树与百年百花树(据说已有300年),皆为世所罕见。不得不说能生此千年古树之地不失为一良好的风水宝地。千古树的存在也深深表明了侗民们千百年来,在人与自然相处和谐融洽方面所作大贡献的伟大见证。

周边政府机关

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乡乐江村民委员会 地址: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

周边村民委员会

溻赠宝美村民委员会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

周边村庄

宝赠村 地址: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