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芦瑶族乡

蒲芦瑶族乡 蒲芦瑶族乡人口民族 蒲芦瑶族乡历史沿革 蒲芦瑶族乡地理环境 蒲芦瑶族乡自然资源 蒲芦瑶族乡经济 蒲芦瑶族乡基础建设 蒲芦瑶族乡教育 蒲芦瑶族乡乡镇荣誉 蒲芦瑶族乡文化旅游 蒲芦瑶族乡风土人情


蒲芦瑶族乡位于荔浦市西北面,东靠花箦镇,南临茶城乡,西与鹿寨县拉沟乡相邻,北与永福县堡里乡接壤,地形以山地为主,境内山峦起伏,山谷、小盆地穿插其间,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1997年底,全乡辖古立、万福、万全、黎村、甲板、蒲芦街、福文、桥乐、下龙等9个村委会,116个自然村,11 727人,其中瑶族4219人,占总人口的35.98%。2000年统计人口数为9255人。2003年末总人口1.04万人。2005年全乡现辖蒲芦社区居委会;万福、万全、黎村、甲板、古立、福文、桥乐、下龙8个村委会,104个自然村,年末人口1.08万人,其中 瑶族人口4400多人,占全乡总人口的41%,瑶民属 盘瑶,又叫过山瑶。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9681人。据《蒲芦乡记》记载,明代以前,蒲芦山区一片荒凉,虎狼出没,人迹罕至。明代初至清代,始有人从湖南、山东、广东、江西等地...

详情

蒲芦瑶族乡地名网_广西壮族桂林市荔浦市蒲芦瑶族乡资料简介

广西壮族桂林市荔浦市蒲芦瑶族乡介绍

蒲芦瑶族乡位于荔浦市西北面,东靠花箦镇,南临茶城乡,西与鹿寨县拉沟乡相邻,北与永福县堡里乡接壤,地形以山地为主,境内山峦起伏,山谷、小盆地穿插其间,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1997年底,全乡辖古立、万福、万全、黎村、甲板、蒲芦街、福文、桥乐、下龙等9个村委会,116个自然村,11 727人,其中瑶族4219人,占总人口的35.98%。2000年统计人口数为9255人。2003年末总人口1.04万人。2005年全乡现辖蒲芦社区居委会;万福、万全、黎村、甲板、古立、福文、桥乐、下龙8个村委会,104个自然村,年末人口1.08万人,其中 瑶族人口4400多人,占全乡总人口的41%,瑶民属 盘瑶,又叫过山瑶。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9681人。

据《蒲芦乡记》记载,明代以前,蒲芦山区一片荒凉,虎狼出没,人迹罕至。明代初至清代,始有人从湖南、山东、广东、江西等地陆续迁来,垦荒种地,建村筑寨,经过三百余年的繁衍发展,蒲芦如今已成为瑶、壮、汉等多民族聚居区。

蒲芦设乡,始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当时称蒲芦乡公所。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荔浦县调整乡镇,蒲芦与荣香合并,称定西乡。新中国成立之后,又于1950年4月将蒲芦从定西乡划出,独设一乡。1984年7月,撤原蒲芦公社,设蒲芦瑶族乡。

蒲芦瑶族乡地形南北狭长,大部分属泥盆纪地层,北部木带、牛角湾、石练等地为寒武纪古生代砂页岩或碳质页岩,土壤种类主要有淹育型、潴育型、沼泽型水稻土和酸性紫泥土、水化红壤、中层砂页岩黄红壤黄泥土等。全乡地势南、西、北三面高,东面低,属中、低山区,古板尾海拔1241米,为全乡最高峰。境内有木带河、蒲芦河、下龙河三条河流。由于地属山区,山高谷深,日照少,气温也相对偏低,年均气温18.7℃。

蒲芦瑶族乡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达1660毫米,土地肥沃,极适宜各种林木和农作物生长。

蒲芦瑶族乡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蒲芦河全长49.9公里,河口年均流量5.8l立方米/秒。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8239千瓦,可开发3853千瓦,

全乡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各种飞禽随处可见。

该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重晶石矿储藏量约200万吨。

农业、林业是当地经济的传统主导产业。全乡总面积365 452亩(河流、道路和村庄除外),其中林地247 765亩,占67.7%,荒地106 185亩,占29%,旱地5454亩,占1.49%,水田6048.7亩,占1.65%。

农业生产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水稻是当地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各村均有种植。解放前即种两造,早稻亩产约150公斤,晚稻约50公斤;其次是玉米,多种于旱地,亩产一般在50公斤以上,近年来引进一些新品种,产量进一步提高。红薯的种植也相当普遍,实行承包责任制以后,全乡每年种植面积都在1500亩左右,亩产200公斤~250公斤。解放前,当地群众为解决主粮不足的问题,还经常在田头地角间种、套种一些其他杂粮作物,如高粱、粟米、䅟子、荞麦等,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在农村的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主要表现为花生、黄豆种植面积扩大,部分农户在一些过去长期种植水稻的水田里改种了用于出售的水果、蔬菜和其他经济作物。

蒲芦瑶族乡林业资源丰富,林木种类繁多。解放前,由于交通不便,出境困难,当地绝大部分林木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无人问津。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当地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蒲芦丰富的林木资源逐步得到开发和利用。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受当时“左”的思潮影响,对林木的采伐、使用缺乏科学的认识,“重采伐、轻造林”一度给当地的森林资源造成极大的破坏。80年代以后,一方面党和政府逐渐认识到了植树造林的重要性,不断加大政府的造林力度;另一方面,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山界林权得到明确,利益直接与农户挂钩,农民的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这使得蒲芦乡的造林面积不断扩大,全乡木材蓄积量有所增加,森林覆盖率也随之提高。

全乡有林面积98813亩,其中松林28346亩,杉林11132亩,油茶林6192亩,竹林4958亩,除松杉林外,还有杂木林38744亩,年产竹木为全县之冠。乡镇个业亦以竹木加工为主,目前有木衣架厂5个,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及香港、东南亚、日本等地。

以家庭养殖业为主要形式的畜牧业在蒲芦乡经济中也占有相当比重,是当地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养殖的畜禽品种主要有猪、牛、鸡、鸭、鹅等,其中以养猪最为普及和大宗。一般家庭,一年可以出栏生猪2~3头,除春节宰杀1头外,其余出售。养牛多用做畜力,但少数家庭也养来出售。桥乐村的专业户陆某,曾养牛达数十头。但近年来,全乡养牛量呈下降趋势。饲养的鸡、鸭、鹅主要用于自食,当地瑶人好客,每遇客至,往往杀鸡宰鸭以待,异常热情。

荔浦市作为广西经济十强县(市),乡镇企业比较发达,但蒲芦瑶族乡乡镇企业却相对落后。

蒲芦乡主种水稻,兼种玉米、红薯、木薯等,特产香菇,木耳、松脂,油茶产量在全县名列第三,其中盛产八角、毛竹、生姜、秋植荷兰豆、中药材等。由于地处山区,污染小,山地气候独特,非常适合八角生长,种植面积达7500亩,年产干八角2000吨以上。

2005年末全乡已建成11000亩毛竹生产基地、120亩罗汉果种植园、12000亩八角、1000亩生姜基地,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2002年该乡国民生产总值7864万元,财政总收入26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765元。全乡年人均收入由2004年的1600元增加到2007年的2457元,年收入600多元的4个自治区级贫困村村民已开始脱贫。随着全乡社会经济的逐年提高,瑶乡城镇建设步伐随之加快。

新中国成立前,蒲芦瑶族乡境内没有公路,村寨之间只有山径相通,路面狭窄,春夏时节,杂草蔓生,行走极为不便。解放后,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道路建设。

全乡已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其中8个自然屯30公里的道路进行了硬化,如2006至2007年向上争取资金60多万元,分期对该乡矮岭屯、西牛屯、下龙长洞屯、桥乐移民安置点、黎村牛白屯、蒲芦社区板共屯、古立木代口屯,蒲芦社区小河屯道路实行硬化。乡道路实现畅通全面解决了长期以来瑶乡村民因道路不通而致使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积压腐烂的现象。

目前,全乡9村基本解决了人畜饮水、沼气池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大部分村用上了高压电,部分村用上了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

境内交通较便利,有蒲芦至修仁公路,起于蒲芦瑶族自治乡,途经荔浦市茶城乡、修仁镇,终于323国道,全长14.827千米(按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采用10米路基)。

蒲芦瑶族乡学校教育始于民国九年(1920年),当时由六枧塾师黎作芒在桥乐村陆有章的田洞新屋开办了l所小学,学生20人,教学采用中华民国新编课本。此后,集成、甲板、蒲芦等村也先后办起了乡村小学。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整个定西乡(含今茶城乡)共有国民中心小学2所,村国民小学24所,中心校教师、村校教师各25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教育事业,蒲芦瑶族乡的学校迅速发展,学校、教师、入校学生等在数量上均有大幅度增加,年级结构更合理,除小学外,还在蒲芦街创办了1所中学。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部分学校建起了钢筋水泥结构的教学楼和宿舍楼,校舍条件进一步改善。至1997年底,全乡共有小学9所,中学l所,教职员工105人,在校学生1071人,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蒲芦瑶族乡曾获得荔浦市“文明集镇”称号,乡党委政府还获得区级“文明庭院单位”和县级“文明庭院建设单位”。乡书记还多年被市县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党委书记”、“抗冻救灾先进个人”。

集瑶族风情与原始森林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天河瀑布原始森林旅游度假区位于该乡境内,距市区38公里,即将建成。

纳兑瑶寨位于蒲芦瑶族乡西部,距乡政府驻地蒲芦街约3公里的山腰上。这个瑶寨昔日只有在半山腰和河边的两条小路出入,进则容易,退却很难,故取名“难退”村;后由谐音演变成今名。据清代荔浦《村落考察》记载,该屯建于清代同治(1862--1874)年间,距今约130~140年。村寨内主要是冯姓人家,另有赵、罗、邓、李等姓氏,但都是冯姓的裙带亲族。

建村初仅冯成凤一户,繁衍至今已有300多人,与赵、罗、邓、李等姓计有65户,329人。据冯氏保存的《千家洞古本》和《过山榜碟》记载,村民都是盘王的后裔,是名副其实盘瑶,也叫过山瑶。村寨内瑶民信奉道教,崇奉盘王,至今尚保存有《盘王歌》书及道教的多种经书。瑶语、瑶绣及瑶民婚、生、丧、葬以及服饰等风俗习惯尚完全保持,头饰为尖塔形。纳兑瑶民昔日受尽了盘剥与欺凌,过着半饥不饱的苦楚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瑶民才彻底翻了身,过上了较好的生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纳兑瑶寨以她秀丽的景色,浓厚的民族风情及便利的交通仅1989年至1994年短短的几年中先后四次迎来了美国、泰国、日本等国的专家学者及瑶族朋友前来考察访问。

天河瀑布(也称蒲芦瀑布)坐落于蒲芦瑶族乡黎村,距离市区37公里,距桂林139公里。方圆850公顷,因景区有一条河环绕青山顶上行,流成了一个平湖,湖水漫过而形成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瀑布高度88米,宛如天河之水而得名,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这里的一切保留了原始森林原汁原味的真面目,展示在旅人面前的是秀丽的潺潺流水,幽静的深山老林,奇特的植被树木,美丽的山野田园,这片原始森林,会给人留下“幽、奇、绿、静、美”的深刻印象。

天河瀑布附近有着茂盛的原始森林,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各类树种分布错落有致,绿意盎然,层次不一,风吹叶动,巍然成海,静寂闲谧,春夏秋冬四季色彩变幻。在巍巍林海中,时常有黄羊鹿出没,松鼠、山鸡逗趣,穿梭林间,自在逍遥,平添了无穷的乐趣,更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娃娃鱼栖息溪流里,让人处处惊喜,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交融。

天河瀑布所在地已经辟为生态旅游度假区,度假区内设有瑶族风情的木楼宾馆、餐厅、会议室,是地方旅游、休闲、度假、会议的首选之地。

蒲芦瑶族乡瑶族主要有李、盘、黄、邓等姓氏,主要集中在蒲芦的9村48屯。据民间传说,他们原居湖南千家峒,清顺治九年(1652年)因战乱迁至广东,后辗转迁徙到广西的昭平、贺县、茶城、桂林、永福等地,最后定居在蒲芦山区。当地瑶族多聚族或聚姓而居,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方面均表现出较浓郁的民族特性。他们普遍认同盘瓠为自己的始祖,每当家庭(或村屯)人丁不旺、种养不顺或疾病缠身,往往立即请盘王(即盘瓠),向盘王许“人丁愿”、“五谷愿”、“六畜愿”或“消灾除难愿”,若干年后,若添了丁、种养顺了或灾祸消了,就在冬季或正月择吉日还盘王愿,以感谢盘王的护佑。盘王节为当地瑶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经济生活方面,蒲芦瑶族以耕种山地为主,历史上曾长期以山地生产的玉米、山芋(岭芋)、红薯、木薯等为主食,新中国成立后,瑶族群众将部分山地开垦为一些水田以种植水稻,但由于山高水凉,灌溉不便,水稻产量尚不能自给,山地杂粮在日常生活中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古时,蒲芦盘瑶在千家峒的先民,也曾创造有文字(瑶族女书),后因官兵追剿、种族主义的奴役而四处逃散,致使未能传播和发展。但在唐代和宋代,瑶民就开始学习用汉字记录本民族的历史,编纂各种典籍。 《过山榜牒》、《千家峒古本》、《盘王歌》和许许多多的宗教经书、歌本、绘画、宗支簿(族谱)、杂录等都是瑶族对祖国历史文化的重大贡献。其中《盘王歌》就是盘瑶的一部古老的诗歌集成和长歌代表,长达3000多行。现在蒲芦瑶族许多家庭中均有其传抄本,对瑶族文化、文学民歌占有重要的地位。瑶族最大的节日是盘王节,但因游居分散不定,蒲芦瑶民在蒲芦定居后,仅1986年11月17日(农历10月16日),在政府的支持协助下,始在蒲芦乡政府驻地蒲芦街举行本县首届庆祝盘王节活动。蒲芦盘瑶最经常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多在冬季和正月择日单家独户进行。主要内容有道公祝愿和庆祝丰收的讼经书、道公的“捉龟舞”,有青、壮年的“出兵舞”、“收兵舞”和“长鼓舞”。长鼓舞仅古立村的个别老人会跳。蒲芦瑶民很爱唱山歌(瑶歌),素有“无山不有瑶,无瑶不唱歌”之说。山歌唱是蒲芦瑶民最经常的文化活动。瑶歌对唱,有远方客人来村对唱、刮闹热山对唱。一般是主方邀请先唱,客方答唱,或客方提问(含盘问)主方解说答唱。其歌有讲述天地万物起源的创世歌 ,有记叙民族历史的古歌,有反映婚姻的爱情歌,赞颂反抗斗争的革命斗争歌,还的祝愿感谢的礼节歌等等。他们对歌才思敏捷,出口成歌。最值得称颂的是瑶族妇女。他们不但善于挑花、刺绣,善理家务,且甚顽强、聪明,与男子一道干苦活重活,共同负担一切农事,在长期的山居生活、生产中,很早就认识了各种草木属性,宋、元时代就已常采药为人治病。明籍就载有:“瑶人善识草药,取以疗人疾,辄效”。其时,他们不仅为本民族治病,而且在耕作之余,常入山采药,沿街行医,或负药入城,跨州过县,替其他民族治病,享有很高声誉。现在蒲芦瑶民采药外出行医、售药的更多。据蒲芦乡个体协会1984——1989年统计,每年外出行医、售药的平均达120多人,其中1984年最多,达182人。他们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祖国各地。

周边派出所

泸水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城区中队(排路坝路)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荔浦市蒲芦瑶族乡政府(荔浦县蒲芦乡委旁)

周边乡镇

蒲芦瑶族乡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荔浦市

周边村庄

甲板村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荔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