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镇

大安镇 大乌 大乌圩 大安镇建制沿革 大安镇行政区划 大安镇人口数据 大安镇经济发展 大安镇发展展望 大安镇城镇建设 大安镇社会事业 大安镇地理环境 大安镇教育卫生 大安镇宗教信仰 大安镇人文概况 大安镇风景名胜 大安镇著名人物 大安镇获得荣誉 大安镇旅游景点


大安镇是广西两江流域最为著名的古镇。大安镇位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 贵港市 平南县东南部,容( 容县)武( 武林镇)公路,南( 南宁)梧( 梧州) 二级公路纵横其中;北依 西江,南连 大新镇,东与 藤县山水相傍,西交 镇隆镇为邻,是 玉林往 桂林、 南宁以至大西南通往 广州的交通要道。处于广西最大平原浔江平原东部, 是该平原最接近 珠江三角洲的第一大镇。大安镇是广西的三大古镇之一,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广西小康示范镇,也是平南县南河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大安镇旧称大乌圩,圩设于 明朝末期,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道光《平南县志》 记载大安:“地控两河为南条诸流之咽喉,其东南有大水、思岩诸峰环峙,北与阆石、畅岩遥相映带,而西则新光狮子山如屏如藩,中坦荡陇亩相错,又当往来徙马舟车,络绎辐辏,出于涂,藏于市,称巨镇焉。”2000年至2014年,连续六届获自治区市容市貌“南珠杯”竞赛特等奖...

详情

大安镇地名网_广西壮族贵港市平南县大安镇资料简介

广西壮族贵港市平南县大安镇介绍

大安镇是广西两江流域最为著名的古镇。大安镇位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 贵港市 平南县东南部,容( 容县)武( 武林镇)公路,南( 南宁)梧( 梧州) 二级公路纵横其中;北依 西江,南连 大新镇,东与 藤县山水相傍,西交 镇隆镇为邻,是 玉林往 桂林、 南宁以至大西南通往 广州的交通要道。处于广西最大平原浔江平原东部, 是该平原最接近 珠江三角洲的第一大镇。大安镇是广西的三大古镇之一,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广西小康示范镇,也是平南县南河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大安镇旧称大乌圩,圩设于 明朝末期,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道光《平南县志》 记载大安:“地控两河为南条诸流之咽喉,其东南有大水、思岩诸峰环峙,北与阆石、畅岩遥相映带,而西则新光狮子山如屏如藩,中坦荡陇亩相错,又当往来徙马舟车,络绎辐辏,出于涂,藏于市,称巨镇焉。”2000年至2014年,连续六届获自治区市容市貌“南珠杯”竞赛特等奖。2011年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4年,镇安社区永安消防所被公安部评为“全国119消防奖先进单位”。大安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有广西最大的古建筑群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大安石桥、列圣宫、粤东会馆等。已有百年历史的大安传统 消防节,更是全国独有。牛歌戏、校水柜习俗和大安粤剧分别被列为第二、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镇面积124平方公里,辖20个村委会和5个街委会,总人口13.5万(2017年),其中城区常住人口6.89万人,城区面积4.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38.5% 。

先秦时大安属百越之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平定岭南后,岭南置桂林,象,南海三郡,大安境地属桂林郡。

西汉时大安境内属猛陵县地,隶属苍梧郡(郡治所广信,今苍梧)。

三国时,大安境内仍属苍梧郡猛陵县。

东晋升平五年(公元361年),析猛陵县地置武城县,县治所今武林镇,大安境内属永平郡。

宋元嘉二年武城县改称武林县,大安仍属永平郡(齐梁陈因之)。

隋时,大安仍属永平郡。隋开皇十九年(599年),永平郡增设隋建县(县治所今平南大中)。

唐初,废永平郡改设藤州,武林、隋建二县隶属藤州。大安属藤州。

唐贞观七年(633年)在原燕州治所武林置龚州都督府,督理龚、浔、蒙、宾、澄、燕、藤七州,大安属龚州。

唐天宝元年(742年)龚州改称临江郡,大安属临江郡。

唐乾元元年(758年)临江郡复称龚州,大安属岭南道。

唐末,大安境内始出现常住人口。

五代,大安属南汉。

宋开宝五年(972年),省武林、隋建、大同、阳川入平南县。大安境内属龚州管辖。

宋绍兴六年(1136),废龚州,大安境内属浔州管辖。

元朝(1206~1368年) 大安属浔州路平南县。

明朝大安属浔州府平南县。 至万历年间,大乌墟集形成。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大安设立大乌巡检司。

清乾隆年间(1736~1796年)大乌墟发展成为"上接平贵,下通藤容,四方客商云集"的大都会,属浔州府平南县大乌里。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史载大乌墟有店、当、馆、号、堂、记、居等商号336个之多,属浔州府平南县大乌里。

清道光年间(1821~1851年)西江流域有"一戎二乌三江囗"流传,大乌墟成广西一大圩镇,大安之名首次有文献记载(道光十五年平南县志),大安仍属浔州府平南县大乌里。

清咸丰四年(1854年)九月初,天地会覃乃保占据大乌圩为天地会根据地。

清咸丰六年(1856年) 八月,大成军踞平南改称武城县,大安属大成国辖地 (建都秀京即今桂平) 。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月,大成国灭,大安重归清统治,武城县复称平南县。

民国二年(1913年)推行省、道、县三级区域制,大安属郁江道(道治今苍梧)平南县。

民国三年(1914年)郁江道改苍梧道,大安改属苍梧道平南县。

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道设区,大安属梧州区(区治今梧州)平南县大乌里。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广西推行区、乡、镇、村、街的保甲制度,大安属平南县南一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大安设立广西银行大乌办事处,主要经营“放款、存款、汇兑、兼代理省金库在平南的收支”。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9月30日上午侵华日军一个中队约180人从旺村过江,经大安石桥入圩,大安沦陷。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6月10日大安宣告光复。

1949年12月3日,大安获解放。

1950年1月,大安属梧州专区平南县大安区。

1951年4月2日,平南县将原6个区调整为13个区,大安为平南县第四区。

1951年7月,梧州专区与郁林专区合并称容县专区,大安镇隶属容县专区平南县。

1953年6月,平南县又改为13个区,大安为第四区辖镇。

1955年9月13日, 根据国务院指示,各区按地名称呼,大安改为平南县大安区。

1958年7月,撤销平乐、容县两专区,分别设立梧州、玉林两专区,大安镇属玉林专区平南县。

1958年11月改称为平南县公社大安分社。

1959年9月改称为大安镇人民委员会。

1961年6月划为大安区辖镇。

1962年又恢复为大安区。

1971年,玉林专区更名玉林地区,大安属玉林地区平南县。

1980年7月9日改为大安镇公社。

1984年9月改为平南县大安镇,从大安镇分出武林镇。

1995年10月27日国务院批复贵港市升格为地级市,大安镇属贵港市平南县至今。

《宋会要辑稿.食货一七. 商税四》中,有文字:“ 大乌墟六十八贯六百二十三文”;在《宋会要辑稿.食货二三.盐法》中,有文字:“ 大乌墟五十八贯七百六十八文”。

《宋会要辑稿》是清代徐松根据《永乐大典》中收录的宋代官修《宋会要》加以辑录而成,全书366卷,是研究宋朝法律典制的重要资料。所谓“食货”,古代用以称呼国家财政经济,包括田制、户口、赋役、漕运、仓库、钱法、盐法、杂税、矿冶、市籴、会计(国家预算)等。“商税”是指国家对商品流通所征收的税,但盐、酒、茶等专卖商品不包括在内。“盐法”是国家对食盐征税和专卖榷禁的各种制度。中国从古至今只有一个“ 大乌墟”,这就是现时的大安镇。至于《宋会要辑稿》将 大乌墟的商税列于象州之中,而又将其盐税归于韶州,应为后人辑录笔误。

上述文字,是记述在大乌墟征收并上交朝廷的商税和盐税数额,说明大乌墟在宋代已经存在,并且是个不小的墟镇。

清道光十五年辑《平南县志》记述:“大安墟即大乌墟,墟大甲于一邑。”

公元361-972年已在今武林口(离大安4公里)设置武城县(后改名武林县),公元599-972年在今大中圩(离大安10多公里)设置隋建县。大安地处两个古县治的中间,白沙江与新客河交汇处,交通便利,土地平坦肥沃,不会晚至明末清初才成埠。

大安镇城区,古称大乌圩,其名源于圩市开埠之始的圩尾两水交汇处的一棵超大的乌皂树。大安古名为“大乌”。据所见史料,最早出现“大安”之名的,是清朝道光15年《平南县志》。事实上,直到民国时期,旧名仍有使用。台湾解禁后,有老兵来信寻亲,地址还是写“大乌墟”。

大安城区(原大乌圩)开埠较早,有证据可查的可追溯至明末。清康熙朝起就被聪明的粤商看中,作为到广西做发财梦首选地方之一,民国前大安就是素有“一戎二乌三江口”之一的广西大商埠。大安城区及附近村落原住居民的祖先大多数都来自广州、佛山地区的顺德、南海等地,说着原汁原味的正宗广府粤语,并习惯于早茶,粤剧,敬神,经商等珠三角文化。流传于坊间里弄的童谣“凼凼转,菊花园,阿麽叫我睇龙船……”传唱至今。大安古建筑群中有个粤东会馆,大门两边石镌楹联今尚在,曰:“瑞献重门白沙银浪涌,商通两粤新客宝泉来”,这是对大安开埠三百年来的真实写照。

东晋升平五年(361)年,析永平郡(治所今藤县境内)猛陵县地置武城县。县治今武林镇,是今平南县境设县之始。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武城县改称武林县。唐贞观七并(633)年分武林县地置平南县,后改平南治所今平南镇,县治历袭至现在。古平南地别称"龚洲"。但平南境内历来经济、文化、人文景观较突出的地方仍集中在大安镇。

订木村 同新村 罗明村 莲珠村 凤谷村 儒村村 古城村 新城村 同路村 同德村 稻花村 贺岗村 进南村 燕岭村 天堂村 新儒村 儒地村 新蒙村 联蒙村 小蒙村 订木村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82006
43315
38691
家庭户户数 21780
家庭户总人口(总) 81799
家庭户男 43192
家庭户女 38607
0-14岁(总) 27128
0-14岁男 15228
0-14岁女 11900
15-64岁(总) 49126
15-64岁男 25301
15-64岁女 23825
65岁及以上(总) 5752
65岁及以上男 2786
65岁及以上女 2966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81124

明清时期,大安生产的烟叶声名远播,远销各地,道光十五年《平南县志》记载:“叶黄而厚又柔软,味辛香,出大乌者为上品。”《平南县志经济专辑》又载:“大安产的齐丝烟和熟烟驰名浔、梧、玉三州。”大安不仅是生产烟草及制造烟丝的重要产地,而且还是烟草的集散地。《广西通志 烟草志》记载:“同治十三年,广西潘司在平南大安镇征收玉桂、烟叶、烟丝出口税六七万两白银。” 清末民初以色润、丝细、味醇而驰名的大安齐丝烟,畅销两广,远销港澳及 东南亚地区。

近代,大安镇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重点。1992年,粮食种植面积6164.13公顷,总产量3344.35万公斤,平均亩产425公斤。1996年,粮食总产量3434.6万公斤,农业总产值20432万元,人均产量430.3公斤。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抓好短、平、快农业综合开发,先后建立贺岗、同德、凤谷等蔬菜生产基地和新儒、天堂等村烟叶生产基地,种植烤烟、晒烟500公顷,年产干烟650吨左右。贺岗、稻花大白菜、椰菜生产基地种植面积100公顷,总产量600吨,总产值240万元;同德、新成葛薯、荔浦芋基地,种植面积133公顷,总产量6000吨,总产值720万元;新儒、天堂、订木、稻花等地的烟叶基地,种植面积533公顷,总产量1200吨,总产值800万元;寻村番茄基地种植面积13公顷,总产量1000吨,总产值120万元;贺岗马蹄基地种植面积200亩,总产量400吨,总产值40万元;新儒、儒地大肉姜、荔浦芋基地,种植面积66.7公顷,总产量300万斤,总产值400万元。

1992年至1996年,商品菜种植约2000公顷,产品远销广东、深圳、贵港、梧州、北海等地,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甘蔗是大安经济“四大支柱”之一,1992年至1996年,每年种植面积约3600公顷,年产原料蔗2至3万吨。畜牧水产以生猪、家禽和鳗鱼为主,生猪饲养量在42.5万头左右,存栏8.56万头,出栏肉猪4.8万头。外销猪花每年20万头以上,家禽饲养达130万多羽,年出栏33万羽。放养鱼塘面积174公顷,水产品年产量1.6万吨。1992年至1996年,全镇种上经济林688公顷。1995年顺利通过了自治区造林灭荒达标验收。2001年全镇经济作物达2400公顷。经粮面积比例达63%,优质谷种植2000公顷,占70%。甘蔗种植面积600多公顷,是平南县的甘蔗生产基地 。2001年,全镇建成六大农产品基地:2.5万亩优质谷基地;1万亩甘蔗基地;以石硖龙眼、荔枝为主的2万亩名优水果基地;以番茄、荔浦芋、葛薯、生姜、莲藕、马蹄等为主的万亩优质蔬菜基地;2000多亩蚕桑基地;以优质仔猪、三黄鸡、种肉鹅、鳗鱼、鲟龙鱼等为主的特优珍稀禽畜水产养殖基地。全年外销仔猪40多万头,出栏家禽120多万羽,水产品产量4000多吨。

明末清初,粤商开始在大安开设制陶厂。 清末民初大安镇的 棉织手工业,誉满 八桂。民国初期又兴建了镬厂。至20世纪30年代后期,纺织手工业遍布大街小巷。其他工业如制糖、制烟等也遍及城乡。解放后,大安镇的工业门类逐步增多。这里产生了全国最大的水暖器材生产企业广西桂花水暖器材有限公司,全国500强企业之一,产品有30多个品种110多个规格,拥有部优产品1个,国家专利产品20个,创造了多个广西第一(第一家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乡镇企业,第一家乡镇企业集团,第一家规范股份制企业)。大安米面制品厂以其美味爽口的桂林米粉干,占领东南亚及欧美市场,成为广西出口该类产品最多的企业。

1992年至1996年,全镇有镇办企业26个,村级企业3900个,从业人员8154人,年均产值20亿元。意大利伊姆集团公司与广西桂花公司合资兴建的“中意”公司,投资总额为1.2亿元,年产中高档卫生洁具50万套,投资新增产值2.5亿元,创税利4163万元,实现利润3836万元。同时先后引来平南金运来实业有限公司、丹竹供销社、武林液化气站前来搞城镇开发,兴办工厂、企业和实业。2000年,中意公司实现了与海尔集团合作生产高档水暖器材;桂花公司“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与股票上市不断推进;改制搞活了棉织厂等一批企业;招商引资得以突破,新上沙砖厂、松脂厂、木材厂、水洗厂、手袋厂、皮革厂等多个投资超百万以上的企业。镇党委、政府对内搞活改革,对外搞好招商引资。对中意公司、友盛公司、织造厂、棉纺厂等发展好的企业,不断改革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把建材、纺织、化工、食品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对炮竹厂、米面厂等企业,进行破、转、卖,搞活沉淀存量资产。同时解放思想,提高办事效率,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主动地接受广东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1999年至2002年,全镇新上企业项目69个,总投资达3500万元,新增产值1.25亿元;新增个体商业户484户。

2015年,大安镇在东盟博览会上成功签约引进投资10亿元人民币的保利高塑胶制品项目,项目由香港保利高集团投资,保利高集团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圣诞树、圣诞灯生产商,拥有全球约70%的市场,同时也是全球排名前三位的生产大型户外塑胶水池及吹气类产品生产商。项目坐落大安镇物流园区内,占地600亩,现已开工建设,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用工将超过6000人,年产值将达到10亿元人民币,年税收超过6000万元以上,为大安物流园注入强心剂。

大安工业园将建成以服装生产为主,形成研发、设计、生产、品牌孵化、电商、仓储、物流、供应,营销、金融服务、物管等功能配套齐全的产业园区,努力为大安镇改变服装生产加工的低、散、乱、险现状,促进服装加工业的产业升级,发挥服装产业的集群优势,产生更大的产业效益。

自清康熙以来,粤商陆续到此开设商行,经营棉纱布匹、海味杂货,收购肉桂,远销海外。据乾隆十五年(1750年)《增建大乌圩列圣宫碑》记载:“圩之设由来已久,上通容(县)桂(平),下达藤(县)梧(州),舟车络绎辐辏……四方客商云集。无怪粤西巨镇历数,一戎(苍梧戎圩镇)二乌(大安镇)三江口(桂平江口镇)。”

康熙年间修扩明代所建的列圣宫时,出资的两粤商人约700家,其中许多是明代就进人大乌圩经商了。碑记用“四民并集,百货骈臻,商旅稠集,货物充盈,日新月盛,一大都会”来描述当时的盛况。

大安于清雍正12年设立巡检司,道光2年建成粤东会馆,光绪31年设立邮政代办所,宣统元年成立商会,民国20年成立广西银行办事处。据史料载,清乾隆53年3月28日,广西奉旨解拨地丁银10万两、盐课银10万两去福建省,作为“台湾剿捕逆匪”善后备用。其中一笔盐课银3万两,由平南县大乌墟巡检赏汝元送去。

据台湾中央研究院馆藏资料,光绪十二年10月26日,德国公使巴兰德发出《抄送粤督查封浔梧等州禅班臣洋行所设洋栈提追大乌墟私卖桂皮地税由》文书(馆藏号:01-31-008-04-003),可见当时大安商业影响之大。

2001年,大安镇建有七大专业市场,分别为成衣、工业品、猪苗、农副产品、肉类、猪牛、木材市场,总面积达11886平方米,于1990年动工兴建,总投资205万元,固定摊位450个。年集市成交额1.82亿元。大安镇的成衣交易量大质优,全镇经营沙滩裤、机恤系列的私营企业有150多家,平均每家有电动平缝车20多台,工人30多人,日产4.5万件,就业人员5000多人。产品以其优异的质量,新颖的款式,远销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等地,在广州沙河成衣市场,独领风骚。每逢农历二、五、八为大安圩日,赶圩人数达3万多人。主要贸易品为成衣、针织、竹木器、肉类、禽苗、家禽、各类日用杂品等,日成交额达3.5万元,年成交额1300万元 。

大安民国时金融业已经非常繁盛。据民国二十二年广西银行《筹设大安办事所处所规划书》上载:“大安一埠,在前清时商务已经发达,现在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商店,有十余间,五千元以上有七十余间,三千元以上有七十余间,一千元以上有五十余间,其中牲口棚四十余间,杂质五十余间,苏杭二十余间,洋杂十余间,桂庄八间,木铺十五间……汇兑状况:该处操汇兑业者有高义记,每年汇出入约一百五十万余元,其余聚源、成记、兴昌、盛出源、利安、欧记等汇去入年约一百六十万余元。”

民国时广西银行大乌办事处的设立,主要经营“放款、存款、汇兑、兼代理省金库在平南的收支”。

到现在,大安有国有银行农行、邮政储蓄银行的柜台营业厅和广西农村信用合作社、桂银村镇银行等。

大安镇人民以 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认真贯彻落实“农业稳镇、工业富镇、城镇强镇、商贸或镇、科技兴镇、依法治镇、文明美镇”的工作方针,努力建设经济强镇,加快推进现代化中心城镇建设步伐。

大安镇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该镇以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广西小康示范镇建设为契机,坚持高起点规划,狠抓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地提高城镇综合功能。大安镇广场、城雕、24米街道美化,大安镇商业步行街,大安镇水厂扩建工程等公共基础建设已完成。近年来,城镇建设分别获自治区第三、第四届、第五届市容市貌“南珠杯”活动竞赛一等奖、特等奖,荣获贵港市第一届市容市貌“荷花杯”竞赛“荷花杯”奖。目前,正重点抓好以下工程项目建设:大安工业园项目建设,贺岗商贸小区的二期开发项目,环镇西路延伸项目,容县至太平过境公路项目,光亮工程项目,绿色工程项目,大王庙公园广场项目。该镇正充分发挥大安区位好和作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等优势,力争把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和工业品专用市场建成全县最大、具有较强凝聚力和辐射力的区域性专业市场。

道光十五年《平南县志》记载大安:“地控两河为南条诸流之咽喉,其东南有大水、思岩诸峰环峙,北与阆石、畅岩遥相映带,而西则新光狮子山如屏如藩,中坦荡陇亩相错,又当往来徙马舟车,络绎辐辏,出于涂,藏于市,称巨镇焉。”体现了清代大安所在地理位置及其经商环境的优越,近代以来,大安人口稠密,郑湘畴《平南县志》记载大安“至民国时期,总人口7957人,面积达1891,0304亩,其中圩市面积352,4663亩。”《平南县鉴 》记载民国时大安“圩内商业发达,商铺林立,大小商号1012户,趁圩人数高达5000人。”由于大安地处浔江沿岸,水路白沙江与新客河皆汇于此入浔江,域内又有容(县)武(林)公路穿境而过,可谓“四方辐辏,通衢也。”是近代西江沿岸“上通高(州)、廉(州)、雷(州)、郁(林),下接梧(州)、平(乐)”的一大都会。

大安自设圩以来,清末民初成为广西三大名镇之一,商贾云集,圩内横街小巷,星罗棋布,穿街过巷,如入迷宫。20世纪80年代以后,城区向外拓展,兴建了一批新街道。1993年,开始改造旧街道。2001年,全镇有开发小区10多个,新建街道20条,并投资1500万元全部硬化;投资500多万元改建和新建排水、排污管道35条,总长15公里;投资200万元建成大安镇农贸市场和生猪、木材、工业品、牲畜、肉类、农副产品等七大专业市场。投资80多万元美化绿化街道,新安装路灯180盏,种植绿化树木2000株。城区面积由1996年的2.5平方公里扩展到目前的4.1平方公里。

镇党委、政府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用足用活大安镇作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的优惠政策,提升城镇品位。镇党委、政府重点抓好十大工程项目建设。(1)加快大安工业园项目建设。尽快实现“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商落户工业园。(2)抓紧实施贺岗商贸小区的二期开发项目。(3)加快环镇西路建设进程,尽快打通西部连接贺岗大道通道。(4)充分发挥大安区位好和作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等优势,力争把 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和工业品专用市场建成全县最大、具有较强凝聚力和辐射力的区域性专业市场。(5)容太过境公路项目。(6)日供水3万吨引水工程项目。(6)光亮工程项目。(7)绿色工程项目。(8)大王庙公园广场项目。(9)大安公安分局建设项目。

大安镇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大安镇有良好的工业基础,拥有从上世纪六十年初代传统的手工业发展到当今配套较为现代化的服装加工企业。现全镇有胶合板厂、沙砖厂、红砖厂、制衣厂、洗水厂400多家,从业人员达一万多人,形成了以制衣业为龙头产业布局,主要产品有:牛仔裤、童装牛仔裤、休闲裤、沙滩裤、中裤、T恤、文化衫等,有纯棉、涤纶、丝光尼龙等中、高档次,工艺款式时尚、质量从优,年加工实力强,产品畅销国内、外中东、非洲等国家。

大安镇招商引资有新突破。大安镇把招商引资工作当作推进大项目建设和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撑点,采取高效务实措施,建好工业园区,扩大对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办事效率,具体采取灵活机动、全方位广泛招商,采取一切可行的办法,接纳东部产业转移,制订扶持发展制衣业目标任务,千方百计吸引一批大型制衣企业落户大安镇。

大安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总投资2105万元的大安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厂区建设,安装管网3公里,并进行了通水调试。

房地产、商业项目。大安永发名城、天利和、南河城等商住小区总建设面积约78万平方米,共引进民族影城、华联超市大小商家、大型超市上百家,有力地促进了大安镇的商贸发展。

教育:镇党委、政府努力推进“科技兴镇、文明美镇”工作,突出抓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工作,全镇现有小学18所,初中4所,高中1所,在校中小学生15000多人,教职工1000多人。

广电:全镇已实现村村通 广播电视工程,至2001年底,有线电视用户2000户,可以收看19套节目。

文化:这些连同原有的影剧院、电影院等文化娱乐宣传设施,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能使党的方针政策深入千家万户。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向上的群众性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安素有“粤曲之乡”,荣获自治区体育先进乡镇称号,全镇有民剧队、狮龙队、粤曲曲艺社共140多个。 群众文化活动异常活跃,每逢重大节日都举行综合文化活动。

大安镇位于北纬23°23′,东经110°30′,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镇山清水秀,四季如春。全镇年平均气温21.8℃,年降雨量1630毫米,年平均日照1712小时,年无霜期342天。

大安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冬季主导风为偏北风,干燥寒冷;夏季主导风向为偏南风,潮湿炎热。总体来说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尚称温暖湿润,这样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人类的生存,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大安位于浔江冲积平原内,大安镇域内地形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地势东高西北低,东部为山地,中部平坦低洼,西部为丘陵。主要山峰有大水山、四岩山、狮子山等坐落于大安周围,形成了“天开一洞左蹲狮岭作屏藩,地绕双江前对凤洲为锁钥”的大安地形格局。宽广的冲积平原为大安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大安境内土壤主要为黄色及灰黄色沙质黏土,局部有流沙,西部有优质石灰石,南部有花岗岩。疏松的黏土土壤熟化程度较高,通透性能较好,适合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大安镇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地势南高北低,北部大部分为浔江平原,南部有少量丘陵和低山,最高峰为大水山,海拔555米。全镇有可利用的荒山荒地1113公顷。

大安镇内有白沙江和新客河。白沙江发源于大容山北麓,经六陈、大新、大安、武林而汇入浔江,全长100公里,平均流量为50立方米/秒,水能蕴藏量11400千瓦。明清两代在白沙江边,装满了灌溉农田的水车,据《白沙江竹枝词四首》载道:“同行齐放坝,棹歌声引桔槔声。”勾勒了白沙江便利的水利灌溉及繁忙的水路运输情况。在清代,白沙江两岸森林茂盛,植被良好,水源充沛,河床宽达三十多米,水深四米多,从桂平沙江村以下可通行三吨木帆船。

白沙江自西向东横贯中部,平均流量50立方米每秒;新客河发源于南部大洲乡,平均流量8.5立方米每秒,与白沙江交汇于圩边。全长20多公里,水能蕴藏量为550千瓦。

教育

大安经济的繁荣为教育文化事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自古平南“南河山水清秀,代产文人”。清代大安不仅百货骈集、商贾辐辏之所,也是各方学子切磋学问的理想之地,“二陈、三士之经术启乎梧,谷永之恩信,陆绩之儒业播于浔。”明清时期大安圩上学校设立较多,最早为社学。清《广西通志》记载大安社学:“雍正二年知县成宗发建,一在乌江关帝祠,一在大乌圩尖脚岭”。社学的建立为大部分普通民众进入学校接受教育提供了条件。清末,私立龚南中学由秀才覃竹饶在大安创办,当时学校的大门口就用“龚水汪洋滔滔不绝,南州冠冕济济多才”一联来形容平南南河文人辈出的景象。从康熙到光绪年间,平南共出文举138名,武举75名,进士13名,武进士4名,而大安更为人才济济,共出进士6人,举人22人。占进士总人数的60%,举人人数的17%。大安圩上发达的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的学士文人,因此才会有“炫歌里巷多儒冠”之说。这些文人如梁之瑰、陈蔼、胡朝瑺、朱宝翰等为大安的社会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促进了大安的发展。

卫生

民国前,大安没有西医只有中医,最有名的是乾隆年间的甘庸德,别号“一剂先生”。他从小读书,记性特好,过目不忘,甚得老师器重。有空时便偷看医书,逐步精通医学,在圩上设立“佐化堂”医馆。治病不拘泥于古方,自己炼药为丸,用朱砂做丸衣,象绿豆一样大,其药效“常能起九死而俱生”。县令尚政文书写“才堪华国”四字的匾额送给他。著有《药性赋》、《锡葫芦赋》、《药王游猎赋》等医籍。秘方只传亲生子孙,外人不得而知。

至民国26年(1937年),大安才有了第一间西医诊所,地点在镇大街,所长是欧阳增,只有1名医师和价值20元法币的器械。虽然简陋,却对传播新医学起到了启蒙作用。

同年,助产士梁纫秋从广东迁到大安镇,成立本县首个妇产诊所,地点也是在镇大街。她的到来,挽救了许多妇女婴儿的生命,经她接生的大安人不计其数,称得上是“大安圣母”。

1934年开始,根据蒋介石“新生活运动”的倡导,全镇开展了清除垃圾、污水、苍蝇等卫生竞赛。

1952年毛泽东号召“动员起来,讲究卫生,粉碎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争”。不久大安成立饮水消毒队,在各担水码头设立消毒站,为担上来的河水投放清毒药。后因水多药少,无法坚持下去,很快就停办。

1958年大跃进热潮中,大安镇上办起了托儿所和幼儿园,本意是提高幼儿养育水平,但因缺乏物质条件,结果适得其反。地址在镇北街,房屋残破,设施简陋,自带椅桌和饭盅,常常吃不饱,儿童普遍出现营养不良症状。县里“生活治病专业队”来分发胎盘粉,但杯水车薪,托儿所和幼儿园只能停办。

1952年由民间中医组建大安区卫生协会,1956年成立大安镇医疗站,同年并入大众诊所,1958年停办。当年成立大安制药厂,至1962年解散。

中西医都有的大安卫生所成立于1952年11月,所址在“宾兴”。1956年改名“大安人民医院”,1962年迁于粤东会馆和大王庙,1973年迁狮子岭新院址。1976年改名“大安中心卫生院”, 1992年升格为平南县第二人民医院,目前是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全镇现有小学18所,城区有中心小学2所,初中4所,县级高中1所,在校中小学生15000多人,教职工1000多人。

大安高中

大安高中创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办学历史悠久。为广西浔州府平南地区最早镇级高中,1951年该校改名为广西省立平南第二中学,1968年改称大安高中。学校座落在平南县大安镇南郊,背靠狮岭,南傍南梧二级公路,交通便利。校园占地面积达138亩,绿化面积达80%以上,绿树成荫,绿草如茵,鸟语花香,风景如画,被誉为“花园式的学校”。

学校规模大,现有教学班50个,学生3000多人。师资力量强,现有教师239人。其中自治区二十一世纪园丁工程A类对象3人,贵港市教坛明星1人,贵港市学科带头人6人,贵港市骨干教师8人。高级职称26人,中级职称以上102人。

平南县第二人民医院

平南县第二人民医院成立于1948年,是国家非营利性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爱婴医院”,是 平南县南河片区的急救中心,县第二产科急救中心。

该院位于广西平南县大安镇(本镇为历代西江流域三大古镇之一),历经大安联诊所、大安卫生院、大安医院、大安中心卫生院、平南县第二人民医院命名变更,习惯称为“大安医院”。

医疗服务辐射全县各乡镇与邻近藤县、桂平市部份乡镇150万人口以及南梧二级公路平南段突发事故抢救任务。

基督教于1862年传入广西,1885年传入平南。全县有三个基督教宗派,其中两个属美国差会,一是以石塘村为中心的浸信会,二是以城厢为中心的宣道会;另一个属英国差会,即大安中华循道公会。1900年6月和翌年5月,英军炮舰先后两次自梧州直驶南宁,名为测探航道,实则以炮舰政策扩张势力。不久便有英国基督教士来到大安,采取街边演讲、发放圣经书籍、为人治病等方式传播福音。

1909年(宣统元年),大安中华循道公会正式成立。初期租借房屋作为活动场所,1912年由英国教会资助及教徒捐款,在镇大街建成占地0.24亩的福音堂。主教是英籍人士何继聪。起初,大安民众对基督教比较陌生,排斥心理严重,入教人数不多。20年代为全盛时期,教徒近200人,分布于本圩及附近的竹林塘、珠砂岭、新圩等村屯。在30年代经济危机和日军侵华影响下,大安循道公会陷入困境,1930年减至130人,1933年减至25人。政权更迭后,虽然仍坚持宗教活动,但至 1958年仅剩下10多人,1963年因无牧师主持而关门,其后一直未恢复。

大安镇列圣宫始建于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时仅一楹,以祀道教贤化大王得名。兼祀妈祖等道教人物。广西的民间传说中,天后兼有送子娘娘之职,凡妇女、后宫、天后庙等专祀妈祖外,其他一些庙宇也兼祀妈祖,不育者,随祈随应。

大安镇列圣宫所藏《创建列圣宫题名碑记》载 :“中以玄帝为主,观音、关圣帝、天后、三元、华光、康王、玄坛、贤化、三界并坐同堂。”光绪元年《重修列圣宫并创建大码头碑序》详细地记录了清代各时期重修列圣宫的因革原委:“平邑之南四十里为大乌圩,上通容桂,下达藤梧。四方辐辏,通衢也。圩中有大王庙,创建于康熙壬寅。中祀贤化大王,仅一楹,湫隘殊甚。嘉庆乙丑,广其地而增修之,前座为头门座,祀北极真武暨关帝诸神。后座祀观音大士暨龙母天后,上并建一阁祀文昌,附庙左右二祠,一祀至富财帛,一祀惠福夫人。遂易名为列圣宫。”说明明清时期大安道教文化之鼎盛。

广西西江流域佛教、道教都比较发达。现时大安镇粤东会馆供奉佛教神像为主,原貌为三进,宽三问,总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为砖石木结构,硬山顶,风火墙,琉璃脊饰,对研究古代两广经济、文化、艺术交流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在列圣宫后面更有新建大安寺。供佛教信徒参拜。

大安镇是广西历史上的名镇之一,商铺林立,小巷纵横。1836年(清道光十六年)的一天,一场大火把大安圩变成了一片废墟。火灾过后,当地居民开始认识到防火工作的重要。大安的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发动各商号、店铺和街坊,自发组成义务消防组织,由居民募捐购置了消防水柜,装配了水枪、火钩、消防桶等消防器械,组建了德隆社、群乐社、永安社、永隆社等消防队,利用圩内水塘作为消防水源,并制定了消防公约。后来镇上居民每年都自发组织进行消防演习。1916年(民国5年)农历八月二十日,大安镇居民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消防演练活动。自此以后,每年的农历八月二十日就约定成俗地成为大安镇传统消防节。解放后,演练的方式与内容不断改进,镇上居民也形成了良好的消防传统。如今,当地政府成立了消防工作委员会,组建了22个义务消防队,制订了安全防火工作公约。同时各街道还设立了消防监督岗,经常对防火情况进行检查。平时邻里之间互相监督,发现火灾隐患就指出来。一旦出现火警,全镇人民群众不论男女老少,亲疏远近,都会自觉投入灭火行列。 至2016年,大安镇消防节已有180年的悠久历史,是全国最早规模最大动员最广泛的乡镇消防节。

大安镇至今还存留有清后期各类消防水柜、消防桶、消防帽、各种水枪、火钩、喉叉、火炬及用于报警的铜锣等。

大安镇一年一度的传统消防节,也是全国唯一“传统消防节”。国家公安消防博物馆、自治区博物馆、档案馆的文物保护咨询专家对大安消防文物保护进行专题调研,载入了全国的消防史册。得益于百年消防传统传承,近30年来,大安全镇未发生过重特大火灾。截至2016年9月,仅发生过一般火灾9起,属全自治区火灾次数和财产损失最少的乡镇之一。

大安辣椒酱
  大安镇和味辣椒酱!这家辣椒酱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创立,很悠久的历史,就位于南梧二级公路旁边,即贺岗二级路口。在家里煮面时,加点大安辣椒酱,简直就是绝配!大安镇本地人在外地上学时,每次放假回家带几瓶去学校,这个辣椒主要是蒜蓉比较多,但是又没有很刺激的蒜味,闻起来很香,入口酸酸辣辣。
   大安烧鸭
  大安镇本地人小时候只有在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餐烧鸭,其中烧鸭汁更是无比的美味,除了蘸烧鸭使之更加入味外,烧鸭汁里面的酸梅,更是小孩子的最爱!还有剩蘸汁的话,还会拿来搂饭,也是无比的美味!
   大安豆腐酿
  这种豆腐酿不同于外地以全肉为馅,馅肉中加有磨碎的荔浦芋、米粉,有时候还添加了很多紫苏、葱苗,吃起来没有全肉馅的油腻,还增加了芋香味、紫苏味。大安镇的经典美食。
   大安粉角
  大安粉角馅料中有竹笋、木耳、猪肉,用卷粉包成三角型,再上笼蒸过。食时醮以酸醋、生辣椒、葱梗,甜酸香辣,清脆爽口。在大安,有时候最好吃的可能是从你身边擦肩而过的流动餐位。

大安酥肉
  每逢村里办喜酒都有一盘“酥肉”,这种酥肉其实都是用肥猪肉做的,肥肉切成粒状,以白糖腌制多日,然后裹上鸡蛋面粉,下油锅炸至金黄色。可以直接食用,皮脆瓤软,又香又甜。也可与丝瓜、波菜、花卉煮汤,绵甜甘脆,肥而不腻。

大安粥米菜
  一种贫穷年代大安镇特有的家常菜。其原料是各类菜梗老叶,食之难咽,弃之可惜。于是,贫穷而精于厨艺的大安人将其切碎落镬,加两勺稀粥,放点蒜蓉、辣椒糟、酸醋等,煮至适度粘稠。此菜加入稀粥,有如用淀粉打芡,通过粥胶粘附咸酸辣味,以此盖住老菜梗的苦涩味。如此粗菜细作,使本应丢弃的下脚料变成佐美食。此外,大安美食还有肉点心、罗卜糕、沙堆、红蓝饭、腊鸭、大安甜品等等,数不胜数,外地人来大安食过返寻味。

粤剧

大安粤剧是在广东粤剧、广东音乐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大安粤剧属戏曲剧种,是全县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明末清初,由于政治、军事等原因,广东逐渐向广西移民,大批广东商人溯江西上,渐渐地把粤剧带到广西。尤其是粤剧艺人李文茂响应太平天国起义进军广西,在平南转战一年多,每逢朔期,他们向当地人传艺 授徒,为平南大安播下粤剧的种子,大安粤剧便传播开来。二十年代和抗战前后,大批粤剧艺人和剧团从广东到大安镇演出,解放前后也有不少粤剧界著名艺人和班社在大安演出,如朱笑珊、玉英英、关国华、黎锦堂等。

由于受广东粤剧的影响,大安镇的粤剧爱好者便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成立了三个音乐社,三十年代大安粤剧艺人又在音乐社基础上成立三个粤剧社, 1954年为了便于领导和宣传演出,又把三个粤剧社联合起来,成立大安业余粤剧团,从此以后至九十年代,大安粤剧进入重要发展时期。

大安粤剧基本声腔为“梆簧”,保留有女阳腔和昆腔的部分曲牌,由于用广州音演唱,并吸收、融合了地方的民歌小曲,已与一般皮簧戏不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大安粤剧的表演艺术以舞台戏为主,具有粗犷、质朴的特点,大安粤剧演出的剧目和内容与广东粤剧一样,大部分来源于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等等,如《文天祥殉国》、《戒洋烟》、《黛玉葬花》、《苏武牧羊》、《梁山伯与祝英台》、《搜书院》、《关汉卿》等等。现在根据社会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创作了部分讴歌社会主义新人新事或鞭恶扬善的新剧目,使大安粤剧的演出内容更为丰富。

粤曲

大安镇凭借粤曲这一文化名片,荣获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这是该镇继2008年之后再次获此殊荣。

大安镇民间粤曲艺术历史起源于明末清初,1793年兴建大安粤东会馆,成为散居大安镇各处的广东人集聚之所。如今,大安镇粤曲演唱活动频繁,吸引数以千计的周边群众前往观看。该镇不少村屯自发组成曲艺社,并在乡村间巡回演出。 目前,全镇有曲艺社11个、专业牛歌戏剧团1个。城区新声曲艺社、乐群曲艺社、华艺牛歌剧团等多个曲艺社经常到玉林、桂平、苍梧、梧州等县、市与当地粤曲界同行进行交流,每年演出不少于300场。2002年,大安镇被自治区文化厅评定为“粤曲之乡”;“牛歌戏系列”获国家知识产权,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安镇又是广西最著名的粤曲之乡,镇内居民大多数是广东商人的后裔, 有着深厚的粤曲基础,演出活动十分活跃,涌现出一批著名粤曲演员,如粤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潘楚华、马德强等。1994年和1995年的广西大安粤曲节,吸引了自治区内外大批粤曲爱好者和两广粤曲名家李自强、林红、潘楚华、马德强等前来登台演出,文化部为粤曲节发来贺电,著名粤曲表演艺术家红线女送来了“愿粤曲唱出时代之声”的题词,广西文化厅颁发了“粤曲之乡”牌匾。

广西平南县大安镇的中元节——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鬼节”,与别的地方有所不同,就算是同一个县的不同镇都会有所不同。历史上的中元节是农历的七月十五,但是,大安镇的中元节却是农历七月十四,这个估计又是历史习俗演变的而有所不同,在大安镇,人们将中元节主要称为“鬼节”、“鸭儿节”或者直接就叫“七月十四”。

不同的地方在过中元节时会有所不同,大安镇过中元节是从农历七月十三这天开始,接连过两天,也就是十三、十四都过,而有些地方只是十四这天过。每年到七月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便忙翻了天,因为十三这天中午就要做丰富的菜肴来祭拜祖先,最具特色的就是每家每户都要杀鸭子拿来祭祖,所以因了这个习俗,大安镇把中元节亦称为“鸭儿节”,而不单单是称为“鬼节”。

每年中元节的来临时,除了忙着杀鸭做丰盛的菜肴之外,最令人们上心的就是做“蕉叶粿”这个吃食了。在十三这天之前,妇女们早就去采集蕉叶,这个也很有讲究,打的蕉叶要大张且不能有破损,有破损的蕉叶是不完美的,一般会遭淘汰。打完蕉叶之后,要拿蕉叶去晒干到蕉叶脱了青色的外衣转变为黄色,再用水洗过之后才能用。“蕉叶粿”的主要材质是用糯米磨碎之后加些材料弄成半稠不粘的糊状,加上红糖或者黄糖搅拌,会呈现黄橙橙的颜色,再加入花生搭配,使熟后吃起来不会因为糖分过多而显甜腻。然后把蕉叶撕成合适大小,用手抹一把硼砂水在蕉叶上,硼砂水的作用主要是等“粿”熟之后不粘叶,再放合适的面糊,然后用蕉叶抱起来即可。待煮熟之后,散发出甜甜的香气,使人忍不住流口水。等到熟透之后,就是小孩子最高兴的时刻了。

十三这天,不仅中午需要摆宴祭祖,晚上也是要的,只是还没有十四晚上的那般隆重。十四这天中午,家里人会叮嘱小孩,不要在家里的晾衣杆上晾晒衣服,之前有晾着的也要收起来,意在把晾衣杆让出来给祖先晾的。中午也要摆宴祭祀祖先,然而最隆重的是十四晚上的祭祀。十四这天晚上的祭祖最是隆重,不但有丰盛的宴席,而且除了燃祭祀用的香之外,还要燃香烛,并且要买五色纸烧给祖先,同时要拿“蕉叶粿”来祭祀,分别放在桌面的两边,一边放几个。等到祭祀结束时,要用铲子把燃烧掉的五色纸的灰给装起来,然后用竹篮把拿来祭祀用的“蕉叶粿”装起来,再拿上还没燃完的香和香烛,把这几样东西一起拿到门外的路边去,把没燃完的香和香烛插在路边,然后把装有五色纸灰的铲子和装有“蕉叶粿”的篮子放在路边,祭祀就算结束了。各家就热火朝天的吃晚饭,等吃过晚饭后还有一个活动。

晚饭过后,就是要进行“普优”了,人们都聚在村头的大路口,燃气一堆旺旺的篝火,篝火旁堆满了大量的拿来祭祀用的香和香烛,还有一些糖果和水果之类的吃食。买这些东西的经费都是各家各户出的钱,就是村里专门有一个人挨家挨户的收钱,一般都是收五毛或者一块钱一户。每当要“普优”聚集时,最高兴的是小孩子了,小孩子无论有什么聚会时都是最高兴的,也不管到底是什么性质的聚会。糖果和水果大家都随意吃,所以说为什么最高兴的是小孩子了,因为有吃的!

“普优”主要是村里人大家一起拿买来的香和香烛点燃,每个人手一把,然后几支几支的插在路边,沿着村里的大路一直插,直到看到大路的两旁都是闪闪的、星星点点的火光,看起来别有一番风景。但是,“普优”意义主要是送别来到阳间的祖先,送祖先回到那个世界去。主要表达人们对祖先的怀念和对今后生活的平安稳定以及对今后生活的美好祝愿。

大安镇的古童谣,根源是珠江三角洲,经过一代代的口传,有的已本土化,有的还有多个版本。建国初期,又出现的颂扬英雄、反对侵略的新童谣。

这些童谣,平实有趣,朗朗上口,深受小孩子的喜爱。倍觉亲切温馨。

1、点脚班班,南水南山,观音打照,白马行桥。桥儿喐喐,一托竹,二托木,托到江边起大屋。大屋种西瓜,屋儿种油麻,油麻开朵花,嫁妹落蛋家。蛋家会捞鱼,捞得一只大蟾蜍,大蟾蜍会谷气,...

2、凼凼转,菊花圆,炒米饼,糯米团,阿嬷叫我睇龙船。我冇睇,我要睇鸡仔,鸡仔大,捉去卖,卖得几多钱?卖得三百六十五个仙!

3、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槟榔香,娶二娘,二娘头发未曾长,过多两年梳大髻,红红绿绿娶返归,谷米又平仔又咁大个,娶埋新抱更架势!

4、点虫虫,虫虫飞,飞到荔枝基,荔枝熟,摘一噗,荔枝生,摘一蓝。

5、排排坐,食果果,你一个,我一个,猫儿担凳畀姑婆坐,坐烂屎弗冇赖我,赖番隔离个二叔婆!

6、跟我尾,食我屁,我某屙,饿死你!

7、点屁叮咚,弹烂竹筒,竹筒有只乞儿公,食粒黄豆屙粒脓!

8、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阿嫂出街着花鞋,花鞋花袜花腰带,珍珠蝴蝶两边排。

9、鸡公仔,尾弯弯,做人新抱实艰难。早早起身都话晏,眼泪冇干入下间,下间有个冬瓜仔,问过安人煮定蒸。安人话煮,老爷又话蒸,蒸蒸煮煮冇钟意。大喳嚹盐佢话淡,手甲挑盐又话咸。三朝打烂三条夹木棍,重话:咁好花裙畀你跪到烂,咁好石头畀你跪到崩。横又难,直又难,不如舍命落阴间。人话阴间条路好,我话阴间条路好艰难。

大安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大安古建筑群至今保存较为完好,座落在大安镇西北,白沙、新客二江汇合处,以大王庙(列圣宫)、粤东会馆、大安桥、大码头等古建筑物组成,是研究古代广东、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1989年7月20日,大安古建筑群列人平南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7月,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岩山,亦称思岩山,位于大安镇东南部。四岩山是平南南河片最高的山,海拔537米;四岩山景色优美,苍翠碧绿,山形地势雄峻独尊;山顶上奇石交错,千姿百态堪为奇观!

平南县南河片第一峰——四岩山四岩山位于大安镇东南部,座落于大安镇儒村,距大安镇城区10公里,是平南县南河片最高的山峰,海拔537米,景色甚为优美, 不可多得的生态环境,山上绿色的藤蔓,苍翠如屏,山势雄峻独尊,在半山腰有凉亭,还有一小溪,发出潺潺的流水声,山泉水清澈透明,山顶上全是交错花岗石,仰天袒露,天姿百态,堪为奇观,山顶右边还有多个穴洞,天然的石屋,幽深的岩洞,登上顶峰,居高临下,能望到无际的田野,弯曲的南梧二级路,车来车往,高楼林立的大安镇城区,不减大城市气势,一派新景象。
  四岩山的交通位置,四岩山位于S304省道的小站“上寺口”站附近,上寺口站附近的村庄有,分界村,水村,木村,儒村,同界村等村庄,交通十分便利。

名医:甘庸德(别号一剂先生,清代乾隆时人,因长于医术而闻名)

甘庸德,生卒年月不详,字元夫,又字玉山,别号一剂先生,清代乾隆时期广西平南县大乌里人。甘庸德生平著有《药性赋》、《锡葫芦赋》、《药王游猎赋》。

名士:胡朝瑺 (1763-1814)清代乾隆时进士

胡朝瑺, 生于大清乾隆二十八年癸未年八月十四日(1763年)卒于大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终年51岁。

名绅:梁之瑰 (1768-1849)字佩亭 编撰《平南县志》22卷 著作《寿护楼文稿》

清代平南县大乌外里人。27岁时,以 浔州府学廪生的资格,参加乙卯年的乡试,和他的父亲梁基一道,同时考中举人。嘉庆元年(1796年),之瑰赴朝廷参加礼部的考试后,就任内阁中书之职。道光十七年(1837)梁之瑰与同乡县令黎士华一道纂修《平南县志》22卷。著作有《寿护楼文稿》,后散失。现在仅存诗词一百多首。道光二十九年(1849)病逝,享年82岁。

名师:朱方辉 (1853-1916)广西学历最高的教师爷 著作《隐拙园诗稿》一集

朱方辉(1853~1916),号羲晋,广西平南县 武林镇(民国时武林镇称为大乌圩武林街)人。著有《隐拙园诗稿》一集。原稿已全毁,仅存部分抄本。1916年,朱方辉在家病逝,终年63岁。

名商:高义记 (1891-1945) 广西名商 民国广西首富

高义记(1891~1945),原名高仕佳,广西平南县 大安镇人。是本世纪20至40年代平南著名资本家。抗日战争前夕是他的全盛时期。 在 大安镇,开设商店5间,分别经营纱布、洋杂、海味、药材、杂货,还有一间牛皮怍坊;在 梧州,开设义安船务行兼营纱布,还有一间竹庄;在广州,开设猪鸡牲口栏,兼营纱布转运业务;在香港也设有牲口栏,在 玉林设有强安花纱行。抗日战争末期,大安沦陷,他走避大洲。1945年死于 大洲乡八冲。

烈士:谭祝宏(1890-1928)、吴国强(1906-1928)、谢苍生(1902-1937)

谭祝宏(1890-1928),大安镇镇中街人,毕业于 平南中学,考进 南宁广西法政学校学习,因家境贫困,遂退学谋生。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组织成立大安总工会,并任委员长。1928年春,被敌逮捕。同年6月11日,在梧州北山英勇就义。

吴国强(1906-1928),曾化名曾桂华,广西平南县 大安镇镇中街人。童年在私塾读书,后在大安三育高等小学学习,是该校童子军第二队长。1926年上学期间,以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经验,发动师生开展红五月活动。

谢苍生(1902~1937),名启良,字悟非,广西平南县 大安镇人。1918年到梧州省立二中读书。在“五·四”运动影响下,他和同学一起主编《救国晨报》。1937年李宗仁下令于1937年9月15日杀掉谢苍生等6人。谢苍生死时年仅35岁。

名僚:胡思尧、邱日荣

胡思尧(1904~1950)平南县大安镇稻花村人,又名胡兆。大学文化。

名旦:潘楚华

潘楚华(1940~),女,平南县大安镇人,1940年出生在大安镇镇安街。20世纪40年代,是大安粤剧发展的关键年代,潘楚华自幼受大安镇民间曲艺的熏陶,对粤剧产生浓厚兴趣。13岁开始学艺。13岁从艺时至今五十年,主演《百鸟衣》、《女民兵》、《蔡文姬》、《滩险灯红》、《滨海潮》、《女驸马》、《孟丽君》、《雁翎缘》、《陈宫骂曹》、《婆婆妈妈》等几十个传统、现代剧目,尤以《女驸马》一剧风靡两广及港澳乃至东南亚地区,被观众誉为“万能旦后”、“万能老倌”,“广西红线女”。

名家:梁焕新

梁焕新(1935~2003)平南县大安镇人。
  1987年7月,当选为广西唯一的全国100名优秀农民企业家;1989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0年获国家人事部和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称号;1992年10月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连续当选为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重点镇 广西三大古镇之一 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全国农村经济综合改革试点镇 广西小康示范镇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全国119消防奖先进单位 粤曲之乡

大安镇有广西最大的古建筑群,位于镇东白沙江与上寺河交汇处,有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大安石桥、列圣宫、惠福夫人庙、粤东会馆等古建筑。大安石桥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相传由乡绅劳千拱倡导,并由一云浮四海的乞丐依据易学原理设计建造而成。桥长33米,宽3米,有形似小船的大桥墩2个,另有4个长方形小桥墩,小桥墩又设3条方形石柱。桥面分7跨,其中一跨为10条梯形石条铺成外,其余全为9条梯形石条铺成,共64块。石条大面在上,小面在下,以利污水排泄。桥的两旁共有36条石柱,67条栏杆,全部为花岗石结构,工艺精湛。石桥历经洪水冲击,依然屹立河中,其工程设计和力学原理的运用,都堪称广西石桥梁之冠。 列圣宫建于清康熙年间,当地称为大王庙,占地面积5亩许,分为前后三进院落,附庙左右还有至福财帛、惠福夫人二祠。该宫全部用磨光青砖砌成,屋梁、顶柱采用白玉石,屋脊屋檐、墙壁雕刻各式各样的彩陶人像、珍禽异兽,栩栩如生。宫内供设大小神像上百尊,或坐或立,或蹲或踞,神情迥异,有的笑容可掬,有的怒目狰狞,千姿百态。大门两条石柱上刻:“地绕双江前对凤洲为锁钥,天开一洞左蹲狮岭作屏藩”。建筑群挟于两江之间,门前古榕掩映,更有数株长于墙壁之中,犹如壁画,富有艺术感。

四岩山

平南县南河片第一峰——四岩山

四岩山位于佛教文化古镇-大安镇的东南部,坐落于大安镇儒村,距大安镇城区10公里,位于S403省道“上寺口-站”附近,是平南县南河片最高的山峰,海拔537米,景色甚为优美, 不可多得的生态环境,山上绿色的藤蔓,苍翠如屏,山势雄峻独尊,在半山腰有凉亭,还有一小溪,发出潺潺的流水声,山泉水清澈透明,山顶上全是交错花岗石,仰天袒露,天姿百态,堪为奇观,山顶右边还有多个穴洞,天然的石屋,幽深的岩洞,登上顶峰,居高临下,能望到无际的田野,弯曲的南梧二级路,车来车往,远处高楼林立的佛教文化古镇-大安镇古镇尽收眼底,不减一览群雄的气势,一派别人风情的景象。
  四岩山的交通位置,四岩山位于S304省道的小站“上寺口”站附近,上寺口站附近的村庄有, 分界村,水村,木村,儒村,动界村,仕岭村等村庄,交通十分便利。
  四岩山的山脚下有一个大池塘和一个小型水库,还有一个常年香火鼎盛的古庙-观音庙。

每年,都有许多中小学生-辛辛学子,青年-中年男女朋友,以及一些中老年朋友,妇女,前来四岩山旅游,游览,朝拜,参观。

大王庙

大王庙( 列圣宫) 始建于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时仅一楹,以祀贤化大王得名。康熙五十九年,创庙两进三楹,中祀诸神,更名“列圣宫”。乾隆十五年增建后殿三楹,四十八年再次重修。嘉庆十年,重修头门,中座和后殿;为避水涨,诸神得以同升,于后殿增建一高阁,名曰“文昌”;又增建附庙左右二祠,一为“至富财帛”,一为“惠福夫人”。此次重修的规模基本形成格局。该庙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进行重修,落成后未及刻碑,大成国军打进大安,战火把庙夷为废墟。旧《平南县志》记载:“列圣宫在大乌(大安)墟即 大王庙,香火最盛,咸丰初年寇乱,尽为劫灰荡平,后于光绪初年,阖墟士商募金兴葺竣宇,雕甍辉煌,金碧宏丽倍于畴昔矣。右有惠福夫人祠,左为财神庙、粤东会馆”。现存大王庙是光绪元年的遗物,主体三进,面宽三间,有头门、中座、后殿和 文昌阁;中间有前后天井,井翼为廊;附庙左右,皆座东南向西北,总建筑面积为400多平方米。大王庙建筑是砖石木结构, 硬山顶,镬耳风火墙、琉璃脊饰,雕檐画栋,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现存的碑刻是研究两广经济、文化交流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

周边行政单位

桃城区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 地址:贵港市平南县镇大街大安二中西南侧约250米
贵港市平南县镇大街大安二中西南侧约250米

周边中学

大安高中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大安镇富民路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大安镇富民路

周边收费站

大安收费站(S40苍硕高速入口)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

周边小学

大安中心小学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大安镇桂花二巷043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大安镇桂花二巷043号

周边乡镇

大安镇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