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岸镇

龙岸镇 龙岸镇地理状况 龙岸镇气候条件 龙岸镇土地资源 龙岸镇生物资源 龙岸镇旅游资源 龙岸镇文物古迹 龙岸镇名优特产 龙岸镇节日习俗


龙岸镇位于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北部、河池市东部,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九万大山南沿偏东地带。集镇距县城35公里。镇域东西横距24.2公里,南北纵距29.1公里。全镇土地面积470529亩。龙岸镇西北紧靠宝坛乡, 西南毗邻黄金镇,东面和北面与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的永乐、 融水、怀宝、三防等乡镇接通。地貌呈盆地状,四周被连绵不断、形似剑排的山脉围绕。北面山为土质山、东西南三面的山多为石山。中间地形开阔,村庄绸密。东南边多为农田,西南边多为丘陵地带。镇内最高处为北面山口村的月亮山,主峰海拔1228米,最低处是南边八联村石龙屯的大围河口,海拔117米。集镇龙岸街为龙岸镇的中心地。从县城到龙岸,途径东门横岸小学、桥头镇桥头街、罗城矿务局桥一矿桥二矿、矿务局水泥厂、黄金镇寺门街,过寨博河便进入龙岸。北面的黄峰山、月亮山、南木坳、风吹坳等山峰是龙岸与融水县交界的分水岭...

详情

广西壮族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龙岸镇所有特殊区域

广西壮族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龙岸镇介绍

龙岸镇位于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北部、河池市东部,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九万大山南沿偏东地带。集镇距县城35公里。镇域东西横距24.2公里,南北纵距29.1公里。全镇土地面积470529亩。

龙岸镇西北紧靠宝坛乡, 西南毗邻黄金镇,东面和北面与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的永乐、 融水、怀宝、三防等乡镇接通。地貌呈盆地状,四周被连绵不断、形似剑排的山脉围绕。北面山为土质山、东西南三面的山多为石山。中间地形开阔,村庄绸密。东南边多为农田,西南边多为丘陵地带。镇内最高处为北面山口村的月亮山,主峰海拔1228米,最低处是南边八联村石龙屯的大围河口,海拔117米。集镇龙岸街为龙岸镇的中心地。从县城到龙岸,途径东门横岸小学、桥头镇桥头街、罗城矿务局桥一矿桥二矿、矿务局水泥厂、黄金镇寺门街,过寨博河便进入龙岸。

北面的黄峰山、月亮山、南木坳、风吹坳等山峰是龙岸与融水县交界的分水岭,倒进龙岸境内支脉较多,从而形成邦洞河、玉苗河、大蒙河、兴洞河、平石河等山中水源发源地。由多条小河汇成的东河、西河贯穿龙岸境内,最后在八联村石龙“合二为一”与黄金河汇合,流经寺门后往南过小长安至牛鼻河再进入融江。 龙岸河流属珠江水系武阳江支流。整个 龙岸乡土通称武阳江流域。

龙岸属中亚热带秀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候19.3°C至20.1°C,最冷月是一月份为9°C,最热月份是八月,为37°C;光照充足,一年四季光照时间较长,历年平

均日照数13892小时。日照最多在七、八、九3个月,最少是二、三月间;雨量充沛,龙岸的降雨量是全县最多的地区,年均降雨量1783毫米;无霜期长,全年无霜长300天左右。

龙岸镇曾在1998年作过一次调查统计,全镇土地面积470529亩(313.86平方公里)。在470529亩的总土地总面积中,耕地面积58408亩,占总面积的12.4%;林地面积287797亩,占总面积的61.2%;园地面积3625亩,占总面积的0.77%;牧地面积26926亩,占总面积27.8%;宜农荒地面积3115亩,占总面积0.66%;宜林荒地面积2000亩,占总面积0.42%,厂矿村镇及道路面积19055亩,占总面积4.40%,石山面积36475亩,占总面积7.75%;水域面积20773亩,占总面积4.4%。

林木类植物:分乔木、灌木两类。乔木类主要有杉、马尾松、红椎、白椎、黄樟、重阳木、 山乌桕、白花木、苦楝木、鸭脚木、油桐树、酸枣、黄连木、香椿、槐树、沧桐木、小叶桉等五六十种。稀有珍贵树木有银鹊树、 乌桕、竹柏、红花山油茶等。灌木有冬青、油茶、枸杞等10多种。在许多村屯的村旁、河边,前人栽种有榕树,历经数百年沧桑,现长大成参天的古榕。后人加以保护。全镇现有古榕树百余棵。

竹类:有大头竹、钓丝竹、撑篙竹、苦竹、棕竹、筋竹、丹竹、南竹、刺竹等。

菌类:香菇、蘑菇、木耳等。

药材:常见的有桔梗、车前子、金钱草、何首乌、厚朴、走马胎、鱼腥草、黄连、紫苏、益母草、百部、半夏、天冬等。一共有300余种。

藤类:主要有白藤、紫藤、软藤、勾藤、葛藤等。 此外还有草类、蕨类。

鸟类:有雉鸡、画眉、红嘴相思、斑鸠、鹧鸪、麻雀、喜鹊等。

兽类:野猪、箭猪、猴子、野猫、狐狸、果子狸、白额狸、黄鼠狼、穿山甲、竹鼠、野兔等。

蛇类:有百步蛇、南蛇、银环蛇、眼镜蛇、青竹蛇、草花蛇等。

鱼类:有鲤鱼、草鱼、青鱼、桂花鱼、斑鱼、鲢鱼、塘角鱼、黄鳝等。

虫类:有黄蜂、蜜蜂、蝴蝶等。

蛙类:青蛙、山蛙、泽蛙、沼蛙等。

龟类有:乌龟、金钱龟等。

该水库属中型水库,位于龙岸镇东北面,距龙岸集镇14公里。水库积雨面积39平方公里,有效库容1636万立方,水库长4公里,库区群山起伏,树木葱笼、竹林成片,层峦叠翠,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从水库的中端起至水库尾,有几个大湾,途中有几个小山包。进入这一地段更觉如世外桃源仙境一般。库中有人工放养的鱼类,各种野鱼也较多,常有人在此垂钓,赏心娱乐。水库有机动船只来回行走。这里是夏、秋日游览玩耍的好地方。平石村村民平时圩日坐船出山,在洞坎水库坝首搭班车上街。坝首下1华里处,有一侗族小村寨叫洞南屯,这里小桥流水,风景宜人,民族风情浓郁,还建立有一支侗族民歌队。如将水库库区和侗寨连成一线一并开发成民族旅游区,更有特色。能在景区内建一座侗族程阳桥,内容更是丰富。

青山寺也称冲安雷五大庙,坐落在高安村冲安屯村背的一座山岭间,从山脚到庙宇有一里多路程。山寺坐落处酷似一张天然石椅、皇帝殿之位。寺庙先建于唐代懿宗年间,80年代初重新修建。庙内置有10多尊古代神化人物塑像。1口古铁钟。寺边建有2座凉亭,寺边整齐地摆放着30多块古石碑。四周绿树成荫,石径盘绕。一条小小的清泉长年流经寺旁。人称这里的水为灵水。清代道光年间贡生邱代祥就写有《冲安庙灵泉记》诗文。

每年农历八月十六日为庙会期。民间活动的宗旨是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近几年,逢庙会期,青山寺组织机构除举一些传统民俗活动外,还举办诗联比赛、书画展、山歌会、舞狮、文场、侗歌演唱、苗族芦笙踩堂等具有新时代气息的活动。

距青山寺庙200多米处是冲安屯的水源林区,林内生长着各种乔木。山间有三口奇特的岩洞即水源洞、吹风洞、石狮洞。这些洞可供游人坐谈聊天。洞内有水塘、钟乳石等。村后有一水 ,千百年来,每年都有七八次涨潮,比平时正常水位高10倍多,时间都在两小时左右,涨潮时水不浑。

位于龙岸境内的县牧场内。此地有可容纳1500人的飞鼠岩、连通地下河的叮咚岩和清代办学的读书岩。

此外,龙凤土城、下珠安宁寺景区也可作旅游资源开发。

龙岸镇是个古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文物古迹较多,现尚存(包括重修)的有龙凤老土城、物华双降古民居群、清未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李德山故居、冲安青山寺、下珠安宁。

老土城:位于龙岸镇政府东去约1公里处的公路边。建于明代(具体时间不详)。古城墙全用泥土干垒夯实而成,城墙总长约1600米。墙上修竹林茂。1958年古城墙被村民削矮,种植作物。现仅存残墙,高300—400厘米。城墙剖面呈梯形,上宽约2米,下宽约5米。城墙内面积约130多亩,现居住40多户村民。屯名为龙凤村土城屯。县人民政府于1987年 月在此处立下石碑标志,将老土城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降古民居群:在物华村双降屯老村。该屯立村年代为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现尚存下来的古民居有30多座,古群居保持不完好,一些地段已被拆行七零八散。总体上还保留较好的原貌。村中有一条长约50米,宽3米的石板镶成的大街叫“平正街”。村头有一条往东去的石板铺成的古道。并直通融水县 永乐乡境内,全长10公里。现这条古道已残缺不全,许多路段已面目全非。分水岭路段保存较为完整。80年代未县文物所在该屯收集到10多块“举人”、“进士”之类的古荣誉牌匾。2003年7月7日县人民政府公布双降屯古群居到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德山先生故居:清未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李德山先生故居在龙岸街水街,普通民房。2003年7月7日县人民政府公布李德山故居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青山寺:坐落在高安村冲安屯村背的山坳间,当地人习惯将“青山寺”称作“冲安庙”。始建于唐朝懿宗年间,迄今有一千余年历史,是方圆百里修建最早的寺庙。历代重修多次。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青山寺被拆,文物古迹大多被毁。1982年,高安、莲花、三灵、八联一带的民众筹集资金重建青山寺庙。庙宇建筑有一定的仿古艺术。寺庙三间小房连通。正殿、左殿、右殿敬立着周文王、周武王、姜太公等古代人物塑像10余尊。寺正门是13级石条台阶路,门口置放两个供人们祭神用的石头古香火台案。寺旁有条小泉。清道光年间下地栋屯贡生邱代祥便写有“冲安庙灵泉记”诗文(罗城旧县志记载有)。2002年在寺下方建凉亭2座,2003年又在上山路中建凉亭一座,这里保存有清代铁钟一个,古石碑30多块。农历八月十六为庙会期。安宁寺:位于珠江村下珠屯南面村头的河岸旁。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迄今有416年历史。是古代罗城四大名寺之一,因当时到广西内的其他地方和临近的广东等四省筹资,故称为“江南五省大庙”。清康熙年间当地百姓对该寺进行一次维修和扩建,当时罗城知县于成龙捐资相助(清朝道光年间罗城县志和民国时期罗城县志均有情况介绍)。1958年寺庙被毁。1996年在地方热心之士倡导下,百姓集资开始在原址重建安宁寺。已建有寺舍2座,“魁星楼”1座,初步恢复原貌。现有古代人物塑像20多尊,古石碑3块。农历七月十五和年初六为庙会期。

大头粉

龙岸镇的特色粉,来龙岸镇做客的朋友亲人,到了龙岸镇必定都会去吃一碗大头粉,因为在整个罗城县也是极为出名的。

马蹄既可鲜食,又可熟用,还可加工制作马蹄罐头、马蹄粉,其品质细嫩、清甜可口。龙岸龙凤村是县内唯独的马蹄种植区。马蹄也是这里的传统土特产品。

龙凤一带土质适宜种马蹄。近些年年种马蹄三四百亩,产量近千吨。收完早稻后,留出部分田块种植马蹄,当年种当年收。进入农历十二月可挖马蹄上市卖。此时大批客商纷至沓来收购鲜马蹄。龙岸马蹄远销柳州、贵港、南宁等区内各地和区外,还出口越南。在收获季节,龙岸人不但习惯卖马蹄回来生食和放入热水中炖后来吃,还喜爱将修皮后的马蹄与猪脚炖来吃,这种煮法可作为办酒席的一道菜谱。

专作菜类用,常作办酒席的一道菜谱。产地龙凤村。

龙岸土山山场宽广,生长着很多生产香菌的树种,如白橡、枫树、水朗、干榄、黄皮、大叶沧等优质菇木。野生的香菇很少,产量也低。自80年代后,主要用人工实行菌种栽种,用以上菇木生产出花菇、冬菇、香信(通称香菌),香菇产区在泗潘、山口、大蒙、平石、北源5个山区村,年产香菇30多吨。

当地原始森木中长有水冬瓜、鸭脚木、中山桐、沧桐木等适宜栽种木耳的树木。山区部分群众秋冬季节,砍回这种树木,进行菌种栽培木耳,年产木耳10多吨。

龙岸是县沙田柚种植区之一。此果果色鲜黄,果大皮溥,果肉软脆、汁多甜蜜、味香。至2004年累计沙田柚种植面积1000亩左右,2004后沙田柚年产量2000吨。

是当地传统土产品,产于境内山区。生姜可用于食品佐料,也可药用。面积百余亩,产量20多吨。

龙岸镇山区竹子的种类繁多,有楠竹、金竹、白竹、水竹、苦竹等。还有栽培种植的排竹、甜竹、大头竹等,年产干竹笋10余吨。山区群众利用楠竹笋制作笋干、冬笋。

是当地主要特产之一。各个山头和山中都有生长,数量之多,分布之广。除山民自己将生笋加工成干笋外,不少二道贩子还大批购买生笋回家切成片和丝条腌制成酸笋卖。

主要为莲花、高安、龙凤、龙平、珠江一带种植,为菜类。切成块状与猪肉煮可作酒席菜谱。2004年全镇种植莲藕250亩,产量300余吨。

太和村境内设有县农业局下属单位茶叶场,这里种有300余亩茶叶。据县农业局2005年出版的《农业生产动态简报》第二期介绍:龙岸茶叶场生产的清明茶以其具有白毫显露,色泽翠绿,香气清高、味纯甘爽等特点,连续3年经农业部茶叶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检测达到无公害质量标准,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2002至2004年“清明茶”连续三年远销欧美,产品供不应求。

桐子、茶子:产于山区,用桐籽、茶籽榨油。其数量不大,2004年产量共计80吨。

指八联村山湾屯东边村头那几块田种出的芋孟。芋孟晒干后切成小段放入热水锅煮,特别清甜,口感好。如与猪肉同煮汤,其味道更是鲜美。 山湾芋孟 (3张)

“地瑶雨帽”:

龙岸太和村上地瑶、下地瑶两个屯是传统的雨帽编织村。所以人称“地瑶雨帽”。农闲时家家编织雨帽卖。由于地瑶雨帽篾子细白、竹叶质好,做工细且扎实,式样美观,因面受到消费者欢迎,产品远销区外。

“龙凤草席”:产于龙凤村上回龙、中回龙 、下回龙、油榨、马道等屯。每年他们留出极少量田块种席草,编草席来卖。

龙岸“牛肉条”在县内外享有声誉。

龙岸境内的民众除兴过春节、元宵节、二月春社、三月清明、四月初八、五月初五、七月十四、十月十五(中秋节)等民间传统节日外,各村庄都定立有特色浓郁的“村节”。有的是多个村庄共过一个“村节”,有的独屯自过。大众化节日一般只自家独过,而“村节”比较隆重、热闹,邀请亲戚朋友来过节。

过“村节”体现当地民风淳朴、风情浓郁、民众热情好客。每逢“村节”节期,过节的村寨热热闹闹,居室和房前屋后到处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大人小孩兴高采烈,穿上新衣服,家家户户买回鱼肉,杀鸡宰鸭,酿制纯正米酒,准备像办酒席一样的菜谱盛情款待客人。客来多的家有上百人。你的节邀我去,轮到我过节也请你来。人们把“村节”作为亲朋好友聚会的好机会。茶前饭后,大家叙亲情,叙友情,谈生产、谈生活、谈风土人情、谈社会变化,等等。全镇有“村节”30多个,列举几例:

莲花村、高安、榕山、太和、龙平几个村的客家(麻介)人兴过“冬至节”。过此节的自然屯有21个(莲花村12个自然屯均过“冬至节”)。

过“冬至“节的来历大致意思是:冬天到来了,冬天是一年四季中最后一个季节,是硕果累累的姐姐,农家种植的作物如稻谷、玉米、红薯、黄豆、花生等都已收获回家。一年快到了,农活也少了,该摆个宴席,享受一下丰收的喜悦,同时要抓好冬季蔬菜、油菜的种植,祈求来年生产,生活幸福,于是龙岸一带的客家人(麻介人)祖先便把每年的节气“冬至”定为客家人特有的“村节”。“冬至”在每年新历12月下旬的某一天。

“平安节”为“福建人”(指从福建迁来的人,讲闽南话。)兴过的节日,分农历十月十五“平安节”和农历十一月十 五“平安节”。头个“平安节”为龙平一带的“福建人”兴过(有13个村庄),第二个“平安节”而是龙凤一带的“福建人”过(有19个屯)。

至于“平安节”的来历有几种说法,比较合乎情理的说法是:清代中后期,福建省沿海一带日本倭寇及当地海盗活动猖獗,掠夺民众财物。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贫民被迫举家逃难到南方山区广西罗城龙岸一带,重新安居立业,修田造地,过平安生活。一部分聚居在乡龙平村(以欧、沈、林、黄几个姓氏为主),一部分聚居在乡龙凤村(以何、郑、欧、张、林、李、郭、赖几个姓为主)。故迁来龙岸时在冬季,龙平、龙凤两地的福建人便分别定农历十月十五日和农历十一月十五日为自己的“村节”,即平安节。(80年代出版的罗城县志介绍平安节来历的另一种说法)。

壮族人过的“村节”较多,但各村以分过“七月初六”。

寨樟屯、山口屯,过“农历七月初七”。

地稿屯过“农历九月二十八”、物华村下地栋屯过“农历九月一十三”。这些节均为庙节,将村中建造庙宇那日定为“村节”。

侗族聚居的洞南、纳冷两屯均过“鱼节”(农历十月十二)。过去过节,桌面上均是鱼食品,有腌鱼、煮鱼、炒鱼、油炸鱼、烤鱼等。新社会过节除鱼类外还有鸡鸭和猪肉、牛肉等。

“鱼节”的来历,传说在很久以前,侗族的祖先被坏人诬告陷害,官府定罪坐3年牢,后查清无罪释放。回来那一天,村屯人都来看望,家中人到自家鱼塘捕捉几条肥大鲤鱼回来做菜,端来自酿米酒,让他好好吃上一顿,这天正是阴历十月十二日。为纪念祖先这一冤案得到澄清,侗族人便于每年的十月十二日这天,各家各户以吃鱼欢度“鱼节”。这一习俗从古至今一直沿袭下来。新社会逢过“鱼节“,在外村寨的除了自己亲戚外,还有各民族朋友都来一起欢度此节日,这就增进了侗族与各族间的团结友谊。

周边行政单位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龙岸镇财政所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龙岸镇平安街403号

龙岸镇城镇建设监察队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龙岸镇政府

周边景区,

龙岸河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龙岸镇别桥

周边乡镇

龙岸镇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周边村庄

地龙 地址: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大蒙村 地址: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高安村 地址: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