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茗镇

全茗镇 全茗镇镇情概况 全茗镇建制沿革 全茗镇行政区划 全茗镇地理环境 全茗镇自然资源 全茗镇人口 全茗镇政治 全茗镇经济 全茗镇社会事业 全茗镇荣誉 全茗镇项目建设


全茗镇位于 大新县城北面,东邻 五山乡,南靠 桃城镇,西连 那岭乡,北接 天等县 小山乡。213省道南北贯穿而过,是 大新县到 天等县的重要通道,交通便利。镇政府驻全茗街,距县城8公里。辖全茗社区居委会和灵熬、配偶、政教、顿周、上湖、上马、乔苗7个村委会,117个村民小组,108个自然屯。 2017年总人数19732人(2017年)。行政区域总面积185.6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4169.97公顷(含农场5.73公顷、上湖林场55.03公顷),其中水田1652.22公顷(含上湖林场15.55公顷),旱地2517.75公顷(含农场5.73公顷、上湖林场39.48公顷)。林地面积11635.8公顷。全茗镇全年 农作物播种总面积3237.67公顷,其中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50.27公顷,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85.27公顷。粮食总产量6977吨。 甘蔗种植面积295.8公顷,...

详情

广西壮族崇左市大新县全茗镇所有镇中心区

广西壮族崇左市大新县全茗镇介绍

全茗镇位于 大新县城北面,东邻 五山乡,南靠 桃城镇,西连 那岭乡,北接 天等县 小山乡。213省道南北贯穿而过,是 大新县到 天等县的重要通道,交通便利。镇政府驻全茗街,距县城8公里。辖全茗社区居委会和灵熬、配偶、政教、顿周、上湖、上马、乔苗7个村委会,117个村民小组,108个自然屯。 2017年总人数19732人(2017年)。行政区域总面积185.6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4169.97公顷(含农场5.73公顷、上湖林场55.03公顷),其中水田1652.22公顷(含上湖林场15.55公顷),旱地2517.75公顷(含农场5.73公顷、上湖林场39.48公顷)。林地面积11635.8公顷。

全茗镇全年 农作物播种总面积3237.67公顷,其中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50.27公顷,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85.27公顷。粮食总产量6977吨。 甘蔗种植面积295.8公顷,入厂原料蔗7915吨。水果总产量1952吨。肉类产量1558吨。 水产品产量272吨。 农业总产值3194.30万元。新建 沼气池358座。盛产 果蔗、 八角、 指天椒。矿产资源有 锌、 铁、 水晶矿等。主要旅游景点有 乔苗平湖等。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7万元,一般预算支出1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38元。年内,全茗镇获大新县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二等奖、三个文明建设目标管理三等奖。

全茗,唐至清光绪年间是“两茗”(全茗、茗盈)土司领地,民国前属龙茗县管,后并入天等县。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3月由天等县划入大新县为全茗区,1958年为全茗乡,同年秋并入火箭人民公社仍称乡,1959年称全茗公社,1962年又称全茗区公所,1968年复称全茗公社,1984年称全茗乡,1987年改称全茗镇。

全茗镇辖全茗社区居委会和灵熬、配偶、政教、顿周、上湖、上马、乔苗7个村委会,117个村民小组,108个自然屯。 行政区域总面积187平方千米。

2015年全镇耕地总面积4169.97公顷(含农场5.73公顷、上湖林场55.03公顷),其中水田1652.22公顷(含上湖林场15.55公顷),旱地2517.75公顷(含农场5.73公顷、上湖林场39.48公顷)。林地面积11635.8公顷。

矿产资源有锌、铁、水晶矿、页岩土、方解石等。

2004年,全镇总人口26129人,其中农业25392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3.57‰。

2007年,全镇有7096户,27523人,其中农业人口2577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71‰。

2008年,全镇有7565户,27484人,其中农业人口2578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26‰。

2009年,全镇总人口2771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92‰。

2013年,全镇总户数7500户,总人口27864人。

2014年,全镇总户数7486户,总人口28009人。

2015年末总户数7476户,总人口28171人,其中城镇人口5118人,乡村人口23053人。

2017年总人口19732人。

劳务输出

2004年,全茗镇党委、政府着眼于拓宽就业渠道,建立镇、村、屯三级劳务输出工作网络,认真抓好劳务输出工作,还成功举办崇左市劳动保障工作全茗点现场观摩会。通过劳动服务中介部门与用工单位的联系,全年全镇共组织外出务工3986人,全镇累计在外务工5517人,外出务工年收入约3310万元,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2008年,全茗镇把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当作年度中心工作抓紧抓好。于3月中旬启动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精心组织,周密实施。全镇选民20564人,有20255人参加投票选举,选民参选率98.85%。选出新一届村(居)民代表397名,村民小组长120名。7月18日、19日,共选出村(居)委会主任8名,副主任15名,委员8名。7月24日、25日,共选出村(社区)党(总)支部书记8名,副支书8名,委员24名,全部实现主任、支部书记“一肩挑”。截止7月25日,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此次换届选举,全镇村(居)委会实行村(居)民直选,村(社区)党组织推行“公推直选”和无候选人直接选举,其中上马村党支部是无候选人直接选举试点村。

2008年,全茗镇以镇党校为主阵地,开设多种载体的培训工程。一是以党中央“四个长效机制”为契机,深入实施“八桂先锋行”农村党员大培训和深化镇党校机制改革,加强党员干部及广大农民群众的理论知识和科技水平培训。二是对新选举产生的村“两委”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开展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明确工作职责、工作纪律及工作目标;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提高自身致富能力。共举办培训班8期,全镇44个村“两委”班子成员,120个村民正副组长、村民代表共360多人参加培训。三是开展“农家课堂”按需点题培训。共举办各类“菜单式”培训班23期,培训农民630多人次。四是以党员产业示范基地为平台开展现场实践培训。组织党员参观基地,在培训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党员学习的实效性。五是以“短信党课”为教育平台,精心编制理论性、操作性、实用性强,科技含量高,易于掌握的科技理论知识短信5300多条向广大党员群众发送。年内镇党校举办各种培训班33期,培训党员群众2800多人次,发放科技资料5000份;派出各种培训服务队9支,专家、技术员60多人次。

2008年,全茗镇党委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一是发展新党员。全年发展新党员18名,其中女党员5名,致富能手12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2名。二是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全镇共有党员外出26名。镇党委建立外出前教育、专人联系、定期汇报等制度,保持与流动党员经常性联系。并利用流动党员回乡过年便于集中的实际,举办培训班,确保流动党员离家不离党。三是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选择政治素质好、作风扎实、致富能力强的人才进行培养。建立培养人才台账,储备人才资源。四是开通远程教育网络。利用宽带互联网络,在各村党员活动室设立接收终端站点,通过互联网和电视机,点播收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用频道。年内,全镇各站点共集中培训党员群众42期,培训人员1630多人次。

全茗镇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甘蔗、黄豆等,盛产果蔗、八角、指天椒等。

2007年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3865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57公顷,粮食总产量9537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966公顷。其中甘蔗种植面积670.27公顷,入厂原料蔗3.73万吨。新建沼气池839座,累计4493座,入户率77.84%。水果总产量3575吨。肉类产量1852吨,水产品产量360吨。2007年全镇财政收入45.15万元,农林渔牧业总产值8352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2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80元。

2008年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3239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73.13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125公顷。粮食总产量7184吨。甘蔗种植面积832.67公顷,2008/2009年榨季入厂原料蔗2.56万吨。新建沼气池360座,累计4853座,入户率84.1%。水果总产量3553吨。肉类产量1640吨,水产品产量251吨。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1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940.2万元。全镇财政收入65.21万元。农林渔牧业总产值118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9229万元。

2009年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3413.47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76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193.2公顷;粮食总产量7886吨,水果总产量3763吨,肉类产量1811吨,水产品产量278吨。

2011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045万元,同比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2.42亿元,同比增长201.36%;农民人均纯收入4553元,同比增长11%。

2013年全镇耕地总面积4111.83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637.51公顷,旱地面积2474.32公顷。有林面积4637.7公顷,其中速生桉面积333.33公顷。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4033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38公顷,粮食总产量9221吨。甘蔗种植面积1194公顷,2013/2014年榨季入厂原料蔗9.10万吨。蔬菜种植面积2866.66公顷,总产量5670吨。水果种植面积184.4公顷,总产量5515吨。肉类产量1852吨。水产品产量352吨。固定资产投资2.12亿元。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373元。

2014年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4585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2135公顷,总产量10853吨;甘蔗种植1295.33公顷,2014/2015年榨季入厂原料蔗8.09万吨;蔬菜种植250公顷,总产量9580吨。水果总产量580吨。肉类产量1869吨。水产品产量370吨。固定资产投资2.45亿元。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226元。

2015年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4143.07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2103.33公顷,总产量9107吨;甘蔗种植1032.67公顷,2015/2016年榨季入厂原料蔗5.9万吨;蔬菜种植419.73公顷,总产量6867吨。水果总产量6931吨。肉类产量1823吨。水产品产量395吨。农民人均纯收入8136元。

2008年,全茗镇大力发展甘蔗生产,以甘蔗生产带动全镇农村经济发展。年初,通过考察论证,在上马村新巴屯建立“蔗—牛—菇”循环经济试点,总投资20多万元。利用蔗叶养牛,牛粪种菇,形成循环经济链。牛品改养殖小区年初存栏23头,年底发展到58头,蘑菇种植1450瓶,面积0.35公顷。该项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8元。上马村新巴屯农户冯忠进、赵立天建起养猪场。冯忠进户存栏600多头,年出栏肉猪1500多头;赵立天户存栏300多头,年出栏肉猪1000多头。由此带动新巴屯群众规模养殖的积极性,年内全屯共出栏生猪4600多头。以点带面,周边村屯也建立起养殖点。全镇年出栏肉猪16497头,肉牛596头,肉羊668只,家禽24.25万只,鱼类产量351吨。

全茗果蔗历来以皮薄、肉脆、汁甜著称,果蔗种植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努力把全茗果蔗这特色产业做强做大,加大对全茗果蔗的宣传力度,扩大品牌知名度。同时,对蔗农从技术、资金、物资上给予大力支持,为蔗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现了果蔗产销两旺,众多区内外客商纷纷上门订货,产销量逐年飚升,产品畅销区内外。2004年,全茗镇果蔗种植面积达43.33公顷,全年果蔗产销量达5200吨,平均每吨售价350元,种植果蔗农户人均纯收入达2186元。

2007年,全茗镇大力发展甘蔗、剑麻生产。为群众办理机耕补贴61.33公顷,蔗种补贴670吨,贴息贷款30万元,全镇共扩种甘蔗200.4公顷,占县下达任务的100.02%,2007?2008榨季入厂原料蔗达3.73万吨,比上个榨季增加1.91万吨,增长105.64%。剑麻生产。全年全镇种植剑麻面积85.33公顷,主要分布在配偶、上湖、乔苗、上马村。

全茗社区的辣椒加工业逐步形成规模,带动了社区经济发展,增加了居民收入。2004年6月至11月,社区很多收购大户都大量收购生辣椒进行加工,再将加工后辣椒销往广东、湖南、四川等地,使全茗社区逐步成为辣椒集散地。全年全茗社区干椒销售量800吨,社区群众增加收入60万元。

2007年,全茗镇引进大新龙令发电有限公司投资168万元在上马村建设百龙水电站,装机容量500千瓦,3月竣工发电。年发电量81.67万千瓦时,产值19.6万元。年内,引进重庆外商投资350万元,建成全茗社区红砖厂,8月投产,年产量15万块优质红砖,产值5.25万元。

2009年全年引进3家页岩红砖厂,投资、扩建资金1500多万元,日产优质页岩红砖10万块,提供就业岗位200个,年上缴利税30万元。

2007年,全茗社区那弄屯共投资11万元建设新村,完成屯内干道硬化85%,安装路灯10盏,闭路电视实现“村村通”,沼气池入户率86%,屯内建设1个标准篮球场,村容整洁,村内环境清洁卫生,没有禽畜乱放和垃圾乱堆现象。

2009年全茗镇林业用地面积11380.6公顷,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821.57公顷,经济林面积3254.7公顷。全镇大力推进林改工作,完成填证面积5008.9公顷,占发证任务的102.5%。

2008年9月25日晚至26日,全茗镇受14号强台风“黑格比”影响,连降大暴雨,造成受灾农作物660.53公顷,鱼塘18张;民房236户进水,倒塌18间,转移安置1161人;全茗粮所储备粮仓地处低洼,水位已达0.6米,储备粮25万公斤随时有被浸泡的危险;配偶村新偶、派屯、谷山3个水库出现险情,谷山水库水位迅速上涨,蓄水量20万立方米,超过警戒水位,

洪水漫过坝顶,大坝出现3道长30米、宽0.2米的裂缝,直接威胁到配偶村谷山、逐轻、弄稔、内孔4个屯1500多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镇党委政府立即启动一级应急预案,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和应急分队,发动全镇群众积极投入防范工作,实行主要领导24小时值班制,对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危险区域24小时严防死守。26日凌晨3时,3个水库出现险情后,20多名镇干部分赴水库开展抗洪救灾,迅速动员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拉起警戒线;进行水库泄洪、加高坝顶、用塑料布盖坝、防止雨水渗入坝体、对裂缝进行除险加固,至10月6日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消除水库安全隐患。洪水退后,镇党委政府组织干部深入村屯对进水民房进行消毒工作,组织群众对受灾农作物进行护理,争取把洪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008年,全茗镇共发放救济粮2964人,44460公斤。给五保户、特困户等生活困难群众发放棉被415床,蚊帐70床,卫生衣400套,衣服340套,太空衣260件,鞋子247双,救济粮1.8万公斤。48间水毁民房重建如期竣工。

2008年,全茗镇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各村(居)委会、镇直机关成立相应领导机构,落实领导挂点包村包屯,形成镇、村、屯三级联动。签订社会综治、建设平安责任状;建立健全调解会、治保会、治安联防分队、社会维稳信息联络员队伍;把综治建安工作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实到每个基层组织、基层单位和具体人。层层召开党员骨干专题会议,营造浓厚工作氛围。加强队伍建设,发挥村委作为人民调解的主力军作用,落实综治建安专干和社会维稳信息督查员,共同维护社会稳定的良好工作局面。突出重点,开展矛盾大排查大调处活动。年内,全镇发生治安案件8起,查处8起,查处率100%;发生刑事案件10起,破获8起,破案率80%;发生民间纠纷34起,比上年下降3%,全部调处,调处率100%;没有发生“三大纠纷”案件。全镇实现“五无”(无毒、无赌、无重大案件、无邪教组织、无法轮功)目标,社会健康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获大新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二等奖。12月26日,通过崇左市检查验收,被评为崇左市综治建安工作先进单位。

2009年,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镇参合农民22392人,参合率94.79%,实存参合费44.78万元,全年门诊和住院报销共5037人次,报销金额187.11万元;实施保障医疗救助制度,补助低保和五保对象每人参合费20元,救助独生子女户及政策内双女户82户、特困户1144户、五保户240名、残疾人283名,按时足额发放农村五保户、低保户、伤残军人生活保障金77.92万元、救济粮43.9吨;落实家电、汽车下乡补贴政策,补贴金额39.33万元;发放农资综合补贴107.81万元,水稻良种补贴7.25万元,农机补贴2.12万元;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举办各类培训16班(期),受训752人次,发放农民工返乡优惠证745本;补贴46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6户;为政教、配偶、上湖3个村的15个屯发放直播卫星设备389套;联系县电影公司到全镇8个村巡回播放电影10场,每场观众2000多人;建立全茗社区、顿周村两个农家书屋,藏书500多册;完成全茗社区路口至巴孟屯、顿周村路口至古光屯道路建设;完成那康、周旺人饮工程和弄屯提水工程及进屯水井、机房建设;完成义干水库维修加固、排洪道建设及进屯等5条渠道和新旺等山塘维修。

2007年,全茗镇获大新县“三个文明”建设目标管理综合达标奖、财源建设三等奖。

2008年,全茗镇获大新县乡(镇)目标管理(绩效)工作综合三等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二等奖。

2009年,全茗镇获全县乡镇目标管理(绩效)工作综合二等奖等。

近年来先后荣获崇左市和谐乡镇、崇左市文明乡镇、大新县2010年43.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二等奖、大新县2010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先进镇三等奖、计划生育“两无一提高”活动先进单位以及2011年度全县目标管理绩效考评综合奖二等奖和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民生工作分别获单项奖二等奖等荣誉称号。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一个更富活力、更具魅力的和谐幸福新全茗正逐步展现在世人面前。

2004年,全茗镇争取到上级有关部门扶持资金83.60万元,建成计生综合楼、农贸市场、篮球场、“英杰桥”(重建)、镇政府办公楼装修等基础设施项目;引进县中军潭水电站投资168万元在上马村建设百龙水电站,装机容量2×100千瓦;引进玉林市个体老板投资168万元在顿周村弄轻屯建设兴禹水电站,装机容量2×125千瓦。

周边

全茗镇全茗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大新县X537

周边行政单位

全茗镇财政所 地址:崇左市大新县X537崇左市大新县全茗镇卫生院东南侧约50米

周边政府机关

全茗镇人民政府 地址:崇左市大新县全茗镇西街1号

周边中学

全茗中学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大新县全茗社区五山路口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大新县全茗社区五山路口

周边政府机构

全茗镇政教村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大新县S213

周边广播电视

大新县全茗镇文化广播电视站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大新县全茗镇文化站(大新县全茗镇政府东)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大新县全茗镇文化站(大新县全茗镇政府东)

周边行政地标

巴孟屯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大新县全茗镇

周边小学

大新县全茗镇中心小学 地址:崇左市大新县S213崇左市大新县全茗镇卫生院西南侧约240米

周边综合医院

崇左市大新县全茗镇卫生院 地址:崇左市大新县537县道全茗镇财政所对面

周边乡镇

全茗镇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大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