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带镇
洛带镇 洛带 洛带镇镇情概况 洛带镇历史沿革 洛带镇镇名由来 洛带镇古镇建设 洛带镇水果之都 洛带镇会馆 洛带镇房屋特色 洛带镇客家方言 洛带镇客家人 洛带镇客家儿歌 洛带镇风景名胜 洛带镇客家婚俗 洛带镇舞龙民俗 洛带镇当地美食 洛带镇本地名人 洛带镇旅游指南 洛带镇生活设施 洛带镇获得荣誉
洛带镇隶属四川省成都市 龙泉驿区,位于成都市东郊,是成都中法生态园、中德产业园的国际文化交流板块,龙泉文化产业核心发展区,全镇幅员面积43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社区),人口5万余人。洛带镇素有“东山重镇”之称,先后获得全国首批重点小城镇、成都市重点保护镇、成都文化旅游发展优先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版权示范园区、 全国文明镇、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生态乡镇等称号。也是中国西部最大的也是唯一的 客家古镇,被世人称之为“世界的洛带、永远的客家”。明末清初的移民运动和“ 湖广填四川”的客家人,几百年来在洛带繁衍生息,形成了独特的客家风俗和客家文化。洛带镇将解决“客家文化”四化,推动“大迁徙”申遗。着力解决客家文化“四化”(仪式化、表演化、工具化、符号化)问题,坚持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弘扬客家文...
详情洛带镇隶属四川省成都市 龙泉驿区,位于成都市东郊,是成都中法生态园、中德产业园的国际文化交流板块,龙泉文化产业核心发展区,全镇幅员面积43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社区),人口5万余人。洛带镇素有“东山重镇”之称,先后获得全国首批重点小城镇、成都市重点保护镇、成都文化旅游发展优先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版权示范园区、 全国文明镇、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生态乡镇等称号。也是中国西部最大的也是唯一的 客家古镇,被世人称之为“世界的洛带、永远的客家”。
明末清初的移民运动和“ 湖广填四川”的客家人,几百年来在洛带繁衍生息,形成了独特的客家风俗和客家文化。
洛带镇将解决“客家文化”四化,推动“大迁徙”申遗。着力解决客家文化“四化”(仪式化、表演化、工具化、符号化)问题,坚持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弘扬客家文化,一是“文化+教育”,开办客家小学,保护客家语言;二是“文化+民俗”,每年定期开展客家女儿节、清明祭祖、水龙节、火龙节等活动;三是“文化+文创”,研发客家文化文创产品,积极提升“洛带客家”在全国乃至全球客家世界的地位,推动客家人在大迁移中与原址文化交融的“东山客家文化”和“大迁徙”申请“世界非遗文化”。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 龙泉驿区的洛带镇是一个客家古镇,于三国时期建镇,相传因蜀汉后主 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而得名“落带”,后因“落”“洛”同音,后人取镇名为洛带。
唐宋时,洛带隶属成都府灵泉县,排名东山“三大场镇”之首。洛带镇的出名是近年来的事,吸引人之处则是生活在这里的 客家人、特色的美食以及浓郁的客家风情。
洛带镇俗名甑子场,是成都东山五场之一。这里依山傍水,背靠龙泉山,面临成都平原。洛带镇历史悠久,相传汉代既成街,三国时蜀汉丞相 诸葛亮兴市镇内黄家河自东向西绕镇而去,状如一带水流洛洛。
洛带镇是成都东山客家人聚居之地。至尽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是清朝前朝“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潮从一东福建迁移而来的客家人。客家人的勤劳,诚朴的性格在旷无人烟,人生地不熟的土地上垦荒务农,世代创业。使得洛带古镇至今保留着客家人的乡音、乡貌、乡情、乡风。有人把洛带称为西蜀客家第一镇,一点也不为过。
洛带镇内传说众多、古迹遍地。场镇老街以清代建筑风格为主,呈“一街七巷子”格局,广东、江西、湖广、川北四大客家会馆、客家博物馆和客家公园坐落其中,又被人们称为“客家名镇、会馆之乡”。
如今居住在镇上的2万多居民中,有90%以上的居民为客家人,至今仍讲 客家话,沿袭客家习俗。全镇幅员面积20平方公里,以老街为中心,而洛带镇周围十几个乡(镇、街道办)还聚居着约50万客家人,约占当地人口总数的八成以上。
据考证,客家人的先民原居中国中原一带,因社会变动及战争等原因,曾有5次大规模的南迁,于中国南方逐渐形成客家民系,成为汉民族8大民系中重要的一支。至清末民初,奠定了客家人分布的基本范围。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西、福建、四川、湖南、湖北、贵州、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人口数达5000万以上,占汉族人口的5%。
四川是中国5大客家人聚居省之一,客家人的数量在200万以上,其中多数是清初广东、福建、江西一带老移民的后裔,主要聚居在川西的成都东山区域,学术界统称“东山客家”。至今仍有150余万人能讲客家语言,并保持客家的风俗习惯。
这个小镇的最大特色,就是有成都 坝子最大的一方客家文化“码头”,来自广东、湖广、江西、川北等地的客家人,经过许多代,依然保持各自的传统、语言、习惯,成为川人中的特色一族,而且,还保存了带有客家人风格的建筑———客家会馆。
尚保存的会馆有: 广东会馆、 川北会馆、 湖广会馆、 江西会馆等 ,其中广东会馆规模最大,也最能代表会馆建筑特征。洛带镇的三条街道将小镇组成一片树叶状。客家人讲究饮茶,这里喝茶的讲究丝毫不逊于成都市区的大茶楼。小天井似的院子,假山、枯石、盆景、植物,古朴的建筑,斑驳的树影,几杯香茗,三五老友,十几张桌子,或喝茶、或聊天、或打牌,很是悠闲。
当地客家人的传统习俗是"火龙节",据说其舞龙烧龙的传统源自江西籍刘姓客家人,定居洛带之后,将这一传统引入了洛带及周边地区,至今刘姓家族仍聚居在洛带镇宝胜村,以扎龙舞龙为业,最后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舞龙程式:接龙、祭祖、迎龙归巢、杀鸡出龙、舞龙点睛等 。
洛带镇历史悠久,相传汉代即成街,名“万景街”;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兴市,更名为“万福街”;后因蜀汉后主 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八角井而更名为“落带”(后演变为“洛带”)。
唐宋时隶属成都府灵泉县(今龙泉驿区),名排东山“三大场镇”之首。明朝时改隶简州(今简阳),清朝时曾更名为“甑子场”。1950年,简阳成立第八区,区人民政府驻洛带江西会馆。1955年,洛带区为简阳第十四区,辖10个乡。1976年,洛带区所辖的十个公社划归龙泉,同时撤区建镇至今。
镇内传说众多、古迹遍地,场镇老街以清代建筑风格为主,呈“一街七巷子”格局,广东、江西、湖广、川北四大客家会馆、客家博物馆和客家公园座落其中,是名符其实的“客家名镇、会馆之乡”。镇内90%以上的居民为客家人,至今仍讲客家话,沿袭客家习俗,被誉为“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
一说从前,洛带镇叫甑子场。场内有一池塘,塘中有一八角井。井水为 东海龙王口中所吐,味极甘甜,泡茶茶香,洗脸美颜。井里有东海鲤鱼,肉味鲜美,食之可益寿延年。蜀太子阿斗闻之,择一黄道吉日,率众太监来到甑子场八角井旁。但见一条条金色鲤鱼穿石洞于水井和池塘间游进游出, 煞是可爱。众太监脱靴挽裤,下得池来,扑腾半日,终无斩获,急煞阿斗。
却闻身后一声“好”,一条尺长大鱼随一白发老者钓竿甩动,划一弧线,飞出井来。阿斗眼红,老翁却不卖。太监强抢,阿斗得鱼。鱼落阿斗手中而不甘,奋力摆尾,阿斗连人带鱼跌入池塘。
鱼儿穿石洞进八角井,溜哉。阿斗气极,和衣跳入井中。那鱼却钻进海眼,回东海去也。阿斗被众太监拖起,忙乱中腰带却掉入井底。回头欲找老翁算帐,已无人影,老翁坐钓处仅余一白绸帕,上书一诗: 不思创业苦,孺子太荒唐。带落八角井,帝运终不昌。 阿斗脸铁青,团绸帕掷井中,堵住了海眼,井水从此变浑变苦。后人遂改甑子场名为“落带镇”,后演变为 “洛带镇”。
二说为镇旁有一“洛水”环绕,形如玉带,故名“洛带”。
三说为场镇老街蜿延一公里,状如玉带自天飘落,故名“落带”,后演变为“洛带”。
打造酒吧一条街
2007年8月,龙泉驿区旅游局了宣布,相关部门将再投入1亿元,启动洛带古镇二期整治工程 ,给洛带注入文化。
洛带古镇二期整治包括 对八角井街、黄家河片区的综合改造;对古镇核心区特色院落打造、“财神大道、三百神梯”等旅游景点及附属设施建设、南干道延伸段进行建设。此外还将对以古 镇基督教堂为核心的广场片区进行改造,该教堂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乡村教堂。
二期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已通过相关部门的评审,施工设计也已基本完成。古镇的一期工程主要是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二期工程则将对古镇注入更多的文化色彩。现已推出女子街,女孩们可以在商店里选自己喜欢的服装,在一处景点拍照留恋。
洛带相关部门正加紧落实成都私家收藏博物馆集群项目,以及国际浓 园公共艺术村项目、福建会馆、湖南会馆和客家乡村会馆、醋博物馆等项目落地情况,进一步做好协调服务,解决征地拆迁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启动。
洛带镇加快推动古镇至金龙湖景区道路、水杉路、南干道西段启动前各项工作,以此改善旅游景区环境,推动产业发展。
洛带镇同年还将新建5座星级公厕。其中,古镇上场口新建120平方米四星级公厕1座;凤仪巷新建70平方米的三星级公厕1座;八角井整治新建3座公厕,面积约300平方米。并改造 利用位于区二医院、新民饭店、洛带粮站内3个单位内部公厕,满足节假日游客需要。
启动客家民居建设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引进就业岗位多的项目。全力启动客家民居建设,推动农民向城镇集中。龙泉驿区将结合洛带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客家民居点位确 定在成洛大道以北(柏杨村七、八组),总计划用地面积412.8亩,可吸纳约3000户,10000余人。
设计方案于2009年3月通过了龙泉驿区 规委会的审查,一期占地面积100亩,净地68.2亩,建筑面积6680余平方米,已完成拆迁、勘测、三通一平和打围工作,2007年5月破土动工,预计 2008年2月主体封顶,6月全面完工。建成后可让已征地“过渡期”农民全部住新房,新征地农民“即拆即住新房”。
博客小镇
集娱乐、美食、休闲为一体的 洛带博客小镇一期已于2012年4月29日正式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客家土楼博物馆、岭南街区、客家美食街区的博客小镇一期共有2万多平米,将有30余商家入驻,其中由年画、泥塑、竹编、香包等非物质遗产组成的洛带民间艺术保护发展中心将扎根土楼博物馆。
可以走进土楼,近距离接触非物质遗产、观看非遗传人的精彩工艺表演外,还可在客家美食街区品尝种类繁多的客家美食和来自天南海北的特色小吃,做一回“好吃嘴”,并可走进古典生活家具生活馆、画廊等文化艺术区,感受艺术文化魅力。
洛带镇有水果之都的美称。洛带气候温和,山坡与平原杂处,适宜花草、果树的种植,且离成都市区近,市场很大。而今广植桃、李、 枇杷、葡萄、梨等果树,被称为"中国水果之乡"。四季花果飘香,游人如织。勤劳的好客的客家人把发展生态农业与旅游经济巧妙结合,使洛带成为成都东边客家生态文化旅游区,有"成都后花园之称"。
在洛带镇的古典建筑中,会馆是独具特色的。它一方面反映出移民时期同族群之间,既相互包容又相互独立的心态,也同时反映出不同族群的建筑传统与风貌。“清初各省移民来填川者,暨本省遗民,互以乡谊连名建庙,把以故地名神,以资会合者,称为会馆。”“蜀都曰惠民宫,两湖曰 禹王宫,两粤曰 南华宫,福建曰 天后宫,江左曰 万寿宫,贵州曰荣禄宫……察各庙之大小,即知人民之盛衰。”(《威远县志》)
如今,洛带镇保留下来的移民会馆尚有广东会馆(南华宫)、江西会馆(万寿宫)、湖广会馆以及由异地搬迁而来的川北会馆;由陕西移民和山西移民合建的秦晋宫业已消失无存。
会馆文化的功能,按史籍记载无外乎:“迎麻神、聚嘉会、襄义举、笃乡情”。是不同地区的不同族群在一个新环境里的精神归依之地,尤其是当十一二个省份的移民如潮水般涌入四川盆地,会馆就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当徘徊于这些会馆遗址,依稀可以看清先民们杂沓而来去匆忙的脚印,他们在自己的族群所拥有的会馆中,自由自在地看戏喝茶,述说移民生活的欢乐、苦闷,寻求精神上的一种认同和归依。
该会馆建筑群已于2003年1月22日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的基本形制,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卷棚、攒尖以及盔顶、顶、单坡、囤顶、平顶、圆顶、栱顶、穹隆顶、风火山墙式顶与扇面顶等多种。其风格隋唐时代的大屋顶厚重而舒展。大气磅礴;宋代大屋顶在优美中透露峻肃之气;元、明、清时代,大屋顶造型向峻严、耸起方向发展。大屋顶形制在中国建筑文化史上沿袭了数千年,走过了一条由简入繁、由繁化简的道路。
建筑文化所体现在大屋顶的伦理色彩很强烈。比如琉璃瓦的采用十分讲究等级,以黄色为最显贵之色。大屋顶以庑式殿为最尊,歇山次之,悬山又次之,硬山为下,而攒尖顶为末。 庑式殿 :造型最大特征,是略有凹曲之势。檐角与檐口向上反翘。在欢愉情调之中透露出庄重,雄伟之感。多见于宫殿帝王陵寝与大型寺庙殿宇之上。
在建筑文化中伦理品味仅次于庑殿顶的大屋顶形制。它有九条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整个屋面造型,上部为双坡型,在双坡的左右,是两际山花,富于装饰美感。下部为四个坡面,前后与上部双坡自然连接,呈凹曲线,下垂到檐口略有起翘。
这一大屋顶之脊曲直多姿,形象华美。 悬山顶 :这是“人”字型屋顶的一种形式。其基本造型为两坡式。由于山墙两际屋面挑出,所以也称为“出山”、“挑出”。单脊,位于两坡交界之处,往往以瓦或砖铺砌。脊上常以走兽、宝瓶或花卉为饰、为雕塑之作。脊两端做出 鳌头、象鼻子与燕尾等形象。
多见亭。基本造型为一顶尖高高在上,为尖锥形大屋顶形制。其平面随建筑形状而各呈其态,有圆形、方形与正多边形之别。圆形平面的屋面用上小下大的“竹子瓦”铺砌,其余一般以筒板瓦铺盖。
卷棚顶 :将歇山或硬山顶的正脊做成圆弧形。便是卷棚顶。有所谓“歇山卷棚”,“硬山卷棚”两种。是无脊的一种大屋顶形制。因而在外观上,少耸起之感,屋面比较平缓,给人以温和、圆柔之美感。
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具有以下几个特色:一是高耸而形成坡面。二是屋盖宽大,出檐深远。三是檐下斗拱成为力学结构上必不可少的构件。四是屋顶上充满弧形曲线之美,檐角、檐口呈起翘之势。五是建筑环境中少雕塑之装饰。檐口呈起翘之势。五是建筑环境中少雕塑之装饰。
硬山顶
“人”字形两坡顶又一形式。屋顶两坡交界处常以片瓦或砖铺砌成单脊。两侧山墙与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使得山墙形象颇为突出。由墙两际有时砌作方砖博风板。
首先从语言上看。客家话是客家先民把唐宋时的中原话语携带到南方,并同周边民系及畲族等少数民族语言有一定程度的借鉴和融合,最终形成客家话,因此我们称客家话是“活在21世纪的汉语活化石”。洛带镇客家人所说的“ 土广东话”,实际上是客家人从客家大本营中携带出来的语言,虽然它同四川官话有少量的交融,但其精髓和风貌依然没有改变。
举例而言:洛带镇客家人至今称 “太阳”为“热头”,“月亮”为“月光”,“昨天”为“秋哺日”,“公公婆婆”为“家官家娘”,“睡觉”为“睡目”“洗脸”为“洗面”,“一日三餐”为‘食朝 食昼 食夜”,“穿件外衣”为“著件面衫”,“用菜下饭”为“拿菜绑饭”……这都说明客家话有很坚实的古代汉语基础。
这么一种古老的汉语,就像一条源源不断的河流一样,流淌在洛带镇的田野乡村、集市茶馆,流淌在每一个客家人的生命旅程中,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
龙泉驿区是四川境内客家人居住最为集中的地区,占全区总人口近一半的客家人(约20万人)主要分布在北片以洛带为中心的 黄土镇、 西河镇、 西平镇(已撤销)、 义和乡(已撤销)、文安镇(今 洪安镇)、 万兴乡、长安乡(已撤销)等10多个乡镇,与 龙潭寺乡(今龙潭街道)、石板滩镇、廖家场等一起构成一个独特的文化群落—一东山客家,在成都东郊也形成一个风景独特的“方言岛”。
客家人虽然在川生活了二三百年,但始终恪守 祖训,使客家语一代代延续下来。他们对外都能讲 四川话,但对内几乎很本能地就讲客家话,这也是区分他们和非客家人的很明显之处。洛带广东会馆内有一副讲述客家历史变迁的楹联,下联就这样写道:“华简俱成桑梓地,乡音无改,新增天府冠裳”。“乡音无改”指客家人后代仍操岭南方言,但也着“天府冠裳”,以蜀人为自豪,更是把花果之乡当成自己的“桑梓地”而报以辛勤的劳动,创建新的家园。
洛带镇内总人口的90%是客家人,客家民居、习俗等也得以完整保存,四大会馆、 客家公园、巫氏大夫第和 燃灯寺等建筑使小镇透露出一股强烈的客家文化气息和古朴风韵,有“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之称。
洛带东山客家地区民间儿歌,一方面它全由客家话写成,用客家话说唱;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客家人对儿童教育问题的深切关注。
桃花树,李花树,红红白白开无数。一番大雨,一番风,千花万花一夜空。昨晡(昨天)看花花正好,今晡毛(无)花只有草。细子(小孩)大了(音利)大人老,孝顺爷娘要趁早。
家务想顺遂,先要弟兄姐嫂能和气。阿哥惜老弟(音胎),免祸又免灾。老弟敬阿哥,年年好事多。大嫂惜小郎,年年有钱长。小郎敬大嫂,年年赚元宝。弟兄和气家不分,代代有好子孙。姐嫂和气家不败,子子孙孙福气大。
三六九,赶场走,打平秋,食烧酒。你敬我,我敬你,钱多钱少不稀奇。食一台,又一台,今场食了二场来。大食当小赌,屋头没米煮。
洛带古镇景区内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大会馆(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 川北会馆)、千年老街、客家民居、客家博物馆、 客家公园、燃灯古寺均保存完好,总面积达20000余平方米,是我国 古代建筑“大观园”中的一支奇葩;景区核心部分呈“一街七巷子”(分别为老街、北巷子、凤仪巷、槐树巷、江西会馆巷、柴市巷、马槽堰巷和糠市巷)格局,空间变化丰富,街道两边商铺林立,属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
整个“一街七巷子”是一个完整而封闭的防御体系,若将所有巷子和街道的大门全部关闭,里面的人是完全无法出来的。这是客家先民长达千年迁徙智慧的结晶,是客家围楼建筑特点的演变、发展和传 承,这在全国所有客家古镇中是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一街七巷子”、“五馆一园一寺”形成了整个洛带古镇的旅游观光画面,融合了移民、会馆等元素的客家文化是洛带文化的主流,客家人、客家话、客家建筑、客家风俗一起构筑了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洛带古镇正以“天下客家第一镇”的形象,受到海内外客家人和越来越多游客的关注。目前洛带古镇景区正在创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江西会馆是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乾隆18年由江西籍客家移民筹资兴建。坐北向南,主体建筑由乐楼、左右厢房、院坝、前中后三殿及一个小戏台构成,复四合院式,占地面积1185平方米。该馆整体布局严谨,空间安排合理,尤其是中后殿之间的天井里伸出一个小戏台 ,其构思独特,为四川客家会馆中所未曾见。
该会馆具有较高的建筑美学价值,经常被影视界选为拍片场所。现四川省客家研究中心和四川客家海外联谊会均在该馆中挂牌成立研究基地。
川北会馆后来迁至洛带镇,该工程总占地五亩。因成都市城市旧城改造的需要,将该馆由卧龙桥街,迁至洛带古镇,该馆始建于清 同治年间,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湖广会馆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湖广籍移民于清 乾隆11年(1746年)捐资修建,因供奉大禹,又称"禹王宫"。会馆坐北朝南,依中轴线对称排列,建筑面积277平方米。馆内现有大小不等、仪态各异的 观音塑像多尊,无不惟妙惟肖,其中尤以大殿一尊卧式巨型睡观音为罕见。殿廊彩绘观音故事壁画独具风格,引人入胜。馆内天井虽无下水道,但无论下多大雨,即使街上已洪水漫涨,该天井也不会淌水漫延,为该馆一大奇迹,传为 大禹保佑之故。
广东会馆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洛带镇的标志性建筑,又名“南华宫”,清乾隆11年(1746年)由广东籍客家人捐资兴建。会馆座北向南,主体建筑面积3310平方米。馆内石刻楹联条幅保存完好,联文取意及书法镌刻堪称上乘。其中“云水苍茫,异地久栖巴子国;乡关迢递,归舟欲上粤王台”一联最能反映客家先民拓荒异乡的创业艰辛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该会馆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迄今为止四川省乃至全国保存和维修得最好的会馆之一,是清代留存至今最为雄伟的广东会馆。该馆的风火墙建筑风格在四川也绝无仅有。
海内外友人和客家乡亲来此参观,无不赞叹该馆建筑的文物价值,赞叹馆中挂有的当代蜀中客家人的书画作品和客家茶社的乡土文化氛围。1998年金秋,美英合拍的电影专题片《上下千年》在此采景,拍摄这座雄伟精雕的清代移民会馆,拍摄清代移民后代在会馆中的活动。广东电视台1998年夏拍摄的大型客家专题片《中国客家人》,特在洛带广东会馆拍摄四川客家人在此环境中款叙乡情的场景。四川省、成都市各种新闻媒体皆多次报道该馆。
现蜀中首家“客家文化中心”已在该馆成立。“中心”注重收集客家人的生活、生产资料用品及文字资料,多次举办学者、专家的客家学术研讨会。先后接待港澳台及新加坡等地的客家团体和个人3万多人次。
2005年10月13日重新恢复,开放的燃灯寺距今1400多年,是历史时期就著名的古寺。为成都乐郊历史上一大名寺,影响遍及川北。隋代 以来,建有山门(含东楼)、川主殿、钟鼓楼、娘娘殿、大雄宝殿(罗汉堂)、观音殿、燃灯古佛殿等,规模宏大、庄严巍峨。
燃灯寺历史悠久,早在 隋开皇(公元581—600年)年间。四川青城县黑水溪人氏褚信相(女、公元581—604)自幼尚佛,乐善好施,选中三峨山为其结庐修炼处。当地时遇大 灾,饥民遍野,褚鼎力布施,并亲持“龙头小铛,散粥而施之,日救饥民千余,又其平日常为大众治病”,深得民心,被当地人称为“活菩萨”。圆寂后,“奉之者 指其故地置祠”,初名“信相祠”,又传号曰“米母院”。
会昌元年(841年),唐武宗诏令全国来佛废寺(史称“会昌法难”),该祠也在其中。
唐大中九年(公元855年),丞相白敏中(著名诗人白居易之堂弟)自奉节至蜀,“首谋兴建,寻得法润禅师主之”,于原址上重修,并“刻旧塔石绘其遗 像”。唐咸通(公元860—873年)中,悟达知兀国师由长安入蜀,于此侨隐也继任住持。
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成都府府主任中 正聆其显迹,上奏朝廷,宋真宗钦赐寺名曰“瑞应禅院”,由此名声大振,香火盛及一时。其后历经兴废,至明万历年间,“寺已残破”。
清代已降, 随着客家移民的大批到来,礼佛之风盛行,佛寺又得以恢复和维修重建。清代中叶后,因信士有感,供奉后铁然灯佛一尊,其身108个穴位处,各铸有一窝状大 孔,孔内置灯芯,加油悉数点燃时,浑身通亮,信徒身体每有不适,在其对应之处的穴位点燃其灯,消灾祛病,甚是灵验,因而远近闻名,该寺因此更名“燃灯寺”,沿袭至今。
现寺院保存有大量清代碑刻,主要有《重镌古迹旧志碑》,内容包括《圣山母祈雨诗并序》、《灵泉县瑞应禅院祈雨记》、《重镌圣 母山瑞应禅院古迹记》和《信相圣母碑记》等。这些碑记,主要记载褚信相应化事迹及燃灯寺的历史沿革。
在寺院大雄殿内,陈列有本寺所铸明宣德钟 一口,造型古朴、音质洪亮。燃灯寺内还有不少历代留下的楹联,有的已为《全蜀艺文志》及《蜀中名胜记》等收录。著名诗人流沙河曾撰联云:“玉带落井流到东 海,铁钟在亭叩响西川”。
燃灯寺气势雄伟的屹立在新型旅游古镇——洛带镇的八角井街(洛带公园对面,洛带镇第一小学旁),是国内外信众最信奉寺院。
燃光古佛 又名锭光佛,在佛教中是过去古佛之一。相传他生时身体光亮如灯,所以名燃灯。后来成佛示燃灯为号。
据佛教传说释迦牟尼在过去曾名儒童,当时起码是燃灯佛在世为教主之时,有一天,儒童看见一个叫瞿夷的女 子严持七支青莲,心生喜欢,因此用五百金钱买其五支,瞿夷见他花高价买青莲,觉得奇怪,就问他,买青莲有何用,儒童回答;用以供佛。儒童来到燃灯佛处供七 青莲,又见地上泥泞容易污染佛足,因此脱下衣服铺在地上,见还不够,又解开头发,以发铺地让燃灯佛履其衣发而过泥泞,燃灯佛因而对儒童受记说,由于你这一 次敬佛的功德,所以过了九十劫即彼成佛。你一定会成佛名为释迦牟尼如来,按照辈份,燃灯佛是释迦牟尼前事的启蒙老师,因为燃灯佛的辈份最高,法力最大,故 深受民间秘密宗教(如白莲教)的敬仰,成为最受膜拜的偶像之一。
客家公园即洛带公园,1928年由洛带团总,袍哥舵把子刘惠安倡导地方民众和袍哥集资修建,占地约60余亩。园内绿树成荫,花草繁茂,厅榭廊柱,古风浓郁。
位于洛带镇下街“大夫第”巷 15号,为巫作江建。清雍正年间,广东惠州府长乐县的巫锡俊偕妻携子入蜀,落业成都府简州镇子场(洛带)。巫式第二代巫作江开烧房(烤酒作坊),富甲一方,于是营建大夫第格局的广厦:集数重宅院、祠堂、树林于一体,占地数十亩。今祠堂、园林部分以毁,但主体建筑保存尚好。该建筑保持了客家长幼尊卑分明的住房格局,即数重纵向布局的正房中,以最后一层的建筑最高,体现最尊。在同一院落中,又以中间的正房高于两边厢房,保持了客家民居建筑中的护卫意识,墙体厚达60公分。大门前有八字龙门,与四川富贵人家讲究脸面的民居一样很有气势:四川阴天多,室内采光要求高,于是把中间两个厢房改为两个廊房,增大采光,扩展空间,且为卷棚式,十分美观。
位于镇东山坡上现成人教育学校内。这是清前朝从广东入川的客家人,思念故乡,从岭南带来的红豆木树种,栽植于新落居的土地上,现长得挺拔葱绿,阴翳一片。睹物思情,使人念记 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仿佛传递出客家人的思乡情结。
传说 :相传,三国时候,洛带镇里有一个池塘,塘中有一八角井。井与东海相通,犹如 海眼,井水为东海龙王口中所吐,味极甘甜,泡茶茶香,洗面美颜。井里有东海鲤鱼,食之鲜美,益寿延年。阿斗闻之,便来到洛带八角井旁。但见一条条鲤鱼在池中蓬间游戏,煞是可爱。众随从纷纷下水,又捧又摸,终无所获,急坏阿斗。此时,却从身后传来“好”的一声,一条尺长鲤鱼随一白发老翁钓竿甩动,飞出井来。阿斗急忙去抓,鱼跃井中,不见踪影。阿斗心急,和衣跳入井中,随从急忙救起,不料身佩玉带落入井底。等众人神定气平,老翁已不见,坐处留下一条白绸,上书一诗:不想创业苦,孺子太荒唐。带落八角井,帝运终不昌。“落带”演变成洛带而成镇名。八角井依在,水还是那么香甜。当人们品茗之时,似乎又看到了智者老人和阿斗。
金龙长城位于洛带镇(原龙泉驿区长安乡)境内。该长城不在洛带古镇主景区,在洛带客运中心站乘坐公交车即可到达。攀登金龙长城不用买票,即可登上。在山脚下放眼望去:青砖、条石、烽火台;垛口、射口、望口……此“长城”似乎除了“高矮胖瘦”与彼长城不太一致,“长相”上还真没有太大的区别。
一路望去,“长城”内外风景宜人。特别是顺山脊上至山峰,两边全是郁郁葱葱的树木,高大的野生植物上还挂满了鲜红诱人的果子。也不失为成都市民生态休闲的一个步道。
婚姻乃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它作为一种人生仪礼,在我国各民族和地区都得到普遍重视,其间的风俗样式和文化内涵也十分绚丽和丰厚。婚姻习俗的最基本格调,既不同于人生之时的躁动和不安,也不同于人死之际的沉郁和苍凉,因而呈现出一种游艺性质十分明显的热辣风格。
洛带镇客家人的婚姻习俗在具备这一基本风格的同时,还掺杂了大量的民间歌谣,以及一系列的地方性仪礼法则,显得更为热闹和繁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其中一些旧的礼俗,过于繁琐的细节已经在慢慢消失;代之而起的,是更为文明和实用的新风尚。但是,他们传统婚俗的独特和新奇却是有目共睹的。
客家一旦有 媒人上门提亲,第一件事就是考察男女双方的“八字”是否相合。按照客家传统的婚姻观:合,则令后子孙康健,恩爱同心白头借老;不合,则家境不宁,妻离子散,家庭解体,因而它是婚姻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八字又分“草八字”和“红八字”。草八字,是指媒人最初向女家讨取的八字帖,由于多书于草纸上,故称“草八字’。另外还有一种用嘴说的,称作“口八字”。两者都不属于正规的八字帖。“红八字”则不然,它是将男女双方的八字写在很正规的红纸封套内,表示两家正式定亲。
客家合八字,是请专门的“八字先生”进行查看和确定的。
解放以前,客家另有一种合八字的土办法,即不通过“八字先生”的查看,而直接由男家把双方的八字装入碗中,放于水缸之内,缸口用盖封严,经一日夜,再揭开看视。如果二碗相偎相倚有并蒂之势,那么说明这对新人的八字相合;反之,则不然。男家讨取女方的八字帖后,通常要和自己的八字帖一起,双双压于家中神龛的香炉下,让家中的天地神灵和历代先祖再作考察。若八字合不来,家中便会出现某种不祥的预兆。当然,以上这些都属旧的封建礼俗,早已为现代客家人所摒弃。另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等陈旧观念,也不再作为洛带客家人择偶的重要标准。
洛带镇客家人结亲,一般被安排在冬腊二月。这时正值农闲,人们刚刚从忙碌的收获季节里安闲下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操办婚事。客家结亲历来都是伴随着丰收之后的喜悦,因而呈现出一种无比欢快和闲适的热闹气氛。
过礼是在结亲的当天上午(或前一日)进行,也就是由男女双方互相交换结婚礼物。首先由男方选年轻健壮的男子数名,作为前往女家的送礼之人。这些人装扮洁净,相貌英俊。礼物多为用红墨水点染过的花生、鸡蛋、核桃,以及一个完整的猪头和数十把挂面。关于猪头,客家人有专门的顺口溜述说它的好处:“猪头扁尖,换你屋里的大毛辫。”女方回礼实际是娘家的陪奁和嫁妆,这些回礼勿需自送,就由男方的送礼之人顺便带回。由于“过礼”通常是用箩装肩挑,因此到了冬腊月,客家聚居地的乡村田野便呈现一种花花绿绿的过礼奇观,一拨刚去,一拨又来,引得过往行人和田中农夫翘首观盼。
客家结亲时的杀猪和年节杀猪不同,年节杀猪一般在院外空旷处,而结亲时的杀猪则在堂屋中。家主以是否一刀致命判别结亲后的吉凶。
新娘在过门的前一天晚上,须于娘家伤伤心心大哭一场。谓之“哭嫁”。哭前于水桶中点七星灯,父母焚香祭祖,禀告女儿即将出嫁的消息。女儿跪红毡或蒲团上,哭述亲爹亲娘、哥嫂弟兄以往的好处,对过门以后的陌生生涯感到惶悚和惊恐。父母双双坐高凳上,也随之泪眼婆娑。客家哭嫁的歌词哀婉凄绝,自成体系,表达出旧时代女子婚姻不能自主的悲伤心情。客家哭嫁还喻示着女子的贞洁,因此哭得越是长久和动容,越是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好感。
新娘于出嫁这日清晨需早起,穿好嫁裳坐在妆台前,背上背一面镜子、一本日历,脚下踏着一面竹筛。懂得“皇历”的妇女于新妇背上耐心翻看日历,待择得上头吉辰,再由另一名女客操梳。梳只梳三下,然后用丝线搓绞新妇脸上颈下的汗毛。此时忌毛脸姑娘、孕妇、寡妇在旁窥看。
客家迎亲由媒人率新郎及十二名童男,一起前往女家。去时,媒人手提一只红毛线拴缚了提梁的烘笼,预备为新娘暖轿时使用,因为过去的客家新娘出嫁,无论贫富,都是坐轿前往。烘笼的另一个用处,据说是为了新娘解手方便。倘若遇到几十里、上百里的路程,有个烘笼在轿中,也可免新娘内急之苦。娘家送亲,需选四至六对童男女(哥嫂除外)随同新娘和媒人一起,前往男家。
媒人率新郎等来到女家迎亲时,女家需用长凳拦住大门,其余通道也派人把守,俗称“拦媒”。拦媒反映了旧时妇女对待媒人的客观态度。谢媒则不同,当媒人把新娘迎回男家时,并不急于进入男家院落,而是于大门外高傲立住,等待新郎及其父母前去谢媒(客家也称“谢红”)。媒人此时信口诌说四言八句,到一段落,男家需马上递以“红包”。不满其欲,则不肯进屋。
旧时花轿抵达男家,还要行“回车马仪”。俗传新妇出嫁,本家死去的祖宗也要前来送亲,故此时需将其遣回。通常主持回车马仪的都是客家厨师,因厨师对当地的红白习俗大多了如指掌。先在托盘上盛一碗米,点燃九品大蜡,然后厨师一面念回车马词,一面抓盘中米各处撒打。鞭炮过后,厨师操刀,割破一只雄鸡的喉咙,速以血环洒花轿四周,一直洒到新房门前;并捋一片鸡毛,沾血贴于新妇门楣上。
轿夫一直将轿抬入男家天井,一头在堂屋台基上,一头在下面天井里,形成一种不均衡的斜势。男家这时需上前谢轿夫。当轿夫将轿落于堂屋平坦处时,需念:“轿子落地,买田置地;轿子放平,儿女成群。”新妇下轿,烘笼交与一活泼可爱的男孩提住。一人急急趋上,端米筛于新妇头上猛筛。筛内置柏树枝,桠上拴小铜钱。又一人接过小孩手中烘笼,奔人厨房,添火加炭,提出后置堂屋地下,用一大箩筐翻转扣住。娘亲牵引新娘坐箩上,号日:“烘胎”。烘胎之时,有妇女在旁念诵歌谣:“今年坐箩箩,明年做阿婆......”盼其早生早养,及早完成承嗣香烟的任务。
拜毕高堂,新郎引新娘缓缓进入洞房。
新郎穿着鞋跳上床去,将席子四角—一踩踏,踩后新娘方能落坐席上。这种踩席习俗,据说可以免除新妇今后外遇的可能性。烘笼这时也提入洞房,置于床前,谓之“ 暖房”。
婚宴开始后,新郎新娘挨桌敬散烟酒糖,务必成双。受敬者需即兴说唱祝贺词。送亲而来的娘家人单坐一桌,位置在堂屋正厅,且桌上的菜要比其他桌子多出三样,这三样还不能是“重皮子”(不与其他菜重复)。既然男女两家已结为秦晋,男家在道义上理当对娘家的人格外优待。
客家闹房仪式实际上是安装床榻的戏谑仪式,并通常由木匠主持,一面安装和架接着床板、床框,一面和围观的人一道共同取闹。这时闹房的人大多为男子,个个出口成章,言语粗放。木匠不时穿插具有固定格式的“斗床歌”,以此作为仪式的引导。
男子闹过,则由妇女、老人和孩子前去闹房。客家有经验的闹房者,往往能够触景生情,随手拿起一物,即能编成合输压韵的顺口溜。这种顺口溜,实际也就是中国古老的“撒帐词”,一词既出,新人必须向诌说者散发喜糖喜钱。
新娘于结亲后的次日清晨,需向公公婆婆敬奉洗脸水。尤其是第三日清早,需焚香膜拜男家的灶神。祈盼灶神赐福自己,烧火熊旺,煮出的饭菜可口香甜。回门过后,男家还要举行“会亲”仪式,遍邀女家亲友前来赴席,加深彼此间的了解和认识。自此以后,一对新人的人生历程就算正式开始。
以“ 刘家龙”最负盛名。刘家龙分为火龙和水龙,火龙七节,水龙九节。夏日伏旱,水龙则大显身手,是为祈雨;年初一到十五,火龙则每日飞舞,是为祈福。这为古镇又增加 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斗山歌
客家人每年端午节有斗山歌的风俗习惯,山歌内容丰富多彩,全面反映客家人的生产、生活和情感世界,唱腔婉转优美,唱记号生活气息浓郁,颇为动听。
豆腐是中国的特产,更是闽西客家人日常生活离不开的菜肴,真可称为“豆腐王国”。客家人由于长期的迁徙,艰苦的生活,和豆腐结下了不解之缘,创造了一整套制作独特的豆腐菜肴。
豆腐干:豆腐干是客家著名的“八大干”之一。其大小约二寸半见方,薄如纸,呈金黄色,透明,嚼起来略带咸味,便于携带、保存,一般可保存两至三个月。这便是客家人为适应迁徙生活而制造出来的一种特殊食品。
酿豆腐
酿豆腐:酿豆腐是客家人生活中常吃的小吃。其制作方法:把豆腐切成约一寸见方的小块,投入油锅中炸少许时间,取出沥干,再放入调有 八角、五香、辣椒等佐料的肉汤中用温火慢煨,吃时再撒上些胡椒面、葱花,味道尤为鲜美。1918年5月,孙中山先生到广东 梅州市梅县区松口视察同盟会会员时,特地吃了这道家乡菜,赞不绝口。
豆腐丸:豆腐丸是这道菜的总称,它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水煮豆腐丸,将豆腐捣碎后,拌入地瓜粉及肉丁、笋丁、香菇丁,伴以佐料,待汤水煮沸后,用汤匙一个一个舀入锅内,待豆腐丸浮上水面,便可食用,此菜常作家肴;第二类是清蒸豆腐丸。将豆腐捣碎后,调入肉丁、地瓜粉及其它佐料和捏成丸,放入蒸笼蒸熟,伴入调料食用,味道鲜美,并能充饥;第三类是年节佳肴,最著名的可算是宁化的“松丸子”。宁化人在正月初一和立春时辰必吃“松丸子”,取其“松”之意,即吃了“松丸子”人可一年轻轻松松,所以,它是客家人年节中常用的菜肴。“松丸子”主料豆腐,配以炒熟的花生米、葱头、地瓜粉、香菇丁、荸荠丁等等,捏成圆球状,投入油锅中炸至黄色,捞起沥干备用。待春节期间,有客来访时,作为整个酒席的最后一道菜,献给亲友,祝愿他们在新一年里事事如意,轻轻松松。
选用肥猪鬃脑肉和大鸡腿肉,用刀切碎捣烂,再用适量的鸡蛋青和精面粉、食盐调和后,铺在盆内,放到锅里蒸熟,如认为油腻过甚,可将浮在面上有余的油质,移作他用,再蒸片刻,取起食之,质松滑、味香甜,入口消溶,津津有味。此菜四季适用,非普通的筵席上所有。
选用肥鸭一只,宰后,先用冷水浸片刻,再用滚水脱毛,然后用清水洗净,从颈侧处剪开二寸许的大口,把内脏取出,洗净腹内,用锋利小刀从两翅膀处把鸭骨剔除,仍保持鸭体完整,再把在剔出鸭骨上削下的鸭肉,和切碎的 金钩、 对虾、尤鱼、瘦猪肉、冬笋(或笋干)、香菇及莲子,加少许食盐混合起来,从颈侧开口处纳入腹内,即用线将口缝紧,放在长盘内,置蒸笼中蒸到熟透,取出食时,剪开线,用筷子夹开,连肉带馅一起吃,真令人说不出其中的妙味。也有用叉烤的,在鸭腹内加灌点肉汤,名为灌汤烧鸭,味比蒸的更香。此菜四季适用,在丰盛的筵席上才有。
选用干的厚菇或花菇每盆150克,净茶油50克,先把菇脚剪掉,洗净后,用清水浸泡发胖,倒去清水,将菇面向下贴在扣碗内,茶油从上淋下,放在蒸笼内蒸好,两手即将扣碗倒在瓷盆内,加少许麻油,清香可口,别有风味。此菜四季适用,为荤素筵席上的佳品。
选用精面粉500克,鲜鸡蛋4个去壳,将蛋青蛋黄划成蛋汤,倒在面粉上,用手工打成面条后,用清水煮沸,取起晾干,再把面干投入油锅炸到适当程度,舀去余油,加上适量的清水煮到半熟时铲起,另将已配食盐炒好的瘦猪肉丝,嫩笋丝、香菇丝、尤鱼丝等佐料和面放在锅里加肉汤同煮,待煮熟时,铲到碗内,面上加点葱花,其味胜过一般煮面好几倍。这是闽西客家祖地宁化县乡贤伊秉绶生前任惠州、扬州知府时,常以此宴客,因其烹调与众不同,故被称为“伊府面”。此菜四季适用,但亦非丰盛席上所常有。盖恐做得不精,有损其名。客家传统名菜,驰名遐迩,众口皆碑,显示出客家人的匠心独具。这些具有客家风味的传统名菜,往往使得久居他乡的客属游子们难以忘怀,引起对故乡的无限情思。
军乐镇“酥锅魁”,又名“酥油 千层饼”,是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县级市、原彭县)的汉族传统小吃。历史悠久,做工考究,独具风格,以香、酥、脆、细嫩化渣而名扬川西。博客小镇只有一家,味道正宗,价格公道跟市区价格一样,老板人很好。
刘子华
洛带小镇曾出生一位震惊世界的著名人物,他就是诞生在洛带镇江西桥的天文学家刘子华。刘子华,1900年出生于洛带一个贫苦的贫民家庭,1918年同 陈毅、 李维汉一同赴法国巴黎勤工俭学,在法的26年间,因创立太极中心说和首次推定太阳系存在第十大行星而轰动整个西方天文学界。刘子华推测太阳系存在第十颗行星以后约10年,美国人用高倍天文望远镜证实了他的观点。因此,刘子华在中国虽不太知名,但在西方却是与 哥白尼齐名的大科学家。
现在刘子华纪念馆已经在洛带镇筹建起来,使我们有机会目睹这位“东方哥白尼”的大科学家风彩。
每年7月26、27一般会举行水龙节(类似与泼水节),场面热闹,极具客家特色。
国庆节期间将可以欣赏到客家婚俗表演,具有汉民族婚俗“六礼”全过程,如哭嫁、亲迎、抬花轿、轿夫说四言八句、踩篾席等;客家火龙、水龙表演。洛带客家的火龙、水龙,其舞龙法保留了入川前地道的江西客家舞龙法,保存了较多的中国古代舞龙最原始的程序和古朴的仪式,也是客家文化中最具吸引力的一项活动;洛带镇著名的传统庙会之一城隍会等。
洛带古镇距离三环路约15公里,距 天府广场2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乘坐市内公共交通或者自驾车都可很方便的到达。
1、公共交通方式:
可在成都市区乘坐公交2路、4路、10路、58路、71路、80A路、81路、91路、92路、94路、97路、98路、101路、122路、533路、819路、855A路、855路等公交车到达 五桂桥公交中心站,然后在五桂桥公交中心站转乘219路公交车直达洛带客运中心站,全程票价2元,支持电子钱包。或者可以在成洛大道沿线任意公交站台乘坐219路公交车到达洛带古镇。
洛带可以中心站内还有以下公交车:850路(龙泉汽车总站--洛带客运中心站)、850Q路(洛带客运中心站--洪安车站)、852路(洛带客运中心站--石板滩站)、853路(洛带客运中心站--金龙长城站)、861路(洛带客运中心站--草坪村站)、863路(洛带客运中心站--万兴站)、881路(洛带客运中心站--止马店村站)、883路(洛带客运中心站--大兴场站)、884路(洛带客运中心站--梨园村站),以及旅游专线车成都旅游集散中心至洛带客运中心站的客运班线。
2.自驾车:
从成都市区至洛带可沿新华大道东延伸线——成洛大道直行,向东经多宝寺、槐树店、 十陵、西河场到成洛大道槐树街路口(洛带镇入口)右转,进入洛带古镇景区。
到洛带古镇可选择入住于宾馆酒店或古镇客栈,前者价格较高,适合于经济宽裕人士,后者大多为洛带古镇当地居民自行经营的客栈,干净舒适,价格便宜,从几十元到百多元不等,旺季房源略为紧张,可在乡游网上提前预订。
中国 农业银行、成都农商银行(原成都农村信用社);洛带镇邮政所; 中国电信洛带营业厅、 中国移动洛带营业厅。
洛带镇第一小学、洛带镇第二小学校、龙泉驿区双槐中学、成都市 洛带中学等。
2019年9月11日,洛带镇入选“ 2018中国西部乡镇综合竞争力50强”。
周边政府机关
洛带镇人民政府
地址:成都市龙泉驿区府兴街132号
营业时间:09:00-12:00;14:00-18:00
周边乡镇
洛带镇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