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繁镇
新繁镇 新繁镇地理位置 新繁镇民俗文化 新繁镇历史古迹 新繁镇自然条件 新繁镇基础设施 新繁镇社会设施状况 新繁镇经济发展 新繁镇历史沿革 新繁镇获得荣誉
新繁镇隶属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位于成都市区18公里 卫星城圈层上,全镇幅员面积81.92平方千米,辖42个村(社区),总人口98576人(2017年)。新繁镇是一座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原名繁江镇,是 新繁县治所在地。 古名“繁邑”,自古名人荟萃、商贾云集,素有“川西碧玉”之美誉,先后评为全国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成都市首批小城市建设试点。新繁镇内有唐代古典人文园林东湖公园、唐代汉传佛教古寺龙藏寺、唐代观音阁、殷商遗址水观音等13处文物保护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新都泡菜、新都柚,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繁棕编。拥有家具产业园、泡菜(食品)产业园、锦绣田园精品农业园三个特色产业园区,具有“ 家具之都”和“ 泡菜之乡”的美誉。新繁镇保留了成都平原独特的田园风光,建成占地1.2万余亩的“锦绣田园·花香果居”城镇...
详情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有13个社区
新繁镇隶属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位于成都市区18公里 卫星城圈层上,全镇幅员面积81.92平方千米,辖42个村(社区),总人口98576人(2017年)。新繁镇是一座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原名繁江镇,是 新繁县治所在地。 古名“繁邑”,自古名人荟萃、商贾云集,素有“川西碧玉”之美誉,先后评为全国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成都市首批小城市建设试点。
新繁镇内有唐代古典人文园林东湖公园、唐代汉传佛教古寺龙藏寺、唐代观音阁、殷商遗址水观音等13处文物保护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新都泡菜、新都柚,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繁棕编。拥有家具产业园、泡菜(食品)产业园、锦绣田园精品农业园三个特色产业园区,具有“ 家具之都”和“ 泡菜之乡”的美誉。
新繁镇保留了成都平原独特的田园风光,建成占地1.2万余亩的“锦绣田园·花香果居”城镇后花园,拥有全域生态化、美丽宜居的城乡环境。按照三产融合、产城融合的“双融”发展战略和“家具之都、泡菜之乡、西蜀文化名镇、生态田园新城”发展定位,正着力塑造宜人宜居的城市品质,走出一条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新都区新繁镇处于郫县、新都、彭州、成都四个城市构成的“菱形”结构中心点,距成都市、 彭州市、新都区、郫县四城市距离均在20公里左右。镇域东北邻 新民镇、 清流镇;东南邻 斑竹园镇;西南邻 郫县、 龙桥镇;西北邻彭州市 致和镇。
新繁镇镇幅员面积81.92平方千米,包括四个居委会,九个涉农社区,29个村。总人口98576人(2017年)。
新繁镇距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自古就有“川西碧玉”之美誉,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名人荟萃,商贾云集,大街小巷绿荫如盖,清幽宜人,具有 小城镇古朴风,
全镇基础设施建设齐备,水.电.气充足,通讯设施完善,集贸市场繁荣,名胜古迹众多,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唐代园林―― 东湖公园位于镇中心(正西街)。
新繁镇距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自古就有“川西碧玉”之美誉,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名人荟萃,商贾云集, 梅挚、 费密、 吴虞、 哈华、 艾芜、任末、袁珂的故乡,现保存有文化和 旅游价值的古迹有13处,其中以 龙藏寺和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唐代园林—— 东湖公园为典型。
唐代东湖(含东湖碑馆、三贤堂)、明代 宣德年间的龙藏寺和 华林寺、清代时期的 观音寺等保存完好,由于城建规划拆除的黄公馆、三会院、沈家祠、哈华故居、吴虞故居都在积极筹划复建中。陕西馆、 孔庙、 文昌宫等已拆除。很 可惜始建于清乾隆29年,占地50000平方米的繁江书院,现已被拆除。
新繁镇地处 成都平原腹心地带,地势平坦,西高东低,最高海拔为576米,最低海拔为519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主导风向为 东北风。
镇域北部有清白江河、 杨柳河,中部有 锦水河,西南有 毗河、南 二支渠,水网密布,水源充足,农业灌溉以清白江提灌为主。
新繁镇是成都市北郊成彭路经济走廊上的交通枢纽,以城镇为中心,对外交通呈放射状分布。镇域西面有 成彭高速公路,出口位于新繁城北新区,为 一级公路, 路基宽45.0米;有贯穿镇域南北向的S省道105成彭路为一级公路,路基宽24.0米。西有 沙西线,东有北新大道,县道新新路和新竹路,均为路基宽24米的一级公路。
西有县道新犀(浦)路、新郫路、三公路(三义桥—公毅村)三条公路,新犀(浦)路为 二级公路,路基宽18米;新郫路和三公路(三义桥—公毅村)为 三级公路,路基宽7.5米。北有乡道 新堰路为三级公路,路基宽7.5米。并且全镇各村,均已开通城镇公交车,路面为水泥路或柏油路,镇内外形成了方便、快捷、通畅的交通网络。近两年来,新繁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提升,
目前, 北新大道西延线基本建成(直达位于新繁的成都家具园区), 彭州迎宾大道,同时,成彭高速在新繁城南,增设家具园出口,另外,建设中的 成都第二绕城高速横,跨新繁东西两面,同时,根据成都市轨道交通规划,未来新繁将有两条轻轨通过,分别为 地铁1号线沿成彭路北延至彭州,另一条从新繁至 青白江,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
全镇有三个小水电站,分别为杨柳堰电站,清白电站,新水电站,均为2台机组,发电量共计585kW,进入成都市大电网。95年在城镇东面新建一座110kV变电站,有三条进线和三条出线,进线太钢线、马江线和江光线( 彭州光明110 kV变电站)为110kV;
出线 江丰( 大丰)线和江屯( 军屯)线为35kV,三(邑)红线为110kV。全镇变压器总数为127台,各村均有1—2台,并且已进行农网改造,因此电力条件较好,另在镇域内有二条从二台山过境高压铁塔线,东北面有映(秀)青( 白江)线110kV,北面从西向东横穿的青(白江)山线220kV。
城区已建邮电、电讯大楼,有 程控交换机可供规模2.0万门,已安装1.3万部。服务于新都区西部片区5个乡镇的邮电、电信业务。早已实现 村村通电话,IPTV已安装2000余户。互联网已安装1.5万户。
城区现有玖源供水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第二水厂、龙安水厂、荣休院水厂,设计规模分别为4000吨/日、10000吨/日、1000吨/日、2500吨/日,现状实际供应量合计6000吨/日,取水点均设在厂内,近期能够满足生活生产供水要求。
城区现状主要街道及 新建街道均设有排水设施,管径在300—1000mm之间,材料多为砼管, 排水体制多采用 雨污分流制。农村则无完善 排水系统,多采用直排式,直接排入附近沟渠、农田。
城区垃圾每天清运至镇域西面高宁填埋处理,现状已不能满足需求,现已对新建生态垃圾处理厂进行选址。
成彭输气管线(φ219,日输气量达20万m3) 自北向南穿镇而过,且在城镇北面留有一天然气门站。经降压后由一根φ133的中压管向镇区居民供气,现供气率为87.5%。
城区行政组织机构设置齐全,社会的服务设施配套完善,有 新都二中、繁江中学、繁江小学、清白中心校、新农小学、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站、老年大学,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区第二中医院、新农医院、清白卫生院、荣军休养院,有东湖公园、龙藏寺,
2003年新建了 东湖森林广场、啤酒广场、 金山 假日广场、体育公园、 北湖水景公园,仿古街。城镇旧城中心正准备建设繁江广场。各村均有村医疗点、幼儿园、 基点校、村文化站、广播站、 商业网点等设施。因此,全镇社会服务设施条件较好。
新繁镇基础设施完善,便利交通畅达八方,可快速到达成都市区、 新都镇、 彭州、郫县和周边乡镇,新繁镇境内水、电、气、光纤、宽带网络设施一应俱全。城镇居民自来水、光纤覆盖率达100%。电力供应充足,通讯快捷畅通。街灯、绿化等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合理。镇内拥有全区一流中小学、卫生院和失地农民就业培训中心,农村远程教育网络体系逐步完善,已具备了一个现代化小城镇的规模。
新繁镇已形成机械、电子、医药、食品、建工、建材、家具等一批优势行业。拥有四川新兴公司、四川成龙工业公司、西南电工厂、森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正德实业有限公司等438家企业,年产值达21.5亿元。有数十种产品荣获市、省、全国的名优和国际博览会金奖,产品畅销国内外。新繁的家具式样新颖、做工精细、典雅豪华,被广大消费者所青睐。
新繁牌泡菜畅销全国,名扬五洲。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烹任技术高超,先后有数十名厨师分赴世界各地传播川菜工艺。 棕编、竹器、刺绣等工艺产品曾多次参加省、全国及海外展览,深受异国朋友的赞誉,成为 新都区重要出口产品之一。一九九三年十月新繁镇被批准为全国100家小集镇 经济开发区试点镇,一九九四年三月被列为四川省1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从此新繁镇的城镇建设全面启动。
目前,镇党委、政府正在抓紧实施“三区一城”规划、主要建设以新兴工业园区为龙头的2平方公里的工业区,以行政办公、 旅游休闲和豪华居住群以及广场为中心的1.8平方公里的 新城区,以仓储、物资批发、集市贸易为一体的 老城商业区,拟建5-10万平方米的新繁家具城,突出体现新繁的家具优势行业。建设的着眼点是成都国际大都会 卫星城。定位于“联合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生态型小城镇。
近年来,新繁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200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9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7218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6143元。围绕区委、区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 生态建设,构建和谐新都”的总体思路,按照 城乡统筹,“ 四位一体”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从 镇域经济实际出发,把新繁镇定位于以 都市农业及 食品加工业、家具产业、休闲文化旅游业、和现代化服务业为发展重点,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环境优美的依据的花园小城镇。
新繁镇决心和新老朋友一起,携手并进,立志将新繁镇建设成为一座古今辉映,幽静典雅,科技发达的现代化城镇。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繁镇党政班子高度重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坚持“建管同步”的指导思想,按照总体推进、重点突破、长效管理的思路,建设有效载体,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于2008年12月开始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不断推进新繁镇城乡建设和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8年12月4日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容环境管理分局。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列入政府议事日程,并将此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中之重的惠民工程来抓。
制定了《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人民政府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实施意见》(繁府发〔2008〕139号),并下发到各村(社)居、办公室、企事业单位及驻镇单位。
《实施意见》中制定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主要目标、整治重点、实施步骤、主要任务和整治范围,并将工作目标层层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人。并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方式,营造了浓郁的整治舆论氛围。使群众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知晓率达到98%以上,基本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百姓参与整治的主动性、积极性极大提高。镇上和各村分别制定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实施方案,基本形成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和全面动员、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以示范街道、公路、河道沿线、农贸市场、建筑工地、背街小巷、集中居住区、农村院落为重点区域,以农村 垃圾处理、“牛皮癣”清理、 小流域治理、 扬尘治理为重点对象,以治理“八乱”为目标,扎实开展以城区“七好”、农村“四清”为主要内容的集中整治。其中对成彭高速路出口景观工程和新繁大道道路工程的打造、对 黄泥社区和金地二期的打造成为此项工作中的亮点。
为了保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了全面细致、操做性强的检查标准,使各村明确了整治范围、重点、整治要达到的要求。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奖惩办法,全镇实行领导包片、部门包村、 村干部包社、户包院落的责任体系。形成了纪委查干部、干部督保洁员的人员监督机制。
目前,新繁镇党委、政府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高度重视,决心大、措施实、推进快、效果好,相关工作在新都区处于前列。
宣传动员深入,治理氛围浓厚,城乡居民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高。新繁镇的主要 环境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8平方米,完全具备了“创建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优美示范镇”的基本条件。
开展创建“创建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优美示范镇”活动,是新繁镇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与方向,加快构建环境良好型、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弘扬 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为此,新繁镇牢固树立“环境优先”发展观念,有序推进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各项工作,不断加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度,希望通过创建“创建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优美示范镇”,实现用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用环境提升产业能级,用环境打造优美、和谐的社会主义 新城镇。
要推动城市出新形象、新风采,首先必须挖掘资源,科学规划,因此,新繁镇确立了“以唐代文化、生态环境为城市特色,以家具和泡菜为产业特色”,将 城市功能分区为“两园一城”。聘请 重庆大学专家进一步挖掘新繁历史,疏理城市交通和护城河水系,对新繁 城市总体规划和 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修编,实现全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规划全覆盖。通过 城市设计,完善老城格局,延续传统文化,注入现代活力,以此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宜居品质。
通过科学规划,新繁镇对城市进行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修编,同时,结合新繁的产业发展特色,利用历史资源,加强特色街区规划打造,全力凸显新繁完整的唐代特色。
推进城镇结构调整,首先要想到的是确保城市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新繁镇依托 东湖 唐风古韵的园林风格与周围承载传统商业的现代建筑完美融合,形成围绕东湖公园的以传统 商业业态为主题的城市历史文化商业片区,进一步凸显新繁独有的商业文化特色,从而吸引更多的人融入新繁这座文化古城。
根据规划,201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人口达到9万人;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12平方公里,人口达13万人;205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6.7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9万人。
打造城镇 改善宜居环境
目前,新繁镇正在进行管网改造, 滨江路已基本改造完毕,并形成通车能力。成彭路、金地路等管网铺设正在加紧建设中。
针对当前正在进行的管网改造及旧城建设,新繁镇党委书记 庄光才介绍说,贯通护城河水系,拓宽现有河道,打造滨河景观带。结合旧城改造及新城建设,实施该项目主要是通过沿河房地产开发带动滨河休闲带核心区域的建设,
同时,结合旧城改造,分段实施护城河水系,打通全部旧城护城河水系,完善雨污管网及文化景点建设。通过以上旧城基础设施建设与打造,结合 东湖历史文化走廊,形成滨河文化商业休闲带,将新繁丰富的民俗文化传统、酒吧、摄影、工艺品销售等引入滨河区域,带动、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商业,推动新繁镇三产业发展。
“认真挖掘新繁现有的文化资源、土地资源、房产资源、市政资源和口岸资源,充分利用民间资金、搭建融资平台,通过规划经营、市政经营、空间经营、口岸经营等,大力推进重点镇建设。”庄光才同时介绍说,着力推进历史文化核心区的打造,将东湖公园与周边建筑一起打造,共同形成东湖公园历史文化核心区。使东湖唐风古韵的园林风格与周围承载传统商业的现代建筑完美融合,该片区占地面积约65亩, 规划建筑面积43290平方米,总投资约2.6亿元,一期现已基本完成拆迁工作,进入动工建设阶段,今年年底全部建成。
以观音阁为核心,拆迁12—15号地块,打造传统特色美食街,美食街长300米,用地面积约50亩,总投资约2亿元,分二期实施,其中13、15号地已开始拆迁,计划2年内建成。通过 东湖商业片区和观音阁特色美食街的打造,共同组成新繁镇历史文化核心区。
产业支撑 加快“两园”建设
一个城市的发展,必须要有产业做支撑,有了产业的支撑,这个城市才能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新繁镇作为成都市优先发展重点镇, 成都家具产业园、新繁食品(泡菜)园两个园区成为新繁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
推进城镇结构调整,产业发展非常重要,紧紧围绕家具和泡菜两大主导产业,全面推进家具园区和泡菜(食品)园区建设,提升承载能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主导产业集约集群发展,以 集群品牌提升行业竞争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目前,规划占地6平方公里的家具园区拆迁工作已完成90%,园区内5条骨架道路基本建成,招商家具企业66家,建成投产45家,续建企业10家,新建企业11家,总投资80亿元,年产值69亿元。整个家具园区将于2010年形成一个家具批发市场,一个家具展示销售中心、一个家具产业聚集地。解决农民就业约3万人。
食品(泡菜)园区一期0.47平方公里征地拆迁全部完成,引进项目10个,总投资8.31亿元。 食品(泡菜)园区以成都市新繁食品有限公司、四川省瑞玉米业有限公司两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最终建成西南最大的食品发酵工业园,把新繁镇打造成“中国泡菜之乡”。目前, 已投资1800万元,完成园区内4条骨架道路的水、电、气、电信等基础设施配套,5个企业正在全面建设。建成后可解决农民就业1000余人。
新繁,古名繁。约在公元前800年左右,为蜀王 望帝杜宇氏所建。杜宇氏在建都九陇山区之后,因生产发展和人口增加,一部分人沿清白江顺流而下,在 平原地带分建城邑,以利管理。新建城邑,取物产丰富,人烟繁盛之义为名,故名繁。《 华阳国志》记载:“蜀川人称郫、繁为膏腴”。 成都平原膏腴之地甚多,何专以“郫、繁”并列,誉为“膏腴”,那就是他们的开发和得名,均早于成都平原大量开发之前,而与杜宇氏的原山区相比,当时是最为肥美和繁荣之地。
最初的繁,拥有今彭州市和原新繁两县地区,其治所按《 华阳国志》记载:“繁县,郡北九十里,有泉水稻田”。今彭州市的蒙阳地区处于 岷江冲积平原的台地边沿,素有常年蓄水的泉水稻田,沿阳地区的河渠,民间称为泉水河。而阳也处于蜀郡北面,距离约为90里。
蒙阳地区多年来发掘出土不少青铜器和陶器,其纹饰和铭文字体同于商代及周朝初期的金文体。经 四川省博物馆定,其时代为商末周初,在蜀地正是杜宇氏时期。
从地形上看,蒙阳一带自然形成一条长达十多里的黄土高地,至今还高出平原1-2米。这与当时岷江尚未治理,平原大部分地区未能 陆处,蜀族人民必须择高而居的生活情况相适应。因此,最初的繁,是在今彭县蒙阳地区。
繁县的建置时间,原有秦、汉之说,但均未标注时间。近40年来,考古工作在 蜀王杜宇所置的繁地区,发掘出大量商、周时期的文物和蜀族人民聚居遗址,充分证明繁在杜宇时代即已建立,并成为蜀族人民的膏腴之地。《汉书?地理志》记述秦置蜀郡,将繁列为 蜀郡所辖15个县的第三,排列在首成都,次郫县之后,说明秦代繁已成为一县。现存最早的明代正德年间的《四川志》明确记载,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蜀郡所辖的县有繁县,亦可证明秦时已在繁地置县。
繁迁新繁 秦代的繁县仍在今彭州市蒙阳地区。到三国蜀汉时期的 延熙十年(247)和十七年(254),后主刘禅令 姜维领兵北征,将来降的 陇西 凉州 胡人及 河间、河关、临三县民众迁居繁县屯垦,然后分批将原繁县群众迁至繁县境内,今清白江南岸地区聚居,用以拱卫京城成都,始将聚居地称为“新繁”,但仍属繁县管辖。 西魏时 宇文觉建立北周政权,初仍置繁县。到 明帝 武成二年(560),废除繁县西北的东 益州(今彭州市关口附近),又将在蒙阳地区的繁县南迁新繁(今新繁镇西),正式撤销繁县,改名 新繁县。将原繁县所辖的清白江南北两岸地区划归新繁,而江北大片地区划归九 陇县。
原新繁县,古名繁。秦灭蜀后,置 蜀郡于成都。据明代正德《四川志》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置繁县,隶属蜀郡,县治在今彭州市蒙阳地区。
汉高祖五年(前202), 平定巴、蜀,繁县仍隶蜀郡。 武帝元封五年(前106),置 十三州 刺史部,蜀地为 益州刺史部,繁县属益州刺史部蜀郡。
王莽新朝时期(9-23),改益州为庸部,改蜀郡为导江,繁县隶属导江。
公孙述据蜀时期(25-36),国号成家,郡县建置基本上承汉制,改益州为 司隶校尉,改蜀郡为成都郡。繁县隶属成都郡。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36),公孙述败亡,今四川入东汉版图,至东汉末 刘焉父子据蜀,繁县仍隶属 益州 蜀郡。
建安十九年夏, 刘备领 益州牧。建安二十六年(221)刘备即帝位于成都,改元 章武,史称蜀汉。后主刘禅延熙十年(247)和十七年(254),将关陇降众安居繁县,将繁民迁居清白江南岸,称新繁,归繁县管辖。后 刘禅于炎兴元年(263)降魏,蜀汉亡。后经曹魏、西晋、成、汉、 范贲、 苻坚、 谯纵相继割据,以及东晋时期,繁县均属益州蜀郡。
东晋 恭帝 元熙二年(420), 刘裕代晋,国号宋,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刘宋文帝 元嘉十二年(435),于繁县属地(今彭州市关口场)置侨郡—南 晋寿郡,领晋寿、 兴安、兴乐、邵欢、白马五 侨县。(有说领白水、南兴二侨县)。后经 南齐,繁县治所及隶属 蜀郡未变。
梁武帝 天监中(502-519),分繁县地置东 益州,州治 晋寿县,郡领晋寿一实县,白水、南兴二侨县。后蜀地为武帝八子 武陵王 萧纪所据,繁县仍属蜀郡。
西魏统蜀时期(553-557),改晋寿置东益州,领九陇、广汉、西遂宁、 金渊四郡。 九陇郡以晋寿一县为领地。州、郡、县治均在今彭州市关口场。繁县治所和隶属益州蜀郡未变。
西魏恭帝三年(557), 宇文觉废 恭帝自立,国号周,史称北周。初仍置繁县,后徙繁县治所于蜀汉时期安置原繁人的清白江南岸新繁,正式改繁县为 新繁县,治所为繁江镇,隶属益州蜀郡。同时,省东益州,留九陇郡,隶属益州,领九陇、陇泉、青阳三县。郡、县治由晋寿(今彭州市关口)迁徙至繁县属地,今彭州市 人和乡。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省新繁县入 成都县,隶属 益州总管府。
唐高祖 武德三年(620),复置新繁县,隶属 剑南道西川成都府。后经五代前 蜀王建、后唐 李嗣源, 后蜀 孟知祥相继割据,新繁县隶属关系不变。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统蜀后,以剑南东西两川之地,置 西川路,一改自隋以来的州、县二级制,为路、州、县三级制,并于路之下设府、州、军、监。仁宗嘉祜四年(1059),改为 成都府路,领成都府, 新繁县隶属成都府,直至南宋末期未变。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元朝统一全国,在中央设立 中书省,在全国各地设立 行中书省,新繁县隶属四川行中书省 成都路。后经 明玉珍据蜀,新繁县隶属关系未变。
明洪武九年(1376),改四川行中书省为 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新繁县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成都府。洪武十年省新繁县入 成都县,3年后,又复置新繁县,隶成都府。
明思宗 崇祯十七年(1644),明亡。 李自成在北京建立“ 大顺”政权, 张献忠在四川成都建立“大西”政权, 新繁县为“大西”政权管辖。清军入川后,“大西”政败亡, 四川地区战乱持续30多年, 清政府对四川地区的统治有名无实。
清 康熙七年(1668),因四川多年战乱,人口锐减,一些州县只得合并治理,因而省彭县入新繁县。61年后,到 雍正七年(1729)始恢复彭县。嘉庆初置四川成绵龙茂道,领成都府,辖新繁县,直至清末。
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民国元年,载废道制。民国2年, 袁世凯废省改道,划四川为七道,新繁县属川西道。1年后改为西川道。此后军阀割据,建立防区制,新繁县长时间为二十八军防区。民国24年,国民党政权统一四川,建立四川省政府,将全省划分为18个 行政督察区,新繁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直至民国38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950年分四川为东、南、西、北四个 行政公署,新繁县隶属 川西行署 温江专员公署。1953年四个行署合并为四川省, 新繁县仍隶属温江专员公署。1959年初,因裁并机构,新繁县曾一度与 彭县合署办公,同年5月又由彭县迁回新繁。1960年2月,新都县并入新繁县。1962年10月,恢复新都县。1965年7月,撤销新繁县,并入新都县。
2019年9月11日,新繁镇入选“ 2018中国西部乡镇综合竞争力50强”。
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9年10月,新繁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周边政府机关
成都市新繁街道办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繁清路413号
周边乡镇
新繁街道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繁清路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