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镇

天马镇 天马镇概况 天马镇历史 天马镇交通 天马镇产业 天马镇区位优势 天马镇天马学校 天马镇申报非遗


天马,古称“金马”。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地—— 都江堰东南角,属三县交汇地。省级旅游快捷通道—— 沙西线和彭青线交汇于此, 成汶铁路横穿其境,距成都40公里,距成灌高速公路(崇义入口)仅3公里。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物产资源、厚重的文化底蕴,历来为商贾云集之地。马镇东西最大跨距9.2公里,南北最大跨距8.5公里,耕地面积2316.5公顷。东与彭州市接壤,南与郫县毗邻,西接崇义,北与胥家镇交界。全镇地势以平原为主,有七条山、童子山少量浅丘。下辖碧鸡桥、向荣、禹王、金马、建华、二郎、金华、金陵、绿凤、仙鹤、金玉、长虹、童山13个社区(村)、14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539人(2017)。镇政府位于碧鸡桥社区滨河路旁(原天马镇中心小学),距都江堰市区14公里。天马镇原名金马乡,下辖今天马镇、胥家镇地。镇域内有沙西线、彭青线、灌天路、崇天路、唐天路等主要交通干线。 详情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天马镇介绍

天马,古称“金马”。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地—— 都江堰东南角,属三县交汇地。省级旅游快捷通道—— 沙西线和彭青线交汇于此, 成汶铁路横穿其境,距成都40公里,距成灌高速公路(崇义入口)仅3公里。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物产资源、厚重的文化底蕴,历来为商贾云集之地。

马镇东西最大跨距9.2公里,南北最大跨距8.5公里,耕地面积2316.5公顷。东与彭州市接壤,南与郫县毗邻,西接崇义,北与胥家镇交界。全镇地势以平原为主,有七条山、童子山少量浅丘。下辖碧鸡桥、向荣、禹王、金马、建华、二郎、金华、金陵、绿凤、仙鹤、金玉、长虹、童山13个社区(村)、14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539人(2017)。镇政府位于碧鸡桥社区滨河路旁(原天马镇中心小学),距都江堰市区14公里。天马镇原名金马乡,下辖今天马镇、胥家镇地。镇域内有沙西线、彭青线、灌天路、崇天路、唐天路等主要交通干线。

天马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灾后重建中,我镇结合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通过“拆小院、并大院,依托林盘搞重建,节约耕地谋发展”的统规自建模式,建成了35个别具川西民居特色农民集中居住区,配套完善了道路、自来水、天然气、光纤、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如今的天马,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现代田园乡村院落,在一座座美丽的林盘中,独具川西民居风格的幢幢“别墅”错落有致,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竹木丛中,前庭后院是自给自足的绿色菜园,配套完善的文化广场是大人健身、孩童嬉戏的乐园。鸡犬之声相闻的“微田园”里,分明是现代都市生活在农村呈现。俨然一幅“青山绿水抱林盘,大院小院镶田园”的新农村美丽画卷。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天马镇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先后引进成都德润集团、成都金大洲公司、永兴葡萄合作社等农业“龙头”公司,实施农业规模经营,先后建成了20000亩优质粮油种植基地,10000亩绿色蔬菜种植基地,500亩金针菇生产基地,300亩名优特葡萄基地,2000亩特色猕猴桃种植基地,5000亩花卉苗木种植基地,存栏1200头的肉牛养殖基地。其“松川牛肉”、“名优葡萄”、“黄心猕猴桃”、“金针菇”等已成为别具天马印记的特色农副产品品牌。

依托特色农业品牌,围绕打造“都市农耕民俗风情休闲体验小镇”的发展思路,用3—5年时间,把天马建设成为田园风光旖旎、自然生态优美和人们生活和谐的新农村“展示地”、乡村田园旅游的休闲“体验地”。 葡萄熟了 (2张)

以“观绿、戏水、亲近自然”为主题,着力打造“万亩绿海农趣园”项目,首期3000亩已启动规划建设。

以“传承、体验、寻根问祖”为主题,建设独具川西特色的“农耕文化博物馆”。

以“田园、绿道、特色街区”为主题,打造川西民俗风情街。

天马镇原名金马乡,清宣统三年(1911年)置,辖今天马镇、胥家乡地。1926年析出部分地置胥家乡。1936年置金马联保,1940年复金马乡名,1980年地名普查时,更名天马,1991年12月撤销天马乡设置为天马镇。

镇境有灌天路、崇天路、天唐路等主要公路交汇,公路总长度12.5公里,其中水泥路面2公里;沥青路面9.5公里。有村道22条,总长46公里,一般宽度3米,其中水泥路1条,长2.5公里。1998年实现村村通电话目标。

镇境除少量浅丘外,平原区有柏条河、柏木河、蒲阳河、右干渠灌溉之利,盛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籽和其它经济作物。1999年,在巩固发展原有商品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在绿凤、乐民、仙鹤、金马、高基、二郎、吉星、建华等村以禽畜养殖为主的示范区的带动下,全镇专业养殖户增至340户,年出栏小家禽52万只、肥猪3.3万头;向荣、吉星、金玉、长虹、乐民、涌山等蔬菜种植基地村,引进"双膜覆盖"和"大棚种植"技术,重点发展春秋"两淡"蔬菜,形成了"早春蔬菜+水稻+晚秋蔬菜"的高效产出模式;除前几年开发荒山荒坡及林院发展的樟州柚已有500多亩投产外,又同省农科院合作,采取股份合作形式开发七条山,建成面积100亩的黄花梨示范园,带动全镇农户利用房前屋后林盘及低产田土种植的黄花梨和枇杷,已初具规模;高基、金玉、仙鹤、崇金等园林绿化苗木基地村,已形成以白果为主的经济苗木700多亩,成为远近闻名的白果和园林绿化苗木生产基地。1999年,全镇粮经比例已调整到8:2,实现农业总产值8760万元,粮食总产24012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892元。

天马镇位于市区东南的柏条河中游,东西最大横距9.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8.5公里,幅员面积37.76平方千米。东与彭州市为邻,南与郫县相望,西与聚源镇接壤,北与胥家镇交界。镇境以平原为主,有七条山、童子山少量浅丘,平均海拔643米。辖向荣、禹王、金马、建华、二郎、金华、金陵、绿凤、仙鹤、金玉、长虹、童山12个行政村、147个组及1个社区。总人口28539人(2017)。镇政府驻碧鸡桥社区,西北距市区14公里。天马镇原名金马乡,辖今天天马镇、胥家镇地。1926年析出部分地置胥家镇。镇境有灌天路、崇天路、唐天路等主要公路交汇,公路总长度12.5公里,其中水泥路面2公里,沥青路面9.5公里。盛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莱籽和基它经济作物。实现农业总产值8760万元,粮食总产24012 吨,农民人均纯收入4262.6元。

、天马学校的前世今生

都江堰市天马学校坐落在都江堰市天马镇岷江河畔,是一所新建的九年制学校,它的前身是都江堰市天马中学和都江堰市天马小学,小学创建于1919年,初中创建于1967年。5.12震后根据都江堰市教育局的统一规划,于09年7月学校由上海援建、中铁二十四局承建,由原天马小学与天马中学重组而成,学校现有本部和蓝天、乐民两所幼儿园。

学校本部占地面积100亩,建筑用地面积26330 m,接近正方形,西侧离驾青路约100O米,北侧紧靠灌天路。学校有语音室、广播室、网络中心、校园电视台、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和物理、化学、自然、科技、劳技、美术、音乐等功能室,藏书室有近万册的藏书,具有可同时容纳400人的阶梯教室、100人的多功能室和1200人的餐厅,有三百米塑胶环形跑道、一个足球场、10个篮球场和其他体育设施。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2300人,其中寄宿生600人,教学班55个,教师176人,学校现有省级级骨干教师1人,成都市骨干教师16人,都江堰市骨干教师29人,中学高级教师11人,小学高级及中学一级教师79人;有10人荣获成都市级荣誉,有58人荣获都江堰市级荣誉,教研教改工作26人次获成都市奖励,134人次获都江堰市奖励。

学校曾荣获“国家级写字教育实验学校”、“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四川省档案工作规范管理省三级单位”、“成都市集体传统项目学校”、“成都市示范家长学校”、“成都市乡村学校少年宫”、“成都市教育教研2010年优秀课题”“都江堰市2010年《美丽的花朵》绘画征集活动一等奖”、“都江堰市文明单位”、“都江堰市教育学会团体会员单位”、“ 都江堰市校风示范学校”、“中国文明示范岗”、“都江堰市楹联教育基地”、“红领巾示范校”等各级各类荣誉称号50多项。 天马学校 (10张)

、天马学校设计理念

校园规划上体现整体性,有序性,区域性;功能分区,动静分离,内外有别;强调空间设计,着重景观协调的艺术性,强调行为科学,体现以人为本。

校园建筑群为东西向轴线均衡的对称布局,一横一纵一环的道路构架规划的各功能合理的分为东区、南区、西区三个功能区域。西区作为自主入口开始的景观序列的高潮,以弧形的连廊连接行政教学、实验各楼,凸显大气。南区,学生宿舍,以围合的建筑形式,列在综合服务楼南侧。东区为运动区。

步行道结合“视觉走廊”成为景观路,使人体会“移步换景”的生活情趣。

行政教学区、生活服务区和运动区的空间序列与整体形象,以严格的轴线关系定义出整体形象的动态平衡,通过一系列开合有序的空间组合完成整个建筑群的起、承、转、合。

行政教学区中心入口大厅和弧形连廊将建筑外部空间东西分为广场与内院两个不同性质的空间。

围合性明显的矩形与充满张力的弧形组合,给人强力的整体形象和视觉震撼。同时,以廊道、平台、柱阵、带状绿化等不同界面定义出不同性质的院落空间。形成广场—院落—入口中庭—廊道中庭—教室的空间秩序。

三、天马学校管理

学校以“天道酬勤、马到成功”为办学理念,努力建立适应九年制素质教育的党、政、工、团、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形成校长负责制下,副校长分管各部门的能级管理体系。突出天马“马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同时,结合自身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努力营造出轻松、和谐、积极、乐观的人文环境,以“书法楹联教育”为办学特色,构建“崇尚传统、亲近自然”为特色的天马学校校园文化体系;领导以“忠于学校、关爱师生”谨言。力求办成学生向往,社会满意的优质农村学校,造就成功的教育,培育成功的学生。

学校立足课堂,狠抓质量。着重革新课堂模式,提高教学实效,提出“多元实效、勤学善思、生本和谐”的教学理念,努力探索九年级一贯制学校的教学模,促进全体教师努力适应新课程改革。根据不同年级课堂教学的差异性,强调一至六年级抓常规、重基础、成习惯,七、八年级求拓展、育能力、创特长,九年级重强化、促提高、上水平。

学校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以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工作全过程,突出抓好先进文化教育、中小学生社会实践二项活动,管好政工队伍、班主任队伍和学生团员队伍三支队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且组建了各种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形成了生动和谐的育人氛围。

、确立办学理念的设想

办学理念的“天道酬勤、马到成功”的确立。由于天马镇历史悠久,“金马”的救民于水火,惩恶扬善的精神更值得我们把她传承与发扬。要发扬和继承这一传统,需要我校全体师生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上不断耕耘,勤奋努力,吃苦耐劳,才能最大限度的充实和完善自己,才能拥有 “马到成功”的辉煌。如今“金马”古迹尚存,也正是因为这一文化的引领,使得我校有了这一 “个个勤奋好学,人人追求成功” 的“天道酬勤、马到成功”的办学理念。

六、理念诠释

“天道酬勤”,是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古今中外所称道的多劳多得。出自 《论语》。“天道”即天意、天理,“酬”即酬谢、厚报的意思,“勤”即勤奋、勤俭、勤恳、敬业的意思,就是说“天意厚报那些勤劳、勤奋的人”。 总的意思是说:上天会实现勤劳的人的意愿。俗语有“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勤天下无难事”“勤人能补天上窟”。我校全体师生要不懈努力,最大限度的发扬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勇敢勤劳的光荣传统。

“马到成功”是形容事情顺利,一举成功。 出自元朝张国宾《薛仁贵》楔子:“凭着您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我校以此为办学理念意为全体师生皆为“马”。教师要成为“领头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引领学生成人成才,训练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成为一只“行空马”而奠定坚实基础。

因为天道酬勤,所以马到成功;只有天道酬勤,才能马到成功;天道酬勤是马到成功的基础;马到成功是天道酬勤的结果。全校师生,树立目标,认真踏实、勤奋努力, “不待扬鞭自奋蹄”,展个性、扬风采,实现成功人生。

七、校园文化的构建

结合整个建筑的设计理念:将整个学校景观统一考虑,视为一张铺开的竹简,地被植物及景观铺地均依据中国传统竹简的编织肌理进行设计,在视觉上形成具有方向性的基底纹理,灌木及乔木的种植则采用竹简上文字的排布方式进行,形成有秩序的种植节奏,从而体现既轻松活泼、生动有序又具有文化气息。紧扣“金马”的惩恶扬善,和谐相融,学习真知,学做真人,走向成功,凸显以崇尚传统、亲近自然为主体的校园文化特色。

天马镇着力挖掘和发展极具本土特色文化的轿房唢呐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向都江堰市予以申报,该镇在文化经费中划拨了专项资金用于该项目的打造,并由相关负责人牵头,具体做好传承人和指导老师之间的协调和吹奏队伍建设工作。

据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都江堰市的轿房音乐(也称之“轿房唢呐乐”),是具有川西独特风格的民间音乐,主要流传在都江堰市天马镇及其附近地区。活跃在天马镇的唢呐表演民间艺人达12人。

据悉,该镇于年初通过上门走访调查等多种形式,确立了轿房唢呐这一民间吹奏技艺的传承代表人,并挖掘出即将失传的老曲牌30余首。

周边政府机关

玛艾镇红科村村民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金马社区金马街天马镇政府天马镇委
营业时间:09:00-12:00;14:00-18:00

都江堰市天马镇委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金马社区金马街天马镇政府天马镇委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政府 地址:石龙上街51
营业时间:09:00-12:00;14:00-18:00

周边诊所

都江堰市天马镇卫生院 地址:成都市都江堰市滨河路157号

周边乡镇

天马镇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车碧路375号

周边村庄

天马镇二郎村 地址:成都市都江堰市

天马镇柏河村 地址:成都市都江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