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镇

白鹿镇 白鹿镇历史文化 白鹿镇地理环境 白鹿镇特色景点 白鹿镇风土特色 白鹿镇名优特产 白鹿镇名 人


神奇、浪漫的白鹿镇位于 成都平原西北部,距离 成都市区60公里,从成都市区驱车80分钟即可到达,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白鹿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宗教人文资源。白鹿场老街,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九年,是成都市的十大古镇之一。1860年,法国传教士洪广化带着圣经和他法国式的浪漫来到了白鹿镇,依山傍水选址建造修道院,其上书院为培养高级神哲人员的高级修院,今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白鹿镇旅游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达90%,有“天然氧吧”之美誉。其秀丽独特的景观,尤以“青藏高原冰川漂砾”地质奇观蜚声中外,作为国家级龙门山地质公园核心景区的塘坝村,大小百余溶洞奇特各异,有石笋、石钟乳、石幔、石柱、石瀑等各种造型景观。“白鹿渺渺随仙惟古镇鹃啼依稀蜀韵,丹花盈盈语客有教堂诗唱仿佛欧风。”著名诗人流沙河的题诗,描绘出一幅如仙境般的水墨画。历经“5.12”...

详情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白鹿镇所有主城区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白鹿镇介绍

神奇、浪漫的白鹿镇位于 成都平原西北部,距离 成都市区60公里,从成都市区驱车80分钟即可到达,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白鹿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宗教人文资源。白鹿场老街,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九年,是成都市的十大古镇之一。1860年,法国传教士洪广化带着圣经和他法国式的浪漫来到了白鹿镇,依山傍水选址建造修道院,其上书院为培养高级神哲人员的高级修院,今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鹿镇旅游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达90%,有“天然氧吧”之美誉。其秀丽独特的景观,尤以“青藏高原冰川漂砾”地质奇观蜚声中外,作为国家级龙门山地质公园核心景区的塘坝村,大小百余溶洞奇特各异,有石笋、石钟乳、石幔、石柱、石瀑等各种造型景观。

“白鹿渺渺随仙惟古镇鹃啼依稀蜀韵,丹花盈盈语客有教堂诗唱仿佛欧风。”著名诗人流沙河的题诗,描绘出一幅如仙境般的水墨画。

历经“5.12”大地震洗礼的白鹿,旧貌换新颜,鳞次栉比的法式建筑,点缀于青山绿水之间,色彩斑斓。法式风情街、中世纪城堡、遗址公园、中法桥、溶洞飞来峰、白鹿民宿乡村酒店……形成了今天独特的风景线。

白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宗教人文资源。白鹿镇,名源于白鹿山,《华阳县志》等古籍皆有对白鹿山的记载,今通称白鹿顶。其形如覆钟,突兀于群山环抱之间,风光无限。《华阳国志》载:周慎王五年(前316年)秋,秦伐蜀 自驾道路示意图 (2张) ,蜀王败绩,为秦军所害,其傅相及太子退至逢乡,死于白鹿山,开明氏遂亡。由此可见因此,白鹿见证了古蜀国的覆灭,白鹿之名源远流长。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即在山麓白鹿河东岸兴建白鹿场,后在沿河高滩营建街道,俗称河坝场。

白鹿镇位于彭州市北部、白鹿顶东部、白鹿河上游,东部与什邡市接壤,东南部连红岩镇、葛仙山镇,西靠通济镇,北邻龙门山镇。幅员面积86.79平方千米。辖白鹿场社区、白鹿村、水观村、关沟村、塘坝村、回水村、天台村、红华村、三河店村共9个村社区。全镇总人口9397人(2017),以汉族为主,有藏、羌、彝等3个少数民族。镇政府驻地白鹿场,距天彭镇35公里。交通方便,有小(小鱼洞)夫(什邡市三河镇夫子院)公路过境。

白鹿镇全境属山地和林区,白鹿河如一条白练,由北向南迤逦全境;白鹿山宛若一口古钟,倾覆突兀于群山环抱之间。年平均气温12℃,年降水量1300毫米,气温偏低,雨量丰富。粮食生产以玉米、土豆为主,盛产药材、茶叶、棕片、生漆,林木、矿产资源丰富。白鹿境内有罕见的地质奇观--巨型灰岩冰川漂砾,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世界级地质科学遗产”,受到国际国内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塘坝子集峰丛、溶洞、深谷、峭壁景观于一体,是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区。白鹿镇森林风景优美,生态环境别致,动植物资源丰富;人文景观独特,全镇共有寺庙宫观遗址17所,均为佛、道两家所建,道教二十四治之漓沅治也位于境内。清代末民初,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在此创建教会活动场所多处,以上书院(领报修院)和下书院(无玷书院)最为知名,其中上书院为培养高级神哲人员的高级修院,至今保存完好。

白鹿镇

领报修院又称上书院,位于彭州市白鹿镇以北2.5公里回水村,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有着100年的历史。据《白鹿乡志》和《彭县志》记载,1860年,成都天主教洪主教(洪传广,一说洪广化)来白鹿时结识了咸丰初年由广汉迁至白鹿的朱元璋后裔朱益淳(也叫朱应纯),并洽谈把白鹿作为传教基地。1865年,购朱建虎的院宅修建天主堂(现白鹿街区银杏广场上),后在白鹿河对岸今白鹿中心学校中学部修建“备修院”(俗称“下书院”);光绪九年(1884年),成都主教杜昂派谷布兰到白鹿重修备修院,落成后定名“无玷书院”。随后,1895年在白鹿镇以北的回水村地界,开始动工兴建“中修院”,1908年修院竣工,历时13年,初定名为“圣母领报修院”,简称领报修院,俗称上书院,民国21年(1932年),改名为神哲学院。自此,彭州白鹿镇领报修院就成为西南地区培养高级神职人员的重要场所——传教士大学。当时的高级神职人员需要学习:拉丁语的语文、作文、地理、历史、罗马战争史、波斯战争史、哲学、逻辑学、本体学、形而上学、宇宙学、心理学以及伦理神学、论理神学、圣经和教会的法典、礼仪、历史等。比研究生还要学习的多。

当时的“领报修院”与西方的教堂相似,主建筑高大挺拔,共有三层,总面积达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法式的穹顶、过厅和雕花外饰,给人以宏伟壮观的感觉。整个书院坐西向东,修建在半山腰的山坳里。四周九座山峰呈弧形排列,老百姓称为“九龙归位”。前有白鹿河蜿蜒而过,青山绿水,风水极佳。远观,青山环抱之中,白色的立柱和灰黑色的屋瓦,显示书院别具一格的中西合璧式的建筑风格。既有典型欧洲罗马式和哥特式建筑的特征,又兼有中国四合院落的结构。

书院内,正面主楼南北横列长达120米,径深16米,楼高三层,层高约5米,底层依山坡而建,为储藏室,二层有走廊贯穿主楼。

从主楼正门沿环型石梯拾级而上,大门门额上的字迹清晰可见:“SEMINARIUM ANNUNTIATIONIS ”。SEMINARIUM为拉丁语,直译为“育种田”或“苗圃”,意译为“修道院”,也有译作“神学院”,简称“修院”。

穿越门厅进入四合院天井,天井南北宽约60米,东西长约22米。主建筑礼拜堂高大挺拔,法式的穹顶、过厅和雕花外饰,给人以宏伟壮观的感觉。礼拜堂两旁的人字型侧屋于1934年被泥石流冲毁。

南北两侧厢房高度与主楼齐平,均为二层建筑,内外两侧皆有走廊。上层共计60余间约十平方米大小的房屋,作为修生单人寝室用。下层则是教室、办公室、厨房、面包房等等,全系木质结构。

地震后,几乎全部损毁,国家文物局于2009年开始修复,现已基本完成。因为是按照文物修复方式重新恢复,基本重现了上书院当时的原貌。

领报修院整体建筑依山而建,规模宏大,气势恢弘,结构严谨,风格独特,别具一格,白色巨型建筑在山林间英姿飒爽,令瞻仰者、观赏者无不赞叹其建筑的气派、精美和壮观。

领报修院曾是一座集教学、灵性修养、祈祷、生活于一体的四合院式建筑群,具有独特的罗马式与哥特式混合建筑风格。修院正门的门檐镌刻着一排法文和完工的年份(1908),法文含义是“圣母领报修院”。修院教堂的牌坊独耸于四合院之间,由厚厚的大理石建造。教堂内是木架结构,由十余根圆柱支撑着筒型拱卷顶。教堂上端由祭台、祭房、厢房组成,呈拉丁十字型,高大气派的窗户以彩色玻璃装饰,更显耀眼夺目。门庭、柱沿均为罗马式和哥特式混合建筑风格。四合院分为两层,上层有100余间分为两排的修士单人寝室,中间为走道,下层是教室、办公室、活动房、厨房、面包房,均为木质结构。四周双层木楼吸收中式古建筑技术之精华,建筑内的楼阁、走廊、窗格线条、墙面颜料搭配以及工匠技巧都是现代建筑望尘莫及的,四合院沿广场三方以圣母大教堂为中心,以体现圣母领报之深刻含意。最下层因地势而建作为地下储藏室。特别是楼外巨型的弧形步梯从地面延伸至二楼,更显恢宏气势之特色。

1865年建设于现银杏广场,解放后,迁址重建。512地震损毁后,按统一规划,迁建至现水观村,依旧是白鹿镇天主教信教民众的宗教活动场所。

国家地质森林公园

上世纪20年代,老一辈地质学家首次在龙门山脉发现飞来峰,多为距今约二、三万年前青藏大冰盖的冰川漂砾,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重大地质科学奇观和自然景观,极具科学价值,属“世界级地质科学遗产”。

已发现溶洞上百个,是飞来峰中岩溶发育最典型、完整的一处,也是不可多得的“石炭系”、“二叠系”地层压覆“新第四系”地层的可见之地之一,国内外知名度高,旅游观赏性强,并具有极高的科研、科普、教学、考察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飞来峰主要包括三处。尖峰顶飞来峰,地处彭州市白鹿镇北部地带,并与什邡市交界,面积25.5平方公里,为龙门山飞来峰群面积最大的飞来峰,地貌形态突出,山脚冒水洞(位于白鹿镇三河店村)接触关系清楚,冒水洞附近林茂谷深,有溶洞暗河深不可测。卧牛坪飞来峰,位于白鹿镇西南,面积2.9平方公里,其特征是飞来峰和溶蚀洼地发肓,峰丛林立,山形似卧牛,故得其名。溜沙坡飞来峰,位于白鹿镇的白鹿顶以北,面积1.25平方公里,其特征是飞来峰体较为清晰,但构造接触露头不很明显。

除了飞来峰群还有众多的岩溶景观。景区内岩溶景观风格独特,多是飞来峰岩体发育起来的,在塘坝村9.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有大小峰丛40余座,洼地漏斗数十处,较大溶洞20余个,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外侧峭壁和各条沟谷的两旁,溶洞密度大于10个/平方公里。塘坝子岩溶洞多以小型为主,大中型洞穴主要有:五龙洞、硝洞、黑乌鸦洞、芦仙洞、钟鼓洞、神仙洞、石象洞、豹子洞、响黄洞、毛狗洞、五爪洞、朝天洞等。溶洞长数十米至一、二百米,最长可达700米,有石笋、石钟乳、石幔、石柱、石瀑等各种造型景观。塘坝子溶洞被称为离成都最近的溶洞,其中,五龙洞是已经开发的第一个溶洞,还有一个被誉为川西最壮观的圆形天坑,进入之后让人恍若进入世外桃源。震后的塘坝子景区还处在植被稳定、恢复建设过程。

据北宋《太平御览》记载:(南朝)宋元嘉九年(433年),有樵人逐鹿,所趋限绝,进入石穴,行数十步,豁然平博,问是何所?人答云:“小成都”。后为求之,不知所在。此段颇具《桃花源记》风采的文献,成为塘坝村区域利用地质奇观打造汉唐古风的缘考。更加上历史悠久的道教二十四治之一的漓沅治恢复之后,地质奇观与人文历史相得益彰,塘坝将会成为白鹿发展的第二个腾飞。

白鹿欧式风情街区

通过呕心沥血倾情打造的场镇核心景区,是体现白鹿风情小镇的标志。如今,重建后的白鹿法式小镇凤凰涅槃,采用中世纪法式建筑风格,自然而然的延续了原味法式风情。全镇设计与规划以普罗旺斯区的法国小镇为原型,注重原汁原味的体现,同时结合白鹿镇地形地貌,以坡地、草地、广场、街道等多项细节表现出法兰西民族的浪漫情怀。一户一景的精心设计,各不相同的墙面石材配以圆拱形花窗,更显温婉细腻,白色的立柱和彩色的屋瓦,映射出浪漫情怀。整个法式风情小镇,将为游客提供纯正法式体验。红酒屋、面包房、咖啡馆、法国手工艺品等,让每一位游客不用出国,就能感受到法国生活的趣味所在。街区虽小,但雕塑、广场、喷泉却无一不透露出温馨与浪漫。

原为下书院,又称无玷书院,解放后,改建为白鹿中心小学,原下书院仅存门口一段围墙作为文物保存在这里,见证着历史变迁。512地震后,改建为地震遗址公园。设立地震科普馆、地震体验馆、抗震训练馆。

5.12大地震发生时,白鹿镇九年制义务学校—中心学校周围建筑物几乎都在地震中倒塌,唯独两栋教学楼屹立不倒,该校1000多名师生全部安全撤离。如今“史上最牛的学校”,

最牛教学楼和前面这栋楼,本来是处于同一水平面的两座教学楼,地震发生后,靠山的教学楼由于断层的相互作用,向上抬升了3米,但楼梯依然稳健,仅轻微受损,白鹿中心小学1046名学生因此得以安全撤离。所以我们称之为史上最牛教学楼。

中法桥,又名金桥,始建于1893年,位于白鹿镇金桥村西北100米。东西走向,砖石结构,双孔拱桥,东起白三公路,西至下书院大门,是当时通往下书院的必经之路。白鹿中心学校就是在下书院遗址基础上修建的,现已改建为地震遗址公园。中法桥全长30.8米,宽4.7米,跨度9.65米,拱高5米,桥栏高1米,桥面用青石板铺成。地震后全桥仅余单孔,成为遗迹。我们可以从周围数十根名木古树依稀看到它昔日的辉煌。

“天心”群雕由四川美术学院和西安美术学院根据5.12大地震发生时原白鹿九年制义务学校师生为人物原型设计,雕刻由主雕“天心”和群雕“地震逃生”组成,依托学校教学楼而塑,真实再现了地震当天原白鹿九年制义务学校的危急场景。

银杏广场,1865年所建天主堂之地,又称圣母堂,天主堂迁建后,曾是白鹿政府驻地,现改建为广场,是法式街区与中式老街交汇之地,旁边建有卢瓦尔城堡。广场中,因矗立着4株上千年的银杏树而得名。银杏树为雌雄异株,群众戏称“夫妻树”,为白鹿镇的“镇镇之宝”,每年夏秋时节树上枝繁叶茂、林荫蔽日、硕果累累,而初冬来临时金黄色的树叶迎风招展,飘落在这童话般的世界里,见证着白鹿镇的岁月变迁!在银杏广场观景台处远眺,白鹿河、中法桥遗址、下书院遗址公园等景点映入眼帘,远近之景,相得益彰。

为什么叫它老街呢?因为白鹿镇老街河坝场——即白鹿场,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成都市的十大古镇之一。整条老街依白鹿河(古称:雁江)而建,南北长,东西短,形似一只巨船。街中大多建筑采用《清工部法则》营造,木结构穿梁架,小青瓦屋面。老街栅子门分布四方,门上贴字“白鹿场”,环形拱门,石板门方。其中两道栅门上书有 “阁街买卖三千种,沿河耕读百万家”和“出入军学界,去来中外商” 的对联,这些都反映出当时白鹿场的文明与繁荣。地震后古街建筑几乎全部损毁。而今,老街通过重建,在原址重建川西民居,重现川西特色风情,体现出中国文化深厚的底韵。

神圣的教堂、欧式的会所、浪漫的庭院、自然的草坪,无一不诉说着法兰西式的浪漫格调,这就是独具特色的百年婚庆庄园。历史悠久的中西文化积淀,欧风蜀韵的建筑形态,举行一场温馨浪漫的欧式庄园婚礼,让法式浪漫在生命中留下最美好的回忆。旁边还有天主教堂,是教友们心灵交融的地方。

医药行业组织,供奉药王孙思邈,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祭祝药王生日,白鹿镇的医生都要聚集在“天良堂”药铺交流医术。

村民在玉米田间除草,农民盛行“吼山歌”,满山洋溢歌声,互相助兴,生气勃勃地劳动。除沿袭旧调外,触景生情,出现创作性,边编边吼,一人领唱,众人帮腔。

煤厂、砖厂同行俱供“王爷”,传说“王爷”系贼,偷国土、烧砖瓦,砖瓦行“烧青”“烧亮”,忌“烧红”。年冬月十一生日,三月十一得道日,为纪念王爷会期,煤厂,忌说“烤火”“鸳篼”,犯者喝“潲火”。

天主教在白鹿镇影响广泛,现有教徒1000余人,每逢周末都要祈祷,做弥撒,念《圣经》,每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平安夜众教徒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贺。

“来白鹿,住民宿”。从喧嚣中走来,邂逅了浪漫的欧风小镇,这时的你可以停下脚步,找一家别致的民宿小住一夜,好客的主人正坐在门边的小凳上向你挥手。不同的民宿组团以不同的文化主题打造,佛教文化、巴蜀文化、天主教文化、道教文化,不管你是想感受与众不同的异域文化,还是想体验纯正的乡村风情,这里总会有一个适合你的“家”。

白天,你可以沏一壶茶坐在农家小院享受一下午的慵懒时光;晚间,享受着主人精心准备的农家饭菜,听着主人讲诉这座山林小镇的故事,等待一宿安稳的睡眠;夏日,坐在明澈的河水边,消遣清凉假日;冬天,站在清爽的庭院里,欣赏银妆素裹。

白鹿镇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传统的种植方式造就了无公害蔬菜的优良品质,全镇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已达2000多亩,如红皮萝卜、黄瓜、无筋豆、马铃薯等。

白鹿镇是彭州市最早种植洋芋的地区。白鹿塘坝子成为四川省洋芋种子基地。白鹿洋芋还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淀粉含量高。

又名白果、公孙树,口感细腻,皮肉皆可入药,民间称之为“药白果”。白鹿银杏种植历史悠久,数量较大,多有百年以上历史,尤其政府院内四株巨大的银杏树最为知名,疑为法国传教士于1865年移栽而来。

白鹿盛产蕨台、春芽、雪芽菜、竹笋等珍贵野菜。蕨类野菜产量尤其巨大,尤以一俗名“鸡儿蕨”的蕨苔最为可口。

白鹿盛产茶。早清康熙年间,就将白鹿河源头冒水洞至红岩镇的白石沟定为“茶堆”。民国八年,白鹿乡建立了茶叶市场(老街同仁店)专营茶叶,茶叶种、管、采、制技术也日趋成熟。白鹿茶叶当中应以白茶为极品,叶片大而厚,消暑解渴、清心润肺。

黄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载:“黄连生巫阳(今四川省巫山县)川谷及蜀郡(今四川省雅安境内)、太山。二月、八月采。”可见自古以来即以四川为主产地。白鹿地处高山,气候环境非常适合黄连的生长,全镇现已大规模的种植黄连,自70年代白鹿引进黄连种植开始到已成为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汉族,1946年2月出生,四川省彭州市白鹿镇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1963年9月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地理系,1998年6月国务院任命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1999年5月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00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兼任中国科学院选键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主任,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任。他是激光分离同位素重大项目研究的学术带头人,在激光光谱和分子高振动态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国际一流的研究成果。

男,生卒年岁不详,白鹿场人,家贫寒,苦力维生。清光绪三十一年(一九O五年)九月,革命组织“同盟会”,成立于日本东京不久,内江县同福场七盐井人,活动川西平原温、郫、彭、灌地区,广交豪杰,联络杨均、肖光全……,组织起义军,决定在彭县起义反清,为活动方便,易名曰泰,号大同,众推为元帅,统领起义队伍,命名“大同军”。后来,与彭县革命同志刘子成、王锡乡等,聚会西山“海窝子”,以西山七场为根据地,杨均即在白鹿任军师,号召群众举事,肖任会党道领。清咸丰末年,透露出朱不利何之举,何闻潜逃甘肃省,投靠何军门,为甘肃知府。何勿忘救命之恩,回乡探亲,邀至甘肃,推荐为开官,后受朝庭封为五品兰翎。

名维新,男,生于一八九二年,终年五十四岁,白鹿三河店人。毕业于原四川高等学院法政系。清贫好学,读学期间,每于夜间代人抄写文字,获得微资,以供学费。民国初年,在川南自贡县任县长,任职二年,后调任四川高等法院任“推事”。民国二十四年任西康省省政府秘书、军法科科长、少将军衔,性情耿直廉正,有“何青天”之称。

周边镇政府

五指山市番阳镇委 地址:通济镇思文街226号

周边景区,

天台山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

周边小学

彭州市白鹿小学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水观村小夫路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水观村小夫路

周边乡镇

白鹿镇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

周边村庄

白鹿镇白鹿村 地址:成都市彭州市小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