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关镇

夹关镇 夹关镇地理概况 夹关镇乡村旅游 夹关镇特色产业 夹关镇现代农业 夹关镇历史文化


夹关镇位于 邛崃西南山区,距市区37公里,距国家级风景名胜 天台山10余公里。夹关镇幅员面积47.46平方千米,人口18001人(2017)。夹关是 川西旅游环线上的重镇,与名山、 雅安、 芦山相接,境内交通十分方便。被列为国家级综合经济开发示范镇,成都市“18366”工程中60个区域中心镇之一;被誉为“四川省先进文化乡镇”、“成都市特色文化之乡”。夹关镇地处四川邛崃南路,距成都雅高速公路18公里,辖行政村19个,总人口18001人(2017),幅员面积47.46平方千米,周围辐射3个县11个乡镇。从集镇南行6公里,即到省级旅游区百丈湖;北行6公里,即到银杏楠竹海;沿江下行10公里,即到四川最大的"民间雕刻艺术公园"- 金华山;沿江上行12公里,即可到达国家级森林公园- 天台山风景区,省级风景旅游区 碧峰峡。且沿途山水风光十分优美,让人留连忘...

详情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夹关镇所有镇中心区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夹关镇介绍

夹关镇位于 邛崃西南山区,距市区37公里,距国家级风景名胜 天台山10余公里。夹关镇幅员面积47.46平方千米,人口18001人(2017)。夹关是 川西旅游环线上的重镇,与名山、 雅安、 芦山相接,境内交通十分方便。被列为国家级综合经济开发示范镇,成都市“18366”工程中60个区域中心镇之一;被誉为“四川省先进文化乡镇”、“成都市特色文化之乡”。

夹关镇地处四川邛崃南路,距成都雅高速公路18

公里,辖行政村19个,总人口18001人(2017),幅员面积47.46平方千米,周围辐射3个县11个乡镇。从集镇南行6公里,即到省级旅游区百丈湖;北行6公里,即到银杏楠竹海;沿江下行10公里,即到四川最大的"民间雕刻艺术公园"- 金华山;沿江上行12公里,即可到达国家级森林公园- 天台山风景区,省级风景旅游区 碧峰峡。且沿途山水风光十分优美,让人留连忘返。

夹关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商贾云集,交易兴旺。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古老的夹关镇变得繁荣兴旺,充满勃勃生机,成为邛崃南路和临近乡镇 政治、 经济、 文化、 商贸的中心。

夹关镇四面环山,群山环抱,林木苍翠,三桥飞跨南北两岸,中横一水贯穿集镇中心,水势茫,碧波荡漾,水流清澈,空气清新,自然形成了"碧水倒影岸柳"的迷人景色,成为邛崃南路唯一的天然游泳场。入夜,华灯齐放,一盏盏水银灯、霓虹灯,如同夜空中的星星,五光十色,绚丽多彩,使整个集镇显得格外美丽,给人以诗的醇美、梦的意境。镇内有风景秀丽的文化公园,佛教胜地-- 二龙山风景区和 桃花山,每到阳春三月,这里是满山遍野的桃花,或粉中有红,或红中夹白,真让游人心临神怡,思绪万千,置身在花的世界,陶醉在花的怀抱。

夹关镇集镇建设已具规模。有四条主街、八条横街,总长达4172.8米,规划建设面积达1.5平方口公里。街道宽阔整洁,两傍绿化成林,一幛幛具有时代特色的楼房拔地而起。场镇人口5000多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00人。有个体工商户上千户,各类商业摊点3000多个,日平均成交额达20多万元。镇上的小吃应有尽有,"四绝"名小吃肉汤圆,腌熏肉,过浆鸡,豆花,味道鲜美,风味独特,美味无比。许多到 天台山风景区旅游的客人,路经此地,都要驻足光顾,以品尝“ 四绝”小吃,一饱口福为快。集镇上有较好和完善的基础设施,自来水、光纤电视、调频广播、通讯、大网电源等设备齐全。被批准为省级 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现已被省上推荐申报国家级经济综合开发项目示范镇。

夹关镇是集经商、 旅游、办企业为一体的好地方。在西部大开发的大潮中,夹关镇党委、政府很抓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配合 天台山旅游环线建设狠抓文化公园和 二龙山两处旅游景点建设,改善集镇形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真正把你发财我发展作为唯一宗旨。夹关镇将以奇妙的山水、秀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风味食品、好客的朴实情怀和特有的优惠政策,喜迎四方游人、接待八方宾客,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夹关镇投资建设,共同发展。

夹关又名夹门关,因镇之西部观音岩处的啄子山、胡大岩两峰对峙如门,中横一水而得名。解放前,抗捐军总司令孟光远(夹关镇王庄村)带领地方民众捣毁地方反动武装势力,迎接红军北上抗日。夹关镇故列为成都邛崃市革命老区之一。夹关镇历来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高跷表演闻名省内外,被成都市命名为"特色文化之乡"和评为四川省"先进文化乡镇"。

夹关镇乡村旅游发展目标是打造“一山一庄一园一墓”。夹关镇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农耕文化底蕴深厚。夹关镇熊营村的 农耕文化值得玩味,村内一条小溪流。过去这条仅有五公里长的碓碓溪,河水清澈,鱼类繁多,有娃娃鱼、团鱼、鳜鱼等,有水碾七八座,川康地区有名的米市;有高贡爷传奇,高氏古碉,;陆游在其《 老学庵笔记》里提及的瓦椁遗址;民俗表演也独具一格,文化氛围浓厚,是一处值得开发的乡村旅游胜地。

一山: 二龙山 森林公园将二龙山森林公园打造成每年能吸纳1000多老年人在此度夏的农家乐。

两河口休闲庄

一庄: 两河口乡村旅游休闲庄两河口位于夹关镇上场口蒙江与 白沫江两河汇流处, 天台山旅游环线路边。水、电、天然气、电话、光纤电视“ 五通”。可逛大街小巷、购土特产品、品风味小吃、观“ 灯舞”表演、听山歌对唱。此地依山傍水,民风纯朴、环境清幽。古树参天、竹影婆娑、江水清澈、飞鸟啼鸣。田肥地沃,来此休闲的人们可以仿照成都市 三圣花乡江家菜地那样认种一两分地,自己种植,田地主人代种,品味“农耕文化”;也可到对面一万多亩茶园里去观茶、采茶、制茶、品茶,品味“茶文化”。夹关还不泛众多值得探险的古迹。利用农户原有 宅基地,对原有房屋进行改造,统一风貌,走“商家+农户”模式。此种方式农户赞同,积极性非常高。

茶叶精品观光园

一园:茶叶精品观光园夹关镇提出“南茶北桑”的发展战略。园区位于夹关镇南岸、成名高速公路夹关匝道口,距场镇约1.5公里。这里还有秦汉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古驿道遗址。花秋公司将在80亩茶艺苑里建 三星级宾馆,每年在这里举办采茶节,进行茶叶交易,体会茶事、品味茶文化、观灯舞表演、听山歌对唱,进行采茶、制茶、品茶等互动活动。

杨世安墓

一墓:杨世安墓和名人文化夹关镇鱼坝村境内,有 邛崃市文物保护单位、明代 朝仪大夫杨世安大型墓碑一座。碑高5.6米,宽7.5米。 杨守敬、杨伸,受明朝崇祯皇帝敕封为“父子天官”,其余各页分别镌刻杨世安后裔分布各州各县情况。现杨氏后代已编辑出60余万字的《 杨氏族谱》,内容完整详实。杨世安及“父子天官”未被人们发现。打算以杨世安墓为中心,建纪念馆、保护修复遗址,挖掘民间文化资源,打造名人文化旅游产业。

乡村旅游未来发展期望(五至十年)

未来五到十年,夹关镇在打造“一山一庄一园一墓”的基础上,重点开发场镇 白沫江 休闲旅游农家乐、建人工湖和开发溶洞(俗称 龙洞),鼓励和扶持民间兴办农家乐。充分利用水的优势,把夹关镇建成“ 东方威尼斯”、成都的“ 江南水乡”。

建天然游泳池

利用 邛名高速公路在夹关镇下旅游 匝道口的自然环境优势,在高速公路夹关匝道以上,夹关大桥以下筑埂建天然 游泳池,池水直接连接到现夹关大桥上段的拦水堤,使整个夹关河面自然形成两个较大的天然游泳池。上段天然游泳池从夹关大桥拦水堤到两河口休闲庄,长500米,宽150米,水面达7500平米;下天然游泳池从高速公路闸道口大桥至上段天然游泳池 拦河坝,长700米,宽100米。水面达70000㎡。两岸古树参天,景色丽人,还有古桥古碑和三条老街、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遗迹,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开发后利用价值:1、可供游客戏水;2可供游客水上娱乐活动;3、可供游客水上餐饮、品茶、品风味小吃;4、可在水上举行大型的夹关民间传统水上文艺活动。如:夹关三月二十八民间文化艺术节;夹关传统的端午龙舟会;夹关6、19文化旅游节;夹关镇采茶节等。

建休闲农家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人们的 消费观念不断由大城市转向农村山区和高山观山观水休闲娱乐,享受山区农家 土特产、 小吃。在高速公路夹关匝道口上游(张湾坝)打造乡村农家乐。紧靠集镇天然游泳池和 茶马古道,计划面积为600亩。

打造缸子沟人工湖

缸子沟位于夹关镇 拴马村8组,与 川西旅游环线仅一江之隔,距离政府所在地 临江社区1公里左右,它的前面是解放渡槽,五绵山支渠最宏伟壮观的枢纽工程。面积约100多亩,地势峡长约4公里,宽度不等,最窄的地方有100多米,最宽的地方有400多米。土地属荒山,不涉及农户搬迁安置,农作物赔偿,水源丰富,是打造人工湖的最佳位置。四周山峦叠嶂,植被茂密,物种繁多,原始自然,高峡平湖,荡舟划船,乐在其中。过渡槽、穿遂洞可进行水上 漂流、 戏水。

以茶业为支撑,特色兴镇

2008年,夹关镇为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在经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后,因地制宜。制定了“南岸种茶,北岸种桑, 退耕还林,种草养畜”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并把茶业作为龙头产业、特色产业,每年均列入工作重点,在政策上倾斜,优化服务软硬件环境,持之以恒抓发展。1999年以来,先后实施了茶业发展“七个一”工程(即:10000亩优质茶基地,1000亩 有机茶基地,100亩优质母本苗示范园区、1个龙头企业、1个协会、1个茶叶专业交易市场、1个茶叶鲜叶交易市场),结合行业特点推行了“公司+基地”、“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为茶业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立茶为业,建精优茶叶生产基地

1、以南岸的 拴马村、龚店村、 鱼坝村、熊营村、 韩坪村为中心,不断扩大茶叶种植面积,优化茶叶品种结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茶业协会和种茶大户的作用,引导茶农按照科学化、规模化、 集约化、标准化要求进行茶叶选种、栽培、管理,在“ 无公害”、“ 绿色”和“ 有机”上下工夫,逐步杜绝农残超标现象,建成了10500亩的优质茶基地,5428亩 无公害茶叶基地和400亩 有机茶精品园区。

2、充分认识到茶叶生产基地就是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鼓励资本足、技术强、懂经营、善管理的业主和大户合理利用土地流转政策,采取租赁、转包等方式,集中土地,灵活经营。截止2008年,拥有上百亩茶园的大户2户,上50亩茶园的3户,上20亩茶园的70余户。通过大户和业主的带动示范,大大提高了茶叶的规模化、 集约化、标准化水平。

3、充分发挥茶业协会这个农村专业 合作经济组织在市场营销和生产技术服务方面的作用,引导农民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主动对接市场,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高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深度开发茶业资源

延长加粗茶业产业链,推进茶业产业化

1、充分利用夹关镇资源优势,科学制定茶叶 加工业发展规划,发挥花秋公司的龙头作用,实行凭卡购销,优质优价,努力构建茶农与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小茶厂由分散向集聚发展,促进了各茶厂之间的相互合作,整合茶叶加工能力。2008年,夹关镇在韩坪村已集聚小茶厂6家。

2、充分发挥市场的杠杆作用,促使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增强深度开发茶叶产品的能力,提高茶质,打响品牌,提升 产品竞争力。同时,引导企业横向配套相关产业,延长和加粗产业链条,加快茶业产业化进程。2004年,夹关镇出品的“花秋御露”被评为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指定用茶,“花秋御竹”、“花秋雪蕊”也喜获国际金奖。

夹关镇2005年—2010年规划确定了夹关镇的发展方向是“建茶桑竹畜基地,创生态农业强镇”,而茶产业作为夹关镇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必须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发展措施。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创建生态农业强镇为奋斗目标,扩大和提升茶产业的示范基地建设,扶持、延长和加粗茶业产业链,以此促进其它产业协调发展,为推进 城乡一体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以龙头企业带动市场化运作,培育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积极利用 产业转移带来的历史机遇,充分挖掘、解放农村劳动力,有侧重地发展名优绿茶、级内茶、 边茶、出口茶及茶叶内含物提供,努力延伸壮大茶业产业链。

2、在质上下功夫,以茶叶精加工为突破口,积极引进外地资本、技术,投资出口茶生产线,形成创汇能力,投资茶叶内含物的提取,提高科技含量,打造省内名优 茶叶企业。

3、扶持夹关镇茶叶粗加工等私有企业,鼓励、引导民间资金进入,以级内茶、边茶为主要产业方向,形成优势竞争力。

4、依靠民间自我发展,发挥“ 草根经济”的强大生命力,在茶叶种植、采摘等领域,发挥劳动密集型优势,形成“社会化与 专业化协作相结合,专业市场与生产基地相结合”的生产组织模式。

2008年,夹关镇将按照市上要求和镇人代会提出的目标,在广泛宣传、征求意愿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全力落实种植计划,新发展优质茶1130亩。

夹门关下按红鸭 万众欢腾渡季春

地处四川省邛崃市西南之陲,有一个富饶美丽的千年古镇——“夹门关”,这个川西最早的 南丝路驿站,早在2328年前就以它奇特的自然优势闻名遐迩。它既处于 天台山麓又位于平落古镇之巅,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山水风貌雄伟壮观!古镇座落于 白沫江与蒙水(鱼坝)河的交汇处,清澈透明的生态泉流径直将集镇以一河间开,形成对立的南北两岸。在那深达1.5米的河水里,人们随时视见着成群的蟹类、鱼虾游乐其中……

这个远近闻名的文化古镇,既是多种 原生态农副产品的资深源地,而且又是各类古朴民俗文化的渊源宝库。早在东周的春秋时代(公元前162年)夹门关古镇就从观崖的隘口处徒至当今的座落之地;随着集镇人户的不断扩大,集市经贸也日益繁兴;然而,在那个古老的年代里,所有籍于夹门关的桑梓民众,皆以刀耕火种而从业,均以粗茶淡饭而渡生,因时代的局限,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就可想而知。随着时代潮流逐步进化,人们享受理念的进一步转型,当时衙门的绅仕们意欲改善民众枯燥的生活享受,赋予百姓的精神食粮,丰富民间业余文化生活,提升夹门关的社会知名度,他们营集了八方有识志士,酝酿出夹门关当年的文化活动思路,并将每年农历的三月二十八日作为夹门关活动和经贸交流的会期。在他们的撮合下,百姓追求新型生活的思想理念由然而生,全民共享的业余文化生活构建序幕便正式拉开。从此各类古朴文化和民俗活动就随之风声水起,比如:现在传承的唱山歌、 耍龙灯、狮灯、马马灯、幺妹灯、踩高跷以及白沫江上按(抢)“红”鸭等民俗文化动皆发源于此。特别是按(抢)红鸭这项古老而又大型的文化活动,最让万众竖拇豪叹,而又刻骨民心。

古往今来,夹门关河按河(红)鸭的盛大活动,对当代人特别是七0后的新一代年轻人来说,只是以好奇、好耍而与场观模,然对其活动的渊源都知之甚少,从根本上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了更好地让更多华夏旺众明白其活动的前身,更进一步地了解它的由来,敬请您紧随笔者的追溯,尽情地领略在以下言中:

一、 夹门关河按红鸭的初始

为了更好地了解按红鸭的前身以及它的由来,笔者在夹门关境内连续走访了十多位80岁以上的男女高龄老人,通过他(她)们各自的口表叙述,早在清朝中期的1514年仲冬月上浣,由当时夹门关衙门总舵倡仪,并召集四大场口的衙署舵爷和十个保辖的领师及有钱的绅仕共同会商,通过反复酝酿,一致同意将每年农历的三月二十八日确定为夹门关综艺文化活动的会期,从中专门把按红鸭这个项目确定为节日活动的一是重要组成部分,从此,夹门关河按红鸭的文化活动就成为永远的定局,一种人畜搏斗的战幕永久拉开!

二、红鸭的元革与量质的审定

所谓“元革”是指给红鸭最早定名时的初衷,它的前身是指提前驯养在夹门关天然河里的 鸭子,称之为河鸭(本身牲性狂野),在每年开展活动之前,由码头组织者抽调专人,将挑选出来的河鸭全部将其全身用染子(朱砂)染红,另外还要特别用鲜红的绸子布条专门拴在雄性的脖子(颈项)上,以之展示雄风,意表生机勃勃,因此称之为“红鸭”。兹固“红”字代表的是地运吉祥,事业红红火火和趋吉避凶的内涵,更是庶民百姓祈求盛世太平以及及事来兴旺发达的真实心态,而今所称的“河鸭”是因在过去历史长河中,受其时代变迁某种因素的影响而淡忘,导致的一个误点,在此特予更正。二是在每年农历的三月二十八日以前的六个月,就要先在民间选购一百多只气质旺盛而又性情刚烈的鸭子放入河中,并由专人负责驯养,在整个鸭群中,雌雄比例也必须对等,以表阴阳平衡,万物同兴。在驯养过程中,要求专门驯养的人每天必须分三次撵到浅水处进行紧急追赶,且每次也不得少于30分钟,久而久之,让整个鸭群练就成狂野的烈性,为活动备用。其三是对于数量的确定也有着古文化的奥涵,在通常情况下,每年都是在提前驯养的100多只河鸭中精心挑选出需要的只数出来,一般都是以72只为基数,按照活动场地(河道活动区)的东、西、南、北、中的五个方位指定分配;首先是东、西、南、北的四个点,平均分配12只,以表一年 十二个月((月月红火);剩余的二十四只留着用于河道中央会合投放,(以表 二十四个节气所管的一年风调雨顺)。依此作为数量的定局,

三、 古代按红鸭前对水手的选定

每年只要过了农历的“惊垫”节气,夹门关对河两岸的舵主就要对当年3月28的会期活动进行会商,共北岸由夹门关衙门的总舵爷吴益俊负责,南岸由当时码头的舵把子宋惠枝负责,其同召集南北两岸的绅仕们聚会研讨,从中把当年参与按红鸭的水手推荐出来,按照活动水域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来定每个方位固定,12个强汉水手,共计需要48人。基本人数确定之后,根据民俗的说法,为了安全起见,还要由精通卦卜的术师按照上、中、下元甲子的年号是 东四位之一的卦属,那么命属西四位之一的水手就不得参与其中,以免与年卦对冲出险(以后各年均照此进行筛选),通过三番五次的推荐、筛选才将水手确定下来。待人数选定之后,再由筹备组召集所有水手聚会,宣布按红鸭的有关规矩:1、所有参与按红鸭的48位水手,必须按照东、西、南、北所指的位置各自就位;2、在红鸭未投河以前不得首先下水,如有违者,由“团房”的团丁(相似于当今现场的民警和执勤人员)将其抓获,并且终生注销其参与按红鸭的资格;3、遵守区域规章:在不同的位置投放红鸭时,只能是本区域指定的人员下河,其它位置的水手不得介入,待投出的红鸭按完后,再给下一个位置投放河鸭,同样不能让其他区域的人介入;待四个方位分别按完后,再将最后的24只红鸭投放在河道中心点,由水手从四方飞扑而来,集中按获欢聚一堂,4、凡是参与按红鸭的水手,在各自的头部都要拴上一根红绸带以作标记,严禁其他的社会人员介入,倘有其他违者,由团房(衙门保安团)的团丁抓上岸,送进团房总部,关禁闭三天。规则宣布以后,由所有水手,利用五天时间,在预定水域进行水上热身训练,以备投入战斗。

四、 从前按红鸭的传统模式

自从夹门关会期设立按红鸭的活动开始,至今已有五百年历史,兹因活动之源远,文化之流长,在有些模式上也在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时代背景而随之进化提升,由于届次居多,民俗模式的累积,其凡例也实在是举不甚举。为了更好地让众人知悉其昔日活动的相关情况,笔者根据受访者杨兴才等人的具体表述,例举一届规模宏大的按红鸭活动,言在笔下,供世人领略:

时在民国27(戊寅—1938)年的正月,因日寇入侵,抗战暴发,华夏东部国土相继沦陷,国政动荡不安,衙僚个个心神不定,国民水深火热,民不聊生,在这举国上下一片昏天黑地的紧要关头,身处夹门关南岸的马头总舵宋惠枝,为了安定民心,尽量淡化乡民的忧虑心理,充实共精神生活,从而激发百姓团结抗夷的爱国热情,于是亲自赶赴乡公所,找到伪乡长吴益俊商议,确定在当年农历的3月28日的会期,举办一次规模盛大的按红鸭活动。方案确定后,马上召集夹门关所辖各路马头的舵把子聚会,随即将会商的旨意和活动安排定专人分至周边邻县张帖告示,使之家喻户晓。在筹划就绪的同时告之各大码头和各个保甲的有钱绅仕募捐银钱,为整个活动筹集资金,并立马派人选购了雌雄数量对等的一百多只河鸭,专门由当时夹门关的一位乞丐头目,绰号“姜二昏”的(孤人)负责驯养,他身型强悍,性情豪爽而乐于奉献,在乡公所只给吃饭而不予其它报酬的情况下,他毫不计较并乐意接受,也是当时负责驯养的最佳人选。

自当各路派出的驿差张帖告示开始,夹门关周边的各大乡镇以及雅安、名山、芦山、宝兴等地的人们得知消息后,纷纷奔走相告,无论张三、李四还是男女老少,个个彼此相约,预期一同前来观模,欣赏热闹。据说,从那年农历的二月中旬开始,夹门关乡里乡外的男男女女都在为会期的到来作准备,男的拼命挣钱,要扯上一丈蓝布,请人缝一件长衫,女的也要割点细嫩的青草背到夹门关猪草市场销售,为赶会场准备零花钱,有钱人家要专门做一双花布鞋,庶民百姓也要特别请人织制一双线耳子草鞋,还专门用棉带子套上,为其入场准备盛装,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忙忽一片,不一乐乎!

到了会期开始的前一天(农历的三月二十七),来自 宝兴县、 灵关镇、 芦山县、宝胜乡、太平镇、 大川镇以及 雅安五家口(今上里古镇)等地前来观模的人们,生怕遥远来迟而赶不上时间,便提前一天早点来写住店子(旅店),于是他(她)们分别带上用 红豆子作包心(陷)的玉麦馍馍,从大清早出门,途步翻越镇 西山、 宝珠山、石碑岗,经 观音崖和鱼坝,向夹门关分至沓来,但见他们穿着长衫,用长布带将下肢打成绑腿,穿着麻窝子草鞋,精神抖擞地行进在崎岖的小道上。头天晚上,夹门关集镇的南北两岸各家各户分别挂上各种彩色灯笼,河道两边也装点成五颜六色的彩岸,早早地披上了 节日的盛装。时至晚上九至十点,南北两岸爆竹轰鸣不断,土制的烟花与彼岸交相辉映,响彻云霄,天呈五颜,地呈六彩,把节日的气氛提前暄染至数十里之外,整个场镇也是一片欢腾。

三月二十八日早晨,晴空万里,霞光万道,初升的太阳光从东边云块的缝隙里斜射下来,光柱子照在那夹门关清澈透明的水面上,举目望见那河面上厚厚的雾气,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一条长长的彩带,将河道两岸掩映在其中,更把整个古镇装扮如“海市蜃楼”!停泊于水域的彩色龙船,在河水的荡漾中,一漾一漾地摇晃在宽阔的河面上,两岸河埠上去,是可以容十个人并排行走的石板街道,东、西、南、北的四个码头及河道中央,分别超矗立着“天、地、人、和、兴”五个大字,河床彼岸分别有14位古乐器和鼓号手肃立看台,河岸两边也分别高桇着十四门土制的巨型礼炮,庆元桥上早已站着72名威风凛凛的团丁,严阵以待。。。。放眼全境,有感气势宏大,而又庄严肃穆。

时至上午十点时分,对河两岸欲站最佳位置的观模人士纷纷开始涌向看台,整个夹门关四大场口的大小道路上,各路人马分至沓来,只见他们健步如飞,急行在蜿蜒的乡间小道上,四道八路,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满有一派把夹门关挤暴的气势,他(她)们有的拿着提前炒好的干葫豆,有的拿着糖豆子边走边咬,完全呈现出一种 淳朴而又天然的乡民风貌。

时至中午时分,环视夹门关水域两岸,早已众人熙熙,万身挤挤,南北两岸一百五十丈长的河边街上站立的人群简直是里三层外八层,可谓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在拥挤不通的情况下,有的站立高板凳,有的攀上木梯子,四面八方,墙上是人,树岔上是人,房台楼角全是人,他们个个全神贯注,目不转眼地注视着河道水域的每一个角落,期盼着振奋人心时刻的到来。

指挥台下边的河埠头,停舶着两只长六丈,宽三尺,头翘尾翘的古木船,其中的一只满载着准备投河的红鸭,用五个竹编栅栏分组围住,由负责投放的五个人分别守护着,另外一只船上站立着两个人,一个是撑船的舵手,另一个是当年专门负责夹门关夜间“打庚”巡夜的“韩金山”,他虽然个头矮小,但是精神十足,他左手提前一面铜制的大锣,右手捏着锣锤,意在鸣锣开道,先让所有红鸭熟悉环境,又表示战幕正式拉开。

就在人们神情无备的情况下,河道内突然响起当!当!当的刺耳锣声,舜间把所有观模者的神经紧绷起来,只见那撑船舵手载着韩金山,快速地围绕四周鸣锣一圏,紧接着对河两岸的28门礼炮炸响起来,如雷贯耳,震撼大地,桥头堡上锣鼓喧天,唢呐长鸣。如此一番后,组委会指挥者胡明远,指令术师杨子全立即上船,按照东西南北中五个不用的方位分别秉烛冥钱叩拜,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祈祷仪式刚刚结束,守护红鸭的五个人考虑到一只单船承载72只红鸭再加六个人的重量,划撑投放效果不佳,于是将红鸭分至两只术船减轻负荷。分部完毕后,将两只木船划到河道中央,东面由李荣海的保丁—李时泽投放,西上面由王扬财负责投放,北面由黄占荣负责投放,南面由 杨德华负责投放,河道中央留在最后,交给韩金山收尾。部局安排就绪,由韩金山鸣锣三响,对河两岸鼓号齐鸣,一场气势洪大的按红鸭活动正式开始,只见那个撑船的王扬美急速将撑船的号杆插入河底,身子往后一倾,木船朝着东面飞漂而去!在船与河岸相隔五丈之处,只听李时泽一声吆吼:“红鸭投东红似火”,随即将12只红鸭远远地投放出去,待东面指定的水手们按完之后,木船转向西面急驰而去,刚到达适合位置,只听王扬财高吭一声:“红鸭去西水长流”,依照规则按完后,另外一只船立马向北面如箭似地飞航而去,不出五秒时间,黄占荣一声高喊:“红鸭飞来朝北斗”,随急将12只红鸭投至北区,待水手们扑按完毕,船头立即转身飞奔南面,只听杨德华高声放话:“红鸭南来保泰和”,就此四个方位刚刚投按完毕,水手们还连气也没有透过一口,但听韩金山放声高喊:“四面八方,快来中央,一堆 红鸭,等你来抢,红运当头,人兴财旺,按得越多,永放光芒”,他一边喊一边将红鸭一只一只地甩在很远的地方,满河内牲性野蛮的红鸭,看见水手们向它们扑来,一个个纷纷往四方逃窜,所有的水手在前一轮按抢时早已将体力耗损,在最后一个会合显得有些体力不支,当他们个个张着大口气喘吁吁地接近红鸭时,可那些红鸭突然起翅飞出去几十米,当你再次追上它时,它突然将头部溺入水中,在水下快速潜游十几米再出水面,颇像在给水手玩游戏,一会儿潜入水,一会而展翅飞,整个场面十分精彩,那样的场景,引发两岸观众的阵阵激情,曹嗥声和巴掌声此起彼伏,呈现了活动的高潮!通过几十个回合的人畜抗争,一场惊心动魄的按红鸭活运宣告圆满结束。

按照筹委会的规定,按得红鸭多的水手,乡公所要给予十个银元的奖赏,于是应赏的水手在当日下午纷纷前往乡公所受奖,他们个个将获奖的银元捧在手上,喜笑颜开地走出乡公所的衙门,各自回家报喜。

当天晚上,获奖的人还邀请多处相好聚在一起,将按得的红鸭做成一桌佳肴,坐上几桌,欢聚一堂,一边喝酒一边七嘴八舌地讲述当天按红鸭的精彩场景,人声鼎沸,喝酒划拳,输赢得吃,乐在其中。

五、 世代沧桑、故誉尚存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夹门关下按红鸭这个古朴文化活动,在近代年间稍有淡化,自1950至1988的38年间,因受时代背景的局限,此项民俗文化活动也相应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在近40年中基本无人敢提及举行。然而夹门关这一片神奇的土地,是这个举世无双文化的起源,是它最古老的母亲,兹因其渊源的历史和邃奥的内涵,得以让夹门关的桑梓父老,久久难以忘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转型,社会体系的逐渐民主化,于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未和一九九三年春季,夹门关镇人民政府,应广大民众的夙求,在时任副镇长郑还贵的倡导下,分别两次举办了 赛龙舟,按红鸭的活动。特别是在二0一四年新一届党委,政府特于民心所向,为了更好地打造和提升水寨茶乡夹门关的知名度,广泛征求多方面的意见,但见夹门关对河两岸,拥有四面八方前来观模的民众多达四万余人,场面十分壮观,众人为之拍手叫好。

此次活动,虽然与昔日的活动有些异同,民俗上尚有些落差等等,其实都不以为怪,一是时间久远,二是新一届党委政府领导皆是外地人员,对于夹门关的古朴文化就不具完全了解,如此等等,情有可原,然而他们能够主办如此规模的活动,充分体现了他们勤政务实的真实思想,也是他们高目明视的远见;能够把这个民俗文化从深埋的智库中发掘出来展现在世人面前,引万众瞩目,起码给今后对活动的传承打下了坚实基础,也给夹门关父老乡亲给予了一次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启迪,夹门关人无不为之感动,又无不为之先赞叹。

六、 笔者按

夹门关境内所有受访者的共同叙述和本人的耳闻目睹而写真,夹门关下按红鸭这一伟大创举,是桑梓先辈们聪明才智的真实体现,大为几百年父老智慧的结晶,小为充实千千万万民众业余化化生活的精神食粮,从此项民俗文化活动的设立开始至今 ,世代沧桑,佳誉尚存,而让万众刻骨铭心,难以忘怀,其渊源奥度和顶尖的作为在整个中华文化历史上,可谓举世无双,堪称一绝,古往今来五百年,保经风霜而不衰!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承载着发展夹门关,振兴夹门关的历史史命,过去是古朴文化的创新,而今已转化为文明建设之本,和谐构建之基,文化进步之源,为了更好地加快夹门关经济的发展步伐,进一步提高 南丝路重镇的知名度,使之成为“水寨茶乡夹门关”的重要角色,应民众夙求,按红鸭这个宝贵文化活动,须继续发扬光大,永世传承。它的继续,必将成为夹门关及周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更能激励千万民众、昂首挺胸勇往直前!

笔者:夹关镇鱼坝村 杨昌毅

二零一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于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八日修正

周边商圈

夹关 地址:邛崃市

周边乡镇

夹关镇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