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民村
爱民村
在四川省的绵阳市涪城区石洞乡下辖村有一群可爱的农民,大家都相处的非常融洽,所有就有了爱民村这个说法位于 石洞乡场镇东南方向5公里处,辖10个 村民小组,有农业户486户,农业人口1308人,农村劳动力829个,土地2602亩,其中:耕地1639亩,年外出务工360人,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73元,村集体收入14万元,村级资产24.7万元,村级负债4.9万元。近几年,该村按照“生态兴村、产业富民、品牌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战略,从一个主要以种粮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基地设施薄弱的传统农业村、贫困村,发展成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环境优美、 管理民主”的示范村。爱民村按照涪城区委、区 政府的“服务科技城,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结合村情,以“五新”来统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产业,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变村容村貌,提升群众生活、生产水平。<...
详情在四川省的绵阳市涪城区石洞乡下辖村有一群可爱的农民,大家都相处的非常融洽,所有就有了爱民村这个说法
位于 石洞乡场镇东南方向5公里处,辖10个 村民小组,有农业户486户,农业人口1308人,农村劳动力829个,土地2602亩,其中:耕地1639亩,年外出务工360人,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73元,村集体收入14万元,村级资产24.7万元,村级负债4.9万元。近几年,该村按照“生态兴村、产业富民、品牌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战略,从一个主要以种粮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基地设施薄弱的传统农业村、贫困村,发展成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环境优美、 管理民主”的示范村。
爱民村按照涪城区委、区 政府的“服务科技城,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结合村情,以“五新”来统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产业,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变村容村貌,提升群众生活、生产水平。
发展新产业。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该村依托龙头企业,延伸蚕桑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功能,发展效益型农业、资源节约型农业、环境友好型农业,使新时期的农业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新产业,农民就业和增收的空间更宽阔,过上舒心宽裕的生活。爱民村抓住乡党委、政府引进天虹丝绸公司的机遇,充分用活退耕还林政策,积极实施蚕桑产业化。全村退耕还林283亩,历年获得国家政策补助48万元,发展高规格、高质量桑园700亩,年养蚕2000张,实现收入100万元;同时利用桑园林间隙地发展土鸡养殖,探索用桑条种植菌类产业,延伸了产业链条,发展小家禽、水产、生猪等养殖大户,全村全年可出栏土鸡20万只,出拦生猪1500头。
建设新设施。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完善基础设施,使村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等配套设施俱全,让村民共享现代物质文明的成果,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根据该村自然条件差、交通不方便的实际情况,把交通道路建设作为重点。全村投入劳动力500余个,由区财政补助资金28万元,新建村到社水泥路3.5公里,泥结石路20公里和乡到村4公里柏油路。投入6万元(其中:国家投入4.5万元,群众投入1.5万元)新建爱民村八社电力提灌站一处,担深扩宽山平塘6口。
改善新环境。结合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因地制宜建设宽敞明亮、整洁有序的乡村家园,按卫生标准规划和建设生活垃圾区、污水沟、厕所、畜禽栏舍等,生态环境良好、农民生活环境优美。全村结合蚕桑产业发展需要,积极建设农业生产、生活用房,新改建砖混结构农房106户,其中:蚕房100间、2400平方米,硬化入户路100户,硬化院坝70户,美化居家环境100户,实施农村能源改造140户,实施改厨、改厕各150户,改圈、改水100户。共计投入资金122.8万元,其中:区财政补助资金32.8万元,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资金15万元,农户投入75万元。通过认真实施“五改三建”,改变了农村传统的“锅在厨房响,猪在圈里嚷”的不良传统,实现了“十有”,即村上有产业,社社有水泥路,户户有专业蚕房,饮有清洁水,家有沼气池(配套标准厨房和标准厕),少有所学,壮有所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扶;“六通”即:村通柏油路、社社通广播、户户通电话、家家通有线电视、院院通公路、户户通沼气。同时,全村积极开展“巧媳妇文明之家”创建活动,建设健康、文明、科学农村精神新风貌;全村立足家庭,破除陈规,按照“功能、环境、风格”的要求,引导农民改造农房外观、内部功能和周边环境,整体推进农村农房改造。通过农房改造、环境整洁等途径,提升了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整体文明水平,使全村达到“六化”提高:农业产业化、道路畅通化,饮水洁净化,燃料沼气化,环境优美化,管理民主化和农民文明素质大提高。
形成新风尚。进一步加强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扩大了村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空间,让村民享受政治文明的成果;培养村民崇尚科学的现代意识,在农村创建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娱乐方式、和谐的乡邻关系。街道洁净,亮化,美化,打麻将等陈规陋习被文明新风取代,农民群众的创造热情也被激发出来。爱民村的农民主动发起,组建了蚕业技术协会,搭建起政府、企业、农户之间的桥梁。
培育新农民。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村民整体素质,培养一代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懂生产、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重点抓劳务输出,促进农民增收。在新农村建议中,全村始终把劳务输出,“减少”农民作为增收致富的手段,开展技能培训,实施非农就业,全村常年外出务工人员360人,年劳务人均收入3300元,同时积极开展农技培训,提高科学种田能力,年人均纯收入增幅在17%以上。深入开展评选“五好文明户”和“四星?五星?农户”活动,转变农民生活方式,从思想观念、法制意识、卫生习惯、道德礼仪等方面,提升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农村德育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态势,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爱民村近几年建设新农村的实践证明,班子好、观念先导、规划科学、上下联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班子好。“要得车儿快,还要车头带”,爱民村支部狠抓自身建设,积极发展文化水平高,思想素质好的年青人入党,改善党员队伍结构,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党员队伍的管理。抓好机制建设,以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建立健全村社民主管理机制,凝聚党心民心。
观念先导。“三农”的难点是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建设,而破解之道关键是转变干部观念,形成发展的内在动力。爱民村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努力做到既要保持发展的热情,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更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既要依靠上级的支持,更要发挥本村的积极性;既要有长远规划,更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扎实推进,筹划新农村建设。
规划先行。爱民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培育现代农民”的总体要求,围绕农村产业规模化、生产规模化、组织合作化、保障社会化、环境生态化的基本思路,制定了《爱民村新农村建设方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使爱民村成为绵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成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在新农村建设需要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爱民村的发展,首先得益于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制度,党委、政府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尊重民意,把保护村民的积极性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搞不搞,怎么搞由群众说了算,较好地落实了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参与权和决策权,没有出现违背群众意愿搞贪大求洋、大拆大建等劳民伤财现象。村民积极性高涨,成为建设的主体。社会各界给予资金、技术和知识等帮助,成为新农村建设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绵阳市涪城区石洞乡爱民村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将继续加快农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化发展步伐,巩固生态蚕业规模,积极探索和实践“支部+协会”的动作机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切实发挥好典型村、示范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涪城区乃至绵阳市的新农村建设 。
周边医疗
绵阳市涪城区石洞乡卫生院
地址:绵阳市涪城区吴家镇新石路55号
周边村庄
爱民村
地址:绵阳市涪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