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镇

刘家镇 刘家镇简介 刘家镇人口数据 刘家镇建制沿革: 刘家镇行政区划: 刘家镇地理环境 刘家镇自然资源 刘家镇人口民族 刘家镇经济发展 刘家镇社会事业 刘家镇风景名胜


刘家镇于地处 绵阳城区东部,游仙区东南部,东接玉河镇,南邻梓棉乡,西靠石板镇,北抵达东宣乡和梓潼县双峰乡。距市区48公里,至成都市179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山水相依、错落有致。境内有三条河流:魏柳河、黄荆河、刘东河。刘家镇位于绵阳市游仙区东北部,距绵阳城区45公里,地区平均海拨300-400米,属浅丘陵地带,是典型的农业乡镇。我镇东接玉河镇,南邻白蝉乡和梓棉乡,西靠观太乡、石板镇和魏城镇,北抵东宣乡和梓潼县双峰乡,幅员面积43.3平方千米。全镇总人口9456人(2017)。镇辖11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共有113个村民小组,4个居民小组。有中学1所、小学1所,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站11个、敬老院1所、邮政支局1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马鞍寺。现有城镇面积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00余人。境内交通便利,我镇在现有县、乡、村级道路...

详情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刘家镇所有镇乡结合区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刘家镇介绍

刘家镇于地处 绵阳城区东部,游仙区东南部,东接玉河镇,南邻梓棉乡,西靠石板镇,北抵达东宣乡和梓潼县双峰乡。距市区48公里,至成都市179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山水相依、错落有致。境内有三条河流:魏柳河、黄荆河、刘东河。

刘家镇位于绵阳市游仙区东北部,距绵阳城区45公里,地区平均海拨300-400米,属浅丘陵地带,是典型的农业乡镇。我镇东接玉河镇,南邻白蝉乡和梓棉乡,西靠观太乡、石板镇和魏城镇,北抵东宣乡和梓潼县双峰乡,幅员面积43.3平方千米。全镇总人口9456人(2017)。镇辖11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共有113个村民小组,4个居民小组。有中学1所、小学1所,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站11个、敬老院1所、邮政支局1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马鞍寺。现有城镇面积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00余人。

境内交通便利,我镇在现有县、乡、村级道路的基础上,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已建成小永路、刘黑路为主体,乡村道路为辅助的乡镇公路交通运输网。其中小永路、刘黑路2级公路境内全长 10.3千米,村级道路全长123.4千米。

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5º19′30″,北纬,镇东与玉河镇和梓潼县双峰乡接壤,南与梓绵乡交界,西接观太镇、石板镇,北与东宣乡毗邻,南北最大距离10千米。刘家镇是原刘家区公所和现刘家镇人民政府所在地,位于绵阳市区东南部,距市区48公里。镇人民政府电话区号0816,邮政编码621008。

政区划分2016年末辖桃子园村、龙王沟村、魏家桥村、旦家庙村、毛水寺村、踏水桥村、阮家堰村、三合村、潘家庵村、曾家垭村、张家堰村11个行政村民委员会,109个农业居民小组,1个居民委员会,4个居民小组。

人口面积2016年末,辖区总人口 18646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080人,城镇化率28.38%。另有流动人口873人。总人口中,男性9168人,占51.2%;女性8731人,占48.8%;14岁以下2864人,占16%;15~64岁11133人,占62.2%;65岁以上3758人,占21%。人口基本为汉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7.17‰,死亡率6.11‰,人口自然增长率1.06‰。

2017年,总人口9456人。

幅员面积43.3平方千米。

自然条件

地形 属浅丘陵区,地势略平。地面海拔450米。

气候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秋雨量较为充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6.9℃。1月平均气温5℃,极端最低气温一 7℃。7月平均气温27.1℃;极端最高气温38.6℃。平均气温年较差22.1℃,最大日较差22.1℃。生长期年平均300天,无霜期年平均275天。最长达330天,最短达245天。0℃以上持续期338.1天(一般为2月2日~次年1月3日),多年平均日照1300小时,太阳辐射能914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 939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23.5天,最多达141天,最少为85天。极端年最大雨量1558毫米,极端年最少雨量543毫米。梅雨期一般在6月19日-7月10日,年平均梅雨量220毫米。

水文境内河道属魏柳河、黄金河流域,其中魏柳河流域面积34.3平方千米,占79%;黄金河流域面积9平方千米,占21%。河流总长度18千米。

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页岩。刘家镇辖区内森林资源丰富,拥有林地2.5万亩,覆盖达80%以上。生长着大面积的乔灌混合林,植物种类繁多,植被类型较为齐全,主要有松、杉、柏、青冈等树种。

自然灾害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雨、干旱、霜冻、冰雹等。暴雨灾害年均发生3次,主要发生在6月至10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98年8月20日。

经济概况

农业耕地面积1.9万亩,其中水田1.1万亩,旱地0.8万亩,人均耕地1.06亩。

全年粮食总面积25939亩,总产量13500吨,油菜8508亩,总产量1361吨。水稻制种1800亩,产量350余吨,总产值450余万元。发放蚕种7000张,产茧量24万公斤,总产值达到840万元。

畜牧业以饲养猪、羊、家禽为主。2016年生猪出栏2.76万头,家禽出栏47.8万羽

工业以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为主。2016年达到8260万元,占GDP的比重为34%。2016年末拥有工业企业2家,职工23人。

商业外贸2016年末共有商业网点410家,职工1051人;2016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0.5亿元,比上年增加12%;集市贸易市场1个,年成交额0.1亿元。

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全镇有农家书屋12处。有各类书籍1.5万册。建有乡镇文化站一处,面积600平方米。配备有电脑、音箱、电视、投影等设备。建有文化广场两处。建有群众业余文化表演队1个,成员20余人。

教育2016年末有幼儿园(所)2所,在园幼儿 274人,专任教师8人;小学1所,在校生445人,专任教师4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 所,在校生535人,专任教师5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共减免和发放资金28.9万元。刘家镇中学升入国家示范高中14人,居全区同类学校前茅并荣获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综合办学水平全区一等奖,教育质量一等奖。由清华大学牵头的两岸同心活动得到市区领导的高度评价

医疗卫生游仙区刘家中心卫生院(游仙区第三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基本医疗、部份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公立全民卫生院,属国家二级甲等医院。医院现有在职职工43人,退休职工17人,设有临床科室21个,设置床位60张,每万人拥有病床39张,固定资产总值818.07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6名,2012年门诊人次5.4万余人次,住院人次2047人次,住院手术235台次,医院年业务收入510余万元。

2016年全镇建有11个村卫生站,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1.7/1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9.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0 %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1.51万人次,参保率100%。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71.1岁,其中男性69.2岁,女性71.8岁;孕产妇死亡为0,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0。

体育2016年末有农民运动场所2处,面积600平方米,学校运动场建筑面积中学9000 多平方米,小学4000多平方米,运动场有200米跑道、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设施设备较为齐全。

广播电视2009年1月开通有线广播站,乡镇到村60千米,现有广播喇叭258只,入户率100%,通响率98.7%。2016年末,综合覆盖率100%。有线电视安装率达100%,互联网络入户率27%,覆盖率96%。

社会保障2016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55.58万元城乡医疗救助164人次,共支出31.71万元,城镇低保资金发放39.72万元。自然灾害资金发放2.9万元

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9958人,占应参保数91%。

环境保护2016年用于环境治理及保护的资金达20余万余元,并集中资金对境内魏刘河河道的水葫芦及垃圾进行了清理整治;全境林木绿化率达到49.9%。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已建成小永路、刘黑路为轴线,环镇公路为连接,村社道路为辅助的乡镇公路交通运输网。公路运送旅客日均运送量达1500人次,年货运吞吐量5000吨。

邮政电信2016年末全镇有邮电支局 1座,电信企业网点7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000余门,固定电话用户0.12万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24%,移动电话用户0.76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99%,光缆线路总长达31千米,主干电缆达1400对,互联网端口总数0.3万个,其中已占用端口总数0.02万个,宽带接入用户0.02万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06万元。

名胜旅游

重点名胜古迹马鞍寺位于绵阳市游仙区刘家镇曾家垭村三组,与东宣乡相邻。马鞍寺建于明代,毁于明末。重建于清乾隆年间,坐东北向西南。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占地面积6348平方米。寺沿中轴线呈纵向并列布局:乐楼、广场、天王殿、大雄宝殿、马音殿、玉皇殿。两侧厢房用巷道小门与天王殿相连接,将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组合成一闭合成寺庙建筑群体。马鞍寺的3宝贝分别是乐楼、壁画、明代檀香木雕文殊菩萨。1986年马鞍寺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镇区市政建设

城市道路2016年末城建区道路总长度0.11万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359米;道路铺装面积3.4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3.1平方千米;桥梁2座,总长度0.4千米。

管网给排水2016年建成自来水供水站1座,共解决0.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城镇居民自来水普及率94.4%,日人均生活用水1.2吨;大型化粪池5个,污水处理厂一处,管网0.8千米,基本解决了城镇雨污排泄问题。

燃气2016年共铺设天然气管线60千米,沼气26.4千米,天然气用户2000户,沼气用户2541户,燃气普及率为86.6%。

供电2016年末镇区拥有变压器127台,10KV高压线路59.3千米。年售电量累计完成400万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2.5%,供电可靠率97.7%。(来源:绵阳市游仙区人民政府网)

一、刘家镇现状概况

刘家镇位于绵阳城区东南48公里,幅员面积43.24平方公里,东接玉河镇,南邻梓棉乡,西靠石板镇,北抵达东宣乡和梓潼县双峰乡。辖11个村、113个社、1个居委会,人口18428人(其中农业人口16136人,非农业人口2292人)。耕地面积18737亩,林地面积1028.63公顷。是典型的浅丘地貌,特色产业主要有:粮食、蚕桑、养殖、水果、中草药种植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马鞍寺就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刘家镇曾家垭村境内。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基本情况

(一)农产品现状

2015年全年,全镇粮食总产量12590吨,可销售水稻40万公斤,玉米20万公斤,小麦24万公斤;副粗粮种植规模,花生147亩,红薯950亩,油菜100万公斤。

畜牧产业加快发展,生猪年出栏29534头(存栏3775头);小家禽出栏520685只(存栏44550只),存栏种羊1000余只(随时可供应肉羊110头),肉兔市场预备量400只,肉牛市场预备量20只。

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市场预备量土豆110亩,辣椒40亩,青笋230亩,黄豆360亩,豌豆胡豆300亩,莲白105亩,萝卜205亩,

蒜50亩,花菜50亩,四季豆10亩,豇豆15亩,娃娃菜40亩,芦笋100亩。

水果特色产业发展形势喜人。新增枇杷、梨子、葡萄、桃子等水果种植面积达到1500余亩。市场供应量;核桃150亩,葡萄150亩,梨300亩,枇杷300亩,桃80亩。

2014年旦家庙村被四川省农业厅认定为“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015年毛水寺村被省农业厅认定为“葡萄绿色视频生产基地”。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全镇按照“一心,两轴,三区”的产业发展指导思想,统筹兼顾,有序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流转产业发展。“一心两轴三区”即:以场镇为中心、以小永路、刘东路为两轴、以旦家庙、毛水寺等为重点建立林果产业观光区、以阮家堰、潘家庵为重点建立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以曾家垭、桃子园为重点的历史传统文化保护发展区.全镇将以此规划发展配套产业和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刘家镇在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中创新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全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进程。各村农户用水协会等通过土地流转、租售、承包等多种方式,新建和维修各类农田水利设施,不仅发挥灌溉作用,而且要多种经营,发挥带动作用。如阮家堰村新挖的塘堰,就是村里的用水协会将10来亩低效田地集中起来,请区农机水务局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规划设计,在有山泉浸水的地段,利用一段公路作堰埂,开挖一口塘堰。该微型水利工程修好后,整条山湾的90多亩水田、上百亩旱地都能受益,村里已经将这口还在修建的塘堰承包出去,落实了承包人管护责任。

刘家镇被誉为“信义文化古镇”,历来是游仙东南片区区域中心,经济贸易繁盛,文化底蕴深厚。

位置境域与建置沿革

位置境域 刘家镇位于游仙区东南部,东经104。59′14″~105。04′27″,北纬31。25′30″~31。29′24″。距绵阳城区42.2公里,镇东与玉河镇和梓潼县双峰乡接壤,南与梓绵乡接界,西接观太乡、石板乡,北与东宣乡连接,南北最大距离10公里。行政区域面积43.2平方公里。镇内交通便利,环镇公路极大节省了各村交通时间。

建置沿革 清康熙前半叶,湖广填四川年间,大量移民进入温暖湿润的浅丘地区,后兴集市,名文兴场,民国初期设刘家河乡,1941年正式置刘家乡,1958年改前锋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5年建刘家镇,1992年拆绵阳市中区八区(八区下辖刘家,梓棉,玉河,观太,白蝉五个镇乡,刘家镇为八区区公所所在地)建绵阳市游仙区,此时刘家镇面积89平方公里,人口2.9万(下辖梓棉办事处),1996年梓棉单独建乡后,刘家镇行政区域定格。

行政区划截止2015年底,刘家镇下辖桃子园、龙王沟、魏家桥、旦家庙、毛水寺、踏水桥、阮家堰、三合、潘家庵、曾家垭、张家堰11个行政村和1个场镇社区居委会,共113个村(居)民小组。

环境、资源

自然环境与资源刘家镇2015年耕地面积1466公顷,植被面积1356公顷,森林面积17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8%。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6.2℃,年平均无霜期295天,年平均降水量672毫米,年平均日照1389小时。水文资源丰富,属涪江水系,流域面积31.6平方公里,主要有魏柳河等3条河流,总长20.8公里。

经济发展

围绕镇党委“一心、两轴、三片”的产业发展思路,2016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4.7亿元,财政总收入240万元。农业总产值2.3亿元,粮食总产量12500吨。工业总产值2.4亿元,完成税金4100万元,实现利税580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0元。

社会状况

刘家镇获“绵阳市安全社区示范乡镇”“绵阳市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3年马鞍寺被国务院批准认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旦家庙村荣获“四川省环境治理优美示范村庄”,曾家垭村获“全国第四批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等。

乡镇建设场镇规划面积1.9平方公里,发展目标为“绵阳市信义文化示范镇、游仙区东南部区域中心镇、远郊商贸强镇旅游名镇”。2015年已建成场镇面积1.6平方公里,新建、改建市政道路0.7557公里、人行道改造1.5公里、新建改建雨污管网2.2公里、安装路灯57盏,污水处理厂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工程也紧锣密鼓地开工。

刘家场镇街道8条。自来水厂一个,干线水管6.5公里,生产能力100吨∕日,城镇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一座。主变压器1台。天然气管线10.2公里,天然气用户1020户。

刘家镇被纳入2016年土地整理和千亿斤粮食项目建设,截至12月底启动实施项目6个,其中包括污水处理厂和日间照料中心。

文化体育2015年末,有艺术团体1个;文化站1个、图书室15个、藏书22000册;体育场地17处。

教育2015年末,有幼儿园2所,小学1所,初级中学1所,在校学生共计680余人,教职工50余人。适龄中、小学入学率达100%。

医疗卫生、社会保障2015年末,有村卫生站8个,一级甲等中心卫生院1所,床位140张;敬老院1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

名胜古迹

刘家镇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有五百年历史渊源的马鞍寺。还有气候宜人的象阳山云间寺、有风景秀丽的魏柳河河岸风光,也有三百年硕果仅存的道教三圣宫,还有240多年的以“忠孝礼义信”为宗训的田家祠堂。

马鞍寺马鞍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毁于明末。重建于清乾隆年间,现有四重殿宇,后殿及厢房重建于清道光、同治年间。寺庙坐东北向西南。正面为乐楼(戏台),广场(戏场坝)后依秩是天王殿、大雄殿、观音殿、玉皇殿。除玉皇殿3间外,均系长5间22米,宽3间12米的悬山顶抬梁式建筑。两端是长达13间的厢房,组成闭合式建筑群,总长115米,总宽55.2米,占地面积6348平方米。建筑用材粗大,造型朴实,门窗雕刻素雅。大雄殿、观音殿的檐柱上均有装饰性斗拱,别致精巧,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大雄殿有200多年前精美壁画。马鞍寺系绵阳市区现存最大,最完整的一组古建筑群。1986年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鸡 乌鸡寺位于刘家场镇南部与梓绵乡交界处,最初建成于清初康熙年间,山寺古朴,景色宜人,素有“乌鸡马鸣赛北京”的说法,整体格局为闭合式庭院为主,寺前戏楼屹立,香火鼎盛之时常以川剧吸引周遭群众,寺内现存百年紫荆树,形态绮丽,常做许愿神木。有四大天王神像镇守庙门,十殿阎罗威武雄壮,神态各异,气象万千,正殿为观音大殿,有观音、文昌、灵官最为灵验。

三圣宫三圣宫位于刘家场镇文化街山麓,建于清初,原为七宫之一,现为硕果仅存一支。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现有泰山石碑一块,石刻组建二块,彩色笔画9平方,水墨画数幅,古绢神像21轴,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是研究川西北地区宗教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

信义文化

近年来,刘家镇大力打造信义刘家,建设生态家园,明朝进士汪东洋,清朝进士叶尚林的信义佳话广为流传,在此基础上,刘家镇以“勤俭持家、勤劳致富、和谐文明”为妇女模范守则,以“尊老爱幼、诚信经营、廉洁行政”为行为准则,把打造信义文化作为刘家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全镇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从严从实、奋力拼搏,努力建设信义刘家建设新局面。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6653
8626
8027
家庭户户数 5244
家庭户总人口(总) 16592
家庭户男 8573
家庭户女 8019
0-14岁(总) 3461
0-14岁男 1761
0-14岁女 1700
15-64岁(总) 11856
15-64岁男 6228
15-64岁女 5628
65岁及以上(总) 1336
65岁及以上男 637
65岁及以上女 69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6206

2017年,总人口9456人。

刘家镇于1941年置刘家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5年建刘家镇,是原市中区八大区之一, 1996年梓棉独立建乡,刘家镇行政区域定格。

辖桃子园、龙王沟、魏家桥、旦家庙、毛水寺、踏水桥、阮家堰、三合、潘家庵、曾家垭、张家堰11个行政村和1个场镇社区居委会,共113个村民小组。

�区区公所所在地)建绵阳市游仙区(今游仙区行政区域),此时刘家镇面积89平方公里,人口2.9万(下辖梓棉办事处),1996年梓棉独立建乡,刘家镇行政区域定格。

位于东经105º19′30″,北纬,镇东与玉河镇和梓潼县双峰乡接壤,南与梓绵乡交界,西接观太镇、石板镇,北与东宣乡毗邻,南北最大距离10千米。刘家镇是原刘家区公所和现刘家镇人民政府所在地,位于绵阳市区东南部,距市区48公里。镇人民政府电话区号0816,邮政编码621008。

地形 属浅丘陵区,地势略平。地面海拔450米。

气候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秋雨量较为充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6.9℃。1月平均气温5℃,极端最低气温一 7℃。7月平均气温27.1℃;极端最高气温38.6℃。平均气温年较差22.1℃,最大日较差22.1℃。生长期年平均300天,无霜期年平均275天。最长达330天,最短达245天。0℃以上持续期338.1天(一般为2月2日~次年1月3日),多年平均日照1300小时,太阳辐射能914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 939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23.5天,最多达141天,最少为85天。极端年最大雨量1558毫米,极端年最少雨量543毫米。梅雨期一般在6月19日-7月10日,年平均梅雨量220毫米。

水文境内河道属魏柳河、黄金河流域,其中魏柳河流域面积34.3平方千米,占79%;黄金河流域面积9平方千米,占21%。河流总长度18千米。

矿产资源: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页岩。刘家镇辖区内森林资源丰富,拥有林地2.5万亩,覆盖达80%以上。生长着大面积的乔灌混合林,植物种类繁多,植被类型较为齐全,主要有松、杉、柏、青冈等树种。

2016年末,辖区总人口 18646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080人,城镇化率28.38%。另有流动人口873人。总人口中,男性9168人,占51.2%;女性8731人,占48.8%;14岁以下2864人,占16%;15~64岁11133人,占62.2%;65岁以上3758人,占21%。人口基本为汉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7.17‰,死亡率6.11‰,人口自然增长率1.06‰

主要以枇杷、梨子、葡萄、桃子为主。全镇水果面积达到1600余亩,其中无公害水果面积达到600余亩,形成了“太妃养颜”、“刘皇叔开心枇杷”等水果品牌,是国家农业部和绿色食品认证中心命名的绿色食品产地。全镇蚕桑种植面积达到7000亩,年产蚕茧7000张,产值800多万元。

耕地面积1.9万亩,其中水田1.1万亩,旱地0.8万亩,人均耕地1.06亩。

全年粮食总面积25939亩,总产量13500吨,油菜8508亩,总产量1361吨。水稻制种1800亩,产量350余吨,总产值450余万元。发放蚕种7000张,产茧量24万公斤,总产值达到840万元。

畜牧业以饲养猪、羊、家禽为主。2016年生猪出栏2.76万头,家禽出栏47.8万羽

以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为主。2016年达到8260万元,占GDP的比重为34%。2016年末拥有工业企业2家,职工23人。

2016年末共有商业网点410家,职工1051人;2016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0.5亿元,比上年增加12%;集市贸易市场1个,年成交额0.1亿元。

场镇面积约1平方公里。场镇功能齐全,有游仙区第三人民医院一所,刘家镇中心小学1所、中学1所、幼儿园2所,自来水厂1家,35千伏变电站1个。敬老院1所、粮站、信用社、供电所、邮政、电信、移动、供销等市区部门均在刘家设立分支机构。

全镇有农家书屋12处。有各类书籍1.5万册。建有乡镇文化站一处,面积600平方米。配备有电脑、音箱、电视、投影等设备。建有文化广场两处。建有群众业余文化表演队1个,成员20余人。

2016年末有幼儿园(所)2所,在园幼儿 274人,专任教师8人;小学1所,在校生445人,专任教师4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 所,在校生535人,专任教师5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共减免和发放资金28.9万元。刘家镇中学升入国家示范高中14人,居全区同类学校前茅并荣获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综合办学水平全区一等奖,教育质量一等奖。由清华大学牵头的两岸同心活动得到市区领导的高度评价。

游仙区刘家中心卫生院(游仙区第三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基本医疗、部份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公立全民卫生院,属国家二级甲等医院。医院现有在职职工43人,退休职工17人,设有临床科室21个,设置床位60张,每万人拥有病床39张,固定资产总值818.07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6名,2012年门诊人次5.4万余人次,住院人次2047人次,住院手术235台次,医院年业务收入510余万元。

2016年全镇建有11个村卫生站,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1.7/1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9.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0 %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1.51万人次,参保率100%。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71.1岁,其中男性69.2岁,女性71.8岁;孕产妇死亡为0,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0。

2016年末有农民运动场所2处,面积600平方米,学校运动场建筑面积中学9000 多平方米,小学4000多平方米,运动场有200米跑道、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设施设备较为齐全。

2009年1月开通有线广播站,乡镇到村60千米,现有广播喇叭258只,入户率100%,通响率98.7%。2016年末,综合覆盖率100%。有线电视安装率达100%,互联网络入户率27%,覆盖率96%。

2016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55.58万元城乡医疗救助164人次,共支出31.71万元,城镇低保资金发放39.72万元。自然灾害资金发放2.9万元

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9958人,占应参保数91%。

2016年用于环境治理及保护的资金达20余万余元,并集中资金对境内魏刘河河道的水葫芦及垃圾进行了清理整治;全境林木绿化率达到49.9%

刘家镇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有五百年历史渊源的马鞍寺。还有气候宜人的象阳山云间寺、有风景秀丽的魏柳河河岸风光,也有三百年硕果仅存的道教三圣宫,还有240多年的以“忠孝礼义信”为宗训的田家祠堂。

殊菩萨。1986年马鞍寺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鞍寺马鞍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毁于明末。重建于清乾隆年间,现有四重殿宇,后殿及厢房重建于清道光、同治年间。寺庙坐东北向西南。正面为乐楼(戏台),广场(戏场坝)后依秩是天王殿、大雄殿、观音殿、玉皇殿。除玉皇殿3间外,均系长5间22米,宽3间12米的悬山顶抬梁式建筑。两端是长达13间的厢房,组成闭合式建筑群,总长115米,总宽55.2米,占地面积6348平方米。建筑用材粗大,造型朴实,门窗雕刻素雅。大雄殿、观音殿的檐柱上均有装饰性斗拱,别致精巧,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大雄殿有200多年前精美壁画。马鞍寺系绵阳市区现存最大,最完整的一组古建筑群。1986年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鸡寺乌鸡寺位于刘家场镇南部与梓绵乡交界处,最初建成于清初康熙年间,山寺古朴,景色宜人,素有“乌鸡马鸣赛北京”的说法,整体格局为闭合式庭院为主,寺前戏楼屹立,香火鼎盛之时常以川剧吸引周遭群众,寺内现存百年紫荆树,形态绮丽,常做许愿神木。有四大天王神像镇守庙门,十殿阎罗威武雄壮,神态各异,气象万千,正殿为观音大殿,有观音、文昌、灵官最为灵验。

三圣宫三圣宫位于刘家场镇文化街山麓,建于清初,原为七宫之一,现为硕果仅存一支。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现有泰山石碑一块,石刻组建二块,彩色笔画9平方,水墨画数幅,古绢神像21轴,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是研究川西北地区宗教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

周边诊所

游仙区第三人民医院 地址:绵阳市游仙区文化街41号

周边寺庙 旅游景点 名胜古迹

马鞍寺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

周边小学

信义镇小学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刘黑路信义镇小学

周边村庄

刘家沟 地址:绵阳市游仙区

潘家庵村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刘家刘黑路

吴家坝 地址:绵阳市游仙区

阮家堰村 地址:绵阳市游仙区

白马村 地址:绵阳市游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