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河镇

玉河镇 玉河镇历史沿革 玉河镇行政区划 玉河镇人口数据 玉河镇资源环境 玉河镇经济发展 玉河镇乡镇建设 玉河镇状元文化


玉河镇位于 游仙区东南角,距离绵阳市区约53公里,镇境东依三台县龙树镇,南连白蝉乡,西接刘家镇、梓棉乡,北临梓潼县观义镇,并与梓潼县的双峰乡、交泰乡和三台县的柳池镇、白雀乡共计9个乡镇接壤,素有“脚踏三县、鸡鸣九乡”之称。玉河镇 玉河镇以治地玉河场得名。镇境内上方寺山下,在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时期先后为魏城县、盐泉县治所。民国26年(1937年)设玉河场联保,民国30年(1941年)设玉河乡。解放后玉河乡仍设,1958年成立玉河人民公社。1966年改称高丰乡,1979年改称玉河乡。1993年1月设玉河镇。玉河镇位于游仙区东南部,距绵阳市区53公里。地理坐标:北纬31°22'—31°27'40″,东经105°2'10″—105°8′40″。镇境东依三台县龙树镇,南连白蝉乡,西接刘家镇、梓棉乡,北界梓潼县 观义镇,并与梓潼县的 双峰...

详情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玉河镇所有村庄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玉河镇介绍

玉河镇位于 游仙区东南角,距离绵阳市区约53公里,镇境东依三台县龙树镇,南连白蝉乡,西接刘家镇、梓棉乡,北临梓潼县观义镇,并与梓潼县的双峰乡、交泰乡和三台县的柳池镇、白雀乡共计9个乡镇接壤,素有“脚踏三县、鸡鸣九乡”之称。

玉河镇 玉河镇以治地玉河场得名。镇境内上方寺山下,在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时期先后为魏城县、盐泉县治所。

民国26年(1937年)设玉河场联保,民国30年(1941年)设玉河乡。解放后玉河乡仍设,1958年成立玉河人民公社。1966年改称高丰乡,1979年改称玉河乡。1993年1月设玉河镇。

玉河镇位于游仙区东南部,距绵阳市区53公里。地理坐标:北纬31°22'—31°27'40″,东经105°2'10″—105°8′40″。镇境东依三台县龙树镇,南连白蝉乡,西接刘家镇、梓棉乡,北界梓潼县 观义镇,并与梓潼县的 双峰乡、交泰乡和三台县的柳池、白雀共计9个乡镇接壤。辖区面积为55平方千米。玉河镇辖11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115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小组。全镇总人口11327人(2017),均为汉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8306
9418
8888
家庭户户数 5472
家庭户总人口(总) 18271
家庭户男 9397
家庭户女 8874
0-14岁(总) 4008
0-14岁男 2088
0-14岁女 1920
15-64岁(总) 12746
15-64岁男 6631
15-64岁女 6115
65岁及以上(总) 1552
65岁及以上男 699
65岁及以上女 85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7992

2017年,总人口11327人。

该镇境地貌系低丘陵,境内最高海拔624米,山势迂回盘旋,山峦起伏,沟谷交错。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5℃,无霜期280天,降水量910毫米。魏柳河自北向南纵贯镇境,水利资源丰富。镇境森林覆盖率达33.6%。地下还有盐卤资源。

为了切实抓好2009年的小春生产,促进玉河镇粮食持续增产和保证农民持续增收,现特提出如下小春生产安排意见。

2009年全镇小春面积总的安排是:稳定小春粮食和小麦面积,适当增加油菜面积。全镇小春粮食面积计划达到1.12万亩,其中小麦1万亩。油菜面积计划0.93万亩。小春粮食总产量达到3393吨,其中小麦3100万吨。油菜总产量达到1487吨。

切实加大优良品种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促进平衡增产,实现提质增效。

(一)狠抓优良品种推广。因地制宜推广选用绵麦37、绵麦41、川麦47、川麦46、蜀麦375等高产优质高抗小麦品种。大力推广绵油12、绵油17、德油9号、德油6号、蜀杂10号、蓉油15等双低油菜品种。

(二)落实配套增产技术。小麦要抓住最佳播期,实行精量播种,大力推广小窝疏株密植技术,切实抓好两季田开沟排湿,努力促进平衡增产。油菜要大力推广适期早播、培育壮苗、中苗早栽、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增施硼肥技术。要大力推广免耕栽培和测土配方施肥等节本高效技术。

(三)加强病、虫、草、鼠、湿害等防治。认真抓好“病、虫、草、鼠、湿” 五害的防治,突出抓好小麦条锈病的综合防控。加大药剂拌种力度,对于条锈病常发区,要大力推广药剂拌种。加强小麦条锈病监测,及时发布预报,制定条锈病防治预案,加强专业防治队伍建设,为开展大面积防治争取主动权。实行专业防治和群众防治相结合,搞好统防统治。油菜菌核病要抓住花期防治。积极推广生物农药,采用频振式杀虫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努力将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

(四)深化耕作制度改革。继续深化改制,认真总结经验,加大工作力度,狠抓规范化技术措施的落实,大力推广中厢、宽厢规范化带状种植,为大春适时争早、趋利避害和旱地深度开发创造条件。优化种植模式,抓好预留空行利用,积极推广麦/玉/豆,麦/菜/玉/苕//豆,麦/芋/玉/苕/豆等高产高效式。

各村要主动与粮食部门、粮油加工企业搞好协作配合,帮助企业建立优质无公害订单生产基地,走“公司+体系+基地+农户”的路子,提高商品率,提高种植效益,促进农民增收。重点推动“双低”油菜、专用小麦集中产区的产业化经营。

充分认识小春增产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村要按照相关要求,进一步落实有关政策的实施,完善操作办法,与农业局的技术指导相衔接,提高政策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强化技术培训和示范带动,通过实施粮油高产创建活动、科技入户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进行小春生产技术宣传培训,实行“五良”配套,政技物结合。

玉河镇灾后农房重建工作进入紧张施工阶段,镇党委、政府领导经常深入建房农户家中了解视察,在视察中发现农房修建过程存在着质量参差不齐、公路沿线个别修建户距公路较近等问题。于2008年10月28日,召开了灾后重建工作会议。会上镇党委书记肖丹提出三点要求:

农房重建工作要做到“四个提高”

提高规划水平。要通过合理规划提高农民的居住水平,让老百姓用最经济的方式,住进最舒服的房子;提高发展能力。要将农房重建与农民的生产、生活相结合,与其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合理规划,提升发展能力,达到“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事做”的目的;提高生活环境水平。凡是重建的,都要结合实际规划出养殖区、沼气池等,充分完善农民生活用电、通讯、电视等基础设施,让重建后的老百姓有收入、居住条件好、生活环境好;提高领导水平。任务越重,越考验领导水平,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不断的总结、实践与学习,提高领导水平与决策能力;

农房重建工作要做到“四个坚持”

坚持以人为本。重建中绝不能违背老百姓的意愿,要充分尊重老百姓自主选择的权利,多为民着想,多为民谋利,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决策。在重建中,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学习,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科学决策,注重规划,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让有关重建的各项决策既符合上级政策,又符合群众意愿,更符合当地的未来发展;坚持因地制宜。要充分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突出特色,不搞一刀切、不搞强迫命令,做好对群众建房的引导、指导与服务工作,使重建农房更科学、更安全、更符合规律;坚持自力更生。要坚持自建为主,政府引导的原则,宣传、引导群众树立重建主体意识,自力更生,重建家园;

农房重建工作要做到“四个到位”

规划设计要到位。凡是农房重建就必须要有规划,特别是道路两侧、场镇、规划点都必须做到统一规划、政府引导、群众自建、土地到户,并做好公共服务和管理;政策支持要到位。所有补助资金必须严格发放,要用活、用足国家政策,大力支援农房重建。惠农部门要抓紧时间,抓住机遇,千方百计争取惠农资金,让百姓休养生息,为玉河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领导责任要到位。各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下派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务必高度重视,严格到位,加大重建项目的监督与管理。凡是年底未完成农房重建任务的、资金出了问题的、工程不合格的,以及在重建中违纪违规的,年度考核一票否决;监督检查要到位。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重建资金、物质、价格、质量、安全、规划、进度等各方面的监督检查,确保农房重建工作顺利推进。

玉河镇人大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发挥代表参政议政、依法监督的有效途径,基层人大代表工作呈现出许多新亮点。

一是依法积极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活动,率先成立了“代表之家”,并完善了走访代表制度、接待代表制度和代表联系选民制度,畅通代表联系渠道,认真接待和处理代表来访和来信,以此作为载体,先后解决了四房湾村、花竹林村人畜饮水困难、天宝寨村农田灌溉用水等问题。在行使监督权方面,玉河镇人大主席团提出坚持党委领导,支持政府工作,倾听群众呼声,依法实施监督的工作方针和先参与后监督,边参与边监督,在参与中实施有效监督,在监督中给予支持的工作方法。一年来,共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视察调查22次,先后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重点工程建设、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对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78条;

二是充分发挥监督作用,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按照“分别办理、综合分析、统一交办、限期反馈、严格督查”的工作原则,认真执行信访工作“四个百分之百”制度,即100%登记、100%接访、100%交办落实、100%反馈办理结果,要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督促有关单位依法公正处理,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同时增强了群众和社会各界的人大意识。人大办公室共收到和接待群众来信来访21件(次),转办21件(次),办结12件(次);

三是突出监督重点,切实开展人大评议工作。审议镇人民政府关于社会治安和公安自身建设的情况报告时,提出了加大警务制度改革力度,合理配置警力,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大村(居)治安秩序的专项整治等建议。镇人民政府逐条分析研究,制定了具体的整改方案,加强了对民警的教育管理,开展了镇城治安秩序、交通秩序的专项整治工作,落实了便民利民措施,镇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有了明显好转,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四是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镇人大建立了镇人大主席团议事规则、三项职责、十一项制度,并将这些制度制版,采用图文并茂的生动形象制版上墙,进一步规范了镇人大主席团工作;

五是适应人大工作新形势,积极创新活动载体。开展“两走三问”活动,将每季度的最后一个星期五定为人大工作的“走访日”,由人大主席团组织片区的市、区人大代表,分片走访老同志,走访基层群众,询问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问政府工作开展情况、问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建立代表列席制度,每次人大主席团会邀请不是干部的基层区镇人大代表列席会议,并认真听取他们在基层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并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及时办理。

玉河镇档案管理做好“收、管、用”:

一是对应存的档案做到应收尽收,加强调查摸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年度接收计划,2007年共接收12个村(居)档案207卷,接收照片档案69张,资料105册,VCD光盘9碟;

二是多方筹集资金,不断充实设备。2008年新购电脑2台,打印机一部,进一步充实档案管理设备;对库房进行全面维修,改善档案存放环境;

三是热情接待档案利用者。2007年接待利用档案121人次,利用档案131卷册,为公务员工资套改、机关工作、编史修志、工人办理退休、调解民事纠纷等提供服务;

四是强加编研。利用馆藏档案资料编有《玉河镇志》,共8万余字,为全镇“三个文明”建设提供了优质服务。

宋代以来四川的第一位状元苏易简出自玉河,其两孙苏舜钦、苏舜元亦传续文名、增誉故里,祖孙三人亦有“小三苏”之称。

苏易简,字太简,盐泉人(今游仙区玉河镇境内),父亲苏协,举蜀进士。苏易简出生于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少年聪颖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捷。太平兴国五年(980),举进士时,太宗留心儒术,责考生皆临轩复试,易简洋洋三千余言,一挥而就。太宗览毕,甚为赞赏,曰:“君臣千载遇”,擢为甲科第一,遂以文章名扬天下。时年仅二十二岁。

苏易简中状元后,通判升州,迁左赞善大夫。八年,以右拾遗知制诰,连续七年主持贡举,公正无私,深得太宗信任。雍熙三年(986),充翰林学士。淳化二年(991),同知京朝官考课,迁中书舍人,充承旨。一次,苏易简用水试欹器,以“日中则昃,月满刚亏,器盈则覆,物盛则衰”劝谏太宗持留守成,慎终如始,以固丕基,不久,知审官院,改知审刑院,掌吏部选,迁给事中,参知政事。易简性好嗜酒,太宗多次劝诫,并草书《诫酒》、《劝酒》二诗,令其在母亲面前朗读,但收效甚微,至道元年(995),因嗜酒,被劾,罢为礼部侍郎,出知邓州,又移知陈州。至道二年(996年)十二月,因饮酒过度去世,赠礼部尚书。太宗闻之,深为惋惜,赠挽词,上有“时向玉堂寻旧迹,八花砖上日空长”语。

易简知识渊博,善喜谈笑,以文章名著于世,著有《文房四谱》,《续翰林志》及文集二十卷传世。工书法,存世书迹有《家摹本兰亭》。北宋时期,随着造纸业的发展、造纸术的进步、以及纸对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而出现了一些研究纸的专门论著。其中最早的一部是北宋苏易简撰写的《文房四谱》中的《纸谱》一卷,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纸的专著。《纸谱》成书於北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9月,分为叙事、制造、杂说、辞赋四部分,记述了纸的源流、名称、制作、加工、用途、特点等,具有很大的史料价值。《文房四谱》全书共五卷,笔谱二卷,其余各一卷,附笔格、水滴器。书前有徐铉序,末有自序。此书分别探讨和记载了笔、砚、纸、墨产生的根源、制造的工艺、流传的故事以及诗词赋文。

周边政府机关

中共绵阳市游仙区玉河镇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盐泉镇委(五圣街北)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盐泉镇委(五圣街北)

平度市同和街道办事处郑家张村村民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盐泉镇政府(玉泉街北)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盐泉镇政府(玉泉街北)

绵阳市游仙区玉河镇共和村村民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盐泉镇政府(玉泉街北)

周边乡镇

盐泉镇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五圣街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