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清镇

河清镇 河清镇历史沿革 河清镇地理位置 河清镇民族 河清镇行政区划 河清镇人口数据 河清镇经济 河清镇社会事业 河清镇当地企业 河清镇机构设置 河清镇教育 河清镇历史遗存 河清镇古城墙 河清镇河清名人


河清镇位于绵阳市安州区西南部,据区政府所在地花荄镇26km,东南面与 永河镇和德阳市罗江县略平镇连界,西北面与绵竹市的绵远、拱星镇相连,北面紧靠迎新乡、秀水镇。地处安县、绵竹、罗江3县市交界处,多坝少丘,幅员面积28平方千米。全镇总人口14743人(2017),耕地总面积23780亩,其中水稻面积18321亩。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河清镇始于宋,时名为庚蜍镇。场镇最初在临近的绵竹县绵远乡中学处,后来由于绵远河涨水,将场镇冲毁。在文化大革命时,临近的永河镇群众曾在地里挖出上游冲下的栓船的桩子以及当时庚蜍镇首的钢印,足可见当时的水灾之厉害。之后,场镇搬迁到现在的地方,为了纪念那次水灾,场镇立有一块石碑,因此名石碑镇。后因场镇地处河滩地,随后不久又更名为河坝场。再后来,后因场镇大北门有一道堰名为江西堰,一年四季水流不段,清澈见底,场镇又 更名为河清。曾有湖广馆、广东馆、江西馆、福...

详情

河清镇地名网_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河清镇资料简介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河清镇介绍

河清镇位于绵阳市安州区西南部,据区政府所在地花荄镇26km,东南面与 永河镇和德阳市罗江县略平镇连界,西北面与绵竹市的绵远、拱星镇相连,北面紧靠迎新乡、秀水镇。地处安县、绵竹、罗江3县市交界处,多坝少丘,幅员面积28平方千米。全镇总人口14743人(2017),耕地总面积23780亩,其中水稻面积18321亩。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河清镇始于宋,时名为庚蜍镇。场镇最初在临近的绵竹县绵远乡中学处,后来由于绵远河涨水,将场镇冲毁。在文化大革命时,临近的永河镇群众曾在地里挖出上游冲下的栓船的桩子以及当时庚蜍镇首的钢印,足可见当时的水灾之厉害。之后,场镇搬迁到现在的地方,为了纪念那次水灾,场镇立有一块石碑,因此名石碑镇。后因场镇地处河滩地,随后不久又更名为河坝场。再后来,后因场镇大北门有一道堰名为江西堰,一年四季水流不段,清澈见底,场镇又 更名为河清。曾有湖广馆、广东馆、江西馆、福建馆、陕西馆等五大会馆,经济繁华。

地理坐标为东经104°19′,北纬31°25′。

主要民族为汉族

河清镇下辖村:
桂花村 年丰村 宝华村 广红村 前锋村 白马村 金光村 荣华村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

总人口 19129
9663
9466
家庭户户数 6908
家庭户总人口(总) 19088
家庭户男 9651
家庭户女 9437
0-14岁(总) 3514
0-14岁男 1811
0-14岁女 1703
15-64岁(总) 13830
15-64岁男 7004
15-64岁女 6826
65岁及以上(总) 1785
65岁及以上男 848
65岁及以上女 93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8548

2017年,总人口14743人。

2004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实现11028万元,同比增长11.5%。工业总产值实现3.4亿元,同比增长39%;农业总产值实现7739万元,同比增长28.7%,粮食总产量达13992吨,生猪出栏 29018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39元,同比增加337元;财政总收入实现426.55万元,同比增长13.5%。国税完成85.8万元,比上年净增35.77万元。地税完成32.83万元,比上年净增9.94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

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2640万元,比上年增长14.6%;农业总产值实现845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3%;工业总产值实现5058元;工业增加值1880万元,比上年增长4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80元,人平增加241元,粮食总产量达1418吨,生猪出栏29254头,财政收入实现385.51万元,增长24.35%;国税完成108万元,地税完成150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

2004年,投入2.5万元,改善了桂花、前锋、白马等村生产用水问题;投入10.05万元整修了台子堰,解决了广红及附近村组的农业灌溉难问题;投入48万元,新挖沉井8口,修复了河子防洪堤坝300米,新修沟渠1400米。?

2005年,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上级财政投入150万元,在5个村34个村民小组修三面光沟渠2.2万米,投资20万元扩建前至桂花村道和白马至林丰公司村级道路共计9公里, 投资8万余元新修沉井8口,改造沉井7口。争取资金40万元,修复河子水毁河堤120余米。搞好测土配方工作,全镇已测土660个田块,取土样660个,在前锋4组、金光4组、白马9组推广示范测土配方肥400亩。

2004年,大力推广“金优725、527”、“D优527”等新品种;推广优质杂稻示范栽培面积3000亩;实施“三百示范工程”,三个村共计3000亩;推广小麦、油菜、稻田保护栽播1500亩;推广水稻杂、糯间栽技术1031.6亩。以白马村、桂花村、金光村为基地,引导农民发展水稻制种。按照领一还二的模式,在桂花、年丰、荣华等村,发展养羊农户187户,养羊374只,户平增收800元。引进绵竹投资商,以富利食品厂为依托,在桂花村建成了3700平方米、年出栏肥猪3000余头的集约化养猪基地。以年丰村金花梨为示范,带动经济林木的发展。开展退耕还林,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170亩。深入细致做好富农工作,发放粮食直补奖金22.47万元。?

2005年,推广良种17000亩,其中优质稻推广4000亩;在成青路两侧建立三百示范工程1200亩,建成以桂花村、金光村、白马村为主的水稻制种基地共600余亩。巩固了桂花村农民生猪养殖协会,为该村养殖协会争取项目补助资金1万元。?

2005年,印发《农村实用技术教育资料》20期,7280份,电视、广播宣传28次,简报22期,电教科技培训18次,参加人数2868人。在设立科普咨询摊点21个,服务引导、咨询解疑,赠送各种科技资料8000余份。先后还在8个村开展大、小春田管技、“三百示范工程”栽培技术、水稻制种、家禽科学养殖、畜禽疫情科学防治、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现场培训会50场次,参训人员56650人次。?

2004年,共引进到位资金1.2亿元,落实了投资8000万元启明星磷化二期扩建项目;投资2500万元的11万KVA变电站修建项目;9月,还引进了一期投资1800万元的黄磷生产项目。运用网络等三套信息跟踪手段引进了由新加坡、上海、绵竹三方总投资6000万的黄磷、磷酸及磷酸盐下游产品生产项目。协调金融部门争取贷款200万元,及时解决现有业发展中的燃眉之急。2004年,工业为农村提供了就业岗位1000个,工业企业上缴利税127万元,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突破了40%。积极协调各方关系,为企业办齐各种证照,使明生纸业、农丰化肥、鑫远铖磷化、森泰化工、蓝焰天燃气等企业顺利建成并投入生产。?

2005年,引进了由上海、新加坡、绵竹三家出资6000万元建成生产1万吨黄磷、3万磷酸盐的绵阳泰圆化工有限公司;什邡鼎立化工公司投资1000万元改进绵阳市鑫远铖化工公司的磷酸生产线;绵竹船头水泥厂投资1200万元投建水玻璃生产线、85%磷酸生产线及二期技改项目;德阳川西燃气公司投资300万元投建天燃气管道铺设工程;明生纸业公司投资300万元对再生纸生产线进行改进;农丰化丰肥投资150万元改进复合肥、磷肥生产线;德阳茂兴商贸投资1000万元改进三聚磷酸钠生产线;浙江常州市客商袁安均投资2000万元投建生产无水工业及磷盐生产线等八个项目。2004年,全县金融系统为镇企业注入流动资金2000余万元,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970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57660万元;工业总产值实现50058万元;增加值实现2479万元;工业增加值实现1880万元;净利润实现1640万元;工业净利润实现1640万元,实税金实现163万元。?

2004年,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争取资金20万元,兴修了中学学生公寓;筹措资金3万余元,排除广华、金光、桂花小学危房,改善办学条件。计生工作稳步推进,政策生育率达98.5%,人口出生率降到7‰。严格执行民政优抚政策,全年共发放优抚资金9.36万元,发放临时救济金2.8万元。做好复、退、转军人的定补发放和安抚工作91人。年内为残疾人发放轮椅4辆,共有13名白内障患者接受免费手术治疗。认真落实低保对象235户,415人,共发放低保金25.07万元。尸体火化率为100%。加快广播电视、通讯事业的发展,全镇7个村均已通有线电视,新安电话座机720部。

2005年,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为贫困学生减免书本费、杂费、补助生活费2.2余元。进一步完善计生工作,投入资金4.2万元,免费落实补求节育措施81人次;全年出生人口155人,人口出生率6.9‰,计划生率95.62%。民政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共发优抚金11万余元;给农村特困户发放临时救急1.8万元;为4户特困户建房2.4万元;慰问88户贫困户、军烈属物质和现金共计1.1万元;为4名白内障患者和1名心脏病患者解决复明手术和心脏病治疗费用2万余元;全年解决83名农村五保户生活补助6.24余万元; 落实225户397名城市低保对象全年低保金266760元。帮助113名失业人员重新获得就业岗位。尸体火化率达100%。加大卫生工作投入,投资7万余元购置一辆救护车,河清镇卫生院2005年总收入达到了150余万元,比上年增加了50万元;完成了麻疹和乙肝预防疫苗840人的免疫工作。认真开展春秋两季灭螺工作,全镇出人力12500人次,投劳折款6万余元,各村、组投入资金8万余元,共灭螺31.7万平方米。改善城镇面貌,投入资金5000余元平整街道,2万余元,增设清洁管理人员。

1.安县森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位于绵阳市安县河清镇工业园区,是一家集科 研.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非公有制企业,工厂所处交通地理位置优越,磷资源.硅资源十分丰富,磷化工产业非常发达。

本厂依靠国内资深化工研究设计院所,应用最新科研成果,成功建成集磷酸盐.硅酸盐于一体的综合生产线,具有年产“森泰牌”橡胶级白炭黑10000吨,牙膏级5000吨,食品级六偏磷酸钠10000吨的生产能力,并能根据客户要求生产其他硅酸盐.磷酸盐.系列产品。产品广泛用于橡胶.造纸.油漆.涂料.医药.食品.印染.水处理.日用化工.石油钻井等行业。

工厂占地面积60余亩,现有固定资产3000万元,职员200多人,中高级技术人员20多人,年创产值8000余万元。年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1500万元.森泰化工计划在2004-2005年再投入4000万元,对白炭黑进行深度加工,主要生产电子级硅化工系列产品。二期投入完成后,企业年创产值将达2.5亿元。销售收入2.8亿元,利税3000万元。使森泰化工成为川西地区磷.硅化工业内的大型企业。

2.安县河清洪光油料加工厂

地址: 河清镇十字口街

党政办公室

抓好村级、各企事业单位、居委会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督促各班子落实好基层组织建设“十二顶制度”。督查各办、村、单位落实党委、政府安排的工作贯彻执行情况。办理来信来访及各项工作,做好机关管理工作,管理使用好党委、政府、纪委、党委办、政府办印章,并做好盖章登记。宣传好精神文明建设、信息反馈、上报、协调工作(全年上报信息不少12篇)。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做好争创县级“四好班子”、“先进党委”的基础材料工作。抓好村级、各企事业单位、居委会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督促各班子落实好基层组织建设“十二顶制度”。抓好党员发展、教育、培训、管理,党费收缴,党员民评,党内年报工作。督查各办、村、单位落实党委、政府安排的工作贯彻执行情况。办理来信来访及各项工作,做好机关管理工作,管理使用好党委、政府、纪委、党委办、政府办印章,并做好盖章登记。宣传好精神文明建设、信息反馈、上报、协调工作(全年上报信息不少12篇)。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做好争创县级“四好班子”、“先进党委”的基础材料工作。做好机关文书档案的归档和管理工作 ;撰写、核对党委、政府文件及各项材料。协助分管领导做好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宣传、精神文明、政法、统战、民宗、老龄等工作 ;筹备党委、政府召开的各项会议。做好对外联系和机关接待工作。抓好机关内务管理。做好档案、保密工作。抓好党报、党刊的征订发行。负责政协各方面工作,协助原农村合作基金会借款催收。按时上报各种材料,组织好室(科)成员严格遵守机关内部管理制度。 处理好机关日常事务和领导交办的工作。联系村工作。

工业办公室

(含原厂社关系协调办、综治办、调解办、司法所职责,信访)

做好群众来信来访的复信、解释、疏导;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制定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抓好干河子化工工业园区建设,做好园区规划、抓好已引入企业的服务工作。协助做好企业、厂、村、社的协调关系工作。抓好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巩固工作。协助做好企业税收工作。及时报送企业财务审计和统计报表。抓好企业、环保、安全工作。抓好安全教育、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安全监督检查,确保无重特大事故发生;驻村工作,村上工作全面完成;民事纠纷调解率达100%,成功率达98%以上;配合执法部门处理好各种突发事件。抓好基层调解委员会干部的培训,全年培训不少于三次;防止群体性上访和民转刑事案件发生;开展好民间纠纷专项治理和法制宣传;做好机关内安全保卫工作,保持和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搞好“五五”普法教育,完善各村、单位、居委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抓好信访的处理工作;做好民兵教育、训练和民兵参治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圆满完成上级征兵任务;信息灵通、加强预防,千方百计保稳定;切实开展创建和保持“无毒社区”称号;驻村工作,村上工作全面完成。

经济发展办公室

(含原农业服务中心、农经、农技,林业,农机、农电,水利等职责)

积极争取农业项目,包括防洪、水利等项目资金,争取资金在5万元以上,并按争取的项目顺利通过上级验收;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招商项目,抓好农业综合开发;抓好农业技术培训,做好防虫治病科技知识宣传工作;搞好农业生产的试验、推广、培训工作;搞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健全水规制度,调解好村与村,组与组水利矛盾;抓好农村电网改造和安全用电,防汛工作;制定和落实植树造林任务,完成好上级下达的绿化任务,重点安排完成好成青路河清段的绿化任务。做好畜禽统防工作;做好农村财务审计、农经统计年报和2003年农村土地承包工作;搞好村务、组务公开、建好明白墙。建好理财小组并行使职责。搞好村组财务公开,每季度公开一次;管理好农药、种籽、化肥市场;联系村工作,村上工作全面完成。

社会事务与计生办公室

(含计生、民政、劳动社保等职责)

签订好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书;坚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8%以上,力争达到100%;抓好计生“三结合”工作,各村三查三治到点达到90%以上;认真执行计划生育“七不准”,无恶性事件发生;做好全镇烈军属、五保户等民政优抚对象工作;积极向上级民政、计生等部门争取资金至少2万元以上;做好婚姻登记发证工作;搞好救灾救济工作,按时发放民政优抚金;抓好殡改、火化率达100%。管好敬老院;开展好经常性扶贫慰问活动;做好城镇、农村低保工作;抓好学校安全管理、招生、农校、成人教育、医疗卫生、中小学“三率”工作。

财政所

切实完成工商各税任务;和税务部门密切衔接,抓好全镇农村税费入库任务和结算工作,并按时入库,6月30日前完成各税70%,11月底前全部完成任务;协助做好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宣传执行工作;多渠道组织财政收入,积极筹措资金,确保财政正常运转;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10万元以上;加强财务管理、审计和预算外资金管理,严格控制支出。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按时报送年终决算报表,坚持每月兑帐,做帐,负责原基金会的资金兑付工作;联系村工作,村上工作全面完成。

城建办公室

(含交通、创建等职责)

搞好城镇建设的管理、规划;搞好场镇环境规划,组织人员每天按时清理干净场镇垃圾;逐步规范镇容镇貌,取缔乱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现象,做到坐商归店,行商归市;协助工商管理部门规划、管理好市场;抓好场镇街道路面的维护、整治工作;逐步抓好创建工作。协调落实创建县级文明卫生城镇;驻村工作,村上工作全面完成。

河清中心小学校

河清镇小学校始建于民国二年(1913年)。校址位于河清镇火神庙,占地1100平方米。初名“安县河坝场小学”。收招学生数十名。民国十年(1921年秋),绅士李延东自立水田22亩和当年租金一并捐入学校开始兴建女子班。其校规谨严,学风日盛。民国二十年(1931年),更名为县立第六两级小学,后改为县立河坝场小学。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更名为河清乡中心小学。

发展经历

1950年3月,人民政府接管了学校,县政府委派干部赴河清兴办教育事业,招生6个班,有学生180余名。1952年后,学校改名安县河清小学,政府投入资金新修内廊式教学用房,8个小学班,两个幼儿班,学生400余名。到1956年,发展到11个班,教职员工30名。1957年,将幼儿班原址作为小学校址,幼儿班迁至泰山庙街的后院内,并正式建立了幼儿园,低级部设在南街的后院(现医院内)。1958年,由公社调整,将邱家烧房部分民房拨给学校,低级部由南街迁回,这时,学校约扩大一倍,但教室仍属民房,且矮小阴暗。这一年,招初中班一个,学生50名。1959年7月,一年级学生何乐春出席全国普通话汇报会,在上海荣获三等奖。次年,绵阳地区文教局在河清小学开了推普现场会。文革前,小学增至14个班,学生发展到600余名。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受到严重干扰。1966年招初中班1个,学生50余名。1969年,贫宣队驻校,将公办教师下放大队。河清小学仅存在1个民中班,学校改名为白溪公社小学。1970年秋,秀水中学在河清白溪公社小学设教学点,办初中4个班。1971年,改名为安县白溪中小学校。当时有初中教师10名,小学教师8名,学生300余名。1977年,按照安县革命委员会批示,中小学分设,中学迁至大东街,小学设原处原用安县白溪中小学校名称。下属8个大队。除中心完小办小学班外,又增开有初中班。1976年,1977年,宝华、前锋、金光和年丰4个大队也增设初中班,相继毕业两三批。1978年以后,大队小学初中班缩减,白溪小学为为戴帽初中学校至1996年8月。

安县河清镇中心小学 安县河清镇初级中学 安县河清镇前锋村小学 安县河清镇小学 安县河清镇年丰村小学 安县河清镇广华村小学 安县河清镇桂花村小学 安县河清镇白马村小学 安县河清镇金光村小学

2009-04-28,安县河清镇一砖厂在取土时发现一处汉代崖墓群。经县文物工作者清理发掘,共有三件文物出土。 绵阳市文物局考古队队长宋建民称,此次考古发现证明,在汉代时期安县河清镇是连通古时候绵阳地区与成都之间的重要通道,对研究当时的历史变迁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发现的墓葬群位于安县河清镇金光村2组金光林场,是当地一砖厂在取土时偶然发现的。

4月21日上午,安县河清镇金光村2组境内的河清页岩砖厂在取土时,发现几块青砖,排列较为规则。因怀疑这很可能是一处古墓葬,立即向当地文物部门报告。当天上午,正在附近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安县文管所工作人员立即赶到现场,进行抢救性发掘。

经过文物工作者的紧张清理,墓葬形制出现。墓葬长约2米,宽约1.1,高1.2米。同时,墓葬中出土三件不同形状和颜色的陶罐。经过初步鉴定,其中一件是南北朝时期的青釉,一件是南北朝时期的四系罐,另一件是汉代陶罐。其中,青釉保存相对完整,四系罐的罐口有破损,陶罐外口处也有破口。随后,根据线索,文物工作者对附近区域进行清理,又发现了四处形制相同的古墓葬,墓室均被破坏,墓葬内仅有少量的器物碎片。

安县文管所所长刘佑新介绍,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推测,这处墓葬群为汉代崖墓,墓主身份不详。

刘佑新介绍,绵阳境内的崖墓多出现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安县河清镇的平坝地区发现汉代崖墓,还属于首次发现。

刘佑新介绍,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显示,绵阳境内的崖墓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区,安县境内则主要集中在安县界牌、清泉、花荄等地的丘陵地区。这一区域,与相邻的涪城区河边镇九龙山汉代崖墓群,形成一个极有规则的分布线路,并有大量珍贵文物出土。让考古工作者感到意外的是,河清镇金光林场属于平坝区域,邻近浅丘,却发现了汉代崖墓群。这在安县乃至绵阳的考古史上,还属于首次发现。

刘佑新认为,此次考古发现,不仅丰富了安县境内汉代崖墓的考古资料,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一墓葬群的发现,说明在汉代时期,这里曾是一个重要的居住、生活区域,这对研究当时安县河清镇的历史、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绵阳市文物局考古队队长宋建民认为,河清镇金光村2组金光林场发现的汉代崖墓群,与他前不久参加成(都)什(邡)绵(阳)高速公路考古调查时,在与河清镇相邻的永河镇安乐村发现的一处汉代生活遗址,有着密切的关系。

宋建民介绍,金牛古道打开中原进入四川的通道之后,从古时的广汉郡(现梓潼)前往成都的通道较多,但具体是哪些沿线,却一直没有找到有力的实物证据。根据前期考古发现,文物工作者推测,从绵阳永兴、河边到安县清泉、宝林沿线,曾是西汉初期绵阳到成都的通道,但由于没有更多有力的证据,无法向前延伸而搁浅。永河镇安乐村汉代生活遗址的发现,将这一通道连接了起来,经绵竹过什邡到达成都。

宋建民认为,此次在河清镇金光林场发现的汉代墓葬群,处于河清镇与永河镇之间,邻近永河镇安乐村汉代生活遗址,从二者的地理位置推断,金光林场在古时候,很可能就是属于安乐村汉代生活遗址区域,是古成绵通道的一个重要节点。由此可以说明,在汉代时期,河清镇与永河镇周边区域,这一区域居住着大量的人群,是一个重要的生活居住地 。

20年前,在安县河清镇古城墙作为文物普查点,被相关部门登记在案。20年过去了,这一处特殊的历史文化符号似乎早已被人淡忘,断断续续地出现在现代建筑丛中。在经济日益发展的大趋势下,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如何加强河清古城墙的保护?7月11日,本报记者随绵阳市文物局专家一道赶赴安县河清镇进行实地考察。

现状:现代建筑中的残缺城墙

在安县河清镇,当地群众都习惯把场镇的几个出口以东门、大西门、南门、小西门、小北门等进行称谓。但是,现在保存下来的城墙已经不多了,在当地文化干部的带领下,市文物局专家逐一进行查看。

场镇西边,穿过成(都)青(川)路,经一条街道左行,一段约40米长的城墙将繁华的场镇与乡村隔离开来。这段城墙上的箭剁完好,部分城墙与附近住户家的房屋成为一体。虽然历经数百年的风雨,城墙坚固依然。有住户在城墙上面开了一扇后门,墙上安装了电灯,现代文明与古城墙形成鲜明的时代反差。前行10米,又有约20米的城墙,紧帖着的是一堵红砖墙。在城墙北段,有人利用城墙修建房屋,墙上同样开了不少的门,个别路段还打开了不少据称用于泻洪的大洞,都用红砖砌了起来。在城墙下面,昔日护城的堰沟早已干涸,杂草丛生。

沿着保城堰沟到一路走下去,城墙时有时无,相当部分被现代建筑取代,有的仅有一段基脚,上面则是现代建筑材料。在考察中,文物专家发现,古城墙的东门城墙和南门城墙保存相对完好。其中,东门附近城墙上,分布了大量的小圆坑。在场镇南大街,南门城墙残存一半,一段布满藤蔓的梯布,这是惟一的一处能看出这里是古城墙的痕迹。

观点:古城墙建于明末战乱

河清古城墙均用三合土筑成,有当地热心人士曾经进行测量,城墙内占地1平方公里。根据安县文物部门1987年进行的文物普查资料显示,河清古城墙高5.4米至5.5米之间,厚0.6米,城门高4米、宽4米,厚6.3米。由于河清场镇地处特殊的交通位置,商贾繁华,共修建六座城门。

但是,河清古城墙修于何时,却没有具体的考证,当地县志没有记载。年纪的老人也没有几人知道。但有知情人介绍,河清镇居住的均是"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在"湖广填四川"之后,河清镇曾有五大会馆,至今,"湖广"后人也不知道城墙修建于何时。

绵阳市文物局考古队长宋建民认为,"湖广填四川"时四川人丁稀少,河清镇也不例外。根据"湖广"后人不知道城墙修建于何时这一说法推测,河清古城墙的修建时间应在清以前时期。城墙的主要功能就是抵御外敌,一般的城墙的墙体较厚,而这里的城墙厚度仅0.6米左右,采用三合土为材料,证明当时的城墙修建工程十分仓促,可能是当时发生了战乱,当地为了抵御外敌保平安而临时修建。根据上述情况推断,河清古城墙的修建时间应在明末战乱时期。

讲述:繁华古镇的昔日辉煌

在71岁的袁国兴的记忆中,有太多关于古镇和古城墙的故事。由于曾经担任基层干部的原因,他听说了河清镇的种种传说。

据上辈人讲,河清场始于宋,时名为庚蜍镇。场镇最初在临近的绵竹县绵远乡中学处,后来由于绵远河涨水,将场镇冲毁。在文化大革命时,临近的永河镇群众曾在地里挖出上游冲下的栓船的桩子以及当时庚蜍镇首的钢印,足可见当时的水灾之厉害。之后,场镇搬迁到现在的地方,为了纪念那次水灾,场镇立有一块石碑,因此名石碑镇。后因场镇地处河滩地,随后不久又更名为河坝场。再后来,后因场镇大北门有一道堰名为江西堰,一年四季水流不段,清澈见底,场镇又更名为河清。

袁国兴说,河清镇曾有湖广馆、广东馆、江西馆、福建馆、陕西馆等五大会馆,当时的繁华可见一斑。在他的记忆中,古城墙一度时期多数相对完好,护城堰沟江西堰水流清澈,岸边建筑在水中可见倒影,景色十分优美。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到2001年前后,因经济建设和开发建设的需要,城墙陆续被毁,会馆先后被拆除,江西堰逐渐干涸。

"如果会馆不拆,城墙没有被损毁,加以合理开发保护的话,这里将是一个很好的历史文化景点。"袁国兴不无遗憾地说。

行动:各方协作保护文化遗产

根据安县文物部门提供的一份1987年的文物普查调查表显示:河清古城墙当时80%以上保存较完好,城墙总长2209.8米,其中527米残断。残存东门、南门门洞。在当日的实地考察中,城墙保存较完好的仅东、南部约1000米左右,有一定的规模,南门残存半边。

宋建民认为,虽然河清古城墙建筑粗糙,但保存较有规模,加之绵阳境内现存的古城墙较少,作为特殊的历史文化符号,显得有为珍贵。记者随后从安县文管所了解到,目前河清古城墙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文管部门已经向当地正度去函,要求加强保护。同时,文管部门正在整理资料,计划将河清古城墙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根据市文物局专家的建议,积极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使这一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1,王建:王建,字瀚弘,蜀郡安州府人也,少有志行,见称于乡里,博涉书史,通晓经义,以文雅称。

周边行政单位

河清镇综治中心 地址:绵阳市安州区成青路安州区协和医院北侧约290米
绵阳市安州区成青路安州区协和医院北侧约290米

周边农林园艺

安州区河清镇开心家庭农场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Y608

周边政府机关

绵阳市安州区河清镇人民政府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河永干道89号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河永干道89号

周边门

安州区河清镇初级中学-北门 地址:绵阳市安州区天东街附近

周边乡镇

河清镇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河永干道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