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镇

古城镇 古城镇乡镇简介 古城镇行政区划 古城镇人口面积 古城镇自然条件 古城镇经济建设 古城镇惠民工作 古城镇社会事业 古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古城镇位置境域


古城镇,隶属于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管辖,位于 平武县城东南部,距离县城15公里,九寨、黄龙旅游环线公路过境段长26公里,是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现有 天然林及人工林160000亩(10667公顷)。辖18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全镇总人口13529人(2017)。2008年是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1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34元。古城镇,隶属于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管辖,位于 平武县城东南部,距离县城15公里,九寨、黄龙旅游环线公路过境段长26公里,是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镇幅员面积175.55平方千米。辖18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全镇总人口13529人(2017)。境内是典型的山地地貌,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5℃,降水量866毫米左右,无霜期约260天。境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高,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农副土特产品资源丰富,达1500种,特别是野生中药材品...

详情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古城镇所有镇中心区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古城镇介绍

古城镇,隶属于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管辖,位于 平武县城东南部,距离县城15公里,九寨、黄龙旅游环线公路过境段长26公里,是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现有 天然林及人工林160000亩(10667公顷)。辖18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全镇总人口13529人(2017)。2008年是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1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34元。

古城镇,隶属于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管辖,位于 平武县城东南部,距离县城15公里,九寨、黄龙旅游环线公路过境段长26公里,是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镇幅员面积175.55平方千米。辖18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全镇总人口13529人(2017)。境内是典型的山地地貌,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5℃,降水量866毫米左右,无霜期约260天。境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高,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农副土特产品资源丰富,达1500种,特别是野生中药材品种甚多。是 核桃、蚕桑、黑木耳、中药材、食用菌生产大镇。2008年是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1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34元。

古城镇西汉时为刚氐道(县)治地,直至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年)废刚氐县。

梁时,氐人李文智在此割据称王。

西魏废帝二年(533年)为平武县治,至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平武县撤销。

明代设为古城驿。

清代称双凤场,后为古城乡团。

民国18年(1929年)设古白高团练公所。

民国24年(1935年)4---6月,中国工农红军在此建立古城乡苏维埃政府。

民国25年(1936年)设古白高联保。

民国29年(1940年)设古城镇。

民国34年(1945年)析出白草、高村地域置广益乡。

1950年置第一区于古城镇,10月改古城镇为古城乡。

1951年9月,改设第五区于古城乡,并分置柏林乡。

1952年改设第七区于古城乡。

1954年9月改古城乡为古城镇。

1955年2月撤销第七区。

1956年2月改古城镇为古城乡,并柏林乡为古城乡。

1957年7月设古城区于古城乡。

1958年10月成立古城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改名古城乡。

1992年底撤区并乡建镇。

1993年3月建古城镇,建制再无变化。

2011年末,古城镇人民政府下设18个行政村106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352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270人.另有流动人口378人。总人口中,男性6967人,占51.51%;女性6560人,占48.49%;14岁以下1639人,占11.76%,15岁以上11875人,占88.24%。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3243人,占97.90%;有回、藏、羌等少数民族,共284人,占2.10%。2011年人口出生率为9.0‰,人口死亡率7.4‰,人口自然增长率1.6‰。

2017年,总人口13529人。

辖区总面积175.5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地处山区,境内最高峰擂鼓顶位于柏林村,海拔3451米。
  【气 候】属典型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爽,冬季较长,降雨丰沛,日照充足。
  【自然灾害】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地震、泥石流等。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78亿元。

农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我镇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引导农民彻底转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大力推行良种良法 ,科学致富,较好的实现了“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目标,全年推广玉米、水稻良种22150公斤,其中发放国家补贴玉米良种5500公斤,狠抓粮食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大春作物防治病虫5300亩,小春防治病虫害6200亩,其中统防统治6100亩。进一步实施和巩固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强林业综合开发。对全镇15353.956亩退耕还林严格检查,认真督促农户加强苗木管理,对成活率不够的切实做好补苗工作,尽快实现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继续做好天然林保护工作,大力营造生态林和封山育林,确保森林无火灾发生,结合日元贷款项目工程,我镇封山育林6300亩,造生态林945亩,种生态草3300亩,经济草837.5亩。

切实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全面完成各项动物防疫工作目标任务,成立了专门的动物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落实了动物防疫与应急工作人员,制定了辖区动物防疫应急预案,精心组织并完成了辖区内动物重大疫病的免疫目标任务,重大疫病防控期间严格实行了疫情24小时“0”报告制度,全年注射蓝耳病疫苗7000头,口蹄病疫苗注射6000头,猪瘟疫苗注射完成5000头,禽流感疫苗注射80000只,狂犬病疫苗注射150只。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各种动物疫病的发生和蔓延,切实保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

2011年耕地面积1.4万亩,人均1.06亩;林地面积15.9万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达到5493.3万元。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4006.2吨,人均296.1千克,其中玉米2114吨,水稻857.6吨,小麦515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魔芋等。畜牧业以猪、牛、羊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3.2万头,年末存栏1万头;羊饲养量0.9万只,年末存栏0.4万头;牛饲养量0.1万头;家禽饲养量17.4万羽,上市家禽11.8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1880.4吨,其中猪肉1548.7吨,牛肉73.6吨,羊肉76吨,禽蛋177.6吨。 2011年造林1150亩,均为特种防护林,农民住宅四旁树木2.2万株,林木覆盖率61.6%。2011年,拥有大中型农业机械13台,农用运输车79辆。农民人均纯收入4614元。

截止2011年内工业企业有12家,职工129人。

截止2011年末共有商业网点8个,职工14人。

截止2011年末有四川农村信用合作社1个,邮政储蓄所1个。

扶贫攻坚取得新成效

古城镇根据上级党委、政府对扶贫攻坚工作的安排,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整体推进、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在县上领导的亲自参与下、在全镇人民的共同 努力下 ,建立了帮扶贫困户不脱贫,帮扶责任不脱钩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县、镇、村共同帮扶贫困户脱贫的工作格局。

切实抓好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着的社会经济效益,截止2007年,我镇18个村、106个社、692户、2351人已全面脱贫,改善了低收入人口生产生活条件103户824人。各级财政支持扶贫配套资金235万余元,物质折资59万余元。柏林、朝阳的新村扶贫工程享受财政扶贫资金170万元,建设饮水蓄水池4口,铺设人畜饮水管道7.3公里,解决了3666人的饮水困难;建设进村入社路8.02公里,其中水泥路3.54公里;建设石桥一座。索桥一座;农户基础设施建设覆盖面为262户,改房1670平方米,建硬化院坝226户,3800平方米,建设连户水泥便道3.8公里,改圈274个,改厕1274个,改厨改灶270户,建沼气池150口;维修教室300平方米;发展核桃、魔芋、木本药材等支柱产业3600亩;引进良种母猪10头,仔猪300头;农民实用技术培训600人次。通过新村扶贫工程建设,改善了贫困村广大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惠民行动”迈出新步伐

关注民生,深入开展“惠民行动”是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惠民政策,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重要举措,我镇高度重视民生,并将此作为当前和今后的重要工作任务,通过全镇人民共同努力,惠民行动取得了显着成效。其中引导和培训农民工600人次,转移和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3012人;实现城镇低保99户,189人,农村低保97户,279人;加大了对贫困学生的资助,积极推进“两免一补”工作,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1880人的学杂费,为492名贫困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全镇365名贫困住校学生生活费。解决了100名小学贫困生,365名初中贫困生和50名高中贫困学生困难补助。新建学生住宿用房1500平方米,彻底解决了中心小学学生的寄宿问题;全面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镇参合3629户,1198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了90%以上;开展了城乡医疗救助79人。加强城镇卫生服务,全面启动了城镇医疗保险;投资100万元建设安全饮水工程,改建和维修场镇人畜饮水设施;投资40万元对古城老街进行了全面改造;完成了农田水利建设基本任务,维修堰道15公里;加强农村交通建设,完成了通村公路30公里、完善通村碎石泥结路10公里,新建通村水泥路5公里;新建沼气池250口,惠及农民1000多人;地质灾害搬迁6户,补助资金4.8万元。加强林业“三大工程”建设,巩固退耕还林1。5万亩,有效管护天然林资源16万亩。投资40万元对古城老街进行了全面改造。“和谐古城”建设开创新局面 围绕平安创建工作,以创建“平安古城”为抓手,建立和完善了治安防控、事故防范、突发性事件处理等长效机制。开展了农村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严厉打击了各种邪教组织和各类刑事犯罪活动,正确处理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加大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肃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结合平安创建工作,抓好农村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我们抓住农村集中整治突出治安问题这个难得的机遇,在历届党委、政府卓有成效的工作基础上,依靠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依靠人大、政协的大力支持、依靠县级各部门的积极配合,我们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专项整治行动,成立了以镇长为指挥长的农村集中整治突出治安问题指挥部。确定重点、细化方案、精心组织、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统一行动,解决了辖区内长期以来存在的道路交通安全及秩序、场镇安全及秩序、琴台拖欠电费问题;在县通力公司的支持下,试运行了农村客运班线,开通了古城至平武农村公交。规范了场镇车辆秩序,成立了场镇清管所,综合整治了场镇秩序及环境;叶家坝土地纠纷后续工作也正在有序进行。妥善处理了火炬村琴台社“8·16”事件,并将重要涉案人员绳之以法,维护了社会稳定。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我镇计划生育工作贯彻中央《决定》为契机,继续坚持“三不变”,认真落实“三为主”,大力推行“三结合”,置根基层抓基础,勇于创新抓突破,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计生指标和目标任务。2007年度,全镇共出生86人,其中符合政策生育78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0.7%,基本实现了全年工作目标。认真搞好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做到了符合条件的一个不漏,不符合条件的一个不报,把好了政策关,同时稳定了人口低生育水平,积极推行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步伐。一是建立了符合农村实际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农村、城镇特(贫)困户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体制,设立了贫困学生教育基金,对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员等弱势群体实施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二是繁荣了农村、社区文化事业、丰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三是抓了实用技术培训和现代职业教育,加强“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四是填写发放了《四川省绵阳市农民权益义务监督卡》3822份,完成了辖区内农村住户3655户、13095人及9个农业生产单位农业普查的入户调查登记、编码上报工作;五是引导职工和农民工积极参加工会组织,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

【文化艺术】乡级综合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525平方米,村级文化站19个,另外还有文化广场等文化娱乐设施。

【教 育】截止2011年末有幼儿园两所,在园幼儿212人;小学两所,分别是古城小学、白草小学,在校学生590人,教职工82人。初中一所,即古城中学,在校生790人,教职工90人。

【医疗卫生】截止2011年末,有卫生院1个。

【广播电视】截止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865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580户。

【社会保障】截止2011年末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7户,人数99人。城市医疗救助8人次。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8人。

【交通运输】截止2011年末公交运营车辆92辆。
  【邮政电信】截止2011年末有邮政网点1个。电信服务网点1个。

【能源】截止2011年末天然气用户900户。
  【给排水】截止2011年共建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11千米,生产能力300吨/日。

古城镇,隶属于四 古城镇 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管辖,位于平武县城东南部,距离县城15公里。

周边政府机关

平武县古城镇人民政府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政府街1号

周边乡镇

古城镇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政府街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