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县

剑阁县 剑阁 剑阁县历史沿革 剑阁县行政区划 剑阁县地理环境 剑阁县人口民族 剑阁县经济 剑阁县社会事业 剑阁县历史文化 剑阁县交通 剑阁县风景名胜 剑阁县著名人物 剑阁县地方荣誉


剑阁县隶属四川省 广元市,地处 四川盆地北部边缘, 四川、 陕西、 甘肃三省结合部,位于四川省北部, 广元市西南部,守 剑门天险,“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川北金三角”、“蜀道明珠”等美誉。全县幅员3204平方公里,辖27个镇、30个乡 ,2017年末户籍总人口65.77万人。东汉末境内始置 当德县,南北朝 刘宋时始于今 普安镇设置 南安郡县,多经变革后于民国二年(1913年)改 剑州为剑阁县, 2003年9月县城迁至 下寺镇。 2015年4月正式启动撤县建市工作,计划2017年完成县级 剑门关市申报工作。京昆高速公路、 绵万高速公路、 108国道、 347国道、205省道、208省道、302省道、 西成高速铁路、 宝成铁路等贯穿境内,县城与 兰海高速公路、 广元机场、 广元港近在咫尺。境内有首批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剑门蜀道、国家AAA...

详情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介绍

剑阁县隶属四川省 广元市,地处 四川盆地北部边缘, 四川、 陕西、 甘肃三省结合部,位于四川省北部, 广元市西南部,守 剑门天险,“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川北金三角”、“蜀道明珠”等美誉。全县幅员3204平方公里,辖27个镇、30个乡 ,2017年末户籍总人口65.77万人。

东汉末境内始置 当德县,南北朝 刘宋时始于今 普安镇设置 南安郡县,多经变革后于民国二年(1913年)改 剑州为剑阁县, 2003年9月县城迁至 下寺镇。 2015年4月正式启动撤县建市工作,计划2017年完成县级 剑门关市申报工作。

京昆高速公路、 绵万高速公路、 108国道、 347国道、205省道、208省道、302省道、 西成高速铁路、 宝成铁路等贯穿境内,县城与 兰海高速公路、 广元机场、 广元港近在咫尺。境内有首批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剑门蜀道、国家AAAAA级景区 剑门关和国家AAAA级景区 翠云廊等。

2017年实现 GDP110.15亿元,人均GDP实现22534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4.5:38.1:37.4,公共预算总收入8.02亿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8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19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64元。

剑阁县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 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 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县, 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四川省第二批“ 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 四川省文明城市, 四川省生态园林县城, 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首批天府旅游名县。

夏 商时,今剑阁县属 梁州。 西周时属雍州。

春秋战国时(公元前770~221年)大部分 蜀国辖地,东南小部属 巴国领域。

周慎靓王五年,即 秦惠文王 后元九年(前316年)归 秦国版图。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中国后,实行 郡县制,剑境大部属 蜀郡 葭萌县,东部属 巴郡 阆中县。

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剑地分属于 广汉郡 梓潼县、葭萌县和巴郡阆中县。

东汉建武十二年(36年),分属于梓潼县、葭萌县、 德阳县、阆中县四县管辖。

东汉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 刘备据蜀,分广汉郡葭萌县、梓潼县、 白水县、 涪县置梓潼郡时,始在今剑阁境内新立 当德县,治地在今剑阁县 汉阳镇境内,故城名黄芦城,隶属梓潼郡。

三国时, 汉德县(当德县更名)为蜀汉领地。蜀汉丞相 诸葛亮以汉德县有“大剑至小剑隘束之路三十里,连山绝险”,于此“凿石架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又于 大剑山峭壁中断两崖相峙处,倚崖砌石为门,置阁尉,设戍守,成为军事要隘。

西晋 泰始三年(267年),汉德县属梁州梓潼郡。 太安二年(303年)至永和三年(347年),汉德县为“ 成汉”领地。东晋永和三年(347年),于 晋寿县境新置剑阁县(治地在今剑阁县 下寺镇大仓坝,即小剑故城),与汉德县同属梓潼郡; 太元十五年(390年)废剑阁县。

南朝宋 元嘉初年,汉德县改属 梁州 白水郡,继复改梁州 晋寿郡。

南朝宋元嘉初,于汉德县境内侨置 南安郡、 南安县,领 桓道县、 中陶县2 侨置县。

元嘉三年(435年),侨置 武都郡及 武都县、 下辨县(治今剑阁县 武连镇南老武功桥处)、茂陵县(治地梓潼县上亭铺),属 益州。

南朝宋大明中(457~464年),南安郡始改侨置为实郡,领南安县(今普安镇为郡治)、白水(今 店子乡)、 华阳县(今 王河镇南)、梓潼(今梓潼县 文昌镇)4县及寄治南秦州桓道县、中陶县2县。

南齐 建元初汉德县复归 梓潼郡,不久即废。 南朝齐时(479~502年),南安郡领南安县、 白水县、华阳县及 乐安县、桓道县2侨置县,梓潼县还隶梓潼郡; 新巴郡改为南新巴郡,仍领1县;改武都郡为 扶风郡,领 武功县(武都县、下辨县更名)、茂陵县、 华阴县(今 开封镇境)3县及寄治 汉阳县、 略阳县、 安定县3县。

南朝梁 天监二年(503年),始在境内立 南梁州(州郡县同治今普安),辖南安郡(领县未变)、辅剑郡(扶风郡更名)、南新巴郡。

天监四年(505年)至 大同元年(535年)其间30年,南梁州3郡及属县入于北魏。

梁末,武陵王据蜀称帝,改南梁州名 安州,仍领原郡县。

北朝 西魏废帝三年(554年),因先下安州,始通巴蜀,改安州为 始州,改南安郡、南安县名 普安郡、 普安县,领4郡6县:普安郡辖普安县、 永归县(白水县更名);黄原郡辖 黄安县(华阳县改置)、茂陵县(自辅剑郡改隶,后废);安都郡辖武连县(辅剑县、武功县更名); 潼川郡(今梓潼县石牛铺)。

北周时,始州隶于利州总管府,仍辖普安、黄原、安都、潼川4郡,除茂陵县废外,安都郡增领胡原县(天监十八年分 巴西郡阆中地新置县来属,治今 香沉镇 群英村)。

隋 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始州领普安县、永归县、黄安县、安寿县、武连县、胡原县(开皇七年更名为 临津县)、 阴平县(由 龙州来属,治今 江油市 小溪坝镇阴平村)7县。

大业三年(607年)改始州为普安郡,领县未变,安寿县还名为梓潼县(治地移今梓潼县连枝坝)。

唐 武德元年(618年),普安郡复称始州,属利州总管(都督)府, 贞观六年罢,改属 剑南道及剑南东川节度。

武周圣历二年(699年)新置 剑门县属始州。

唐 先天二年(713年)改始州为 剑州,“取剑阁为名也”。至此,剑州之名始见于世。

天宝元年(742年)改剑州为普安郡。 乾元元年复名剑州,领普安县、黄安县(唐末更名普成县)、武连县、梓潼县、阴平县、临津县(迁治今 白龙镇)、永归县、剑门县共8县。

隋唐时,于剑门关设军事建置,立关令并置大剑镇(治地剑门场),小剑戍(今下寺镇大仓坝)。

五代时, 前蜀、 后唐、 后蜀,剑州为其领地,辖县未变,属 昭武军节度。

北宋乾德三年(965年),置剑州普安军,属 西川路,仍领原县。

乾德五年(967年),废永归县并入剑门县。

开宝六年(973年)剑州普安军属 峡西路, 太平兴国六年属 川峡路, 咸平四年(1001年)后,属 利州路。

景德二年(1005年),剑门县隶属于剑门关 都监。景德三年,剑门关直隶京师,以东京兵出戍。剑州只领6县。 熙宁五年(1072年),关、县析而为二,皆还隶剑州,并省临津县为临津镇并入普安县。 元符中,剑门关下隶于剑门县,“敕县令通管关事”。

南宋 绍兴四年(1134年)后,利州路分为东、西二路,几经分合,剑州均属利州东路。

隆兴二年(1164年),因 宋孝宗“ 藩邸”升剑州为 普安军节度。 绍熙元年(1190年)再升为 隆庆府。

宝祐三年(1255年)蒙军攻蜀,隆庆府治所移至苦竹寨(今 剑门关镇朱家寨)。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改隆庆府为剑州,普成、剑门2县并入普安县,阴平县因战乱荒废。

泰定中(1324年至1328年),省武连县入梓潼县,剑州领普安、梓潼2县,属 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广元路。

元末,剑州为 明玉珍夏国辖地,领县未变。

明 洪武六年(1373年)省普安县入剑州。洪武九年(1376年)省州,罢置剑州。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剑州,领梓潼县、江油县(治今江油市 武都镇)2县,属 四川承宣布政使司 保宁府(治今阆中)。

洪武三十一年,废剑门关,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重立剑门关,置百户戍守。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江油县划属龙州。

明末,剑州为 张献忠 大西政权领地。

清顺治三年(1646年),剑州领梓潼1县。

雍正五年(1727年),梓潼县划属 绵州,剑州始无领县,遂成“ 单州”。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剑州直隶 大汉四川军政府,下辖剑门、武连2分州。

民国二年(1913年)始将剑州改为剑阁县,下置剑门、武连2分县;民国三年(1914年),废剑门、武连分县,剑阁县划属四川省 嘉陵道。

民国七年(1918年)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四川“防区”时期,剑阁县先后为靖国军 吕超、靖川军 刘存厚、川北边防军王鸿恩、第二十九军川西北屯殖军 田颂尧的防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4月,剑阁境属中国工农红军 川陕革命根据地,建有普安县(治今普安镇)、赤化县(治今 鹤龄镇)、金仙县(治今 金仙镇)3个县苏维埃政权。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夏,国民政府统一“川政”后,剑阁县属 四川省第十四行政督察区,同时为 四川省第十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暨保安司令部驻地, 专署辖剑阁县、 昭化县、 广元县、 苍溪县、阆中县、江油县、 彰明县、 平武县、 北川县9县。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增辖青川县、旺苍县2县,专区至此共辖11县。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剑阁解放前夕的12月15日,剑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暨保安司令部迁往江油县 中坝镇,不久后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剑阁县城,仍为剑阁县建置,县城驻 城关镇(1981年改为 普安镇)。

1950年属 川北行署区人民行政公署 剑阁专区专员公署(治广元县)。

1952年9月1日撤销川北行署区并入恢复设置的四川省后,剑阁县改属四川省剑阁专区专员公署。

1953年3月广元专区(剑阁专区1952年12月20日更名)撤销并入 绵阳专区(1968年改为 绵阳地区)后,剑阁县改属绵阳专区专员公署。

1985年5月,剑阁县由 绵阳地区(绵阳专区更名)划属地级 广元市 。

2000年6月21日, 国务院批准 剑阁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普安镇迁至下寺镇。

2003年9月28日,剑阁县城正式由普安镇迁址下寺镇。

2009年3月, 四川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深化和扩大扩权强县试点工作的通知》,该县被纳入四川省第二批 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开始进行 省直管县改革。

2015年4月正式开展撤县建市工作,计划2017年完成县级 剑门关市的申报工作。

清代以前

剑阁境内基层政权设置,唐代中期始有记载,《 元和郡县图志》记:“开元间,剑州八县下设二十五乡,元和间设八十五乡”。

宋太平兴国前后,剑州7县,下设74乡,后合为60乡。熙宁间,县下设乡镇,剑州6县设53乡,17镇。其中普安县置9乡,临津、永安2镇;梓潼县置4乡,亮山、稷连、龙池、上亭4镇;阴平县轩置7乡,全门、百顷、长坪3镇;武连县置5乡,柳池、长江(开封)2镇;普成县置8乡,丰饶、马顺(马迎)、长兴、茆城、香城(香沉)5镇;剑门县置20乡(《元丰九域志》校勘记48条:钱本、卢木均作一十乡),丰盛1镇和小剑、白绵、巴砍、粮谷、龙聚、托溪6寨。改行保甲制后,按户编保,改乡为都保,镇名仍旧。

明初,剑州编设3里,110户为一里,里以下10户为1甲。

清雍正时,剑州下辖普成、剑门、广义3乡,每乡设4甲。同治十一年(1872年)改划为13保,为普安(治州城)、云平(治三郎庙)、体仁(治下寺场)、剑义(治剑门关)、广安(治张王庙)、泰和(治木马寺)、隆礼(治火烧寺)、讲信(治白龙场)、剑安(治金仙场)、广诚(治开封场)、修睦(治元山场)、明德(治武连场)、普合(治西庙场)。宣统二年,办理地方自治,剑州自治区划设1城(城厢治普安)、2镇(诚睦镇治元山场,辖广诚、修睦2保;讲信镇治白龙场,辖讲信、剑安2保)、4乡(礼合乡治木马寺,辖隆礼、泰和2保;安仁乡治剑门关,辖广安、剑义2保;安平乡治下寺场,辖体仁、云平2保;德合乡治武连场,辖明德、普合2保)。

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剑州改为剑阁县。民国3年,废城、镇、乡,县下改原13保为13团,名称及区域仍旧。后将剑安团分为一、二团,全县有14个团。

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团为区,将普安分为一、二区,隆礼分为上、下区,共设16个区办事处。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秋,将16个区整理合并为6个区署。原普安一、二区为第一区(治普安),明德、广诚、普合为第二区(治武连),修睦、剑安二区为第三区(治元山),讲信、剑安一区、隆礼下区为第四区(治土主庙),泰和、广安、隆礼上区为第五区(治江口),剑义、体仁、云平为第六区(治剑门),区下划设40个联保,以序号定名,城厢为第1联保,依区顺列,至三郎马鹿为第40联保。联保下共设364保。民国25年6月,调整区划,缩编联保,更用新名,全县设4区,26联保,255保,2638甲。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8月,推行新县制,废除联保,设乡镇,全县划为4区(一区裁署,改设指导区),7镇、10乡、141.保、1931甲。

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剑阁整编政区和保甲,裁第三区署为指导区,进行乡镇保甲扩编,共设377保、3809甲。民国31年,再裁第四区署为指导区,设1个区署(次年亦撤署改为指导区),3个指导区,全县置1镇、25乡、339保、3232甲。民国34年全县定乡镇编制,普安镇为甲等镇,其余25乡为乙等乡,保调整为373保。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0月,重新调整政区,全县划为3个指导区,1镇,25乡,369保,3613甲。第一区辖普安镇、北庙、西庙、柳沟、武连、龙源、白龙、杨村、碑垭9乡,132保,1303甲;第二区辖元山、仁和、宝石、柘梖、开封、马迎、演圣、金仙、香沉9乡,154保,1486甲;第三区辖江口、张王、汉阳、剑门、下寺、三郎、鹤龄、木马8乡,83保,827甲。民国36年全县复调为4个指导区,373保。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乡镇未变,缩编保甲为207保,2494甲。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乡镇保甲数未变。

附:苏维埃政区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4月,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剑阁设普安县、赤化县、金仙县3个县 苏维埃后,废区保,县下设置区、乡、村苏维埃。共设普安、西庙、北庙、抄手、武连、罐铺、金仙、元山、店子、石城、木马、赤化12个区苏维埃,设西庙一乡、二乡、三乡、四乡、五乡、柳沟、毛坝、凉山、义兴、武连、北庙、龙源、田井山、田家、白图、高观、汉阳、天生桥、剑门、下寺、三郎、马鹿、元山、演圣、王河、黑土、仁和、宝石、大兴、文兴、兴隆、吼狮、圈龙、香沉、开封、马迎、观音寺、高池、赤化、杨村、官店、白龙、江口、张王、红岩寺、沙坝等46乡和普安镇苏维埃,235个村苏维埃。

新中国时期

1950年1月,剑阁县基层政区设城关、元山、白龙、剑阁4个区公署,下辖1镇25乡。

1951年3月,调整行政区划,全县分建8区、1镇、63乡、470村。5月,新建江石、剑生、柳垭、毛坝、回龙、公兴、石板、文笔8乡共为71个乡。

1952年,政区调整较大。新建仁和、鹤龄2个区和甘水、鹤鸣、樵店、官店、石岩、姚家6个乡。政区序列是一区(城关)、二区(武连)、三区(开封)、四区(元山)、五区(仁和)、六区(金仙)、七区(鹤龄)、八区(白龙)、九区(江口)、十区(汉阳),下分设1镇74乡。

1953年1月,划西庙、甘水、柳沟、毛坝、义兴等乡成立十一区(柳沟),区署改称区公所。6月,新建四合、观龙、柏垭、凉山等乡,全县为11区,1镇,77乡。不久,将五区全部划属梓潼县,又为10区,1镇,71乡。

1954年7月,增加东兴、五福2乡。12月,将 马迎乡划属梓潼县。

1955年2月,将西庙、甘水、凉山调入一区,茆沟、毛坝、义兴调入二区,有9区,72乡。10月撤第十区公所,其所属乡由剑阁县人民委员会直辖。12月,撤一、二、九区公所,留5个区公所,均以治地命名。乡镇调整合并为37乡1镇。

1957年7月,城关、武连、江口、汉阳四区恢复区党委会( 中共基层机构),为9区、1镇、37乡,1613个 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4月,增设城郊乡,有38乡。9月,实现 人民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体制,改乡为 人民公社。

1961年5月,调整部分公社规模,新建闻溪、姚家、江石、土门、公店、时古、垂泉、凉山、吼狮、樵店、两河、石板、高观、小剑等人民公社。划西庙、凉山、义兴、茆沟、垂泉复建柳沟区。12月,又分设柏垭、毛坝、圈龙、水磨、广坪等人民公社,共57个公社。1962年3月,再分设柳垭、鹤鸣、马灯3个人民公社。

1963年9月,恢复城关等5个区公所。至1965年,全县为10区、1镇、60个人民公社,531个生产大队,3369个生产队。

1966年11月17日,经四川省人民委员会、绵阳专区行政公署批准,以地名命名的区公所和52个公社改为具有“革命意义”的新名称:北庙称五星,姚家称双丰,盐店称金星,龙源称新民,田家称火炬,江石称战斗,鹤鸣称光荣,柳垭称建国,柳沟称东方红,垂泉称红太阳,义兴称红日,毛坝称红光,西庙称红星,凉山称红峰,武连称五一,马灯称红灯,秀钟称星火,开封称工农,高池称灯塔,迎水称前锋,碗泉称新华,土门称东升,元山称跃进,王河称曙光,演圣称光明,时古称爱国,柘坝称黎明,公兴称前进,圈龙称红旗,香沉称先锋,涂山称东风,吼狮称向前,金仙称红卫,复兴称新建,鹤龄称赤卫,杨村称迎新,鸯溪称长征,水磨称解放,樵店称建设,太平称前卫,白龙称胜利,店子称永兴,碑垭称红垭,石板称高锋,两河称新生,广坪称前途,张王称上游,木马称幸福,高观称光辉,柏垭称光华,汉阳称永胜,抄手称新胜。1967年区、公社恢复原来名称。

1968年5月11日,剑阁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区、公社、大队均成立革命委员会,生产队成立革命领导小组。

1981年 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时,城关区更名为 龙泉区,城关镇更名为普安镇。人民公社更名的有:城郊改剑城,东兴改东宝,土门改国光,复兴改长岭,太平改羊岭,水磨改锦屏,石板改摇铃,两河改禾丰。对部分重名的生产大队也称新名。

1984年初,剑阁县基层政区改制,政社分设,恢复乡镇建制,生产大队、生产队改为村、组。同年6月,撤销剑城乡并入普安镇。

1985年1月,元山、开封、白龙、武连、剑门、龙源6乡改建为镇。10月,江口、公兴、鹤龄、东宝4乡改建为镇。至年底,划为10区,11镇、49乡,529村、3474 村民小组。

1989年,柳沟、汉阳2乡改建为镇,全县为10区,13镇、47乡,529村、3479村民小组、20 社区居民委员会、68 居民小组。

1991年,广元市 市中区的上寺、下寺、普广3乡镇20村132组划归剑阁县管辖,并新建 下寺区。至此,全县为11区,14镇、49乡,共549村、3611村民组、20 社区居民委员会、68居民小组。

1992年,剑阁县实行撤区并乡建镇,全县原11区、14镇、49乡调整为22镇、17乡,共撤销32乡、新建8镇。具体为:撤销龙泉、柳沟、武连、开封、元山、金仙、鹤龄、白龙、江口、剑门、下寺11个区公所;柳垭、抄手、北庙3乡和普安镇的城北、剑北、剑公、闻溪4个村及普安镇原三江、剑门、闻溪3个居民段合并,新建 城北镇;长岭、金仙2乡合并为金仙镇;锦屏、杨村、樵店3乡合并为杨村镇;石城、羊岭2乡合并为羊岭镇;普广、上寺2乡并入下寺镇;公店、王河2乡合并为王河镇;时古、演圣2乡合并为演圣镇;小剑乡并入汉阳镇;鹤鸣、凉山2乡并入普安镇;禾丰、摇铃、碑垭3乡并入白龙镇;吼狮、圈龙、涂山3乡并入公兴镇;毛坝、垂泉2乡并入柳沟镇;西庙、盐店2乡合并为盐店镇;国光乡并入开封镇;柏垭、木马2乡合并为木马镇。

1995年,复置长岭、锦屏、凉山、北庙、公店、禾丰、摇铃、碑垭、吼狮、圈龙、涂山、上寺、毛坝、垂泉、西庙、国光、江石、樵店、柏垭19乡;同时,撤销鸯溪乡并入鹤龄镇,演圣镇所辖的原时古乡行政区域划归元山镇。全县辖22镇、35乡,共57个乡镇,形成今日区划格局。

1996年,设立下寺经济开发区。同年,香沉乡改建为 香沉镇。

2003年县城迁址下寺后,设立普安商贸园区。12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将城北镇的第一、第二、第三社区划归普安镇管辖。

2006年3月,撤销下寺经济开发区。6月,撤销普安、城北、柳沟、武连、开封、元山、金仙、鹤龄、白龙、江口、剑门11个督导室,历经77年的“ 县辖区”成为历史,乡镇全面实现由县直接管辖。

2013年12月, 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 四川剑阁经济开发区。

2018年8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撤销 张王乡、 店子乡、 高观乡和 涂山乡,分别改设 张王镇、 店子镇、 高观镇和 涂山镇,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

截至2018年,剑阁县辖27个 建制镇、30个乡。

剑阁县位于四川省北部, 广元市西南部,介于 北纬31゜31′至32゜21′, 东经105゜10′至105゜49′之间,东与广元市 昭化区、 苍溪县毗连,南与 南部县、 阆中市接壤,西与 梓潼县、 江油市交界,北与 青川县、广元市 利州区为邻,幅员面积3204平方公里。 剑阁县地图

剑阁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低山地貌特点显著。地貌形态差异悬殊,海拔500米至700米的宽谷低山区占总面积的50.34%;海拔700米至1000米的窄谷低山区占 40.23%。地貌类型以低山区为主。平均海拔540米。

剑阁县属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比较适宜,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明显。由于地理位置和多变地貌影响,垂直气候明显,小区域气候差异大,出现海拔高程不同,气候各异,高山顶和漕谷地气温相差大。气候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充分,但呈陡峭单峰型分布,时空分布不均,常有“东边日出西边雨”情形。剑阁县一般年平均气温约15.4℃,年均降水量1039.4毫米,境内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夏半年盛行偏南风,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全年无霜期约270天。秋冬两季多雾,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28.3小时。

剑阁县境内 剑门山脉积石阻云,沟壑纵横,下自成溪,剑门山汇集的雨水,都是顺着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由涓涓细流聚成条条河流,流经溪涧沟壑,注入清水江水系,汇入江陵江。发源于剑门山的水有西河、闻溪河、大小剑溪。西河源于五子山分水岭西南,其流经剑阁县境内东宝、武连、正兴、开封、迎水、柘坝、长岭等地,流经南部县、阆中市汇入 嘉陵江。闻溪河源于五子山分水岭东南,流经盐店、北庙、普安、闻溪至江口注入嘉陵江。大、小剑溪分别出源于剑门关镇黑山观、汉阳镇北蒲家沟,两溪在剑门隘口至大石沟汇合流入清江河,清江河在利州区 宝轮镇注入 白龙江后于昭化区 昭化镇汇入嘉陵江。

2016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66.38万人,同比下降0.04%。其中:乡村人口57.49万人,城镇人口8.89万人;男性人口34.68万人,女性人口31.7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9.4(以女性人口为100)。全县符合政策生育率95.44%,人口出生率10.69‰,人口死亡率6.87‰,人口自然增长率3.82‰。

2017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65.77万人,同比下降0.9%。其中:乡村人口56.84万人,城镇人口8.92万人;男性人口34.36万人,女性人口31.4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9.43(以女性人口为100)。全县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9.72%,人口出生率 10.88‰,人口死亡率 6.62‰,人口自然增长率 4.27‰。

剑阁县属 汉族聚居区,以汉族为主体民族,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

2016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8.3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33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6.88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36.09亿元,增长9.7%。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8%、44.5%和42.7%,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0、3.6、3.5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385元,增长7.7%。年末城镇常住人口16.42万人,城市化率34.02%,比上年提高1.52个百分点。

2017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0.15亿元,比上年增长8.5%,增速同比加快0.4个百分点,超全省、全市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98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41.93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41.24亿元,增长10.0%。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0%、45.3%和42.7%,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0、3.9、3.6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2534元,增长7.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25.8:37.5:36.7调整为24.5:38.1:37.4。

2016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25亿元,同比增长4.3%。粮食播种面积110.78万亩,增长0.5%。粮食总产量 42.09万吨,增长1.7%,实现“十连增”。其中,小春粮食产量9.65万吨,增长0.5%;大春粮食产量32.43万吨,增长2.1%。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10.75万吨,增长1.1%,其中,油菜产量5.89万吨,增长1.6%;蔬菜产量33.08万吨,增长2.0%;烟叶产量0.58万吨,增长0.7%。

全年肉类总产量7.45万吨,同比下降3.0%,其中猪肉产量6.27万吨,下降4.6%。出栏生猪89.86万头,下降5.0%;出栏牛1.56万头,增长3.3%;出栏羊11.77万只,增长3.5%;出栏小家禽563.67万只,增长8.5%。

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6924公顷,其中造林面积5391公顷。新增森林面积1.34万亩,新增森林蓄积7.8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1.45%。自然保护区2个,保护面积5.06万公顷(翠云廊1.58万公顷, 西河湿地3.48万公顷)。林果产业巩固提升,新栽核桃7.38万亩,新建林下种植(养殖)基地2.49万亩。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6%,绿化覆盖率38.1%。

全县水产品产量7000吨,同比增长6.0%,其中,淡水养殖面积2370公顷,鱼苗9044万尾,产量5924吨。

当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36千公顷,改善灌溉面积0.53千公顷,发展节水灌溉面积0.11千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千公顷。年末农机总动力85.33万千瓦,增长3.2%。化肥施用量(折纯)3.2万吨,下降26.8%。

2016年,全部工业实现总产值132.45亿元,同比增长14.5%,实现增加值28.13亿元,增长9.6%,占GDP比重达28.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4.7%,拉动经济增长2.8个百分点。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7户,完成总产值96.49亿元,增长14.7%。亿元产值企业增加1户,达到29户。分行业产值看,重工业增长13.5%;轻工业增长15.1%。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长15.8%,制造业增长14.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3%。分行业看,18个行业大类全部实现增长,建材、电子机械、食品饮料、金属和能源化工五大特色支柱产业实现产值81.01亿元,增长6.6%;医药、纺织服装两大特色培育产业完成产值6.14亿元,增长19.9%。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9.68亿元,增长17.1%;产品销售率94.3%;利税总额3.99亿元,增长2.5%;利润总额2.57亿元,增长8.5%;总资产贡献率12.2%,下降1.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5.4%,下降0.2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6.4次,增长0.3%。

统计监测的37种工业产品中有21个产品产量增长,增长面为56.8%。锂离子电池12.5万只,同比增长50.6%;实木地板177.9万立方米,增长15.3%;人造板48.2万立方米,增长14.8%;电光源2494.4万只,增长14.4%;鲜、冷藏肉5.6万吨,增长3.7%;家具24.6万件,增长2.1%;服装176.0万件,下降13.7%;水泥73.6万吨,下降2.1%。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8.75亿元,同比增长8.9%。资质以上建筑企业(不含劳务分包企业)10户,实现建筑业总产值8.5亿元,增长30.7%。建筑施工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7.48万平方米,增长73.5%;房屋竣工面积18.35万平方米,下降5.4%,其中住宅10.76万平方米,下降13.2%。

201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02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7.40亿元,增长12.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6.4%。分经营地看,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33.33亿元,增长11.2%;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1.69亿元,增长12.2%。分行业看,批发业4.39亿元,增长10.6%;零售业30.09亿元,增长11.4%;住宿业0.99亿元,增长18.6%;餐饮业9.55亿元,增长11.5%。

全年进出口总额120万美元,下降11.5%。其中,出口总额120万美元,下降11.5%。

剑门关旅游区被评为“十一”旅游秩序最佳景区;剑门蜀道翠云廊国际自驾游营地对外开放;剑门关低空旅游项目完成一期建设;剑门关山水实景演艺项目稳步推进。2016年全县接待游客662.2万人次,同比增长19.8%,其中,景区接待游客385.5万人次,增长15.1%,旅游票务收入2.07亿元,增长28.2%。旅游产业总收入72.02亿元,增长42.0%。

全年邮电主营业务收入3.1亿元,同比增长24.0%,其中电信主营业务收入2.75亿元,增长27.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67万户,增长24.5%;移动电话33.74万部,增长2.8%。新增国际互联网用户0.72万户,累计达5.58万户,增长14.6%。

2017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3所(不含小学教学点),在校生68198人,专任教师4452人。其中,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8432人,专任教师856人;普通初中17所,在校生10750人,专任教师949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在校生4161人,专任教师279人;小学63所,在校学生29529人,专任教师2080人;幼儿园33所,在园幼儿14180人,幼儿教师22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94人,专任教师24人;职业培训机构1所,在校生1052人,专任教师44人。普通高考本科上线1285人,其中:重本上线380人,增加61人,增长19.1%,被北大录取1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通过省级督导评估。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1.4%、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117.9%。

2016年,全年专利申请量达241件,同比增长14.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72件、专利授权74 件。培育省创新型企业1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民营科技型企业8家。促成企业与高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5项。科技进步对全县经济增长贡献率44.0%,比去年提高1.3个百分点。

201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100%,参合农民57.76万人,参合率99.6%。新农合门诊费用报销比达72%,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65 %,城乡居民医疗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分级诊疗制度稳步推行,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8%。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民营医疗机构)667个,实有病床 2837张,每千人拥有病床5.89张。卫生技术人员2102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36个。全县医院、卫生院62个,实有病床2704张,卫生技术人员194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40人;村卫生室550个,乡村医生829个。

2016年,创作编排扶贫攻坚题材快板剧《扶贫春风绿剑门》、小品《接地气》等节目,排演四川盘子《剑门豆腐》入围 “大年小戏”视频节目“观众最喜爱的十部曲艺”作品,《阁之韵》艺术团获得全市广场舞比赛一等奖;摄影作品《剑山流云》获全省十七届摄影大会银奖,编辑出版剑阁“十二五”成就大型画册《跨越》。3件广电作品分获全省公益广告创作大赛特别奖和二等奖。开展“欢乐乡村行”、“《直通乡镇》“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书画摄影展”等群众性文化活动。送文化下乡101场次,开展大型广场文艺演出4场次,开展各类艺术展览6场次。

2016年全县现有艺术表演团218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美术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7个,公共图书馆总藏书110千册。全县有广播站57个,广播综合覆盖率97.8%。

2016年,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长度1328公里,有线电视用户7.89万户,直播卫星用户3.1万户。年内开办栏目55期、广播节目82期,完成电视内宣稿件2360条、专题片20余部。在中央、省、市电台电视台播出稿件833条。乡镇农村公益固定放映点57个,放映公益性电影6516场。

2016年,体育场馆免费开放15万人次。全年举办“金穗杯”乒乓球团体邀请赛、中国亭子湖第一届钓鱼比赛、全市第二届老运会健身秧歌等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积极开展蓝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业余联赛。高水平承办四川省青少年散打锦标赛、健身秧歌比赛。参加全省中老年人健身球操大赛和全市女儿节凤舟赛分获一等奖。全县235名注册运动员训赛结合,积极备战十三届省运会。全县体彩销售额达760万元,同比增长1.6%。

2014年末,全县城镇人口约14.94万人,城镇化率达31.2%,较2013年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县城 建成区总面积约7.51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79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长度22.5公里,公交车48辆,出租车100辆,城市自来水普及率100%。

2014年7月,下寺镇、普安镇、白龙镇获批国家级重点镇,截至2014年,白龙镇、普安镇为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小城镇。

“剑阁县”之名,始见于《 晋书》。何时置剑阁县,历来有三种说法:

一说“ 桓温入 蜀置”。《晋书·地理志》载:“桓温入蜀后,┅┅又于晋寿置剑阁县,属 梁州,后孝武帝分梓潼北界立 晋寿郡,┅┅罢剑阁县”。《 舆地广记》、《 舆地纪胜》、《剑阁县续志》等书引用此说。

二说“三国蜀汉置”。其说最早见于 宋末 祝穆所撰的《 方舆胜览》引 顾野王《舆地志》(已失传),明代 胡三省注《 资治通鉴》沿引,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沿用此说。

三说“晋置,后罢,桓温入蜀复置,寻又废”。清 乾隆《 大清一统志》、 嘉庆《 四川通志》、 光绪《皇朝舆地通考》、民国《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持此说。

据查史籍考证,第一种说法较为正确,第二、三种说法依据不足。因此,自唐至清的许多史籍中使用的“剑阁”、“剑门”之名均指剑门关一地。民国二年(1913年)改剑州为剑阁县后,“剑阁”才专指县名,沿用至今。

饮食

民国时期,剑门山区民间饮食习俗,多数地方以大米为主食,辅之以小麦、玉米、豆类和红苕等杂粮。少数地方以玉米、小麦面为主食。普遍吃酸菜,一般人家,除逢年过节,或家中来客,央(雇)人请工吃干饭外,习惯一天三顿酸菜稀饭,有“糠菜半年粮”之说。

建国后,特别是1979年以来,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改善,饮食习俗变为以大米、小麦为主,杂粮减少,一般人家都是早上稀饭,中午干饭,晚上稀饭或面食,但仍普遍以酸菜佐餐,口味习惯偏酸辣。开放后,扩大了城乡交流,蔬菜品种多样,供应充足,城乡人民食品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食品中奶、蛋、鸡、鱼增多,喜吃瘦肉。饮酒从单一的白酒,变为啤酒、红酒和各类饮料。剑门关白酒、剑门醋、剑门豆油除了自给外,畅销各地。

祭祀

民国年间的祭祀活动主要有祭孔子、祭关羽、祭文昌、祭名宦乡贤。以社稷坛、先农坛、先蚕祠等庙祠为祭祀场所。以文庙祭孔,武庙祭关羽较为隆重。宗祠祭祀,每年三次,春祭在清明前后,秋祭为中元节,年祭除夕举行。由族长主祭,户主陪祭。祭祀过程有:“启户”、“迎神”、“参神”、“献馔”、读祭文等。祀毕,族众聚会饮宴。一般人家堂屋内均设有祭祀用的神龛。神龛中书贴“天地君亲师位”,两边竖祖先牌位。富家的神龛十分讲究,以木雕饰图案,有匾额楹联等。祭祀活动一年主要有三次:一是清明节,到祖先坟头植树、挂纸钱。二是中元节,在门前或野外烧纸钱,祭祀祖先。三是“除夕”,全家人怀念祖先,在神龛前焚香、化纸钱跪拜行礼。

腊八

腊八节为农历腊月初八,源于远古的“腊祭”,流传为“腊八节”。是日,要做“腊八粥”。以大米、黄豆、豌豆、小豆、绿豆、蔬菜、豆腐等粮菜混煮而成,有肉为“荤腊八”,无肉为“素腊八”。吃“腊八粥”,意在庆祝和祈求丰收。此俗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中秋

中秋节为农历八月十五。这天,要吃圆形糖饼,名“月饼”。民间传说,八月十五是“月亮婆婆”生日,一般人家都要在院内陈列瓜果,烧香拜月,全家人围坐吃月饼、瓜果共赏“月花”。中秋节也是剑门山民间入秋后的尝新节,红薯、芋子初熟上市,民谚“苍不苍(老不老),嫩不嫩,八月十五尝一顿”。建国后,特别是1979年以来,每逢中秋节,家人都要团聚,加餐过节。亲友互送月饼,表示贺节。县城有关部门都要举行中秋茶话会,邀请台属、侨属参加,畅谈形势,思亲、思友,表述祖国统一之情。

中元

中元节为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亡人节”或“鬼节”。城乡人家要备置香蜡、纸钱、水饭等供于坟前,或在野外烧化纸钱,祭祀祖先。这种习俗在民间普遍流传。

端阳

端阳节为农历五月五日。又名“端五”、“端午”。城乡居民视作重要节日。家家门口挂菖蒲、白艾,因之又称为“蒲阳节”。剑门人习惯蒸馍,新婚归,逢端五,要送馍回娘家,叫“送节”。大人小孩喝雄磺酒,用雄磺粉调酒涂在小儿脸、手足心和耳朵,给小孩挂香包,以避病祛邪。沿嘉陵江岸居民常有划龙船竞赛活动。建国后,境内民间仍过此节,并以五月五日为“头端阳”,十五日为“二端阳”,二十五日为“三端阳”。节日期中,亲友互相馈送新麦面馍、鸡蛋等,表示祝节。

过年

剑门山区民间过年与外地不同,从农历腊月二十三祭奠灶王菩萨升天起,到除夕之夜算是年关的准备阶段,杀年猪,打扫清洁卫生等。腊月二十三晚要“祭灶”。传说灶神是“人间司命主,天上耳目神”。人家要燃点香蜡,供献米糖,送“灶神”升天,祈灶神“上天奏善事,下地降吉祥”。二十四日起,打扫扬尘,掏阴阳沟,洗衣服,洗厨具,备办节日食品。三十日要吃“团圆饭”。“团圆饭”,做足三天的干饭,即初一到初三,不能生米下锅。还要贴春联、门神、年画、挂灯笼,晚上为除夕夜,意味旧年至夕而除,明日另换新年。大人小孩都要洗脚,称“脱穷皮”。合家人围火炉畅叙。长辈要给晚辈发“压岁钱”。成年男子打锣鼓响器,放鞭炮,小孩子做游戏。通宵不眠,谓之“守岁”,至凌晨,要抢“金银水”,听开山鸟叫,预测来年的丰收。富人家逢年关狂欢阵阵,穷苦人家愁债累累,唯小孩,有几天的放肆日子,不犯大的规矩,家长是不会出手打骂孩子。正月初二至初五日,为拜新年的时期。新婚的小夫妻,必回娘家贺拜,家族亲友彼此宴请,称“吃年酒”。城市和集镇上,初二日晚上互送拜年片,用红纸写上“恭贺新年”等字样贴在亲友大门上,表示祝贺。民间组织龙灯、花灯到大院落贺年。初五日,称“破五”。这天过后,城镇行业开始营业,农村开始农事活动。初七为人过年,只在饭菜上升级。建国后,“过年”改称“春节”,仍是重要节日。

庆祝

祝寿,剑门民间也称“做生”,就是过生日。多数是满60岁才祝寿。民间也有满36岁时请客“做生”,但不能称祝寿,多为晚辈为长辈过生日,送“寿礼”。一般人家只有亲友送点礼品,客主欢聚。有钱人家过生日,讲排场,设寿宴,挂寿匾、寿帐,贴寿联,请乐班吹打,举行祝寿仪式,大宴宾客收钱收物。建国后,中共中央明令“禁止给领导祝寿。”影响所及,城乡一般人对祝寿逐渐淡化。每逢长辈生日,亲朋与家人相聚,向长辈祝福,表示敬意。

庆坐月,妇女生小孩叫“座月”。邻居及其亲友兴送鸡、鸡蛋、肉、挂面、白糖等礼物,也有直接送钱的,产妇娘家要送油、大米等,少数人在婴儿满月时宴请送礼的亲朋吃“满月酒”。

庆修新房,民间以新修房为喜事,亲友要帮工并送粮、钱。称为“待匠”。竣工时,建房家备办筵席酬谢送礼者。城镇居民迁新房时,称“乔迁之喜”,亦有庆贺。

庆开业,民国年间,城镇从事商业经营者,新办店铺,首次营业时亲友要挂彩红、放炮、送礼,贺“开张之喜”。店主设宴招待。

高速公路

国道

省道

以上3条 省道根据 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的《四川省普通省道网布局规划(2014—2030年)》于2014年新增,线路由包括原 县道剑青公路、剑苍公路、喻马公路全线和剑南公路白龙至马家伦段、开红公路柏垭乡至红岩镇段、柏河公路柏垭乡至白龙镇段以及 乡道碾西公路等升级而来,马家伦至长岭乡碾盘垭段与347国道共线。

原省道S302线已于2013年升级为国道347线。

县道

竹下公路(下寺镇至 青川县 竹园镇)、剑江公路(普安镇至江口镇)、小开公路( 江油市 小溪坝镇至 开封镇)、剑南公路(普安镇至马家伦 347国道路口)普安镇至白龙镇段、剑盐公路(开封镇至 盐亭县 富驿镇)、开红公路(开封镇至昭化区 红岩镇)开封镇至柏垭乡段、柏河公路(柏垭乡至阆中市 河楼乡)红庙至河楼乡段、鹤八公路(鹤龄镇至梓潼县 马迎乡八庙垭)等。

根据《四川省普通省道网布局规划(2014-2030年)》,原县道剑青公路(普安镇至青川县 乔庄镇)、剑苍公路(普安镇至 苍溪县 陵江镇)、 喻马公路(苍溪县 桥溪乡喻家嘴至梓潼县 马鸣乡)全线和剑南公路(普安镇至马家伦 347国道路口)白龙镇至马家伦347国道路口段、开红公路(开封镇至昭化区红岩镇)柏垭乡至红岩镇段、柏河公路(柏垭乡至阆中市 河楼乡)柏垭乡至白龙镇段已升级为省道。

宝成铁路, 沙溪坝站

西成高速铁路, 剑门关站

县内无机场,县城下寺镇距 广元盘龙机场20公里。根据《广元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规划远景广元机场迁至与三江新区、广元城区和剑门关景区相对距离均衡的位置。规划在剑门关布局通用航空机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觉苑寺(武连镇)(2001年第五批)

剑门蜀道遗址(剑门关镇)(2006年第六批)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普安镇)(2013年第七批)

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钟鼓楼古建筑群(普安镇)、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石刻(普安镇)、 香沉寺(香沉镇)(2012年第八批,下同)、 剑溪桥(剑门关镇)、剑州文庙(普安镇)、白兔寺(开封镇)、 金仙文庙(金仙镇)、大路河红军石刻标语及红军墓(秀钟乡)、化林大队旧址(鹤龄镇)。

广元市文物保护单位

苦竹寨遗址(剑门关镇)(2013年第四批,下同)、长宁山抗元遗址(鹤龄镇)、何璋墓(迎水乡)、檬子梁墓地(剑门关镇)、蒹山书院(普安镇)、白龙庙(白龙镇)、 灵芝寺(公兴镇)、双松庙(锦屏乡)、梵天院(上寺乡)、公输桥(白龙镇)、江神庙(下寺镇)、 梁山寺(剑门关镇)、彰顺王庙(北庙乡)、环梁子摩崖造像(武连镇)、龙泉题刻(普安镇)、迁河马沟事状碑(下寺镇)、东升村赵家湾摩崖造像(东宝镇)。

剑门关风景区

剑门关风景区地处剑阁县北部,由 剑门关、 翠云廊两个紧邻的旅游景区组成, 剑门关景区 (3张) 总规划面积84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6平方公里。

茶园沟

茶园沟是始建于20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一座中型水库,由众多溪流汇集形成一个高山湖泊。

拦马墙

拦马墙景区位于四川省剑阁县剑州古城西8公里处,地处凉山乡,是剑门蜀道中翠云廊的一段。

魏征 (唐代宰相)

魏徵,字玄成,隋唐时 始州 普安郡(今剑阁县)人,曾任唐朝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言敢谏著称,生于公元580年,卒于645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思想家。

赵昚(宋孝宗)

赵昚(shèn), 宋高宗养子, 南宋第二位皇帝,史称 宋孝宗。 绍兴十二年(1142年)正月,封 普安郡王,三月,前往封地 剑州。绍兴三十年(1160年)二月,立为皇子,进封建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称帝。 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禅位于 宋光宗,自称太上皇。绍熙五年(1194年)六月逝世,终年68岁。 即位前曾任普安王长达19年。 隆兴二年(1164年),因剑州(古 普安郡)曾为宋孝宗“ 藩邸”,升剑州为 普安军节度, 绍熙元年(1190年)再升为 隆庆府,直至元 至元二十年(1283年)。

黄裳(南宋礼部尚书)

黄裳,南宋时剑州(今剑阁县)人,字文叔,号兼山。生于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年),卒于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他曾辅佐过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皇帝,先后任国子博士、中书舍人、待讲、礼部尚书等职。

赵炳然(明朝兵部尚书)

赵炳然,字子晦,号剑门,明武宗正德二年(1500年)农历十一月十八日生于剑州城南二十里许的石盘山(今剑阁县田家乡赵家湾)。14岁进秀才,25岁中举人,29岁(嘉靖十四年)赐进士,先后任(含兼任)江西新喻县任知县、贵州道监察御史、河南道监察御史、顺天府北京巡按御史、江西监察御史、巡按云南、巡按江浙、兵部待郎、总督宣化、大同两镇及山西军务、兵部尚书、太子少保资政大夫等。

李榕(清代翰林)

李榕,字申夫,名甲先,世居剑州东南大凉山下(今剑阁樵店乡),曾祖父李苇始迁于剑州东北下寺场河马沟,李榕生于嘉庆丁卯(1818年)农历八月十八日。1864年,李榕中举人,1852年中进士,时年34岁,先后任翰林院 庶吉士、礼部主事、湖北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相当于省长)。

1991年2月,剑阁县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2017年12月14日,剑阁县获评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

2018年6月15日,剑阁县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一批省级生态园林县城。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19年3月,剑阁县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19年4月25日,剑阁县获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为10个首批天府旅游名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