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家乡

梅家乡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梅家乡 梅家乡主要特产 梅家乡经济发展 梅家乡景点


梅家乡古称仁和场。1906年(清 光绪三十二年),定名仁和乡。1958年,改名仁和公社;1981年12月,更名梅家公社;1984年4月,改名梅家乡。该乡位于 开江县城东北,距县城23公里,东与重庆市 开州区接壤。幅员面积45.46平方千米。乡人民政府驻仁义街中段。辖梅家乡社区居民委员会、3个居民小组和梅家坝、小方城、老山、茅坪寺、大堰塘、小溪沟、交易山、马黄沟、云龙桥等9个村,8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896人(2017)。该乡地处浅丘、深丘及山区相间地带,海拔1200米以上,年均气温16.20℃,年降水量达1300毫米一1400毫米。主产水稻、小麦、玉米、薯类、花生等。养殖业有猪、牛、羊、兔、禽等。 梅家乡1986年仅有街道1条。到2005年,建有仁德、仁灵、仁义3条街。有自来水厂、供电所、邮电所、广播电视站、移动通信网站、汽车站、农贸...

详情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梅家乡所有乡中心区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梅家乡介绍

梅家乡古称仁和场。1906年(清 光绪三十二年),定名仁和乡。1958年,改名仁和公社;1981年12月,更名梅家公社;1984年4月,改名梅家乡。

该乡位于 开江县城东北,距县城23公里,东与重庆市 开州区接壤。幅员面积45.46平方千米。乡人民政府驻仁义街中段。辖梅家乡社区居民委员会、3个居民小组和梅家坝、小方城、老山、茅坪寺、大堰塘、小溪沟、交易山、马黄沟、云龙桥等9个村,8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896人(2017)。

该乡地处浅丘、深丘及山区相间地带,海拔1200米以上,年均气温16.20℃,年降水量达1300毫米一1400毫米。主产水稻、小麦、玉米、薯类、花生等。养殖业有猪、牛、羊、兔、禽等。 梅家乡

1986年仅有街道1条。到2005年,建有仁德、仁灵、仁义3条街。有自来水厂、供电所、邮电所、广播电视站、移动通信网站、汽车站、农贸市场、垃圾堆放处理场等。全乡安装程控电话机736部,无线电话机80部,移动电话(手机)534部,有线(含光纤)电视用户1468户。

1986年,境内只有路经该乡的开梅路1条。到2005年,先后投资358万元,投劳7.90余万个,修建了乡村公路12条计48公里,达到了村村通公路。全乡有客车6辆,货车10辆,两轮摩托车200余辆,交通运输万便,结束了人们劳作靠肩挑背磨的历史。建起卫生井1500口,人畜饮用水池150口。有山平塘117口,改造中低产田土68公顷。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加快。到2005年,建成生猪养殖场7个。全乡年出栏生猪1.20万头。肉牛养殖场3个,养殖安格尔斯肉牛80余头,山羊2万余只。乡内有酒厂、农副产品加工、水泥板预制厂、页岩砖厂及个体工商户128家,从业人员920人。全乡国内生产总值476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3288万元,第二产业322万元,第三产业1151万元。粮食总产量7146吨,肉类3700吨,水果13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203元。乡农技站职工蒋家齐获农业部授予“全国十大种粮标兵”称号,并获“红旗”牌拖拉机1台。1986年,乡内有1975年创办的梅家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村小12所,在校学生2581人。1996年,筹资77万元,新建梅家乡初级中学教学大楼一幢,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教职工宿舍楼1200平方米。是年,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2000年8月,梅家乡初级中学与梅家中心校合并为梅家综合学校。到2005年,乡辖有综合学校1所,小学11所,在校学生共1900人,教职工89人。北京市朝阳区李小龙先生捐资人民币15万元在梅家乡原长冲村建“新世纪希望小学”;云龙桥村在外务工人员李小锋捐资16万元,改建云龙桥村小学。卫生医疗设施有乡卫生院1个,村卫生站6个,个体诊所2个,医疗技术人员31人。有电影院1个,乡文化室1个。

乡内古建筑仁德桥,为县境建筑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独拱大石桥,跨度内径为30米,高15米,桥宽7.70米,共有石梯74级。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周边

开江县竟梅家茗乡竟梅家茗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

周边政府机关

开江县梅家乡茅坪寺村民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

周边培训机构

开江县梅家综合学校 地址:达州市开江县仁灵街与仁德街交叉路口往东北约150米

周边乡镇

梅家乡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

周边村庄

梅家坝村 地址:达州市开江县

大堰塘村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

老山村 地址:达州市开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