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河坝村

鸡河坝村 鸡河坝村基本内容 鸡河坝村历史沿革 鸡河坝村行政区划 鸡河坝村教育医疗 鸡河坝村旅游景点 鸡河坝村自然资源 鸡河坝村对外交流


鸡河坝村,原名姬侯坝村,位于四川省万源市长石乡,距离乡政府所在地11公里,离万源市城区40公里,地处大巴山深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2.17°,东经107.93°。相传此地有一姬姓大户和侯姓大户,当地人管河岸两边的平地称为“坝”,故名“姬候坝”,后因地名登记有误,因此得名“鸡河坝”。全村共有八个村民小组,370户,1485人,耕地面积1600多亩。鸡河坝村位于 万源市 长石乡西北部,距离乡政府所在地11公里,地势呈东高西低,北与陕西省 镇巴县盐场镇毗邻,南靠 永宁乡喻家坝村,西接永宁乡张家坝村,东接芦家坝村,长石乡经永宁乡的一条乡道穿越其间,幅员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00多亩,下设八个村民小组,370户,1485人,有村小学一所,村卫生站1个,农村合作社1个。三国时期(220年~280年),据记载称, 诸葛亮入蜀后曾屯兵于四川万源,据险防御曹兵,刘备取...

详情

鸡河坝村地名网_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长石乡鸡河坝村资料简介
  鸡河坝村是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长石乡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1178120120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511781。鸡河坝村与长石社区、卢家坝村、梁家坪村、卢家沟村、槐树坪村、梅垭村、锅团圆村、龙王沟村、黄家沟村相邻。 还有1个地名与鸡河坝村同名


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长石乡鸡河坝村介绍

鸡河坝村,原名姬侯坝村,位于四川省万源市长石乡,距离乡政府所在地11公里,离万源市城区40公里,地处大巴山深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2.17°,东经107.93°。相传此地有一姬姓大户和侯姓大户,当地人管河岸两边的平地称为“坝”,故名“姬候坝”,后因地名登记有误,因此得名“鸡河坝”。全村共有八个村民小组,370户,1485人,耕地面积1600多亩。

鸡河坝村位于 万源市 长石乡西北部,距离乡政府所在地11公里,地势呈东高西低,北与陕西省 镇巴县盐场镇毗邻,南靠 永宁乡喻家坝村,西接永宁乡张家坝村,东接芦家坝村,长石乡经永宁乡的一条乡道穿越其间,幅员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00多亩,下设八个村民小组,370户,1485人,有村小学一所,村卫生站1个,农村合作社1个。

三国时期(220年~280年),据记载称, 诸葛亮入蜀后曾屯兵于四川万源,据险防御曹兵,刘备取汉中时,有“大兵发葭萌,昭烈由广元、宁羌、正道入,张桓侯从定远、西乡间道而进”的记载。诸葛亮屯兵于四川万源市官渡镇境内时,诸葛亮指派 张飞从阆中赶往万源市 八台山探望徐庶,请其出山不成,连夜赶回阆中。在张飞赶回阆中途中,山高路险,绿林大盗皆被曹操收买,意欲加害张飞,于是衍生出了张飞一夜闯三关(指古东关、望星关、竹裕关)的故事。望星关正是该村的一个景点,且有后人立张飞庙于此村。由此可见,三国时期该村就已存在。

唐朝(618年~907年)以来,该村处于 荔枝古道洋巴道的一段,繁华延续了千年。据《旧唐书》、《新唐书》记载,唐天宝年间(742年~756年),唐玄宗为满足杨贵妃每天吃上荔枝,颁旨在涪州(今重庆)兴建荔枝园,并从涪州修建专供运输荔枝的驿道--荔枝道。关于这条古道,《方舆胜览》有记载,从涪陵至达州到汉中西乡,再进入子午谷后,三日可到长安,“香色俱未变”。宋代的蔡襄在《荔枝谱》里叙述道:“唐天宝,妃子尤爱嗜涪州”,又有宋代苏东坡诗曰:“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唐代以后,中国经济中心南移。到了南宋时期,皇帝吃荔枝最近的产地是福建。洋巴道失去了运输荔枝的作用,但荔枝道的名字却保留了下来。

明(1368年~1644年)清(1644年~1922)年时,荔枝道最为兴盛,商贾多由此道入川。明代《蜀中广记》对古荔枝道线路有记载,基本路线是自涪陵(妃子园)-垫江-梁平-大竹-达县-通川-宣汉县-隘口-马渡-红峰-万源(鹰背乡、庙垭乡、秦河乡、石窝乡、玉带乡、魏家乡)-通江(龙凤乡、虹口乡、澌波乡)-再入万源(竹峪镇、虹桥乡、长石乡)-进入陕西(镇巴县盐场镇、县城)-西乡县子午镇,最后进入子午道(古时连通川陕的古栈道)通达西安,全长1000多公里。明、清两代禁止私盐、茶,大路均设卡,严行查禁,《西秦会铭记》记载:陕西商人云集,有八店街,称为“八大号”。沿着荔枝古道建有许多贸易集市,如明末清初的最繁华街市,川陕鄂盐商交易市场的盐场坝、鱼渡坝、响洞等街市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荔枝古道对促进川陕鄂的物资交流和经济发展起过极其重大的作用,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它仍然是“北出秦壤、南达绥定”的主要通衢。至今,汉中镇巴乡间还有“一条黄龙(火纸)出川去,一条白龙(棉花)出川来”的说法。

上世纪30年代初,红军 长征时,红25军曾沿此道进入四川。荔枝道上,红军与反动军阀战斗的遗迹遍布了200公里,数以千计的红军石刻遍布道路两边,其中在鸡河坝村发现的两块石碑位于张飞庙前。30年代初的汉渝公路基本沿袭了荔枝道的路线。新中国成立以来,新建的公路穿越整个 秦巴山区,横跨陕川两省,荔枝道就是引领这条路的路标。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国家对这条道路进行大规模改建扩修。由于现代公路修建,古老的荔枝古道逐渐被人们淡忘。

该村共有八个村民小组,它们分别是龙洞坝、石坝子、天井、庄子岭组等。

该村有一所小学,即万源市长石乡姬候坝小学(又叫张爷庙小学),有村卫生站一个,即万源市长石乡鸡河坝村卫生站。

鸡河坝为两山之间一长河谷,地势平坦,土肥粮丰。当地一位王姓大户才子曾有诗写道:“闲跨“天马”游仙寨,百卉“花岩”次第开。前“望星关”接碧汉,后临“空洞”近蓬莱。石柱稳扎“将军座”,清泉倒影“八角台”。张飞圣灵佑故里,姬候梦回桑梓怀。”这首诗描述姬候坝村有八景,但现在看来坝间至少有三处景致可寻,一是望星关,二是张飞庙,三是八角楼。

望星关为古关隘之一,位于芦家坝村交界处,海拔达千米以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由东至西穿越关口,顺着陡峭的山坡,盘旋而下通向谷底曾有上百步石梯。文革期间 “农业学大寨”时,寨门和石墙已被拆去修了水库,至今仍能见到用石块砌垒的城墙的断壁残垣。 望星关有一株古枞树,已有2000多年历史,相传三国时期 蜀国五虎上将---张飞一夜过三关(其他两处关隘为古东关和竹裕关)时曾在此地拴马,树身依稀可见马的咬痕印。 据前人叙述,望星关曾有两颗古枞树,拴马的一株已遭人砍伐,剩下的这株古树树干霜皮皱裂,树皮好似一块块活化石连接而成,但树冠却虬枝苍劲,郁郁葱葱,已被当地林业部门列为重点保护古树。

站在望星关上眺望:西边的山谷里,有座张爷庙。传说当年 张飞路过此地,突然涌出一大堆红蚂蚁,张飞便令士兵绕道而行。后来有个风水先生看了这个地方,说这里不能建阳宅、阴宅,只能修建寺庙,后人便在此处修了一座纪念张飞的张爷庙,并立了一块石碑,碑上刻着:文官脱帽,武官下马。后来有个路过的武官不信,没有下马,结果当天晚上就一命呜呼。文革中,张爷庙被撤,旧庙也因长年累月风吹雨淋,已毁,近年来,村民自愿筹集善款重修了此庙。 在庙的周围还散落分布着一些红军长征时代的石碑,记述了红军与反动军阀的斗争历史。

该村为千年荔枝古道上的一个传统村落,古风犹存,尚存有一间八角楼四合院。相传该院为清末赵姓大户人家修建,其朝门口有座8个檐角的三层转角阁楼,在万源的民居中仅此一处。站在阁楼走廊上,清风徐徐,比吹电扇和空调舒服百倍,很适合休闲纳凉。

在张飞庙东北方,有一条经由四川进入陕西盐场镇的山间小道(敖家沟)。在此小道上,有多处遗迹。比如在叫太阳坡的地方,有一块刻有“阿弥陀佛”几个大字石碑,至于立于何年,尚待考察。在叫洞子湾的地方,有一处在绝壁中间的“山洞”,甚为惊奇。

望星关 (2张)

该村资源丰富,主产水稻、玉米、薯类、油菜等农作物;森林覆盖率达70%,为国家护林保护基地,主要有松、柏、杉和灌杂木林等树种,适宜盛产的经济作物有绿茶、木耳、银杏、杜仲等。

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鸡河坝村村民开拓进取,不断寻求致富之路,发展牛羊畜牧业、泥鳅养殖等。在乡道修通以前,村民曾前往距鸡河坝村仅有一山之隔的陕西镇巴县盐场镇赶集。自乡道修通以后,村民们出行便利、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全村于2015年初已覆盖包括移动、电信运营商在内的4G网络和宽带通信,通讯发达。该村正在积极帮助村民致富,加紧贯通户户通村道,进行农田基本建设“ 金土地”。

鸡河坝风光 (12张) 社会

鸡河坝村民风淳朴、环境优美、人文和谐。我们坚信,鸡河坝村这支绚丽的花朵,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在和煦春风的吹拂下,必将更加灿烂,更加鲜艳!

周边村庄

鸡河坝 地址:达州市万源市
达州市万源市

河坝村 地址:达州市宣汉县

河坝村 地址:达州市渠县

河坝村 地址:达州市大竹县

石坝村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一六七县道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一六七县道

石河坝 地址:达州市宣汉县

石坝村 地址:达州市万源市

长河坝 地址:达州市万源市白沙镇--花萼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