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屯村

云山屯村 云山屯村详细介绍 云山屯村文化古街 云山屯村旅游介绍 云山屯村所获荣誉


云山屯村位于西秀区七眼桥镇,始建于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云山屯村保存了大量的历史建筑,是明代军屯、商屯遗存的实物见证和屯堡文化的典型代表。主要由民居、寺庙、屯门、屯墙、屯楼、古街道等组成,建筑风格既有江南的门、窗、楼、室等细节在局部处理上的风韵,又融入了贵州特有的石头建筑的特点,蕴涵着古老的民族文化。云山屯村 (5张) 云山屯村位于 西秀区 七眼桥镇,始建于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至今保存了大量的历史建筑,是明代军屯、商屯遗存的实物见证和屯堡文化的典型代表。村里既保存有善于防御工事的屯门、屯楼、屯墙、古街道,又有 江南建筑风格的门楼、窗室,砖碉、石雕、木雕浑然一体。历经600年沧桑,当年随朱元璋“调北镇南”的明朝军士的子孙后代们至今生活在这片具有“大明韵味”的土地上,延续着厚重沉淀的大明遗风。当日,由云山屯村、本寨、九溪三地和刚落成的安顺屯堡文化博...

详情

云山屯村地名网_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云山屯村资料简介
  云山屯村是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2040210626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520402。云山屯村与汤官、小关村、竹林村、左蒋村、郑家屯村、时家屯村、猫硐村、大齐鹞村、大塘河村、孙大关村、二铺村、两所村、新猴王村、玉龙村、本寨村、联桥村、雷屯村、章庄村、兴曹村、山岚村、仁口村、安宏村、清水屯村、九龙屯村相邻。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云山屯村介绍

云山屯村位于西秀区七眼桥镇,始建于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云山屯村保存了大量的历史建筑,是明代军屯、商屯遗存的实物见证和屯堡文化的典型代表。主要由民居、寺庙、屯门、屯墙、屯楼、古街道等组成,建筑风格既有江南的门、窗、楼、室等细节在局部处理上的风韵,又融入了贵州特有的石头建筑的特点,蕴涵着古老的民族文化。

云山屯村 (5张) 云山屯村位于 西秀区 七眼桥镇,始建于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至今保存了大量的历史建筑,是明代军屯、商屯遗存的实物见证和屯堡文化的典型代表。村里既保存有善于防御工事的屯门、屯楼、屯墙、古街道,又有 江南建筑风格的门楼、窗室,砖碉、石雕、木雕浑然一体。历经600年沧桑,当年随朱元璋“调北镇南”的明朝军士的子孙后代们至今生活在这片具有“大明韵味”的土地上,延续着厚重沉淀的大明遗风。当日,由云山屯村、本寨、九溪三地和刚落成的安顺屯堡文化博物馆汇成的云峰屯堡文化风景区正式向游人开放。 明代军屯、商屯遗存的实物见证和屯堡文化的典型代表——安顺云山屯村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2006年5月12日,安顺西秀区政府等单位在七眼桥镇云峰景区隆重举行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授牌仪式。

西秀区历来重视做好屯堡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他们引进民间资本,修建了贵州屯堡文化 博物馆,既保护、宣传了屯堡文化,又在屯堡文化核心景区建设了一个重要窗口,搭建 公共文化 平台。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云山屯村始建于明初,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屯堡村寨。屯堡起源于军屯,是一种独特的汉文化。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沐英为副将,率三十万大军征讨 云南梁王,于次年攻克云南。为巩固边陲,大军选择以贵州安顺为中心驻扎下来,为解决军需供给,军士戌兵屯田,自给自足,形成了调北征南的军屯。由于军屯力量仍然薄弱,于是洪武二十一年 朱元璋发动了第二次南征,随军带来了一大批赣、皖、苏一带无田地房产的无产者,在贵州一带屯田聚居,形成了以“调北填南”形式安置的民屯,称之为“堡”。

600多年前,明洪武帝朱元璋为加强边疆地区的统治,在江浙招幕士兵,让他们携妻带子进入贵州,居住在设置的卫所里,战时出征,闲时屯垦。当时卫所广布全省各地,军户达数万人之多。沧海桑田,而今这些卫所的遗迹大多散落到了历史的时空中了,但在“黔之腹,滇之喉”的安顺,至今还保存着一些卫所旧址及当时人们生活的遗风,云山屯就是其代表。云山屯村寨只有前后屯墙的两个城门,前屯门用巨石垒砌而成,两旁的城墙,高7—8米,厚约1.5—2米,屯墙全长1000米左右,上有炮眼和垛口,各处制高点还有众多的哨棚,一旦发生战争,即构成了一套系统、完善的指挥和作战体系。从前屯门入寨,眼前是所谓的屯堡一条街,街道长约600米,宽5米左右,还有许多小巷巧妙地与各户的三合院、四合院、碉楼等相连接,形成了攻防相济的通道。随着屯田制度的衰退,加之豪商富贾的涌入,这里的商业贸易曾繁荣一时,布号、米肆、药铺等遍布全屯,著名的“德生昌” 中药铺遗址至今仍存。近六七十年来,由于交通道路的变迁,往日的兴旺与繁荣才逐渐逝去。云山屯的民居大多采用穿斗木构架结构,构架承重,围墙只起围护功能。围墙用石块彻成,选择的材料由大到小,使墙体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感。房屋的板壁、支柱、窗户、门楼等均有镂雕花纹,或名人诗句,或松菊竹梅,或鸟雀凤鹤,绚丽多彩,寓意深刻。

寨子里的民居大多采用穿斗木结构,构架承重,围墙只起围护功能。围墙用石块砌成,选择的材料由大到小,使墙体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感。房屋的板壁、支柱、窗户、门楼等均有镂雕花纹,或名人诗句,或松菊竹梅,或鸟雀凤鹤,绚丽多彩,寓意深刻。

熊子文家:(院落处)这个院子是金光甫家的旧址。金光甫父子二人皆为举人,父为庚子举,子为已卯举。中举后不愿做官而甘愿教书;后来光绪皇帝感念他们淡泊名利、虔心执教的可贵精神,派人送来了一对宝杯以示慰勉。

(社管会)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四合院,这是既有江南韵味格调,又有防御功能的建筑。正房、左右两厢房及照面,至今仍反映了建筑工匠的巧妙构思。

(手指熊明州、王少州住处)此两栋三合院,防御功能十分突出,后墙工艺精致,内院装饰工整。就连鸡圈的设计也是匠心独运——位于石坎内部。

旧时的地方志书把屯堡人称为“凤头鸡”、“凤头笄”等,是因为已婚妇女的簪子酷似凤头而得名。云山屯的男子头包青布帕,身着扣边长衫,系腰带,穿草鞋或布鞋;妇女以纱帕为头巾,腰间系织绵丝质长腰带,打结于臀后,脚下是鹰勾尖头平底绣花软靴,腿扎白布绑腿,宽衣大袖的大襟长袍,衣领、袖口、襟边均饰有花边。据说如此之装束是明代遗留下来的。如果游客来得适时,可以领略到云山屯许多独具特色而又韵味无穷的节日文化:正月初九的玉皇会,正月十六迎汪公,六月初六土地会,六月二十四敬雷神……这些节日中,以迎汪公最具屯堡特色。传说汪公叫汪华,系安徽歙州休宁人氏,隋时为徽州地方官,后率部归唐,被封为越国公,因随唐太宗李世民征战有功,改封九官太守,死后谥为徽州府越国公忠烈汪王,遗骨归葬子歙州城北岚山之上。由于屯堡人有安徽来者,所以他们把故地轶亭也随之带入。正月十六这天,屯堡人要把汪公从平日香火侍奉的汪庙中请出来放在红色的轿子里,由村中德高望重者为前引,呜锣开道进行游乡,轿过的每一家都要 烧香鸣炮奉迎,整个过程大约需要一天一夜的时间。

在正月和七月到云山屯,还可以见到当地人玩花灯和跳地戏。 花灯的主要剧目有(八仙图)、(铡美案)等,表现形式以唱腔为主,道白为辅,这里的花灯表演至少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演出地戏时要戴面具,内容大多取材于“说唐”、“三国”等故事,多为武戏。奇山藏古寺。沿着云鹫山崎岖的石阶而上,便可到达古树掩映的云鹫寺,寺庙由三部分组成,最早的是建于500多年前的大佛殿,清康熙年间增修玉皇阁和关圣庙, 民国初年再添待漏桥和化纸塔。玉皇阁为重檐式攒灵歇山顶建筑,是当地古寺的代表。从高处放目远眺,西面苍山如海,东向良田万顷,让人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

作为数百年前留下的历史“化石”,云山屯和它所代表的屯堡文化,已经成了黔中一道靓丽的人文景观,让人们去感受那深邃的过去。

明清一条街,这条全长大约六百余米、宽约3到5米的古街,全部由青 石板铺设而成;这条并不太长的古街道,却被历史分成了三段,第一段是这条街的前半段,主要的建筑与风景人文都是以明朝的为主;中间的一段却是清朝;而最后的一段则是民国及以后年代的了。在这条古街上,还有许多小巷巧妙地与各户的三合院、四合院、碉楼等相连接,形成了攻防相济的通道。随着屯田制度的衰退,加上豪商富贾的涌入,这里的商业贸易曾经繁荣一时;街道两旁店铺林立,繁华如梦,古韵犹存,布匹店、米店、药铺等遍布全屯,著名的“德生昌”中药铺遗址至今还在。这条古街道,随地势起伏,宛如一条玉带,具有浓厚的明代江南建筑风格;它记载了这条古街的数百年沧桑。现在,古街上有大小店铺数十家,主要销售饮誉海内外的茶叶、蜡染制品、旅游工艺品等。马蹄形的铺台,就是当年开铺人家。此外,还有各种不同风味的小吃店和茶馆,游客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食用,十分方便。古老的屯堡文化古街上,展现着她那迷人的风采,使她成为向海内外游客展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长廊。

按水坡:这股山泉,与东边“大水岗"的山泉一样,长年不断,大旱季节也涌流不息,是全村寨饮用水的主要来源,它有三个特点:

一是:汩汩清泉,冰甜可口;

二是:四季不断,寒署不枯;

三是:饮用治病,神奇妙方。

云山寺:都说奇山藏古刹。闻名遐尔的云鹫寺就屹立在云鹫山的山巅上;远远看上去,古树掩映的云鹫寺有一种让人说不出的清虚和超拔。聆听着古刹的钟声,双脚踩在石阶的青苔上,头顶几朵闲云,大家的思绪似乎会飞得老远,不经意间,心中会滋生出一种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怅意。古老的钟声,依旧在风中回荡着,就象在吟诵一首悲壮而苍凉的史诗。我相信游客们都会明白一个事实,几番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以及当年征服者们的光辉和荣耀,早已随风飘散……时间,终归会让我们找回内心的宁静和温馨。根据《云山寺志》记载,这座寺庙初建于元朝末年,当时只是简陋的茅草庵,有两位僧人师徒二人相依为命,在这里默默修行;在此期间,他们砌起了石阶梯700级,并把寺庙的大殿和房宇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两位僧人死了之后,村民们把他们安葬在了后屯门外面,还在他们的坟前立了塔碑供后人追思和悼念。

接引亭:这个地方原来靠着偏崖建了一座亭子,名字叫做“接引亭”,亭子里塑有“接引佛菩萨"像,意思就是在这里接待上山的客人。菩萨左手下垂,右手指向山门,彬彬有礼;亭子两边的楹联妙趣横生:

尔果诚心快上来有我接引

吾特授语速进去解尔痴迷

可惜这亭子在五十年代时毁坏了,目前景区管理处已有计划把它恢复重建。

山门处:这个地方原来有一块黑木大匾,上面写着“仍有灵来”四个大字。

飞来石:这奇特的山岩,叫飞来石。终年毛叶蓬覆,杂草丛生,郁郁葱葱,山间有一条溪泉,汩汩直下;村寨里的人用石缸把它蓄起来,可以直接饮用。传说石缸里有一对金蛙,在夜间长鸣不止;现在泉水干枯了金蛙也走了,村寨里的人都盼望着能再现昔日的美好光景。

沿着崎岖的台阶拾级而上,便可到达古树掩映的云鹫寺,寺庙由三部分组成,最早的是建于500多年前的大佛殿,清康熙年间增修玉皇阁和关圣庙,民国初年再待桥和化纸塔。

关圣殿:这个关圣殿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游人来了都会到这里顶礼膜拜,抽笺祈福。

大佛殿:山上的这座大佛殿始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后来又屡毁屡修,直到现在。

原来有一座禅门,禅门两侧悬挂着僧人樊树奎题写的长联;对联将周围地名嵌进,琅琅上口,广为传诵:推开清静禅门,仰视西南盛景,遥望万仙十佛,骑乘白鹤青龙,宛在云中观燕,抛弃凡尘嚣事,隐居东北名山,喜迎八寨七贤,邀迎天鹅河螺,同斗来岭上看牛蹄

待漏桥:建于1920年,巧妙应用两岩拉近之势,石拱成桥作基,桥上三字“待漏桥”,乃乡绅金星翘所书,诗云:

将军铁蹄夜渡关,

朝臣待漏五更寒。

云山的和尚,诵经勤勉,寺规严密,并非“日高三寺僧未起",意即对僧人们的赞颂勉励。

玉皇阁:玉皇阁为重檐式攒灵歇山顶建筑,是当地古寺的代表。这里原来供奉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托塔天王、雷公、闪电娘娘等。

登上玉皇阁,俯瞰此山,只见山下的屯堡变成一座彼岸,油菜花变成一个巨大的花海,而远处的山则变成了花海中的岛屿,真是春光无限。如果从高处放眼远眺,西面苍山如海,东向良田万顷,不禁让人“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

“云山屯”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屯堡文化村寨 ,也是“云峰八寨”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的雄奇、险峻和美丽,曾令无数游客流连忘返。“云山屯”始建于明代初年,自建成以后,几经战乱和自然侵蚀,逐年都有修葺和增建。屯内的屯墙、街巷、宅院以及自然生态环境保存完整,犹如一部古代屯田文化的百科全书。2000年,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将它认定为:“最大的、最完整的明初屯堡文化村群落”;200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又是贵州省唯一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的村寨;获得这个称号的村寨,在全国也仅仅只有24个。

周边行政单位

西秀区七眼桥镇云山村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云山村小山组104号

周边门

云山屯-北门 地址: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云山屯北门(屯堡大道南100米)

云山屯-东门 地址: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云山屯古建筑群景区东300米

周边景区,乡村

云山屯 地址:安顺市西秀区
安顺市西秀区

周边景区,

云山屯古建筑群景区 地址: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
营业时间:00:00-24:00
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

周边商铺

西秀泽星屯堡生活体验倌 地址: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云山村云山组162号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云山村云山组162号

周边村庄

云山村 地址:安顺市西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