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都村

发都村 发都村办事程序 发都村苗族服饰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 团结乡发都村 位于团结乡东北方,村始建于1963年,全村面积约2.4平方公里。现有林地2500亩,耕地1100亩,辖区内总户数480户,总人口1775人,其中少数民族403人(苗族)地方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很有发展前途。改革开放大潮推动了本村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为603元,2010年后达1500元以上,基本突破了贫困线,但相对地说我村经济还是相当落后。按照“团结、创新、务实、为民”的精神,结合村实际,依托我村优势,提高引资是发都村人民富裕的希望。中心办事程序:工作人员根据服务对象申报的事项,按规定的流程及方式办理。 ---直接办理。凡程序简便,可以当场审批的项目,即收即办、现场办理。 ---承诺办理。对当场不能办理,需在审核、论证的申请项目,由工作人员在规定的内办结。 ...

详情

发都村地名网_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团结彝族苗族乡发都村资料简介
  发都村是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团结彝族苗族乡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20502204202,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520502。发都村与团结村、青杠村、草坝村、柱中村、安山村、海戛村、新田村、新中村、青林村、银山村、青龙村、营坪村相邻。 还有1个地名与发都村同名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团结彝族苗族乡发都村介绍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 团结乡发都村 位于团结乡东北方,村始建于1963年,全村面积约2.4平方公里。

现有林地2500亩,耕地1100亩,辖区内总户数480户,总人口1775人,其中少数民族403人(苗族)地方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很有发展前途。改革开放大潮推动了本村经济发展。

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为603元,2010年后达1500元以上,基本突破了贫困线,但相对地说我村经济还是相当落后。按照“团结、创新、务实、为民”的精神,结合村实际,依托我村优势,提高引资是发都村人民富裕的希望。

中心办事程序:工作人员根据服务对象申报的事项,按规定的流程及方式办理。
  ---直接办理。凡程序简便,可以当场审批的项目,即收即办、现场办理。
  ---承诺办理。对当场不能办理,需在审核、论证的申请项目,由工作人员在规定的内办结。
  ---联合办理。对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职能站所审批的项目,由主办窗口牵头协调,在规定时限内办结。
  ---上报办理。需报上级审批的申请事项,由工作人员负责材料的审查,明确告知所需材料,及办结时限,在规定时限内由主办窗口负责上报,积极联系办理。全程帮助办结。
  ---协助办理。群众申办有关事项确有困难的,工作人员应予以指导,或帮助、起草,填写有关申报资料。
  ---代为办理,群众交付的代理、代办事项,由工作人员代收并登记,签字后,到上级有关业务部门集中办理,及时回复输结果。
  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事项,受理窗口要明确给予答复,告知申请人不予以受理的理由,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不符合条件不予批准的事项,应当书面告知,说明理由妥当处理。
  2,便民利民服务站(点)要根据群众需要办理的事项,按照政策规定采取出具相关的证明材料,当事人提供相关资料后代为办理等方式及时提供服务,并在工作中及时掌握反映社情民意。对群众交付的代办事项,要作祥细登记并妥善保管相关资料,避免出现工作失误

苗族服饰,苗语叫“呕欠”。主要由童装、便装、盛装组成,盛装,苗语叫“呕欠嘎给希”即“升底衣服”,“ 呕欠涛”苗语称谓即“银衣”,下穿百褶裙,前后有围腰。  苗族服饰分为童装,男装和女装。苗族男装的色彩和装饰较单调,不及女装鲜艳与丰富。女装又有便装与盛装之分。便装是平时穿着的服装,其色彩花样及装饰不及节庆时节婚时穿的盛装鲜艳。

如果说银饰是苗族女性的代表标志,那么服饰则代表着苗家人独特的艺术作品。《辞海》里记载“苗绣已同代表着苗家刺绣最高水平的湘绣、苏绣、蜀绣、粤绣一同并列收入。”苗族刺绣、服饰正如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称赞的:“苗女刺绣巧夺天工,湘绣苏绣比之难以免俗,具有很大的商业开发和前景。  苗族服饰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苗族服饰图案承载了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从而具有文字部分的表达功能。由于历史的久远,这些图案所代表的文字功能和传达的特定含义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无法完全解读,这也是苗族服饰图案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苗族服饰图案是件随着苗族服装服饰发展起来的装饰艺术,至今仍应用于日常的服饰和生活用品之中,且具有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相结合的特点,被赋予了继承民族传统、纪念祖先和传承祖训等丰富多彩的内涵和意义,这些图案背后的意义和由来代表着苗族人民的感性经验和对客观世界的解释。  苗族服饰,历史悠久。由于历史的原因,苗族服饰一直未被任何一部史料记载。但从苗族服饰图案符号所代表的文化内涵看,苗族服饰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虽然苗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学,但仅凭强烈的认同感,靠世代口传身授,将流传千年的故事、先民居住的城池,迁徙漂泊的路线等点滴无遗地融进服饰文化当中,也一针一线绣进衣冠服饰,世代“穿”承,永不忘怀,因而,苗族服饰被誉为“无字史书”和穿在身上的“史书”。

“呕欠嘎给希”——升底绣花衣是白洗式苗族服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图案,由“呕欠字”和“呕欠闪”两种类型组成,汉泽“红绣花花”和“暗底暗花衣”。二者背块均无刺绣,其他纹样与“呕欠嘎给希”相同。但服饰花纹图案变化最多的是“抛功拨”——袖花,其图案主要以各种几何图形布局,在不同的几何图形中,绣上各种花纹,组成许多不同名称的“抛功拨”——袖花。如“抛学啸棱”,汉意为“绫销红朵花”;“抛西勒拉学棱”,汉意为“小红朵蛇皮花”;“抛补追归”;汉意为“鸡菌花朵”;“抛刀么”,汉译为“树梢花朵”;“抛赶枝呵”,汉译为“蕨枝花朵”;“抛赶玖”,汉译为“针针花朵”;其花又称之为“抛赶旺”;汉译为“包谷花”;“抛声给学玖丢嘎”,汉译为“十六勾勾蚕花朵”;“抛所戈游”,汉译为“小四朵红花”;“抛所戈说”,汉译“大四朵红花”;“抛宝利学”,汉译为“浮漂红花朵”等四十余种服饰图案组成。   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东南苗族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花团锦簇,流光溢彩,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记录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从造型上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从制作技艺看,服饰发展史上的五种形制,即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东南苗族服饰中均有范例,历史层级关系清晰,堪称服饰制作史陈列馆。从用色上看,她们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五种。从构图上看,它并不强调突出主题,只注重适应服装的整体感的要求。从形式上看,分为盛装和便装。盛装,为节日礼宾和婚嫁时穿着的服装,繁复华丽,集中体现苗族服饰的艺术水平。便装,样式比盛装样式素静、简洁,用料少,费工少,供日常穿着之用。除盛装与便装之分外,苗族服饰还有年龄和地区差别。

周边政府机构

吲星缤弟七关区发都村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

周边乡镇

团结彝族苗族乡 地址: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

周边村庄

法都村 地址:七星关区毕节市

法都寨 地址:七星关区毕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