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兴镇

百兴镇 百兴镇自然气候 百兴镇地理环境 百兴镇行政区划 百兴镇乡镇经济 百兴镇古迹传说


百兴镇为 贵州省毕节市 纳雍县下辖的一个镇,位于纳雍县西南部,地处东经105004′至105022′,北纬26031′至26037′,东起碧波荡漾的水公河,西与 曙光乡接壤,南与 六枝特区交界,北抵曙光乡 拦马墙。最高海拔高度大棕坡山顶,2117米,最低海拔高度岔河电站,1235米,相对高差是882米,平均海拔1572.8米。镇政府驻地的海拔高度是1460米。百兴,原名白泥屯。位于纳雍县南面,距离县城约50公里,地处织金、 六枝、水城与纳雍四县(区)边缘结合部,是纳雍经阳长、出六枝、进贵阳的主要交通要道。“百兴”,原名“糯溪”,是彝族的古堡,又名“白泥屯”,素有“好个白泥屯,四条路口进”之美称,后以“百废俱兴”之意而得名,是贵州西北边陲璀璨的一颗明珠。百兴镇在县城西南部,镇驻地距县城50公里,东经105度14分至105度18分,北纬26度13分至26度35...

详情

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百兴镇所有村庄

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百兴镇介绍

百兴镇为 贵州省毕节市 纳雍县下辖的一个镇,位于纳雍县西南部,地处东经105004′至105022′,北纬26031′至26037′,东起碧波荡漾的水公河,西与 曙光乡接壤,南与 六枝特区交界,北抵曙光乡 拦马墙。最高海拔高度大棕坡山顶,2117米,最低海拔高度岔河电站,1235米,相对高差是882米,平均海拔1572.8米。镇政府驻地的海拔高度是1460米。

百兴,原名白泥屯。位于纳雍县南面,距离县城约50公里,地处织金、 六枝、水城与纳雍四县(区)边缘结合部,是纳雍经阳长、出六枝、进贵阳的主要交通要道。

“百兴”,原名“糯溪”,是彝族的古堡,又名“白泥屯”,素有“好个白泥屯,四条路口进”之美称,后以“百废俱兴”之意而得名,是贵州西北边陲璀璨的一颗明珠。百兴镇在县城西南部,镇驻地距县城50公里,东经105度14分至105度18分,北纬26度13分至26度35分,东连织金鸡场,西接本县曙光乡,南面与织金 鸡场乡相邻,北面与 六枝特区牛场乡接壤。辖1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71个村民组171个村民组,145个自然村寨,居住着11716户39459人,有汉、苗、彝、布依、回、南京、菜家、仡佬、穿青等8个民族或族群。

百兴镇

全镇总面积9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1460米,年平均气温13.8℃, 降雨量1230毫米,无霜期264天。土壤肥沃,质地疏松,小区气候独特,适宜 玉米、 小麦、 水稻、 洋芋、 烤烟、蔬菜等农作物生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镇仅仅以农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带动下,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粮食连年丰收,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欣欣向荣,镇容镇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全境多山,峰峦迭起,沟壑纵横,流水切下,山高坡陡,岩溶地貌较为发达,地下河流各处皆有,位于百兴腹地的汪家河,犹如一条白练,蜿蜒曲折地汇入纳雍河。镇内人文景观较多,有 千年白果树,路家翰林坟,布依族风情,苗家歌舞,谢家垭口碉群、石阶,蒋家鱼洞大峡谷,出水洞,老街大洞,补懂(补洞)大穿洞,大棕坡自然保护区等。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的库区在百兴境内,2013年筑坝蓄水,具备很好的旅游开发条件。

地下矿藏丰富,已知的有煤、粘土矿、硫铁矿等,尤其以 无烟煤储量大、煤质好,具有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等特征,已探明 煤炭储量达10.8亿吨以上,是电厂用煤供应地之一。目前,年产45万吨的德科煤矿正在建设之中。

全镇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年平均气温13.8℃,年平均日照天数265天,年均 降雨量1250毫米,无霜期264天,属大陆季风气候。盛产玉米、小麦、马铃薯,适宜于烤烟、蔬菜、油菜、魔芋、辣椒、茶叶、柑桔等经济作物生长。

林业、 畜牧业基础较好。全镇 有林地19422.3亩,森林覆盖率为13.5%,以杉树为主。有草场2.2万亩,此外还有大片土坎可以利用,农副产品较多,青粗饲料丰富,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

现全镇辖18个行政村,1个社区,171个村民组,13396户44214人,每平方公里460.5人。

总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570亩(习惯亩),其中:水田1025亩,人均耕地面积0.52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3420元。居住着汉、苗、彝、回、布依、白、蒙古、仡佬等民族。

全镇常住人口中, 汉族人口为38747人,占总人口的87.76%;少数民族人口为5467人,占总人口的12.24%。其中苗族1753人,占少数民族数的32.06%;彝族1105人,占少数民族数的20.21%;白族54人,布依族712人,回族26人,其他少数民族1817人。

苗族主要分布在 苦李科村、 垭口村、 大龙井村、坐窝底村、 陈家寨村;彝族主要分布在坐窝底村、陈家寨村;

布依族主要分布在 新街村、 塘上村、 水头上村、 大坪地村;

回族分布在新街村、苦李科村、水头上村、大坪地村、德科村;

白族分布在 汪家坝村、大 滥坝村、苦李科村、坐脚村、 老街村、大龙井村、 杨家寨村、水头上村、坐窝底村。

纳雍电厂的建设投产,五轮山煤矿的开工建设,也有效地拉动了百兴镇公路建设、 运输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全镇19个村已全部通公路,171个村民组有165个组通了公路。

流经本镇的纳雍河属支流流入 乌江水系,“黔中枢纽”工程已在纳雍河流域测设规划坝区,流域内建有装机容量275千瓦、400千瓦的小水电站各一座;今年德科、陈家寨两个村农网改造已纳入规划,年底结束后全镇实现同网同价,辖区高、低压输电线已并入南方电网。

通讯事业发展迅速、规划区 程控电话管道铺设工程一期已装机1000多门,2005年10月1日开通宽带网,移动通讯覆盖全镇19个村;全镇电话覆盖率达100%。

煤炭是百兴的一大支柱产业,已探明储量达10.8亿吨以上,且煤质好,具有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等,是电厂用煤供应地之一。目前已成功引进水城、贵阳等地老板投资建了石煤洞、顺风、滑石板、麻柳塘等煤矿,解决了近千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

百兴镇其它产业的发展也很迅速,据统计,现在该镇有企业及个体工商业662个,其中农业7个、 加工业230个、建筑建材业8个、交通运输业164个,批发零售贸易业235个,旅游饮食服务业122个,其它企业6个。

全镇 国内生产总值2.33亿元, 第一产业1.02亿元; 第二产业0.97亿元;第三产业0.34亿元; 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44%、42%、14%。金融运行平稳,信用社存款余额1640万元、 贷款余额2378万元。

2007年大牲畜存栏12380头(匹),出栏3462头(匹);家禽存栏86671(羽),出栏84664(羽)。

白泥屯就是 纳雍的百兴镇,因有白泥坡出白泥故名,总面积 96 平方公里。三面环水,纳雍河由 阳长镇 ( 海子羊场 ) 经海座、彭家渡口、卡门、蒋家岩绕屯向东南流至大 转湾织金、纳雍、 六枝特区三县交界处与岔河汇入 乌江。四围河谷深切,峭壁万仞,只有四条路口,过去东、西、南三面须船渡才能进入屯内,唯东北一条旱路可通。是 宣慰使安坤建立的阿扎屯 ( 水城 ) 、 马龙屯 ( 六枝特区 ) 等十八屯之一。屯上田土肥沃,粮食丰饶,是早年水西的囤粮之所。在以那田坝 ( 百兴镇 ) 建有仓廪,由十二宗亲之一的归宗支系沙氏经管。因其地形险要,历史上素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时,顺德夫人奢香曾来此避乱,清初这里是水西战争的主战场。民国末年,国民党反动军、警、宪、特聚集于此,企图负隅顽抗,未得逞。本文着重讲的是水西战争在白泥屯上留下的古迹和传说。

补懂形如卧虎仰天长啸,位于百兴镇东的 垭口村石垭口。原是火着则溪与陇垮则溪的分界,陇垮有一支系住在洞的右侧,遗址尚存。

这里群山起伏,重峦叠嶂,悬岩绝壁,乱石嶙峋。大中坡,海拔 2152 米,是百兴境内高峰,横断东北的 观音山蜿蜒南下至蒋家岩,全长 10 公里。古时,这一带森林覆盖,山路崎岖,虎、豹、豺、狼出没,獐、鸡、兔、鹿群聚。若不是亲身到过,谁也不会相信在这白云深处的高山之巅会有这样一个奇特的洞穴。

明洪武十六年 ( 公元 1383 年 ) ,贵州都 指挥使马晔寻衅鞭笞奢香夫人。欲以此激叛当时的 水西土司,然后出兵镇压,以达到消灭四十八部其地之目的。奢香夫人识破了马晔的险恶用心,以大局为重,忍辱负重,制止各部造反。回水西后,即到卧这经陇垮 ( 张维普洒 ) 至糯溪骂衣 ( 百兴镇 ) 避难。补洞位于崇山峻岭之中,隐蔽安全,且陇垮、归宗皆管钱粮,供应不愁。奢香夫人就带着人马到洞内驻扎,与属下筹划方略,面对当时情景,她慨叹:“此身无所寄,补洞待明天。”明洪武十七年 ( 公元 1384 年 ) , 奢香接到水东女 土司刘淑贞的信,便返水西城上京告状。因奢香夫人在洞门高筑石墙,后人便称补洞。奢香在补洞居住时,便修筑从陇垮经晏家冲、唐衣垮、水公河、 鸠 卧、大箐垭口、羊权路、老街至糯溪骂衣的驿道,全长 30 公里,至今仍存遗迹。

石垭口是紧靠补洞左侧的一道石梁,高 7.5 米。清康熙三年三月 ( 公元 1664 年 ) 吴三桂进军水西,与 宣慰使安坤在水城阿扎屯激战之后,安坤退守白泥屯,在东、南、西、北四条主要路口建关、设卡。依险拒敌。补洞乃一天生的藏兵处所,与之相连的石垭口是屯东要隘,在垭口上建关,称为卡门。卡门高 7 米,厚木栅做门扇,卷洞半圆,上有垛口,两侧依山势起伏高低筑墙,高 5 米,厚 1.5 米,青石砌就,形似“长城”。北面接栏马墙高屯哨所,南面直抵纳雍河边上的蒋家岩头。又将补洞加固,把原有的墙垣拆开,重新由洞门至洞内筑石墙三道,间隔百米。三道墙中间均有长方形栅门,铁锁,钉铁皮。派重兵屯于洞内,轮换守卡。

在洞顶修营盘一座,仅洞背右面一条石阶小路通其上,只能容一人单行,十分险峻。补洞卡门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今天你若登上补洞顶上的营盘极目远眺,纳雍河、水城、 六枝特区的牛场、铁盖梁子尽收眼底。

补洞不仅是一个古迹,且洞内地下景观奇特。全洞大小景观计一百零八处,其中上岔两层,下岔三层较为特出。

上岔朝北直通 观音山,进入第一层,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个大沙坝,中有大塘一口,微风过处,泛起碧波,右面的塘坎上有一道青石梁,上有钟乳石柱 18 棵,高者 4 米,矮者 3 米以上,高低不齐,直径均在 0.5 米左右,如竹笋,发白光,为潭边石林。进入一长方形石门,走完一个长 10 米的小山洞即到第二层。这一层是一个平坝,坝中间有一小谭,直径约 10 米,潭内水色碧绿。清澈如镜,微波荡漾,寒气逼人,如投石其中,有若琴鸣,余音缭绕于洞内,经久不息。

下岔朝南,有阴河可发电。

第一层:高 70 米,宽 120 平方米,圆石铺满地上,珠光粼粼。右边石壁上有一高 4 米的石像,手中抱着雨伞,身着长衫,下面摆上被微风吹起的皱褶,生动形象,俨若毛主席去安源的巨幅画卷。

第二层:平地正中有一直径 4 米的圆台,台中有 1 米高的石像一尊,形如“老叟”,白发银须,身略前倾,手拄拐杖。“老叟”前面有两个小石像,高 0.3 米,绾发髻,双手合十如 善财童子,头微低似在向“老叟”拜揖,形态逼真,为童子拜寿星。

第三层:岩浆顺着山势凝结成的一道石梁。石粱上的 钟乳石如一只老虎,眼、耳、口、鼻分明,头、腚、脚、尾活现,匍匐于石梁之上,似欲长啸,令人惊奇。

补洞周围有 53 个坡头,是百兴镇改革开放后兴办起来的镇办林场,面积四千多亩,种着 130 多万株白杨松杉,为一个人工培植的森林。垭口村补洞村民组 30 多户人家的竹篱茅舍,掩映在绿树丛中,水绕山环,寂静清幽。

安宣慰断藤桥,说的是水西 宣慰使安坤夫人禄华于猴儿关计架藤桥,破敌取胜的一段传奇故事。

禄华系乌蒙 土司后裔,安坤妻,康熙十三年 ( 公元 1674 年 ) 助清平叛,功封柔远夫人,颇有军事才干,水西战争爆发后,她随营策划军务,助安坤指挥部下与吴军周旋。安坤退守白泥屯后,在前敌指挥建关、设卡、筑墙、修闸布防,禄华则坐镇糯溪骂衣以那粮仓掌管粮草。

猴儿关地处屯北正面防守的要冲,是百兴、阳长、河溪三条大道的交叉路口,上有瀑布飞流直泻,如银帘倒挂。下有直径约 30 米围圆的小石潭一口,潭水清冽。河溪小河由东向西流经关前汇入刘家渡口,对面是营盘坡,两岸箐深林密,树枝藤蔓交叉覆盖于其上。关的右侧背面在要隘处依山设卡,乃从北面进入白泥屯上之“咽喉”。水西军一到白泥屯,安坤立即集重兵于关上,加固围墙,增设垛口,置火药大炮、擂木滚石,严阵以待。

吴三桂过水城穿大箐由纳雍河上游抵母河段的彭家渡口进入纳雍海座,扎营于羊猫山,隔河溪小河与猴儿关对峙,敌对双方,旗鼓相望。

形势紧逼,安坤遂集众将于糯溪骂衣商议迎战之策。禄华提出,吴军来势汹涌,锐气方刚,不可与之正面交锋,宜用计方能破敌取胜。安坤依其言,随命禄华全权指挥。禄华当即召部将阿五、阿于二人密授机宜,要他们在一夜之间于猴儿关与营盘坡的岩上打眼,隔河拉上藤索,将绳头扣牢于两边岩眼之内。在两岸交叉的藤蔓上搭一座浮桥,用泥土盖上,使敌人不易察觉。同时挑精兵在岩眼处埋伏。此外。在羊角上捆灯笼,晚上把羊子赶到藤桥上,点上灯笼火把,击鼓吹角诱敌。何五、阿于二将依计而行。入夜。关上灯笼火把亮如白昼,鼓角齐鸣。吴三桂在海座羊猫山大营观察,疑水西军偷袭,即命大队人马出击,倏忽冲到桥上,闻关上三声炮响,才知上了当,但撤退已来不及。这时伏于岩眼处的水西军,一齐动手,挥动斧头、刀、锯砍断藤索, 吴三桂的人马皆坠入桥下死于水中。相传吴三桂的 胭脂马也坠入潭中淹死。《大定县志·平水西逸事》记述“ 把总王乙及三百人咸坠岩死”。

战后,猴儿关前尸横遍野。后来,由地方里、甲将两军阵亡的将士骸骨在幺哥营安埋,人称万人坟。

昔日雄关要隘而今已变通途。

李琼瑶、尚崇俊有《咏猴儿关》诗云:

高飞瀑布泻银涛,倒挂藤萝千万条。

峰岭崔嵬升碧汉,层峦耸翠达青霄。

千车负运煤千吨,二水川流关二桥。

牛马猪羊集市上,鼎新开放喜今朝

栏马墙与观音阁

栏马墙 百兴镇东北,距镇上 4 公里处是一个深谷小 坝子,三岔河水从坝子中间流过,东面有高耸的高屯与北面的三锅桩森林覆盖,大树参天。三锅桩因山顶有三个尖峰形似鼎足而得名。这里是水西古迹栏马墙。也是安坤在白泥屯东北修来抵御吴军的主要险隘。《大定县志·古迹志》载:“栏马墙,在城西二百五十里,白泥屯宣慰安坤所筑。”

栏马墙横亘于高屯与三锅桩之间,康熙三年安坤命部众用毛石垒筑,石头大者重千斤以上。栏马墙长 200 米,高 5 米,厚 3 米,无石灰勾缝,有三道卷洞门。每道卷洞门之间,距离 60 米,中间一道略高,与两边卷洞门成“品”字形。下面修水门,用条石在两边河岸固定,再用厚木枋闸放人槽内,如吊桥一般,可升降堵水、放水。卷洞门、水门均用细錾条石。

高屯上有一四方洞,可容百人驻扎。周围筑石墙,有栅门。有两条路口,沿栏马墙左边一小道可通。还修筑瞭望哨所。里面放置擂木滚石,乃木石结构。敌人来时,将擂木滚石从高处放下,杀伤敌人。

吴三桂攻猴儿关失利之后,抽调一支人马,突破栏马墙攻入白泥屯,哪知安坤早已得报,加派兵力固守,吴军至,双方于关前展开激烈战斗。吴军炮轰三锅桩,岩坠山下,焚族一寨村民被压死。安坤大怒,命军士抽闸放水,淹死吴军千余人。

观音阁 栏马墙右面有一如幔帐的石壁,下面有一个形似鸡罩的岩洞,可住几十人。不知何年何月,有人在洞左的岩壁上刻“头顶五落坡,脚踏三岔河。谁人识得破,金银用马驮”等字。右边转弯处有一蓬芦茅竹,高丈余,常年青绿。距洞 6 米,离地 4 米的岩壁上,钟乳石凝结成形如观音大士的石像,端坐于莲台之上。石壁左上方有一个椭圆形石洞,里面石乳如一对鸽子,相互依偎,令人称绝。

清光绪二十九年 ( 公元 1903 年 ) ,游民周丙午带 18 个人来鸡罩洞驻扎,日偷夜抢,在白泥屯上骚扰,团头胡云轩率众用火攻将周丙午等 18 人活活闷死于洞内。那时乡人迷信,认为周丙午凶死于此,会给地方上带来不吉。光绪三十一年 ( 公元 1905 年 ) ,经商来栏马墙定居的四川人张洪顺出资修一座庙,罩住观音石像,像一座依石壁而立的阁楼。此庙名 观音阁。阁前两柱头上,有对联:

岩生紫竹林润洒西天三月雨;庙似白鹊寺飞来南海一枝春。

从此,这一带的人把观音石像当“神”供奉,每年逢农历二、六、九月十九那天,白泥屯上朝山拜佛的人络绎不绝。织金、六枝特区、水城等县也有人从远处赶来上香。有时赶庙会或旅游观光的不下万余人次,商贩也在庙会期间来观音阁摆摊设点。销售商品,十分热闹。

加科和平村老虎洞下的大冲卡门,也是水西安坤在白泥屯上与补洞、猴儿关、栏马墙一道修筑的屯西要隘。在这一带有着动人的传奇。

七块大石搭成的狗桥 卡门下面纳雍河上游的抵母河段,是白泥屯西南纳雍与水城、 六枝特区的界河。这里坡陡谷深,水势急湍。 十八罗汉山、大熊猫山、垛泥小尖山、铁盖梁子等山脉沿河西绵延数十里,山势巍峨,挺拔雄奇,隔河耸峙于卡门之前,若站在老虎洞顶上遥观,有若大将点兵。河上的郑家渡口是水城、六枝特区通往白泥屯上的水上交通要道。安坤建立十八屯时修筑驿道,正好从糯溪骂衣经卡门下郑家渡口直抵水城阿扎屯,这条驿道往东北又可经猴儿关、归宗纳志、卧这过木空河通往明、清时水西首府大定城 ( 今大方县 ) 的九层衙,是当时水西境内从东北到西南的水陆通衢。

那时郑家渡口,是一个大转湾潭,水深流急。驿道修筑至此,安坤在此修一座石桥。

桥高 5 丈,长 16 丈,宽 1 丈 2 尺,请高手石工,一律用青石,每天上千人上工。不到半年,一座单孔石拱桥修架于罗汉山脚与大转湾潭之间。当时,正要加桥尖石落成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衣着褴褛,手拄拐杖,须发斑白的老人,向监工声言他要踩桥。监工见老人形容憔悴如乞丐,心存鄙弃,说老人这副模样不配踩桥。监工话音未落,老人忽然不见,顿时狂风大作,雷电交加,大雨倾盆,河水陡涨,把石桥冲走。一时雨过天晴,水势恢复如初,老人忽又出现在工地上,只听他自言自语地说道:“人心不古,故遭惩罚,待我随便捡几块石头修座便桥给你们看看。”言毕,老人将手中拐杖一挥,一眨眼从四面飞来大小不一,形象各异,每块重约数万斤的七块大石,相互依靠,平平稳稳地飘浮于原先架桥处的水面之上,石下清流哗哗,河水依然。老人又指着七块大石对在场的人说:“我这座便桥不要说行人来往,就是狗也能从上面跳过。”说罢飘然而去,监工骇然,面面相觑。从此人们便将这里命名“狗桥”。

后来,传说是太白星君显圣,从此经过的行人,都惊叹这样重的大石不沉河底而飘浮于河水之上,实非人力所能及,世所罕见。至今安宣慰修的石桥桥基尚存,两岸还有当年打来修桥未被大水冲走的料石。秋冬雨水干枯季节,行人确实从七块大石上行走。 1981 年,水城王家寨的王德学、王祖发两人筹资在此用钢丝搭板桥, 1988 年将板桥改为铁索桥,用吊斗拉滑丝溜渡,两岸行人来往比以前又更方便。

石龙吐水 狗桥西面山上的十八个山头,俨若十八个形态各异的大佛,人称 十八罗汉。传说十八罗汉得知太白星君架桥的奇闻之后,一时兴起,便乘着一条石龙来抵母河观看虚实。见狗桥奇特非属一般,深为叹服。

的确,紧挨桥西的一堵 悬岩,形如张着大口的龙头,角、眼、须、爪,形象逼真,在离河面丈许处,有一股水桶粗细的泉水,如银练,常年水色不变,正好从龙口里直泻河中,与抵母河水融汇,说是十八罗汉乘坐的石龙喷出来的唾沫,与狗桥相映成趣,蔚为奇观,人们名石龙吐水。

夹凤岩边的犀牛水沿狗桥东岸直上 200 米处,有一面高耸入云的石壁,传说,远古时候,有一只凤凰从远方飞来站在石壁上,石壁突然分开把 凤凰夹死,人们称为夹凤岩。夹凤岩右侧的李家树林是一座挺拔的大石山。形似一头奋蹄扬威的牛,矗立在东面的河岸上。靠岸处有一个洞穴,往里一直延伸,洞口有两米高,深不可测。离地面 10 米处的牛头上,分左右各有一个牛鼻子洞,洞里喷出泉水,悬空飞泻,如仙女散花。泉水不是同时由两个牛鼻孔里流出,而是轮换吐水,左边鼻孔喷七天,右边鼻孔喷七天。轮流喷泻,令人费解。

李家树林上边的加科和平,清时属大定府嘉禾里八甲。树林右侧的河坡,是寨中常年放牛的草山,山上长着嫩绿的青草,还有 化香树和 小豆柴,河岸上全是 芦苇。相传康熙年问,和平坝子的人放牛到河坡上,晚上放牛回家的时候,有一头形如小牛夹杂在牛群之中,谁家也不敢认,后来还是里正 ( 古代乡里小吏 ) 把这头小牛和他家的水牛一起关进圈里。寨民感到奇怪。第二天放牛的时候,大家都跟着到河坡上去看。哪知牛群一到李家树林,这头小牛一下子钻进洞穴不见了。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一头犀牛,于是人们便把牛鼻子洞里流出的泉水称为犀牛水。

周边政府机关

纳雍县百兴镇委 地址: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百兴镇政府

周边中学

纳雍县百兴中学 地址: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百兴镇中学路

周边景区,

纳雍河 地址:毕节市纳雍县

周边小学

百兴镇纳雍河小学 地址: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683乡道东50米
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683乡道东50米

纳雍县百兴镇第二小学 地址: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百兴镇

周边乡镇

百兴镇 地址: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
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

周边村庄

新街村 地址: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

百兴 地址:毕节市纳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