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鸠戛彝族苗族乡

左鸠戛彝族苗族乡 左鸠戛乡 Zuojiujia Town of Yi and Miao Peoples 左鸠戛彝族苗族乡基本信息 左鸠戛彝族苗族乡地理气候 左鸠戛彝族苗族乡历史沿革 左鸠戛彝族苗族乡左鸠戛的由来 左鸠戛彝族苗族乡人口经济 左鸠戛彝族苗族乡社会事业 左鸠戛彝族苗族乡人文景观 左鸠戛彝族苗族乡下辖行政村


左鸠戛彝族苗族乡位于 贵州省 纳雍县县城的西北面,乡政府驻地距县城61公里,总面积57.6平方公里,东经104度59分至105度05分,北纬26度47分至26度52分,东南接猪场乡,西邻水城县金盆乡、赫章县,北连锅圈岩乡,东面接壤昆寨乡。左鸠戛彝族苗族乡为 贵州省毕节市 纳雍县下辖的一个民族乡,位于纳雍县县城的西北面,距县城65公里,是全国抗美援朝苗族英雄 刘兴文烈士生长的故乡。整个地形西南高,东北低,峰峦起伏,沟壑纵横,摩鼻梁子、唐家梁子、猫儿谷梁子、羊子坡山峰四条山脉呈南北走向,把乡内截为四条谷流地。有 草场、 煤炭资源,建有1000亩联户林场1个。建新河发源于西部白马冲,流程20余华里,乡内最高海拔2101米,最低海拔1462米,年降雨量1095毫米,无霜期238天,属四季分明的温湿性气候。左鸠戛属彝语,汉语意思是茶树盛产地。远在秦汉代...

详情

左鸠戛彝族苗族乡地名网_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左鸠戛彝族苗族乡资料简介

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左鸠戛彝族苗族乡介绍

左鸠戛彝族苗族乡位于 贵州省 纳雍县县城的西北面,乡政府驻地距县城61公里,总面积57.6平方公里,东经104度59分至105度05分,北纬26度47分至26度52分,东南接猪场乡,西邻水城县金盆乡、赫章县,北连锅圈岩乡,东面接壤昆寨乡。

左鸠戛彝族苗族乡为 贵州省毕节市 纳雍县下辖的一个民族乡,位于纳雍县县城的西北面,距县城65公里,是全国抗美援朝苗族英雄 刘兴文烈士生长的故乡。

整个地形西南高,东北低,峰峦起伏,沟壑纵横,摩鼻梁子、唐家梁子、猫儿谷梁子、羊子坡山峰四条山脉呈南北走向,把乡内截为四条谷流地。有 草场、 煤炭资源,建有1000亩联户林场1个。建新河发源于西部白马冲,流程20余华里,乡内最高海拔2101米,最低海拔1462米,年降雨量1095毫米,无霜期238天,属四季分明的温湿性气候。

左鸠戛属彝语,汉语意思是茶树盛产地。远在秦汉代古西南彝人移居耕织生息,元末罗甸国定都大定,始有定居,明朝洪武年间,水西诏所居此,遂开通驿道,清康熙年间属大定府所辖,民国3年大定设县,属悦服里,1941年前属大定,后划归纳雍。1953年建立 左鸠戛乡,1958年建立左鸠戛人民公社,1966年与坡其公社合并为兴文公社,1972年分开为左鸠戛公社、坡其公社,1982年又建乡,1992年建并撤时,坡其乡、左鸠戛乡合并为左鸠戛彝族苗族乡,乡政府住上瓦房村中心组的庙子包包。

“左鸠戛”作为地名来源有二:百年前的某一天,三户人家翻过丛山峻岭,取材探路,顺着山涧流泻的溪水沿途而上,在数条溪流交汇的地方,一束高空直射的阳光透过丛林繁绕的叶缝穿透而入,照在了水中央,看去恰似一根与天相接的光轴,此间,几个人立即异口同声地道:“左鸠戛”---彝语,汉语的意思是“这个地方还可以”。于是,三户人家开始伐木,搭棚,生火,捕猎。逐渐,越来越多的人随着烟火寻觅而来,共同开辟,建家立园,繁殖后代。“左鸠戛”这个彝族的叹语便成了这片土地一直延用下来的名字,而传说当时的开辟者正是现在陆、苏等姓的祖先。其二是据传那时这个地方茶木树最多,彝民讲“茶木”叫“禄米(Lumi)”,“树”叫“嘎(ga)”,以树为名,所以地名叫“禄米嘎(Lumiga)”,后演变成“左鶂嘎(ZuoLiga)”或“左泥嘎”。1985年地名识别时叫“左儿鸟戛(ZuoLiga)”,后来规范写为“左鸠戛”。

从彝语音译而来的“?”(li)字是“儿+鸟”的合并,字典里没有“儿鸟?”字,电脑上不能打出“儿鸟”字。“?”字写出来没人认识,没有人知道它的意思。由于没有“?”字,在很多地图上没有标注左鸠戛乡,很多单位用了形似字或同音字替代“儿鸟”字;另外,把“嘎”字写为“戛”把“戛(jia)”错读为“嘎(ga)”。很多人把“左鸠戛乡”称作“左儿鸟戛(嘎)乡”、“左鸠戛(嘎)乡”、“左鸡戛(嘎)乡”、“左狸戛(嘎)”、“左哩戛(嘎)”等。乡名不统一,让人误解,标准的乡名没有人认识,这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宜。由于没有“儿鸟”字,介绍本乡时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解释,客人还是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地图上没有本乡乡名,也需花很长时间来说本乡所处的地理位置。由此招商引资十分困难,错过了许多发展机遇。尽管乡党委、政府做了大量宣传报道,但知道左鸠戛乡的人并不多,其中主要原因是“左鸠戛”的这个乡名令许多人产生误解和歧视,成了落后,封闭、边远和贫穷的代名词。

左鸠戛乡是全国抗美援朝苗族英雄刘兴文烈士的故乡,其故居在兴文村采凯箐组,他于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扑达峰阻击战中与战友赵金平同志共同打退敌人的11次冲锋,战绩显着,荣立一等功,1951年回国参加国庆典礼,受到邓小平政委、贺龙总司令的亲切接见,于1952年在上甘岭战斗中光荣牺牲,被授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生前所在连队被称之为“英雄之家”。他的精神代代相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纪念刘兴文同志,左鸠戛乡一度叫作兴文公社。

近年来,左鸠戛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动乡的改名工作,期待更多的外界人士了解本乡,以英雄的英名及精神提高本乡知名度,开展好招商引资工作,推动左鸠戛乡经济社会发展。

全乡所辖10个村,64个村民组,70个自然村寨,1995年有1950户,8297人,居住有汉、穿青、彝、苗、白五种民族。耕地面积为7280亩,其中田830亩,旱地6450亩,主产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等农作物,常年产量为2000吨左右,拖歪发仲两村的马血泥田所产的大米纯香可口,是当地的土特产之一。全乡有大小牲畜2000头匹,生猪存栏4000头,年肥猪出栏2000头左右。

近年来文化教育卫生事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有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10人,民办卫生员5人。公办党校所,民办小学9所,公民办教师45人。中心完小开始兴办代帽初中班。全乡在校学生750人,入学率70%以上。公路由水城线路和纳昆线路修通乡政府所在地,全乡有6个村通公路,5个村安装上自来水。1989年10月架通纳雍至左鸠戛1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现有4个村安上照明用电,1993年安上了地面卫生接收差转站,已初具集镇规模,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前抗美援朝战斗英雄刘兴文烈士的故居在菜凯箐,他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1年归国代表参加国庆典礼,1952年在上甘岭战斗中光荣牺牲,被授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

治昆“万古不磨”彝文碑篆刻在菜凯箐硝壁的岩上。

左鸠戛乡下辖村民委员会(共计10个):

上瓦房、下瓦房、龙口、苏戛、发仲、拖歪、条子场、坡其、兴文、白院子

周边行政单位

左鸠戛乡瓦房社区综治中心 地址:毕节市纳雍县左鸠戛乡105乡道瓦房社区中心组

周边派出所

左鸠戛派出所 地址: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Y105

周边家电数码

左鸠戛乡大诚通讯 地址:纳雍县左鸠戛乡左鸠戛乡左鸠戛乡卫生院东侧150米路南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 08:00-21:00
纳雍县左鸠戛乡左鸠戛乡左鸠戛乡卫生院东侧150米路南

周边医疗

左鸠戛乡卫生院 地址:毕节市纳雍县105乡道
毕节市纳雍县105乡道

周边乡镇

左鶂嘎彝族苗族乡 地址: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

周边村庄

新房 地址: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左鸠戛乡新房

自嘎村 地址: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