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杆土家族乡

楠杆土家族乡 楠杆土家族乡简介 楠杆土家族乡历史沿革 楠杆土家族乡地理环境 楠杆土家族乡特色桥


德江县楠杆土家族乡位于德江县城西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46千米,地处东经107°51´—107°57´,北纬28°11´—28°23´。东临沙溪乡、龙泉乡,南靠煎茶镇、平原乡,西北面自南向北与务川县丰乐镇呈一线相连。东西宽9.25千米,南北长23.30千米,总面积124.31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293米,最低海拔615米,乡政府驻地海拔高765米。全乡辖1个社区、13个村,4340户,18467人;现居住有土家族、苗族、仡佬族和汉族,其中土家族占总人口的52.7%,苗族占总人口的0.8%,仡佬族占总人口的0.5%。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所辖三个管理区、14个行政村、123个村民组、4100余户、1.7万人,全乡总面积124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22℃,降雨量1100mm,交通闭塞,距302国道线22公里,全乡通车里程约40公里。根据有关记载,民国二年(1913)...

详情

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楠杆土家族乡所有镇中心区

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楠杆土家族乡介绍

德江县楠杆土家族乡位于德江县城西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46千米,地处东经107°51´—107°57´,北纬28°11´—28°23´。东临沙溪乡、龙泉乡,南靠煎茶镇、平原乡,西北面自南向北与务川县丰乐镇呈一线相连。东西宽9.25千米,南北长23.30千米,总面积124.31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293米,最低海拔615米,乡政府驻地海拔高765米。全乡辖1个社区、13个村,4340户,18467人;现居住有土家族、苗族、仡佬族和汉族,其中土家族占总人口的52.7%,苗族占总人口的0.8%,仡佬族占总人口的0.5%。

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所辖三个管理区、14个行政村、123个村民组、4100余户、1.7万人,全乡总面积124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22℃,降雨量1100mm,交通闭塞,距302国道线22公里,全乡通车里程约40公里。

根据有关记载,民国二年(1913)安化改德江县时,全县改编为9个区,楠杆(原名楠杆子)为西1区,民国三十年并入煎茶,不久改联保,民国三十二年(1940年)改为楠杆乡。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全县划为5区18乡(镇),楠杆乡为18乡(镇)之一,隶属煎茶区(第二区),1951年增设平原区,楠杆乡划入平原区,1953年撤大乡建小乡,原楠杆乡所辖区,改为沙坝、大林、楠杆、天井四个乡。1956年调整行政区划时将大林合并到楠杆乡,1959年将沙坝、楠杆、天井改为生产管理区,隶属平原公社(区改为大公社)1961年9月,大公社复名为区,管理区改为人民公社,沙坝、楠杆、天井合为楠杆人民公社,隶属煎茶区。1963年3月,楠杆人民公社划分为天井、楠杆、沙坝三个小人民公社,隶属平原区。1984年人民公社复名为乡,1988年8月楠杆、洋乐(沙坝)相继成立土家族乡。1992年10月底"撤区并乡建镇"撤销平原区,撤销天井、楠杆、洋乐三个小乡合并成楠杆土家族乡。

德江县楠杆土家族乡位于德江县城西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46千米,地处东经107°51´—107°57´,北纬28°11´—28°23´。东临沙溪乡、龙泉乡,南靠煎茶镇、平原乡,西北面自南向北与务川县丰乐镇呈一线相连。东西宽9.25千米,南北长23.30千米,总面积124.31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293米,最低海拔615米,乡政府驻地海拔高765米。

德江县楠杆土家族乡有耕地面积1343公顷,其中田625公顷,土718公顷;园地22公顷,林地5770公顷,牧草地2168公顷,水域面积169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2%。辖区内山峦起伏、绵延,层峦叠嶂。野猫河自南向北纵贯全乡,形成以此为中心的谷地,东西部较高,中部、北部较低。最高海拔1293米,最低海拔615米,属典型喀斯特地形。

楠杆乡区域内土壤成土母质主要有砂页岩、碳酸盐岩和紫砂页岩风化物等,主要土壤类型有:黄壤、硅铝质黄壤、紫色土、黄壤性土。黄壤土类占88.4%,石灰土类占3.7%,紫色土类占0.6%,水稻土类占7.1%,黄沙泥土与扁沙泥土呈复区分布,大土泥、紫色泥为零星分布。表层土壤呈微酸性反应,PH值5~6.5之间,地势较高寒,气候温凉。一些地方阴山狭沟多,光照不足,作物光照期较短,不利于粮食作物正常生长。

楠杆乡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年日照时数为931.5小时,年均气温在14.92℃至10℃之间,有效积温4580℃,无霜期294天,年降水量1248毫米左右。由于境内属山岖沟谷地势,阴雨较多,太阳辐射弱,日照较少,春温多变,秋凉剧降,伏旱频繁,常有倒春寒、冰雹、秋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发生。

楠杆乡土家“花花桥”位于楠杆上坝,建于清光绪年间, 楠杆土家族乡上坝村"花花桥"

为木结构穿斗式建筑,整座桥不用一丁一卯,桥长14.7 米,高7.5米,宽4.6米,九根上等大柏木横跨作桥身,在桥身下分别用四根柏木交叉作支点顶立于桥身下,然后再在其上建桥体。整座桥呈 亭阁式样,分三层。第一层为桥主体,桥体两头进出口为“八”字形,三级石梯进走廓,走廊两旁用柏木板对接成座板,后用拱弯的木条作扶手和装饰。在桥主体上再建一座四角拱翘的瓦阁,使桥不被日晒雨淋,完成了桥身的主体建筑。第二层为桥的装饰,由两座小阁楼组成,除了从美观角度出发外,主要是 楠杆土家族乡

作为桥额,并在其上书“风镇”二字。第三层为桥顶,为四角带拱的小阁楼。阁楼四角拱翘,每角雕塑成一只长颈俯视的仙鹤,再在四面阁角上挂上铜质风铃。然后在顶点再雕塑一圆尖顶,安上一块铁制的“寿”字,远远看去,实如一乘“花轿”,虽然历经风雨百多年,花花桥坚固如初,美不胜收。

楠杆土家族乡“ 结龙桥”位于楠杆乡老街,建于清嘉庆八年,桥身为木质穿斗式结构,是过去楠杆乡通往务川县的必经之路,此桥与花花桥构成了楠杆土家族乡的一大民族建筑特色。

周边中学

楠杆乡民族初中 地址:铜仁市德江县

周边中餐馆

森楠杆扒土家族乡移民街百姓美食坊 地址: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
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

周边乡镇

楠杆土家族乡 地址: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

泉口土家族乡 地址: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

周边村庄

楠杆村 地址:铜仁市德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