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养村
归养村
归养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龙额镇驻地西5公里,地处黔桂两省(区)交界坡旁山谷,海拨370米。东抵龙额村,西与广西三江富禄高岩村相接,南与从江庆云镇交界,北同唐面村毗邻。全村总面积5.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8.64亩,其中稻田面积578.64亩,旱地面积20亩。辖2个自然寨,8个村民组,侗族聚居。全村共有179户,774人。有石、梁、李三个姓氏。主要产水稻、油菜等;经济来源主要是外出劳务和发展种养殖业;主要经济作物有钩藤、香禾糯、油茶、花生、辣椒等;主要土特产品有河水牛毛香禾糯、吊颈鱼、再生稻、腌鱼、腌肉等。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198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9元,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83元。2006年通公路、2006年通有线电视。2011年步道硬化,2013年通“归养三生桥”,2015年通自来水,2017年重建鼓楼,2018年归养村至庆...
详情归养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龙额镇驻地西5公里,地处黔桂两省(区)交界坡旁山谷,海拨370米。东抵龙额村,西与广西三江富禄高岩村相接,南与从江庆云镇交界,北同唐面村毗邻。
全村总面积5.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8.64亩,其中稻田面积578.64亩,旱地面积20亩。辖2个自然寨,8个村民组,侗族聚居。全村共有179户,774人。有石、梁、李三个姓氏。主要产水稻、油菜等;经济来源主要是外出劳务和发展种养殖业;主要经济作物有钩藤、香禾糯、油茶、花生、辣椒等;主要土特产品有河水牛毛香禾糯、吊颈鱼、再生稻、腌鱼、腌肉等。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198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9元,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83元。2006年通公路、2006年通有线电视。2011年步道硬化,2013年通“归养三生桥”,2015年通自来水,2017年重建鼓楼,2018年归养村至庆云镇德盘村路段,水泥公路全面贯通。
龙额镇境内归养村的石姓侗族同胞,每年农历十月十二日,都要过“吊颈鱼”节,亦称“冻鱼节”(“冻鱼节”主要是庆云一带过)。此节之所以称“吊颈鱼”节,是归养村石姓侗家每年十月十二日的前一天,从田里捉回鲤鱼,用清水泡鱼3—5天,鲜鱼将田泥全部吐出干净,然后用淘米酸汤将鱼煮熟,加入盐巴、味精、辣椒和其它香料拌匀后放入鱼肚,用禾草捆绑鱼颈再烘干蒸熟,这就是所谓的“吊颈鱼”。“吊颈鱼”节即因此而得名。“吊颈鱼”烹饪制作工序虽然简单,但吃起来却香味可口,是归养村的一道传统美味佳肴。
“吊颈鱼”节期间,主人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参与,还请来客寨的侗戏班到寨上演出,男女青年也借机行歌坐夜谈情说爱,寻找伴侣。节日气息浓厚,热闹非凡。
主要建筑有居民的吊脚楼,公共建筑的有鼓楼、戏台等,错落有致。村寨内有古井、石瓢井、萨坛等传统民族文化古迹,现在仍保存完好。寨中的建筑为小青瓦、吊脚楼、鼓楼等布局相宜,形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民族村寨。
丰富多彩节日:拦路礼仪式、芦笙踩堂歌、多耶、侗族大歌、琵琶歌。素有“吊颈鱼”、“水牛毛香禾糯”之乡的美称。
周边行政单位
黎平县龙额镇归养村退背熔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
周边景区,
归养溪
地址: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
周边村庄
归养村
地址: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
归养村
地址: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
归养村七组
地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归养村
归龙村
地址: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
寨貅养相沃簸
地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