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渡镇

柯渡镇 柯渡镇历史沿革 柯渡镇地理环境 柯渡镇行政区划 柯渡镇人口 柯渡镇经济概况 柯渡镇自然资源 柯渡镇基础设施 柯渡镇农村经济 柯渡镇人文地理 柯渡镇科教文卫


柯渡镇位于寻甸县西南部,距寻甸县城72公里,距云南省会城市昆明82公里。地处东经102°45′——102°57′、北纬25°25′——25°41′间,平均海拔1894米。东连先锋乡、六哨乡,西靠鸡街乡,南接嵩明县、官渡区和富民县,北临倘甸镇,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较好。素有“金柯渡”、“板栗之乡”美誉的柯渡镇,是镶嵌在昆明市寻甸县西南部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东邻先锋镇,西连鸡街镇,北毗六哨乡、倘甸镇,南与盘龙区阿子营乡、富民县款庄乡接壤,交通便利,7204公路从境内通过,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寻甸72公里,离省城昆明85公里。全镇总面积272平方公里,境内地形起伏多变,山区、半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5%,最高海拔2963米,最低海拔1716米,相对高差为1247米;全年平均气温13.2℃,无霜期240天,年平均降雨量达1034mm,立体气候明显,昼夜温差大,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

详情

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柯渡镇所有镇乡结合区

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柯渡镇介绍

柯渡镇位于寻甸县西南部,距寻甸县城72公里,距云南省会城市昆明82公里。地处东经102°45′——102°57′、北纬25°25′——25°41′间,平均海拔1894米。东连先锋乡、六哨乡,西靠鸡街乡,南接嵩明县、官渡区和富民县,北临倘甸镇,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较好。

素有“金柯渡”、“板栗之乡”美誉的柯渡镇,是镶嵌在昆明市寻甸县西南部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东邻先锋镇,西连鸡街镇,北毗六哨乡、倘甸镇,南与盘龙区阿子营乡、富民县款庄乡接壤,交通便利,7204公路从境内通过,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寻甸72公里,离省城昆明85公里。全镇总面积272平方公里,境内地形起伏多变,山区、半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5%,最高海拔2963米,最低海拔1716米,相对高差为1247米;全年平均气温13.2℃,无霜期240天,年平均降雨量达1034mm,立体气候明显,昼夜温差大,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薯类;经济作物有烤烟、板栗、核桃等。

柯渡,容易与宣威市可渡混淆,两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都有明显的差异。彝语“柯”为“糠”,“渡”是“出”,全意为出糠的地方。

明清时期,为亦郎里七甲、八甲。1949年为桂华乡,属边纵三支队所辖的寻禄新区。1950年为柯渡五区。1958年为柯渡公社,1963年为柯渡区。1966年为柯渡公社。1984年为丹桂乡,属柯渡区。1988年为柯渡镇至今。

柯渡山川秀丽、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两次经过柯渡。2009年挂牌为市县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同时申报红军长征过云南博物馆已经批复,现纪念馆正在闭馆进行陈列布展,即将开门迎客。同时,云南丹彤集团投资开发的丹桂红军村正有序推进。

柯渡镇外出务工人员众多,常年在外人员近万人,经过多年的磨练和闯拼,一批优秀创业人才创办的企业已享誉省内外,主要有昆明鼎业集团、云南融江制药有限公司、云南丹彤集团、昆明骏骐商贸有限公司、云南雄达集团、云南华兴建筑有限公司、云南云茶集团等。

全乡(镇)下辖柯渡、可郎、猴街、丹桂、新村、甸尾、新庄、新沙、磨腮、松林、长箐、乐朗、木刻等13个村民委员会,共184个村民小组。

2006年,全乡(镇)总户数9577户,人口39253人,其中:农业户共计8886户,农业人口37352人;非农户数691户,非农业人口1901人。农业人口中,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21317个;劳动年龄内人口数19386人;从事农林牧渔业人数15559人;从事第二、三产业人数为4590人,分别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的73%和22%。

二、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2009年来,在市县的正确领导下,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实行了全镇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财政收入取得较大突破。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村镇建设依法有序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明显。

2009年,全镇辖13个村委会、148个自然村、188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回、彝、苗四个民族,有人口9907户39297人(农业人口37750人),少数民族比例占总人口的41%。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64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80元,2009年,累计完成县乡两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59.5万元,招商引资6350万元。总体来说,我镇属于农业乡镇,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缓慢,调整产业结构的任务仍然艰巨;财源结构单一,财政增收困难;山区、半山区面积占全镇总面积的85%,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水利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路子不宽,增收困难,农村经济仍然落后。

三、2010年发展状况

2010年是柯渡面对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加快全镇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我镇将立足镇情,树立信心,增强决心,强化责任,坚持以“543倍增计划”目标为抓手,对照差距定目标,围绕目标定措施,真抓实干促落实,全力推进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力实施“12343”发展战略。即紧紧围绕柯渡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这一重中之重,着力破解财政增收和农民增收两个难题,切实抓住“柯渡入园”、“东烟西进”、“轿子雪山开发提速”三大机遇,全面谋划“烤烟强镇”、“工业兴镇”、“旅游活镇”、“劳务富民”四大突破,最终实现柯渡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三个目标,努力把柯渡建成经济强镇、旅游名镇。

柯渡全乡(镇)总面积272平方公里,土壤主要为红土、紫红土、砂土等。境内有高山、河谷和盆地,主要河流有柯渡河、可郎河二条;拥有大小水库3座,坝塘14个,年畜水量250万立方米。

柯渡山川秀丽、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煤、磷、钛砂等矿产储量丰富;现有耕地31692亩,人均占有耕地0.85亩。林地246677.25亩。全年平均气温13.2℃,无霜期240天,年平均降雨量达1034mm,立体气候明显,昼夜温差大,适宜农作物生长,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薯类;经济作物有烤烟、板栗、油菜等。

截止2007年末,全镇13个 村委会已实施村村通工程,行政村通达率为100%,184个自然村中70个已经实现通电、通路、通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五通, 114个自然村尚未通电话,8个行政村已有客车定时往返运输(经过), 村民出行主要乘坐客车,出行交通不便;通 有线电视2814户,入网率29%;有固定电话674户,占总户数的7%。全镇有6577户通自来水,占总户数的69%,有1418户饮用井水。拥有电视机农户6726户,占总户数的70%;安装有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682户,占总户数的38%;其中: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008户,占总户数的31%。 全镇有集贸市场3个。共拥有汽车12辆, 农用运输车200辆, 拖拉机130辆, 摩托车858辆。耕地有效灌溉面积6591.79亩,有效灌溉率为21%,其中:高稳产农田地面积7300.89亩,人均高稳产农田面积0.2亩。截止2006年末,全镇建有沼气池农户615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005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215户。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940户居住砖(钢)混结构住房;7353户居住土木结构住房,有564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其他结构住房的农户29户。

柯渡全貌 (6张) 柯渡镇,历史悠久,资源缺乏,地理位置优越。镇内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较差。通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板栗、烤烟、养殖业等为主的 特色产业,2007年共种植(养殖) 板栗面积已挂果的3万多亩,种植烤烟8900亩,肉猪34166头,肉牛9951头,肉羊9768头,商品家禽100345只,规划引导扶持发展烤烟、板栗、养殖、劳务经济、旅游餐饮等特色产业。

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582.9万元,其中: 种植业收入3298.7万元,占总收入的26%; 畜牧业收入2905万元,占总收入的2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3120头,肉牛12818头,肉羊10938头,商品家禽70558只);渔业收入13万元,占总收入的0.1%;林业收入365万元,占总收入的2.9%;第二、三产业收入6071万元,占总收入的48%。农民人均纯收入1714元,农民收入以二、三产业为主。全乡(镇)外出务工收入为623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133人,在省内务工3010人,到省外务工123人。全镇环境优美, 自然资源丰富,有耕地总面积28786.5亩(其中:水田11749.5亩, 旱地19918.5亩),人均耕地0.77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烤烟、马铃薯、小麦等作物;拥有林地236961.9亩,森林覆盖率达60%;其中:经济林果21405亩,人均经济林果0.57亩,主要种植板栗;水面面积达到4022亩,其中:水产养殖面积15亩;其他面积125573.7亩。主要矿产资源有 煤矿、钛矿、磷矿等。

柯渡镇有汉、回、彝、苗四种民族,回族以“开斋节”和“古尔邦节”、“圣诞节”最为隆重;彝族以“火把节”、“立秋节”最为隆重,其中黑彝族的“火把节”就像汉族过春节一样;白彝族以“立秋节”最为隆重,不论是“火把节”还是“立秋节”,彝族同胞们都身着盛装,进行斗牛和歌舞表演,他们尽情欢歌。

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两次经过柯渡,对柯渡的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77年10月省政府在丹桂村建立了红军长征纪念馆,1983年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昆明市列为近现代史及国情教育基地。1997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上万人到这里来追忆红军长征的革命历史,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柯渡红军长征纪念馆 (11张) 丹桂原名“朵丹”,彝语意为箐边喜鹊多的地方。1954年改名为“丹桂”聚落呈乙字形。丹桂红军长征纪念馆是为纪念1935年红军长征路过此地时,毛、周、朱等军委驻在此村,并具体部署抢渡金沙江计划。1973年建,1992年1月省定为中国近代国情教育基地。通柏油路。丹桂村有历史悠久的清真寺和杨家祠堂。

木刻村委会地处柯渡镇东边15公里处,是彝、汉混居的行政村,传说乾隆年间,则啊筷土司(彝语)与新沙白特土司和乌土司两家开亲,因白乌两家缺水,啊土司故刻木作记,均分白乌两家用水,而得名。村委会所在地为上木刻村,在上木刻村东面有望鲁山,宋朝时为梁王营寨,还能看到扎营时的基石。

回辉村,在 明朝时,此地就有回族居往,故名为柯渡回回村,后演变为回辉村。有 清真古寺一座,西边墙上留有红军标语1条,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为宏扬民族文化,1991年在本村为起中阿学校一所,设有 教室一个,教师2名,学生每年都有。回辉村北部有一个瀑布,名为“大滴水”,从二十多米高的山顶一泻而下,十分壮观。该行政村的小集镇被评为2006——2008年度文明小城镇。

柯渡还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地方,如凤鸣大龙潭和朵山大龙潭;柯渡村委会回辉村北部的大叠水瀑布等。

科教文卫风貌 (7张) 镇级建有中学1所,校舍面积40887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91人,其中:专职教师78人。建有小学14所,校舍面积93635平方米,有小学教师141人。全镇农村 义务教育在校学生5540人,其中:小学生3422人,中学生2118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 入学率达到99.1%。2006年“两免一补”共涉及名2356学生,91.875万元。 乡(镇)级和村委会共设有文化站1个, 图书室1个,文艺宣传队1个。

全镇总户数9577户,总人口39253人,其中: 农户8886户,共有乡村 人口37352人,农业人口37352人。农村劳动力21317个。乡村人口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22495人,回族11930人,彝族2566人,少数民族人口占乡村人口的40%。村民医疗主要依靠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镇级建有卫生院1个,有医生8人,其中;中职以上2人,设有病床24张;建有计划生育服务站1个,有计生服务人员1人;建有村级卫生所12个,有村医生28人。2007年奖优免补共涉及486人,24.35万元。全乡(镇)建有公厕1个;垃圾集中堆放场地4个。

柯渡的群众 文化生活开展得很好,全镇有图书室2个、有业余花队2个,有文联1个。当地文人写下了这样的对联“红军路,长征魂,千军万马踏征尘;红土地,板栗香,汉回彝苗奔小康”,这是对柯渡人民生活的过去和将来的一个很好的写照。

周边诊所

柯渡镇卫生院 地址:昆明市寻甸县柯渡镇柯渡村委会军民路2号

周边乡镇

柯渡镇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

周边教育培训

柯渡中心学校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柯渡镇红军路柯渡邮政储蓄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