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溪镇

华溪镇 华溪镇简介 华溪镇文化历史 华溪镇新农村建设 华溪镇人口卫生 华溪镇基础建设 华溪镇文化教育 华溪镇农村经济 华溪镇民风民俗


华溪镇,位于 华宁县城南部,滇中经济区和滇南经济区的交通连接线上,华盘二级公路穿境而过。古称“华兮”,乃彝语“花絮”之谐音,意为草木繁茂。华溪镇系高海拔、低纬度内陆地区,境内地形地貌复杂,高山、河谷、深涧、坡地相互交错。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平和,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干湿季节分明。年平均气温19.5℃,最低温度5℃,最高温度37℃。年平均降雨量930 毫米,雨季集中在6、7、8三个月。年平均日照2190小时,无霜期350天,素有“天然温室”之美称。华溪原名“华兮”,彝语“花絮”之谐音,有花繁林茂,溪水长流之意。位于玉溪市的东南部、县境南部的曲江河畔,地处东经102°50′—103°05′,北纬23°59′—24°08′之间。东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与本县 盘溪镇山水相连,南与 建水县的 利民乡隔河相望,西接通海县的里山乡、杨广镇,北靠本县的 宁州镇,为两州市(红...

详情

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华溪镇所有镇乡结合区

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华溪镇介绍

华溪镇,位于 华宁县城南部,滇中经济区和滇南经济区的交通连接线上,华盘二级公路穿境而过。古称“华兮”,乃彝语“花絮”之谐音,意为草木繁茂。华溪镇系高海拔、低纬度内陆地区,境内地形地貌复杂,高山、河谷、深涧、坡地相互交错。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平和,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干湿季节分明。年平均气温19.5℃,最低温度5℃,最高温度37℃。年平均降雨量930 毫米,雨季集中在6、7、8三个月。年平均日照2190小时,无霜期350天,素有“天然温室”之美称。

华溪原名“华兮”,彝语“花絮”之谐音,有花繁林茂,溪水长流之意。位于玉溪市的东南部、县境南部的曲江河畔,地处东经102°50′—103°05′,北纬23°59′—24°08′之间。东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

与本县 盘溪镇山水相连,南与 建水县的 利民乡隔河相望,西接通海县的里山乡、杨广镇,北靠本县的 宁州镇,为两州市(红河州、玉溪市)三县(华宁、通海、建水)的交界处。镇政府驻地在 华溪村,位于华盘公路的中间,距县城27公里,距盘溪26公里。全镇东西横越24.5公里,南北宽不足2公里,俗称“华溪一条槽”,土地总面积为139.3平方千米。

华溪镇镇政府距离华宁县城27公里、玉溪市82公里、省城昆明170公里。幅员面积139.3平方千米,辖村民委员会6个,村民小组47个,自然村51个。海拔1215米,年平均 气温19.5℃,森林覆盖率达75%。属亚热带低热河谷气候,适宜种植柑桔、甘蔗、烤烟、稻谷、包谷及冬早蔬菜,盛产优质柑桔、冬早蔬菜。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0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56元,本级财政收入312.2万元。

2005年华溪镇被评为“玉溪市文明城镇创建”先进城镇, 2006年通过省级生态乡镇验收, 2007年被省政府正式命名为“云南省生态乡镇”,以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为特色的生态镇已初具雏形。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华溪镇党委、政府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巩固提升第一产业,做大做强第三产业”的总体思路,突出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个重点,努力完成推进产业机构优化升级、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构建平安和谐华溪三大任务,实施“生态立镇、农业稳镇、商业活镇、旅游兴镇”四大战略,狠抓经果、旅游文化、烤烟、蔬菜、畜牧五大产业,全力打造“云南桔乡”品牌,不断促进经济、文化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华溪镇历史悠久,明洪武年间,汉军就在境内扎营屯垦。清代初年逐渐沿曲江、华溪河两岸形成村落,自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年)开阜至今,已有240余年的历史。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7%,具有浓厚的 彝族民族文化底蕴。镇中心小学还将彝族烟盒舞引进校园,编制成烟盒操,以传承这一民族文化。在夜幕下,广场上、街道旁,劳作一天的群众三五成群的跳起烟盒舞、响竿舞等民族舞蹈,浓郁的彝家风情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展现。1949年7月普朝柱同志以教书为名进驻独家村,张发昌同志以教师身份进驻甫甸小学,从事地下组织活动、开展征粮工作,组建农会。1949年12月华溪和平解放。1950年4月21日华溪乡人民政府副主席杨春达叛变,联合地方反动地霸张凤堂、白绍贵、陆万和、张云清等匪首,纠集众匪进行反革命暴动,闯入乡政府将我征粮干部张发昌、孙从武、李行嘉等人捆绑吊打,并将张发昌拉到跳石头杀害。1950年4月30日护乡团、盘溪基干民兵、解放军某部某团、曲溪县独立大队,分别从华宁 、盘溪、曲溪三路出发再次围巢华溪暴动土匪。图为围剿华溪土匪的炮台之一。

一是新农村建设要以巩固提升第一为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华溪镇是典型的农业镇,全镇17500亩柑桔,已形成以柑桔为主的经果产业,就进一步推进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须走“巩固提升柑桔产业,做大做强第三产业”的增收路子。

二是新农村见建设要以村容整治为突破口。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的影响较大,因而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11年的新农村建设,要以项目为突破口,以城镇建设带动农村发展,认真做好村容整治、村内道路硬化等民心工程,夯实农村基础设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硬件保障。

三是新农村建设要与宣传工作相结合。新农村建设,单靠上级给项目建设不是新农村,还需与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相结合。只有紧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在实践中探索新思路,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发展新文化,着力创新内容、创新方式、创新手段,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思想基础。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深入开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四是新农村建设要以项目督查为保障。新农村建设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为使新农村项目工程惠及群众,镇政府进一步加强领导,实行每月零报告制度,完善督查责任“层级追究”制,并将督查结果作为年终考核重要内容,确保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推进。

全镇辖独家村、华溪村、甫甸村、黑牛白村、小寨村、大新寨村6个村委会,47个村民小组,13441人(2017),居住着彝、汉、苗等十多个民族。

已建镇级卫生院1个,镇级计划生育服务站1个,村级卫生所6个。镇、村卫生所的建立,为华溪群众提供了方便、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小病在村卫生所,大病进镇卫生院。已基本形成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体系。

2008年全镇通水、通电、通路的村民小组47个,达100%;47个村民小组实施了村内道路 硬化,占100%;建设科技文化活动室及娱乐、待客处为一体的公共设施36个,占76.6 %;有公厕的村民小组33个,占70%;建有沼气池2723口,占宜建池户的99%,三配套率达93%;建有小水库1个,小坝塘7个,小水窖4400口;建有柑桔批发市场1个,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全国柑桔定点批发市场”;建有停车场1个,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在全市率先成立华溪村委会华溪街白石箐抽水站农业灌溉用水协会,全镇水利化程度达81.9%;建有村组地面卫星接收站6座,电视差转台6座, 调频广播差转台1座,电视基本普及,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536门,电话机用户1156户,城镇电话普及率达75%以上,移动电话通讯覆盖华溪镇全境。

有镇文化站1个,村组文化室17个,农村业余文艺队8支,基本能满足村民对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需求。 有初级中学1所,村级小学6所,学前教育班7个。2008年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100%,毕业率达100%。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巩固和提升,2005年4月,镇中心小学成功晋升为“ 云南省一级三等示范学校”。

2008年,华溪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有关精神,以发展为主题,市场为导向,农民增收为核心,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增加 农业基础投入,努力改善生产条件,强化服务,提高科技到位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00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56元。蚱蚌农民梅清林发明的“华茄一号”是一项茄子高产优质栽培新技术,先后获2000年玉溪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十三届全国发明展览比赛银奖。2006年蚱蚌村农民梅志福获“全国星火致富带头人”殊荣。华溪五组农民杨志伟在常规灌水和 以色列滴灌技术的基础上,首次在本地柑桔园内发明使用了喷灌技术,柑桔喷灌新技术是华溪桔农的一项创举,历经“漫灌-滴灌-喷灌”过程,是目前柑桔生产上值得大力推广的先进技术。

柑桔是华溪镇的主导产业。华溪柑桔生产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经过20年的发展形成了规模,成为华溪的“命脉”产业。至2007年底,全镇柑桔种植面积1.75万亩,种植品种以特早熟、早熟温洲蜜柑为主,产量3.12万吨,柑桔总收入4777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9161万元的52%,占全镇农业总收入7262万元的66%,柑桔种植户直接柑桔收入户均12000元以上,人均3600元,户均柑桔收入10万元以上的桔农有50余户,2万元以上的桔农有750余户,以桔园为载体开办了农家乐7户。目前,全镇有从事柑桔生产、营销的龙头公司、基地9家,成立了柑桔产业协会和柑桔生产专业合作社,有选果机24台,协会会员450户,下设华溪、甫甸两个分会,向组织化、标准化、公司化的方向发展,产品销售市场覆盖东南亚各国及国内各大市场;全镇柑桔科技服务体系初步建立,镇村有专门从事柑桔生产技术指导的农艺师3人、助理农艺师9人,种植柑桔42个村民小组各组有2-3名乡土人才骨干开展科技推广工作。

华溪柑桔达到了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水平,中国绿色食品认证中心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以“早熟、优质”的产品特色走俏市场,堪称“云南蜜桔第一镇”。

一、区位优越。穿境而过的华盘二级公路是云南出境通道干线213国道(昆曼公路)和326国道(昆河公路)的连接线,是滇中经济区和滇南经济区的连接纽带,东出 红河、文山、 曲靖三地州,西入玉溪、昆明,进入全省交通网。

二、资源丰富。华溪柑桔被中国绿色食品认证中心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以“早熟、优质”的产品特色走俏市场,二年后年柑桔产量将达40000吨以上;小铺子核桃、竹编工艺、林下养殖生态土鸡、华茄一号、华溪酱菜、花江鳅、干米线、生态特禽,可供可赏可食的 香橼、 佛手等独具华溪特色的农特产品开发潜力较大。

三是政府服务。秉持规范、透明、诚实、守信、热情、高效的宗旨,最大限度地为投资者提供低成本、高回报的投资环境。

华溪镇是一个典型的彝族乡镇,经多年的发展,彝家人已经被 汉族文化慢慢同化,但在这里彝族的独特风情还是不时可见,彝族的“三道红”服饰,具有浓烈特色的彝族民居——土掌房,每年农历二月举行的彝族传统节日——“祭龙节”。村民最喜爱和最有特色的娱乐方式就是跳乐、响杆舞、彝族对歌,只要有人号召或逢节日,村民就穿上自己喜爱的民族服装,聚集一堂,欢快起舞,整个场面洋溢在欢乐的海洋之中。集市上总会有惊喜,根据季节情况,可以买到当地小有名气的平田藕、旱鸭、大鹅等特产和野山药、草乌等山珍;在香气飘起的地方,你可以和当地的彝族老表平起平坐,一起品尝特色的白天烧烤,同饮彝族的米酒。拉咱村作为全镇唯一的一个苗族村寨,村民之间互相说本民族的语言——苗语,有自己的民族服饰,该村婚丧嫁娶与汉族不同。采花山是苗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是 苗族男女青年谈恋爱的一个场所。男女双方通过花山节上的对唱交流感情,中意领回家中居住,请家族叔伯做媒说和。然后到民政部门办理 结婚登记,双方家庭举办婚礼,组成家庭。在丧葬上敲老牛是苗族的一个传统,苗族老人去世后要拉一头老牛敲死,予款待亲朋好友,现在该民风已有所改变,一般不在延续。

周边政府机关

华宁县华溪镇华溪村民委员会 地址:玉溪市华宁县华盘路

周边交通设施

华溪客运站 地址: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华溪客运站(华盘公路北)
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华溪客运站(华盘公路北)

周边小学

华宁县华溪乡中心小学 地址: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华溪镇南华街华溪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