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街乡

小街乡 小街乡地形地貌 小街乡历史文化 小街乡革命斗争 小街乡经济情况 小街乡新农村建设 小街乡基础设施 小街乡文化教育 小街乡旅游资源 小街乡民风民俗


小街乡位于易门西北部,地处东经102 °05′——102°17ˊ,北纬24°44ˊ——24°54ˊ之间,东邻 六街镇,南连铜厂乡,西接双柏县,北靠禄丰县。境内山峦重叠,立体气候 明显,最高海拔2608米,最低海拔1320米。全乡总面积149.54平方千米,辖6个村委会,124个自然村,8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227户,总人口10583人(2017年),有彝、苗、哈尼等7个少数民族。小街乡全乡属 山区,中山地貌,境内沟谷纵横交错,群山绵延起伏,群峦叠嶂。境内山脉属横断山脉余支,呈南北走向的老黑山把全乡分成东西两片,最后连绵延伸入铜厂彝族乡、绿汁镇。区内主要山峰有老黑山、毡帽山、深窝山、小黑山、大光山等山峰。小街乡地处低纬度高原地区,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属中亚热带立体气候类型,具有干湿季节分明、雨热同季、春秋季长,冬无严寒、夏无 酷暑的立体气候特点以及光热资源丰...

详情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小街乡所有乡中心区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小街乡介绍

小街乡位于易门西北部,地处东经102 °05′——102°17ˊ,北纬24°44ˊ——24°54ˊ之间,东邻 六街镇,南连铜厂乡,西接双柏县,北靠禄丰县。境内山峦重叠,立体气候 明显,最高海拔2608米,最低海拔1320米。全乡总面积149.54平方千米,辖6个村委会,124个自然村,8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227户,总人口10583人(2017年),有彝、苗、哈尼等7个少数民族。

小街乡全乡属 山区,中山地貌,境内沟谷纵横交错,群山绵延起伏,群峦叠嶂。境内山脉属横断山脉余支,呈南北走向的老黑山把全乡分成东西两片,最后连绵延伸入铜厂彝族乡、绿汁镇。区内主要山峰有老黑山、毡帽山、深窝山、小黑山、大光山等山峰。小街乡地处低纬度高原地区,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属中亚热带立体气候类型,具有干湿季节分明、雨热同季、春秋季长,冬无严寒、夏无 酷暑的立体气候特点以及光热资源丰富、雨量较丰,但时空分布不均的地方性气候特点。区内最高海拔2608米为老黑山山顶,最低海拔1320米,在普厂村委会下普厂绿汁江边,全乡平均海拔1850米,多年平均气温摄氏14.8度,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境内河流属红河流域绿汁江水系。 其中,老黑山东面的罗尹河、甲浦河为易门县母亲河— 扒河的上游,分别于小街集镇外200米处和锡厂村外汇入岔河水库,是岔河水库的主要径流区和水土涵养区,也是易门县建设“滇中水城”的水源主要供给地。老黑山西侧的狮子山河和普厂河为两条季节性河流,分别流入绿汁江。境内泉眼广泛发育,主要有小街大泉,甲浦大泉,顾家箐大泉,黑龙潭大泉,流量在0.008—0.014立方米/秒之间。

小街乡行政区划从清朝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到1949年12月几经更替,先后归属石定乡(1764年)、北区(1911年)、现龙镇(1931年)、上定乡(1939年 ),直到1949年12月解放,上定乡改为兰英区;1949年12月份以后,小街先后各归属第四区(1950年10月),狮子山人民公社(1958年),小街区公所(1961年),东风人民公社(1969年),直到1984年2月,易门县设立七区一镇,五十三乡,小街单独成立小街区公所,下辖甲浦、小街、罗尹、木冲、狮子山、普厂六个乡;1987年10月,撤区建乡,成立小街乡人民政府至今,下辖甲浦、小街、罗尹、木冲、狮子山、普厂六个村公所。1999年12月民主选举村委会,辖甲浦、小街、罗尹、木冲、狮子山、普厂六个村委会,83个村民小组,126个自然村。

小街乡是易门县革命活动开展较早、斗争影响较大的革命老区,是南疆丹娘—孙兰英烈士战斗过的地方。解放前,小街乡名为上定乡,辖现在的小街、旧县、铁厂、白邑、米苴 、甲浦、罗尹等七个村(办)。早在1926年,革命前辈黄洛峰、王旦东、艾芜等同志就以省学生会的名义开办义务学校、宣传进步思想、开展革命活动,1937年,陈茂吉、杨家贵、武有兴等同志领导游击队在小街开展较大规模的武装游击活动;1948年,孙兰英、陈光华、苏占臣等同志在上定乡组织“农抗会”,反对国民党“三征”运动和武装斗争,发动了上定乡(现小街乡)起义,夺取了上定乡公所,搜缴了乡公所全部枪支。又在万宝厂、米茂锅盖山、窝德等地的战斗中打跨了前来进剿的易门、禄丰两县常备队,有力的打击了国民党反动势力。起义后在国民党政府的残酷镇压下失败,队伍分散转入地下继续坚持斗争。12月6日,国民党政府派二十六军工兵营与易门县常备队配合,进犯小街。12月7日孙兰英、王怀兴到老鹰窝隐蔽,后转到小米箐炭窑。8日叛徒带领敌武装到炭窑逮捕了孙兰英,后被带到小街文昌宫,吊在屋梁上,遭受了残酷、野蛮的审讯。受尽敌人残酷折磨得不能走路的孙兰英,于12月18日被抬到旧县六里箐,在高呼“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声中英勇就义,年仅21岁。 孙兰英牺牲后被誉为“南疆丹娘”。解放后,为纪念孙兰英烈士,小街乡被命名为“兰英区”。

小街乡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主要靠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来发展农村经济,农作物以烤烟、玉米、水稻、小麦为主,畜牧业以 猪、牛、羊、家禽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小街 乡党委、政府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地发展。以 水、电、 路、 能源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小水窖建设成效显著,水利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农民生产生活用电得到解决,甲浦、小街两个村委会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其余四个村委会正在实施,将于10月完工。村级组公路率达97.6%。沼气池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被市政府列为沼气池建设重点乡,2001年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农村公益设施小能源-沼气建设试点。全乡建 沼气池达1897口,占总户数的59%,其中甲浦、小街、罗尹三个村委会建池数已达农户数的80%以上,乡党委、政府决定经过三年的努力,使全乡建池数达农户数的80%以上。基础教育发展迅速,1997年10月经省政府验收,实现了“两基”目标,1999年9月通过了省教委组织的“实验教学普及县”验收。文化、科技、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均控制在8%以内。粮食生产稳步发展。主要强化科技措施推 广,狠抓良种和规范化种植,认真搞好田间中耕管理,确保单产和农民人均产粮逐年提高。

2001年小春单产148公斤, 水稻单产511公斤, 玉米单产480公斤,分别比1998年增长57%、5%、7%。人均产粮374公斤,比1998年增加83公斤,增长28.5%。烤烟是全乡的龙头产业和主要经济支柱,为农民和财政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乡党委、政府始终以“提质增效”为目的,坚持“市场引导,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加强科技到位率,主攻质量,提高效益”的方针,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烤烟生产连年增产增收,各项指标在易门县均名列前茅。2001年,上等烟比例达49%,中上等烟比例达99.2%。农业产业化建设有了良好开端, 畜牧、林果业已形成后续产业。畜牧业收入已占经济总收入的39.4%。经 果林面积逐年增加,全乡已种植泡核桃2023亩,优质梨1000亩,其它果木2130亩。以洋芋、 萝卜、 菜豌豆为主的冬早 蔬菜产业有了新的发展。全乡人均纯收入从1984年的208元增长到2001年的1874元。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是落实 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平稳发展,实现人与 自然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易发[2006]12号)文件精神,小街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 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本乡实际,加强领导,突出重点,加大投入,有针对性地选择了甲浦村委会经及小街村委会和狮子山村委会分别作为市、县试点村建设,重点抓了2个村民小组作为试点展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以 经济发展为中心,以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为目的,千方百计促进了生产发展。一是烤烟生产取得显著成绩,农民增收目标得以实现。 烤烟作为全乡农业生产的重头戏,也是实现全乡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首要保证。2007年全乡移栽面积15500亩,实现烤烟交售总量185万公斤,与上年相比增加0.65万公斤,实现烤烟交售收入2305.78万元,均价12.46元,与上年相比交售收入增加291.16万元。户均烤烟交售收入6827元,与上年相比增770元。二是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生猪养殖是小街乡的优势产业。全乡有母猪饲养专业户5户,建立科技示范户1180户,推广建立科技联系户2570户。年末生猪存栏14468头,大牲畜存栏7642头(匹),山羊存栏8048只,家禽存栏47270只、家禽出栏82611只、肥猪出栏28000头,仔猪出栏33108头、大牲畜出栏4268头(匹),山羊出栏6000只。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农民增收渠道拓宽。2007年,全乡小春粮食播种面积6870亩,总产132.21万公斤,油料播种面积650亩,总产8.3万公斤。大春生产种植粮食作物1534亩,种植蔬菜150亩(总产7.2万公斤)。种植中豌4号、6号8766亩,目前,采售已接近尾声,预计总产178万公斤,产值231.4万元,仅此一项可使该村人均收入178元。通过粮经作物种植比例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以 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和安全问题。投资23万元,完成了甲浦大村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5个村民小组272户985人和1182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和安全问题;投资20万元,完成了集镇供水问题,解决了集镇300户1100人和2000头大牲畜饮水紧张的问题;建成老毛田和中龙潭100M3抗旱池各一个,解决了两个村民小组70亩土地的抗旱浇地问题。全乡自来水普及率达73.2%。二是结合坡耕地整治和基本烟田建设项目,改善群众生产条件,提高产出率。共完成了木冲、 狮子山、罗尹三个村1435口小水窖建设,增加蓄水量21525M3,增加和改善灌溉面积2152亩;支砌渠道3件1835米,完成罗尹河道治理4600米;完成木冲坡改梯616亩,建设机耕路2061米,管网建设5500米,建蓄水池8个,总蓄水量900M3。2007年新增灌溉面积3200亩,农田水利化程度达73.19%。三是认真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抓住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村项目的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扶贫资金15万元,在小街赵家村和狮子山沙老林新建科技活动室各1个。甲浦黑树窝村庄道路硬化800米,四是加强乡村公路建设。积极争取县交通部门的支持,新修村组公路15.5公里,争取国债资金280万元完成了小街至狮子山公路弹石路面铺筑工程,投资2238万元的六小公路水泥路面铺筑工程和投资240万元的木冲弹石路正在建设中。五是完善集镇功能建设。完成了小街集镇主河道的改造,新建和改造集镇街道590米,完成集贸市场建设一期工程和畜禽集转站的建设,建成集镇公厕1个,逐步完善了集镇功能。六是巩固沼气化乡建设成果。全乡建成沼气池累计达3450口,建池率达90.2%,建成我县首个市级“沼气示范乡”。

沼气灯

(三)以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为着眼点,解决农民享受社会服务程度低的问题。一是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推进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政策和“少生快富”工程。狠抓计划生育工作。全乡出生人口119人,计划生育率达100%;加强对计划生育对象的管理。对全乡育龄妇女登记造册,进行痕迹管理;坚持下村“三查”服务。全年下村服务3次,服务群众2695人次;扩大“奖优免补”政策的宣传,全乡共有164户农业户办理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巩固率达99.36%。二是关心重视老龄事业和弱势群体。依法依规,开展民政工作。全年共争取救灾救济粮3.45万公斤,救济困难群众162户179人;收养分散五保老人76人,现在,敬老院共有五保老人20人;按时发放优抚、伤残人员的生活补助费,全年共发扶恤事业费58889万元,发放社会救济事业费65146万元;组织为无 电视机贫困户捐款20770元。开展好扶贫助残活动,关心农村弱势群体。完成“健康快车”白内障残疾人筛查,帮助符合手术的36人进行手术;推荐残疾人就业,一年来共推荐6名残疾人到安宁福林木材厂、易门水泥厂工作;在“助残日”慰问残疾人困难户11户,慰问资金4900元;认真开展残疾人重点扶贫示范户1户,扶持资金2000元。三是实施广播“村村通”、“户户看”工程,解决群众看电视难、看电视贵的问题。甲浦村利用在新农村建设中市级试点村的机遇,争取上级资金2万元,实现了13个村民小组“广播村村通”工程。 2007年对11个村民小组实施了“户户看”工程,经统计,全乡共有无电视机户316户,占全乡农业户的9.6%。市、县部门联系单位和乡干部职工捐款为贫困户购买电视机102台,解决了102户贫困户看电视难的问题。四是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解决了农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加强对卫生工作的管理和支持,争取上级资金8万元并匹配了2万元资金,新建了木冲、普厂两个村级卫生所,配备了甲浦核桃箐卫生室,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二是建立健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目前,全乡3142户农业家庭户11555参保,参保率达92%。截止11月底,共有110人次患病群众享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共支付医疗补助费用33327.2元。

一、“五通”建设

1、人饮工程建设

2007年末,全乡已完成6个村,77个村民小组的人饮工程建设,共建人饮水池92个,8340立方米,架设管网123146米,解决了3163户,7308人的饮水困难。集镇区建有集镇供水站一个,供给2200人的生活用水。集镇区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全乡自来水普及率达73.2%。

2、 公路建设

2007年底,全乡公路通车旅程达244.2公里,其中:有69公里村组公路纳入县级管理,争取国债资金280万元完成了小街至狮子山公路弹石路面铺筑工程,投资2238万元的六小公路水泥路面铺筑工程和投资240万元的木冲弹石路正在建设中,全乡83个村民小组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乡村公路和村组公路通达率都达100%。

3、通电、通电视及通讯设施建设

至2007年末,全乡已通电、通电视和通电话的村委会6个,村民小组83个,达100%。其中,通有线电视的有4个村委会,30个村民小组,1246户农户,传送节目46套。乡内建有通信地面卫星接收站18座,通讯覆盖率100%,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154线,电话普及率65.8%。共有电话用户2850户,其中:固定电话及小灵通用户2070户,移动电话780部。全乡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的村委会6个,村民小组83个,3377户,达100%。

二、农田水利建设

至2007年末,全乡累计建成小水窖6466口;水浇地7207亩;机耕路18370米;抗旱池136口,总溶量27900立方米;水坝27座,总库溶量320万立方米;三面光排灌沟渠4577米;水浇地管网架设89820米;河道3500米。全乡农田水利化程度达73.19%。

三、 集镇建设

至2007年末,新建和改建集镇街道590米,投资12万元建成集镇公厕一个,占地80平方米;投资50万元建成集贸市场1个,占地3330平方米;投资10万元建成畜禽交易市场一个,占地1340平方米,现已投资15万元在建客运站一个,占地3235平方米,彻底结束了“以路为市”、集镇 小而脏、乱、差的历史。集镇街道已全部硬化,排水、行道树等配套设施完善。

四、村庄建设

至2007年底,共投资310万元,完成了50个村民小组的村庄道路硬化,硬化路面达33000余米;投资173.6余万元,完成35个村民小组的35个科技活动室的改建及新建。

五、 能源建设

全乡累计有2962户建有 沼气池3450口,占总户数的87.7%,已完成“一池三改”的农户数2936户,占建池户数的99.1%。安装太阳能的农户997户,占总户数的29.5%。

全乡有 文化站1个,村组文化室35个,农村业余文艺队1支;小学11所,中学1所。小学有52个教学班1158人,学生入学率100%,在校生辍学率为零,结业率100%。有教师106人,其中男65人,女41人,学历合格率100%。有小高职称30人,占28.3%,小一33人,占31.1%,小二21人,占19.8%,初级20人,占18.9%,未评2人。全乡小学校舍建筑总面积10930平方米。小街中心小学被评为市级文明学校和市级“绿色学校”称号。初中有11个教学班537人,学生入学率100%,在校生辍学率为零,毕业率100%。有教师42人,男23人,女19人,学历合格率100%。有中学高级职称4人,占9.5%,中学一级6人,占14.3%,中学二级25人,占59.5%,中学三级7人,占16.7%。小街中学2004年12月,被评为县级“绿色学校”称号;2005年9月,被县 教育局授予“安全卫生文明学校”称号;2007年9月,被县妇联授予“家庭教育示范基地”称号。

1、小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该教育基地设在小街乡党职校内,距六街25公里,均为柏油路。基地占地1140平方米,总投资50余万元,于1998年12月18日建成,里面有孙兰英烈士塑像和小街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室。在陈列室内配备了一套比较完备和丰富的展品,包括文物、图片、史料、陈列文字说明等;在教育基地我们可以详细了解先烈们英勇的革命斗争事迹,还可以看到他们使用过的物品,包括油灯,斗笠等物。到小街除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外,还有土匪关押、杀害革命烈士的文昌宫、出气洞等地可以参观游览。

2、歪头山苗族文化生态村

歪头山村民小组隶属小街乡罗尹村委会,位于小街乡北部,距离县城60公里,距离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是小街乡唯一一个苗族聚居地,也是全县最大的苗族聚居地。每年春节后均举办苗族传统节日“花山节”,在花山节期间会有苗族传统歌舞表演、斗牛等活动,从1998年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5届,吸引了邻近各县苗族文艺队伍的参与。歪头山“苗族风情艺术团”成立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是苗族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平台,它的宗旨是培养苗族艺人,创作苗族特色的苗族传统文艺,加强文化生态村的建设与发展,从而为打造苗族文化,风情艺术,生态旅游品牌奠定基础。艺术团由20人组成,其中音乐创作1人,教练1人。曾代表玉溪市参加全省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艺术团创作的“芦笙舞”、“跳三桩”等表演节目,连续三届获一等奖;1999年代表云南省参加第六届全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的节目“跳三桩”,荣获二等奖;在参加北京国庆50周年大庆活动中,“跳三庄”荣获一等奖。到歪头山看苗族风情表演,喝牛角酒已经成为小街乡旅游最知名的品牌。

3、岔河水库—老黑山自然生态观光游

小街乡是易门县境内最大的水系—扒河水系之源头,岔河水库是易门县第二大水库,扒河水汇聚到岔河水库后成为易门县最重要的水源,灌溉了易门县5个乡镇的绝大部分田地。从六街驱车沿着柏油路盘山而行,到达半山腰时,会顿觉眼前一亮,岔河水库出现在眼前。沿公路前行碧绿的湖水中倒映着蓝天白云,岸边的树木郁郁葱葱;微风拂过,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迎风摇曳的树枝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在问候行人,美景入眼令人心旷神怡,美景入心沁人心脾。顺着岔河水库蜿蜒而上便到了小街。不经意间仰头,你会发现一座高山扑面而来,它高耸入云,树木繁盛,似一位蒙着面纱的女郎,让你难以看清她的本来面目。这便是易门县最高峰老黑山,它的主峰“雀窝尖山”海拔达2608米。如果你是一位登山爱好者,老黑山无疑是一个最好的征服地。登山沿途可以看到千年古木,山中随处可见清澈的山泉,清新的空气直钻心扉,猛吸几口,一股甜甜的味道盈漫在胸口,站在山顶俯瞰,易门县的全貌便尽收眼底,不觉吟出“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从小街出发攀登老黑山,全程约需要5个小时,游人需要自带干粮和水,全年均适合攀登。

一、苗族

小街乡的苗族居住在罗尹村委会的 歪头山村,该村位于小街乡北部,距离县城60公里,距离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全村71户238人,有两个自然村,是小街乡唯一一个苗族聚 居地,也是全县最大的苗族聚居地。歪头山苗族属于花苗支系,是苗族6个分支之一,苗语叫“HmoobNtxaug”,含有“花”的意思。因妇女穿着的上衣比其他苗族分支刺绣更多,繁花似锦而得名。

1、服饰

花苗的 服饰可以说是苗族服饰系列中,做工最考究、工艺最原始、色彩最艳丽、刺绣最精湛的少数民族服饰精品,在花苗村寨里,女性自幼要学习绘蜡、点蜡等手艺,学习制作蜡染裙子、花袋、背带、腰带等,这成为她们劳动技能的象征,并充当女性走向婚姻生活的桥梁。每逢节日聚会、走亲访友,姑娘们都要穿上自制的蜡染花裙,显示自己心灵手巧,以吸引男青年。男青年则通过姑娘的穿着来衡量她的价值。首先从蜡染在她们衣物上的图案来判断她的人品、聪明与否,然后才决定是否与她们交往、谈情。

2、文化

歪头山村完整地保留了苗族文化传统,民族特色浓郁。村中建有基督教堂一座,苗族小学一所,农村文化科技活动室一间。每年春节后均举办苗族传统节日“花山节”,在花山节期间会有苗族传统歌舞表演、斗牛等活动,从1998年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5届,吸引了邻近各县苗族文艺队伍的参与,在易门及周边有较高的知名度。

3、饮食

苗族以大米或玉米为主食,辅以小米、荞麦、红薯等杂粮,喜欢腌制酸鱼、酸肉、酸菜、辣椒骨等,饮酒、吃酸、吃辣的嗜好十分普遍。

4、婚俗

(1)自由恋爱

苗族一般不与他族通婚。同民族不同服饰的支系也少通婚或不通婚。苗族禁止家族内通婚。苗族越是聚居地区,越是婚姻自主,通过青年男女亲自参加“游方”社交活动来实现。即使有父母包办,只订婚而未结婚的,也可以自由参加正常的“游方”社交活动。

(2)订婚

苗族通过自由 恋爱后,男方就可请媒人前往女方家正式求婚,一般媒人去的次数越多越好,俗称“亲以多求为贵”。如果女方家同意就可举行订婚礼。然后男家再择吉日向女家过礼,即送糯米粑、酒、肉等。女家还要请家族人吃喝两天三晚。过礼后,男家又择吉日娶亲。

(3)结婚

苗族婚礼一般都很隆重,届时男、女主家都宰猪杀羊招待乡亲和来宾。一般包括送亲、迎亲等程序。当新娘走近新郎家时,由新郎的父母出来迎接新娘和陪娘。晚饭时,新娘和陪娘坐一桌,新郎和陪郎坐一桌,其余的人随便就坐。夜间,男女青年唱歌,吹芦笙、口琴等;老年人也参加唱歌、跳舞,热闹非凡。

(4)回门

苗族婚姻都有回门的习俗,即新娘嫁到新郎家后都要回娘家。回娘家的当晚,新娘的家长大摆宴席招待客人,并邀请本家族的青年男女来作陪,男女分桌就宴。

5、节日

歪头山苗族同全国各地的苗族一样,亦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其中春节后举办的“花山节”是最隆重、最饶有风趣的节日。苗家人,无论男女老少欢天喜地的聚集在空气清新的广场上,参与各种有趣的斗牛、跳 芦笙舞等活动。斗牛场周围人山人海,场中央的围栏中有几十头膘肥体壮的牯牛在凶猛的角逐,最后获胜的牯牛雄赳赳、气昂昂地张开大嘴,连连吼叫,这时牛的主人兴高采烈地把红绸布挂在牯牛犄角上,以示“利市”和奖励。在欢快的日子里,为了增添节日情调,他们不但进行文体表演,而且组建贸易集市。到处都是欢歌笑语,充满着欢乐的气氛,确实令人恋恋不舍,留连忘返。

6、丧葬

农村丧葬一般都实行土葬,以芦笙奏哀乐,葬礼比较简朴。

二、彝族

小街乡的彝族主要聚居在甲浦村委会的核桃箐、木冲村委会的母得亩村和普厂村委会。因人数不多,其服饰、节日、丧葬习俗已趋于汉族。

周边政府机关

小街乡人民政府 地址: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六小路小街乡政府

易门县小街乡小街村民委员会 地址: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小街乡六小路农村信用社小街分社旁

易门县小街乡人大 地址: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六小路小街乡政府

周边诊所

易门县小街卫生院 地址:玉溪市易门县小街乡政府东南50米(小狮路南)

周边乡镇

小街乡 地址: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

周边村庄

小街村 地址:玉溪市易门县

狮子山 地址:玉溪市易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