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甸乡

平甸乡 平甸乡历史沿革 平甸乡地理 平甸乡经济 平甸乡产业 平甸乡基础设施 平甸乡旅游 平甸乡文化教育 平甸乡民风民俗 平甸乡革命烈士 平甸乡知名人物


平甸乡,位于新平县城城郊,地处省道218线、国道213线中间,东与峨山县塔甸镇毗邻;南与扬武镇的丁苴、老白甸和桂山镇的古城接壤;西与漠沙镇西尼和腰街镇峨德相连;北与新化乡甸末、者渣相接。乡政府驻地为桂山镇西园路23号。乡域内迤岨山脉卧于西,五桂山脉位于北, 磨盘山、乌丫山脉卧于南,呈东西走向。境内群山叠翠,气候宜人,风光秀丽,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及草场资源;乡域内地形复杂,最高海拔磨盘山主峰2 614米,最低海拔小石缸村大石缸组底刹莫山脚700米;由于受漠沙坝子热空气和高山森林植被的双项调节,呈明显垂直立体气候,年日照2230小时,年平均气温17.9℃,最高气温33℃,年降雨量1151.9毫米, 无霜期320天以上.国家级 磨盘山森林公园奇花异草,珍稀动物种类繁多,每年春季的“赏花节”令游客流连忘返。全乡以农业为主,盛产 稻谷、 玉米、 小麦、 荷藕、 烤烟、 甘蔗等农作...

详情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平甸乡所有村庄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平甸乡介绍

平甸乡,位于新平县城城郊,地处省道218线、国道213线中间,东与峨山县塔甸镇毗邻;南与扬武镇的丁苴、老白甸和桂山镇的古城接壤;西与漠沙镇西尼和腰街镇峨德相连;北与新化乡甸末、者渣相接。乡政府驻地为桂山镇西园路23号。

乡域内迤岨山脉卧于西,五桂山脉位于北, 磨盘山、乌丫山脉卧于南,呈东西走向。境内群山叠翠,气候宜人,风光秀丽,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及草场资源;乡域内地形复杂,最高海拔磨盘山主峰2 614米,最低海拔小石缸村大石缸组底刹莫山脚700米;由于受漠沙坝子热空气和高山森林植被的双项调节,呈明显垂直立体气候,年日照2230小时,年平均气温17.9℃,最高气温33℃,年降雨量1151.9毫米, 无霜期320天以上.国家级 磨盘山森林公园奇花异草,珍稀动物种类繁多,每年春季的“赏花节”令游客流连忘返。全乡以农业为主,盛产 稻谷、 玉米、 小麦、 荷藕、 烤烟、 甘蔗等农作物,其中:烤烟、畜牧业是平甸乡的经济支柱产业。全乡土地面积435.6平方千米。

平甸, 彝语,意思为银灰色的小平坝,宋. 大理国时,为嶍峨部地,隶秀山郡。元宪宗时(公元1251年至1259年)为嶍峨千户地。隶宁州(今华宁)万户府。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建置平甸县,为县辖地,隶嶍峨州。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嶍峨州降为县,平甸县降为乡,仍属嶍峨县平甸乡辖地,改隶临安路。 明 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建置新平县时,为县辖地。清 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全县划分为中、东、南、西、北五个区时,划为中区,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以后,改称为第一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乡政权建立时,分宁河、平山、昌源三个大乡。1950年,平甸乡称第一区。1958年一区分为古城、昌源公社。1960年古城、昌源公社并入城关公社。1962年称城关区。1964年又称第一区。1966年改名为前进公社。1984年1月,称城郊区。1984年6月设区建乡时更名为平甸区。1987年12月改为平甸乡,辖16个村公所,1998年4月区划调整为13个村公所,原平甸乡太平、古城、亚尼划归桂山镇。1999年12月,村公所改为村民委员会。2002年平甸乡辖13个村民委员会,139个村民小组,178个自然村。

平甸乡平境内地表崎岖、山峦连绵、河流纵横、山高坡陡,呈“V”型深切割山原地貌。地势南北高,东西低,山脉呈东西走向。东西最大距离30公里,南北最大距离29.4公里,面积435.6平方千米。主要山脉 磨盘山(海拨2614米)、 光头山(海拨2442米)、花石头山(海拨2438米)、牛舌头山(海拨2389米)、鲁得莫山(海拨2368米)、营盘山(海拨2300米)、阿努代后山(海拨2262米)、骡马白皮山(海拨2178米)、梨头尖山(海拨2172米)、白鹤塘后山(海拨2148米)、牛户头山(海拨2144米)、扒芝哩山(海拨2136米)、山白衣后山(海拨2012米)、八拉山(海拨1972米)、光山庙梁子(海拨1928米)等,其中海拨最高的为磨盘山。主要流经河流有:平甸河又称新平河,主源他拉河,源于于磨盘山主峰西麓,从南往北,汇梭克河、清水河进入平甸坝子,再汇乙本甲河,东流与亚尼河汇合,流经杨武大开门与化念河、罗吕河汇合,全长约60公里。康之康河,源于费贾光头山北麓,自西向东,流经费贾、桃孔、白鹤至者甸汇杨柳河转东南流入亚尼河,于岔河村流入平甸河,全长约20公里,境内流长19.83公里。杨柳河,境内流长8.6公里。梭克河,境内流长17.3公里。他拉河,境内流长12.8公里。清水河,境内流长8.35公里。

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有 水稻、 玉米、 小麦、 荷藕、 豆类、薯类等,经济作物有 烤烟、 甘蔗等,油料作物有 花生、 油菜等,经济林木有 茶叶、 桃、 梨、 核桃等。

农村经济以种植 水稻为主。 2007年末,全乡农村社会总产值(现价)14967万元,比上年增33.4%。完成工农业总产值(现价)12800万元,比上年增36.1%,其中:农业总产值10400万元,比上年增46.4%;工业总产值2400万元,比上年增4.2%。财政收入981.83万元,比上年增9.6%;财政支出1027.44万元,比上年增51.8%。农村经济总收入8086万元,比上年增11.1%c。农民人均纯收入2216元,比上年增150元,增7.3%。

2007年末,全乡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0189亩,比上年增0.2%,复种指数达199%,粮食播种面积21997亩,比上年减4442亩;粮食总产601.82万公斤,比上年减43.0%,农民人均产粮382公斤种植烤烟22000亩,比上年增1811亩,总产达314.4万公斤,比上年301.47万公斤增12.93万公斤;烤烟收购量311.0万公斤,收入3673.65万元,比2006年3068.12万元增605.53万元,创历年来最高水平。种植甘蔗5438亩,比上年增938亩,交售机榨蔗2.31万吨,实现收入462万元;种植荷藕150亩,产量13.5万公斤。年末生猪存栏21282头,肥猪出栏22182头,分别比上年增8.0和23.9%;大牲畜存栏6693头,出栏2075头,分别比上年增3.7%和20.3%;全乡畜禽肉产量达241.62万公斤,比上年增20.5%。年内竹子造林200亩,核桃造林2050亩。年内完成 沼气建设100口,全乡 沼气池达2737口。年内共投资960.8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完成新建、续建、修复水毁工程27件;完成坡耕地配套小水窖1000口,全乡小水窖达6803口。他拉村高标准4000余亩水浇地工程全面启动,水利化程度达48%。

2006年全乡有乡镇企业143个,其中:私营企业6个,个体工商户137个。企业从业人员1080人,乡镇企业营业收4100万元,完成各种税金154.0万元,企业利润299万元,企业职工年平均收入9000元。主要产品产量:藕粉200吨,酱菜1700吨,冰铜417吨,茶133吨,红砖1200万块,水泥管400根,彩钢瓦300平方米。平甸藕粉厂生产的“平宝”牌藕粉产品享誉省内外,平甸乡生产的酱菜产品在省内具有较高声誉并远销到省外及周边国家。

平甸乡主要产业为烤烟及畜牧和甘蔗产业。一、 烤烟生产

2006年,全乡烤烟生产的思路是:“科学规划、优化面积、更新观念、强化措施、提高质量、增加收入”。

2006年县下达我乡的烤烟种植和收购指标是:全乡种植面积24390亩,其中田烟9430亩,地烟14960亩;计划收购量300万公斤,预计烟农收入达3100万元。实现烤烟收购量316.24万公斤,收入3042.24万元。

二、 甘蔗生产

2006年全乡计划种植面积4000亩,新栽冬春蔗560亩,新栽秋蔗570亩。实际完成种植面积4700亩,占计划数的117.5%,落实冬春蔗807亩(含翻桩),落实秋蔗1020亩。

2006年全乡完成种植面积4700亩,实现工业产量14568.45吨,比上年的16357吨增1788.55吨,增10.9%。

三、 畜牧生产

2006年年末生猪存栏19705头,肥猪出栏17900头,分别比上年增0.34%和5.9%;大牲畜存栏6330头,出栏1725头,分别比上年增0.96%和8.63%;全乡畜禽肉产量达200.49万公斤,比上年增11.4%。

平甸乡位于新平县城郊,全乡国土面积435.6平方千米,地处哀牢山脉中断东麓和云南葱蒙山最西缘,属红河流域元江水系,平甸河纵贯平甸乡境内,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良好条件。解放前,境内水源稀少,农田用水困难,除一部分农田靠他拉、平甸河水灌溉外,其余的田地都要靠天下雨。新中国建立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自1958年起,先后修建了团结、纳溪、立新、小漠沙、冲子河、汗科甲、平掌、红旗、坡脚、磨盘山、司马箐、烟水坝等水库和坝塘及团结大沟、锡厂箐大沟、小白山大沟、东村沟、蚱马命沟、小石缸大沟等灌溉沟渠。“十五”期间,全乡共完成水利投资1541.3万元,完成工程量299.79万立方。改善灌溉面积2.08万亩,坡耕地综合治理9075.54亩。安装管道88.54千米,改善农村供水人口达12485人,2946头大牲畜的引水困难。截止2006年底,全乡水利化程度45%,拥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36座,小坝塘88座,总库容1421.65万立方米 。沟渠总长613.3千米,完成小水窖工程5803口,增加蓄水量6.96万立方米,改善1.2万多亩旱地灌溉任务。目前平甸乡在水利方面还存在困难:水资源的开发程度不能满足全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贫困地区水利化程度比较低;水土流失有增无减,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工作;防洪任务重;病险水库工程多。

平甸乡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新平县城郊,地处国道213线,省道218线中间,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全乡现有乡村公路606.6公里,除1个自然村未通公路外,乡村公路网络基本建成,其中:通柏油路4个村委会,里程45公里,弹石路4个村委会,里程56公里,其余乡村道路均为土路。全乡共有130个小组通自来水,通水户5838户,引水困难户1073户,饮用井水67户,入户率98.3%。变电站与县城共用,现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的村委会10个,共137个村小组,6072户。全镇有13个村委会、3717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户5621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3974户。

全镇建沼气池2338口,其中完成了“一池三改”2111户。安装太阳能的农户933户,占15.4%。

与桂山镇共用集贸市场。

与桂山镇共用。

集镇环卫设施与桂山镇共用,农村建有公厕22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5个。

磨盘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磨盘山是 新平县的两大名山之一,距离新平县城以南25公里,因山体型如磨盘而得名。海拔2614米,公园面积10.7万亩,自古有“高不过鲁奎,大不过磨盘”之说。磨盘山,自古以来都是新平县的 军事要地和 旅游胜地之一。明 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普应春率领的 彝族义军曾在这里举反明朝地方暴政的旗帜。据说,著名诗人徐霞客也曾到此云游过。1982年新平县人民政府将磨盘山主峰地带划为县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国家林业部将磨盘山风景区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该风景区以南亚热带中山原始森林自然景观为主体,集山、水、林、花、寺为一体,动植物种类繁多,有珍贵一类保护动物6种,二类保护动物10多种,区内森林茂密,环境优雅,具有众多的观赏、食用、药用、香料、花卉等经济植物。主要旅游景点有独具欧式风情的高山草原、满山烂漫的杜鹃花、碧波荡漾的森林湖以及沿袭古老传统生活的磨盘山彝族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是民族采风、旅游的理想之地。

情人谷位于平甸乡西面,距县城16公里。紧邻新细公路,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古树林立,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是理想的休闲场所。

明万历年间,在明王朝“摧税使者满天下,致使小民怨声彻天,降灾召异”的压榨下,普应春(彝族,新平磨盘山丁苴人)领导磨盘山区彝族人民,于万历十八年,和霸生领导的磨盘山区彝众,开展声势浩大的反地方暴动斗争,控制平甸乡,威震滇中。万历十九年,抚镇吴定,沐昌祚,大征汉、土军,令参将邓子龙为右军,游击杨威为左军,率师入平甸乡境,扎营于今五花山,与普应春的彝家军对垒,对彝家山寨进行攻击。经过敌军山、核桃箐、白改寨、麻栗湾四次大的拼杀,邓子龙打败了普应春的彝家军!擒获普虐春,斩首一千二百人,招降六千六百人;七月二十三日,邓子龙于鸣鼓营(五花山)刻石记功。建花山寺庙。

全乡有文化站1个,藏书2万册,板报宣传栏36块。组织老体协自编自演法制宣传节目到各村委巡回演出,开展送戏下乡活动2次;春节期间,组织纳溪狮子队参加县委、政府举办的春节文体系列活动;“ 火把节”期间,组织纳溪业余文艺队参加县文化局举办的“火把节”文艺表演;组织乡业余文艺队参加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局、县体育局举办的国庆55周年文体活动,获一等奖;参加玉溪市第二届“老年人”运动会在新平召开的开幕式文艺表演,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深人村、组全面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普查工作。通过普查,磨皮村有较深厚的彝文化底蕴,彝族原始风俗保存较为完整,如“吃花酒”仪式、祭龙、毕摩竞艺、彝文碑等。其中“磨皮花鼓舞”渊源流长,原始套路保存完整,是 彝族原始舞蹈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它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在省内外、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较强的艺术性、观赏性和研究价值。

新平县平甸乡有较深厚的彝文化底蕴,彝族原始风俗保存较为完整,“吃花酒”仪式、 祭龙、毕摩竟芝、彝文碑、对歌、跳乐、 三弦舞、 四弦舞、彝乐、 三跺脚、狮子舞、耍龙等许多民族风俗具有浓郁的彝族特点。其中“磨皮花鼓舞”渊源悠久,原始套路保存完整,是彝族原始舞蹈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它具有浓烈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对周边地区影响甚深,在省内外、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较强的艺术性、观赏性和研究价值,应逐级申报为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之乡。

“磨皮花鼓”是平甸乡磨皮村彝族花鼓舞的专用名词。它与其他民族(包括其他地区的彝族)的鼓舞有很大的区别,形成了磨皮独特的鼓舞风格。汉族鼓舞热情奔放,朝鲜族鼓舞轻松欢愉,傣族鼓舞优雅潇洒,佤族鼓舞幽远古朴等等,而磨皮花鼓则威武豪放、庄重洒脱。它浓缩了古代战争的情景,演绎了古代部落征战的过程,再现了激烈战争的场面。相传古时候,磨皮一带的先民们以部落为阵,村自为阵,筑墙习武,抵御外来的侵略。习武时,村民们曾学着箐鸡的跳跃、扑打、追逐等动作,所以手持箐鸡尾的人是后来花鼓舞的指挥者。过去,部落之间,村与村之间,或与外族之间多次发生械斗,磨皮村发生过多次争斗。村民们只要听到出征的牛角号,就英勇抗击外来之敌,或爬山涉水;或设阵伏击、或包围敌人。男子们冲在前面勇敢拼杀、刀枪飞舞,妇女们紧随其后击鼓助阵,呐喊助威,战场上刀光剑影,鼓声震天。打败了入侵之敌胜利归来后,全寨男女老少一齐起舞欢庆,通宵达旦。后人们为了纪念当年的抗敌英雄,纪念为保卫山寨而战的情景和场面,通过艺术编创,逐渐演绎成了现在的“磨皮花鼓”。

杨应洪(1916—1949),新平县前进公社纳溪大队纳溪村人,1948年参加革命,是滇桂黔边纵第七支队战士,1949年1月,在云南省墨江县城壮烈牺牲。 马有明(1912———1950),新平县平甸区桃孔乡长田村人,1949年参加革命,是新平县平甸区昌源乡征粮工作队队员,1950年3月,在新平县平甸区纳溪乡樱桃寨村外壮烈牺牲。

王逸(1923一—1950),新平县前进公社纳溪大队纳溪村人,1949年9月参加革命,是新平县—区古城乡纳溪村村长,1950年4月,在新平县城关小西门城墙脚壮烈牺牲。

方正明(192l一1950),新平县前进公社红星大队扒拉黑村人,1949年5月参加革命,是蒙自军分区基干团二营九连战士,1950年5月在元江县壮烈牺牲。

魏宗贵(1933—1950),新平县前进公社费贾大队阿古黑村人,1950年参加革命,是新平县一区费贾乡人民政府民兵队民兵,1950年8月,在新平县新化公社甸末后山壮烈牺牲。

易学才(1930—1951),新平县前进公社昌源大队大方达村人,1950年参加工作,是新平县一区民兵队民兵,1951年在新平县前进公社昌源大队大方达村壮烈牺牲。

徐毕竟(1929—1952),新平县前进公社白鹤大队清水河村人,1951年2月参加工作,是新平县二区政府的干部,1952年2月在新平县新化公社甸末大队甸末村壮烈牺牲。

张学文(1952一1973),新平县前进公社费贾大队费贾村人,中共党员,1970年参军,是昆字七二六部队三十八分队战士,1973年5月在云南省河口县新街光荣牺牲。

易天明(1958—1979),新平县前进公社磨皮村人,中共党员,1977年1月参军,是炮兵四十九团二营五连一班的战士,1979年2月在云南省河口县蚂蟥英勇牺牲。

李顺毕(1965—1984),新平县平甸区昌源乡板桥村人,共青团员,1984年1月参军,是三五二一一部队的战士,获三等功一次,1984年5月在麻栗坡县老山地区八里河东山光荣牺牲。

男, 彝族,1963年出生,新平县平甸乡磨皮村委会人。由于受父亲的影响,易学昌从小就喜欢“磨皮花鼓舞”,到十六、七岁便成为表演能手,二十岁时,易学昌当选为社长,每逢过节、吃花酒、办丧事等,他都组织“花鼓队”进行表演。深受当地老百姓的称赞,八十年代以来,他带队多次参加市、县组织的各种文艺表演。1982年到玉溪参加全区的民族民间文艺调演获二等奖,1988年到元江参加玉溪地区少数民族运动会文艺表演获三等奖,他是“磨皮花鼓舞”的正宗传人和领班。2001年10月被省文化厅和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民间舞蹈艺人”。

彝族(勒苏支系),男,生于1944年,60岁,平甸乡梭克村马场社人,小学文化,当地出名的“毕摩”。家庭人口4人,夫妻俩和一儿一女。大的三个女儿已出嫁别村。经济主要来源以种植业为主。

彝族毕摩是彝族中通晓 彝文的知识分子,他们承传各种祭祀、巫祝和祭丧礼仪的彝文典籍,他们是彝族中万物有灵的原始崇拜的主持者、解释者和禳解者,在彝族中拥有被推崇的地位。旧时有俗语称:“土匪都不枪毕摩”。建国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毕摩文化被当作“四旧”受到冲击,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毕摩的彝文经典被大肆焚烧,留有不多。现今,大多数毕摩都已风烛残年,随着他们的过世,所存的毕摩经典亦大多流失。李加荣是健在的毕摩中保存彝文典籍较多的一位。

李加荣原居住平甸乡磨皮阿者村,祖上为世代毕摩。他7岁时向父亲学习彝文和彝族礼俗,其父逝世后从事毕摩生涯。玉溪地区民委1986年组织的彝文典籍普查目录中,曾登记他保存的彝文典籍有100多部。李加荣熟稔各种彝文典籍和祭祀礼仪,以及各种典籍的吟诵腔调。他常在磨盘山、迤阻山和和双柏一带从事祭祀、祭丧和巫祝等毕摩活动,他能用汉语文翻译彝文,会唱各种彝族小调,懂一定的天文地理,会看风水、日子和掐算凶吉等。他参加过玉溪地区民委举办的1986、1987两届彝文工作座谈会议,1987年在玉溪地区民委的组织下,他对自藏书《吾查们查》黑、白黄、红四种经典中的白《吾查们查》,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汉文初译,他的初译成果受到有关专家的肯定,并进行再整理。这部涉及了彝文历史、宗教、哲学、文学、工艺、天文等各方面的三十万字的经典,1999年由云南民簇出版社正式出版,在彝文界曾引起过反响。2004年5月,到我省调研古籍工作情况的国家民委古籍办主任李冬生、副主任李晓冬等一行人,曾到梭克村马场社对李家荣的藏书作过了解。

村里举行重要祭祀活动和节庆活动都由李家荣主持仪式,他对这些彝族祭祀活动的内涵及程序、仪式掌握得娴熟、全面。他还能讲述本村的来源、村子搬迁来此的传说及远古时发生在村里的一些民间故事和传说,他还对彝文较为精通。由于李家荣在村具有很深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他受到村人的尊重并公认为村里的“龙头“。李家荣还能用彝文唱天地来源、民间叙事长诗和一些谈情说爱的歌谣,会挑三弦、四弦和葫芦丝,还会吹奏芦笙,在村内有一间小医务室为人治病。

李加荣本人熟知彝簇的民间习俗、礼仪和传统文化,对彝文有一定的研究,为当地文化、民宗、旅游等部门提供了 许多不可多得的材料,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2007年6月9日被云南省文化厅和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所藏彝文经典内容浩繁,主要有:1、历史类:如《吾查们查》、《们客》、《笃慕罗思则》、《数说远祖》、《祭祖之书》、《鲁达聂苏》、《指路经》等等。2、天文类:如《青红轮转之书》、《天干地支》、《六十甲子》、《星相书》、《历法测算》等等。3、占卜类:如《看八卦书》、《白夺书》、《称命书》、《择日书》、《耶白尼苏》(鸡骨卦之书)等等。祭祀类:如《祭日神之书》、《祭酒魂》、《贴板白书》、《切尼白书》、《也各书》、《多哩若》、《叶落皆分》、《母查非波》等等。5、祭丧类:如《查诗拉书》、《篾杰》、《择吉地之书》《丧星陨落之书》等等。6、宗教类:如《寨中抄鬼之书》、《打家中邪之书》、《叫魂之书》、《祭虫神之书》、《叫谷魂之书》、《叫情魂之书》、《叫猎神之书》、《祭火神之书》等等。7、堞谱类:如《先祖连名谱》、《李氏家谱》等。8、礼俗类:如《维车给尼》、《迎客词》、《接名》等。9、民歌类:如《阿哩调》、《阿色调》、《哭嫁调》、《哭丧调》、《殉情调》、《婚调》、《猜谜请》等。10、叙事诗类:如《人类起源》、《造天造地》等。此外李加荣还有一部独特的彝文经典《书至莫》,它把相同的彝字作了归类,约成书于明代,对学习彝文颇帮助。

王晓福,男,汉族,1988年11月15日出生,平甸乡纳溪村委会人。1994年5月4日被电击伤致残,2001年5月10日,正在读初一的王晓福被县残联选送到省体委接受游泳训练。2002年6月,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以优异的成绩夺得了3枚金牌,其中有两项打破世界纪录。2002年10月,在韩国釜山举行的第八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上再创佳绩,夺得5枚金牌,其中有两项打破世界纪录。2002年12月,在 阿根廷马德普拉塔举办的第三届世界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再创辉煌,夺得5枚 金牌,其中有4项打破世界纪录,截止2002年底,王晓福已获得13枚金牌,破8项世界纪录。

周边派出所

凤凰派出所西街警务室 地址: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古城街道锦秀社区新平大道23号
营业时间:00:00-24:00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古城街道锦秀社区新平大道23号

周边政府机关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平甸乡红星村民委员会 地址: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新漠公路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平甸乡者甸村民委员会 地址: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者亚路

周边服务区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服务区 地址: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服务区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服务区

周边综合医院

新平县中医医院新院区 地址: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306省道

周边乡镇

平甸乡 地址: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

周边村庄

者甸村 地址: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米尺莫--者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