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头乡

滩头乡 滩头乡乡镇简介 滩头乡机构概况 滩头乡人文地理 滩头乡资源环境 滩头乡经济发展 滩头乡特色产业 滩头乡社会事业 滩头乡新农村建设 滩头乡社会保障 滩头乡扶贫开发 滩头乡招商引资


滩头乡位于 云南省盐津县北部,地处东经104°11′38″-104°19′18″,北纬28°14′23″-28°24′12″之间,东与兴隆乡大坪村和四川省宜宾县凤仪乡连界,南靠落雁乡,西邻普饵镇和串丝乡,北连水富县两碗乡。关河南入北出,穿境12千米;滩头小河从东到西流入关河,常年有不断流河流三条。境内多数地方海拔为600-700米,最高的麻秧林主蜂海拔1320 米,最低点北甲村油厂社330米(也是全县海拔最低点),乡政府驻地滩头村黄角湾海拔410米,平均气温18.1℃,6-8月平均气温26.3℃。滩头曾是滇川水陆交通必经之地,位于北部的关河两岸。东与 兴隆乡和 四川宜宾县的凤西、凤仪连界,南靠落雁乡,西邻普洱镇和串丝乡,北抵水富县两碗乡,总面积137平方千米。辖滩头、花秋、新田、界牌、北甲和生基6个行政村(内苗族村1个),32个村民委员会,1...

详情

滩头乡地名网_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滩头乡资料简介

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滩头乡介绍

滩头乡位于 云南省盐津县北部,地处东经104°11′38″-104°19′18″,北纬28°14′23″-28°24′12″之间,东与兴隆乡大坪村和四川省宜宾县凤仪乡连界,南靠落雁乡,

西邻普饵镇和串丝乡,北连水富县两碗乡。关河南入北出,穿境12千米;滩头小河从东到西流入关河,常年有不断流河流三条。境内多数地方海拔为600-700米,最高的麻秧林主蜂海拔1320 米,最低点北甲村油厂社330米(也是全县海拔最低点),乡政府驻地滩头村黄角湾海拔410米,平均气温18.1℃,6-8月平均气温26.3℃。

滩头曾是滇川水陆交通必经之地,位于北部的关河两岸。东与 兴隆乡和 四川宜宾县的凤西、凤仪连界,南靠落雁乡,西邻普洱镇和串丝乡,北抵水富县两碗乡,总面积137平方千米。

辖滩头、花秋、新田、界牌、北甲和生基6个行政村(内苗族村1个),32个村民委员会,165个村民小组。有4789户,常住人口28376人(2017年)。 乡政府驻地滩头街后面黄湾,海拔410米,距县城42公里。

全乡主产 玉米、 稻谷、麦类、薯类,粮食总产6122吨。经济作物有油菜子、花生、 烤烟、魔芋等。林产品, 茶叶、柑桔、油桐、枧子、棕片。有县办国营坪头山茶场1个,乡办企业有煤厂、电站、茶场、粮油加工等。

一、党政领导班子

书 记:段春涛

副 书 记:朱应和

纪委书记:李娅

人大主席:王开华

乡 长:刘炼

副 乡 长:蒋 松 何万能 罗申云

二、机构情况

辖党政办公室、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社会事业综合服务中心、林业站、水利站、土管所、城建所、派出所和6个村民委员会、166个村民小组。

滩头乡历史悠久,早为中原入滇关隘,是兵家重视之地。曾有僰、夷生息,几度虏掠荒废。这里有五尺迳迹,隋置开边县,曾为县治地。清 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隶属 云南。因处关河(史称朱提江)大风滩之首得名,借引石龙关早年石刻为证:“滩听无声自然水落石出,头回岸视朱提浪静波平。”

滩头乡古老神奇,令人向往,曾有诗人黄培堃在石龙关留下石刻诗云:浩浩江流渺渺烟,万千气象涌窗前,悠悠岩阁此时我,说甚蓬莱说甚仙。

还有爱国人士刘国举在小河口岩石上斗书“还我山河”,愤怒斥责日冠侵华的罪恶行迳。另有老牌坊、云路桥石刻和营盘方碑湾、花秋龙洞湾等处的碑文,由于“大跃进”年代的过失和自然地变等故,导致大多毁损无存。但都是记载和歌颂滩头历史的佐证,反映了滩头的历史文化。

一方热土,养育一方人民。滩头人民勤劳朴实,气质轩昂,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辛勤耕耘,艰苦奋斗,涌现了许多爱国爱家,爱憎分明,品质高尚的时代人物。其中有捍卫民族尊严的勇士,有为祖国和人民勇于献身的英雄,有为社会文明进步发展,无私奉献,为之作出艰辛努力的楷模。层出不穷,可歌可泣,值得颂扬。

滩头乡自然地理条件好,物产和矿藏资源丰富,是一个潜力较大待开发的乡。自然资源适宜发展旅游、交通、电力事业,也可创办绿色产业或搞产品深加工,发展第二、三产业。地上绿色植物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有粮食作物、经济作 物、森林及天然药材、花卉等。其中:粮食作物有玉米、稻谷、豆类、薯类、麦类,共20余种;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芝麻、茶叶、蚕桑、五倍、烤烟、元麻、水果类、干果类、甘蔗、蘑芋及棕、桐、枧等30多种;天然药材类有杜仲、黄柏、苟杞、天麻、三七、桂元(元肉)、壮阳红等上百种;花卉类有山茶、 菊花、兰草、栀子、桂花、牡丹、芍药等20多种;还有鱼、蟹、鳖、黄鳝等水产资源及山鸡、 野猪、松鼠等珍稀野生动物;地下资源优质雄厚,易于开采利用,主要有无烟煤、焦、 铜矿、铁矿、石灰矿、粘土矿、页沙岩矿等。尤其是无烟煤储量近壹千万吨之多,位居全县第二,燃烧质4000至5000大卡。花秋东南铜厂沟一带,既有铜矿,又有“煤海”之称,经勘测储量达500万吨以上。石灰矿呈岩状,优质纯洁,铜矿、铁矿分布广,品位高,早在清朝年间和1958年大战钢铁铜时先后开采冶炼过。另有丰富水资源可供开发利用,还有多处自然景点开发环境好,发展前景可观,除滩头小河口石刻、灵观岩溶洞、白岩湾溶洞、花秋红沙地天生桥、铜鼓寺佛庙及尖峰岭、苏家岩等处的自然风光外,特别是境内坪头山。海拔1180米,幅员广阔,茶园翠绿,森林茂密,风景独好。除有多种野生动物外,还有天然药物 黄柏、 杜仲、天麻、三七及食用香姑、木耳和 核桃、板栗、枇杷、弥猴桃等。远山森林苍苍,杉、楠、松、竹、比比皆是。人面竹、罗汉竹、罗汉松、山茶花、杜鹃、兰草,招势喜人,观赏价值高;近地茶园绿荫如海,盛产红茶,绿茶还有苦丁茶,尤以创制的“苗岭碧芽”驰名,荣获全国第四届“中茶杯”特等奖。夏秋气爽,阳光明媚,乘车前往,鸟瞰滇川河山之壮丽,品味乌蒙山系浩瀚的自然景观,油生“高处不胜寒,胜有游人处”之雅兴。每当仲夏初五苗族花会,苗族同胞四面云聚,笙歌笛舞,骑马射箭,热闹非凡,还因地势宽阔平坦,气候宜人,空气清新,风景独秀,可作为居家旅游和度假休闲的理想之地。

滩头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农业收入是农村人口经济的主要来源。滩头乡总面积137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208人,总耕地面积21695亩,其中水田面积6540亩,旱地面积15155亩。 二00七年,全乡社会经济总产值为9339.31万元。社会总产值中农业总产值4669.65万元,工业总产值3548.93万元,第三产业总值1120.73万元,分别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例为:百分之五十、三十八、十八。2007年 粮食总产量达到7500.5吨,农业人口人均有粮250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5895.2万元,农业人口人均纯收入1396元,进入小康。全乡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五十四以上,总面积11.1万亩,其中:天然林6.66万亩,人工林4.44万亩,另有茶园面积7670亩,年产粗制茶叶158.6吨; 畜牧业稳步发展,市场前景可观,年未存栏大牲畜1376头, 生猪存栏22266头,饲养家禽122115只,年末鸡存栏47151只,当年财政税收总额达到247万元,其中地方各税226.8万元。2007年全乡财政总支出5628490元。盐津县滩头乡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乡党委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一切工作落脚点。2005年以来,党委政府根据乡情,结合云岭先锋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找到了一条支部 合作社 农户饲养乌骨鸡,使群众得实惠的路子。要使这项产业做强做大,必须有一套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模式,他们构思出一条“组织强起来,党员干起来,群众动起来,共同富起来”的党建新格局,从而推动乌骨鸡产业的发展。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组建专业合作社。自2005年10月以来,滩头乡政府从县畜牧局、供销社抽调政治素质好,并懂得乌骨鸡养殖技术和市场营销的党员在供原来中学的校园(占地面积约3亩左右、房屋面积约1200平方米)组建了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成立支部,支部书记由会长担任。6个村也相应成立了分社,分会长均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并明确了各合作社的职能职责。在饲养的过程中,合作社社长和村两委成员随时深入到养鸡户中,帮助其解决在饲养方面存在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并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养鸡户进行经验交流,使养鸡户们充分感觉到了党组织的温暖,真正达到“党组织日益壮大,群众逐步增收”的目标。

2011年全乡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 1.2 亿元, 同比增长 8.87%; 完成工 业产值 1.02 亿元, 同比增长 26.1%; 完成一般财政预算收入 575.77 万元,同比增长 25.1%;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6529 人,实现 务工收入 5600 万元,同比增长 10%;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 3028 元, 同比增长 16.37 %; 全乡粮食总产量 0.9 万吨, 同比减产 0.9%; 城乡居民储蓄 8521 万元, 同比增长 12.3%。

2011年累计推广“两杂”良种 6.66 万斤,其中玉米 5.9 万斤,水 稻 0.76 万斤;面对持续旱情,调动一切力量全力抗旱,采取 措施,指导群众补种、换种,面积达 8000 多亩,保证了春耕生产; 切实做好播种前的测土配方, 在全乡范围内采集土壤样本 57 个点, 其中核心土壤样本 8 个,常规土壤样本 49 个;全面完成示范样板 工程,全乡共实施农业科技样板 2.3 万亩,其中市级样板 0.2 万 亩,县级样板 0.1 万亩,乡村级样板 2 万亩;有效开发秋冬农业, 种植小麦 3100 亩,油菜 4500 亩,秋洋芋 3200 亩;狠抓春秋防工 作落实,建立乡、村两级疫情监测网络,确保监测信息畅通,注 射猪瘟疫苗 2.45 万头,蓝耳病疫苗 2.36 万头,注射禽流感疫苗 4.4 万只;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按时发放良种补贴、农资综合 直补、退耕还林补助等各项补助共计 609.9 万元。

全年完成桂花种植 500 亩;在乌骨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的 带动下,发展养鸡大户(500 只以上)31 户,养鸡户(100 只以上) 72 户,家禽存栏 8.1 万只,出栏 15.2 万只;在花秋即将建成 800 -2- 头养猪基地,全年全乡生猪存栏 3.7 万头,出栏 5.1 万头。劳务 经济稳步增长。多措并举加大务工人员引导性培训,共培训 2400 人次,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6529 人,实现务工人均净收入 5600 万元,同比增长 10%。

滩头养鸡历史久远,遍及千家万户,尤以乌骨鸡为主产,分布广,

无地区性。1972年开始引进白洛、来抗鸡、狼山鸡、九金黄及肉蛋鸡等。2000年全乡养鸡数量达3.9254万只,其中乌骨鸡就达1.4981万只。2006年9月13日,滩头乡乌骨鸡专业合作社成立,采取电孵化鸡,全科学饲养和管理。设有教学室一间,办公室一间,孵化室一间,预药室三间、饲养室十间。并在全乡六个行政村分别成立分社,发展社员380多户,栏内常年养鸡2万多只。2007年,乌骨鸡出栏53709只,存栏47151只。我乡计划用三年打基础抓养殖发展,然后进行产业品牌深加工,年平均收入100万元左右。

茶叶历为滩头特产。主要品种有大叶茶、小叶茶、白茶、 苦丁茶,在小叶茶中分 红茶、 绿茶两种。2007年统计,全乡茶园总面积已达7670亩,年产茶叶158.6吨以上,经济收入135多万元。在生基村境内,建有茶场一个,总面积2.96平方公里,幅员面积4439.8亩,习惯面积3300亩,实有管理茶园2000亩,地呈高原丘陵状,红色和黄色土壤。这里的气候条件和土质特别适宜于茶树生长,且所产茶叶内质优良,色鲜味浓、醇正,多属上等茶叶。2000年12月,开创名牌产品“苗岭碧芽”,获全国第四届中茶杯特等奖。

滩头乡作为 盐津县的北大门,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

内昆铁路、麻水公路横穿境内,乡村公路总里程101.04公里。滩头乡有中学一所,小学校14所,幼儿园一所;有中学教师75名,小学教师142名;中学生在校人数1098人,小学生在校人数470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8.5%,巩固率为98%。滩头乡中心卫生院1个,医务人员9人。有村级医务室6个,医务人员6人,为全乡及周边广大患者就医提供了优势的服务。2007年底全乡公路总里程为108.5公里,其中乡村级公路93.5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全乡166个村民小组中94个通了公路。 内昆铁路过境12.2公里,并有中间车站一个;水利方面,先后修起了中小型水库4口,库容总量37.87万立方米,库塘12口总容量186.3万立方米,水窖324口总容量0.858万立方米,引水渠202条,总长24.95千米。另有装机容量500千瓦发电厂一个,年发电量140万千瓦,整体联网,村村通电。全乡人畜饮水条件较以往有明显改善,滩头集镇现已有总长5050米饮水管道线2条。全乡有各类学校31所,均为公办学校,建筑总面积12181平方米。群众文化生活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农村电视地面接收节目多效果好,建有系统内电视接收器11个, 电视收视率百分之八十二以上。村村通程控 电话,还有联网移动 手机站4 个,联通手机站2 个。

“要得富,少生孩子多栽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进村入户后,充分发挥六大员作用,协助滩头乡抢抓机遇,以实施天然林管护、公益林建设、退耕还林工程为契机,狠抓农业结构调整,以竹产业的培育为基础,切实采取六措施,着力打造“沿昆水公路新农村和绿色生态长廊”建设。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驻村指导员带领群众发展竹产业,成立专业组织机构,与各村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三包责任制,将任务逐一进行分解落实到村、到人、到地块。二是做好规划,承包到户。做好统筹规划,未雨绸缪,采取连片种植、大户承包等方式,各指导员身体力行,深入田间地头,动员村干部带头示范,推进竹产业向纵身发展,全乡除退耕还林外,新种植 竹林7280亩,其中,干部承包营造1280亩。三是广泛宣传,加强培训。指导员深入村社与村干部一起召开群众会、现场会、技术培训会,发放宣传单,张贴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强化科学管护,大力营造发展竹产业的良好氛围。四是创新管理模式。结 合建设新农村示范点的要求,扶持和培育了盐津县津华专业合作社,该社以四川永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为技术、销售依托,专业从事竹苗圃基地建设、竹子种植技术推广、材用竹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按照协会+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管理模式,签订产供销协议,实行一站式服务,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五是改善交通。历年来,交通运输一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乡党委、政府努力改善林区交通条件,解决交通运输制约问题。2007年以来,全乡新修林区公路达58公里。六是完善制度。指导员和村干部为解决管理难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推行民主管理,明确竹林管护、林区禁牧、竹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相关责任和义务。全乡累计营造人工竹林1.16万亩,大部分已产生生态和经济效应,基本实现了滩头乡到 两碗乡边界沿昆水公路两侧边坡的竹林连片和覆盖,为有效开辟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打下了坚实基础。

民政机构:民国时期,无专门民政机构,出现灾荒由地方家族、邻居自愿周济。解放后,1950年起,各级地方民政工作机构相继建立,安置救济工作,由区政府统管。1963年始设专职民政助理员1人,承担全区(乡)的优抚、安置救灾、救济、社会福利事业、婚姻登记管理等项工作业务。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护法》实施,配备专职残疾人工作干部一人。同民政办公室合署办公,统称民政残联工作。民政残联受乡人民政府和盐津县民政局、盐津县残联双重领导。

社会优抚:对回乡复员军人、烈军属、伤残军人实行由国家民政定期定量补助生活费。2007年发放各类优抚款项共计92185元。

社会福利:自1953年起,滩头乡的救济和福利事业从未间断。对五保户、孤老、孤儿、残疾、体弱和社会困难群众,在他们生产、生活发生困难时就能得到及时救助。2007年,全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212人,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费50元,当年累计发放城镇人口最低生活保障金184546元,2007年,滩头乡民政救灾发放救济款188610元,救济粮106000斤,衣物425袋。

2007年底,全乡有各类残疾人1710人,占全乡总人口28504人的6.0%。其中:肢残874人、视力残277人、听力残173人、智残127人、精神残93人、综合残176人,已办理残疾证769人。对家住农村的残疾人,由村社和监护人保障其基本生活,出现特殊困难时,由乡人民政府给予临时救济,城镇残疾人由国家给予定期定量补助生活费。

滩头乡的扶贫开发工作起步较早,在县党委、政府以及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全乡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乡党政主要领导亲自主抓扶贫工作,组成了强有力的扶贫领导班子,各乡镇领导及乡直单位均挂钩各村,制订了扶贫发展目标,明确了责任和义务,历年来,全乡主要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分别实施了“温饱村”工程等多项扶贫工程,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乡争取到的700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居工程项目,2007年12月已完工。针对生基村地处高寒山区,土地贫瘠人均纯收入仅有497元,人均有粮仅126公斤,老百姓用水用电多有不便,又是苗族村民聚居的少数民族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联系县供电公司、县民宗局、扶贫办,争取到整村推进项目及无电村项目,自2007年3月开始实施,该村电网改造已完工,可解决全村13个村民小组用电困难问题。另一方面,生基村产业发展主要依托茶叶,乡政府多次请来专家到生基村给村民们实地培训,鼓励他们改造低产茶园,大力发展优质良种茶叶,打造“苗岭无公害优质茶叶品牌”。总体说来全乡的扶贫开发工作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又锻炼了一支强有力的扶贫队伍,在不断积累经验的同时,老百姓的收入正稳步缓慢持续增长。

滩头乡 招商引资工作主要在矿产、水利、茶叶三大块。乡境内非金属矿藏有无烟煤、 石灰石、 粘土矿。金属矿有铁矿、铜矿。尤以无烟煤、石灰石、 铁矿、铜矿资源丰富,含量中,藏量大。沿四川边界凉水井,新田、花秋铜厂沟长10公里盛藏无烟煤,据1984年4月,省地矿局一大队十分队测量针算储量达1700万吨,化验结果质量为优。如此丰富的矿产及煤炭资源成为了滩头乡招商引资的招牌,但由于公路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全乡仅有矿厂6个,年开采量还远远不够。

水利方面:全乡计划在燕子坡依托优越的水资源优势,建立一个新的小型电站,现前期工作已基本就绪,党委领导班子正在研究如何对外招商引资投资该工程的建设。

茶叶方面:生基村坪头山苗岭碧芽茶已初具规模,在省内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下一步如何提升产品质量及形象,吸引外资注入,以改造种植、生产设备条件,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寻求外部优质的销售环境亦列入了全乡招商引资的重要日程。

周边派出所

滩头派出所 地址: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g040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09:00-12:00;14:00-17:00(节假日除外)

周边中学

滩头中学 地址: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滩头中学(040国道东)
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滩头中学(040国道东)

周边政府机关

盐津县滩头乡政府 地址: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文星街165号

周边村民委员会

滩头村民委员会 地址: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滩头乡

周边火车站

滩头站 地址: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325省道
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325省道

周边乡镇

滩头乡 地址: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

周边村庄

滩头村 地址:昭通市盐津县

头驷态塆 地址: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

塆隘头描 地址: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