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碗镇

玉碗镇 玉碗镇地理环境 玉碗镇自资资源 玉碗镇农村经济 玉碗镇农业产业化 玉碗镇特色产业 玉碗镇城镇建设 玉碗镇社会事业 玉碗镇所获荣誉 玉碗镇基层组织 玉碗镇人口卫生 玉碗镇历史文化 玉碗镇人文地理 玉碗镇民风民俗 玉碗镇人口数据


玉碗镇地处关河上游、出水河、玉华河两岸,位于 大关县城南郊,川南经济区和滇东北经济区的连接线上,“213”国道二级公路穿境而过,古因辖区内“五尺道”旁有一大石上有一形如碗状石凹,常积水于内得玉碗水小驿站名。玉碗镇地处关河上游、出水河、玉华河两岸,位于 云南省昭通市 大关县城南部,川南经济区和滇东北经济区的连接线上,“213”国道二级公路穿境而过,古因辖区内“五尺道”旁有一大石上有一形如碗状石凹,常积水于内得玉碗水小驿站名,从清朝末年属图乐乡,解放后归翠华区(镇)1988年将原 翠华镇南端的石灰、玉碗(一分为二成玉碗、老街)出水、火地四村变五村设玉碗乡行政建制,2002年8月撤乡建镇,玉华可自南向北蜿蜒曲折,至玉碗桥头同冲破深涧到小滩的出水河汇合,注入关河主流顺流而下灵关岩,境内山川秀美,长廊翠竹丛生,宛如镶嵌在关河河畔一颗璀璨的明珠。玉碗镇系高海拔低纬度内...

详情

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玉碗镇所有城乡结合区

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玉碗镇介绍

玉碗镇地处关河上游、出水河、玉华河两岸,位于 大关县城南郊,川南经济区和滇东北经济区的连接线上,“213”国道二级公路穿境而过,古因辖区内“五尺道”旁有一大石上有一形如碗状石凹,常积水于内得玉碗水小驿站名。

玉碗镇地处关河上游、出水河、玉华河两岸,位于 云南省昭通市 大关县城南部,川南经济区和滇东北经济区的连接线上,“213”国道二级公路穿境而过,古因辖区内“五尺道”旁有一大石上有一形如碗状石凹,常积水于内得玉碗水小驿站名,从清朝末年属图乐乡,解放后归翠华区(镇)1988年将原 翠华镇南端的石灰、玉碗(一分为二成玉碗、老街)出水、火地四村变五村设玉碗乡行政建制,2002年8月撤乡建镇,玉华可自南向北蜿蜒曲折,至玉碗桥头同冲破深涧到小滩的出水河汇合,注入关河主流顺流而下灵关岩,境内山川秀美,长廊翠竹丛生,宛如镶嵌在关河河畔一颗璀璨的明珠。

玉碗镇系高海拔低纬度内陆地区,境内地貌复杂,高山、河谷、深涧、坡地,相互交错,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山高一丈水冷三分,十里不同天,四季分明,春旱夏雨秋凉冬冷,年平均气温14℃,最低气温负5℃,最高气温29℃,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雨季集中在6、7、8三个月。

镇政府距离大关县城11公里,昭通市50公里,幅员国土面积99.78平方公里,辖村民委员会5个,村民小组108个,41个自然村,海拔1100米,年平均气温10摄氏度,拥有耕地面积14475亩,林地96177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0700亩,适宜种植烤烟、核桃、梨、苹果、板栗、杜仲、香椿、玉米、马铃薯、小麦、豆类、荞麦及冬早蔬菜、罗卜等。

玉碗这片美丽的土地,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高速公路横穿全境,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今年又被大关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工业重镇,给奋起的玉碗注入的新的生机和活力,青山绽放出微笑,关河唱响出欢歌,玉碗这方祖祖辈辈生息不止的土地,焕然一新,尽情挥洒千年的呐喊,爆发蓄势已久的磅礴力量,面对新的发展机遇,镇党委、政府将发展思路定位为实施工业强镇,生态旅游富镇战略,树好一个窗口(大关南大门)、建好两个车间(出水、火地畜产品车间和玉碗老街石灰粮经畜结合的绿色食品车间),围绕县城消费做文章,把玉碗建设成为大关的南门工业小集镇,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地的路子。

2008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37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63元,其中农业产值1207万元,林业产值62万元,畜牧业产值1327万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及外出务工收入为主,2008年全镇外出务工收入539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600人,占劳动力的36.7%,在县外、省内务工共1680人,到省外务工人数920人。

农业是安天下的第一产业,也是我镇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玉碗镇始终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大科技培训和良种推广力度,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2007年农民收入实现了预定目标。

第一产业粮食生产,林业生产,畜牧业生产稳步推进;第二产业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两大战略”,建设“四大基地”的发展思路,依托玉碗煤炭优势,全力打造煤炭工业园区,实现企业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10%;第三产业实现同比收入增长121%的迅速增长态势。

玉碗镇现正朝着巩固粮、烟、畜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努力实现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现代化农业的方向努力奋斗。

玉碗镇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第二三产业等为主。竹笋、花椒、核桃、板栗、柿子、梨、苹果、桃子、李子、柑桔、青红椒、冬早瓜果、均有相当产量;原煤、铅、锌、铁、石灰、石英等储量可观;2000年来,主产品主要销售本地和四川等地。

全镇有耕地总面积14475亩(其中:地14475亩),人均耕地0.33亩,主要种植玉米、红薯、洋芋等作物;拥有林地96177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7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2亩,主要种植核桃、板栗、桃、梨、李子等经济林果;草地11520亩;荒山荒地18358亩,其他面积7840亩。有煤、石英、铁、铅锌、石灰石等资源。

折耳根。又名鱼腥草,既可当蔬菜食用,也可入药,该作物种植投入成本低,易种植,属耐寒耐旱作物,一年四季均可销售宜与洋芋、酥麻麻等套种,能疏松土壤,经济价值高。如种植时不折断可当年获益,折断后则需两年的生长期,亩产达300至400斤。2007年玉碗镇部分群众已向周边市场销售了近万斤折耳根,创产值2万余元。

酥麻。酥麻具有投入成本小,易种植高海拔地区,生长周期短,经济价值高等特点。根据玉碗镇2006、2007年种植情况,该作物宜与洋芋套种,但不影响种植面积,种洋芋的农家肥能有效提高酥麻麻产量,综合两年来的生产和销售情况,亩产稳定在120斤左右,单斤销售2006年为3至3.5元,2007年为4至4.5.元,年升值1元。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该镇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 展,全镇新建教室1000余平方米,建住宿楼1250平方米,新修厕所5个,维修校舍3000余平方米,共投入资金102万元,达到了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优质课桌凳,校校有安全文明够用的厕所。医疗条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村建起了村级卫生站,村计划生育服务室,乡卫生院增添了医疗设施,加强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了医疗水平,极大的方便了人民群众就医。广播电视事业有了明显进步,新建了地面卫星接收站,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80%和85%,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镇居民储蓄总额达200多万,全乡有电话用户220户。

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全乡经济发展,玉碗镇党委政府从抓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入手,充分发挥本乡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加快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步伐,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努力把玉碗建成种植基地、生猪养殖基地和多经生产基地,力促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建成文明、富裕的新玉碗。

以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为特色的平安、和谐的长廊生态镇创造了极良好的氛围。

玉碗镇建有中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2008年拥有教职工30人,在校生608名,并有食宿班设施和体育活动场所;有小学16所,校舍建筑面积7187平方米,2008年拥教师112人,在校学生1862名,教学设施不是十分齐全。目前,全镇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470人,其中:小学生1862人,中学生608人,入学率均在97%以上。

全镇建有文化站一个,文化活动室二个,较好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2008年获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农业普查省、县级先进镇奖励和省市数字乡村“先进集体”奖,安全生产一等奖,全国第一、第二次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奖。

2005年被大关县委评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和各单位”,2006年1月获“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省级先进集体”奖,2006年9月,大关县委、县政府授予大关县“两基”攻坚工作先进集体单位,2006年2月大关县委、县政府授予“工业经济发展先进集体”奖,2007年经验收合格授予“平安乡镇”奖。

2008年全镇共有5个党总支部,30个党支部,党员344人,其中少数民族党员10人,女性党员35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44人,高中(中专)文化程度74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16人,六十岁以上的93人。

全镇设团委一个,团总支6个,团支部28个,团员844人,其中女性团员240人。

全镇辖石灰、玉碗、老街、出水、火地5个村委会,截止2009年,108个村民小组,3436户,总人口14100人,其中:男性7417人,女性6683人,农业人口13926人,占总人口的98%,,居住着汉、苗、回、彝等民族。

已建镇级卫生院1个,镇级计划生育服务站一个,村级卫生室5个,有村医生15人,镇村卫生院(室)的建立,为玉碗群众提供了方便、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小病在村卫生室,大病进镇卫生院,已基本形成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体系。2008年,参加合作医疗11360人,参合率82%,享受低保1115人,人畜混居的农户15户,占农户总数的0.4%。

玉碗镇现住地新村为玉碗村委会辖区内一个由1963年洪水冲毁关河岸边后迁居形成的村民小组,距大关县城11公里,有五尺道横贯南北。境内灵关岩(县文保点)系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战事中,乌蒙府怀远将军刘琨率部攻打县城,夜过此关无法,遂将头挂灯笼的羊群在前破路,阻军认为是人,便将擂石放下,认为已将刘军打下关河,刘军趁机攻破此关,向县城进发,现留有崖壁石刻字“夜过此关”遗迹。

擦耳岩,位于现旧公馆隧道外侧,原“五尺道”路面,此处岩悬路窄,人马往均有擦掉耳朵这嫌的陡岩险关。

天生桥,位于现玉碗村大石包村民小组出水河上,是“五尺道”上自然生成下通河水,上可通行的石灰岩,现已改修为水泥桥面。

出水洞,在盘河五寨同玉碗出水村民小组接界山脉的底部,天然泉水从山腹洞内喷涌而出,汇入出水河,70年代,大关县兴修水利,引水入出水大堰,向北流经翠华,到田园村灌溉良田。

玉碗镇境内这块历史悠久的热土,古为土著(现彝族)居住地,现仍有火葬坟,寨子阿多罗等彝俗地名佐证。因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战事频繁,而土著人多行迁徙,到民国年间,自广东、贵州威宁、江西吉安、四川南部迁来,汉、回、苗同极少数土著共同生活在这块古老的“五尺道”玉碗水驿站沿线,辛勤劳动,奋斗不息。

玉碗镇地处关河、出水河上游,大关县驻地南端,介于北纬27°34″到27°43″和东经103°50″至103°58″之间,东与天星镇接壤,南和昭阳区盘河乡街界,西与上高桥乡毗邻,北邻翠华镇联合办事处,辖石灰、玉碗、老街、出水、火地5个村委会,108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彝家土著及清末、民国初年从广东、江西移来众多汉人,从贵州威宁、草海辗转迁徙定居的苗胞、回民等。2008年有居民3436户,14100人。拥有劳动力资源7078人,拥有国土面积99.78平方公里(计149670亩),其中耕地:14475亩,草地11520亩,林地96177亩,荒山荒地18358亩,其他面积7840亩,最高海拔2785米,最低海拔1050米,镇驻地1100米,年平均气温为10℃,年降水量为1100—1300毫米之间。

玉碗镇解放前属图乐乡,后为翠华公社、区,88年将石灰、玉碗分出老街、出水、火地等五个村新设玉碗乡,2002年撤乡建镇,因96年异地搬迁思茅101基地(出水的厂坪、火地的老君山)2个村民小组,现实有106个村民小组。

该镇农户中有苗族660人,主要居住在出水兴隆村民小组、火地光明自然村及玉碗村的何家坡村民小组,同广大汉族及回、彝农户团结和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拼搏,同时不断发扬光大他们鲜艳夺目的手织服饰工艺及能歌善舞之传统,每年五月花山节,耍山梁子上活跃着少男少女的接麻穿针、赛马、踢球的身影、载歌载舞的风姿。

镇驻地新村为63年水灾冲毁关河边新街后新形成的村民小组,距县城10公里,“五尺道”贯通镇内南北、灵关岩、擦耳岩、出水洞、天生桥等历史驿道古迹均在石灰、玉碗村境内,今213国道、昆水公路横穿腹地而过,境内有盘玉公路、红玉公路同其连通,出水炭山公路,全镇通达里程达120余公里。

镇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英砂、铅、铁、石灰石、镁等,煤层储量尤为丰富,主要分布在石灰、玉碗、老街村内,现有阿多罗和肖家沟、大坪煤矿在组织生产原煤,部分解决县内生产、生活用煤,大部分销往昭通、宜宾等地,石灰村的李子、田坝、石灰、甘河、纸厂等村民小组的石灰烧制技术及成灰质量在大关居首,在昭通市也小有名望,可称传统资源、传统产业,铅锌以火地村两河自然村为主要生产地,金属镁、石英砂等储量可观,长埋地下,正嗷待采。

近年来,经长江流域百里长廊建设以及退耕还林(竹、草)对绿化植被、水土保持及竹、林建材增加创造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农业在推广玉米单交籽种、单株定向密植移栽、地膜覆盖等技术措施,薯类脱毒品种,蔬菜引进单交高产商品籽种,实行套、间合理配套、施肥等措施,对产量、质地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方面都有很大进步;通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容村貌整治的启动,安居工程的实施,农民的居住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农村电网改造,农村用电普及面正在扩大,同时锦坤铸造有限公司、火地仁和铅锌矿厂、昭通丽景水电开发公司等重要工程的开工建设,为我镇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面对机遇和挑战,玉碗镇目前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地理环境山高坡陡,交通闭塞,居住分散,耕地贫瘠,肥力差,形成农业生产水平低,基础设施仍然较差,产业结构单一、高二半山以上地区群众,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科技水平素质低下,经济基础薄弱,诸多项目处于起步起步和规划之中,为此,中共玉碗第二次党代会确定“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造玉碗工业园区,建设生态旅游富镇,开发人力资源,打造特色经济,发展基础工业,构建和谐玉碗“的发展思路。

重点发展特色产业,种植杂交玉米11000亩,其中地膜包谷5500亩,红苕3000亩,马铃薯脱毒品种,平衡施肥7000亩,生姜基地300亩,魔芋基地400亩。

蔬菜种植2000亩,发展冬早蔬菜1200亩,冷凉蔬菜1500亩;饲料作物4000亩;发展养殖业,引进良种母猪200头,年培育仔猪5000只,出栏12000头;发展黄牛冻改300头,年出栏肉牛400头,出栏肉羊2800只,家禽出栏18000只;发展劳务经济,每年转移劳动力6100个,到2009年,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1963元,增加到2300元。

玉碗这方热土,还沐浴着改革的雨露,焕发着蓬勃生机,全镇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吃苦耐劳,勇于拼搏,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进,以奋发向上的昂扬斗志为建设平安、和谐、秀美、小康玉碗而努力奋斗,我们热烈欢迎、殷切希望远道而来的客人观光、游览、相互沟通、共同切磋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技艺,我们坚信玉碗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玉碗镇虽是彝族先民聚居地,但是时代的变迁,只存少数,又因历史南来北往干道在此,交通较为便利,特别是公元1731年定县城在放马坝(今大关县驻地),经济,人户逐渐昌盛起来,到2008年有汉族13341人,苗族663人,回族69人,彝族仅14人,共同开发农村资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团结和睦,互惠互利,互相尊重,关系融洽。尤其是苗族同胞的服饰,不仅色泽鲜艳夺目,而且手工艺精湛,更有长足进步,能歌善舞之传统更加发扬光大,技艺更加娴熟,浪漫而奔放。

新型苗家新居多有传统色彩;回民饲养牛马的经验十分丰富,彝民吃苦耐劳之精神更是表现出色。每当五月“花山节”,六月“火把节”,各少数民族纵情欢歌,共赞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好形势,好生活。玉碗的河谷、山巅无处不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山歌、芦笙、赛马、接麻穿针、锅庄舞、祝酒歌遍及山寨,不灭的篝火,如繁星映红了苍穹。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

总人口 12693
6833
5860
家庭户户数 3263
家庭户总人口(总) 12672
家庭户男 6821
家庭户女 5851
0-14岁(总) 4132
0-14岁男 2285
0-14岁女 1847
15-64岁(总) 7817
15-64岁男 4205
15-64岁女 3612
65岁及以上(总) 744
65岁及以上男 343
65岁及以上女 401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2032
周边政府机关

大关县玉碗镇人大主席团 地址: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玉碗镇政府

周边医疗

大关县玉碗镇卫生院 地址:昭通市大关县玉碗镇街上

周边门

大关县玉碗镇卫生院-西北门 地址: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G040(昭待二级公路)

周边小学

玉碗镇中心小学 地址:昭通市大关县上玉段玉碗镇中学西侧约170米

周边乡镇

玉碗镇 地址: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

周边村庄

玉碗村 地址:昭通市大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