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上镇

坪上镇 坪上镇基本概述 坪上镇行政区划 坪上镇建制沿革 坪上镇地理环境 坪上镇自然资源 坪上镇人口民族 坪上镇民风民俗 坪上镇交通状况 坪上镇基础建设 坪上镇风景名胜 坪上镇文化遗迹 坪上镇红色记忆 坪上镇政党 坪上镇大事记 坪上镇著名人物


坪上旧称——八卡。“八卡”名称的由来:八卡,是今坪上镇的旧称。清朝时期为上西同风里第二甲、第三甲八胯。也有写为“巴胯”者,民间一直普遍称为“巴胯”。“巴胯”是古代彝族头目巴胯家住地而得名,以后演为八胯,清朝官方文件为“八胯”。“八卡”一名,见于民国时之八卡乡。因为此地四面皆山,中间缓平,周围有八道关卡,故更其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仍称八卡乡。坪上镇位于镇雄县西南面(县城西面),距县城53公里。坪上镇西以所辖河坝村和红岩村与牛场镇的诸宗村和向乐村接壤;北以所辖屯上村与五德镇的比旧村,庙坪村、新田村接壤;南以所辖红岩村与以古镇的以古村,老官房村,岩洞脚接壤;东以所辖大地村和坪上村与场坝的安家坝村,锅厂村接壤。坪上镇国土面积约98.05平方公里,人口约3.79万。地形南高北低,东西两边山峦连绵起伏,八匡河(地方语称坪...

详情

坪上镇地名网_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坪上镇资料简介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坪上镇介绍

坪上旧称——八卡。

“八卡”名称的由来:八卡,是今坪上镇的旧称。清朝时期为上西同风里第二甲、第三甲八胯。也有写为“巴胯”者,民间一直普遍称为“巴胯”。“巴胯”是古代彝族头目巴胯家住地而得名,以后演为八胯,清朝官方文件为“八胯”。“八卡”一名,见于民国时之八卡乡。因为此地四面皆山,中间缓平,周围有八道关卡,故更其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仍称八卡乡。

坪上镇位于镇雄县西南面(县城西面),距县城53公里。

坪上镇西以所辖河坝村和红岩村与牛场镇的诸宗村和向乐村接壤;北以所辖屯上村与五德镇的比旧村,庙坪村、新田村接壤;南以所辖红岩村与以古镇的以古村,老官房村,岩洞脚接壤;东以所辖大地村和坪上村与场坝的安家坝村,锅厂村接壤。

坪上镇国土面积约98.05平方公里,人口约3.79万。

地形南高北低,东西两边山峦连绵起伏,八匡河(地方语称坪上河,也称铜厂河)从中横穿而过,两岸地势开阔、平缓,海拔1120米至1860米,平均海拔约1450米,年平均气温约12.3℃,地处北纬27 °26' 东经104° 39'。

昭通市镇雄县坪上镇 坪上,1984年从原牛场公社分出,设立坪上区;1988年坪上区改为坪上乡;2012年12月26日,坪上乡“撤乡设镇”,设立成为坪上镇。坪上镇位于镇雄县境西南部,距县城53公里(直线距离约20.3公里)。面积98.05平方公里,人口约3.79万。公路以坪上集镇区为中心,西通牛场镇接猫谢公路,东经场坝镇可达县城。辖坪上、红岩、河坝、大地、老场、屯上6个行政村。农业以玉米、小麦、豆类、马铃薯、烟草种植为主,特产木漆、蚕茧。乡镇企业有采煤、农副产品加工等。坪上镇耕地面积37354亩,人均耕地1.04亩,主产粮食作物玉米、小麦、马铃薯;共有林地面积43980亩,其中经济林7240亩,森林覆盖率为25%;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以无烟煤为主,储量极为丰富。经济收入除传统农牧业生产外,主要来源于劳务输出、魔芋种植和栽桑养蚕。

坪上镇现辖坪上村,红岩村,河坝村,大地村,老场村,屯上村等6个行政村。

其中坪上村下辖新街、老街、碉楼、黑龙塘、瓦厂、老屋基、小坪子、染房、成院、官房、行拉、高院、松林、水口、石水井、王湾、蚂蟥湾等自然村;

红岩村下辖塘坝、丫口、田坝、下寨、中寨、上寨、椅子山、河边、安比地、大槽、韭菜坪、童家沟、周坡、斗白木、坡歪、红岩、上红岩、发窝等自然村;

河坝村下辖田坪子,对块、三岔河、老官房、铁匠寨、新田、大地、仓房、竹林、公路边、新寨、坪子上、大河边、田坝子、台子田等自然村;

大地村下辖行拉古、大水塘、邓家湾、新大地、苗寨、肖家田、麻湾、郎家丫口、新地方、许家湾、向家湾、发噜湾等自然村;

老场村下辖街上、岩脚、朱家沟、小河、山脚、赵院、干河、发都嘎、沟头、老场、包包上等自然村;

屯上村下辖母家坪、上坝、阴山、梁子、鱼塘、新田、岩脚、麻窝、海坝、环山、上寨、湾子、岔沟、干巴树等自然村。

坪上镇镇政府驻坪上村新大街。

坪上镇所辖6个行政村,

清朝雍正7年(公元1729年)至民国早期,所辖属地分属:镇雄州(镇雄府/镇雄县)上西同风里第二甲法都阔(今老场村法都嘎等地)、第二甲八胯(今坪上等地)、第二甲裸格寨(今大地村等地)、第二甲华铁寨(今大地头等地)、第二甲小洛泽(今河坝村新寨等地)、第二甲黑母(今屯上村等地),第三甲国车寨(今红岩村等地)、第三甲构阔寨(今坪上等地)、第三甲彼德寨(今河坝村等地)、第三甲乌佐寨(今老场村等地);

民国23年(公元1935年)起,所辖属地分属:镇雄县第七区屯上乡(今屯上村、河坝村等地),镇雄县第八区双塘乡(即仁义乡,今坪上村、红岩村等地)、河坝乡(今河坝村等地)、善化乡(今老场村、大地村等地);

民国29年(公元1941年)起,所辖属地分属:镇雄县五德乡(今屯上村、河坝村等地),镇雄县八卡乡(今坪上村、河坝村、红岩村、大地村、老场村等地);

公元1950年起,所辖属地分属:镇雄县第七区的五德乡、八卡乡两个乡;

公元1951年9月,所辖属地分属:镇雄县第七区的河坝乡、坪上乡、屯上乡三个乡;

公元1953年1月起,所辖属地分属:镇雄县第十区的屯上乡、新田乡,第十二区的坪上乡、红岩乡、河坝乡;

1958年8月起,所辖属地属镇雄县胜利人民公社,同年10月起,所辖属地属和平人民公社;

1982年底起,所辖属地分属:镇雄县五德公社的屯上生产大队、老场生产大队、大地生产大队,牛场公社的坪上生产大队、红岩生产大队、河坝生产大队、田坝生产大队;

1984年2月起,所辖属地分属:镇雄县五德区的屯上乡、新田乡,坪上区的坪上镇、红岩乡、河坝乡、大地乡、老场乡;

1988年起,原五德区的屯上乡、新田乡等地划入坪上区管辖,同年,坪上区改为坪上乡;

2012年12月26日起,坪上乡“撤乡设镇”,设立成为坪上镇至今。

坪上镇处于云贵高原北部斜坡地带,地势较镇雄县境内其他乡镇高。

坪上境内主干河流为八匡河(地方称为坪上河或铜厂河),其水源头位于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结构乡毛姑村鱼洞山菁。整体河流向为西南向东北流,经由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的高桥入境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坪上镇的陶家湾,八匡河流经坪上镇红岩村、河坝村、坪上村、老场村、大地村,境内全长40余公里。洪峰时期水流速度是314立方米/秒,以来河水一直处于枯水(水流教小)的状态。此河在五德镇等处汇流,形成了横江的上游。由于水流侵蚀的影响,八匡河上游形成了高山峡谷的奇特地貌,由侏罗纪等时代的砂页岩等构成。地形的切割深度和密度很大,相对高差500米至1500米,山高谷深,地形险峻,是一处非常典型的中高山峡谷地形。八匡河南、东岸大多是顺层斜坡,斜坡上面形成单面山。

坪上镇境内主要山脉有卓家坡梁子,位于屯上村,海拔2005米;

老林头,位于坪上,海拔2055米;

南天门,位于河坝村与牛场镇诸宗村交界处,海拔2000米;

刘家大山,位于河坝村与红岩村交界处。

坪上镇境内的时区属于东七区,跟镇雄县全县的时差是一样的,相对于标准的北京时间来说,由于北京所在时区处于东八区,坪上镇地方日期、地方时间等均与其相差1小时。

一、野果类

坪上镇境内的野果类主要有猕猴桃(地方语称羊桃)、梅子(地方语称酸梅李)、鸡肠子、八月瓜、野李子、刺梨、糖朗果(地方语称刺果)、救军粮(地方语称红子)、萢尔,各类果子其种类繁多,营养丰富。一般生长在半山区或者高山区的山林、岩畔、路边、草坡、沟边等地。

二、野生菌类

坪上镇境内的野生菌类主要有竹荪、木耳、香菌、石耳、刷把菌、鸡枞、冻菌、荞巴菌、阳雀菌、青头菌、鸡儿菌,其营养价值和珍贵程度,自然不言而喻,特别是鸡枞等名贵菌类,更是享誉多地。

三、野生鱼类

坪上镇境内的野生菌类主要有白鱼、青鱼、木头鱼、娃娃鱼、缸鳅、黄鳝、草鱼、细鳞鱼、石巴子(地方语),其中白鱼、娃娃鱼、石巴子主要来源于境内主干河流八匡河,而缸鳅、黄鳝主要来源于境内的农家农田。白鱼、娃娃鱼的价格不低,可见这种野生珍贵鱼类的味道有多美!

四、野生药材

坪上镇境内的野生珍贵药材主要有天麻、五加皮、杜仲、红花、山药、木别子、何首乌、鸡血藤、大黄、金银花、半夏、小通草、百术、当归、青藤香等等。

五、野生花草

坪上镇境内的野生花草主要有兰花、杜鹃花、滇藏木兰、龙胆花、百合花、山茶花、喇叭花、灯笼草、七姊妹、火草、车前草、龙须草等上万个品种。其中很大一部分花草还有药用和食用的珍贵价值。

六、兽虫类

坪上镇境内曾出现过老虎、豹子、果子狸(地方语称维子)、猴子、獐、貂、野猫、狐狸、野狼、野猪、犀牛、穿山甲、野兔、野猪、黄鼠狼等兽类。虫类主要有青蛙、雨蛙、菜花蛇、乌烧蛇、白蛇、竹叶青(地方语称青竹膘)、地老虎、蝉、蜗牛、蜜蜂、蝴蝶、蚕、蟋蟀等,但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这些珍贵的野生兽类在坪上镇境内已有大部分种类不复存在,这与当地和外地的人的捕杀有关。据了解,现只有一些野兔、野猫、野狼、黄鼠狼,穿山甲等少部分种类的野生珍贵动物还时有出没。而野生虫类则经常出没。

七、矿产类

坪上镇境内已经发现的矿产资源有烟煤、无烟煤、白煤、石灰岩、硫铁矿、铁矿、铜矿、银矿、耐火粘土、高岭土、石灰石、磷等。其中无烟煤和石灰岩两类储量最多,分布最广。

八、水能类

坪上镇境内主干河流八匡河,水能蕴藏量2536瓾,实际可开发2000瓾,尚未开发。

坪上镇境内居住着汉族、苗族、彝族、傣族、蔡家人、南京人等几个民族或未识别人群,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各民族总人口3.79万人。

据诸多姓氏的族谱记载,今坪上镇境内居民是先祖大多来自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四川者甚多;次之为来自广东、广西、山东、山西、安徽、河南、贵州、福建等等。有随军征战者,有商贾贸易者,有充军发配者,有落难逃荒者,工艺行医者,派遣为官者,来源各异。

关于称谓。坪上镇境内

曾祖父、曾祖母、外曾祖父、外曾祖母皆称老祖祖;

祖父称老爷、爷爷;

祖母称奶奶;

外祖父称公公;

外祖母称婆婆;

父亲称爸爸(大部分),关于”父亲“在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初期,在坪上境内,普通农民称自己的父亲只能称依依、伯伯、二爷、三爷、四爷.......只有少部分富家子弟或有权有势的人家的孩子才可以直接称爸爸,改革开放中期开始,不管是普通子弟还是权贵子弟,在坪上境内“父亲”直一律称爸爸;

关于”母亲“在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初期,在坪上境内,普通农民称自己的母亲只能称二娘伯娘...只有少部分富家子弟或有权有势的人家的孩子才可以直接称妈,改革开放中期开始,不管是普通子弟还是权贵子弟,在坪上境内“母亲”直一律称妈、妈妈;

姑母称大爹、二爹、三爹、小爹、幺爹...

姑父称大姑爷、二姑爷、三姑爷、幺姑爷...

婶娘称大娘、二娘、幺娘...姨父称大姨爹、二姨爹、三姨爹...

姨母称大姨妈、二姨妈、三姨妈、姨娘、舅舅;

岳父称伯伯、叔叔、爸爸;岳母称伯娘、婶娘、妈;

自己子女称幺儿、幺高;

外人子女统称幺高;

表兄、弟互称老表;

内兄、弟,姐夫、妹夫互称老表;

傩戏(端公戏)艺术源远流长,其戏剧形式主要有几种:

一、庆菩萨:这是一种以酬神了愿为主要目的且以家庭为单位的祭祀活动。所谓“庆”,即“酬恩庆贺”之意,家道不顺的人家,就请端公祭祀,祈求神灵驱邪赶鬼,以求家宅平安、人兴财旺。庆菩萨法事一般要做4天。

二、打窖:这种法事主要在天气干旱的时候进行,通过念经祈福、打窖求雨、求神祇普降干霖,以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种法事一般做3天。

三、还钱:又叫还愿。如遇到人家小孩多病或家道不顺,就在端公的主持下对神祇许下保命钱。当认为如意时,便请端公祭祀神灵,祈求偿还“钱文”了却心愿。这种法事一般做一天一夜。每场法事除主人供吃外,每天收入20元。

四、做斋:即做道场。这种法事持续时间较长,要七七四十九天。主要是为死亡的人念经、超度灵魂。在道场内要书写梵语、悬挂经幡,孝家要听从端公指挥,司鼓敲锣的人要跟随鼓点板眼,方能把道场做好。

端公戏的演职人员一般以20人为宜。坪上端公戏领唱者为掌坛师,合唱者为帮师(一般法师)。所用的道具有:1、总真案子,这是用棉纸装裱成的手绘挂画。画面有八十多个形态各异的菩萨,另外还有行神榜、六类神榜等案子画。2、脸谱(俗称脸子)。脸谱是用栗木刻制成的古代人物形象和传说形象。如“王灵宫”、“统兵之帅”、“魁星”、“蚩尤”、“八蛮将军”等,跟京剧脸谱有些相似。另外,还有表现民间人物形象的箩筐老者、大姨妈、二姨妈、苗老三等脸谱,形态丰富、栩栩如生,表现出浓郁的民俗特色。演傩戏的演员装扮哪个人物就戴哪个脸谱。傩戏排场主要用鼓、锣、铙、镲、木鱼、牛角号、海螺等乐器,以吹奏乐奏出音乐气氛,以打击乐演奏出戏剧场面板眼,以法器烘托出宗教色彩,然后傩戏师(掌坛师)就带着面戴脸谱的演员唱端公戏。如《领牲》开头就唱道:“鸣角一声奏天堂”,音韵铿锵,粗犷宏大,有黄钟大吕的气势。当鼓乐喧天、经幡飘扬,唱腔一波三折、宏阔壮美时,傩戏演出就达到高潮。整个傩戏表演笼罩在一种神秘的氛围里,表现出傩戏艺术的博大精深。

现存有少量的傩戏剧本和面具,非常珍贵,还需进一步整理和保护,使傩戏艺术放射出夺目的文化光辉。

傩戏剧是镇雄县民间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民俗特性;小擢魁傩戏渊源久远,承传有据,在 镇雄乃至毗邻县都有较大影响。

关于宗教。基督教清末传入镇雄。清光绪4年(公元1878年),在坪上岔河羊角岩建立三山学堂,是坪上最早的基督教的雏形。民国5年(公元1917年),五德比旧的基督徒罗顺乾去贵州赫章奉教回来,在坪上境内的屯上、河坝新田发展基督徒100余人。民国7年(公元1919年),基督教传教士在母家坪(属屯上)借民房设立了一个福音堂,发展基督徒30余人。

1975年,修有一条公路,由牛场新街修到坪上大队,全长37公里。1985年,又增修又一条公路,由屯上村修到河坝村,全长7.5公里。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部分,坪上全乡公路覆盖面积大大增加,坪上集镇区(街上)至河坝村,坪上集镇区(街上)至镇雄县城,都完善了水泥路,以前从县城到达坪上需要4个小时,只需要1小时40分钟就可以到达,大大缩短了出行时间,给坪上人民的出行带来了更便捷的体验。为了坪上当地群众赶街和出行方便,红岩村,河坝村,大地村,老场村4个村分别开通了农村乡村客运,车型普遍为微型客车,到各村的微型客车数量不等,收费依路程距离和路面好坏收5元至200元不等。坪上镇到镇雄县城的中巴客车每天均发车,还有到以古,场坝,五德的微型客车。此外,2014年7月以来,根据坪上镇群众出行需求的需要,坪上镇交运相关单位投入“坪上——昭通(昭阳区)”、“坪上——毕节(七星关区)”两条市际中巴专线直达进行试运营,2014年12月30日,这两条试运营的市际中巴专线直达试运营期满,正式投入运营。这预示着以后坪上镇群众去昭通和毕节坐坪上的车就可直达目的地。

邮政网络

关于邮政网络。1985年,坪上区邮递线路开通。投递线路为:五德至老场,牛场至坪上,邮路为三日班邮路,全程步行投递。

坪上大堰

1959年,经过1年半的坪上大堰建成,位于摩多岔河,截引摩多溪水。渠长7.5公里,引水流量0.2秒/立方米。为当地的农作物灌溉带来了不一样的效益,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益。

黑堰沟大堰

位于今坪上镇河坝村,渠长7公里,引水流量0.05秒/立方米。

老场大堰

位于今坪上镇老场村,渠长5.7公里,引水流量0.1秒/立方米。

石桥

1975年,坪上分别建有两座石桥。其一为“群英桥”,在坪上,1975年4月建成,跨径24米,长40米,宽6米,高8.3米;其二为“胜天桥”,在坪上河坝村,1975年5月建成,跨径17米,长29米,宽6米,高6.1米。

集市市场

建国以来,坪上政府和相关单位先后在坪上镇建立了4个集市市场,分别位于坪上村集镇区、河坝村河边、老场村小河、屯上村海坝,主要集市市场为位于坪上村集镇区的市场,每逢2,5,8赶集(地方话称赶街)。

南天门

在今镇雄县牛场镇诸宗村到今坪上镇河坝村的交界处,有大山壁立,连绵数十里。山中有一雄关,就是远近闻名的南天门。

南天门距离 镇雄县城约九十五公里,海拔二千米,常处于云烟缭绕之中。爬上南天门,回头远眺,群山万壑,排列于前。还有绿树人家,隐隐约约的,脚下乱云飘动,感觉就跟天宫一样。南天门的四周,峰峦叠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郁郁葱葱。空旷的山中,有时传来鸟叫声,更妙的是还有一股清澈的泉水,叮叮咚咚地在石头上流走,其声像琴如瑟。泉水甘甜。每年夏天,凉风习习吹来,行人到了这里,喝口泉水稍作休息,对着风唱歌,歌声在幽谷里回荡传响,别有一番情趣。

从南天门到河坝有十来里路,一路上悬崖峭壁,就跟用刀或斧头砍劈出来的一样。有古木倒挂在绝壁之上,激流声像雷鸣一般在深壑之中回响,白练一样倒挂着的瀑布在峭壁上争先恐后往下落。每到天气晴朗,太阳光折射到瀑布上,生成七彩的虹。所有的一切相互杂错,蔚为壮观。

假如你今天登上南大门,回想起当年贺龙横刀跃马,登临雄关,俯视关下千军万马,有的正从蜿蜒的小路上正往上爬,越过石梯渡过悬岩,攀登高峰,有的正整装待发,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其威武之姿,豪迈之情,可想而知。真是:

眼前群山尽俯首,足底春风卷浮云。樵夫追忆贺龙事,横万跃马点雄兵啊!

坪上镇有两条古道:

第一条、由城西南起30里至牛场坝,又30里至安家坝,又30里至坪上,前后路程全程90里。

第二条、由城西起15里至大关口,又15里至洗白,又15里至芒底寨、又15里至巴拉坝,又15里至小洛泽,又15里至戛母(今五德),又15里至萝卜驿,又15里至大水沟,又15里至田坝,又20里至杉树块(今牛场),又25里至南天门,又15里至河坝,又5里至坪上,前后路程全程200里。

以前坪上人就是靠这两条古道与外界进行沟通,外界也是经过这两条古道才能进去坪上,了解坪上。

红军长征在坪上留下的红色印象。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根据地,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期间,红军一方面军和红军二、六军团分别在1935年和1936年先后过镇雄。民国25年(1936年)2月—3月,贺龙、肖克、任弼时、关向应等率中国工农红军二方面军第二、六军团长征,经过镇雄县境坪上等区126个村寨,与中国国民党中央军、滇军、川军进行了历时23天的乌蒙山回旋战。

一、夜袭广德关

1936年3月9日,红二、六军团长征进入镇雄,国民党政府调集民团数百人在今牛场的广德关修筑工事,凭借天险扼守。广德关:北依百丈悬崖,南临千尺深壑,东靠险峻的黄泥坡,西面雄视石笋沟,沟两侧奇峰挺拔,绝壁千尺,雄险奇峭,史称昭通进入镇雄的第一险关。清朝乾隆年间镇雄知州铙梦铭长途跋涉至广德关时曾写下:“壮心惊异地,德意广吾徒。山到关门迥,弓悬晓月孤。坝高凭放马,林静任啼乌。渐看耕耘遍,幽风入画图”的诗句。
  为堵截红二、六军团向镇雄进发,国民党镇雄县政府调集数百民团,在广德关上挖战壕,筑工事,自恃地势险要,扬言红军“有翅膀也难飞过广德关”。
  3月9日晚,红军二军团先头部队借夜色掩护,进入石笋沟,并隐蔽于广德关下丛林中。这时,民团还认为红军即使要来,也不可能在三天之内到达。黎明,正当敌人还在睡梦中,敌哨兵在垛口内无精打采地打瞌睡之际,红军抢占广德关。
  当红军战士猛然从哨兵面前出现时,敌哨兵还迷迷糊糊地问:“你们见到红军没有?”红军战士们端枪瞄准哨兵高声答道:“我们就是红军!”。接着,以缴械、缴枪不杀的喊声威慑敌军,响彻云霄。红军从广德关山下冲杀上来,民团哨兵被吓得呆若木鸡,直达罗嗦,来不及放枪报警,就当了俘虏。还在酣睡的指挥官安问石、安绍卿等被喊杀声吓得魂不附体,连滚带爬地抱头鼠窜......有的敌兵连刀枪都顾不及带上,便逃命而去,至此,红军主力顺利通过广德关。击退民团,红军一举夺取广德关。

(注:曾亲身参加防守广德关的夏伦举、刘先培等人回忆说:红军像天兵一样来得突然,又不知有多少人,一听枪响,民团就被吓得像裹草帘子一样不顾命的跑,总指挥安问石一听冲杀,翻身下床就跑,鞋子都跑落在包谷山。就在安问石翻身下床时,勤务兵将他的衣服、被盖抱来塞进背篼,背起就跑。跑过包谷山、翻桶山,直到鲁坤,见红军没有追过来才停下。这时,背篼里竟然有猫叫的声音,打开被盖一看,原来是万富考家的猫睡在安问石床上,红军冲过来时,慌乱中的勤务兵不小心将被盖连猫卷起,背着跑了也不知道。所以,至今在牛场还流传着《民团梦碎,“猫受困”》的故事)。

二、贺龙将军点兵南天门

八卡:由上、下、左、右、东、西、南、北八个通道组成,四面临山,前面有雄伟的南天门,后面有陡峭大山刚劲挺拔,左侧有直插去霄的刘家大山把守,右面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郎家崖口。站在左面的梯子岩上一望,一马平川的八卡尽收眼底。一碗水、二屯岩、三杈河、四碉楼(吉家碉楼、严家碉楼、高家碉楼、成家碉楼)、五眼洞、六角坡、七盘山、八卡地貌、九股水、十家平子尽收眼底;熊拉木、老熊洞、黑堰沟、翁家洞子地势险要,官房、老屋基、黄泥波、黑龙塘、大海子、小山、铜厂河、老街、新街、老场及双龙塘、银盘文化底蕴丰富。

在今牛场镇诸宗村与今坪上镇(时称八卡)河坝村的交界处有一座山,它高而美、险而绝,人们身临其境,有登上天庭之感觉。它,天生险峻,风景诱人,令人忘记凡尘。这就是南天门。南天门,不仅有奇山、奇石、奇树、云海等仙境般的诱惑,还有很多神秘和向往。
  3月10日下午3时许,红军主力到达南天门。贺龙、任弼时迅速组织红军干部召开临时会议,研究作战计划,在南天门脚下集合部队,进行短暂的休整,安排部署作战任务。
  在这次会议上,贺龙、任弼时先后发表了简短的动员讲话,给部队提出要求。于当天下午6时许,兵分四路,以南天门为中心,翻越大山,对八卡的红岩村、坪上村、老场村、大地村之敌行成包围之势。

三、夜宿八卡

八卡之国民党守军、民团、地方武装,闻风丧胆,四处逃窜,纷纷跑到四周的森林中隐藏起来,有的占据险要位置,企图与红军决一高低。在翻越南天门,经过百仗崖壁的黑堰沟时,一名红军战士不慎掉下山去,光荣牺牲,被当地群众埋葬于黑堰沟下。
  3月10日晚8时左右,贺龙、任弼时率红军主力经过黑堰沟、河坝。又兵分三路,分别从今坪上水口经坪上黄泥坡直逼坪上老街到达坪上街上。一路从坪上小坪子官房,经坪上老屋基、郎家窝托到达坪上街上。一路顺河而上经过坪上黑龙塘、大海子、直逼碉楼(即吉家碉楼,地方语惯于直接称碉楼)到达坪上街上。
  三路部队先后到达坪上集镇区。贺龙、任弼时组织召开简短工作会议,安排部队在坪上的黑龙塘、山脚、湾子、碉楼、黄泥坡、街上等村就地宿营,一字排开,贺龙当晚住宿在碉楼(即吉家碉楼,地方语惯于直接称碉楼),四周驻军有好几百人。

碉楼、街上、黄泥坡在家的群众,主动与红军进行交谈,部分拿出自家的粮食、食品、腊肉、到菜地里摘菜送给红军。有的还主动邀请红军到家里食宿。而红军将群众送来的粮食、食品、腊肉和菜等分别秤过后一一照价付钱。夜晚,红军没有到群众家中住宿,只在其屋檐下、坝子里就地宿营。
  3月11日凌晨5时左右,红军起床生火煮饭,简单地吃了点食物后,收拾东西,打点行装,清扫庭院、坝子,与已经起床了的群众打了一下招呼,6时左右,继续向前进。
  (注:据成绍余现年90岁、翁泽珍现年91岁、吉正义现年90岁三位老人回忆说:1936年3月5、6号就听说红军要来了,国民党镇雄县政府就派兵分别驻守各要点、据点,八卡的各大要点、据点均由各民团分别把守,他们构筑工事,加固防御阵地,提升防御能力。各家族的碉楼也进行炮楼的重点部署,以期与红军作战,保卫自己的家园。而到了9号那天,听说红军真的到了花山,10号镇雄第一关广德关被红军攻破占领,一路前行即将到达八卡时,当地的民团、各碉楼的主要负责族人纷纷组织人员上山,不敢与红军抗衡,到翁家洞子、老熊洞、小山背后、山背后的森林中隐藏起来。有些还将其家中贵重的东西全部搬出到山洞中藏匿起来,当时真是乱作一团。特别是妇女、儿童,更是哭爹喊娘,胆子小的分别到翁家洞子、老熊洞、山背后的森林里找地方隐藏起来。
  胆子大的,年龄老的、贫穷的群众一部分留守在村子里,一部分在离家不远的高处隐藏起来,远远观看红军的动静。还有一些在村子的树上远远看红军,有些在自家的牲畜圈楼上藏匿起来。临近天黑了,听说红军经过铁匠寨、河坝、严家碉楼等村子时,没有打伤任何一个人、没有抢劫群众的任何一点东西。有人说:红军是自己人,是咱老百姓的人,是为我们当家作主的人等。在红军到达黑龙塘时,我们远远的跟在红军后面,听到有一两个红军说:进了村庄、寨子,要严守纪律,见到群众的门是锁着的或未来得急上锁的,只是顺便拉关上的,红军也不会轻易进门去寻什么或找什么。一路紧跟红军,红军发现我们之后也不谈什么,他们一直没有进过群众的门,也没有随随便便地拿走群众的东西,更谈不上顺手牵羊,占点群众的便宜。
  村子中,有些胆子大的,离自家门不远的主动回家,主动接近红军,问这问哪的。红军也把他们当成自家人。他们将食品、粮食、菜、腊肉等拿出来给红军时,红军一直推托不要。后来,在他们的坚持下,红军收下后,坚决如数付了钱。当他们问红军需要帮助什么的时候,红军说:我们是穷人的队伍,是为穷人打江山的,我们不需要你们帮助我们,有些还主动邀请红军到其家里住宿,但都被红军一一拒绝了,只在群众家的屋檐下或坝子里简便食宿休整。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红军就起床打点行装,生火做饭,有的收拾完后,马上打扫村子的院子和坝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真是好象自己家人一样的,临走的时候,有好多个红军进进出出的到吉家碉楼吉学林家老房子门前的碉楼里好象是开会什么的。后来红军就出发了,村子里有好几个胆子大一点的一直紧跟红军到了大平子、以萨沟、安尔等地一带,两三天以后才返回村子里,村里的人还以为他们参加红军与红军一道去了呢?
  后来据他们说:他们听红军说,在八卡吉家碉楼驻的是红军的最高领导,是一个很大的官,怪不得晚上村里的人听到还有“嘀、嘀、嘀哒、哒、哒、哒嘀”的声音呢?
  解放后,人们都在猜测,1936年3月10晚在八卡住宿的红军最高统帅是住在吉家碉楼里,那个地方是红军的指挥部。这后来,有一年,余秋里的秘书什么的,从南天门到八卡后还专程到吉家碉楼看了一下,听他说,当时红军的领导是住宿在那里,不久后我们听说,那个同志还到以萨的巴溜、哲庄坝等地故里重游了一次。往后,我们听说,余秋里将军当时在哲庄坝战斗中光荣负伤,后来成了独臂将军。我们才知道,当时贺龙、任弼时等红军领导就是食宿在吉家碉楼里。但是,真有点可惜,碉楼不在了)。

3月11日凌晨6时左右,10日晚到达八卡几个村子里住宿的红军四个主力分别从黑龙塘、吉家碉楼、老屋基、街上、黄泥坡、成家碉楼、行拉古、蚂蝗湾等村子里继续前进。一路经过八匡河(地方语称铜厂河,又称坪上河)顺河而上,翻越熊拉木直插以萨的罗汉。一路从山背后老大堰一线经过杈河、翻过以拉原始森林到达以萨的罗汉、以萨沟、巴溜一线集结。一路从蚂蝗湾翻过山去顺山而上,经过大坪子顺沟而上,再经过摩多到以萨沟等地集结。一路从黄泥坡经过安家坝顺沟而上到达以萨沟。

大约于中午12时左右,四路红军主力基本全部到达以萨沟、巴溜、彭家寨一线集结。

1936年9月,贵州游击支队(原抗日救国军三支队)四大队按阮俊臣布置,留在镇雄坚持斗争。12月初,四大队在母享青龙山遭到毕节保安团千余人的“围剿”,突围到熊贝,只剩下60余人。四大队负责人叶少奎、廖中堂等率部队离开敌人搜剿重点“鸡鸣三省”一带,转移到牛场、坪上休整和发展,号召牛场、坪上一带农民“团结起来闹革命”。当地很大一部分农民参加了四大队,队伍很快发展到500余人。四大队在今坪上镇红岩村建立了两面政权,并以此为根据地,在镇雄西南一带开辟游击区,坚持斗争到次年春天。现四大队及各中队住房尚存。在当地群众的掩护和支持下,击退了敌人的多次“围剿”。并于1937年7月至10月初袭击了以萨豆戛寨官家、小河黄区长、赫章可乐区公所。

关于坪上的政党,和其他地方大多一样,早期存在着两个政党。即国民党和共产党。

国民党镇雄县党部,又称国民党镇雄县执行委员会,建于民国20年(公元1931年)。曾在坪上(时称八卡)建有分部。

中国共产党镇雄委员会,建于民国35年11月(1946年),初称镇彝威党小组。公元1954年10月,分别在河坝、坪上建有2个乡党支部。

1958年10月 坪上街失火,房屋基本毁尽。

陇儒珍:坪上(八卡)人,民国13年(公元1925年)任镇彝威剿匪指挥。

鲁绍玉:坪上老场村人,民国27年(公元1939年)出生,公元1959年入伍,任14军41师122团某班班长。1964年7月27日在云南腾冲牺牲。

吴学江:坪上人,公元1950年4月参加工作,同年5月28日在镇雄牛场剿匪时牺牲。

孙文赞:坪上老场村人,曾任云南省公安厅第二处处长。

高青年:坪上老场村人,公元1936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流落甘肃省。

翁邦辅:坪上(时称八卡)人,民国28年(公元1939年)任镇雄县第六区区长。

翁家富:坪上(时称八卡)人,民国28年(公元1939年)任镇雄县第七区区长。

黄述贤:坪上老场村人,民国24年(公元1935年)任镇雄县第八区区长。

郎明堂:坪上(时称八卡)人,民国27年(公元1938年)任镇雄县第八区区长。

吴维琪:坪上(时称八卡)人,民国28年(公元1939年)任镇雄县第八区区长。

吉正常:坪上(时称八卡)人,公元1975年任县委党校副校长,公元1979年任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公元1980年任县委宣传部部长,公元1981年任镇雄县委常委。

鲁绍兴:坪上(时称八卡)人,1984年任镇雄县工商银行副行长。

郎学仁:坪上(时称八卡)人,公元1959年任牛场公社党委副书记。

李云江:坪上红岩村人,公元1960年任牛场公社党委副书记。成绍洪:坪上(时称八卡)人,公元1979年任牛场公社党委副书记。

郭光富,坪上(时称八卡)人,公元1984年任牛场区区委副书记、区长。高发扬,坪上人,公元1984年任坪上区副区长。

坪上镇图集 (12张)

坪上镇图集 (17张)

周边乡镇

坪上镇 地址: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

周边村庄

坪上 地址:昭通市镇雄县

坪上 地址:昭通市镇雄县

坪上 地址:昭通市镇雄县

坪上 地址:昭通市镇雄县

坪上 地址:昭通市镇雄县

坪上 地址:昭通市镇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