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佤族乡

文东佤族乡 文东佤族乡乡情概况 文东佤族乡历史沿革 文东佤族乡经济发展 文东佤族乡基础设施 文东佤族乡社会事业 文东佤族乡民主法制 文东佤族乡组织建设 文东佤族乡历史文化


文东佤族乡位于县境最北部,地处北纬23度04分~23度15分、东经99度49分~100度15分,东邻富东乡,南面、西面接上允镇,北隔小黑江与临沧地区双江县为邻,总面积为180平方公里。乡政府驻文东小寨,海拨1980米,距县城130余公里。文东佤族乡位于县境最北部,地处北纬23度04分~23度15分、东经99度49分~100度15分,东邻富东乡,南面、西面接上允镇,北隔小黑江与临沧地区双江县为邻,总面积为180平方公里。乡政府驻文东小寨,海拨1980米,距县城130余公里。文东乡最高海拔1998米,最低海拔800米,是县海拔较高乡之一。气候较冷,霜期长,雨量充沛。境内适宜种植水稻、小麦、蚕豆、玉米、大豆、洋芋、荞子、油菜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自然资源丰富,有类型多样的土地资源,全乡有林地面积11.8万余亩;水资源丰富,山高水高,到2007年止,全乡累计投资271万元,投劳...

详情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文东佤族乡所有镇乡结合区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文东佤族乡介绍

文东佤族乡位于县境最北部,地处北纬23度04分~23度15分、东经99度49分~100度15分,东邻富东乡,南面、西面接上允镇,北隔小黑江与临沧地区双江县为邻,总面积为180平方公里。乡政府驻文东小寨,海拨1980米,距县城130余公里。

文东佤族乡位于县境最北部,地处北纬23度04分~23度15分、东经99度49分~100度15分,东邻富东乡,南面、西面接上允镇,北隔小黑江与临沧地区双江县为邻,总面积为180平方公里。乡政府驻文东小寨,海拨1980米,距县城130余公里。文东乡最高海拔1998米,最低海拔800米,是县海拔较高乡之一。气候较冷,霜期长,雨量充沛。境内适宜种植水稻、小麦、蚕豆、玉米、大豆、洋芋、荞子、油菜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自然资源丰富,有类型多样的土地资源,全乡有林地面积11.8万余亩;水资源丰富,山高水高,到2007年止,全乡累计投资271万元,投劳15万人次,建成年蓄水池30余立方米水库2座,水利工程68件,共有大小沟渠544条,沟总长为5440公里,解决了15个自然寨1151户4604人和2878头大牲畜饮水问题,并有6个行政村46个自然寨通了电。

“文东”是佤、傣两种语言的名称,即取佤语地名“文达”的“文”字和傣语地名“曼东”的“东”字组成,其中佤语“文达”意为小寨,傣语“曼东”意为有小块平地的村庄。清代,文东全境由5个粮目分治,即芒大粮目辖1100余户,那东粮目辖700余户,邦崴粮目辖500余户,邦糯粮目辖300余户,帕赛粮目辖300余户。民国29年(1940)前,文东属第六区,同年废区设文东乡,1949--1957年设文东区,1958年改为文东公社,1960年复为区,1969年改为文东社,1984年恢复为文东区,1988年在撤区建乡中改为文东佤族乡,辖邦佑、水塘、帕赛、芒糯、多依树、小寨6个行政村52个自然村。常住人口14471人(2017年),居住着佤、汉、拉祜、布朗、哈尼、彝、傣、回等九种民族,辖区内少数民族主要信仰 基督教,已注册登记的宗教场所有12所。

文东佤族乡内主要产业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包括水稻、玉米、甘蔗、茶叶、生猪养殖等,主要支柱产业是甘蔗、茶叶产业。经济以农业为主。结合实际,乡党委、政府确立了“稳粮、兴畜、保蔗、升茶”的发展思路,并狠抓落实,促使全乡经济不断发展。2007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1435万元,比上年增长2.8%;农村经济总收入1855.6万元,其中乡镇企业总收入126万元,农民家庭经营经济总收入172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5元,增长6.83%。

文东乡政府始终把农业生产作为稳民、安民之根本,不断加大以改良土壤、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业生产抗灾能力。大力实施农业先进科技,一些农业先进技术深入基层深入民心,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电脑农业专家系统、测土配方 施肥等先进农业科技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促进了粮食单产总产的逐年增加。大力引进良种良法,提高良种覆盖面。杂交 水稻种植面积达到3900亩,良种覆盖率占总面积的90.7%。特别是杂交玉米的推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引进推广了会单4号、兴黄单892、农大3138等优良品种,推广面积最高时达到了21000亩。2007年全乡总耕地46899亩,其中水田7256亩,台地39634亩,并种有茶叶4651亩,甘蔗6590亩,花椒11亩,有人工造林(速生丰产林)7421亩。全乡粮食播种面积37512亩,总产753万公斤,增长4.2%,平均单产200公斤,增长1%;2005/2006榨季甘蔗入榨量达到13678吨,产值达180万元;共有茶地面积4615亩,采摘面积4251亩,干茶产量达111吨,实现产值166万元,完成茶叶新种植面积700亩。全乡农业总产值1576.9万元。生猪存栏16139头,出栏8884头,增长10.4%,大牲畜存栏5837头,肉类产品消费量达到720吨。在粮、蔗、茶增长的同时,多种经营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粮、蔗、茶、畜牧等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村贸易为一体的生产格局。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认真贯彻国家的惠农补贴政策,不折不扣地把每一项惠农政策落实到农户手中,使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党的好政策。

培植新的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07年,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发展蚕桑产业的相关文件精神,完成了440亩的 蚕桑定植面积,占任务数的88%。

畜牧养殖

文东乡立足市场,依托市场,开拓市场,大力发展 生猪养殖,建立示范点示范户,以点带面的辐射效果十分明显,农户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效益不断提高,以生猪养殖为主的养殖业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全面加强畜禽疾病防疫,为畜牧养殖提供安全保障,生猪屠宰逐步规范,基本实现了持证上岗;良种良法推广种猪厂已顺利改制,改制效益十分明显。 甘蔗生产

文东乡积极依托公司的大力扶持,认真贯彻落实扶持政策,大力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广大蔗农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据2006年末统计, 甘蔗种植总面积达到6590亩,产值达到180万元;大力推广良种良法,促进品种更新换代,良种种植面积达到4943亩,覆盖面在75%以上。

茶叶产业

文东乡坚持把 茶叶产业作为一项主要经济产业来抓,推动茶产业的迅速发展,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产量效益不断提高。全乡茶叶总面积达到4615亩,干茶产量达到111吨。生态茶、乔木茶的品牌效益显著,对外知名度进一步提高。规模化经营模式基本形成,引进多家个私经济实体进行茶叶的初加工。

文东乡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扶贫成果。近五年来,乡党委、政府结合农村实际,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农民急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把扶贫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广泛开展产业建设、道路交通、民居改造为重点的扶贫攻坚工作,一大批扶贫项目得到较好的解决落实,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旧貌换新颜。至2007年,茅草房改造达到1000户,受益人口3526人,广大群众告别了低矮、简陋、不安全的茅草房、杈杈房,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居;实施了水塘村、多依树村等以茶叶开发、生猪养殖、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重点扶持村、人口较少民族项目,群众的生产条件及村容村貌有较大改变。

县乡24公里的道路实现了油路改造,彻底告别了晴通雨阻的历史。村村寨寨基本实现了通路通水,小额信贷扶贫效益明显,共发放小额信贷扶贫资金30万元,受益107户。

文东乡主要交通干线有1条县乡柏油公路,全乡有6个村委会,50个自然寨通了公路。至2007年末统计,全乡有6个村委会,53个自然寨通了电话,共有电话机478部;年电信收入72000元。到2007年止,全乡累计投资271万元,投劳15万人次,建成年蓄水池30余立方米水库2座,水利工程68件,共有大小沟渠544条,沟总长为5440公里,解决了15个自然寨1151户4604人和2878头大牲畜饮水问题,并有6个行政村46个自然寨通了电。文东乡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人民政府和县委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安排,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新农村建设工作者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急需要的困难,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同时帮助村组理清发展思路,制定长远项目发展规划,为今后新农村建设的深度开展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文东乡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为根本,切实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广大群众的生育观念得到改变,生育水平不断提高,保持了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常住人口14471人(2017年),居住着佤、汉、拉祜、布朗、哈尼、彝、傣、回等9种民族。

文东乡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德医风不断端正,临床诊治及疫苗免疫工作全面开展,广大群众的健康得到保证。农村医疗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开展,基本实现农村居民人人享有卫生医疗,有病能就医、医得起,有效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07年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10173人,参合率达78.29%。

乡卫生院有职工7人,均为正式职工,房屋建筑总面积879.9平方米(业务用房389.6平方米、病房289.3平方米、宿舍200平方米),有大小医疗设备4件,病床20张。能开展医疗防疫、保健、计划生育手术、健康教育以及B超、放射、化验等工作。

村卫生室有医务人员14人,病床6张。

文东乡广播电视、通讯较快发展。大力开展“看电视难、通讯难”惠民工程,不断加强“村村通”项目建设。2007年,全乡有闭路用户103户;“村村通”卫星接收机24座,受益350户1225人。通讯条件方便快捷,卫星信号已覆盖全乡53个自然寨141个村民小组。

文东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乡战略,大力开展以“普六”、“普九”为基础的全民教育工作,“普六”、“普九”成效明显,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和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至2007年,全乡有学校19所,在校生1956人,其中初中1所516人,小学18所1440人,共有教职员工12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6%,完学率达98.6%,辍学率1.3%;初中毛入学率达99.6%,完学率达90.6%, 辍学率3%;向县职业中学输送学生61人。实现了中小学分开教学,新建了中学校教学楼、综合楼等,村级学校硬件设施得到全面的维修,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大力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学生家长依法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两免一补”政策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基本实现了每个学生读得起书、上得起学。

广泛开展科技培训工作。科技得到进一步重视,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和种养殖技术的培训力度明显加强,全乡掀起了“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2006年,共开展科技培训23期,培训人数达到4617人;组织开展农函大技术培训400人次,发放科普读本400册;农民工茶叶种植技术培训425人次。

文东乡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健全和完善,充分发挥民政和社会保障的作用,切实关心城乡弱势群体生活困难 问题,把因残致贫、因病致贫、下岗失业人员及孤寡老人等各类弱势人群纳入受保范围,受保面广,受保人口多,广大贫困人群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全乡享受各类保障人员达到5129人,享受比例达到38.7%。

文东乡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和党的十六大关于扩大基层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精神,不断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步伐。村“两委”班子得到加强充实,村组织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日益明显。“四五”、“五五”普法宣传扎实开展取得成效,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逐步增强;公安、司法等职能部门以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依法开展打击违法乱纪不良行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社会治安保持稳定;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加强,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道路交通、 烟花 爆竹等生产活动得到有效整顿;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及时化解民族民间各类纠纷矛盾;严格推行政务、村务公开,提高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云南省国家公务员八条禁令》,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严格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文东乡辖6个村民委员会,53个自然村,141个村民小组。10个党支部,45个党小组,党员394人,少数民族党员264人,男性党员376人,女性党员18人,6个团总支,23个团支部,团员741人。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队伍和作风建设,始终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对政府工作人员提出“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要求,强调牢记自己是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干部职工做到了恪尽职守,依法行政,清正廉洁,勤奋学习,刻苦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勤政廉政建设,提高了政务效率,密切了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全力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执法监督,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高度重视做好信访工作,处理解决好人民群众反响较大的难点热点问题。电子政务建设不断推进,办公效率和信息化办公水平不断提高。

石人山,因山上有一个石头雕刻的佛像而得名,系澜沧芒大佛时期的佛像。山顶有一处可以积水的大洼地,传说是因为古时候有星星掉下来而形成的。据当地老百姓讲述,芒大佛到澜沧后最初把佛寺建在多依树村石人山,后来因为天干缺水,不得不迁到如今文东乡小寨村芒大(芒大寨亦因芒大佛得名)寨,目前尚存的芒大寨芒大佛遗址和石人山石人可以作为物证。

正因为石人山的缺水,使得当地老百姓不知从哪年开始有了每年5月到石人山上求雨的风俗,可贵的是这一风俗直到今天还没有消失,每到5月的属猪日,当地的长者就带领着老百姓到石人山上祭天求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为石人山的特殊历史和这一风俗的长期流传,求雨已经成为在当地老百姓中影响较大的民族民间活动。据调查,前来参加求雨活动的有来自上允镇、安康、临沧双江县的佤族、汉族、傣族等多种民族。

澜沧文东佤族有着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宗教信仰是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人类、山川、河流、动物植物及风、雨、电等自然现象都是有灵魂的,并称为 鬼神。由于自然界和社会中的各种事物都是由鬼神主宰,故宗教活动很多。如今,当地的佤族主要信仰基督教、 佛教。

文东芒堆佤族特别重视 茶礼“结拉”,他们有喝茶种茶的传统,在田边地头和寨子的水源头都有古老茶园,芒堆人的格言说:“野茶是奶,家茶是母,”他们认为没有“结拉”茶礼就不能结婚。佤族丧葬实行土葬,老人死后,用麻布裹尸后停放在主火塘左边,晚上在“魔巴”带领下,众人围火塘跳“布朗隆归”舞,亲友带一瓶酒、一包茶作为丧礼。在佤族文化的各种歌谣中,常常用拟人和比喻、隐喻手法来抒发人的喜怒衰乐和悲欢离合情杯,其中,茶叶、甘蔗、槟榔、芭蕉、葫芦、田地房屋、山川竹树等都是歌谣比兴的对象,茶叶就是常用的比喻、隐喻物种。

周边

澜沧拉祜自治县文东佤依族乡村尽阈树多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周边中学

文东乡中学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文东希望中学

周边乡镇

文东佤族乡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安康佤族乡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