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内乡

圈内乡 圈内乡简介 圈内乡沿革 圈内乡邮编 圈内乡2008年代码 圈内乡行政区划 圈内乡经济 圈内乡畜牧业发展 圈内乡特色产业 圈内乡基础组织 圈内乡自然条件 圈内乡气候条件 圈内乡自然资源 圈内乡林地资源 圈内乡基础设施 圈内乡新农村建设 圈内乡人口卫生 圈内乡产业发展 圈内乡文化教育 圈内乡文物古迹


圈内乡位于临翔区南部,距城区41公里,距临沧机场21公里,国道214线和323线穿乡而过,地处东经99°59′00″--100°11′07″,北纬23°30′19″--23°42′04″。东与平村乡和 普洱市景谷县隔江相望,西南与双江县接壤,北与博尚镇毗邻,南北最大纵距22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9.20公里,国土面积301.21平方千米。全乡海拔700-2438米之间。圈内乡位于临翔区南部,东经99°59′00″-100°11′07″、北纬23°30′19″-23°42′04″。东与平村乡和普洱市景谷县隔江相望,西南与双江县接壤,北与博尚镇毗邻。南北最大纵距22千米,东西最大横距19.20千米,面积301.2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2757人(2017年)。有汉、傣、拉祜、彝等民族。辖圈内、坝胡、斗阁、细博、昆赛、宁安、文宁、文远、南赛河、昔木、炭窑11个行政村,90个自然...

详情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圈内乡所有村庄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圈内乡介绍

圈内乡位于临翔区南部,距城区41公里,距临沧机场21公里,国道214线和323线穿乡而过,地处东经99°59′00″--100°11′07″,北纬23°30′19″--23°42′04″。东与平村乡和 普洱市景谷县隔江相望,西南与双江县接壤,北与博尚镇毗邻,南北最大纵距22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9.20公里,国土面积301.21平方千米。全乡海拔700-2438米之间。

圈内乡位于临翔区南部,东经99°59′00″-100°11′07″、北纬23°30′19″-23°42′04″。东与平村乡和普洱市景谷县隔江相望,西南与双江县接壤,北与博尚镇毗邻。南北最大纵距22千米,东西最大横距19.20千米,面积301.2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2757人(2017年)。有汉、傣、拉祜、彝等民族。辖圈内、坝胡、斗阁、细博、昆赛、宁安、文宁、文远、南赛河、昔木、炭窑11个行政村,90个自然村,145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圈内村,海拔1700米,距市区41千米。

地处山区半山半坝区,地势北高南低。最高峰是雾龙山,海拔2438米;最低点为玉带河与澜沧江汇江处(虎跳石),海拔720米。河流主要有玉带河、宁安河、昔木河和南赛河。323、214国道贯通乡境,距临沧机场21千米。

1940年设寿山乡,1950年析设圈内、丰阁、昔木、宁安、昆赛5个小乡,1957年并设圈内乡、宁安乡,1958年设火箭公社,1959年更名圈内公社,1961年设圈内、宁安公社,1961年并设圈内区,1966年分设金桥、跃进公社,1969年并设金桥公社,1973年复置圈内公社,1983年设区,1987年设乡。1997年,面积304平方千米,人口2.9万,辖圈内、坝胡、细博、斗阁、昆赛、宁安、文宁、文远、南赛河、昔木、炭窑11个行政村。2017年,面积301.21平方千米,人口32757人。

677002

530902206:~201圈内村 ~202坝胡村 ~203斗阁村 ~204细博村 ~205昆赛村 ~206宁安村 ~207文宁村 ~208文远村 ~209南赛河村 ~210昔木村 ~211炭窑村

[圈内村]是乡政府所在地,东邻细博村,南邻斗阁村,西邻炭窑村,北邻坝胡村。面积20.07平方千米,海拔1705米。辖19个村民小组。2006年,有乡村人口2972人,其中农业人口2972人。

[坝胡村]距乡政府所在地3千米。东邻圈内村,南邻圈内村,西邻双江县,北邻博尚镇永和村。面积36.06平方千米,海拔1750米。辖南代、旧家、东弄河、赵家、文林、下王家、平掌、张家、唐家、汪山、上王家、坡脚、文和、肖家、李家15个村民小组。2006年,有乡村人口4388人,其中农业人口4368人。

[斗阁村]地处国道214边,距乡政府所在地3.50千米。东邻景谷县,南邻昆赛村,西邻昔木村,北邻圈内村。面积42.66平方千米,海拔1700米。辖27个村民小组。2006年,有乡村人口3539人,其中农业人口3499人。

[宁安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2千米。东邻昆赛村,南邻南赛河村,西邻文宁村,北邻昔木村。面积10.79平方千米,海拔1702米。辖25个村民小组。2006年,有乡村人口3687人,其中农业人口3606人。

[文宁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5千米。东邻宁安村,南邻南赛河村,西邻文远村,北邻炭窑村。面积26.52平方千米,海拔1767米。辖13个村民小组。2006年,有乡村人口2081人。

[文远村]距乡政府所在地27千米。东邻文宁村,南邻双江县,西邻双江县,北邻炭窑村。面积29.88平方千米,海拔2000米。辖吴家、文远、尖山、戎家、丫口、尖石头6个村民小组。2006年,有乡村人口1413人,其中农业人口1397人。

[炭窑村]距乡政府所在地6千米。面积26.79平方千米,海拔1856米。辖6个村民小组。2006年,有乡村人口2192人,其中农业人口2168人。

[细博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5千米。东邻平村乡,南邻那招村,西邻斗阁村,北邻圈内村。面积25.95平方千米,海拔1600米。辖17个村民小组。2006年,有乡村人口2028人,其中农业人口2019人。

[昆赛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3千米。东邻细博村,南邻双江县,西邻宁安村,北邻斗阁村。面积22.52平方千米,海拔1450米。辖25个村民小组。2006年,有乡村人口2726人,其中农业人口2712人。

[昔木村]距乡政府所在地9千米。东邻斗阁村,南邻宁安村,西邻炭窑村,北邻斗阁村。面积15.16平方千米,海拔1900米。辖16个村民小组。2006年,有乡村人口2313人。

[南赛河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8千米。东邻双江县,南邻双江县,西邻文远村,北邻宁安村。面积21.35平方千米,海拔1750米。辖南赛河、荒坝、田坝、杨柳树箐、大水箐、唐家、上帮海、下帮海、南觅、南茂河等10个村民小组。2006年,有乡村人口1905人,其中农业人口1893人。

圈内乡圈内乡位于临翔区南部,距城区41公里,距临沧机场19公里,全乡海拔分别在700-2438米之间,国土面积308平方公里。2007年底全乡经济总收入9454.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63元,粮食总产9792吨,人均占有粮食299公斤。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围绕烤烟生产、核桃种植的发展,深入到各村、组开展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2008年5月乡人大组织区、乡两级人大代表40人到坝胡、宁安、斗阁等村对烤烟生产、核桃种植进行视察,通过实地查看和召开座谈会,收集到村民们对发展两个特色产业的愿望和建议,代表们视察后一致认为发展烤烟、核桃两个产业是圈内乡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发展特色产业势在必行。乡人大将视察情况主动向乡党委报告,为乡党委作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乡党委确定了今后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稳定粮食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核桃、烤烟产业"的发展思路。为此,乡人大对烤烟生产、核桃种植两项产业发展专门作出了《关于圈内乡发展烤烟生产的决定》,即到2020年全乡计划发展烤烟2万亩;审议通过《关于圈内乡发展泡核桃种植规划》。到2010年全乡建成10万亩泡核桃种植基地,确保到2020年10万亩核桃见收成。预计核桃产业这项经济收入就达232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6251元,占纯收入的54.5%。 根据核桃产业布局、种植规划,多次召开有关会议,听取和审议乡人民政府所作的《关于烤烟生产情况、泡核桃种植情况的工作报告》,乡人大依法作出了相关的审议意见交乡人民政府办理。 制定了核桃产业发展方案,搞好核桃产业的种植规划,按照"谁种、谁有、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选择产品价值高、适应性强、丰产性能好的本地核桃为主栽品种。针对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乡人民政府采取以下有效措施: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抓好烤烟、核桃产业协会的建立和帮扶工作,落实好各项管护措施;二是抓好烤烟生产和核桃种植的各个环节以及技术培训;三是认真督促群众保证烤烟有良好的烘烤条件和按"五个一"标准来种植核桃;四是抓好水利工程配套设施建设,对存在除险加固水利设施及时完善,保证种植用水。 生活宽裕、村容整洁是建设新农村的美好蓝图,然而班卡、上老文、赵家3个自然村的发展却远远落在其他自然村之后。为此,数名乡人大代表在乡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联名提出《关于尽快解决班卡、上老文、赵家三个自然村61户300人异地搬迁的建议》,乡人大将此建议交由乡人民政府办理。乡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乡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决定尽快解决异地搬迁问题。经过多方努力,异地搬迁工作进展顺利。一是已全面完工25户,完成主体物架10户,其余26户完成基础支砌和备料;二是已完成引水管路的埋设及蓄水池的建设;三是已完成路面弹石铺设及档挡墙涵洞的建设;四是已完成10千伏安和400伏安的线路架设,安装50千伏的变压器一台。另外,整个村的沼气项目已全面启动。不久的将来,3个自然村的村民们就可住进宽敞、明亮、整洁的新居。

圈内乡圈内乡依托自然优势,依靠科技、增加投入,完善乡村交易市场,扶持养殖大户,着力发展畜牲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到2003年底,全乡畜牧业总产值达1355.6万元,人均实现473元,同比增103元,1—6月底总产值达893.5万元,同比增16.4%,大量客商云集圈内,产品供不应求,畜牧业成为该乡又一经济支柱产业。该乡以农民增收为主线,重点实施畜牧富民工程:采取扩规模、强科技、降成本、增效益等措施,在地、县有关部门的扶持下,引进优良品种,加强冻改、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应用,调整猪群结构,鼓励规模化养殖,引导大牲畜厩舍养殖,劲吹改造传统畜牧业之风,以种草养畜为突破口,全乡推广种植吧力草、皇竹草、鲁梅克斯、多化黑麦草等饲草2000亩。扶持养牛示范户8户,通过公司化运作,带动辐射1200多户农民发展畜牧业。 扶持1000户养殖重点户,户均补助2000元实施厩舍改造,其中坝胡、圈内、斗阁3个村500户养殖专业示范户。扶持20万元的贴息贷款资金,扩大养殖规模,坝胡村李家忠家从原来的上百头猪扩大到300多头。圈内村的李明泽,从山区分散农家大量收购架子猪,每次达300多头,集中饲养催膘,找好市场,联系客户,成批量地运到省内各大市场。该乡著名的仔猪村——宁安村,与周边比较,发展条件并不优越,却在全乡畜牧经济发展“群雁高飞”的阵势中冲到了前列:2003年出栏籽猪4.36万头,销往临沧地区和思茅、大理和缅甸。仔猪总产值占全村经济收入的40.2%。全村832户中95%的农家饲养母猪和实现了砖混结构的卫生厩舍。该乡还投资250多万元,狠抓乡村7个畜牧交易市场的建设,大力扶持畜牧家禽营销、屠宰、加工。许多长期搞建筑的农民看到政府重视,产品畅销,价格看好,效益显著,纷纷转移到建养殖场投入畜牧业上来。大量农村劳动力也正逐步由种植业转向养殖业。李根元这位建筑老板从10月开始,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规模养殖场,饲养106头母畜,从昆明引进了3头良种黄牛,以冻精改良为主,靠繁殖改良牛在全乡推广、带动山区各族农民发展畜牧业走上富裕路。

茶园围绕到2020年全乡农村主要经济作物达19万亩以上,农民人均占有经济作物达6亩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实现人均富裕度较高的全面小康。“十一五”时期本着打基础,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重点培育壮大核桃、烤烟、茶叶产业。 一、核桃产业 围绕到2020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达到1万元的发展宏伟目标,充分发展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全乡“十一五”期间计划建成10万亩核桃基地,其中2007年计划发展核桃2万亩,2008年计划发展核桃2万亩,2009年计划发展核桃2万亩,2010年计划发展核桃1万亩。到2020年进入丰产期,按每亩核桃产出300公斤计算,年产量可达3万吨;每吨按8000元计算,产值可达24000万元,除去30%的成本投入,核桃纯收入达168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5600元,占1万元目标的56%。 二、烤烟产业 围绕产业发展“长短”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公司+支部+协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以昔木、斗阁、坝胡、圈内、文宁、宁安、炭窑为重点,大力发展烤烟生产。到2010年建成烤烟生产基地1万亩,产量达2.5万担,产值达1800万元;除去35%的成本投入,烟叶收入达117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390元,占1万元目标的3.9%。 三、茶叶产业 充分发挥区域内传统产业优势,以坝胡、昔木、宁安、炭窑、文宁为重点,大力发展高优茶园建设。到2010年建成高优茶园3万亩,项目建成进入丰产期,年均可实现鲜叶年产量12000吨,实现产值达9600万元, 除去30%的成本投入,茶叶收入达672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2240元,占1万元目标的22.4%。

基层组织活动室 圈内乡共有16个党支部,78个党小组,945名党员,其中:农村党员766名,占81%,妇女党员116名,占12%,少数民族党员118名,占12%。 圈内乡通过实施“云岭先锋”工程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党员在各条战线上的作用得到发挥。在工作中,乡党委按照“有群众的地方要有阵地,有阵地的地方要有活动,有活动的地方要有作为,有作为的地方要有变化”的要求,采取“关键抓人,重点抓村,典型引路,抓实农村,搞活机关,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认真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把抓基层组织建设与完成年初的承诺事项,产业结构调整、村容村貌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很好的促进了全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圈内乡地处山区,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对东形成高-低-高-低起伏地貌。主要河流有玉带河、宁安河、昔木河和南赛河均属澜沧江水系。境内最高峰是雾龙山,海拔2438米;最低点为玉带河与澜沧江交汇处(虎跳石),海拔720米。

圈内乡地处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全年平均气温16.3℃,夏季最高为26℃,年降雨量1590.7毫米。土壤以红壤和水稻土为主,圈内坝和宁安坝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是全乡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甘蔗、油菜、茶叶、烤烟为主。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基本特征是四季温暖,干湿季分明,日照充足。

全乡耕地总面积68588亩,人均占有耕地2.36亩。

据统计,2006年全乡共有耕地面积68577亩,土壤以水稻土、红壤、黄壤、赤红壤为主;其中水田20579.4亩,旱地48008.6亩,人均占有耕地2.36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5%。

自2002年开始实施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至2006年5年间共实施退耕还林11000亩,其中退耕4873亩,荒山造林6500亩。在退耕还林11373 亩中,核桃种植了5400亩(其中退耕地种植2300亩、荒山荒地造林种植3100亩),其余皆为杉木、西南华、旱冬瓜、木瓜、华山松等。扣除全乡种植果园11300亩,种植茶叶17700亩,种植核桃32000亩,种植甘蔗8300亩,种植蔬菜及青饲料5000亩;该乡有可开发耕地为118500 亩,其中:水田为31900亩、旱地为76600亩;未开发的面积有49923亩。

根据1990年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第六大队调查的结果显示,在全乡308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林业用地面积为245820亩,其中有林地150380亩,灌木林地42150亩,无林地面积40300亩。

从林地垂直分布上看,大部分为分布于1600米-2400米之间的云南松林区,占80%,其次是1300米以下的低热河谷区占10%;再次是海拔2400米以上的中山温性常绿阔叶林和亚高山苔藓矮林区,占10%。

在全乡245820亩林业用地面积中,国有林业用地面积138160亩,集体所有林业用地面积为307500亩;集体所有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林地80880亩,灌木林地27100亩,无林地面积18555亩。

(一)交通

圈内乡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全乡通车里程达272.5公里,其中,国道47公里,县乡道路20公里,乡村道路52公里,村组道路153.5公里,公路密度达0.88公里/平方公里,国道214线和323线贯穿全乡6个村委会。

(二)水利

全乡共建成各类水利工程336件,其中:蓄水工程13件(其中:小(二)型5座,小坝塘8座),蓄水量达141万立方米,河流5条,沟渠318条,全乡水利工程保证灌溉面积2.8万亩,水利化程度达34%。

通电

全乡11个村委会84自然村,现通电自然村有79个,未通电自然村有5个。全乡11个村委会现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5个;未通电的村有细博村委会的尖山自然村和斗阁山背后班卡自然村、上老文自然村、赵家自然村、下老文自然村。

通水

全乡现已解决了27423人的基本饮水问题,人畜饮水解决率达94%;累计争取实施具有一定规模的人畜饮水工程6件。

通电视

全乡11个村 电视收视全面普及,现有坝胡、圈内、斗阁、昆赛、昔木、宁安6个村开通了有线电视收视,收视户达3200户;合法性安装小型收视器1200余台。

通电话

全乡11个村已全部通 电话,现有6个村使程控电话2370部;11个村建有移动和联通通信机站15个、使及手机5000余部。

沼气

全乡以“三村”建设为契机,排除无地点建设户、已用电和 煤气户,在坝胡、圈内、斗阁、宁安、昔木、炭窑6个村建成沼气池2181口。

街道建设

全乡现建有街子5条,即圈内街、宁安街、官山街、文远街、昆赛街,主要以农副产品交易为主。其中圈内街在国道旁,是圈内乡中心集市,年交易量达5000万元;宁安村是临沧市良种仔猪繁育基地,宁安街在仔猪产业发展的带动下,成为全市较为兴旺的山街集市,年交易量达3000万元。

移民安置点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继续巩固第一批“三村”建设成果,认真实施好第二批新农村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4项新农村建设指标,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围绕提高农民人均富裕度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四有”目标,认真编制好新农村建设“一方案三规划”,切实实施好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村容村貌整治、民主法制建设、平安和谐创建十大工程,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完成5个30户以上自然村的三个规划;完成沼气池建设700口,民居房改造或新建65户;成立产业协会11个,每村至少建成一个产业示范样榜。继续抓好村容村貌整治,重点突出民居房改造、进村入户硬板路建设、庭院绿化、垃圾处理和村庄美化、亮化工程。坚持发动群众为主,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适当补助、理事会组织实施、技术部门指导的方法,本着群众自愿、政府扶持的原则,进一步整合人力、物力资源,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使新农村建设真正成为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认真贯彻落实 计划生育“奖、优、免、补”政策,加大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办证力度,稳定低生育水平,提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完成区人民政府下达的62户独生子女办证任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严格控制计划外生育,杜绝多孩。以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能力,切实抓好艾滋病防治及各类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努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规范卫生巡回医疗服务和监管工作,完善药品价格公示制度,搞好2008年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收缴工作,参合率达92%以上。

2006年全乡经济总收入7443.1万元,粮食10423吨,人均有粮食347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 1575元。年未生猪存栏35082头,出栏38500头,大牲畜存栏5620头,畜牧业总产值达1686.9万元;全乡年末有劳力16265人,外出劳动力1787人,实现劳务收入为589.1万元;全乡农村加工运输服务业实现收入 1171.8万元;松脂产量为450吨,产值为290万元。

全乡七种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8万亩,其中:核桃32305亩,茶叶18070亩,烤烟2680万亩,油菜14170万亩,甘蔗7753亩,木瓜5129亩。

截止2007年11月,全乡有斗阁、宁安两所初级中学,24个教学班,初中阶段在校生794人,有46所小学,其中完小15所,一师教学点31个,共有113个班,有小学在校生2360人,有幼儿学前班20个班,在班(园)幼儿550人,占4至6岁儿童的45%。

全乡有中小幼教职工266人(含2名督学),中小学共占地面积178亩,校舍建筑面积27476平方米,教学用房面积11565平方米。中小学校舍危房面积4294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的15.6%。

明末清初,勐卯(德宏州)地傣族人帕阿召勐树提到圈达傣族寨居住,后世子孙发展,带领子孙们到与圈达隔河相望的良子居住,叫忙帽(傣语意“新寨”),清朝末期帽已成几十户人家的村寨,傣民们建盖了忙帽缅寺。1960年在佛爷死后缅寺内没有和尚。1964年,将缅寺改作小学校。1978年在傣族村民强烈要求下,重新建盖学校,将缅寺还给村寨,1979年恢复泼水节。1988年,忙帽村民重建了帕阿召勐村提佛塔,1995年忙帽村民重建了忙帽缅寺,2001年在缅寺内重塑了释迦牟尼佛。缅寺占地面积3亩余,有缅寺1间100余平方米,房1间80余平方米,佛塔1座,高8尺多。

斗阁庙在 斗阁村东南现斗阁中学,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由乡绅杨文仲主持创建。有大雄宝殿、二殿、三殿。大殿中间塑着一尊斗母菩萨坐在莲台上,高约八尺,菩萨有八只手,两边各塑四尊站姿神象,称“八大金刚”。菩萨后面墙上画有秦叔宝和迟恭的画像。斗阁大庙建成后,年年都组织赶庙会、做道场。做道场由斗阁杨文仲老道师家代代相传主持人,由道师主持念经、做法事。每年农历六月小斋六天,九月做大斋九天,做斋期间村民吃素、严禁荤星。斗阁大庙远景雄伟壮观,入庙幽雅恬静,进殿庄严肃穆。庙会期间全乡各地寨村民多到斗阁赶庙地,有的走亲串戚,有的烧香祈福,十分热闹。

1948年、斗阁杨姓组织在大殿东南十丈左右的地方建盖了杨宗祠堂,建有一间正房、一间厢房、正房内供有杨家祖宗牌位。

1948年,斗阁两级小学由小庙山迁到斗阁村南建盖、部分庙地划给学校。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设立斗阁辅导区、学校规模扩大、校舍不足、将斗阁大庙和杨宗祠堂全部划给学校。1977年斗阁中小学分开后,斗阁在庙和杨宗祠堂原址划斗阁中学,现全部为斗阁中学校舍。

清朝咸丰年间到光绪年间的二十多年,缅宁回汉争斗,战事波及圈内槽子,斗阁和附近的村民组织起来到雾龙山上抵抗回兵。雾龙山古战场设在北坡,顶峰下有一块10多亩大的撇坡地,设营盘、营盘北则再设炮台、战壕,战壕边缘用石块堆砌。营盘有前哀门、后哀门,营盘内盖有简易房屋,设有土官祠。现存古战壕主要是前哀门和后哀门旁的两段,约300余米,多数已被土填平。回兵撤走后,人们白天下山种田地,晚上回营盘住宿,1873年,杜文秀起义失败后,回兵撤走,人们才搬回村寨居住,两门土炮搬回斗阁大庙保存,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砸炼铁。

周边

圈内乡文宁村苦退役鼹喃军人服务站 地址: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

周边政府机关

圈内乡人民政府 地址: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圈内乡政府

周边医疗

圈内乡卫生院 地址: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圈内乡214国道

周边小学

圈内中心完小 地址: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圈内乡圈内完小(临沧市圈内乡政府南)

周边乡镇

圈内乡 地址: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

周边村庄

圈内村 地址:临沧市临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