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老乡

班老乡 班老乡自然资源 班老乡经济状况 班老乡基础设施 班老乡人口卫生 班老乡文化教育 班老乡旅游资源 班老乡人文地理 班老乡特色产业 班老乡风景名胜 班老乡科普活动 班老乡乡镇发展


班老乡位于云南省 临沧市 沧源佤族自治县西部,距县城驻地95公里,处在东经98°53′00″至99°03′37″,北纬23°09′45″至23°19′55″之间,东接国家级南滚河自然保护区,与 班洪乡隔水相望,北连芒卡镇南腊村,西面和南面与缅甸佤邦接壤,国境线长达41.65公里,是 沧源县边境线最长的一个乡。全乡最高海拔1530米,最低海拔480米,年平均气温21摄氏度,降雨充沛、干湿分明,年平均降雨量在1900至2400毫米。全乡辖6个村民委员会,31个自然村,40个村民小组。2006年全乡粮食总产量217.3万公斤,人均口粮299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85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4元。按照人均纯收入958元的新脱贫标准,全乡农业人口均处于绝对贫困线以下,是一个集“边、山、少、穷、小”为一体的山区贫困乡。截至2006年,全乡国土总面积172.33平方公里,其中有耕...

详情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班老乡所有主城区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班老乡介绍

班老乡位于云南省 临沧市 沧源佤族自治县西部,距县城驻地95公里,处在东经98°53′00″至99°03′37″,北纬23°09′45″至23°19′55″之间,东接国家级南滚河自然保护区,与 班洪乡隔水相望,北连芒卡镇南腊村,西面和南面与缅甸佤邦接壤,国境线长达41.65公里,是 沧源县边境线最长的一个乡。全乡最高海拔1530米,最低海拔480米,年平均气温21摄氏度,降雨充沛、干湿分明,年平均降雨量在1900至2400毫米。全乡辖6个村民委员会,31个自然村,40个村民小组。2006年全乡粮食总产量217.3万公斤,人均口粮299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85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4元。按照人均纯收入958元的新脱贫标准,全乡农业人口均处于绝对贫困线以下,是一个集“边、山、少、穷、小”为一体的山区贫困乡。

截至2006年,全乡国土总面积172.33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面积20526亩, 班老乡位置示意图 占土地总面积的7.9%,人均耕地 班老乡 (11张) 面积2.6亩,森林覆盖率36%。总耕地面积1.84万亩,其中:水田面积5360亩,旱地面积1.31万亩,人均有耕地2.43亩。

截至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172.83平方千米。

该乡气候明显具备形成热带经济作物和冷凉经济作物梯级布局的条件,冷凉山区可发展以茶叶、核桃等为主的产业,低热河谷地带可发展以橡胶、咖啡、坚果、优质香料烟等产业,支柱产业是橡胶和茶叶。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56.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77万元,占总收入的32.3%;畜牧业收入96.5万元,占总收入的11.3%;渔业收入0.9万元,占总收入0.01%;林业收入105.4万元,占总收入的12.3%;第二 、三产业收入126.1万元,占总收入的14.7%;工资性收入137.6万元,占总收入的16.1%;其中劳务输出收入126.1万元,占总收入的16.1%。

组织开挖班搞、帕浪等乡、村公路18条共86公里,至1998年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2003年完成通县弹石路25公里,乡到 下班老村公路5公里。

截止2006年底,已新建一座小Ⅰ型水库,即上班老水库,容量141万立方米,投资800余万元;完成下班老大沟8.2公里;清理老厂大沟塌方3公里,完成老厂大沟三面光7公里;完成上班老水库大沟三面光6公里;完成 新寨村然硝大沟3.5公里;营盘村金河大沟三面光6公里;完成土石方25万方,投资115万元。开挖新田1600亩;完成新寨人畜饮水工程5.4公里,新建蓄水池7个,解决850人和704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完成下班老人畜饮水工程7.4公里,新建水池6个,解决650人和600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2004年乡党委、政府争取省上扶贫资金1126万元,于8月4日至8月11日完成 上班老村和下班老村开发新田6000亩的测量规划,该项目已于2005年5月12日开工,建成管道灌溉式的现代化高完成稳产农田。

1998年完成南腊变电站到班老乡政府10公里主干线的架设工程,解决乡机关、上班老4个村民小组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2004年完成架设班搞、帕浪、上班老、下班老、新寨五个村大电主线,解决1010户5204人的照明问题。2004年7月乡党委政府通过招商引资5000万元,将全乡小电站转卖给福建外资公司,资源费共60万元。

截止2006年底,完成程控电话安装、移动、联通、小灵通发射塔的架设,手机网络覆盖全乡6个村委会,80%以上的地方都可以打通移动电话。

截止2006年底,完成上班老白塔的建设;完成班老乡“边民互市一条街”工程建设,共完成路面工程全长300米,宽18米(其中水泥路面9米,两边人行道各宽4.5米)及建盖有:文化站(业务用房、篮球场、舞台等)、邮政所、电信所、广播站、农业综合站、商品房及商铺;2005年10月投资300万元,完成乡机关及上班老村人畜饮水一期工程。

截止2006年底,全乡建有沼气池农户116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98户。

常住人口8322人(2017年),是一个以佤族为主体,傣等民族杂居的乡。

截止2006年底,班老乡有卫生院1所,建筑面积1500㎡,村卫生室6个,乡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有10人,乡村医生7人,病床20张,有B超、双管电子显微镜、尿十项分析仪等医疗设备。2006年,全乡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7088人,参合率为93.64%。享受农村最低保障1544人,五保户80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乡卫生院、村卫生室,覆盖全乡的农村卫生网络已形成;有计划生育服务所1所,专业技术人员有2人,村级宣传员6人,有B超、微波治疗仪等医疗设备。医务人员充分发挥“人民卫士”的作用,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认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灭鼠灭蚊活动,更好地预防各种传染病的传播。全乡人畜混居424户,占农户总数的26.82%。

截止2006年底,班老乡有九年制学校1所,小学14所,校舍建筑面积14902.54平方米,有教职工61人,在校学生1705人,其中,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生1146人,中学生559人,入学率98%,人均受教育年限3.7年,全乡已实现“普九”;有基层文化站1个,4个图书室,6个万村书库,村级文艺队6支。

1、南滚河旅游景区——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是以保护和发展亚洲象、孟加拉虎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类及其栖息的热带雨林、季雨林生态系统为主要管理目标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具有世界意义关键生物类的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称为佤山“绿色明珠”。

2、白塔旅游景区——白塔旅游景区占地面积50亩,白塔实占面积2亩,主塔直径8米,高23米,小塔直径4米,高12米。站在白塔附近,可以欣赏秀丽的班老山水风光。3、班洪抗英遗址碑——碑文讲述了“班洪事件”及班老乡回到祖国怀抱的历史故事。

4、上班老水库景区——上班老水库坝高42.5米,总库容141万立方米,回填土石方16.2万立方米,受益面积2700亩。

因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沿革,班老乡全民信仰小乘佛教,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使班老在世界范围内久享盛誉。1934年为了维护国土的完整和祖国的尊严不受侵犯,信教群众充分发挥宗教特有的优势,广泛开展爱国统一战线,团结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发动了震惊中外“班洪抗英事件”,为民族团结和祖国领土的完整作出了巨大贡献。

班老乡解放较晚(1960年),解放前,社会形态是典型的半原始、半封建社会,具有原始奴隶封建等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形态。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方式以刀耕火种为主,群众生活困难。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级党政部门领导干部始终坚持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通过做大量而有效的工作,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几年来,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指导下,各寺内众僧坚持“自传、自养、自信”的三自方针,遵纪守法、努力学习宗教政策和佛学知识,积极维护整体的团结统一,增强爱国守法意识和继承爱国爱教的光荣传统。各寺众僧积极参与救灾、希望工程捐款等社会福利慈善事业活动,弘扬了佛教的优秀文化。

上班老佛寺旅游景区——上班老佛寺开始建于1921年,1962年由国家投资重建,1968年在文革期间,停止活动,1981年12月恢复合法地位,1987年被列为省级重点佛寺之一,佛寺占地面积170平方米。上班老佛寺是沧源佤族自治县规模较大,历史文化较悠久的佛寺,是唯一能全面反映佤族传统文化的宗教场所。

班老乡全民信仰小乘佛教,人民的生活习惯和风俗类似与傣族,具有以下几个节目:

1、4月中旬 泼水节

2、4月中旬贡象节

3、7月农历十五 开门节

4、9月农历十五 关门节

5、每月逢初八、十五、二十三、三十休息一天。

除节假日之外,最为隆重的是做赕,做赕一般为期3天,最长7天,按程序:第一天,请寨主、头人、亲朋好友来家做客;第二天,准备祭、贡品(糯米饭、糯粑粑、杂食品、纸花、佛象)等;第三天,带着备齐的祭、贡品到本村的佛寺进行祭、贡仪式,并请寺内佛爷、和尚念经,求得神灵、佛主的保佑。做赕不限制次数,但要选好日子,家庭比较宽裕的,一年可以进行一次。如父母过世,要进行一次

班老乡具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属于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日照充足,年均气温21摄氏度,最高气温35摄氏度,森林面积8908.2公顷,占全乡总面积67.5 %,森林覆盖率36%,由于海拔差异比较大,气温差异比较明显,适合多种植物生长,班老乡林业发展主要有: 柚木、 西南桦、 巨龙竹、 糖胶树、 橡胶等。自2002年退耕还林政策在班老乡全面实施,森林面积不断扩大,林业 得到顺利的发展。2004年柚木种植面积2000亩,西南桦种植面积1200亩,巨龙竹种植面积1800亩,糖胶树种植面积 400亩,橡胶种植面积近1.8万亩,享受退耕还林政策3070亩,荒山造林政策3070亩。

班老乡党委、政府把“提升橡胶产业,培育生物制药业”的发思路作为林业发展目标,在稳定种植水稻旱谷、包谷三大作物外,充分利用热区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橡胶、西南桦、糖胶树的种植。至2004年全乡橡胶总面积近1.8万亩,开割面积3700亩,其中:2003年新植4400亩,2004年新植5182.7亩。华建投资公司发展2.5万亩,本乡发展5000 。

南滚河旅游景区

南滚河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于1980年由国务院批准建立。1995年林业部确认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被云南省列入GEF全省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的5个A级自然区之一,2003年国务院批准扩建。保护区是以保护和发展亚洲象、孟加拉虎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类及其栖息的热带雨林、季雨林生态系统为主要管理目标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热带野生动物相对集中,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具有世界意义关键生物类的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称为佤山“绿色明珠”。

保护区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中缅边境中段,云南省临沧地区沧源、耿马两县的班洪、班老、勐角、孟定等11个乡镇境内。界于东经98°57′—99°05′,北纬23°09′—23°40′之间,总面积50887公顷。最高海拔2977.9米,最低海拔480米,相对高差为2497.9米。保护区山体为横断山脉,怒江山系的南延部门,属滇亚纵谷区,山脉走向为东西走向,区内的大清山、加汗山、窝坝大山、芒告大山,构成山脉的主峰,呈现北高南低,形成沟谷纵横、层峦叠峰、山顶平缓、起伏绵延的地貌特征,为生物资源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环境条件,被誉为藏龙卧虎的一块宝地。

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按中国动物第划为东洋界,中印亚界,属于我国华南区,滇南山地亚区。在云南生物地理区划中属滇南山地亚区西部的滇、缅、泰地区。动植物区系与缅甸北部掸邦山地联系紧密,出现大量东南亚热带区系成分,热带性质较强,保护区光照充足、热量适宜、水源丰富、气候湿润、森林植被发育较好,动植物栖息生长条件优越,适宜多种植物生长繁衍,生物多样性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特殊意义。

自然保护区内共有兽类92种;鸟类272种;爬行类51种;两栖类30种;鱼类29种;昆虫270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18种;二级保护动物有67种;保护区共有种子植物1885种(含亚种和变种),其中裸子植物5种,被子植物1880种,被子植物中单子叶植物393种;有蕨类植物149种,属国家一级植物4种,二级保护植物47种。在这样一个面积不大的保护区,有如此之多的动植物种类,从单位面积的丰富度来看,实乃国内少有,被誉为“小而全”的生物基因库。对保护人类遗产、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全球性意义。

保护在中国植被区划上属热带季雨林,半常绿季雨林地带中的滇西南河谷山地半常绿雨林区。由于保护区所处的纬度已偏北,地带也有所抬升,在植物区系划分的构成中,表现出热带植物区系边缘性种明显过度的特征。

保护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地形复杂,植被茂密,植物种类繁多。保护区内共有种子植物178科,968属,1885种(含亚种和变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4属,5种。被子植物174科,917属,1880种。被子植物中单子叶植物30科,193属,392种。有蕨类植物40科,93属,149种。保存有珍稀濒危植物75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 藤枣、 云南红豆杉、长芯栏、 云南苏铁4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沙椤、 董棕、 三棱栎、 见血封喉等47种。属云南省省级保护植物有 大叶红光树、全缘五味子(鸡血腾)等24种。保护区内还有408种植物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济植物。其中,可食植物有 蕨菜、 鱼腥草等66种。淀粉植物有 麻栎、 刺栲、 海芋等29种。油脂植物有油爪等39种。纤维植物有 山黄麻、 木棉等 273种。鞣料植物有 厚皮香、毛杨梅树等 14种。竹类植物 有 巨龙竹、野龙竹等10种。观赏植物有 红花木莲、 硬叶兰等66种。其他经济植物有 秧青等25种。如此众多的珍稀濒危及经济植物,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为人类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提供物质基础保证,为维护生态平衡起头重要作用。

白塔旅游景区

白塔旅游景区占地面积50亩,白塔实占面积2亩,主塔直径8米,高23米,小塔直径4米,高12米。于1991年9月8日开始线路测量,1992年1月公路开挖,1995年3月公路开通,1995年5月14日开始施工,1999年建工完成,2000年4月举行落成典礼,总投资43万元,其中国家支助16万元;其余48亩用做绿化基地,站在白塔附近,可以欣赏秀丽的班老山水风光。

班洪抗英遗址碑

1987年10月10日立,碑文讲述了这样一段历史:1885年,英帝国主义占领缅甸以后,便将侵略的魔手伸向我 阿佤山区,妄图沟通和扩大 其在长江流域一带的利益。1900年, 英国不承认班洪为中国领土的事实,将佤族人民自古以来繁衍生息的“葫芦王”地置于滇缅边界南段未定界范围随即进行文化侵略。接着以武力、恐吓或金钱收买兼用的手段买通少数败类,背着班老、班洪两个部落的首领开办茂隆银厂,并占领了茂隆银厂、炉房等地。面对英帝侵略,班洪王胡玉山毅然招集各部王召开紧急会议,共商爱国抗英大计,于是,胜利饮马滚弄江。1934年2月8日,爱国抗英的“班洪事件”发生了战斗持续34个月,有44位佤族英雄儿女,为保卫祖国边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班老人民的爱国抗英斗争,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声援,鼓舞了佤族同胞的斗志。同年6月,一支由1000多人组成的名为“西南边防民众义勇军”奔赴前线,与佤族武装并肩战斗,把侵略者赶出了被侵略的地方。但就在此时,国民党当局屈从了英方“不要扩大事态”的要求,勤令“义勇军”全部撤离阿佤山,使滇缅未定界悬案更加复杂化,后来由于班老、班洪人民的坚决斗争和全国社会舆论的支持,在大量史实面前,英帝终于承认班洪地区是中国领土。1960年,班老乡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上班老水库景区

上班老水库始建于1996年3月6日,1999年5月完工,是云南水利水电厅以云水农字(95)号文批准兴建的工程项目,坝高42.5米,总库容141万立方米,回填土石方16.2万立方米,受益面积2700亩。

为更好地推动班老乡科普工作, 进一步增强农民综合素质,提高农民法律意识,解决“学科技难”问题,在班老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2009年4月10日,班老乡科技办联合乡司法所、农业综合站、食品安全办、计生办、民政办等部门利用街天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宣传活动紧密围绕“提高全民素质,共建和谐班老”的主题,遵循“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此次宣传活动共发放各种资料17种,462份,播放科教片6本,宣传画报27张,极大的推动了各项科技措施的推广。

沧源自治县班老乡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提升“三个核心指标”,以产业发展作为中心,以各项措施为抓手,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基础上,班老乡充分发挥热区优势,突出抓好热区作物种植并形成规模。全乡已发展橡胶4万多亩,其中:驻地龙头企业种植3万亩,群众自己种植1万多亩。为坚定农民发展信心,企业还将2万亩橡胶托付给当地群众管理。到2020年,全乡可种植橡胶5万亩,农民人均将拥有2.5亩橡胶,人均种胶收入将达6500元。木薯是新兴产业,也是班老乡的重点产业之一,全乡最终可发展1万亩,实现人均1亩木薯。从市场发展情况看,每亩可产1吨干片,人均收入可增加800元。除此之外,该乡还大力发展茶叶,力争完成5000亩,人均达0.5亩,到2020年实现人均茶叶收入在600元左右;全力发展核桃种植,争取完成5000亩,到2020年实现人均核桃收入1200元;在甘勐至下班老道路两旁和4万多亩林地内发展竹类产业,力争人均有竹子4亩,到2020年实现人均种竹收入3750元左右;在新寨村重点培植蔬菜种植大户带动发展,为缅甸矿山、乡机关市场提供新鲜蔬菜,增加群众收入,到2020年力争使这一潜在产业为全乡群众人均增加收入在550元以上。

在发展种植业过程中,班老乡还特别注重传统畜牧业的培育。充分利用基本农田地及橡胶林地,发展生猪养殖和禽类养殖,力争每户每年出栏1头大牲畜、2头猪和20只鸡,人均收入在600元左右;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使转移出去的400多名劳动力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使就地流转的1600名劳动力技能不断提高,力争外出劳务收入人均万元以上,为全乡群众提高人均收入500元。

把进村入户硬板路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群众积极投工投料努力解决村寨脏、乱、差现状。按照“上级补、部门帮、当地筹”等原则,整合各方面的政策资源,拓宽筹资渠道,搞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充分利用农网改造项目、整村推进项目,全面实施村村通和户户通工程,彻底解决无电自然村、组、户的用电问题。抓住“五小工程”和整村推进项目机遇,全面解决全乡群众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利用国家项目的投资拉动,重点扶持群众建盖安居房、推行“一池三改”,开展村寨绿化、美化工程。切实改善农村各校点的办学条件,配齐师资力量,认真贯彻国家相关政策,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在解决学校教室危房后,再解决师生的住房条件和活动场所,努力创造拴心留人环境。加强乡村卫生院和卫生室建设,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配齐乡级医务人员和村医,进一步加强重大疾病的宣传和防治工作,认真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努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加强村级文化室建设和万村书库的管理,引导群众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相信科学、崇尚科学、勤劳致富。认真落实“五保户”救助、老党员补助、贫困群众救济制度,落实救济减灾、医疗救助等工作制度,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逐步建立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开展农技校、电教等专项培训,建立群众多方位、多层次获取知识的培训制度,确保群众都有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力争使每一个劳动力都能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要内容,大力发展文明家庭、文明村组创建活动。努力建设“五好五带头”乡村两级班子,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推进“一体两会”和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使农村党员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进一步增强。健全民主议事和监督制度,依法实行村民自治。加强青年、妇女、民兵、计划生育、人民调解和治安保卫等组织建设。通过抓产业,强措施,为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周边医疗

班老乡卫生院 地址: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班老乡班老村甘班线
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班老乡班老村甘班线

周边乡镇

班老乡 地址: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

周边村庄

班老新寨村 地址: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

班搞村 地址: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

上班老 地址: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

下班老 地址: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