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地镇

大麦地镇 大麦地镇历史沿革 大麦地镇行政区划 大麦地镇地理环境 大麦地镇自然资源 大麦地镇人口民族 大麦地镇经济发展 大麦地镇社会事业 大麦地镇民族文化 大麦地镇旅游


大麦地镇隶属于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大麦地镇位于双柏县南部,绿汁江北岸,是楚雄州最南端的一个乡镇,辖大麦地、河口、光明、底土等9个村民委员会,116个 自然村,126个村民小组。最高海拔1950米,最低海拔680米。常住人口9191人(2017年)。镇人民政府驻地搬迁至普龙,距县城妥甸70公里。双柏县辖乡。1958年属新街公社,1973年析设大麦地公社,1984年改区,1987年改乡。2005年经云南省政府决定撤乡建镇。根据云政复[2005]91号文件精神,省政府决定撤销雨龙乡,将原雨龙乡所辖邦三、野牛、蚕豆田三个村委会划归大麦地管辖,大麦地撤乡建镇,镇政府驻地搬迁至普龙。调整后的大麦地镇辖大麦地、河口、光明、底土、峨足、普龙、邦三、野牛、蚕豆田9个行政村,127个村民小组,115个自然村。大麦地镇位于双柏县南部,绿汁江北岸,是楚雄州最南端的一...

详情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大麦地镇所有特殊区域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大麦地镇介绍

大麦地镇隶属于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大麦地镇位于双柏县南部,绿汁江北岸,是楚雄州最南端的一个乡镇,辖大麦地、河口、光明、底土等9个村民委员会,116个 自然村,126个村民小组。最高海拔1950米,最低海拔680米。常住人口9191人(2017年)。镇人民政府驻地搬迁至普龙,距县城妥甸70公里。

双柏县辖乡。1958年属新街公社,1973年析设大麦地公社,1984年改区,1987年改乡。2005年经云南省政府决定撤乡建镇。

根据云政复[2005]91号文件精神,省政府决定撤销雨龙乡,将原雨龙乡所辖邦三、野牛、蚕豆田三个村委会划归大麦地管辖,大麦地撤乡建镇,镇政府驻地搬迁至普龙。调整后的大麦地镇辖大麦地、河口、光明、底土、峨足、普龙、邦三、野牛、蚕豆田9个行政村,127个村民小组,115个自然村。

大麦地镇位于双柏县南部,绿汁江北岸,是楚雄州最南端的一个乡镇。镇域与本县的妥甸镇、法脿镇、爱尼山乡相邻;与玉溪市新平县的老厂乡、新化乡,峨山县的富良棚乡接壤。全镇国土面积496.97平方千米,镇政府驻地距双柏县城70公里。

大麦地镇境内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山势起伏,地势破碎,气候复杂,地广人稀,全年干旱少雨,属典型的山区少数民族边远贫困镇。最高老熊山海拔2641米,最低普龙村海拔600米。

大麦地镇海拔高差突出,立体气候明显,属典型的亚热带、热带河谷气候,日照充足,光热资源极为丰富,年平均气温22℃左右,全年无霜,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

阿帕冲河、者都河、底土河、冲洛母河、河口河、万年青河、克田河等8条小河自东北向南流贯全境,后汇入绿汁江。八大倾斜陡峭的山系由东北向西南延伸至绿汁江边。 绿汁江在大麦地镇境内流程约50公里,量约为了300方秒。

大麦地镇全镇国土面积496.97平方千米,主要种植水稻、包谷、烤烟等作物。大麦地镇地广人稀,物产丰富。自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农村 能源工程以来,全镇完成退耕还林面积3423.9亩,封山育林面积218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3%。

已投入使用的河口河小(一)型水库,总库容量718万立方,可辐射灌溉2万多亩田地。

2009年全镇共2593户,9766人,少数民族人口占9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8人。大麦地镇境内居住着汉族、白族、苗族、彝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黎族等9个民族。

2012年末共有2714户,9652人,其中少数民族9048人,占总人口的93.7%;非农业人口671人,占总人口的6.9%。共有汉族、彝族、白族、苗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黎族9个民族。

2017年,常住人口9191人。

2006年大麦地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422.95万元,完成全年计划数的100.4%,增长11.4%;农村经济纯收入881.81万元,增长11.7%;农民人均纯收入964元,人均增长101元,增长11.7% ; 财政自收收入89万元,完成县下达任务数83万元的107.2%;完成粮食产量412万公斤,增长105.6%;固定资产投资320万元,完成县下达任务数303万元的105.6%。 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83元;目前完成财政收入20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69万元;完成乡镇企业现价总产值1496.4万元;完成现价增加值586.8万元;完成税金21.15万元;

2006年,大麦地镇完成农产品加工销售产值105万元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3814亩,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6639亩,其中:粮豆播种面积14858亩,产量4333吨,比上年增长3.4%;油料播种面积1526亩,产量171吨,产量比上年增长8.9%;糖料播种面积586亩,产量895吨;烤烟播种面积2600亩,产量487吨,产量比上年下降5.8%;蔬菜播种面积2360亩,产量1520吨,产量比上年增长3.5%。

2006年,大麦地镇茶园面积48亩,果园面积552亩,核桃面积42827.9亩,板栗面积205亩,松脂产量40吨,核桃产量60吨,板栗产量3吨。

2006年,大麦地镇大牲畜存栏11497头,其中:牛存栏11188头;羊存栏21742只;猪存栏12608头。年内大大牲畜出栏3521头,其中:牛出栏3503头;猪出栏11304头;羊出栏10602只;全年肉类总产量1697吨。

2006年,大麦地镇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17万元,按现价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23%,其中:农业产值2269万元,林业产值911万元,牧业产值2742万元,渔业产值38万元,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357万元,

2011,大麦地镇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432万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4.31%,其中:农业产值2929万元,比上年增长38.68%;林业产值990万元,比上年增长32.70%;牧业产值4101万元,比上年增长30.10%;渔业产值21万元,比上年增长61.54%;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648万元,比上年下降14.74%。

2011,大麦地镇实有耕地面积13814亩,其中水田5664亩,旱地8150亩;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7757亩,其中:粮豆播种面积15639亩,产量4273吨,比上年增长36%;油料播种面积1527亩,产量133吨,产量比上年增长36%;糖料播种面积467亩,产量1113吨;比上年下降4%;烤烟播种面积3150亩,产量425吨,;蔬菜播种面积2348亩,产量1475吨,产量比上年下降34%。

2011,大麦地镇茶园面积50亩,果园面积434亩,核桃种植面积34814亩,膏桐种植面积148000亩,板栗面积214亩,松脂产量49吨,核桃产量68吨,板栗产量3吨。

2011,大麦地镇大牲畜存栏11281头,比上年下降2%,其中:牛存栏10967头,比上年下降2%;羊存栏21867只,比上年增长0.3%;猪存栏12585头,比上年下降0.7%。年内大大牲畜出栏4604头,比上年增长21%;其中:牛出栏4018头,比上年增长7%;猪出栏14000头,比上年增长10.2%;羊出栏12687只,比上年增长11%;全年肉类总产量8490吨。

2011,大麦地镇全镇共有企业307个,从业人员403人;全年完成乡镇企业现价总产值243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6%,税金30.1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0.5%,实现农产品加工销售产值12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6%。

2011,大麦地镇全镇存款余额为2100万元,比上年增加402万元,增长23.7%。

大麦地镇大麦地村委会有8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94户,农业人口780人。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政策规定,该村2010年的新农合参合人数应为551人,参合率在93%以上,大病补充保险参合人数应为391人,参合率在50%以上。大麦地村两委紧紧围绕这个目标,采取措施全力抓好新农合筹资工作,在全镇率先完成了筹资任务(新农合实际完成572人,参合率达96%;,在大病保险实际完成455人,参合率达58%)。

大麦地镇按照州、县《2006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试点村建设项目规划总 投资27万元。一是建设村间道路、排水沟460 米,总投资15万元,其中州级投资8万元,群众以劳折资7万元;二是户厕改造8个,总投资3.5万元,其中州级投资2.5万元,群众以劳折资1万元;三是建设公厕1个,总投资1.5万元,其中州级投资1万元,群众以劳折资0.5万元;四是 文化室建设50M2,总投资4万元,其中州级投资3万元,群众以劳折资1万元;五是文化设施(附属工程)总投资3万元,其中州级投资2万元,群众以劳折资1万元。试点村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7万元,其中:州级投资15万元,群众以劳折资12万元。2006年组织实施了1个村委会1个村民小组,总投资为27万元的新农村(试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2008年,大麦地镇高中上线率在全县十所中学中排名第二;大麦地中心校有教职工67人,其中专任 教师48人,学历达标率95%,初中招收5个班157人;小学招收7个班269人,在校学生421人,中学生巩固率97%,小学生巩固率100%。

截至2011年,大麦地镇大麦地中心校共有校点8个,教职工71人,在校学生1060人。中学生巩固率达98.7%,小学生巩固率达100%。

截至2011年,大麦地镇有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9人,农村卫生室9个,村医生14人;医疗用床12张,设有药房、护理室、住院部、门诊部B超室、放射室。

大麦地镇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享誉中外的“小豹子笙”就发源于大麦地的峨足村;曾被多种文字翻译出版的创世史诗《查姆》、彝文叙事长诗《塞玻谟》、《月亮银儿子和太阳金姑娘》、彝剧史组《阿佐分家》等,也是源于大麦地镇的底土村、下莫且法村一带;曾被中央民院特聘为副教授的彝族毕摩施学生,在楚雄州内至今仍有一定影响。河口石宝村的象山节、普龙立新村的陀螺节已成为两个地州市三县近十个乡(镇)的民族传统文化活动的节日。民歌小调《阿塞调》、《嗦哩调》、《对口腔》、《四弦调》多姿多彩,山山寨寨广为流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陀螺”、彝族刺绣在国内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民族文化资源保存完好,被命名为全省“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现代化观光农业自驾旅游基地

现代化观光农业自驾旅游基地主要以当地地理、气候优势为依托,以乡野、田园风光为背景,以品尝推介北半球最早成熟的葡萄为主题,以感受双柏县大麦地镇特有的“査姆”、“小豹子笙”、“毕摩”、“彝族堆秀”、“民间陀螺”为特点,旨在展示双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葡萄文化、自驾户外休闲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成果,引导大众目光聚焦大麦地镇万亩葡萄、绿汁江畔自驾户外休闲旅游,进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周边小学

双柏县大麦地中心学校 地址:大麦地镇普龙立新街

大麦地镇大麦地小学 地址: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大麦地街32号

周边乡镇

大麦地镇 地址: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

周边村庄

大麦地 地址: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

大麦地 地址: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

大麦地村 地址: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大麦地镇大麦地村民委员会

大麦地 地址: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

大麦地 地址: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